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中国医师节征文

时间:2024-05-20 12:31:34 征文 我要投稿

中国医师节征文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征文的身影吧,征文要求文面整洁干净,书写端正美观,字体清晰规范,标点准确无误。你写征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国医师节征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医师节征文

中国医师节征文1

  出门诊的时候,经常会听到病人对我说:“大夫,你的态度可真好!”每当听到这样的话,我脸上的笑容就不免有些僵硬。扪心自问,我的服务态度好吗?也许吧。在我自己看来,我只是在正常履行一个医生的责任而已。倾听、解释、尽量通俗的说明,让病人能对自己疾病的发生、发展、预后有个大致的了解,如此而已。就是这样,许多病人也会被打动,由衷地说了句:“大夫,你的态度可真好!”由此可见,病人们遇到过的某些医生,态度似乎不是那么好。

  我自己也做过病人和病人家属,在这种身份转换中,最能够深切体会到病人去医院就医的酸甜苦辣。还好,我曾经就诊过的几个专家态度都非常好,语气和缓,解释到位,让我焦虑的情绪放松了不少,似乎病还没治就已经开始缓解了。自从有了这样的经历,再面对我的病人的时候,我就尽量把问题解释清楚,多说一些话,偶尔遇到非常纠结的病人,也尽力按捺住不耐烦。这样一来,许多病人就发出了这个大夫态度真好的赞许。面对这种赞许,一开始我还暗暗窃喜,认为自己医德高尚。但是,时间久了,我反问自己,这样做果真就是具备了高尚的医德吗?细细想来,不由得出了一身冷汗,因为答案是否定的。

  想想那时候自己去北京、上海的大医院求医,首先的目的是什么?是高等级的医疗水平,医生的态度问题似乎不那么重要。虽然我很幸运,遇到的几位颇有威望的专家都很客气,水平也确实没的说。可是,如果遇到的是一个冷冰冰的专家,同样问题也解决了,那我会介意吗?介意是肯定的,但是不会太多,因为我所寻求的是解除我的病痛,而不是医生的态度。病能看好,加上良好的态度,让病人如沐春风,这是最好的结果;退而求其次,只要能看好病,态度差一些,也能接受。对于一个医术高超的医生,不良的`态度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被容忍的。在高明的医生背后的众多拥趸来看,其人的臭脾气,是专家的个性彰显,只会化作病人的饭后谈资,被拥趸们津津乐道。因为在病人看来,医术不过关,态度再好有什么用?如此看来,态度不好似乎应该是大牌专家的特权,而实际上却不是这样的,越是知名专家,和蔼可亲的越多。

  这种反差的根源在于对所谓治愈的理解上。人不是机械,对于人的治疗,不仅仅是机能的恢复,还有人文的关怀和心理上的安慰。“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里面固然有特鲁多医生对医疗局限性的无奈,但也体现了他对医生职责的观念,那就是对病人的帮助与关怀更重于疾病的治疗。希波克拉底也说过,“医生有三件法宝,第一是语言,第二是药物,第三是手术刀。”这里的意思与特鲁多医生相近。所以,越是医术精湛,在行业越牛的专家,越认识到医学是一门关于人的科学,完美的治愈不单纯是身体上的健康,还包括精神上的健康。

  由此看来,单纯的态度好,并不是完整的医德,只有高超的医术结合良好的态度,这才是真正的“医德高尚”,面对这个标准,我还差得太远。医术的精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是态度的改变却是立竿见影的事,只要一个人心存慈悲善念就能做到。我最渴望病人说这样一句话:“大夫,你的态度真好,但是你的水平更好!”这才是我所追求的“医德高尚”。

中国医师节征文2

  淡薄宁静,无怨无悔。以救死扶伤为己任,用真心、爱心、同情心呵护每一位患者。

  7月的一天,急诊送来一位突发脑卒中的病人,观察病人并判断他们的基本情况,是马晶护士长多年来养成的习惯,了解病人才能为他们提供最贴心的护理和服务。治疗一切顺利,但病人的家属突然不见了,护士长打了好多电话才联系上家属,原来王大爷的老伴在长春做手术,王大爷突发脑梗塞,子女们分身乏术实在没办法了就决定把王大爷自己放在医院一天,第二天再从长春赶回辽源照顾他。马晶护士长了解到这个情况后,与科室的姐妹们商量后,把自己的盒饭端到王大爷床前,把大爷的床位调整到离护理站最近的位置,方便护士照顾,为大爷送来纸杯和水,大爷感动极了,握着马晶护士长的手激动地说:“都说人心薄如纸,在中医院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温暖,大爷是个粗人,啥文化,也不会说啥,就说一声:谢谢孩子们了!”。

  我们的马晶护士长临床工作20年,遇到这样的情形数不胜数,我们的工作十分平凡,每时每刻都穿着一身白色护士服在医院里穿梭不停,“有病人要打点滴,动作快点!”“36床需要导尿!”……我们互相提醒,一路小跑,为病人及时处置。“护士!换药;护士!拔针;护士!扎针处有点疼。”……我们有条不紊的做着每一项工作,既要快还要稳,因为时间就是生命,不能疏忽大意。在医院里,在病床间,每天都可以看到许多个我们的身影来回穿梭,守护每一位病人的健康。

  也许你会说这就是我们的职业,对,这就是我们的'职业,但也是我们用心去做的职业,我们用爱去呵护的职业。也许我们做的不是最好的,但我们一定会是最用心的。在临床工作中,轻声慢语是我们的性格,白衣白裙是我们的特色,救死扶伤是我们的天职,护理病人是我们神圣的职责,我们赋予病人无尽的爱,用心去守护他们每一个平安的夜。

中国医师节征文3

  医生这个职业是很忙的,我们365天守护在工作岗位上,我们每天给病人做检查、做化检,我们每天在治病救人,好像很充实、很有价值。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似乎忘记了某些东西,似乎有些机械化了。不可否认,现代的医疗设备很高端,就比如我们消化科的内镜,它可以将我们肉眼观察不到的、微小病灶放大150倍;64排螺旋CT扫描最薄层可达0.64MM,图像的分辨率极高,所以我们诊断疾病常常会完全依靠机器,而对老一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似乎不大感兴趣了,似乎忘记了应该传承些什么。

  我是消化内科的一名医生,大家一定都知道我们孙一芬主任一大特点——认真,特别认真。

  首先就是对我们书写病历的要求。几年前初到消化内科的我,年轻,进取心强,我每写一份病历都非常认真,而且我觉得很满意。但是到了我们主任那,她总是会提出很多问题,没有记录阴性的体征和症状、鉴别诊断不够、过敏史记录不详细、既往史记录不全面、家族史没有问到特别详细等诸如此类的问题。

