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家乡的变化的征文

时间:2023-01-14 16:35:02 征文 我要投稿

家乡的变化的征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有写征文的经历,对征文很是熟悉吧,征文要求文面整洁干净,书写端正美观,字体清晰规范,标点准确无误。那么,怎么去写征文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家乡的变化的征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家乡的变化的征文

家乡的变化的征文1

  汽车有什么稀奇,要去看它?现在公路四通八达,大车、小车、货车在公路上来往奔驰,谁没见过汽车?城里还以车满为患呢。

  我这里说得看汽车,是上世纪五十年代跑到几十里远的地方去看汽车。那时四川的好些县区乡镇都没有公路,特别是少数民族边远山区,长一辈子没见过汽车的人不少。我们于佳乡虽说是属浅丘陵地带,但有些人没出过远门,活一辈子也没有见过汽车。解放前,这里有钱人出门骑马坐滑竿,穷苦人都是搬脚板劲走路。所以那时看汽车就很稀奇了。

  我外婆家在竹园铺,解放前那里修了一条乐山经过竹园铺、长山桥、荣县城到自贡、内江的公路。这条公路也是我们荣县解放前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唯一的一条公路,小时候我常去外婆家,所以我对汽车不陌生。

  我的一位同乡同学朱龙华,他与我就不同了。他家住我乡楠木村,在村里读初小,1952年考取乡中心小学读高小,与我是同桌同学。1954年7月,我俩又同时考取荣县牛峰初中,分派在丁班,又是同桌。他十多岁了,没见过汽车是啥样子,感到很遗憾。有次听我讲汽车和洋马儿(脚踏自行车),他感到很新鲜。

  上初中二年级时,他给我约了一个时间,叫我星期天一早带他到离学校二三十里远的长山桥看汽车。他大学毕业分派到东北工作,还把这件事写进了他的回忆录。几年前我看过他的`著作,书中那段跑远路看汽车的经过还记忆犹新。

  他书中写道,山里孩子就像井里青蛙,只见过斗大的天,读初中二年级了,光听说汽车比狗跑得快,却没有见过真正的汽车。曹(我姓)说去长山桥可以看到汽车,另有一种乌龟车(指小轿车)比大汽车还快。去看汽车那天,我俩从牛峰寨下山后,走了一段沟深路窄的山路,两边是高山原始森林,沟底有几块稻田,无人居住的山沟非常静。我俩手里拿着木棍,边走边说话,互相壮胆,害怕遇着野兽。我胆战心惊,不停地跟着曹往前走。刚走拢长山街头,忽然听见隆隆马达声,一辆大客车驶来,车里坐满了人,前面的人在观看两边街市。那天长山桥赶场人很多,车速很慢,我俩紧跟车后,为什么车不停下来让我们看个够呢?曹说这是最大的载人客车。我俩跟着车走,曹同学说话小声,不停的给我介绍汽车,我俩一直撵到出场口汽车速度加快,我俩追不上汽车了才停下脚步。汽车经过一段平路后开始爬坡转弯。“啊!那声音为什么越来越响呢?”曹说,“汽车爬坡要使劲,同人爬坡增加呼吸量一样呗!”我说,“有道理。”

  过了中午,肚子咕噜咕噜响,我俩到面馆吃了面条,又到街上看汽车,边等边问曹,车上可坐多少人,一天跑多远,坐车里头昏不昏,风大不大,乌龟车能坐多少人,车有多高,靠什么使它跑那么快?我向曹提出一连串问题。他呢,像个小老师,一一给我解答。其实,他也知之甚少,只不过比我早些时候见过汽车罢了。我俩等了大概半个多钟头,看到两三辆汽车驶过,我和曹同学高兴极了。我想,今天没有白来,看到了客车和货车,增加了见识,收获颇大,值得。

  回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于佳看车难,坐车更难,。那是还没有修路过于佳乡的井荣路(井研到荣县的公路),出远门要到很远的地方才有车坐。

  我1958年9月调阿坝藏羌自治州的松潘县教书,从于佳出发,翻山越岭到荣县,80里山路全凭脚走。从荣县坐车到自贡,再坐火车到成都。成都到茂县城三四百里,不是天天都有车,要等车,车到茂县后再没公路,三四百里公里骡马茶道到松潘的人又不会骑马,只有走路。要走拢站口才能停下来吃住,有的地方要走栈道,翻高山。特别是中午从叠溪海边山腰过,道窄路险,最怕刮风被坡上沙石推下海去。我们从茂县走路经过六七天才拢松潘古城。

  寒暑假请假回家探亲坐车更难。为了赶时间有时不分昼夜赶路到茂县买票,那时人多车少买票难。不仅是茂县买票难,到成都一路车站买票都难,一切都凭关系碰运气开后门。有时等好几天也买不到票。没买到票的人又约成一路到下一站买。就这样一站接一站走威州、汶川、映秀、漩口、灌县、郫县,一直走拢成都,从成都坐火车到自贡后,买荣县车票也不一定好买。有时也走90多里到荣县城,再走80里山路回到于佳。

