(精华)家乡的变化征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征文吧,征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那要怎么写好征文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家乡的变化征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家乡的变化征文1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原本落后的中国慢慢地走向了繁华。而我的家乡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的家乡,虽不比桂林山水奇丽壮观,也不比钱塘江澎湃汹涌,但是,家乡的美,是一种朴素的美。
小时候,爸爸妈妈经常用自己的`童年来哄我玩,而我却把他们的童年给忘了,但是,有件事还是让我记忆犹新。
爸爸妈妈小时候经常到原本那条黑不溜秋,满是水草的大运河里去摸螃蟹,因为那时候螃蟹很多,所以每次去摸,都会满载而归。我很羡慕他们那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童年;但又厌倦那种肮脏的生活环境。如今的大运河跟以前的大运河是个鲜明的对比:如今的大运河,清澈明亮,河堤也不残留污渍,站在思古桥上往下望,是一道奇特的风景!
站在高处往下看,一间间矮小的房屋没有了,变成了一幢幢高高的别墅;一条条坑坑洼洼,崎岖不平的泥泞小路没有了,变成了一条四通八达的柏油马路。马路两旁各种着一排树木。
轿车,货车,越野车,卡车;奔驰,宝马,奥迪;红的,黄的,黑的,灰的,蓝的……各式各样的都有,陆陆续续在马路上开过,一刻都没段过。看完了汽车,我又远远地望去,看那一幢幢的楼房,都还像是刚造好一样的,在阳光的衬托下,闪闪发光。远处,一个人好像正在拿着手机打电话,我不禁想起电话机和手机。因为有了这俩样东西,我们才可以方便的沟通,不再像以前一样还要邮差送信。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我坚信,在中国人民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必将出现一个又一个辉煌的三十年,中华民族的崛起,必将让世界为我们自豪!
家乡的变化征文2
家乡厕所的变迁
记得小时候,在我的老家随县柳林古城乡下,很少有人说“厕所”一词。上学读书后才知道,厕所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茅司”。
上世纪70年代初,我的老家到处都是破破烂烂的土砌瓦盖的屋子,离每家屋后两三丈远的荒地上或“阳沟”里(农村房屋后面的排水沟),都会埋上一个较大的陶缸,有的用树棍、草坯、草绳在茅缸后侧搭个棚子,这样,前面是房,后面是棚,没人“看见”,便成“茅司”了;有的干脆就是一个露天“茅司”,缸口敞开,无任何遮挡,一年四季,臭气熏天,偶尔遇上调皮捣蛋的孩子,一不小心就有掉进“茅司”里“泡澡”的经历。
上小学的`时候,父亲煞费苦心,在对房屋翻盖时,把“茅司”前移到与猪圈并排的外侧,借着猪圈的一面墙,再用土坯砌上两面墙,形成三面墙,然后用山上的松木把相对的两面墙连接在一起,上面用稻草铺顶,对没有砌墙的一面特地挂上母亲熬夜编好的一条稻草帘子,这样一间安全可靠、温暖舒适的土厕所就建好了。由于方便时比原来舒服多了,我常常会幸福地带上一本小人书“占着‘茅司’不拉屎”,害得大人要经常喊几遍才肯出来。印象中,母亲常低声念叨:“茅司”又满了。于是,母亲就用“浇瓢”把粪便舀到粪桶里,再挑到田间或菜地里浇庄稼。
初中毕业那年,一次回家,我忽然发现一个“奇迹”:隔壁幺叔家的“茅司”突然大变样,居然是用红砖砌的墙,黑瓦盖顶!母亲说,你幺叔真有“本事”,把“茅司”的“缸”换成了“坑”,全都是水泥、砂子与砖头砌的,这要花多少钱啊!
我好奇地跑去看,但见幺叔家的茅坑大大的、深深的,容量比我家的茅缸要大两三倍呢!还有,中间用木板隔开,分男女入厕,厕帘则用雪白的双层蛇皮袋缝制,结结实实,清清爽爽。我们像看“稀奇”一样地欣赏着幺叔家的“茅司”。幺婶笑着对我说,你喜欢就过来“上”吧。可母亲听见了,低声提示说:“肥”给了人家,自家菜园子还要上粪呢!
记得那是上世纪90年代,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我的家乡也在急剧地变化着。一幢幢别墅连在一起,让人认不出来这里究竟是村庄还是集镇。跟着变化的便是室外厕所,砖墙瓦顶、瓷砖贴面,标有“男、女”字样的木门告诉人们对号入厕,已完全与城市的公共厕所一样。
今年清明节回老家祭祖,发现村民家里也建起了室内卫生间,瓷砖贴的墙面,带盖的蹲便式抽水马桶,用时翻盖,用罢冲净盖好,清洁卫生,一尘不染。听老乡们说,这些都得益于“美丽乡村建设”和“厕所革命”带来的新气象。他们还向我打听,哪儿有卖那种会自动亮灯的智能马桶,坐上去后,不仅会对屁股进行自动按摩,还有优美音乐播放,你离开的时候,会自动冲水,自动为你冲洗屁股,连卫生纸也给省了哟!