  再就是查体,孙主任要求我们从头到脚教科书式的查体,非常具有仪式感。“王先生您好,我是您的管床医生张颖,下面我将给您进行体格检查,请您仰卧……”。这都是主任对我们的要求,她用言传身教影响着我们。

  这么多年来,我坚持认真的完成每一份病志,继承孙主任那样充满仪式感的查体,时间久了,这样做已然成了习惯。我发现这种习惯一旦形成,它带给我们很多好处,更好的对病人负责。详细询问病史及认识查体,会为确诊提供关键的依据。

  前几天,在门诊遇到了一位便血的病人,这个病人合并躁狂症和快速房颤,我们接诊后准备对该患者进行结肠镜检查,但这个病人根本无法配合。

  正当我们无处下手的时候,我们科朱晓玲老师是这么做的:朱老师说:“这个病人便血、贫血,叫他回家我不放心”。朱老师请来麻醉科主任,给病人麻醉后做了结肠镜检查,最后确诊是溃疡性结肠炎,朱老师才放心。

  在门诊,朱老师给人看病特别有耐心,特别细致。她会竭尽全力解决病人的困难和病痛,她对病人总是和颜悦色,她会倾听每一位患者的`陈述,她会给每一个患者细心的讲解,她总是以病人为中心。

  朱老师的头衔特别多,医术也特别高,著作无数。但如今60多岁的她仍然坚持学习。不仅如此,她还会在每个周四带我们学习。她说:“我这么大年龄就是想为医院做点什么、为病人做点什么。”认识朱老师之后,我才发现我们身上就是缺少了那种真诚、认真、严谨的态度。

  我们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老一辈医生教我们如何对待疾病,如何对待病人;教我们怎样做好一名医生,教我们怎么坚守医生的职责。他们在为未来保留火种,保留希望。

  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境遇和要求,如今我院正处在蓬勃发展的时期,这里有先进信息系统、先进的医疗技术,这里有老一辈专家,比起他们从医的年代,我们的从医之路畅通多了。我们一定要把他们的医德传承下去,我们就会找到那个闪闪发光的自己,和这个闪闪发光的时代。我们才能践行救死扶伤的神圣职责,不负白衣天使的美好称誉。

中国医师节征文4

  医生,外行人看来,无比神圣,甚至于知道你的职业是一个医生,往往就是白衣天使的形象,但谁又知道医生背后酸甜苦辣呢?

  在急诊这么一个特殊的科室里面,医生,更是365天天天无休假。今年年初一,家家户户过新年的日子里,我,一位急诊科的女医生,仍然在一线工作着。本以为,大年初一,总会清闲一会,不能陪伴家人,起码能给亲戚朋友发条短信、打个电话唠叨唠叨新年,谁知道,一上班就忙得不可开交。

  刚开始,接到一趟去白石的救护车。一位老年男性,痰多,气促,精神差。去到患者家中一看,全身发绀,四肢冷,呼吸费力,双肺闻及大量痰鸣音。反复与患者家属沟通,患者家属理解病情危重,随时有生命危险。但是,谁又能放弃一个生命?于是,吸痰、气管插管、补液、呼吸囊辅助呼吸一直到医院,最终送ICU。也许,这个患者最终还是到天国去报到,也许在ICU住院一段时间后可以慢慢康复,最终出院。无论他最终如何,起码,这一趟车给了他和家人一线希望,一束阳光。我不能终止这样或那样的无奈,起码,可以问心无愧。

  年初一,终究是别人的'年初一。刚送了病人去ICU,看着两位本应休息在家陪伴老婆孩子、父亲母亲的同事又被叫回加班。我以为,起码我能喘口气,喝杯水,吃口饭的,谁知,才刚洗好手,又有出车任务。中年男性,不省人事。来不及喝一口热水,匆匆和护士妹妹拿了诊箱、除颤仪兼心电监护,坐上司机大哥的“宝马”风驰电掣直奔患者家中。糖尿病患者,不规律口服降糖药物,不监测血糖,不到医院随诊,只是凭感觉吃药。赶紧测个血糖,1.2mmol/l,开通静脉通道,静推高糖,葡糖糖维持静滴,后来患者神志转清,慢慢可以扶住行走上救护车。看着护士妹妹还在絮絮叨叨的对患者进行糖尿病健康教育,我心里却在为这个患者庆幸。幸好,医院365日,每日都有医生护士在一线奋斗,要不然,他的父母、妻子、孩子可能将失去一个至亲。我不能陪你度过这的那的美好,但你起码不是孤岛。

  接下来,不是在去的路上,就是在回来的路上,偶尔接到患者轻的,司机大哥还会停下车让我们在小卖部卖点饼干、饮料补充一下过渡消耗的能量。或许,对于社会,我们微不足道,但是对于我们自己,当把一个人从死神那里抢回来,甚至有让一个家避免支离破碎的时候,那种幸福却是溢满心房。

中国医师节征文5

  幸福其实很简单,虽然平凡却有着一缕清幽而又淡远的的醇香。又像一缕阳光,虽然稀少,却有这五彩缤纷的美丽。

  提起护士,人们脑海中总会浮现出白衣飘飘、温婉可人的女性形象。影视作品里的护士形象也个个年轻漂亮,高翘的燕尾帽,挺刮的束腰白大褂,洁白的护士鞋,容光焕发,身轻如燕地穿梭在病房里,美得不得了。人们把护士誉为“白衣天使”,然而“天使”的现实却不像称谓那么美好,又有多少人知道这背后的艰难、辛苦,谁能真正体会到从事过护理工作的苦与乐呢?

  从小觉得护士是圣洁而美丽的,当穿上护士服第一次踏进病房,看见那一个个在死亡线上挣扎的身影,看见那一双双乞求的眼睛,从那时起就有了一种使命,明白了护士的价值和“天使”背后的无私的奉献,每天都要以微笑、愉快的`心情投入工作,在病房区不停地穿梭忙碌,为病人测量体温、打针送药,当给病人穿刺,一针见血,心里是快活的。当病人被粘痰阻塞呼吸道,为其疏通,心里是舒畅的。当病人高烧,耐心地为其做酒精擦浴,病人的高热终于退下去的那一刻,内心是惬意的;当看到自己护理的病人康复时,心情真的是无比舒畅。当看到那一张张由陌生到熟悉的脸孔,看到他们由入院时的痛不欲生到出院时的神采飞扬,而感到一种欣慰。作为一名平凡的护士,是不求感谢,不求回报,更不求鲜花和掌声,只希望在付出宽容和爱心的同时,能收获一份尊重、理解和支持。