  现在我们于佳已有高质量的水泥路,各村组公路也相继修通,到周边城镇,坐车不再难了。没有看过汽车的人也没有了。有的走南闯北的打工农民,车出于佳后还坐过大卧铺车,坐过火车,坐过轮船,坐过飞机。你看,现在交通多方便。

  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大发展,四川大变样,各县市公路修通,有的地方还相继新修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农民有钱了,温饱不愁,有的农民新式楼房修得亮堂,买汽车跑运输,这样汽车玩腻了又换那样车过瘾。

  我们省出川铁路大通道已由现在的4条,增至了11条,形成成都至周边省会城市贵阳、兰州、昆明、西安、武汉4小时交通圈。成都至京津翼、珠三角、长三角地区8小时交通圈。20xx年至20xx年,将新增铁路1200公里以上。

  成兰铁路已于今年2月22日在松潘城开工修建火车站,以后从成都坐火车经茂县到松潘旅游,只需一个多小时就拢了。再不像以前我们从松潘回家那么难了。要到甘肃兰州最多也只需4个小时。不久的将来,我们省的交通会比今天更方便。那是要到周边省会城市都有快车坐。

  过去跑远路看汽车的事,已成为今天我们的笑谈,它会一去不复返了。

家乡的变化的征文2

  我的家乡变化我的家乡变化“噢,好一处美丽的景观!这是改革开放的春风!”我望着市府路,情不自禁的赞叹道。可这原是一片片凹凸不平的山地,荒芜人烟;那里原先只有一条脏兮兮的马路,飘过的人都难以下脚。

  人们从未想过,也从未敢想,家乡锦州会换了一个模样。然而这天,由于人们心中燃烧着进取创新的热情,展此刻我眼前的又是另一幅美丽的.画卷;一条条宽阔平坦的马路,一座座高耸的楼房,坐在车上的人无不笑逐言开,一条干净的马路,行人车辆来来往往,络绎不绝。更好的是道路两旁还安装了路灯,到了晚上灯火通明,人们再也不用愁天黑看不清路了,在路灯的上方还安装了彩灯,五颜六色,美丽极了!最值得一提的是东湖森林公园即将全面开放,是我们小朋友最爱去游玩一处场所。啊锦州,我可爱的家乡!如今,你已变得那样完美,那样富饶。似祖国一颗璀灿的明珠,像祖国一条正在腾飞的龙!

  真是“改革开放除旧貌,勤劳致富换新颜。”

家乡的变化的征文3

  南木,一座美丽的朔方小镇,它不如沈从文先生笔下的边城,却也简朴纯真,就像是一个孩子,在大山脚下的人们感激着大山的恩惠,迅速发展着,也为大山带来了生机。

  一个孩子成长起来,需要动力,更需要的是呵护,好让他的心灵渐渐成熟起来。“十个全覆盖”,这项利民政策实施了。这一阵春风,吹熟了整个南木小镇。

  南木这个小镇成长起来了,原来泥泞的旧街巷,在下雨天一踩就会下去的路不见了踪影;小区里面有了产品琳琅满目的便民超市;一群正处在夕阳年纪的爷爷奶奶有了活动广场,每天傍晚音乐一响起,老人们聚集在一起跳着欢快的广场舞,享受晚年的幸福。这些老人在“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中,早已享受了养老保险,各个都没有了后顾之忧,自然精神饱满,幸福快乐。

  一栋栋高楼也拔地而起,这是棚户区的改建工程,国家给予了一定的补助款,使人们搬进的新居。现代化的装修设施,“四通”在这里全部覆盖了。

  南木真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啊!这真是令人兴奋不已,南木成熟了,他脱去了小巧的衣裳,换上了宽大的衬衫。南木还没有完全的长大,他还需要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不能停留在原地。作为南木的子孙,我们也要承担起一份责任,那就是——让南木成为人间仙境,世间的.佳语。

  那么,就需要全体南木人民在党的惠民政策的感召下,在“十个全覆盖”工程的春风吹拂下,携起手来共建南木和谐幸福的家园。

家乡的变化的征文4

  改革意味着飞跃,开放预示着富强,沐浴着改革的春风,只不过短短的几年时光,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的家乡也奇迹般地改变着。

  先从路说起吧:三十年前,妈妈才六岁据妈妈所说:三十年前的路都是泥巴,坑坑洼洼。晴天时就很难走,一到雨天那就别提了,一下完雨你想出去,穿着鞋。赶你回来时。你的鞋就得再买一双了,上面满是泥,真要命。可是现在,我们富了,把家乡那些乡间土路,全部铺平,打上了水泥路,各家各户的台也打上了,现在下雨可不愁了,一下雨,水就从道上流走了。再也不会满脚是泥了。

  再说说健身吧,三十年前大家谁知到保养,连什么是保养就不知道更别说保养自己了。现在大家都会保养自己了,20xx年在修完路后,又修了这个健身场。在里面有些老人总是说,老人说:“改革开放使人们的生活变的越来越好了。”村长也激动的说:“是呀!我们的祖国也越来越富强了。我们生活在这一时代,感到非常的幸福!”“是啊,我们是应该感到幸福。为我的家乡感到自豪,为我的做过感到自豪。”并不是键上健身场就能没病,没病那是不可能的'。就图一个乐字吗!晚上,村里的妇女没事了,出来扭扭秧歌,快快乐乐的。多美好的一家人啊!