所见所闻家乡的这些变化,真让人感叹时代的进步与变迁。
家乡的变化征文3
日月如梭,家乡从原来的一个旧小的穷农村已经变成了一个走向致富路的小康村了。
记得小时候,那时的路都是泥泞的小路,非常难走,特别到了下雨时,路好像是被谁和了一样又粘又滑。我家住的还是破旧不堪的低矮瓦屋,我最讨厌下雨天,因为我们的房子经历了风雨后又开始“哭泣”。我们的'床铺都淋湿了,就这样折腾一夜,还不能睡觉。以前,我们的餐桌上总是咸菜、豆酱,唯独没有其他菜,好几顿饭还见不着油花。平时又不舍得买什么衣服,只是在过年时才买一件。当妈妈把新衣服给我拿到家时,我便高兴的一蹦三跳连忙穿上试,还要在镜子前照一照,晚上把她叠好放在枕头边上然后看着它睡觉。
现如今规划新农村,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再也不像以前那样艰苦了。
现在规划新农村,正在进行之中,有的已经把房子盖好了,还是二层小洋楼,他们都是统一的白色窗,红色瓦,那样的壮观、美丽、整齐,道路也在积极的修建之中,大部分的路都成了平坦的水泥路。隔了几个星期,我竟然不认识回家的路了。道路两旁又多了一排排门市,我向这里不久就可以成为一条商业街。看!那边又建成了一个塑料厂,这便又多了一个面粉厂。在走进家家户户看一看吧,几乎每家都有了电冰箱、洗衣机、摩托车等等,甚至有的家庭都有了私人小轿车。人们的饭菜也丰富了起来,现在人们不仅讲究吃饱,还要讲究吃好,吃出健康吃出营养。
日新月异的变化,离不开人们的辛勤努力。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争取为家乡的建设也出一份力!
家乡的变化征文4
“汉源新区在九襄,心花怒放谱华章。花海九襄翻波浪,赋诗作画心舒畅……”这是汉源县九襄镇李树全编写的一首顺口溜。由于他编的顺口溜诙谐有趣,朗朗上口,因而深受说唱表演者的欢迎,有老乡戏称他是当地的顺口溜大王。李树全乐呵呵地告诉记者,他编顺口溜上瘾了,一天不编心里就空落落的。
“我这个人对其他事都不感兴趣,唯独爱写顺口溜,而且每天都写,这是我生活的'最大乐趣。”谈起顺口溜,李树全的话匣子就打开了。
51岁的李树全,坚持写顺口溜已经30年了,写了多少首顺口溜,连他都说不清。在劳动之余,李树全学习一些编顺口溜的基础知识,他把每天的所见所闻,用顺口溜的形式写下来,创作了一大批生活气息浓厚的顺口溜。
当家乡灾后重建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时,他编出了顺口溜《建好城区更阳光》夸家乡,“迎春的腰鼓咚咚响,打起竹板颂家乡。梨花大道在延伸,新区建成有希望。梨花竟放彩蝶忙,花舞人间人也香……”
当发现身边有孝顺老人的好媳妇时,李树全又编出顺口溜进行表扬:“心中记住公婆暖,待人接物有板眼。家庭和睦贵谦让,妻贤夫孝礼不偏……”
家乡的变化征文5
我的家乡是怀化,是一个火车拖来的城市。
几年前的怀化,街道上跑的是三轮摩托;绿化带里躺着的是令人厌恶的垃圾;街边林立的是灰旧不堪的低矮楼群;河里流淌的是浑浊的污水;商店前是五颜六色的遮阳布;人行道上摆满了无证、无照、违法经营的摊位。,现在好了,这一切已成历史,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高楼靓丽雄伟,一条条马路笔直宽敞,一个个广场舒适悠闲,一间间商店清洁宽敞,一条条小河清澈见底。就单单说楼房吧,以前是几栋六、七层的楼房孤独的站立在怀化城的某个角落,而现在遍地是高高在上,拔地而起的楼宇、商厦。 你看,马路上车水马龙,市场里交易火爆,超市里商品琳琅满目,人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和快乐。
怀化每天都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我相信,随着时代的发展,怀化的明天会越来越好。
大千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我的家乡也不例外。近几年,我亲眼目睹了家乡发生的可喜的变化。
家乡的山变了,从前光秃秃的“馒头”,现在变成绿油油的了;家乡的水变了,从前臭烘烘的“龙须沟”,现在变成清凌凌的了;家乡的路变了,从前泥泞崎岖的“羊肠小道”,现在变成又宽又直的`柏油马路了;家乡的房子变了,从前低矮的草棚,现在变成高大的楼房了;家乡的田野变了,从前大片大片撂荒的“金土地”,现在变成十里飘香的米粮仓了;可以预计将来村里人的生活会越来越好,钱会越来越多,楼会越来越高。就像小姑娘越来越美。
人会越来越“懒”吗?但是水会越来越脏吗?村里人的这种“懒”,老一辈的人是看不惯的。不过这也正说明了生活的变好啊!得益的是家乡的后代。水的越来越脏,村里的小孩子怕也是早就习惯了吧。受害的不也是他们吗?