  护士真的是无忧无虑的吗?不,护士有自己的愁与自己的苦。当病人不理解时,也会伤心落泪;工作操作失误时,也会懊悔不已。谁都是个爱美的女孩,也像普通的花季少女一样,追求时尚,想把自己打扮成天使。但是,要遵守护士礼仪规范,为了自身防护,必须要将爱美的心收起来。在护士这个特殊的职业中,频繁的三倒班,尤其是漫长的夜班让人身心疲惫。护士平凡,成年累月警惕地重复着不变的“三查八对”,在每一个人人都安睡的夜晚,却守护着一方平安。生与死在搏斗,夜与昼在交替,日月星辰都知道休息,护士却从黑夜忙到天亮,岁月憔悴了红颜。护士这个职业也让我们最贴近生命,也因为职业使我们看惯了世间的生命百态:生命的顽强与脆弱、生命的喜悦与悲哀、生命的感动和无奈等等。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一句,护士是平凡的天使,她们从事着琐碎而繁重的工作,却拥有着一颗善良而高贵的心。

  还记得一位护士曾经说过一句话“不让每个病人无助。”所以,所有的护士都拥有一颗最纯洁、最可爱的心。

中国医师节征文6

  从1995年秋天踏入大学校园大门那天起,至今已经24年了。回望走过的医路人生,依然记得镌刻在学校大礼堂门口的誓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当我步入神圣医学学府的时刻,谨庄严宣誓:我志愿献身医学,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恪守医德,尊师守纪,刻苦钻研,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全面发展……

  做个医学生很辛苦,每天都是满满的课,很少有休息的时间,不是在上课,就是在看书,或者在做实验,回到宿舍还要拿着借来的骨骼标本辨认那些解剖标志!临床实习动员会上,白发苍苍的系主任语重心长的话语萦绕耳旁“学医不吃苦,怎么能救死扶伤?”“要携带一个笔记本,把随时学到的知识和发现的问题及时记录下来,不清楚的再查资料,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第一个实习科室是骨科,第一次为一位手外伤的患者拆线,我心里忐忑不安,满头大汗,手里拿着镊子和剪刀不停地在哆嗦,好不容易提起线结,剪刀却不听使唤起来,抖动提起的缝线结给患者带来疼痛感。带教老师安慰说:“不要急,慢慢来,谁都有第一次的时候”,转头对患者解释说“医生都有老的时候,医学要后继有人,我们要培养接班人,为未来储备好医生。”患者连连点头,没有半点怨言。选择了医学,就选择了终身的学习,选择了责任和奉献。我感谢无数老师的培养,更感恩广大患者对我的信任与支持,使我从一个懵懂的医学生逐渐成长为一个合格的外科医生。

  毕业后我来到家乡的一家县级医院,先在急诊科工作。每天坐在救护车里,下乡去接急危重症患者。当时乡村公路还都是土路,救护车开过,后面扬起一片灰尘,常常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

  一天黄昏,我们医护司机一行开着外号“老京北”的破救护车来到一个村庄接一个呼吸困难的年轻患者。接到患者和一个家属后,简单体检问诊,发现患者病情还算平稳,患者躺在担架上,建立静脉输液通道,吸上氧气后立即返程。天开始哩哩啦啦下起雨来,我开始祈祷,雨不要再下了,让我们安全回到医院吧!突然救护车排气管“嘭嘭”响了两声后开始减速停了下来,无法发动。司机师傅骂了一声“这个破车!”我和护士乖乖地下了车,按照惯例,只能靠人推来点火发动车了。我们两个用力推着车跑了十米左右,车开动了,我和护士赶紧追上车,患者呼吸困难逐渐加重了,我叮嘱护士用了一支缓解支气管痉挛的氨茶碱,似乎并不奏效,心急如焚,期待快点再快点回到医院。

  雨越下越大,车速也不敢开的太快。突然车再次熄了火,发动不起来!我和护士再次下车在泥泞中开始推车。无论怎样努力,车也发动不起来。只好给医院打电话,请求再来一辆车支援。患者呼吸困难越来越重,我们已经把可以用的氨茶碱等药物都用尽了,高流量吸氧把氧气也快用光了。距离县城的医院还有将近三十公里,救援车辆再快也需要30~40分钟。我们的位置距离最近的镇上的卫生院还有不到500米。当即立断,抬着患者去镇卫生院,不能坐以待毙!司机和家属抬着担架前边,我一个人抬着后边,护士一手为患者打着雨伞,一手举着吊瓶。深一脚浅一脚,几次险些跌倒在泥水之中。雨水和着汗水流淌下来,流到眼里,辣眼睛,流到嘴边,又苦又涩!来到卫生院,只有一个人在值班。我们为患者接上氧气,续上药物,再擦去脸上的雨水。终于第二辆救护车来了,车况也好多了,前方的.路况也更好些。风雨里我们快速向医院赶去。到达医院后,经过数个小时的抢救,患者最终转危为安,患者及家属对我们感激不尽。但我常常会在深夜里思考这个年轻的患者,如果当时车没有坏掉,如果当时车上有更多的药物,如果有气管插管,如果有呼吸机,如果我有更多的医学本领……能否不让我们经历这么多风雨与坎坷?可惜的是,时间不能倒流。

  著名医学家张孝骞教授说到:“病人以性命相托,我们怎能不诚惶诚恐,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从此,我暗下决心,更加系统地学习专业知识,苦练专业本领,历经数年努力再次回到学校攻读研究生学位,淬炼自己去成为一个优秀的医生,去挽救更多的病患。

  24年的医路人生,看到了无数的生老病死,看到了无数的命运无常。有很多收获,也有很多遗憾,但人生不能重来。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回首过往,无悔医路人生,无悔一直用爱心用真情去付出,只求俯仰之间无愧于天地,无愧于我心。

中国医师节征文7

  这仅仅是一平米之地,这仅仅是手术室里的一张手术台,平凡而普通,默默无闻,甚至无人能想起它的样子。

  图片

  这里没有车水马龙,仅有空洞的无影灯与冷冰冰的仪器相伴。这里没有白天与黑夜,仅有灯亮与灯灭。这里更没有鸟语花香、冬去春来,这里只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永远循环地做着相同的事情——守卫健康。

  手术台给人的感觉是冰冷的,无情的,甚至是让人窒息的地方。那里充满血腥,充满神秘,开颅破肚,救命还魂,浮想联翩中仿佛那不是人世间的存在,而是小说或传说中的模样。但实际上,手术台真的如此吗?

