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年味的征文

时间:2024-05-31 09:56:34 征文 我要投稿

(精)年味的征文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征文吧,征文具有主题鲜明、内容清楚的特点。你所见过的征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年味的征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年味的征文

年味的征文1

  不知不觉又快到过春节了。现在人们的日子好了,年味却不像从前那样浓了。走在街上,看着人们忙着办年货的熟悉身影,总不免想起记忆里那些难忘的年味。

  记忆里最难忘的年味是每年一进腊月家家户户厨房里飘出的热腾腾的香味。我的家乡在镜泊湖山区。蒸年糕是家乡由来已久的风俗。贫苦的日子缺少细粮,人们就用自家地里种的黏苞米磨成黏米面,掺上烀熟的豆馅,包成一个个雪白软糯的“黏豆包”当作年糕。条件好的人家,还把包好的黏豆包压成饼状,放到油锅里炸成酥粘的“油炸糕”留着过年吃。上世纪八十年代人们的日子渐渐好了,过年前每家都要用白面蒸上满满一大缸豆包、包子或馒头,其中豆包最常见,我家也不例外。每年过年前,母亲都会用酵母发好两大盆白面,烀上一大锅红豆馅,然后一家人齐一阵,和面、下剂儿、擀皮儿、包馅……忙得不亦乐乎。包好的豆包还要放到木制“模子”里刻出精美的花样,煞是好看!新蒸熟的豆包刚出锅时,热气腾腾,白净暄软,香味诱人,让小孩子禁不住口水直流。为了衬托过年的喜庆劲儿,母亲还要用麦秆蘸上红颜料,在一个个蒸好的豆包上点上鲜艳的“红点”。这样既好玩又轻巧的活儿,也往往成了我们小孩抢着干的`“俏活儿”。

  除了蒸豆包,蒸花样年糕也是母亲最拿手的。母亲将和好的面,擀成两张笼屉大的圆饼,将泡好的红枣,一个个均匀排在一张面饼上,然后再盖上另一张面饼,放到锅屉里蒸熟,就变成一个又圆又大的年糕。蒸好的年糕,随意用刀切成各种形状,白面里夹着透红的红枣,不仅外形好看,吃起来也有浓浓的大枣甜味。

  除了蒸年糕,家乡人还有过年前“跑油”的习俗。就是把豆腐、土豆切成块,放到油锅里烹炸。炸好的豆腐、土豆放到外面的大缸里冷藏,过年吃的时候,在锅里放两片肉轻轻熘炒一下,就是一道上好的菜肴。刚从锅里炸好的豆腐块,油香软嫩最好吃,常常成了我们小孩争抢的美食。

  记忆里最难忘的年味,除了诱人的美食,还有母亲用巧手为我们缝制的新衣裳。那年月,家里条件不允许买新衣裳。过年前母亲就会用积攒的零钱为我们每人扯上几尺新布料,比照着身高尺寸一一裁好了,用家里唯一的“大件”——缝纫机,给我们手工缝制新衣裳。大人的布料多是蓝色或黑色的“迪卡”布,小孩则多是厚实耐磨的“唐绒”布。为了赶做一家老小的新衣,腊月里母亲几乎每天要踏着缝纫机一直干到夜深人静。做好的新衣服,不到大年初一这一天是不能穿的,所以看着母亲做好的漂亮新衣,我们小孩天天掰着手指头盼过年。初一一大早,母亲从柜子里拿出一家人的新衣裳,大人小孩兴高采烈地穿在身上,在镜子前照了又照,然后一起出门拜年,别提多高兴了!

  记忆里最难忘的年味,还有过年时喜盈盈的年画和红彤彤的鞭炮。年画是那年月家里最讲究的装饰品,无论日子再怎么紧巴,每到过年家里总会花上块八毛钱到集市上买一幅新年画贴在墙上。年画生动有趣,色彩鲜艳,多画的是鲤鱼、荷花或者粉嘟嘟的胖娃娃、慈眉善目的老寿星,预示着连年有余、五谷丰登、延年益寿等吉祥的祝福。放鞭炮是小孩的最爱,过年了小孩总会缠着大人买鞭炮。价钱便宜的“小鞭儿”红彤彤的一串,小孩子为了节省,就将成挂的鞭炮拆成一个个小炮儿,然后拿了火柴,到房前院后的空地上和小伙伴三五成群的放起来,此起彼伏“噼噼啪啪”地鞭炮声,让年味在寒冷的冬天一天比一天更浓了。

  记忆里最难忘的年味,似一坛陈年老酒,无论时光怎样流逝,始终在我的心底散发着醇浓的幽香,让我对过年有了一种怀旧,一种追忆。

年味的征文2

  蛇年春节的脚步近了。学生们放假了,民工们返乡了。街市上熙熙攘攘,商店里购销两旺,人们的脸上笑容灿烂。透过灿烂的笑容,人们似乎要把一年中所有的晦气事、不顺事、乖戾事、倒霉事,统统扔到爪洼国去。金蛇狂舞腾瑞气,无恙梅花待客归。在迎新年中,相信即使再有脾气的人也不会燃起冬天里的“一把火”。

  小区门口挂上了大红的灯笼,家家门上贴上了喜气的春联。国强民富,中华民族屹立世界之林,瞧咱中国这些年多牛:北京奥运百年梦圆,上海世博盛况空前,太空对接神舟吻天宫,嫦娥探月深空留痕,蛟龙潜海惊醒龙王,航母入列载机飞翔。年年惊喜增光彩,岁岁欣慰添华章。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有目共睹,中国特色继往开来迈向伟大复兴。实践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弘扬社会新风,实现中国之梦。精彩的内容写入春联,足以让妙笔生花;坊间的新闻茶余饭后,鲜活的话题道不尽。

  每当想起童年时盼望过年的场景,就会让我产生一种扳着手指数日子的幸福期盼。一位哲人说,春节是典型的中国民俗文化的象征符号,是千年民间传统根深蒂固积淀的传承。尤其像我们这一辈人,对过去的“年”,印象很是深刻。

  那个年代虽然国家很穷,老百姓不富裕,但过年时家家户户却丝毫不会受“贫穷”二字的影响。因为一到过年,对于小孩子来说,有新衣服穿,有平时吃不到的好东西,有电影可看,有爆竹可放,有年可拜,最重要的'是还有压岁钱可拿。