家乡的变化征文6
太阳悄悄从山嘴处爬出来,张望着山脚下的一片村庄——我的家乡大王镇。它位于灵宝市最东边,毗邻陕县。记忆里最深刻的的就是家乡的那条乡间小路。
这条乡间小路穿梭于许多村庄和田间,农民们收种都要经过此路,三轮车、架子车、摩托车、自行车等,每天都川流不息,路面被碾得高低不平,坑坑洼洼。正所谓“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要是遇到下雨天可就惨了,大水坑连着小水坑,小水坑挨着大水坑。只要稍不留神,无论是车还是行人都会滑个人仰马翻。
记得上小学时,有一次连着下了几天雨,我和妈妈走在这条路上,我们俩弯着腰,努力想寻找一块能落脚的.地儿,尽管如履薄冰,可一不留神,哧溜一声,妈妈滑倒了,我也被拉倒了。我们手按着地,慢慢站起来,没走几步又滑倒了,再走,再滑倒……到家时我们俩已经成了泥人,我大哭,妈妈脸上不知是雨水,还是泪水也在往下下淌。真是行路难,路难行,难怪这条路被村民们叫“哧溜路”。
现在“哧溜路”没了,取而代之的是三灵快速通道,代替原来的乡村土路。这条快道是双向8车道,全长约20公里。一下子,这条路变得那么宽阔,那么豁亮,正在向四面八方伸展,延伸到每个角落,像一条纽带,把人们紧紧连在一起。
道路两旁的绿化带是一排排挺拔的树,叫做女贞,叫做松树;还有开满鲜花的树,叫做满身富贵,串串红,观赏桃。花开时节,深的,浅的鲜花连成了一条丝带,轻盈地在微风中抖动,像少女的长发在微微飘动,诗般地诱惑着青春的红心。远远望去,是云,是烟,还是霞……快道两旁高大的绿化松后面是星星点点的农家小楼。有农家乐,宾馆,超市,每天都人山人海,熙熙攘攘。好一派“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的美丽景色。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感受着家乡变化,花美,路美,人更美;今天的家乡,又怎一个美字了得?!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的家乡一定会走出自己的致富之路!
家乡的变化征文7
科技在不断地提高,党的政策也在不断地惠民,我们的家乡也不断地繁荣富强。如今,那一个个矮小的茅草屋也没有了,家家户户住起了瓦房、楼房。
现在再仔细看看我们的家乡,再想想以前,真是有着天壤之别啊!我们的家乡变化了许多。如:马路变了;生活变了;房子变了;生活环境变了。从以上这简单的几点看来,如今,我的家乡越来越富裕。
以前,没有马路,只是一条条泥路,听爷爷、奶奶们说:“以前,他们上学的时候,走的都是一条条烂泥路,非常滑。如果,一不小心摔下来的话,就会弄得满身是呢。”如今,一条条宽阔的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象一条巨龙蜿蜒起伏。一盏盏玉兰球型组合灯,将马路面照得水雾蒙蒙,水淋淋的马路在灯光的照射下,象一条闪闪发光的彩带。街道两旁,柳树枝繁叶茂,仿佛撑开了一把把绿色的大伞,搭成了一个连绵不断地遮阳棚,使行人走在林阴道上,舒适凉爽。
以前,人们总是住着茅草屋,冬天住在里面,寒风从缝里钻进来,让人感到寒气逼人。
如今,我们已经住上了四面不透风的`楼房,再也不会觉得冷。城上人,有的还甚至住上了别墅,享受着清静的日子。家家几乎都有保姆,什么事都不用自己做,真是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啊!在我爷爷那时候,哪敢谈享受二字,每天都是靠着“苦”字过来的。过去,家家户户都靠自己的劳动来换取生活费。做了一天的工才能挣几分钱。连买一块糖也不舍得,十分节俭。唉,我们现在过得舒舒服服的,真是人间天堂啊!我们应该珍惜现在,创造未来。
我衷心祝愿:我们的家乡会更加美好,祖国更加富强。
家乡的变化征文8
我的家在宁城县的一个小村庄,我爱我的家乡。
家乡的变化实在另人赞叹。在我年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家乡的黄土马路又窄又陡,坑坑洼洼,弯弯曲曲,能使用的最先进交通工具就是摩托车,有几个在县城念书的中学生哥哥,每到星期天下午就要步行道村口等车去上学,非常麻烦。整个村庄很闭塞,和外面的世界格格不入。如果有一辆小卡车能摇摇晃晃的开进来,就会有很多村民好奇的围观。
我念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村里人商量着修条平坦的水泥路,大家都很兴奋,资金不够,每家每户的捐款,有钱出钱,没钱出力,大家都很支持,直到修路的推土机开到我们村口了,有的人都高兴得热泪盈眶,当推土机到村里时,奶奶见了,惊奇得把嘴巴张的大大的。但是随之的问题也就来了,涉及到拆迁,在路旁的村民,因为依路建的牛圈什么的要拆,所以有点舍不得,有的村民死活不拆迁,这让村委会很为难,后来在村民的好说歹说下,并制定了一系列的补偿措施,才做通了路边村民们的思想工作。