  很不幸,多年前我就有过一次与手术台近距离接触的机会。

  那时我因病需要手术。准备妥当后,当安安稳稳地躺在手术台上时,我突然发现自己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淡定。心如鹿撞且不说,手心泌汗几成溪。在战战兢兢中我细细地打量了一下我的所在。那是一张钢铁构造的手术台,冰冷而结实,一米多长,半米来宽,估摸着也就一平米左右。台底下是机关重重,据说可以自动调整高度、倾斜度以及前后位置等等,也是够先进的了。台上是绿色的垫子,平平整整。台子面积不大,但人躺在上面是稳稳当当的。手术台旁是各种滴滴、嘟嘟响着的仪器,还有忙而不乱的医护人员。最让人难以忘却的是头上的那盏无影灯,白光耀眼,仿佛冰冷从灯光里泻洒而下,沁人心肺,仿佛每一个毛孔均因害怕而早已收缩。这是刚躺在手术台上的感觉。听着脚步声,在亮亮的无影灯旁出现了一张刚毅而自信的脸,那是我的手术医生。他再次核对了我的信息,然后生动而形象的跟我描述了手术的过程,还解答了我的'一些疑问。在与他的交流中,那颗高悬的心似乎找到了平衡点,周遭的冰冷似乎逐渐融解,而冷冰冰手术台似乎变得不再那么可怕。在不知不觉中入睡,在不知不觉中醒来。醒来时,睁眼看到的是无影灯旁的笑脸,温馨而惬意,似乎忘记了刚刚在经历生死。自此,手术台留给我一个暖暖的回忆,我可以安心的躺在那一平方米之上,那里因有着那刚毅而自信的笑脸,细心而和蔼的人儿让人心安、充满希望,并不冷冰。

  毕业后我成为了一名外科医生,自此与手术台的接触次数与日俱增。

  记得三年前的一个晚上,收住了一个需要紧急手术的患者。当无影灯亮起,病人焦急而恐惧的面容历历在目,一如当初的我。我想起多年前,我所见到的那张刚毅而自信的脸,还有那一通生动的描述。我如法炮制的应用到这个患者身上,在沟通与安抚中,患者空洞的眼神里似乎逐渐看到亮光,紧紧握住拳头的手也渐渐放松。最后顺利地完成了手术,病人也康复出院。我想,手术台给他的感觉应该也不再是冰冷的。

  手术台上虽有这温暖的一刻,但往往更多的是紧张、忙碌。我们每天要面对着的是一张张被病痛扭曲的面孔,听到的是一声声长吁短叹,一阵阵抽泣呜咽。永远忙碌的脚步分不清时间的分分秒秒,三个小时,六个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腿酸了要站得住,肚子饿了要挺得住,眼睛困了要熬得住。多少个深夜,我们被急诊电话惊醒,不管是雷电交加或是风啸雪寒,也得从温暖的被窝中爬起来,冲入沉沉的黑夜之中,来到手术台旁。紧张、劳累的工作中,我真正体验到了外科医生平凡生活的滋味,体验到了其中的艰辛和压力。我苦恼过、迷惘过,但每每想到一个个治愈的病人的笑脸,我总会从迷惘中寻回了自我,在退却时坚定了初心。

  “门是一道屏障,世界隔为两个模样,里面是紧张的寂静,外面是静默的紧张。白粉墙不敢碰怕灼伤,神经在恐惧与希冀间翱翔,咫尺比千里还远,一刻比一年更长,呼吸从遥远传来安慰,心脏才轻轻回到胸膛”。手术室隔绝了紧张与等待,手术室内有一平方之地——手术台,它是拯救生命的诺亚方舟,这里的每一位医护人员都用血汗去谱写着一部部生命的挽歌。这里没有鲜花、没有掌声,却有着我们在抢救手术成功后脸上欣慰的微笑;这里没有悲观,感觉不到疲惫,只有一颗颗拯救生命的赤诚之心和乐观积极的拼搏之魂。用尽洪荒之力,只为换得健康和生命的美好。让我们为医护人员,为守护健康的这一平米之地致敬。

中国医师节征文8

  28岁那一年,为了更好的服务患者,我抛下襁褓中嗷嗷待哺的孩子,去到异地求学。三年的研究生生涯,谁能体会孩子三岁才会叫妈妈的辛酸,谁能明白抛家离子的痛楚,谁能理解亲人过世不在身旁的愧疚。多少个夜深人静的夜晚,秉烛夜读的我突然就嚎啕大哭,我到底在坚守什么?然而,一个因承受不了癌痛而跳楼自杀的肺癌晚期患者给了我答案:医者,不能救治所有生命,但可以慰藉所有灵魂。就在他自杀的前一晚,他用这句话,感谢我对他的付出。听到他自杀的消息,看着他留给我的这张字条,接受着他的家属深深一躬,我泪流满面。为什么要当医生?其实,不经意间,在追逐答案的过程中,我已逐渐活成了答案本身,黑夜中我走过的路,将引领我走向光明。

  如今而立之年,没有了青葱岁月时的跋扈,暗淡了最初理想映照的光亮,不需要鲜花,不依靠掌声,不惧将来,砥砺前行。凭借这一份职业赋予我的使命感,始于热情,忠于信念,守于价值-----我是医生,我为生命代言! 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遇到无数的.人,有的人是你生命中的过客,有的人则是你生命中的贵客,而我今天要讲的人,就是我生命中的贵客,他像山,像树,像河流,他伟岸,他高大,他包容。他就是我的主任。

  对主任的第一印象其实并不好,那会的我刚刚毕业,在医院转科学习,有一天查房,一位病人出现少尿,急查血之后发现肾功能异常,请肾内科会诊,来的就是我的主任,那时候看到眼前的人,自然卷的头发,有点微胖的身材,走路慢悠悠的,脾气还有点臭,一上来就问:会诊单是谁发的呀,写的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请会诊的原因都没写清楚,我要给你会诊什么,肾功能异常你就没有自己的考虑,前因后果也没有,问病史问清楚了吗,就写了这么一个糟糕的会诊单来。听得我一个头两个大,又羞又恼又气,心想这么大的一个主任,就这点小事,絮叨这么久,我不要面子的啊,心里默默的想着这个主任一点都不可爱。正当我还在心里各种嘀咕的时候,主任已经看完了病人写完了会诊意见,然后过来拍着我的肩膀说,小姑娘,医学上的东西每一笔都要谨慎,每一个字都要想好了再写,你以为的小事,可能下一秒钟就是大事了。这是主任给我上的第一课,要认真严谨。

  阴差阳错之下,我居然就定在了肾内科,这个我觉得不太可爱的人就这么真正的成了我的主任。去报到那天,主任似乎忘了我就是那个被他训得抬不起头的人,高高兴兴的给我介绍科室的基本情况。那一天,看到路过的每个病人看到主任都很亲切的打招呼,看到每一位医务人员都喜欢围着主任转,看到有血透病人的菜被主任买光却又分给了医护人员,看到快下班了主任还在病房查房,看到主任给没有家属的病人送饭,我突然在想,或许这个人其实也没有那么讨厌。