  母亲总是在年三十晚上,趁我们几个孩子睡着的时候,将红纸包着的压岁钱,悄悄地放在我们的枕头下面。小时候我一直很好奇,为什么要将压岁钱放在枕头下面呢?后来才知道,相传古时候有个小妖精叫“祟”,每到大年三十晚上便偷偷潜入民宅,专门摸睡熟小孩的头。凡是被“祟”摸过的小孩会立即发高烧,然后变傻。于是,过去乡间大年三十晚上家家彻夜亮灯忙年,而家长则用红包包着一枚铜钱,放在小孩枕头下压惊。以后这一做法就演变为“压岁钱”。

  在中国一年365天所有的民俗节日中,春节无疑是最重要的节日。多少年来,中国的老百姓都很看重这一节日。一年忙到头,谁不盼望这么一个节日的降临?歇一歇,聚一聚,围上一桌,敬上一杯。这一刻,所有的烦恼和痛苦都暂时烟消云散,家庭的天伦之乐洋溢在一片温馨祥和的蒸腾之中。

  中国的老百姓是勤劳朴实的。他们平时省吃俭用,克勤克俭,但到了春节,却“大方”起来,舍得为购置年货、添置新衣花大价钱。是的,平时吃得简单点儿,穿得朴素些不要紧,但新春佳节要走亲戚串乡门,要逛庙会赴宴会,怎么也要穿得光鲜点,体面些。中国的文化体现在春节的方方面面。

  著名作家冯骥才曾这样描述春节:春节,时处大自然四季周而往复的节点,也是生活阶段性的起点。人们心中的寄寓与祈望就来得异常深切,民族特有的情怀也分外张扬。在民间生活中,这种精神性的东西都要以民俗为载体,所以民俗中的每一事项,莫不有着精神的内涵,……节日的本质是精神的。

  是精神的东西,必有驱动力。有钱没钱,回家过年。那些返乡的民工,为了能买上一张火车票,即使是寒风飕飕、冰天雪地,他们也心甘情愿地在瑟瑟发抖中熬上一个通宵。那个半圆形的售票窗口,寄托着他们的返乡之梦。当那双长满老茧而颤抖的手,从售票员手中接过梦寐以求的车票时,那激动的神情,那满足的心态,简直就像触摸到了家乡的山水。两根锃亮并行的铁轨,绵延着浓浓的乡愁,承载着人们对故土挥之不去的情结。

  记得梁实秋先生曾说过一句话:“过年须要在家乡过才有味道。”我想,这种味道决非在家乡吃几顿饭或品尝一二种土特产所能涵盖,而是一种深入骨髓浸透灵魂的年俗文化。()正是这种文化产生了不可抗拒的精神的东西,多少年来一直影响着人们,使得过年具有如此神奇的魅力。

  新年伊始,往往是梦想开始的时候。美丽中国、中国好声音、中国梦,一个个崭新的名词脱颖而出,不仅活跃在人们的口头,更践行于人们的行动。不由联想到前不久中央电视台出现频率很高的一个问题:你幸福吗?央视记者的现场采访,令不少路人停下匆匆的脚步,审视自身,表达由衷的心声和渴望获得幸福的愿望。春江水暖鸭自知,幸福不幸福,相信每个人都有一杆秤,来衡量和体验自身的幸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幸福观,只有自己才是幸福的主宰。

  幸福是什么?有人戏言:幸福一是睡在自家的床上,二是吃父母做的饭菜,三是听爱人说着情话,四是跟孩子做着游戏,五是身体健康不知道医院的门朝南朝北。其实幸福就是这么简单,没有过分的追求,没有非分的奢望。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没有深奥的道理,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幸福指数自然水涨船高。

  当然我们也可以做梦。无论是富裕梦、成功梦、公平梦,还是小康梦、强国梦、复兴梦,梦梦相通,梦梦皆美。但不管什么梦,要把梦想变为美好的现实,必须要靠我们每个人脚踏实地的实干。中国梦伴随幸福年。愿天下所有老百姓都如愿品尝到幸福的年味。

年味的征文3

  年味是屋檐下挂着的那一块块金黄的腊肉,年味是那一幅幅火红喜庆的春联和门画,年味是父亲珍藏了一冬的那坛老黄酒,年味是母亲辛苦张罗的那桌丰盛年夜饭,年味是那噼里啪啦的爆竹声和弥漫在空气中的火药味,年味是亲友间那一句句诚挚的问候和温馨的祝福,年味是心中那一缕带着醇香的回忆……“吃了腊八饭,快把年来办”,这是我听了几年的一句民间俗语。以前,人们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只有等到过了腊八节甚至小年以后,才开始忙活着置办年货。如今,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过上了丰衣足食的日子,仿佛一年四季都在过年。所以年味的到来,自然比过去提前了许多。这几天,树上的麻雀突然多了起来,它们似乎也感觉到了年的到来,不时飞进院子里啄着孩子们落在地上的残羹剩饭。

  中国民间到处都流传着这样的歌谣:“小孩小孩你别哭,进了腊月就杀猪;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月就是年”。可见在那几个月不知肉味的年代,我们盼望杀年猪吃肉、迎新春过大年的强烈愿望。我家乡过年有个杀猪有个习俗,一定要选一个黄道吉日,并且这天的属相要是二十四属相个头比较大的,还不能和家里人的属相相冲,而且不能说杀猪,要说“洗年猪”,这是人们对猪的一种敬意,也是主人家希望来年能够图个平安吉利的`说法。村里的屠宰场就在我们房子后面,之间隔着一道土墙,父亲一大早就赶到屠宰场排队等候,我也跟着一起去看热闹。我小的时候经常欠肉吃,甚至有时欠的直哭,所以特别爱看杀猪,兴许是望梅止渴吧。当时只要听到院墙外有猪子“哼唧哼唧”叫唤的声音,就知道队上有人要杀猪了,赶紧爬上院墙边的一棵桃树,坐在树丫子上看大人磨刀杀猪,如果遇上邻居张家大伯或李家大婶他们杀猪,他们就会隔着院墙扔过来一条猪尾巴。

  浓浓的年味作文篇过年,是让大人和小孩最为激动的一个节日,大人要去买年货,把家里年的味道变得更浓郁,小孩则会在家里玩会电脑,看会电视,规划一下压岁钱到手里的时候怎么用,而除夕,则是这一切的开始。

  除夕,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而关于这个节日,还有一个故事相传,2月9日这一天,一个叫“夕”的怪兽会到别人家中,把这一年中积累的食物都吃掉,对此,人们想出了一个办法:在家门口贴上红色的春联和在门外放鞭炮,等到“夕”来的时候,看到那红艳艳的春联和震耳的鞭炮声,就吓得落荒而逃了。除夕就是这么来的。