  三十年前,那穿的是啥,破破烂烂,带补着布的是最普通的。妈妈说:过年时给一个小袄就很知足了,这是一年中唯一的一件新衣服。现在呢?穿的那是名牌,什么奈克、特步等等全是名牌。确实吗,现在都富了。

  人们常说民以食为天,那就再说说吃的吧,三十年前,条件好的每天吃窝窝头,玉米饼。炒菜时,油少得可怜,吃上去的感觉除了咸还是咸,吃肉那就跟别说了,一年也许吃一次,那还是条件好的。现在不用说一年,一天一次都行,现在吃的是面,不再吃玉米饼了,生活条件也好了。

  人们的居住条件也有了明显改善。妈妈上小学时,在简陋的砖瓦房里上课。夏天很热,也没有风扇。冬天,学生们都盼望着快点下课,在墙边来回拥挤以便取暖。现在,我们是在环境优美的教学楼里上课,教室宽敞明亮。不用担心夏天和冬天的来临,每个班级都装有暖气,春暖夏凉,使我们能舒舒服服地上课。

  30年的变化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家乡的变化的征文5

  我的家乡是山东蓬莱,那是一个中外闻名的旅游城市。

  蓬莱有宽阔的柏油马路,马路旁盛开着五颜六色的花朵,绿油油的松树耸立着,高大的柳树正在随风翩翩起舞呢!

  蓬莱到处都是高楼大厦,还有星星点点的别墅。夜晚,整个蓬莱像一个豪华的大酒店,天空中美丽的星星闪闪发光,地面上金黄的路灯,绿油油的草坪灯,五彩缤纷的霓虹灯,交相辉映,美丽极了!

  蓬莱新建了许多好玩的游乐场,比如海洋地世界、欧乐堡梦幻世界,里面有各种各样好玩、有趣、刺激的游戏。黄海绿洲在我家附近,那里景色迷人,可漂亮了。

  蓬莱这么繁华,我真想知道十年前的蓬莱什么样。爸爸告诉我,十年前的蓬莱没有这么多高楼,楼房一般只建六层,没有电梯,小区内也没有健身场。马路没有现在的这么宽,只有两个车道,但是车也没有现在的这么多。当时蓬莱只有一个中心公园供大家休闲娱乐,现在新建了许多公园。清晨,大家在公园里散步,晚上,到公园里跳舞做操,锻炼身体。

  听了爸爸的`介绍,再看看眼前的蓬莱,我不禁赞叹道:“短短十年,蓬莱的变化真大!”

家乡的变化的征文6

  我的家乡在风景秀丽的临潼,这里有迷人的骊山、历史悠久的华清池,气魄雄伟的.兵马俑,就让我来给大家讲讲临潼的变化。

  以前临潼的主干道比较狭窄,窄到不能同时让两辆大卡并排行驶;那时的路是用青石板铺的,如果下雪结冰时车总会打滑,发生“打滑事件”。再看看现在的临潼,不但有了快速干道,而且改建成了双向六车道,还用绿化带把马路和非机动车辆道隔开,以免发生事故;街道都成了柏油马路,这样即使冬天路面结冰,也很少发生打滑事件。

  临潼有风景秀丽的骊山,以前骊山植被很少,各种便民设施简陋,游客爬山时必须得走土路,遇到下雨天人们想上山都上不了山。而如今,为了让骊山变得更美丽,人们到处植树造林,骊山成了临潼人的“天然氧吧”,从山下仰望,郁郁葱葱;登山沿路上设置的卫生间多了,垃圾箱多了,人们再也不随手乱扔垃圾,而是自觉把垃圾扔到果皮箱里,骊山变得干净了;变化最大的莫过于登山的台阶多了,即使雨下得再大,只要有一把雨伞,你依然可以登到山顶。

  当你站到山顶,鸟瞰县城,房子都是平房,就像一个个小蘑菇,如果遇到下雨有些房子就会漏雨,房内就会奏起锅碗瓢盆交响曲,雨停后还得修补屋顶。可是现在看去,到处都是高楼大厦,就像一根根被锯成块状的柱子矗立在远处,人们再也不会为雨天家中漏雨而担忧。冬天即使外面天气再冷,可家中却非常温暖,因为现在大部分家属楼都是集体供暖,人们的生活环境比以前舒适多了。

  这就是我记忆中的临潼,变化非常大,相信我的家乡以后会越来越美,人们生活的越来越幸福。

  关于陕西省教育厅在全省中小学举办“感受家乡新变化,喜迎党的十八大”作文大赛征文,我班优秀作品选录

家乡的变化的征文7

  改革开放30年,我们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我的家乡也有了很大的变化,现在让我就爲大家介绍介绍吧!