  再后来,慢慢熟悉的我在科室开始如鱼得水,而我对主任也开始有了新的认识,开始觉得我的主任越来越可爱了。我经常是大错不犯,小错不断,而主任虽然会责备几句,但更多的是不厌其烦的给我讲解很多专业知识,也会在科室抢救病人的时候冲在最前面。记得有一个身患冠心病的尿毒症患者,去了多家医院,都没有医院愿意为他行深静脉置管或者内瘘术,因为风险太高,病人和家属几乎是绝望了来到我们科室,最后的一搏也是他们最后的希望都寄托在我们身上。果不其然,刚好放入深静脉导管的时候病人心跳骤停,主任立即组织大家抢救,心肺复苏,电除颤,药物的配合,近30分钟的抢救,患者依然没有复苏的迹象,在我们都快要坚持不住的时候,主任依然在抢救,依然没有放弃,又一次的除颤,病人恢复窦性心律,抢救成功,我看到主任汗如雨下,但他的脸上却满是笑容。

中国医师节征文9

  疫情肆虐、地震火灾、暴雨洪涝,面对灾难,在紧急撤离的人流两旁,我们总能看到行色匆匆的“逆行者”——军人和医护人员,面对危险,他们坚定地守护着人民的生命安全,虽然职业不同,却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人民战士”。古有华佗医百病,今有钟南山战疫情,更有千千万万的医护人员站在抗疫第一线。我院心血管内科叶彬医生等18名医务人员星夜兼程,不顾生死,赶赴最危险的湖北支援,身穿厚重的防护服,以悬壶济世为使命,以治病救人为职责,与病魔作殊死斗争,展现了我院医务人员的精神风貌。在第三个中国医师节来临之际,身为护士的我,惟愿医护仁心精其术,患者去病感其恩,共建和谐医患情。

  规范行医,医护仁心精其术。医生、护士的成长之路漫长而又艰辛,离不开国家和社会的精心培育,更离不开个人的信念与努力,心内科的医生、护士们更是如此。不少医生经历了长达八到十一年的学习,才走上工作岗位;所有护士从入学起,就开始不断练习判断病情、急救、静脉穿刺等,只有保持治病救人的初心和信念,才能在长时间和高强度的学习中坚持下来,成为一名合格的医护人员。医护人员的工作环境复杂而忙碌,有大量的工作要处理,需要发挥他们“多面手”的能力。众所周知,医护人员从事的工作是精细工作,尤其是在心血管内科的手术中,要胆大心细、准确对症,比如心脏介入手术,需要医生和护士精准配合,才能将导管送入心脏进行治疗。此外,医护人员在面对患者时,要温润如玉、耐心解释。面对这个纷繁复杂、多姿多彩的世界,医护人员治病救人的初心和悬壶济世的使命是扎在泥土里的根,初心有多纯粹,使命有多坚定,根就有多粗、有多深,医护人员的枝叶就会有多繁茂。

  提振信心,患者去病感其恩。作为医护人员,最令人感动和富有成就感的,莫过于两个时刻,一是患者康复出院;二是患者表达对自己的'感谢和肯定。患者康复时抓着我们的双手满眼热泪,出院后送来的鲜花和锦旗,都成为医生、护士职业生涯中的温情和高光时刻,每当回想起这些,就不禁热泪盈眶,希望能利用自己的技术帮助更多人减少或者摆脱病痛,重回健康。在心内科工作以来,最令我难忘的是一位单亲母亲绝望的泪水。儿子刚刚大学毕业,突发心肌梗塞,送来抢救,从她儿子入院到出院,我从她的眼中看到了伤心、绝望、感激以及希望,这一对母子一直震撼着我的心灵,因为他们代表了无数患者及其家属的复杂情感,体现着医护从业人员的职业价值。如果说医护人员的初心和使命是扎在泥土里的根,那患者的康复和感谢就是滋润根茎的阳光和雨露,为根茎提供营养和向上生长的动力。

  相互理解,共建和谐医患情。当前,我国的医患关系较为紧张,经常出现伤医、伤护事件。2019年12月,民航总医院杨文医生在凌晨5点值班时,被患者家属在颈部连砍数刀,最后不治身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患者及其家属对医疗的不理解,寻衅滋事,胡乱撒气;有医护人员的沟通不到位;有公众舆论缺乏引导等等。要缓解当前较为紧张的医患关系,就要加强医护人员的道德素养和技术水平的提高,让社会多了解医护人员的尽力而为,理解疾病发展的不确定性及个人的特殊性,让患者及其家属理解配合,营造和谐的医患关系。

  每一个生命,都渴求安慰;每一个生命,都不能辜负。医者仁心,照亮生命之路;尊医重卫,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温暖你我,感动彼此!

中国医师节征文10

  很是喜欢这样一句话:“时光易把流年抛,红了芭蕉,绿了樱桃”,韶华转瞬逝,又是一年高考时节,今天突然接到旁人询问:“师姐,医学是个怎样的职业”。一时感慨,不知从何谈起。

  酸

  从医行业内有一句话:我们可以努力做一名神医,却无法成为一名医神。“命中注定”一词,对一个医生来说,有着太多的酸涩与无可奈何。我曾经出诊接回过一个新生儿,刚出生,嫩呼呼的,却出现了窒息、呼吸微弱。我抱着他,小心翼翼,仿佛易碎的珍宝,看着他张着口,拼命的呼吸,如同搁浅的鱼,似乎祈求老天怜悯寻一线生机。我用尽能想到的办法,历经小个多小时后来到医院,还没来得及庆幸与欣喜,却发现怀里的孩子已经停了呼吸,胸腔微微的搏动没有了,口唇青紫,体温缓缓的低了。一切的抢救都在嘲笑我们的无能为力,我至今仍记得那位父亲佝偻的身影,含泪的双眸,以及微微颤抖的语音:“我能不能照张相给孩子妈妈看看,最后看看她挣扎生下的乖儿。”

  我们总是看病人家属在挣扎垂危临终的人要不要再尽力地拉一把,还是让他安稳的走?医学发展迅猛的今天,我们在生与死之间开辟了另一条新的道路,叫“半死不活”,或文雅的说法“机械的活着”,我们也许有着气管,有着胃管,有着尿管,有着呼吸机,有着体外循环……唯一没有的是有质量的生活。我们敬畏生命,尊重每一个人最基本的生存渴望,但面对着被一堆机器围着,痛苦不堪并且也许永远也过不了这个坎的病人的沧桑的眼或渗出的`泪,我们终究无言以对。

  甜

  有付出自然有收获,看过古龙武侠的人都会敬佩这样一个人,那是一个瞎子对生命无上的尊崇:“你有没有听见过雪花飘落在屋顶上的声音?你能不能感觉到花蕾在春风里慢慢开放时那种美妙的生命力?你知不知道秋风中,常常都带着种从远山上传过来的木叶清香?……你能不能活得愉快,问题并不在于你是不是个瞎子?而在于你是不是真的喜欢你自己的生命?是不是真的想快快乐乐的活下去。”医院的甜蜜也是这样,微小却不计其数,带着生命的厚重。接生过的人都知道刚出生的孩子并不漂亮,有着厚厚的胎脂、皱皱的皮肤,永远也成不了书上的小仙童模样。可刚生产完、汗津津的母亲亲吻孩子肚子的虔诚,那是对生命最顶级的膜拜。