  今年的除夕,爸妈就给我买了很多的鞭炮,有很长的那种挂鞭,也有一些礼花炮,当然,也少不了我们最喜欢玩的小摔炮。

  吃完年夜饭,我们一家人就把所有的鞭炮拿到了楼下。被我们首当其冲放掉的是那挂最长的鞭,爸爸拆开包装,把一条红红的长鞭铺到地上,又深深的吸了一口烟,斜着身子,点着鞭炮后,一家人都躲得远远地,离得太近,耳朵会受不了的。随着一阵震耳欲聋的巨响,红色的鞭炮包装纸也飞舞着上了天,扭动着她们那轻薄的身子,似乎也为了庆祝除夕夜的到来吧。一条条长鞭放完之后,现场只剩下浓浓的火药味和硫磺味了。

  接下来我们要燃放的是礼花。爸爸小心翼翼的把礼花放在地上,慢慢把引线点着,引线发出“嘶嘶”的声响,使得我们一家

  人的心不由得紧张起来,大家不由自主的退到安全区域,只听到“砰”的一声巨响,礼花在夜空绽放开来,煞是美丽,像流星划过夜空。随即,第二次震耳欲聋的巨响又喷发出来,那一声声的巨响,就像在发泄自己在这一年中的不愉快,又像是在欢迎新的一年的到来。

  在回家的路上,我的脑海中回想着那一幕幕美丽的景象,旧的一年过去了,新的一年随之而来,没有随之而走的,就是那些美好的回忆和那浓浓的年味了。

年味的征文4

  年味是一桌丰盛的年 夜 饭,年味是家中红红火火的布置,年味还是一家人团聚在一起欢乐的游戏。而我却认为,年味是大家在布置美丽的家时愉快的过程。

  马上就要过年了!大家听到消息后,马上热火朝天地忙起来。有的在拖地,把地板都拖得闪闪发亮;有的在试新衣服;有的在准备出去,买东西布置家中。我和爸爸去了超市里买东西。

  我们来到了大润发超市。那儿什么都有,有卖文具的,有卖食品的,有卖菜的,当然还有卖过年用品的。我和爸爸走到对联前。“爸爸,你看,这个多吉利呀!”我说道。爸爸走上前一看,说:“五福临门,真好!就贴在我们家门上好了。”我说:“爸爸,你说过还要买小灯笼的,可别忘了。”“你不说我还忘了呢!我们去看看吧!”“爸爸你看,这个小灯笼多精致”“买五个去吧!”买完后,我们回家了。

  回到家后,我说:“爸爸,我来挂灯笼吧!”还没等爸爸同意,我就行动了起来。我先把位置看好,再一个一个地用双面胶粘上去。忙活了半天,终于挂好了,我看着红红的灯笼,心里美滋滋的。

  晚上,我和爸爸一起去楼下放鞭炮、玩烟火。爸爸还没开始点火,我就跑到几米外捂上耳朵,爸爸见了一直笑我,我都害羞了。在玩烟火时,我们一个接一个地互相传火,使火不灭掉。我们一直玩一直玩,玩了很久很久……

  我爱过年,一到过年,家里就热热闹闹的`,过年也预示着一切要重新开始,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做事顺顺利利,家人身体健康,还要像我们买的那副对联一样,五福临门!

年味的征文5

  记忆总喜欢把过去的事情在无意间美化,已经过了多少个春节,每一次节日里的不悦与烦闷总是被悄无声息地忽略,每当回想起过去的春节,内心总忽地充满了一股温存又祥和的感觉。春节,小时候充满的都是烟花炮竹点燃之后残留的硝烟的气味。那时候还没有因为污染要去禁止放烟花。我小时候和小伙伴可算是摸透了对门小商店所有的烟花种类。当然,有些比较猛烈的,妹妹是不敢去点的,总觉得下一秒它就会“咻”的一下炸到她新买的棉衣上面,所以隔得稍微远些,所以就得是我去点燃那些烟花,然后让其绚烂我和我妹妹的整个长夜。不过现在不准放了,好过已经是大孩子了,也不是特别舍不得,毕竟最美好的时光已经被我深深地镌刻在脑海。春节,小时候最为之惊叹的`就是年夜饭时那满满一桌子,我都不知道家里面有那么多盘子,到开饭的时候,我就望着那一桌子菜感叹中国劳动人民的力量,想想,此时此刻,每一个家庭里,都吃着年夜饭,桌子上是平日无法想象的丰富和美味。这么想就觉着还好不是天天过年,不然每天吃那么一桌子菜,喝那么多酒,说那么多祝福的话。那真的应付不来。尽管接下来几天都只能吃剩菜了,但是不管怎样过年还是很开心,桌子上的鱼,说是年年有余之意。我就觉得国人真的是一个淳朴又善良的民族,也只有这样的善良与淳朴,才会把对来年的愿望放到桌上的鱼儿身上去。

  春节,小时候最为期待的是拜年时那接踵而至的红包哦,“哎呀,婶婶不行不行我不能要,祝您新年快乐,您的心意我知道了,这红包真的不能要。”“哎,你这孩子,考上了高中怎么可能婶婶连个红包也不给吧,收下吧孩子,来年了好好学习”“那好吧,谢谢婶婶”这样的桥段在中国大地上每天春节要上演多少次呢?人们却依旧乐此不疲。红包包好一个个祝福,在人们间传递,将春节的韵味渗透到底。不过我小时候的红包……都怪我太相信我的爸爸妈妈。春节,压箱底的一件事是什么?哦,对了,春节联欢晚会。虽说对春晚的评价确实有待争议,不过人民群众依然热情高涨。那也难怪,那个时间段打开电视,似乎每个台都是演的这个。守夜对我来说从来都是小事,家里的大人倒是没我们小孩子这么精神,困了就去睡觉,说实在的,在那天晚上要真的睡个好觉也不大可能,凌晨将近时,不知是哪家忍不住了,先放了烟花,随后,世界就此开始盛宴,夜空从那时起几乎无暇熄灭,一朵朵漂亮的,炫目的,张狂的烟花盛开。巨大的爆炸声交叠,我在一片混乱中中对我妹妹喊道“新年快乐!”我觉得她应该根本就听不到,因为我也听不到我自己说话。不过,还是,新年快乐。

年味的征文6

  年味,似乎总是和童年靠得很近很近。

  童年的家,是一个很大的院子。院子里住着我的奶奶、二奶奶、大伯、叔叔们等九家人。九家人围成一个圆,青灰色的瓦一片连着一片,组成一个温暖的大家庭。

  进入腊月,院子里热闹起来,母亲和婶婶们忙碌的身影穿梭在厨房、井台、灶炉间,她们或是炒花生、瓜子;或是穿针引线为我们几个小毛头做衣服和鞋子;或是揉面、蒸馒头;或是制作着各自拿手的年糕、风味小吃……