奶奶说,在几十年前,她小时候住的是草房,里面伸手不见五指,有些人就在木棍的一端缠上地膜,蘸点煤油,然后在山洞的`两侧挖个小洞插去,这才能看见东西,哪有现在的电灯方便啊!因为冬天天气冷,里面冷,窗户小,烟出不去,呛得人直流泪。“现在生活条件多好呀,上学国家义务教育,种地还给农民补贴,如今还开始修路,都是党带领人们过上幸福生活!”奶奶赞叹道。
以前,家乡的路只有三米宽左右,坑坑洼洼的,坐摩托车都颠的屁股,大腿发麻生疼。很多村民因这里贫穷,都到城里打工去了。现在,路修好了,大概有八米宽,平平坦坦的,坐上车,都能安稳的打盹睡觉了。现在,政府提倡我们种果树,这样我们农民也就有了经济收入,老百姓就不会出门打工了。
汽车车以前也很少见。记得我读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我们村口停了辆小汽车,我们小孩和村民把车团团围住,害得小汽车差点回不去,现在,现在已经不是什么稀奇的事了,经常有人驾驶小汽车驶进村来,很多都是以前出去打工现在回村里来创业的。村里还有好几户买了大卡车自己做生意。新的小洋房一幢幢挺立起来,小车渐渐多起来,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大的提高了。奶奶小时候见一辆自行车都很难得,与那时相比,家乡的变化太大了,这都要感谢共产党的领导,感谢人民的辛苦劳动,感谢社会的和谐环境!
家乡发生了巨变,我越来越喜爱我的家乡,越来越喜欢我们的祖国母亲!
家乡的变化征文9
湾里“桥”变看发展
六岁那年,从小寄养在外婆家的我被父亲接回湾里上学堂。走了20多里的山路,到达家乡小镇已近中午。父亲说,今天咱们不用翻山越岭了,直接蹚河回家赶午饭。
这条河叫厦铺河,源自群峰秀丽的幕阜山脉,沿巍巍太阳山顺流而下,蜿蜒逶迤,将家乡蛟滩湾与厦铺镇南北隔水相望。平时乡亲们要想出趟远门,除了父亲说的蹚水过河,但凡到了寒冷季节,唯有绕弯越过数里远的山崖泥巴路,抵达镇上东面最远的古桥,起码也得小半天的工夫。
初春时分,河水开始解冻,父亲担心我身体受寒,没有选择赤脚蹚水,而是找了一处狭窄的浅滩,准备“汀步”过河。这“汀步”取自河中天然鹅卵石,大约半米远一个,似桥非桥,似石非石,因无架桥之形,却有渡桥之意,于是乡亲们又称之为“跳石”。
每逢开学报到的日子,父亲一边担着柴火和书桌,一头挑着粮食和被褥,不再冒险过“汀步”,就干脆脱掉布鞋,高高卷起裤腿,深一脚浅一脚地蹚水过河。由于水比较深,我个子又小,只好傻傻地愣在河边,等着父亲将东西送过岸后再折回来背自己。有一回无意中瞧见他那双冻得煞白的大腿,蓦地我眼中有股热流禁不住溢出。而父亲装作没事一样,只轻轻地说,过了这道河,外面就有桥了。
当时,我无法理解父亲话中的真正含义,却知道生活的困苦艰辛。说起来在改革开放以前,父亲还是公社大队会计,多年来一直藏着一个汽车梦,总想着有那么一天开上汽车自由奔驶在全国各地,后来田地分到户,他更加忙里忙外,将所有心思全扑在家里的责任田上,再也没去碰触那个遥远的愿望。其实在他心里,或许开车并不是最关键的,重要的是觉得有桥就有路,有路就有希望,家乡的河水对他而言,始终是一道无法跨越的天然屏障。
那一刻,我揣着父亲的梦想,好像一下子长大了。我暗暗下定决心,以后一定要蹚过这道河走出大山,努力寻找属于自己的那座“桥”。
转眼已是立秋,河水日见冰凉,村湾的叔伯们上山砍杉木,劈成一根根厚实平整的木头,四五根拼凑成一块“大板凳”,再用两根圆木架起人字形桥桩支撑着桥面,一个个“大板凳”相继拼接起来,这样简易搭建的“板凳桥”横跨河岸南北,尽管人走在上面有些摇摇晃晃,却极大方便了两边百姓相互来往和生产耕作。每当夕阳西下,“板凳桥”看起来犹如一道倒挂天际的美丽彩虹,总能勾起人们无限的乡愁,也激发了我对外面世界的好奇和憧憬。
家乡的河道险峻,水流湍急,每到汛期山洪暴发,肆虐的洪水夹带着上游的残枝断木奔泻而下,“板凳桥”虽有铁索相连,但还是很容易冲垮打散。这时候,如果正赶上农忙,乡亲们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对岸的庄稼望河兴叹了。
70多岁的廖国传老人曾经就是一位专门搭建“板凳桥”的匠人,每每念起往昔,总禁不住地感叹,年年周而复始的“搭建—冲毁—搭建”,祖辈们世世代代都是这么过来的。
在我上中学时,望江岭水电站开始建设,家乡许多村湾都变成了库区。虽然下游的河水逐渐变得平缓,但河床反而更深更宽了,于是风行几十年的“板凳桥”就这样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过了不久,镇政府运来一艘不大不小的木船,权当两岸村民过河的“渡船”。说起“渡船”,全凭人工操作,一根长长的普通竹子,就是撑船摆渡的工具,插入水中稍一用力,左一下,右一下,不断推动着木船在水中前行。河水碧波荡漾,人坐在船舱里晃晃悠悠,恍若置身江南水乡,现在想来倒不失浪漫惬意。相比“板凳桥”,“渡船”更似一座移动的人桥,根本上用不着专门的船夫,也容不得半点心急烦躁,年年需要修补,岁岁需要打磨,用它的青春韶华印证着乡亲们的耐性和纯朴。