  衣

  随着时代的发展,衣服也慢慢地发生了变化,不再是以前色彩单一、土头土脸的灰布长衫,也不再是打满补丁的衣服,取而代之的是一件件光鲜亮丽的服装,大街上品牌服装应有尽有,春夏秋冬,服饰让人眼花了乱。不管是小巧精致的韩装,还是宽大舒适的运动装,都是人们最爱的选择。

  食

  注重外表的同时,人们也不忘可好好慰劳自己的肚子。记得妈妈说自己小时候能吃上一顿肉就是过节,而现在菜市场里的鸡鸭鹅已并不稀奇,大街上几层的超市越来越多,饭店、餐馆、风味小吃让人目不暇接,而平常的小商店更是不计其数。现在肯德基麦当劳这些快餐也充实了我们的生活,许多人都爱在这些快餐店里一饱口福。正是这些美味的食品才使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丰富。

  住

  经过吃的享受以后,住的享受也不能少,一座座低矮的小平房变成了高楼大厦,小别墅鳞次栉比,许多的人都从小平房搬到了环境优美的小区,里面还提供了许多休闲的设施,闲暇时,人们就会在这里散步、锻炼、游玩,现代人的生活真是越来越舒适。

  行

  还记的小时候,爸爸总是骑着一辆旧自行车送我上学,而现在爸爸总是骑着一辆崭新的电动车送我,而以前坑坑洼洼、泥泞不堪的小路也已经变成了宽敞的水泥路,坐在车后,奔驰在平坦马路上,所有的烦恼都抛在脑后,马路上的'摩托车、电动车、公交车,汇成了一首动人的交响曲。

  从步行到漂亮的小轿车,从平房到高楼,从一个小小的县城到一个现代化的城市……故乡的变化日新月异,让我感叹不已。我想,随着时代的变化,随着科技的发达,我的故乡一定会日益腾飞,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

家乡的变化的征文8

  十年前的柳州市,我们还真不知道是什么样儿!因为我们今年才十一岁。带着疑问我们便向老人们去讨教。

  听说,十年前的柳州市道路狭窄,街道两边的房屋破旧。人们大都安步当车,路上的摩托车大都是公安局办案用的,小汽车更少见。街上商店稀少,商品匮乏,人们采购物品需要排队,按计划供应,买米面要粮票,买布要布票,买肉要肉票……,那个年代即使过年想买一件新衣服也不容易。每当夜幕降临,街道很是寂静,人们都早早地上床休息,街上漆黑漆黑的,更谈不上什么夜生活了。

  十年后的今天,柳州市焕然一新,变化真是很大。听我来给您说说吧。

  柳州市的'变化首先要数马路的变化:昔日一下雨,好几天水位都无法下降的街道,如今被改造成了路旁风景怡人、排水设施齐全的柏油大马路,更是雄伟气派,为老百姓的出行带来了方便。外地游客一下车,便感到像到了一个大城市一样,令人刮目相看。当然,变化最大的要数城南广场一带。夜幕下的步行街,四处灯光闪闪,有宽敞的街道,漂亮的建筑,五颜六色的花草,还有新鲜的空气。大大小小、老老少少,三个一群、五个一伙,都喜欢来这里,有说有笑,开心地散步,纵情地唱山歌,尽情地玩耍。老爷爷、老奶奶们都喜欢在老年活动中心里唱歌、表演……,自娱自乐,还吸引了许多游玩的人观看呢。每天清晨,城南广场又是居民们锻炼身体的好场所,他们有的打拳、有的踢腿、有的跑步……。通过晨练,人们相互熟悉了,甚至交上了好朋友,真是其乐融融。

  城北还有音乐喷泉。夜晚,那里灯火通明,华灯齐放,高达30米的喷泉水柱更是显眼,人们都喜欢围在喷泉周围欣赏水柱多彩多样的变化,喷泉的南面还有用石头雕刻的壁画,壁画都记载着刘三姐的故乡――柳州市的一段历史。每逢节假日,音乐喷泉更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无数盆鲜花组成一个个大花坛,把音乐喷泉装点得犹如五彩缤纷的大花园。音乐喷泉真是秀美典雅的景观区啊!