  衣服做得最好的是三婶,她是个天生的裁缝,做的衣服又挺括又合体,所以直到除夕夜,她都在飞针走线。

  母亲会做一种很好吃的点心,叫散子。母亲和父亲一起把配好的水、面、糖等均匀地揉和在一起,面揉好、饧好后,母亲切下一小块,用刀划一下,把中间划出一条条的缝,散开,再弄另外一小块面,两块面合在一起拧一下,一个散子就制作好了。锅里的油热后,母亲把散子放进锅里,一会儿那拧着的小面片,就在锅里变成了金黄色,中间划的小缝经油一炸也裂开了,就像一把小扇子。等母亲捞出,我就迫不及待地拿一根送进嘴里:甜甜的、酥脆酥脆的,真香!面全部做完后,母亲吩咐我挨家挨户给送去,听着别人的称赞,我替母亲谦虚地应承着,心里美美的。

  过了腊月二十,爷爷去赶年集,买回来红红的春联、彩色的福禄寿禧,还有鞭炮、糖果。奶奶把鞭炮分给那些男孩子,给他们不太多的糖果;分给女孩子很多糖果,如果想要鞭炮她也会分给几个。我们得了“便宜”,一溜烟地跑到街上找伙伴们炫耀、嬉戏,满足而幸福。

  除夕夜,我们九家人聚在一起吃年夜饭,浓浓的亲情伴着欢声笑语,热热闹闹庆祝普天团圆。

  除夕的钟声敲响新年的'时候,我们晚辈一起给长辈们磕头拜年,欣喜地接过长辈们递过来的红包装在口袋里,还不时地摸啊摸,怕它会飞走……

  年味,渗透其中的是浓浓的爱,这爱回味悠长,每次想起,都让心里升腾起别样的温情。

  “欢乐欢乐中国年,欢欢喜喜过大年……”你看,每个人的脸上都透着喜气,街道边已挂起红火的灯笼,我们和年靠得很近很近,呼吸间,年的香味飘进了心里……

年味的征文7

  家乡的年味,是小孩们换了新衣,在玩耍时的笑声;家乡的年味,是看春晚时家人愉悦的神情;家乡的年味······

  家乡的年味,藏在软软的年糕里。年糕,全用蒸熟了的米饭打成的`。一锤一锤,带着长辈对我们的爱与祝福。年糕,寓意着年年长高,这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对我们的关心、关爱与关怀。

  家乡的年味,在漫天的烟花中。过年放鞭炮,是春节必不可少的活动。传说每当大年三十晚上,会有一个叫作“年”的怪兽来吃人,人们都十分害怕它。有一个十分聪明的人,把竹子扔入火中,竹子爆炸响起的声音,下走了“年”。于是,过年放鞭炮这个习俗一直流传至今。人们每当放起鞭炮,总会想起那个传说。这是人们想在新的一年里平平安安,幸福美满。

  家乡的年味,在年 夜 饭热腾腾的香气里。人们早早的开始准备,为的只是那一桌的团圆。年 夜 饭中,有许多好寓意,人们吃年糕预示小孩年年长高。大人们要事业高升,就吃甜甜的发糕。而吃鱼都要剩下一点,代表年年有余……其实,我觉得,吃年 夜 饭的真正意义,是家人一起团团圆圆。吃着年 夜 饭,听着鞭炮声合着孩子们银铃般悦耳的笑声,我觉得格外喜庆与愉悦。

  家乡的年味,也在看春晚时那动听的歌声中,那滑稽的表演中。吃完年 夜 饭,大家都齐齐坐在沙发上,等待春晚开始。那欢快的歌声,形象的表演,给我们送来一个又一个的祝福。在歌声《难忘今宵》中,十二点的钟声敲响,十二点的倒计时,代表旧的一年顺利结束,也代表新的一年在向我们招手。

  家乡的年味,是团团圆圆,是幸福,是美满,是我心里永远牵挂的味道。

年味的征文8

  时间果真如白驹过隙,转眼已是年关了,大街小巷人们的谈资都是关于过年。先生下班回到家时提了一盏大红灯笼,对我说从今年除夕夜开始,要让这盏红灯笼亮到元宵节,来增添一点过年的气氛。纵使这样,我还是觉得在城市过年终究要比农村清寂得多。思绪游离间,我又一次回忆起幼时在家乡过年的光景来。

  1.杀年猪

  进入冬月,乡村的人们就盘算着该怎样过年了。在所有的年味里面,“杀年猪”属最早的了。父亲有时也讲迷信,把杀猪的日期在黄历上看了又看,直至定了日子的前一晚,他就琢磨着该叫那些人来帮忙杀猪,屠夫又请谁。想好要请的人后,父亲便在晚饭后一家挨着一家进去问询了,看对方有没有空闲来帮忙杀猪。请来的人往往都是近亲或者关系好的邻人,给我们家做屠夫次数最多的要属大舅了。他不见干活仔细而且认真,像是在给自己家干活似的。等父亲把确定来帮忙的人敲定后,也算杀猪的前期工作完成了。

  第二天母亲早早起来,开始在灶房里最大的两口锅里注水,家里吃用的水都是从家门口的那一眼泉里挑来的,要想把两个大锅注满水至少得挑回八大桶子水。我常常站在炕上透过窗户的缝隙看母亲挑着装满水的水桶进来,再挑着空桶子出去。戴着绿色头巾的母亲挑着水桶时嘴里呼着白气,发丝上已经落了一层白霜。母亲把锅里的水注满后,会喊我起床,胡乱安排我吃一点后就让我跪在灶房的地上烧火,烧火用的材料大多是夏天储存的麦秸或者割来晒干的蒿草,待前夜邀请来帮忙杀猪的人陆续到齐后,我把两个大锅的水就基本烧开了,烧不开的时候母亲会说麦秸和蒿草火势不旺,换干燥的柴火来烧,用柴火烧出来的火不但火势旺,而且燃烧持久,用麦秸和蒿草烧火时的心情和用柴火烧火时的心情那是大不同的,如果烧麦秸和蒿草时是气呼呼的,那么烧柴火时则是笑嘻嘻的。

  大舅准备好锋利的刀子后,父亲叫来帮忙的人便把准备好的大年猪围着抓起来放在一个高于地面一米高的平台上摁住,只见大舅拍两下猪的脖颈,找准了直通猪心脏的点,麻利地把刀子捅进去,耳边传来尖锐而响亮的猪的叫声,当村人分辨这声音来自哪里时,便知道是谁家在杀猪。

