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好家风征文范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征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征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写起征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弘扬好家风征文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弘扬好家风征文1
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中孕育了无数的优秀传统美德,其中很多传统美德是以“家风”的形式代代相传、延续至今的。如尊老爱幼、勤俭节约、谦恭孝顺、善良礼让、和气为贵这些最美德通过一代又一代的言传身教,在现代社会积淀、传承和弘扬,形成一个家庭的价值共识,也形成了全民共识。
古语说得好:“百善孝为先” ,这是人间真情的永恒旋律,说的是孝顺父母是人类各种美好品德中最重要和占据第一位的品德,也是每个家庭都应该首先传承的家风。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做一个好人,一个善良的人,一个成功的人,首先就要做到孝。失去了孝,就好比人已失去了心脏,只有一具躯壳立于世上,已失去了生命的价值,更何谈顶天立地、闯出一番天地。
古代埋儿奉母,弃官寻母的故事,足以让人们唏嘘不已,而当今捐肾救母,退学为母的故事,更是令我们感动万分。不一样的时代,演绎着相同的主题,那就是孝敬父母,回报父母。
小时候总是在父母怀里撒娇,然后是看着白发增多却是无能为力,总是说长大后要让父母以后更好的过日子。可是到大了,却又很多人忘记了小时候的承诺。都说孩子是父母心头一把刀。儿时的调皮,少年的叛逆,青年的奔波,何时才能让父母省心呢?都说人只有到了中年,自己有了孩子,才能感知父母当年的恩情。而那时的父母已过花甲之年,身体大不如前,还能陪伴我们多少年呢?因此孝顺是最不能等待的事情。
可是,在很多的家庭中,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吃过饭后,孩子扭头看电视或出去玩,父母却在忙碌着收拾碗筷;家里有好吃的,父母总是先让孩子品尝,孩子却很少请父母先吃;孩子一旦生病,父母便忙前忙后,百般关照,而父母身体不适,孩子却很少问候。这种现象,使子女不自觉地养成娇惯、任性、懒惰、自私的不良习惯。凡此种种,值得忧虑。
而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则广告:一位刚下班的年轻妈妈,忙完了家务,又端水给老人洗脚,老人对她说:“孩子,歇会儿吧!别累坏了身子。”她笑笑说:“妈,不累。”年轻妈妈的言行举止被只有3、4岁的儿子看到了,儿子一声不响地端来一盆水。年幼的儿子吃力地端着那盆水,摇摇晃晃地向妈妈走来。盆里的水溅了出来,溅了孩子一身,可孩子仍是一脸的灿烂。把水放在母亲的脚下,为母亲洗起了脚。
父母的言传身教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孝顺的家风需要每一位父母给自己的孩子做出榜样,良好的家风才能代代相传。 其实父母亲要的真的不多,就像陈虹演唱的常回家看看: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如果不能天天和父母见面,每天给父母打一个电话,问候一声父母,足矣让他们安睡一晚。周末减少不必要的应酬,有时间多回家看看父母,陪老人说说话。外出旅游时尽量带父母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有时,我常在想:我希望我的子女以后如何对我。那现在,我有没有如此对待我的父母?
在这个世界上,最亲近你的人,最包容你的人,最舍得花时间陪你的人,一定是父母。孝与感恩是人最基本的美德,感激父母,善事父母,体现的是人内在的品质。儿女最需做好的一件事情,就是好好报答养育自己的父母。孝老爱亲,为人之本 敬老爱老的美德是黑夜里的一盏灯;是寒冬里的一把火;是沙漠中的一泓泉;是久旱时的一场甘霖。孝敬父母,关爱老人,不分时间和地点,更和条件无关。爱,就得从眼前做起,就是实实在在的行动;爱,就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爱,就得说出来;爱,无须等待!