十多年前,在当地政府和交通部门的帮助下,全湾乡亲们有的捐钱,有的出力,终于携手兴建起一座平坦宽阔的“石拱桥”。通车仪式那天,我特地从外地赶回来采访,用相机镜头记录下一个个扬眉吐气、苦尽甘来的'场景。碰巧遇见远近前来瞧热闹的乡邻,大家几乎异口同声的说,看来这回蛟滩湾可以彻底摘掉“交瘫弯”的穷帽子了。
果不其然,这下桥通行路顺畅,湾里的绿水青山瞬间变成了“金山银山”,平时并不值钱的树木竹子也成了行销各地的“香饽饽”,许多乡亲顺势而为,纷纷网上销售土特产,争做种养殖专业户,兴办农家乐旅游,家家户户盖起了漂亮气派的小洋楼,出入都是小轿车,村庄到处洋溢着欢声笑语,俨然一副生态宜人的山区新农村景象。
前不久,母亲在电话中兴高采烈地说,自从大桥通车后,这些年家里翻新了旧房子,不仅买了车,还添置了不少像大城市那样的时髦家具和名牌电器,这回你弟弟的婚事再也不用发愁了。
光阴似箭,转眼间我已至中年,但不论人在何方,家乡的桥始终盘踞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它的古今融合,它的形态万千,留下了世事沧桑和时代变迁的深深烙印。曾经的“汀步”一去不复返,却依然勾勒出人与自然的山水画卷;“板凳桥”潮起潮落,诠释了生命轮回的永恒意义;“渡船”来来往往,记载着时光流逝的岁月长河;“石拱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如今,家乡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喜人变化,蛟滩湾现已成为闻名荆楚的通山山歌文化之乡,一首首欢快嘹亮的山歌唱出了乡里乡亲的幸福日子,唱出了新时代发展的最强音。更令人欣慰的是,小小的厦铺河上陆续建起了十多座牢固美观的钢筋混凝土大桥,它们和一条条从家门前通过的高速公路紧密相连,延伸到大山外面更远更广的天地。
家乡的变化征文10
说到海南,都知道是个美丽富饶的好地方。可谁知道风光的海南也有偏僻小村庄,我的老家就在那。在我很小的时候,爸爸妈妈便带我离开那,去大城市生活。
赶上假期,我们驱车回家。快到目的地时,我和妈妈都不禁为家门口那条坑坑洼洼、凹凸不平的山路犯愁。因为它的高低不平,小时候的我屁股没少被折腾过。逢上雨天,偶遇车辆,泥水总会溅的我满头满身。夜黑风高的时候,更是只得借助手电筒的微弱的灯光才得以前行,一个不小心,滚落山坡,后果不堪设想。因为它的狭窄且带有坡度,汽车通行更是对驾驶员技术的考量。“开门就是山,抬头就是坡,迈步就是坎,难于上青天”以前的人们没少抱怨过。
收回思绪,一路的新景象,让我和妈妈纳闷了,是走错了吗?许久不回家的我和妈妈一头雾水。但开车的爸爸却微笑不语,只管前行。我和妈妈都纳闷了。眼前的这条路与以前的泥路真是大相径庭,平坦而整洁。不仅路面变宽了,而且变得非常美观,路两边种植满了花花草草,蜂飞蝶舞,一根根典雅的路灯,犹如一个迎宾队伍,气派极了。有了她们的点缀这难行的盘山公路,一下子好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路两边的村落,焕然一新。一层层的小高楼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要知道以前可都是木头房、土胚房啊!斑驳的外墙,藤蔓的牵绊,小时候的我总把它们想象成魔堡,为之望而却步。可眼前的景致,把我和妈妈的目光牢牢地锁住了。
“哇,‘一招鲜海鲜大排挡’、‘知山乐水农家海景房’、‘海岸农家’、‘海湾温泉’……”瞧着一个个标新立异的'广告牌我欣喜地大叫起来。这时爸爸才开口道:“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国家的政策好啊,我们这穷山僻壤多亏政府大力发展旅游,带动了经济的发展,这不,家家做起了小生意,人们的生活也过得红火起来了。”妈妈也跟着连连点头。
嗯?那不是我家的土坯房吗?早已粉饰一新,我早已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狂奔下车,耳中传入一阵阵美妙的歌曲,目光不禁被吸引了过去。瞧,老老小小扭起秧歌,跳起了舞,这生活真是丰富多彩啊,不禁令人心情霎好!那不是奶奶吗?“面朝黄土背朝天,一身力气百身汗”那是我记忆中永不模糊的奶奶啊,可如今却有闲心手拿折扇跳舞呐?迎接我的爷爷看出了我的惊讶,道:“党的政策好啊,我和你奶奶领着养老金,卖卖旅游产品,这老年生活也是其乐无穷啊。”“那地呢?不种啦?”我问道。“不种咯,早给国家收去,统一耕作了,机械化啦!小孙子你没看到,大片甘蔗田收割起来可是‘哗哗哗’得快啊。”爷爷比划着……
看家乡,观祖国的变化,真是如此之大,新中国正走向繁华富强,我相信祖国的未来,肯定是大好晴天!