  这时候,父亲往往双手端着一个底子印花的白洋瓷盆子,在跟前盛猪血,等猪体内的血流得差不多的时候,父亲离了众人,将提前剪好的纸钱在猪血里蘸一下,献给先人。然后把蘸了猪血的纸钱放在堂屋里供神位的地方,当天晚上烧掉,意在告诉祖先杀了年猪,要过年了。

  几个人把已经死了的猪扔在地上,猪还要挣扎着扭动几下身子,喉咙里发出几声“哼哼”声,方才死去。这时候,院子里聚集的爱凑热闹的小娃子们逮到合适的机会,一拥而上,用稚嫩的小手拔猪身上的鬃毛,大人们有时也凑上前一起拔,这样的鬃毛攒多了能卖到很多钱呢。等鬃毛拔得差不多的时候,众人又合力抬起猪从地上搬到提前装好开水的大铁桶里,抓起倒立着的猪的尾巴不断晃动以示均匀地烫干净猪身上的毛。写到这里,我突然想起“死猪不怕开水烫”这句俗语来。

  在灶房的母亲和我并没有闲着,我依旧烧火,母亲给盛来的猪血里面添加了适量的面粉,和成面团一样的浓度,团成圆柱形,放在蒸笼里开始蒸,我们把用猪血和面粉蒸成的圆柱形叫做“面肠”,待晾凉后切成片以备炒肉时混合着用,刚蒸出锅的面肠发出诱人的香味,这让很久不占荤腥的我们姊妹如获珍宝,拔下一节又一节地吃,有时烫得嘴里“吸溜吸溜”的,但依然很开心。

  吃着母亲做好的面肠,走到庭院一看,众人已经将烫净毛的猪架在了一个被绑成人字形的木杆上,大舅手里端着一个盆子,里面盛满了清水,往猪身上泼几下后,便开始卸肉了。大舅依照母亲的叮嘱将整个猪肉卸成母亲指定的大小,卸两块双侧的膘之后,猪的内脏便呈现在大家面前了,最让我惦记的属于“猪尿泡”了。大舅知道我一直围着他转的心意,一刀子割下来猪尿泡后“啪”一下扔在地上,大我三岁的表哥会拾起来小心翼翼地在里面灌满水,一次又一次地冲洗里面的尿味,冲几次后,表哥会把猪尿泡重新放回地上,放在土多的地面上使劲用脚踩。站在一旁的我越看越好奇,要自己踩着试试,于是表哥停下来,让我去踩。把猪尿泡踏在脚下来回揉捻的时候,只觉得脚下软绵绵的,像是在踩一匹光滑的丝绸,那种感觉是极其惬意的。

  母亲重新在大锅里注好水的时候,又叫我去烧火,这次是煮肉,她会择好当日要吃的肉放大锅里,而后自己去腌肉,大碗大碗的盐,一层又一层地往放在大笸篮里面的猪肉上面涂,烧火的缝隙,跑去西屋看母亲腌肉的样子,极其专注,她越认真,我就知道她越希望这一个猪来年吃的时间更长一些。

  煮好的肉装入盘子上桌后,我又惦记起表哥摆弄着的猪尿泡来,这时候只见表哥把猪尿泡吹成了一个大气球,绑在一条二尺来长的棍子上,“砰砰”地往地上摔,我站在一旁很是眼馋,央求表哥让给我来玩。当我拿到手上的`时候,那种幸福感开始蔓延。

  那是多么难忘的童年啊!

  听着父亲与堂屋的宾客们喝酒划拳高谈阔论,母亲喊我去给邻里送肉。左手端一碗,右手端一碗,走出院门,西家一碗,东家一碗,当我把肉都给关系要好的几家邻居送到了,也就想起吃肉了。

  父母在村里的名声很好——善良大气,当夜晚帮忙的人要离开时,母亲会给每个人都装一块煮熟的猪肉,让来人带回去给他们的家人尝尝我们家的年猪肉。我觉得,这既是理所当然,也是母亲的仁慈。

  晚夕,母亲还会选出来一些过年用的肉放置在屋外气温低家畜够不到的地方,把腌好的肉用一大块布盖起来,几天后挂在房梁上自然风干,以备来年食用。

  一天下来,当父亲和母亲累得直不起腰来的时候,杀猪的一天也就结束了。当我几次三番地让父亲把我的猪尿泡挂在房檐下时,父亲就会板着脸说:不管我的死活,就你的猪尿泡重要。

  数落着我的父亲拍拍身上的土,向他们睡觉的堂屋走去。

  2.祭灶

  在城市后,听大多数人说腊月二十三是小年,是用来祭灶的,可我的家乡不是。

  家乡的祭灶日是腊月二十四,这天正好是镇上的逢集日。冬天的太阳出来的迟,那天,太阳还在半山腰的时候,父亲吃过母亲煮的早饭,骑上自行车就去镇上了。我知道他是去买“祭灶糖”,也叫麦芽糖,就是那种吃起来牙齿上沾得到处都是的乳白色糖。

  母亲在父亲走后就开始和我们姊妹一起大扫除——窗帘被套、袜子手套,每一样都要洗得干干净净,母亲说扫尘除尘,就能扫掉今年的晦气,来年一定平安和顺。

  那一天我们和母亲一起忙碌,每个角落都收拾得干干净净,东西都摆放得井井有条。

  父亲回来的时候,自行车后座上的编织袋从早上瘪瘪的便变成圆鼓鼓的了。迫不及待地等父亲打开,有各种各样的小吃零食,还有年画,那一刻,所有的零食都不显眼,我们盯着的便是父亲衣服口袋里装着的祭灶糖,因为祭灶糖,所有的吃食在我们面前都索然无味。可是父亲说等着灶王爷吃了以后我们才能吃,所以我们很艰难地挨到晚上。

  吃过晚饭,父亲会取来他在集市上买来的彩色灶王爷贴画,贴在往常贴灶王爷贴画的那个地方。鲜艳的彩色图画上长着长胡子的灶王爷很是威武,旁边还站着一个富态的灶王奶奶,看起来非常逼真,幼小的我也相信那就是保佑我们的神。