  柳州市的变化还有很多,比如:工业、农业、教育等等方面,真是数不胜枚举。我们相信再过十年,柳州市一定像一颗美丽灿烂的明珠,镶嵌在我国西南边的土地上。

家乡的变化的征文9

  “汉源新区在九襄,心花怒放谱华章。花海九襄翻波浪,赋诗作画心舒畅……”这是汉源县九襄镇李树全编写的一首顺口溜。由于他编的顺口溜诙谐有趣,朗朗上口,因而深受说唱表演者的欢迎,有老乡戏称他是当地的顺口溜大王。李树全乐呵呵地告诉记者,他编顺口溜上瘾了,一天不编心里就空落落的。

  “我这个人对其他事都不感兴趣,唯独爱写顺口溜,而且每天都写,这是我生活的最大乐趣。”谈起顺口溜,李树全的话匣子就打开了。

  51岁的李树全,坚持写顺口溜已经30年了,写了多少首顺口溜,连他都说不清。在劳动之余,李树全学习一些编顺口溜的基础知识,他把每天的所见所闻,用顺口溜的`形式写下来,创作了一大批生活气息浓厚的顺口溜。

  当家乡灾后重建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时,他编出了顺口溜《建好城区更阳光》夸家乡,“迎春的腰鼓咚咚响,打起竹板颂家乡。梨花大道在延伸,新区建成有希望。梨花竟放彩蝶忙,花舞人间人也香……”

  当发现身边有孝顺老人的好媳妇时,李树全又编出顺口溜进行表扬:“心中记住公婆暖,待人接物有板眼。家庭和睦贵谦让,妻贤夫孝礼不偏……”

家乡的变化的征文10

  今年国庆长假,爸爸妈妈要带我回家乡探亲。我兴奋地都没有睡好觉,因为我将要见到阔别了5年的爷爷奶奶。

  早上6点钟,我们便乘上了回家的客车。由于今年免收过路过桥费,所以高速公路上的车辆就像蚂蚁一样慢慢的向前移动,在下午两点钟的时候才到达目的地。

  下车后,我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在我的记忆中,村口前的马路弯弯曲曲、高低不平,汽车驶过后腾起一片灰尘,,让人连眼睛都睁不开,门前田里长满野草,到处死气沉沉,没有一丝生机。可现在,宽阔的柏油马路被打扫得干干净净;村子里那些东倒西歪的破房子,全都变成了一幢幢崭新的小洋楼。

  家乡不仅面貌变了,而且人的思想也变了。

  这时,在老家生活的哥哥跑来叫我,不要急着先去见爷爷奶奶,我们先去参观你表哥的玩具厂吧,我说:“好啊!”不一会儿,我们便说说笑笑地来到了一幢大楼前。和门卫师父说明了来意,让他带领我们参观了成平加工车间。那里的阿姨姐姐们穿着整洁的工作服,聚精会神地工作着,有些认识我的阿姨还和我打了招呼。接着,门卫师傅又带领我们参观了仓库,宽敞明亮的仓库里堆放着一箱箱的玩具,墙上写着:“严禁烟火”的标语。经检验合格后的产品都要在这里打包装车,运往全国各地的一些大城市。

  正在这时,表哥从办公室里迎了出来,详细向我介绍了办厂的经过。我问表哥:“为什么不在外面打工了,要回来办厂?”表哥笑着说:“我以前和你表嫂常年在外打工,小孩在家里上学,我们很不放心,尤其你的'舅舅、舅妈年纪大了,身体也一天不如一天。另外,城里的生活水平高、花费大,一年下来,工资也所剩无几。接下来,我还要搞养殖业、种植业,让我们本地的年轻人不再出去打工,让那些留守儿童能过上幸福的生活;让年迈的父母过上开心的日子。”

  参观结束后,表哥邀请我们全家到他家做客。真没想到,短短的几年时间,我家乡的面貌和人们的思想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家乡的变化的征文11

  我的家乡在江苏盐城,又称“瓢城”,她可是有着名副其实的“盐城”称号,这20年来可有着千万种变化 。怎么?你不相信吧!那就让我慢慢的给大家讲一讲吧。

  听爸爸妈妈说,以前他们小时候,家乡的路可以算是“羊肠地小路”了,人们必须要小心翼翼地通过小路,生怕踩着路边的庄稼。下个雨,根本就没法出门,小路上到处都是坑坑洼洼的水塘,出门极其不方便。而现在呢,那些小路早就变成了宽阔的大马路,家家户户出门都有了自家的小汽车,而大街上也是车水马龙,一辆辆汽车来来往往,匆匆忙忙,再也没有一到下雨天出门就是泥巴脚,车轮子陷在那里半天没法动的尴尬事了。

  20年前,家乡没有高楼,也没有别墅。人们都是住在一些破旧的'小平房,而且一到下雨天,也经常是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还有人家还是一大家子挤在一张床上。可现在不一样了,人们都住上了宽敞、舒适的楼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空间。爷爷奶奶们都在社区里跳舞、打牌、下棋,还有很多的健身器材给他们锻炼。家家都有了电视、电脑,生活不再枯燥无味。一家家超市使他们的生活更加方便。以前爸爸妈妈们上学时,都要到合并的村子里上学,路途比较远,而现在每个小区附近都有幼儿园和学校了,方便了小朋友们读书的问题。