  我们总在电视上看到病人出院后对医生的感激涕零,事实上人们更朴实。呼吸衰竭病人好转出院后提着一只母鸡“自家养的,不喂饲料,给你们尝个鲜”;糖尿病酮症的病人血糖平稳后带着两袋水果“自家种的,不值钱,我吃不了,你们分来尝尝”;在外出诊的医师结束诊疗后接到的几杯水和一些小吃“自家做的,手艺不好,别嫌弃,你们歇歇,喝口水”。礼轻情意重,是对你工作的肯定与回馈。

  苦

  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医院把八苦诠释的淋漓尽致。对于疾病的麻木不仁、病看不好但钱越花越多的不负重荷、接受不了好好的人一下子就没了的痛彻心扉等都在医院不间断的上演。我们轻声慢语劝慰过,不厌其烦的解释过,甚至设身处地的帮忙过。

  辣

  辣味辛,寓意着磨难和寂寞。五年学医,三点一线,伴随着自己的总是昏黄的灯光、袅袅的茶香以及看不完的大部头。内外妇儿、生理、病理、解剖、药剂、护理、中医……你读的书永远在线,没有学生会上的激昂陈词,也没有晚会上的技惊四座,更没有社团活动的包罗万象。伏首案牍、踽踽独行仅仅是一个基础。

  都称这是一个商品化的时代,浅薄化、趋利化、快速化、多疑化似乎成主题。医院内永远不缺乏纠纷,过度强调付出与收获的比例,无法承担风险,也不接受潜在变化,更不相信医师诊断。我外诊接过一个病人,症状、体征、心电图、抽血等各项检查都提示“心肌梗塞”,可病人无法相信,坚持认为我们在骗钱。更是看过一个被贝壳刺破手掌的病人建议他拍片,他拒绝后并坚信这是过度医疗。有人尖锐的指出:你在以为医生多事,是你把自己的生命看到太低。当他们拒绝接收解释并自以为洋洋得意或大吵大闹时,我们也只能叹息。

中国医师节征文11

  前几日,我管理的一名食管癌患者在经历了术后肺不张、合并气胸和吻合口瘘后,终于顺利出院,我十分欣慰。正是这位患者,给我带来了对医患关系的思考,这是我无比珍惜的精神财富。

  这是一位中上段食管癌患者。患者办理住院手续后住在我管理的床位上,巧的是,交流中发现他的侄子与我非常熟悉。患者子女关于治疗方式起初很犹豫,一方面,不想让父亲遭受开胸这份罪,另一方面,又担心延误病情,错失最佳治疗时机。我们沟通了不下三次,我尽我所知分析各种治疗方法的利弊。最后,患者家属放弃了内镜下治疗和上级医院求治的打算,选择在我们科手术。在这份伴随着压力的肯定中,患者接受了微创手术治疗。

  当天手术很顺利,但术后患者氧饱和度低,气管插管无法拔除,住进了ICU。本以为这次和平常一样,病人第二天拔管后就能转普通病房,可是事实却是无情的,第二天、第三天,一次次尝试拔管失败,让我顿生挫败感。叶阿奇主任、钱云主治医师还有我,每日往返于病区和重症病房,不断了解疾病进展。因为患者术后气胸发作,我们第一时间放置了胸管,又因为术后肺不张,叶主任不停与ICU医生讨论对策。我极力安抚家属越来越焦躁的情绪,尽管我也很着急,甚至慢慢失去了底气,但每次都会传达希望。

  “手术是顺利的,但术后出现并发症了,现在就跟闯关一样,需要我们一起努力。他在里面很好,意识很清楚,有人24小时看护,你们虽然见不到,但也不要太担心。”

  “今天ICU医生做了肺泡灌洗吸痰,已经见到效果了,他们经验丰富,理论上再做一次吸痰病情就会明显改善。”

  白天我这么安慰患者家属,下班后却因为这件事连续三天去咖啡店,点甜到腻的甜品缓解压力。那几天,我很自责。我在想,当初我应该不帮助其分析各种治疗的利弊,而是果断支持他们去上级医院做内镜下治疗,或者不住在我管理的床位上也好,这么多天了,患者还在重症监护,又是很熟悉的人……

  第四天,当患者从ICU转回普通病房时,可想而知,我是多么高兴,悬在心里的大石头终于落了地,脑子里所有的结一瞬间都得以解开。本以为之后的一切都会安安稳稳,但术后第十二天,患者出现了吻合口瘘。叶主任当机立断:“今天下午我带患者去南京放置瘘腔引流管,一点半就出发,你与家属做个沟通谈话。”

  做沟通谈话前,我很踌躇,不知道怎样向患者子女讲清楚这件事,不知道他们会是什么样的表情、什么样的心情,他们会不会怪罪、埋怨。但是,我的担心完全多余了。

  “知道了,你们也是为我们好,叶主任还亲自带我们去,还有什么不放心的。”他们签字的时候没有我臆想的各种复杂的`情况,更多的是从容与肯定。

  在医生的努力、患者的配合和家属的理解下,患者恢复得很快,逐渐开始进食后,我每天都习惯去问他一句“今天喝的什么汤,有没有什么不舒服”,患者总会笑着回答:“蛮好,蛮好,一点不舒服都没有,昨天晚上喝的米油子,今天孩子们弄了鱼汤。谢谢关心。”

  患者出院前三天,碰到了患者侄子,聊及叔叔的病情,他说了这么一段话,让我感触很深。“实际上我们家里人都很着急,那段时间他在重症监护室每天见不到人,后来又是气胸又是肺不张又是吻合口瘘的,但怎么办呢,我们能做的就是全力配合医生治疗,找到问题了能解决就是好事,一个关一个关闯。兄弟哎,还是要感谢你们。”

  工作至今,这是我最有感触的一次。病人的家属是值得敬佩的,他们能够在最迷茫和最无助的时候,选择一直相信我们,哪怕心里有千万分的焦急,都选择了等待和忍耐,为的是不给我们的工作带来负面情绪的影响。都说病人来到了医院就是把生命托付给了医生,我觉得能够遇到这样的病患和家属,愿意坚定地和医生站在一起抗击病魔,是幸运的。同时,这种医患间的理解是无价的,医生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病患坚定不移相信医生,正是这份无私的理解,让我在心里感受到了真诚与信赖的可贵,也再一次在实践和切身感受中懂得了我院“厚德精医、仁心惠世”的精神所在。

中国医师节征文12

  到医院,听起来很熟悉,其实对我来说有点陌生,我甚至不知道,去医院要挂号,脚疼挂骨科,牙疼挂口腔科,还有呼吸内科、消化内科、普外科……我至今都不知道,普通感冒挂什么科。都快40岁的人了,承蒙上天庇护,只在生孩子去过一次医院。