  父亲用白纸和黄纸剪好几长串纸钱,连着提前准备好的香,拿着我们垂涎已久的“祭灶糖”来到厨房,只允许弟弟跟着他,不要我和妹妹进厨房,说我们黄毛丫头会惹灶王爷生气。

  于是我和妹妹偷偷站在厨房门外看父亲手头的动作和口里“呜呜啦啦”念出来的话语。父亲先是把祭灶糖从口袋里取出来,和弟弟虔诚地跪在锅灶前,把祭灶糖掰开,一块一块地献在锅台上,点燃香,插在提前准备好的香炉里,再点燃纸钱,这时候,父亲嘴里开始念叨了,依稀听着是这样的言语:一呼千来二呼万来,灶王爷老人家,求你开开恩,糖也给你买了,吃了润润嗓子吧,把我们全家今年干的错事,一定不要告诉玉皇大帝,我的这匹长钱大马你骑上赶紧升天吧,来年再保佑全家健康平安,和和气气……

  听着父亲的念叨,我和妹妹躲在门口不自觉地笑出声来,见父亲出来,我们俩又跑远了。等父亲出来喊我们去分糖时,我们盼望已久的祭灶糖便乖乖地躺在我们的手心了。

  等吃了祭灶糖,我们的小年也就过完了。

  3.办年货

  过了腊月二十六,在腊月二十七小镇逢集的这一天,父亲和母亲两个人各骑着一辆自行车,带上几个装了面粉洗干净的编织袋子出发了。我稍年长,父母会带上我,则让弟弟妹妹看家,往往,弟弟妹妹会闹意见惹来母亲的呵斥,母亲是个急脾气的人,我们姊妹三个,无论谁犯了错误,她都会严厉地批评,小时候,我们是极怕母亲的,弟弟妹妹听得母亲的呵斥,便乖乖地进了屋门,不再闹腾。

  我坐在父亲的自行车后,双手紧紧抓着父亲自行车的后座,一路疾行。沿途步行的骑车的坐三轮车去办年货的人应有尽有,一路上的谈笑声不断,乡村里的人们总盼望着过年,过年就能奢侈地吃上平时舍不得花钱买来吃的东西。

  行至集市的边缘时,父母会在经常存放自行车的于老头那里存了自行车,带着我赶往集市上物品密集人流攒动的地方。父亲总是风风火火地走在前面,母亲牵着我的手紧随其后。商品琳琅满目,吆喝声此起彼伏,街道上沸腾的人群里,到处都是高谈阔论,谁家杀了几头猪,谁家宰了几只羊,谁家丰收了多少粮食,谁家的新媳妇生了大胖小子……你若有心去细细听,说的都是欢喜的丰收的愉悦的好事情。

  挨着马路一路往前走,母亲说糖、瓜子、花生、毛巾、白糖、茶叶,父亲说孩子们的袜子还没有买,我在一旁吆喝着要母亲给我买一个红发卡,你一言我一语,飘落在乡村小镇的上空,满是笑声和欢颜。

  买好所有的年货,父亲扛着大大的一个编织袋,母亲手里也提着满满的一个编织袋,我背上的双肩书包里也装得沉甸甸的,一路说笑着朝家的方向走去。

  回到家,父亲说他和母亲歇一口气,而我们姊妹三个就开始你一个我一个地抢吃食给自己藏了。

年味的征文9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游览了浦江,这儿的风景可美啦!

  六点,船将准时出发。听说,船将绕岸行三圈,再回岸,这大约需要两个多小时。我迫不及待地等着六点快点到来,虽然这是第二次,但是我还是怀着像第一次游览浦江那既紧张又激动的心情准备登船。

  登上船后,我来到两楼一个露天的风景台,观赏浦江那美丽的夜景。

  浦江的夜景真美啊!在这儿,你可以看到闻名世界的东方明珠、金茂大厦等著名建筑物,其中,我最喜欢东方明珠了。东方明珠座落于上海黄浦江畔、浦东陆家嘴嘴尖,以其468米的绝对高度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三之高塔。它十一个大小不一、错落有致的球体晶莹夺目,从蔚蓝的天空串联到如茵的草地,描绘出一幅“大珠小珠落玉盘”的如梦画卷。夜晚的东方明珠也十分美丽,灯光亮起,把东方明珠“打扮”地更是壮观,让我看了连连赞美。

  夜晚的.黄浦江也格外动人。江面特别平和,宁静,安谧,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水平如镜”。船驶过江面,激起了钻石般的浪花,真是美不胜收啊!这是的月光像张起了一层薄薄的棉纱,倒映水中,让我想起了“猴子捞月”的故事。

  这儿真是太美了,有说不出的美,有写不尽的美,简直无法形容,好像来到了人间仙境,让我流连忘返,我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为祖国的明天添上绚丽的一笔!

年味的征文10

  年味轮回的钟声已经敲响,沉睡十二年的巨龙有打开了束缚他的枷锁飞上云霄,用自己的生命守护人们一年的安康。

  兔兔的守护总是那么轻柔,甚至没有感到她的存在。时间,就如流沙一般从指缝之间流走了。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年的味道犹如奶酪一般越加醇厚,弥漫在这个小城的最上空。那么芳香美丽。

  小年夜的祈福,钟声荡漾在每个人心头,甜甜的麦芽糖,融化了每个人心中一年的不幸与回忆,也拉开了年的序幕,为新年的种子挖下了第一锹。

  “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日历一天天的被翻过,这时的人们早已开始为年前年后做准备了。金黄色的炸角,充溢芳香的藕荷,白白的花卷,豆包,哪个不是让人垂涎三尺,欲罢不能?

  鲜红的对联,威武的门神,熟悉的浆糊。贴上了房门,贴下了人们对将来一年的美好祝愿。

  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中,迎来了新的一年,如一张白纸,尚未涂抹,我们将用一年的汗水填写这幅充满希望的图画。

  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回味着年年的味道。手中,紧握的那串糖葫芦滴下来,绽放,一朵金色的莲。

  记忆中的过年是张灯结彩喜气洋洋;记忆中的过年是鼓鼓的红包、五彩的烟花震天响的爆竹;记忆中的过年是爸妈操办年货的忙碌身影;记忆中的过年总是恰如其分如其而至的皑皑白雪;记忆中的过年是对辞旧迎新的满满期待……而如今,过年似乎只成了孩童时代的幸福回忆。年夜饭热闹的'不是家而是酒店,我们普遍感觉到年味儿淡了,兴趣儿没了。再不回忆就真的忘了,让我们重拾那些被遗忘的时光,打捞起那些记忆中的年味儿吧!

  【打年糕】

  每到农历年底,家家户户都会用糯米磨成的粉打成年糕,并作为春节走亲戚的传统礼物。“年糕”,“年高”,预祝着来年更高,因此,年糕成了民间祝福青朋好友年年登高的好口彩!