  家乡在不断的变化,这都是长辈们辛勤劳作而建成的,我们不能辜负他们的期望,需努力学习,为了建设我们的家乡更上一层楼而打下坚实的基础。

家乡的变化的征文12

  改革开放以来,家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一开始,梅山到处都是低矮的平房,路也全都是泥巴路,只要一到下雨天,就会深一脚,浅一脚地不方便。现在,变化可大了:低矮的平房全都换成了一座座高楼林立的大厦,路也换成了水泥路,人们的生活也变好了。

  到了晚上,男女老少都来到广场一起散步、锻炼。你看,这位叔叔正在与他的同伴打乒乓球,脸上还洋溢着快乐的笑容。再看看这位阿姨正在与她的儿子打羽毛球,只见天上的羽毛球像一条弧线飞过来飞过去。咦,妈妈在哪呢?我东张西望,只见妈妈在那人山人海的人群中跳着欢乐的舞蹈,要在以前可是都没有这样难得的机会愉乐呢!到了八点半,没有玩尽兴的人们终于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广场,各自分道扬镳了。到了下午三点半,就是我和伙伴们打乒乓球的'天地。原来,除了我们学校有两个乒乓球台,其它地方就没有什么可以打的了,现在可好了,打乒乓球可就不愁没地方了,光一个广场就有十几个乒乓球台。

  现在上海打工的爸爸也经常回家来了,他说:“现在交通发达了,回家坐动车比以前快几倍了,不像原来,回个家还要坐那种长途车,每次坐在上面人特别难受,所以不怎么回家,现在回家方便了,不经常回家就太浪费机会了。”

  瞧,家乡的变化多么大呀,人们的生活多么幸福!

家乡的变化的征文13

  梦里梦外——两个世界。

  我习惯性的在床头柜上摸索着眼镜,咦?怎么感觉不一样,难道我妈耐不住我的软磨硬泡,给我换了新床头柜?想到这,心中不禁一阵窃喜,朦胧地睁开眼睛,映入眼帘的一切都是黑乎乎的,似乎还有一层油灰。难道是天还没亮或是我眼睛度数又更新了?不会呀!我生物钟一向很准时的,而且我睡觉都留灯的,眼镜也前几天才配的,难道……我一激灵,一咕噜地从床上爬起来,我惊愕的发现自己的手变得又黄又小,床是茅草床,黑乎乎的被子,轻微一晃动,床便“嘎吱嘎吱”地响起来,在这狭小的空间里显得格外的寂寥与诡异。果然,当我的眼睛扫到墙上的日历,看到的是20X年3月7日。

  我真的像小说里穿越了或者重生!我又回到了自己5岁的时候,在我还没去山西之前那段在我记忆模糊的岁月,没有电视,更没有电脑,甚至连做饭都要趴在灶洞里吹,低矮昏暗的土坯房,盖着青石板。下雨时,屋内成了水帘洞,一大半的墙角都湿透,我甚至担心它们会软化成泥浆,屋顶的青石板掉下来会把我压扁。黑乎乎的灶台做出来的饭自然是黑乎乎的,一点油水也没有,简直难以下咽。在这里,整天看到除了山,还是山,村里唯一的一所小学只有稀疏的几个学生,在冬天都挤在寒风直往进贯的那个狭窄的教室里。我们读书,天色昏暗的时候连点蜡烛都是奢侈品……大人们整天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晚上屋内混含着泥土气息的汗味令人难以忍受!父母整天关心的只是粮食、地里的收成,连六七十岁的老奶奶和七八岁的小孩子都要下地干活。在妈妈的勒令下,我也不得不背起小背篓去打猪草。这个时候,当我仰头望着远处的天空,想起自己长大后想逛宽阔整洁的街道,想住宽敞明亮的楼房,想睡软软的席梦思床,还想坐在宽大的多媒体教室,还有那亲爱的电脑……我不禁悲从中来,在这偏僻的'山区,想过这样的生活,起码也得十年二十年吧?天哪,饶了我吧,我正悲愤着,一不留神,脚下一滑,看到脚下的是悬崕峭壁,我大叫着,绝望地闭上了眼睛。

  突然脑门上一疼,我心想,难道这就是坠崖的感觉,也不怎么的痛苦嘛!接着传却听见妈妈的声音:“鬼叫什么?”我大惊,难道我还没死?我疑惑地睁开双眼,明媚的阳光刺痛了我的眼,好一会儿才适应过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妈妈生气的脸,她身后的背景让我激动不已,竟是我最爱的那串风铃!我“噌”得一下坐起来,古典的梳妆台,大大的壁橱,还有想象中的新床头柜那软软的感觉,入耳的声声鸣笛,我回来了吗?不敢相信。