  现在,孩子都小学毕业了,还是在五年级那年,早晨叫孩子起床,孩子一睁眼就哭了,说脚疼,起不来。我慌了,掀开被子一看,一只脚踝肿得老高,透明发亮。我让孩子回忆,是不是在学校扭伤了,孩子说:“放学下楼梯时,后面同学推了一下,跌倒了,当时不疼,没想到这么严重。”我按按这,问疼不疼,又按按那,问疼不疼,如果骨头伤了,事情就麻烦了。

  好像脚踝还是不能大动,我向老师请好假,赶紧打车去仪征市人民医院,心急火燎,一路催促司机,“快点,快点……”生怕到那边人多要排队,又要检查这个那个。司机说:“去了直接挂急诊。”我又不知道急诊在哪,还好,司机把我送到急诊门口,又帮我把孩子背进去,我都不知道,司机师傅什么时候离开的。

  只记得那天去,值班的是一位五十多岁的`男医生,他轻轻地按一下孩子的脚面,温和地问:“疼吗?”孩子应了声“嗯”。查看了最多一分钟,医生拍拍孩子的头,说:“没事哦,骨头没受伤,应该是韧带拉伤了,下次走路也好,跑步也罢,要多加小心。”孩子愁容满面的脸终于有了笑容。

  我的心也稍稍有点放松,问:“医生,想给孩子拍个片子看看,不然放不下心。”医生很有把握地说:“不用花那钱,如果骨头伤了,孩子不可能这么轻松。如果你还是不放心,回家两天后,脚还疼,你再带孩子来我这里。”这句话像给我吃了一颗定心丸。

  我的心还是有一丁点悬着,问:“孩子脚还肿着呢,有没有什么药可以消肿的?”医生还是说不用,“消炎药吃多了对肠胃不好。”他让我回家帮孩子用热毛巾敷,多敷几次。我还在疑惑,医生让我先带孩子回家。

  自始至终,他不像在工作,倒像是一位长辈,在关心自家孩子。孩子的脚,在两天后康复了。

  事情虽然过去一年多了,每次回忆起这事,那位医生温馨的话语都如在眼前。我有点懊悔,当时来去走得太急,没问医生姓什么,如今想说声谢谢,都不能实现。同时也感慨:这个年代,真的还有这样的好医生,去医院居然没让我花一分钱,除了医术好,判断准确,还有好的医德,态度和蔼,处处替患者考虑,这就是大家所说的“仁心仁术”吧。

中国医师节征文13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李莹莹(硕士研究生主治医师) 走出院长办公室,我长长的松了一口气,那么多年疲乏而战兢的日子终于走到头----我辞职了!提上行李,带好机票,撕掉执业医师资格证,一身轻松准备飞往梦想中的旅游胜地。飞机上打盹,忽然被呼救声惊醒:妈,妈,你怎么了?救命呀,我妈妈昏倒了。只见我后几排的坐位上,一个惊慌失措的女孩正在呼救。我不假思索的飞奔到小女孩身边,发现她母亲已经心跳骤停,我立刻将她置于走廊上,准备心肺复苏,却被旁边所有的人制止:不许你动她;我着急的解释:请相信我,我是医生,让我救她;更多的声音在阻止:可是你已经辞职了,你是逃兵。看着眼前逐渐发绀的面容,我着急的大哭:求求你们让我救她,她还有希望。可是,所有人的制止让我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这个躯体渐渐僵硬。这种有力不能为的绝望,让我像失去亲人一样嚎啕大哭。

  飞机被迫降落,机组人员将患者送自距离降落地最近的医院,正好今天医院附近的天然管道爆炸,死伤者无数。医院大厅里,伤者的哀嚎,亲人们痛苦的呼唤,医生护士匆忙的脚步,一幕幕刺痛我心。我本能的走到一个待诊的患者跟前,准备帮他包扎伤口局部止血,却被他的家属制止:你别碰他,我急切的解释:我是医生,相信我,让我救他;家属仍然制止:你不是医生,你已经辞职了,你是逃兵。我大声的哭喊着,哀求着,我想要参与救治,可是,任凭我哭光眼泪、喊破喉咙,他们都听不到。

  痛彻心扉的哭醒过来,发现原来是个梦,擦干眼泪立刻爬起来找我的执业证书,当看到它完好无损的躺在柜子里时,我突然感受到从未有过的踏实与安心,还好,这只是个梦境,还好,我还有治病救人的权利。从医近十年,委屈无助的时候,我曾经假设过自己不是医生。可是这次梦境中那种灵魂无处安放的迷茫,让我从此以后再也不想假设。因为,这个职业赋予我的,是我生存的全部价值及意义。

  大学毕业那一年,我本可以选择轻松而收入稳定的日子。可是我毅然决然的驳了父母的期望,带着填报高考志愿时的.热情,披上这身白衣,接下救死扶伤的天职。初心易立,却难坚守。当我拿着刚够温饱的工资熬过一个又一个漫漫长夜,当我被赋予质疑、讥讽和危险却不能选择退缩,我忧虑,最初的热情是否能经受得住理想照进现实的考验?然,光明和黑暗永远并随,坚守的毅力,来自每一个被救治的患者得以延续的生命,来自每一次献出关爱及温暖后,患者给予我的肯定与感激。我,被真实的需要着。

中国医师节征文14

  种子因为有了梦想而冲破土壤,花朵因为有了梦想而含苞待放,果实因为有了梦想而缀满枝头。青春让我们以梦为马,驰骋在辽阔的草原,自由且充满希望。我是一名党务医务工作者,穿上这席白衣,便踏上了这条逐梦之路。

  记得还是医学生的时候,开学第一天,所有同学来到操场高举右拳,在五星红旗下许下终身难忘的誓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那一刻,才使我们真正懂得了白衣天使的神圣。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言“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求含灵之苦”寥寥数字,便写出了身为医学生终生追求的目标。

  为品含灵之苦,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尝试着走向社会磨炼自己。曾经在寒风中摆地摊期待光顾的客人、在饭店每天刷着数不清的盘子、在商场说尽好话只为多卖一份商品……每一份工作都让我品尝着职业的心酸和不易,让我倍加珍惜每一次来之不易的机会。在那段青葱的岁月里,经历的种种磨砺使我更加坚毅,渴望穿上这身“白衣铠甲”的梦想愈加强烈……