  记忆中打年糕的人必定是村里力气最大最壮的男人,巧女人们再灶头烧火,把磨好的糯米粉放在蒸笼上蒸,等粉蒸软,就放在洗干净的“石臼”里,男人们挥动石榔头,一下一下的打下去。散开的糯米粉在经过无数次的击打后,和成了一团,“年糕”就打好了,然后大人们趁热把一整团年糕扑在竹匾里,慢慢的用手摁,直到年糕被铺成很薄,那么等冷透了就可以切成一小块一小块,浸在水里,可以吃到3月。我们小孩子最愿意围在那里看打年糕,然后好心的叔叔们会掐一小块刚打好的年糕分给我们,并祝福每一个孩子:“吃块“糕头”,明年长得更高!”拿到“糕头”的我们边吃边跳着去玩了。

  【贴春联】

  记得小时候,年三十早上,妈妈早已用面做好了浆糊,然后喊我们起来贴对联、贴年画,妈妈搬个凳子贴,我们负责看是不是贴歪了,这个时候你总会听见稚嫩的孩童声:“左边一点…不对,再移到上面……”欢快而热闹。哥哥喜欢门神画,一黑脸浓须,一白面虬髯,两个武将看守大门,记得有张飞关羽,也有马超赵云……爸爸会从厨房里喊我们:“福字要倒着贴啊。”故名思义就是“福到”。正厅上方是“开门见喜”,灶头旁是“火烛小心”,米仓面缸是“五粮满仓”,猪圈羊圈是“槽头兴旺”。春联贴好了,整间房子喜气洋洋,万象更新的气氛就有了,年味就更浓了。

  【放爆竹】

  小时候,最开心的,莫过于跟在大人后面放鞭炮。什么麻雷子,闪光雷……都是只敢远观,不敢近玩焉!唯一能过过瘾的就是一大串长长的呲花吧!而且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自家院子玩不够,还要带出去跟村里的伙伴们比划着。男孩子们把几百响的鞭炮拆散,一个个的放,或者插在沙土里排成圈圈放……全然不顾大人的训斥,一不小心会把小脸炸成麻花脸。更有顽皮的男孩喜欢点燃鞭炮吓唬过路的女小女生,这厢被吓得大哭,那边哄笑着逃之夭夭……

  【穿新衣】

  对于儿时的我来说,过年还有一件最开心的事就是有新衣穿,我可以臭美下。农村的孩子平时几乎不买新衣,一般都是大的穿不着剩给小的穿,只有过年了才会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新衣,那种兴奋那种骄傲不言而喻!年三十晚上总是在镜子前穿着比划再比划,然后小心翼翼的折好放床头,等着天一亮,就可以穿着新衣跟村子里的伙伴聚集在稻场上,攀比着,羡慕着。在记忆中,我最得意的那年就是妈妈给我做了件缎子的唐装,红色的,漂亮又喜气,呵呵,羡煞好多小伙伴!

  【拜年】

  于大人来说,过年是一年里开销最大的时节,而于孩子的我,最喜欢走亲戚拜年。因为到一家,就会有红包拿,我们叫“压岁钱”。那个时候大人怕我们花掉,总是跟我们说:“压岁钱拿了要放在枕头底下,那么读书就会读得出了。”所以纯真的我总会把一个个“压岁钱”叠好压在枕头下,等春节一过,如数给父母。

  又到一年过年时,剩下的是应付一个个“年会”的疲惫与恐惧,静下来,品一口叫作“苦恋”的咖啡,挥之不去的是对岁月的感叹:还是以前过年有味道……

年味的征文11

  年味是一盘热腾腾的饺子,是一幅充满祝福的春联,还是一串热闹沸腾的鞭炮。对于我来说年味就是给家人献上热呼呼的年糕。

  大年三十的那一天,妈妈带我去一个古老的村庄去打年糕,这下我可乐了,正愁着我这双手没地去大显伸手呢?我们坐上长途汽车,车上还有其他的小朋友,路上”噼呖啪啦 噼呖啪啦“的鞭炮声伴着我们驶上远方。

  到了目的地,我们纷纷下了车,早早的闻到了远处山坡上飘来的糯米香,我们随着本地的居民来到了糕点房,那里的叔叔阿姨们都在制作我们过年必须吃的东西——年糕,我们看到了年糕中的巨人,村里人都说这是本地的特产,名称”巨无霸“年糕。

  听过了叔叔阿姨的介绍,才了解了当地的习俗。现在就要做正事了,村里的人把我们带到了放糯米的.仓库,由我们几个小朋友及家长开始取糯米1斤2斤3斤直到够我们需要的量时,再接着由本地人带我们到厨房教我们蒸糯米,我们把糯米放入大锅里蒸,过了几分钟就闻到阵阵的糯米香,大约过了半小时后,糯米熟了就可以出锅了,大人们合力将煮熟的糯米分别倒入几个打年糕的工具里,然后分成几个家庭用大槌子或小槌趋热不停地将它敲打成糊状成粘性,经过大家共同努力,我们成功的完成了这一项,我拿出一小块尝试了一下,味道挻不错噢,在我津津有味的尝试年糕时,大人们在村民的指导下将打好的年糕团用模子定型做成我们现在食用的年糕样子,这才是真正的年味。

  我们拿着自己亲手做好年糕踏上回家的路程,晚上和家人分享。这就是家乡的年味,是年糕的味道,是祝福的味道,是过年时开心的味道,是父母对我爱的味道。

年味的征文12

  每年过了腊月初八这一天就开始有年味了,家家都忙着准备年货,外出的人都开始陆陆续续往家赶,街上的人也越来越多,变得越来越热闹。大街上五彩缤纷,逛街的人络绎不绝,各种各样的人都有,有的买年画、有的办年货,各种各样的货物都齐全,琳琅满目,人们恐怕想买什么都难以选择。这不,听说雅斯国际地下一楼的百货市场正式开业了,准备好好去逛逛,顺便陪爸爸妈妈置办些年货。本来之前就已经听妈妈说过雅斯国际开业的事情,不过总因为要上学,以及周末放假要补课种种缘故,一直没时间,所以决定今天下午和妈妈一起去置办年货。

  等待的日子总是觉得过的很慢,不过终于盼到了下午茶时间。街上的车如流水,路上的行人都提着大包小包的东西,匆匆忙忙地走着。与妈妈同行来到了清江大道,那可是一个购办年货的好地方啊。来到清江大道,那儿的景象可真是出乎意料:车水马龙,把整条路堵塞得水泄不通,虽说是过年,但也不用这样来表达新年的喜气洋洋吧。人来人往到处洋溢着喜庆的气息,我们穿梭在车与车的缝隙中。

  可能是老天爷家也在过喜事,撒下冬阳大片,仿佛与人间的我们这些小凡人们同喜新一年的到来。终于“挤”到了雅斯国际的门口。只见一栋楼高四层的高大的银白色楼体映入我的眼帘,每层楼的楼顶上都散布着两排纯白色的聚光灯,加上楼道上往来滔滔的人们、通往每层楼的电梯上站满的人群,以及一旁KFC里的人山人海,那场面可谓是相当壮观,同时也把宜都的整体商业档次和文化水平做了一个非常大的提升,两旁店铺的热闹气氛,周围栋栋笔直高挺的大楼,广场门口停满的大大小小的车辆、红绿灯人行道上来来往往的.人们……可谓是尽显王者风范呐!