我和爸妈也有了一个美丽的约定:等我长大,我一定要回家乡,为家乡的发展添砖加瓦。
家乡的变化征文11
我的家乡在风景秀丽的临潼,这里有迷人的骊山、历史悠久的华清池,气魄雄伟的兵马俑,就让我来给大家讲讲临潼的变化。
以前临潼的主干道比较狭窄,窄到不能同时让两辆大卡并排行驶;那时的路是用青石板铺的,如果下雪结冰时车总会打滑,发生“打滑事件”。再看看现在的临潼,不但有了快速干道,而且改建成了双向六车道,还用绿化带把马路和非机动车辆道隔开,以免发生事故;街道都成了柏油马路,这样即使冬天路面结冰,也很少发生打滑事件。
临潼有风景秀丽的骊山,以前骊山植被很少,各种便民设施简陋,游客爬山时必须得走土路,遇到下雨天人们想上山都上不了山。而如今,为了让骊山变得更美丽,人们到处植树造林,骊山成了临潼人的“天然氧吧”,从山下仰望,郁郁葱葱;登山沿路上设置的卫生间多了,垃圾箱多了,人们再也不随手乱扔垃圾,而是自觉把垃圾扔到果皮箱里,骊山变得干净了;变化最大的`莫过于登山的台阶多了,即使雨下得再大,只要有一把雨伞,你依然可以登到山顶。
当你站到山顶,鸟瞰县城,房子都是平房,就像一个个小蘑菇,如果遇到下雨有些房子就会漏雨,房内就会奏起锅碗瓢盆交响曲,雨停后还得修补屋顶。可是现在看去,到处都是高楼大厦,就像一根根被锯成块状的柱子矗立在远处,人们再也不会为雨天家中漏雨而担忧。冬天即使外面天气再冷,可家中却非常温暖,因为现在大部分家属楼都是集体供暖,人们的生活环境比以前舒适多了。
这就是我记忆中的临潼,变化非常大,相信我的家乡以后会越来越美,人们生活的越来越幸福。
关于陕西省教育厅在全省中小学举办“感受家乡新变化,喜迎党的十八大”作文大赛征文,我班优秀作品选录
家乡的变化征文12
时光如梭,随着改革开放,我们国家的城市变越来越美丽,农村变越来越漂亮,我的家乡也不在断发生着翻天翻天覆地的变化。我的家乡在河南省灵宝市豫灵镇,座落在豫、秦、晋三省交界之处,俗有“金城小镇”的美称。这里风景如画,四季如歌,美丽极了。这里有群山环绕的秦岭山脉;有闻名各地的“亚武山”风景区;有风景如画的“闵锦园”,有整洁亮丽的金山大道;有热闹非凡水果街;有宽阔平坦的步行街。
几年前,由于人们环保意识差,小镇从一个美丽的少女变成了一个丑陋的老巫婆。金矿开采,污水乱排,清清的河水变成了乌黑乌黑,欢快的鱼儿也没有了踪影。大街上纸屑到处都是,垃圾成堆。一到夏天,苍蝇在上面来回飞舞,真是臭气熏天,行人路过此处都会匆匆地捂着鼻子跑过。
随着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开展,我镇也积极响应并落实。镇政府加强领导、突出重点、强化措施,不断加大监督管理的力度,有效整治村容村貌、大搞环境卫生,推进环境卫生的管理运行机制,使环境卫生整理一片、净一片,使我镇环境卫生整理活动取得了初步成效,使我镇的面貌有了新的改观,街道整齐了很多,各村面貌焕然一新,也为我镇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一、人的意识变化
如今,人们已经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正在努力建设一个绿色美丽的小城镇。人们已经意识到地球是我们的家园,尊重地球就是尊重生命,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保护生态度平衡就是保护人类。现在我们的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
二、街道的变化
街道焕然一新,路旁种上了一排排青松,它们挺立在两旁,像一位位正在检阅的士兵,精神焕发。还有那些色彩缤纷的花儿争奇斗艳,美不胜收。东西南北四条公路也变得更笔直,更平坦,更宽阔了,你看,能同时容纳几辆大卡车并排行驶。
三、村间的变化
村里的小河变得清澈见底,能看清河底青褐色的沙粒,鱼儿们在水中游来游去,你追我赶,好不热闹!河两岸绿树成荫,隔不远有一条长凳子,供人们聊天、垂钓。另外各村还建有小公园及各类健身器材设施,为我们农村的娱乐活动增添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夏天乘凉时公园里鲜花朵朵,绿树成荫,游人不断。我们居住的小村也是旧貌换新颜,周围环境优美,地面十分干净,家家户户的窗子上还摆着一盆盆鲜艳的花儿。各村各家庄稼地里的农作物也由原来的单一的种植玉米小麦,变为多品种的种植如苹果、樱桃、桃子、梨、柿子、花椒等,人们的经济收入也随之提高了很多。