  只要努力,未来才会有无限种可能。很幸运我来到了辽源市中医院心病科工作,科室常年接收急、慢性心脏病患者。一个周三的.下午,科室1名大夫与2名护士值班,来就诊的患者突然倒在医生办公室地上失去意识,我与大夫立即跪在地上实施抢救,我们争分夺秒地与死神赛跑,在大家不懈的努力下,患者生命体征逐渐恢复,我们抢救成功了。在场的所有人相视而笑,有感动、有喜悦,更多的是职业带给我们的成就感与满足感,我们对得起这席白衣,此刻我们才真真切切地体会到患者将生命托付给我们的这份责任的厚重和神圣对于生命的重视。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4年过去了,我十分荣幸投入到医院的党务工作中。党务工作富有挑战,组织活动、报道宣传、文案编辑,每一项工作都是从基础学起,当面对新的挑战时,我依旧常怀感恩之心,认真做好每一项工作,不计个人得失、不图一己功名,珍惜每一次工作的机会。一次带领党员到龙首山开展健康义诊活动,一个熟悉又陌生的身影出现在前来义诊的人群当中,随着义诊的开始,那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我的面前,大爷问我,你们是哪个医院的,我说:“大爷,我们是中医院的。”大爷说:“我的命就是中医院救的。”我觉得很惊喜,便和大爷攀谈起来,得知大爷几年前来中医院看病,突发心梗,是心病科的医护把老大爷从鬼门关拉了回来。时间节点正是我参与抢救的患者,看着自己努力抢救回来的患者,这是何种缘分,何种幸运,如今大爷健康的出现在我面前,这便是给予我最好的馈赠,这个馈赠不是钱财,不是名利,而是对我工作的肯定,对我职业的认可,它更是一份情谊,一份希望,一份实现职业价值的体现。

  只要穿着这身白衣,就是我实现梦想的战场,无论在何时何地,它都像一个执念,时刻照亮我的初心,铭记当初的誓言。人生最精彩的不是实现梦想的瞬间,而是坚持梦想的过程,作为新时代的党务医务工作者,当以维护人民健康为己任,勇于担当、脚踏实地、甘于奉献,方能不辱使命、不负韶华。没有人的梦想是一蹴而就,都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我们只有付出努力和汗水,拥有摔倒又站起来的勇气,那样的人生才有意义!

中国医师节征文15

  那年,我还没成家,住在单位集体宿舍。那天下午,跟单位请了假,捂着疼痛的右腹,来到仪征市人民医院急诊室。

  两天前肚脐周围隐隐作痛,刚开始没在意,以为在食堂吃了什么不卫生的东西;第二天又集中到右下腹部疼痛,自认为年轻,忍忍就过去了,没想太多,照常上班,也没告诉家人。持续两天,不见缓解,反而加重,不得已给住在乡下的妈妈打了电话。妈妈听了很着急,怕我得了阑尾炎,因为我表姐得过,至今还被后遗症折磨着。她叫我赶紧去市人民医院看医生,自己随后就到。

  接诊的老医生仔细询问了病情,先做体格检查,再开化验单检验血常规、尿常规,结果显示:右下腹固定性压痛,可触及压痛性包块,尿常规正常,血项有异常,经验丰富的老医生诊断我得了“急性阑尾炎”,必须立即住院,接受手术治疗。

  我一下子懵了,后悔没有早点来看医生,不然挂点水,把炎症消了就能好,也不至于吃这苦。想到长这么大没住过院,这一来就要开刀,害怕了,心里打鼓,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老医生安慰我说:“这种手术在我们医院很常见,没有问题的,你放心好了。”这时,妈妈从老家赶来了,在城里上班的爸爸也闻讯赶到,他们看到我当时的模样,心碎一地,连忙去办住院手续。

  手续办好,医院已到下班时间。忐忑不安地来到病房,值班护士已为我铺好干净的被褥和床单。刚坐下,一名年轻医生带着一名护士匆匆走来,问了我的姓名,又自我介绍姓夏,是我的主治医生,他为我再次做了腹部检查,并开了个单子给随行的护士,要她立即去准备手术。很感激他在下班时间,为了给我及时手术而放弃休息。但这么年轻的医生给我开刀,能行吗?我的心里又开始打鼓,眼前浮现出表姐肚子疼的时候的痛苦表情。

  表姐几年前得了阑尾炎,因为看的不及时,造成阑尾化脓穿孔,感染扩散。她当时是在镇卫生院做的手术,不知是她的情况特殊,还是乡下医生见识少,年轻的主刀医生切开腹部,看到满腹的脓液时,竟然慌了,虽然后来切除了阑尾病灶,缝合了伤口,但腹腔里的脓液没有清理干净。经历了生死劫的表姐,除了肚皮上留下一个蜈蚣状的长疤痕,还有经常发作的“肠粘连”后遗症,一疼起来痛苦不堪,有时疼得在床上打滚。

  父母亲大概和我一样想到了表姐的情况,担忧的眼神看向夏医生,又看向我,难于言表,我也低头不作声。夏医生看出了我们的担心,笑着对我说“别怕,这个手术不复杂。你现在阑尾病情不严重,只要及时切除,病情就不会再犯了,相信我!”温暖的话语带着不可抗拒的坚定,沉稳的眼睛里散发出睿智的光芒,这光芒抚平了我焦虑的心情,我选择相信。

  当我躺在手术台上,看着头顶空荡荡的天花板,心里又慌起来了,听过有人手术后把纱布遗忘在刀口里,也听过伤口缝合不好发炎的,万一……过多的想法让裹在白布单下的我有些躁动。正准备手术的夏医生,发觉我的不安,再次用坚定的眼神看着我:“别怕!相信我!”那一刻,他就像慈爱的父兄,有着可以依赖的`宽厚肩膀,替我扛住畏惧手术的压力,躁动的心平复下来。

  手术进行得很顺利。夏医生一直等到我麻醉过后,恢复意识,情况稳定了才踏着夜色回家。第二天一大早,他来查房,看到我情况很好,满意地笑了,再次叮嘱我需要注意的事项,鼓励我积极配合治疗,争取早日康复。那天,从他晃动的胸牌上,我知道了他的名字——夏建忠。

  一周后,经过夏医生的精心治疗和白衣天使们一丝不苟的护理,带着轻松与感激,我顺利出院了。

  二十几年过去了,当初开的刀口从未有过不舒服,狭窄的疤痕渐渐淡白,不注意都看不出来。我也再没见过夏医生,每天找他看病的人那么多,他或许早已忘了我这个病人,但一想起那次没有熟人的手术,心中就感到温暖,真心感谢夏医生的敬业精神,感激他对患者认真负责的态度。一句“别怕!相信我!”让我记忆犹新,终生难忘。

  医者仁心仁术,患者有心有情,我想,这么多年,人们一直倡导的和谐医患关系,应该就是这样的吧。

【中国医师节征文】相关文章:

中国医师节主题征文10-20

中国医师节征文范文04-30

中国医师节主题征文6篇(优秀)10-28

医师节主题征文08-30

中国医师节标语口号04-22

中国医师节条幅的标语08-04

中国医师节活动总结11-07

中国医师节活动方案09-27

中国医师节活动策划09-01

中国医师节祝福语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