弘扬好家风征文2
何谓家风?这确实是一个充满中国传统文化气息与元素的概念,虽短短的两个字,却饱含中华传统文化漫漫承袭中的力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历来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使命。齐家即饱含着家风的规范,养成和浸润。因此,家风是社会历史发展下的文化积淀,蕴含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深具历史传统的核心气质。
随着时代的迅速发展,人们生活的所有领域皆衍生出无数的新鲜事物,人们的生活与心灵无不承接着前所未有的时代冲击,一切仿佛都在与历史告别。快节奏和高强度的行进中,急功近利,唯利为止,潦草盲目,信仰缺失,世俗淡薄,责任殆尽等速朽的生活姿态,消解着国人沉积了几千年的传统观念,面对世态万象,现实中的人们不由重新对传统文化精神进行深入认知与思考,并再次回返其深处,以一种全新而弥足的深刻,走向对民族精神的深沉敬意,而这种对传统的回返本身,无疑更具有特殊意义。如何让每个人成为一个正大光明,知书达理,生活严谨,宽容善良,理想崇高的人,成为一个有情怀有情操的人,并构建美满家庭,进而构建和谐社会,这是当下中国所面临的庄严追求。
托尔斯泰的《复活》中一句经典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为什么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而为什么又说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细究起来,除了人的机缘与命运差异,最重要的恐怕要从家风中寻找原因。
人诞生与家庭,成长与家庭。家庭是人生幸福之源,也是生命中遮风避雨的港湾。任何人的幸福都不可能离开家庭的生息,呵护与滋养。 我自幼接受良好的家风的熏陶和父母的教诲:家和万事兴,但“和”的前提在于家风,在于“大有大样,小有小相”,就是说大人凡是要以身作则,要吃苦在先,享受在后,否则就将是“大无大样,小无好相”,意即“上梁不正下梁歪”。父母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作为子女的我们,自然也是何苗逢春,日复一日,长年累月潜移默化的接受着这样的熏陶,可见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品德的培养是多么重要。
很难想象,一个品行恶劣的父亲,如何能让耳濡目染其言行的孩子不沾染恶习?也很难想象,一个粗俗不堪,出言不逊的'母亲,如何能培养出知书达理的子女?同样,一个家庭如果夫妻终日冷眼相对,抑或大吵大闹,孩子纯洁的心灵能不留下抑郁的阴影吗?
曾经,我看到一些父母,贪图享乐,自私自利,动辄恶言相对,甚至大打出手。上行下效,他们的子女自然也自私自利,你争我夺,混不讲理,更多的一些父母,平日里不思进取,无所事事,只知道怨天尤人,却要求自己的子女要出人头地,光宗耀祖,要实现父母此生未曾实现的理想。此种要求,未尝不可,可若当自己的孩子正学习时,做父母的却当着孩子的面要么沉醉于打牌娱乐,大声喧哗,要么痴迷于电视节目,在孩子面前大呼小叫。如此言传身教,全然不顾对孩子的负面影响。
从小,父母教导我,要踏实劳动,要忠诚老实,要尊老爱幼,要谦恭礼让,要助人为乐,有了种种日积月累的熏陶,自小就体会到父母的不易,也在互助友爱中,一步步健康成长,终于成为知书达理,团结友爱,孝敬父母,热爱生活,爱岗爱家,努力工作并自立于社会的有用之人。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而国家是一个由千百万个小家庭组成的社会大家庭。良好的社会风气需要从每个家庭中形成,更需要从我们每个人做起,只有这样,我们每个人才会健康快乐,我们每个家庭才会幸福温馨,我们的社会才会和谐而又充满活力。
弘扬好家风征文3
传统中国重家风。家风琳琳琅琅,概括起来,不外乎家国天下、耕读传家、积德行善、仁孝清廉等几个关键词。扬州个园有两副楹联:“传家无别法,非耕即读;裕后有良图,唯俭与勤”、“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就体现了这一点。家风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近年来却很少被提起。在种种“神回答”中,虽有调侃,但也见其式微。
有人讲,现在谈家风,并没有多大意义。言下之意是,家风大多充满正能量,是要把孩子培养成好人、老实人,可社会现实常常是“老实人吃亏”。有声音称,当下社会除却成功别无信仰,而且为了成功可以抛弃一切。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做一个出淤泥而不染的莲太累了,甚至难有出头之日。但必须看到,这会引起一系列社会问题,这种状况不会延续只会削弱。而且,我们处在同一条船上,谁也不能独善其身,谁也不能做社会责任的“逃兵”。这种责任,是存在的理由,也是活得更好的保证。
有人讲,家风向来是大户人家事,与一般百姓关系不大。这是一种误解,文人重家风,但家风并不只是文人事。许多人家,虽然没有专门家训,但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自己的家风,由此也构成了特色的家教文化。
有人讲,现在家族意识不断消减,此时谈家风不合时宜。家庭单元的缩小化是一个趋势,但再小也有家庭,也有家风存在的意义。这些年来,有关富而不贵,以及“富不过三代”的话题,为有些人焦虑为有些人乐道。这同样可以从家风上寻找一定原因。富是指物质、钱财,而贵是指素质、教养。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第一课堂,一个人的成长有没有受到好的家风熏陶,是完全不一样的。有什么样的家风,往往就有什么样的价值观、财富观。对于不少人来说,家风的好坏甚至影响和决定人的一生。
【弘扬好家风征文范文】相关文章:
传承好家风弘扬好家训征文(精选6篇)11-26
传承好家风弘扬好家训征文(通用11篇)11-20
家风征文:好家风12-20
弘扬好家风好家训优秀的征文(通用18篇)11-20
传承好家风弘扬好家训优秀征文(精选8篇)11-16
传承好家风弘扬好家训优秀征文范文400字(精选16篇)11-11
传承好家风好家训征文范文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