  迫不及待地和老妈走进雅斯国际,踏上了通往地下一楼的电梯,”地下“的情况更是出乎意料,要是把楼上的人比作一颗橘子,那么地下百货市场的人就可以说是一个柚子。超市门口也是贴上了红红的对联,金色的祥蛇仿佛也在笑,为了庆贺这个中华民族最古老,也是最热闹的节日——春节。为了庆祝这一天,真是全国上下,举国同欢呐!稍后我和老妈又买了一些零食小吃、榛子干果和水果就去结账了,也可以说是为了给更多需要来办置年货的人”让个位置“吧。之后,我们又买了一幅喜庆的大红色对联和一张方形的”全家福“就回家了,想不到置办个年货这么累啊!

  办年货虽然也有辛苦和劳累,但让我感受到的更多的却是浓浓的年味。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万事如意,日进斗金!新年快乐!

年味的征文13

  家乡的年味永远是最特别的,对于我来说,新年就是有漂亮衣服穿,有吃不完的零食,还有压岁钱!

  今天是除夕,一大早爸爸妈妈准备了满满一后备箱的东西,咱们去奶奶家过年了,大街上一片喜气洋洋的景象,红红火火的'!到处传来劈劈啪啪的鞭炮声!今天我心里美滋滋的,穿上喜欢的新衣服,妈妈还特意给我梳一个漂亮的发型,终于到奶奶家了!

  奶奶老早跑出来迎接我们,满脸慈祥的笑容!我扑进奶奶的怀里,笑着向奶奶讨红包!一拿到红包我就回到自己的小房间,开开心心数压岁钱!奶奶笑着骂我是小没良心的!妈妈她们忙着准备午饭,孩子们呢当然是开开心心的看电视!心里想要是天天都能过年就好了!

  午饭后,大家商量年 夜 饭吃火锅,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姑姑、姑父,大家坐在院子里聊天晒太阳,我和哥哥,姐姐去买对联!每年我们总是各抒己见,最后买上三幅回家让大人们挑,今年我们商量以平安、健康为主题,终于意见统一,选上了一幅大家都满意的!

  夕阳西下,天色渐渐暗了下来,鞭炮声此起彼伏,绚丽多彩的烟火给整个天空披上了彩色的外衣!一大桌的鸡鸭鱼肉、青菜水果!加上外面美丽的烟火这就是年味,偶尔哥哥姐姐还会讲上几个生动的故事,一家人团团圆圆的,真是幸福!新的一年即将开始!新年新气象,来年更加努力,取得好成绩!

年味的征文14

  印象中的年味,是母亲包的饺子,是父亲炸的丸子,还是各种美食的味道,各种味道像大杂烩一样和在一起,使的年味愈发的浓。它的味道奢香冗杂,那时候总是想一口将它吞下肚去,满足内心的那份饥渴,可每次都是浅酌浅尝。

  还记得小的时候,总是会循着年味,溜进厨房偷几块儿切好的腊肉,迅速的塞进嘴里,直到腮帮子鼓鼓的,之后再悄悄的喝上一口米酒,在暗地里回味那份醇香。仅管会得到大人的一顿臭骂,换来的却是一整天的欣喜,那时候,我们是多么傻。一年又一年就这样在懵懂之中溜走,悄无声息的,现在想想,倒多了几分怀念。每到过年家家户户都要备上年货,或多或少,体现的都是一年的收成。乡下人比较实诚,总是会笑着,坦言够吃就好,他们不会浪费一颗糖,一粒米,日子在他们的手中过的红红火火,年也是如此。而我们家作为其中的一员也过的十分快乐,年在那时也不仅仅是一种团圆,更是一种期盼。年更快尽的时候,父亲便着手配备年货,他总会置办我爱吃的糖果爷爷爱吃的果仁,一家人和和睦睦。那时候一颗糖,在嘴里吮吸半个多小时也仍是甜的.。

  我在年与年的间隙间成长,时光匆匆跨过一道道年坎,家早己搬到了县城,物质上的提升令这一切变的物是人非,外出打工的父亲,外地念书的我,一家人被距离所间隔,被孤寂所捆绑,年不再是期待,而是成为一段时间内短暂的团聚。空气里再也嗅不到儿时那种纯真,就连含在嘴里的那块糖,似乎都变了味,不再那么甜了。虽仍旧是老的套路,收拾家、备年货、贴春联,可这一切却成了一套如同机械般的流程,我觉的我们在无形之中失去了什么,尽管在年夜饭上仍吃着与以往相同的饭菜,盘子是多了,可欢乐少了,年味也淡了。炮声击打着脆弱的20xx,20xx的大门终于被敲开了,我又年长一岁!看着天边那绚丽的烟花一闪而逝,陪着父母,守在旺火跟前,火光红彤彤的,脸被映红,身子也是热乎乎的,内心有一股暖流流过,真的很回忆很多年前,那浓浓的韵味,是乡味也是年味。

  大年初一,陪同着父母,揣着厚厚的腰包去给亲朋们拜年,还记得儿时的我总是会渴望多得几个红包,多拜访几家亲戚,每当手里捧满了红包时,脸上便乐开了花,孰不知父母的腰包却在变扁。而如今我不再渴求,不是觉得不需要而是觉得不好意思,毕竟自己都这么大了。

  年味淡了,不是因为距离远了,而是我们长大了,孩子们从我们手里接过年的接力棒,快乐是他们的,而我们只有一份回忆,回忆中的那一道韵味,甘醇深远,是对故乡的深情,也是对年味的追忆。

【年味的征文】相关文章:

年味的征文05-31

我的年味优秀征文12-08

漳州味年货节征文11-13

人生五味主题征文12-23

漳州味年货节征文3篇12-11

年味02-21

我家的年味06-18

关于年味07-07

关于年味07-07

实在的年味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