四、小秦岭的变化
多年前小秦岭的开发治理不严,导致污水乱排,河水污染。现在的秦岭山脉已经被国家列为“一级保护区”,严禁私自开采,山上绿树成排,山花满地,远远望去像是给大山穿着上了一条花裙子。
五、旅游盛地的变化
我镇虽有闻名各地的“亚武山”风景区,它从唐代始建,宋、元、明、清各代均有增建,但后来因地理交通限制,多年末有大规模的开发和管理。山上荒草遍地,山路崎岖不平,爬过山的人会说,爬山时只顾看路了,顾不上看沿途美丽的山景。现在的“亚武山”
风景区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已被国家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森林公园。不仅每年接待很多全国各地的游客,而且还吸引了不少的国外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其中新开发的“空中玻璃栈道”也是非常吸引游客的。
六、闵锦公园的变化
以前“闵锦园”是不存在的,那里只是一片小树林,记得上学时我还在那片树林里逮过知了呢。现在的“闵锦园”是人们茶余晚后最爱去的地方,公园的景色美丽如画,树木郁郁葱葱,鲜花五颜六色,湖水清澈见底,是人们休闲娱乐、健身的好地方,漂亮的假山是孩子们最爱攀爬的地方,宽阔的广场既是体育爱好者和跳舞爱好者的盛地也是孩子们和老人们的盛地。春天时,孩子们在广场放风筝,夏天孩子们在广场滑冰,秋天孩子们在公园里面捡落叶,冬天孩子们则在公园里面打雪伏。现在如果你去公园,定会看到一些老人们在广场上打太极拳,漂亮的姑娘在广上跳舞,更有青年男子在广场练箭武拳。
七、街道的变化
现在的“金山大道”再也不见那挨挨挤挤的小摊,呈现在眼前的是两排整齐而又端庄的商铺,玲琅满目的商品摆放在商铺里面。街道两旁整齐的排列着饭店、宾馆、手机店、手饰店、超市、品牌服装店、美容店、理发店、童装店、童车店、奶粉店、药店、汽车店、摩托车店、电动车店、洗车店等等,真是一应俱全,可以这样形容我的的小镇——“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现在的“水果街”由原来的小摊摆放,变成了整齐的水果超市、鲜果超市、干果超市,各类南北方的水果、干果,群芳荟萃。
现在的步行街,由原来的杂乱无章、冷冷清清,变得整齐有序,一家家摩托车店、电动车店、洗衣车店生意红红火火。以前走在街上,经常看到的是步行或骑摩托车的人,而现在多见的则是急速驶过的宝马、奔驰、比亚迪等名车。
是的,社会在发展,科技在发展,我的家乡豫灵镇也在不断的变化和发展。我的家乡变了,变净了,变美了,变得越来越有魅力了,一种干净纯洁的美充满小镇;家乡变亮了,五彩缤纷的色彩使小镇变得绚丽多姿;家乡变绿了,勃勃生机使小镇充满了青春的活力。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家乡会变得更加美好。
怎么样?你也来参观我们美丽的家乡豫灵吧!
家乡的变化征文13
改革意味着飞跃,开放预示着富强,沐浴着改革的春风,只不过短短的几年时光,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的家乡也奇迹般地改变着。
先从路说起吧:三十年前,妈妈才六岁据妈妈所说:三十年前的路都是泥巴,坑坑洼洼。晴天时就很难走,一到雨天那就别提了,一下完雨你想出去,穿着鞋。赶你回来时。你的鞋就得再买一双了,上面满是泥,真要命。可是现在,我们富了,把家乡那些乡间土路,全部铺平,打上了水泥路,各家各户的台也打上了,现在下雨可不愁了,一下雨,水就从道上流走了。再也不会满脚是泥了。
再说说健身吧,三十年前大家谁知到保养,连什么是保养就不知道更别说保养自己了。现在大家都会保养自己了,20xx年在修完路后,又修了这个健身场。在里面有些老人总是说,老人说:“改革开放使人们的生活变的越来越好了。”村长也激动的说:“是呀!我们的祖国也越来越富强了。我们生活在这一时代,感到非常的幸福!”“是啊,我们是应该感到幸福。为我的家乡感到自豪,为我的做过感到自豪。”并不是键上健身场就能没病,没病那是不可能的。就图一个乐字吗!晚上,村里的妇女没事了,出来扭扭秧歌,快快乐乐的。多美好的一家人啊!