  我使劲地掐了自己一下,哎哟,好疼呀!我这才明白,我不是在做梦,天哪!我真的回来啦,我兴奋地抱着Kilty猫咪亲了又亲,在床上又蹦又跳的欢呼,差点把妈妈吓坏了,要送我去医院。

  兴奋过后,我静下来回想着那个梦,发现如今的生活,与梦里的生活简直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而这一切变化,都是因为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了这个山坳,让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的小村变成了“落红铺径水平池”的人间天堂!天然的田园与拔地而起的楼房交相辉映,形成了世界潮流的“田园风光”,霓虹灯的梦幻让我觉得这一切恍如隔世。

  这是一个飘渺却也真实的梦。梦里梦外,两个世界。

家乡的变化的征文14

  湾里“桥”变看发展

  六岁那年,从小寄养在外婆家的我被父亲接回湾里上学堂。走了20多里的山路,到达家乡小镇已近中午。父亲说,今天咱们不用翻山越岭了,直接蹚河回家赶午饭。

  这条河叫厦铺河,源自群峰秀丽的幕阜山脉,沿巍巍太阳山顺流而下,蜿蜒逶迤,将家乡蛟滩湾与厦铺镇南北隔水相望。平时乡亲们要想出趟远门,除了父亲说的蹚水过河,但凡到了寒冷季节,唯有绕弯越过数里远的山崖泥巴路,抵达镇上东面最远的古桥,起码也得小半天的工夫。

  初春时分,河水开始解冻,父亲担心我身体受寒,没有选择赤脚蹚水,而是找了一处狭窄的浅滩,准备“汀步”过河。这“汀步”取自河中天然鹅卵石,大约半米远一个,似桥非桥,似石非石,因无架桥之形,却有渡桥之意,于是乡亲们又称之为“跳石”。

  每逢开学报到的日子,父亲一边担着柴火和书桌,一头挑着粮食和被褥,不再冒险过“汀步”,就干脆脱掉布鞋,高高卷起裤腿,深一脚浅一脚地蹚水过河。由于水比较深,我个子又小,只好傻傻地愣在河边,等着父亲将东西送过岸后再折回来背自己。有一回无意中瞧见他那双冻得煞白的大腿,蓦地我眼中有股热流禁不住溢出。而父亲装作没事一样,只轻轻地说,过了这道河,外面就有桥了。

  当时,我无法理解父亲话中的真正含义,却知道生活的困苦艰辛。说起来在改革开放以前,父亲还是公社大队会计,多年来一直藏着一个汽车梦,总想着有那么一天开上汽车自由奔驶在全国各地,后来田地分到户,他更加忙里忙外,将所有心思全扑在家里的责任田上,再也没去碰触那个遥远的愿望。其实在他心里,或许开车并不是最关键的,重要的是觉得有桥就有路,有路就有希望,家乡的河水对他而言,始终是一道无法跨越的天然屏障。

  那一刻,我揣着父亲的梦想,好像一下子长大了。我暗暗下定决心,以后一定要蹚过这道河走出大山,努力寻找属于自己的那座“桥”。

  转眼已是立秋,河水日见冰凉,村湾的叔伯们上山砍杉木,劈成一根根厚实平整的木头,四五根拼凑成一块“大板凳”,再用两根圆木架起人字形桥桩支撑着桥面,一个个“大板凳”相继拼接起来,这样简易搭建的“板凳桥”横跨河岸南北,尽管人走在上面有些摇摇晃晃,却极大方便了两边百姓相互来往和生产耕作。每当夕阳西下,“板凳桥”看起来犹如一道倒挂天际的美丽彩虹,总能勾起人们无限的乡愁,也激发了我对外面世界的好奇和憧憬。

  家乡的河道险峻,水流湍急,每到汛期山洪暴发,肆虐的洪水夹带着上游的残枝断木奔泻而下,“板凳桥”虽有铁索相连,但还是很容易冲垮打散。这时候,如果正赶上农忙,乡亲们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对岸的庄稼望河兴叹了。

  70多岁的廖国传老人曾经就是一位专门搭建“板凳桥”的匠人,每每念起往昔,总禁不住地感叹,年年周而复始的“搭建—冲毁—搭建”,祖辈们世世代代都是这么过来的。

  在我上中学时,望江岭水电站开始建设,家乡许多村湾都变成了库区。虽然下游的河水逐渐变得平缓,但河床反而更深更宽了,于是风行几十年的“板凳桥”就这样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过了不久,镇政府运来一艘不大不小的木船,权当两岸村民过河的“渡船”。说起“渡船”,全凭人工操作,一根长长的普通竹子,就是撑船摆渡的工具,插入水中稍一用力,左一下,右一下,不断推动着木船在水中前行。河水碧波荡漾,人坐在船舱里晃晃悠悠,恍若置身江南水乡,现在想来倒不失浪漫惬意。相比“板凳桥”,“渡船”更似一座移动的人桥,根本上用不着专门的船夫,也容不得半点心急烦躁,年年需要修补,岁岁需要打磨,用它的青春韶华印证着乡亲们的耐性和纯朴。

  十多年前,在当地政府和交通部门的帮助下,全湾乡亲们有的捐钱,有的出力,终于携手兴建起一座平坦宽阔的“石拱桥”。通车仪式那天,我特地从外地赶回来采访,用相机镜头记录下一个个扬眉吐气、苦尽甘来的场景。碰巧遇见远近前来瞧热闹的乡邻,大家几乎异口同声的说,看来这回蛟滩湾可以彻底摘掉“交瘫弯”的穷帽子了。

  果不其然,这下桥通行路顺畅,湾里的绿水青山瞬间变成了“金山银山”,平时并不值钱的树木竹子也成了行销各地的“香饽饽”,许多乡亲顺势而为,纷纷网上销售土特产,争做种养殖专业户,兴办农家乐旅游,家家户户盖起了漂亮气派的小洋楼,出入都是小轿车,村庄到处洋溢着欢声笑语,俨然一副生态宜人的山区新农村景象。

  前不久,母亲在电话中兴高采烈地说,自从大桥通车后,这些年家里翻新了旧房子,不仅买了车,还添置了不少像大城市那样的时髦家具和名牌电器,这回你弟弟的婚事再也不用发愁了。

  光阴似箭,转眼间我已至中年,但不论人在何方,家乡的桥始终盘踞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它的古今融合,它的形态万千,留下了世事沧桑和时代变迁的深深烙印。曾经的“汀步”一去不复返,却依然勾勒出人与自然的山水画卷;“板凳桥”潮起潮落,诠释了生命轮回的永恒意义;“渡船”来来往往,记载着时光流逝的岁月长河;“石拱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如今,家乡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喜人变化,蛟滩湾现已成为闻名荆楚的通山山歌文化之乡,一首首欢快嘹亮的山歌唱出了乡里乡亲的幸福日子,唱出了新时代发展的最强音。更令人欣慰的是,小小的厦铺河上陆续建起了十多座牢固美观的钢筋混凝土大桥,它们和一条条从家门前通过的高速公路紧密相连,延伸到大山外面更远更广的天地。

家乡的变化的征文15

  活动背景

  自建国六十周年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的生产劳动效率的提高和经济效益的加大,使农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富裕了,同时使广大学子的生活、学习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善。近几年来,村村通工程的实现,加快了农村文化、生活和物质水平的提高。

  活动目的

  为了让来自田野的广大学子回想并感受到家乡的巨大变化,让更多的大学生意识到农村未来发展的希望,更好的服务于“三农”,奉献于“三农”,特启动此次大型征文活动。

  活动时间:20xx年3月中旬至4月中旬

  活动地点:中州大学校广场

  活动名称:农村学子的眼光——家乡的变化

  各部职责:

  为了使活动更顺利的举行,特详细说明各部门分工:

  策划部:

  负责书写策划书。为了让本次活动取得更好,更有影响力的效果,要书写明了,清晰,策划分工仔细的方案,按时交到秘书部。

  宣传部:

  负责制作、张贴海报。要宣传到校内和校外附近的每一处。3月15日之前务必完成宣传工作,并负责借一些工具,如相机、音响等。

  秘书部:

  仔细审核活动中的每一个细节,做好活动中的记录。负责拍摄照片。活动结束后认真整理活动过程,做出总结,并存档。

  外联部:

  做好活动前的外联工作,为活动的顺利开展做好准备。接待询问的每一位同学,记录他们所提出的`问题和要求。

  组织部:

  负责活动中的一切用具,搞好活动秩序,对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要及早防范处理,制定好应急预案,活动后整理所有工具。

  学习交流部:

  保持活动的优势,从活动中总结经验,用比较专业的知识看待本次活动,给活动提供理论指导。

  活动经费:

  MP3:1times;100元=100元

  U盘:3times;60元=180元

  小音响:5times;30元=150元

  笔记本:10times;2元=20元

  纪念品若干:30元

  荣誉证书若干:30元

  其它:30元

  总计: 540元

  备注:

  参加活动的每一位会员都要穿戴整齐,举止文明,按要求佩戴会员证,礼貌待人,认证完成协会交与的各项工作。如有急事须向部长请假,报会长或组织部长批准后方可离去

  策划人:张知刚

【家乡的变化的征文】相关文章:

家乡变化的征文11-02

家乡的变化征文08-31

(热)家乡的变化征文10-17

我家乡变化征文10-18

家乡变化的征文15篇11-02

家乡的变化征文(精选55篇)07-25

喜看家乡新变化征文10-18

我的家乡的变化征文(通用53篇)08-14

家乡的变化征文500字(通用51篇)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