三十年前,那穿的是啥,破破烂烂,带补着布的`是最普通的。妈妈说:过年时给一个小袄就很知足了,这是一年中唯一的一件新衣服。现在呢?穿的那是名牌,什么奈克、特步等等全是名牌。确实吗,现在都富了。
人们常说民以食为天,那就再说说吃的吧,三十年前,条件好的每天吃窝窝头,玉米饼。炒菜时,油少得可怜,吃上去的感觉除了咸还是咸,吃肉那就跟别说了,一年也许吃一次,那还是条件好的。现在不用说一年,一天一次都行,现在吃的是面,不再吃玉米饼了,生活条件也好了。
人们的居住条件也有了明显改善。妈妈上小学时,在简陋的砖瓦房里上课。夏天很热,也没有风扇。冬天,学生们都盼望着快点下课,在墙边来回拥挤以便取暖。现在,我们是在环境优美的教学楼里上课,教室宽敞明亮。不用担心夏天和冬天的来临,每个班级都装有暖气,春暖夏凉,使我们能舒舒服服地上课。
30年的变化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家乡的变化征文14
我的家在农村,我是一名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我为自己生活在新时代而骄傲,因为现在的农村早已不是人们对过去印象中的模样。我的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给大家一一道来。 最明显是家门前的马路。长辈们的记忆中,出门便是坑坑洼洼的土路,遇到下雨就泥泞不堪,一脚踩下去就被陷或被粘住了,和沼泽地差不多。经常会弄脏裤子。而现在,延伸到田间地头的小路都硬化了,爸爸妈妈曾经雨天的必备工具——雨鞋,早已成为遥远的记忆。
再说说我们的房子。一眼望去,全村的楼房错落有致,各家小院干净、整洁。听奶奶说,以前住的房子,又暗又潮湿,土墙上都是老鼠窝,漏雨也是常事。我庆幸自己家是爸爸妈妈盖起来的楼房,宽敞明亮,再也不用担心连阴雨天了。
最后看看村中央的小广场。各种健身器材一应俱全,成为人们健身、娱乐的.好去处。特别每天晚饭后,爷爷、奶奶去散心、乘凉,阿姨们带着音响,穿着跳舞服去跳广场舞,而我们小孩子一起玩耍、打球、玩游戏。好不热闹!小小的广场带给我们多少欢声笑语,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
我为家乡的变化而骄傲,我为生长在新时代的农村而自豪,我更为我们祖国的富强而心生热爱!我是一名小学生,我好好学习,做一名好学生,将来用知识建设祖国。
我是一个来自农村的女孩儿。十年前,跟随父母来到他们工作的地方上学。今天我又回到了家乡,看到村里的改变让我大吃一惊,家乡的变化真大呀!
家乡的变化征文15
说起我家乡的变化,那可多了:土房变高楼、田地变广场。
今天我就说说去舅爷家的那条路吧!
舅爷家住在关庙,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每年的春节,我们都要去舅爷家拜年。以往,汽车开在坎坷的土路上,我们在车里摇摇晃晃,骨头都要散架了。特别是在雨后的土路上汽车根本开不进去,下车走,鞋子又泥又水,真困难。
今年春节,我们照往常一样要去舅爷家。我担心我又要在车里玩儿蹦蹦床了,可汽车开了几十公里,车还是平稳行驶着,我纳闷儿了,直到我往窗外一瞧才发觉,从前的土路不见了,展现在我眼前的而是一条干净整洁的公路!我暗暗心想:“哇噻!新修的公路太漂亮了!以后来舅爷家在车里再也不用玩儿蹦蹦床了!”
看着到舅爷家的这一条公路,就好像看见了家乡的变化!好几年没回家乡了,今年妈妈带我回老家看看。一路上我东张西望,惊奇的发现,村口的小池塘干净极了,小鱼小虾在里面快活的游戏,还有小孩在池塘里面游泳,几个妇女在河边洗衣服,原来的水泥马路变成了宽阔的柏油码路
这时,好久不见的.亲人们聚在一起谈天说地。姐姐对我说:走,咱们到街的那头看看!我不去,那里臭气熏天真让人受不了。我想起以前的情形,屁股往椅子上一坐生气的说。那里美丽极了,姐姐不以为然的说,有花有草的不去可没机会啦!好吧,我去!我迟疑的回答道,然后跟着姐姐去了。
叽叽喳喳声音越来越清楚。忽然一片五颜六色的的景色出现在我眼前,真的是花香草绿,鸟儿在空中自由的飞翔,时而啄一下对方,一阵阵的清香从我鼻子前飘过,啊,好美呀!现在的环境真的不错,我们一定要接着发展,为子孙后代做出贡献。
【家乡的变化征文】相关文章:
家乡的变化的征文01-14
家乡的变化征文08-31
家乡变化的征文11-02
【经典】家乡的变化征文05-31
家乡的变化征文10-19
(热)家乡的变化征文10-17
家乡的变化征文【推荐】10-31
家乡的变化征文(集合)01-27
家乡的变化征文(荐)10-19
家乡变化的征文15篇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