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走进中华经典读书征文

时间:2022-08-16 13:42:59 征文 我要投稿

走进中华经典读书征文(精选17篇)

  征文一般是某个活动、作文比赛等需要,作者将稿件递给征文活动主办者后,作者的作品就可以参与比赛,但是著作权的一部分也相应给了征文活动主办方。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走进中华经典读书征文,欢迎大家分享。

走进中华经典读书征文(精选17篇)

  走进中华经典读书征文 篇1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从琅琅上口的三字经,到家喻户晓的四大名著,再到造福人类的四大发明,都彰显着世界文明礼仪之邦的中国的灿烂文化。我们古人留下的文化遗产,灿若星河,不是一时可以学尽的,但我们可以从现在开始,让“经典”伴我们成长,伴我们的一生。

  办经典诵读手抄报让我知道:经典其实在我们身边。春天,在刚刚吐出芽的柳树下,吟一首“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夏天,在外婆家门口的池塘边,吟一首“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秋天夜晚,站在长江边,看着天空中那轮银色的明月,吟一首“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冬天,种在墙角的梅花开了,吟一首“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一幅幅五彩斑斓的生活画卷,配上生动优美的诗句,真是美不胜收,让人赞叹!

  古诗文朗诵会上,我们感受到了诗歌的无穷魅力,也领略到了古文不一样的美。听一首《天净沙。秋思》,一幅艳美的画面:枯萎的藤蔓,垂老的古树,夕阳下一只无精打采的乌鸦,扑打着翅膀,落在光秃秃的树枝上;小桥流水,愈发显得安谧而温馨。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个字,但却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伯牙绝弦》中一曲《高山流水》响彻古今,更感动世人无数。曲高和寡无知音,高山流水遇知音,破琴绝弦谢知音。我为伯牙和钟子期的友情感动,更让我感叹:知音难觅啊!一定要珍惜和好朋友之间的友情。

  书法比赛上,同学们用最规范的正楷字,誊写经典中的古诗文,感受古老汉语言文字横平竖直,铁划银钩中,凝聚的华夏魂魄。

  很幸运!我们生活在这个注重“经典”的时代,让我们有机会感受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能够与经典同行,让经典伴随我们一生吧!

  走进中华经典读书征文 篇2

  诵读中华经典,感悟当代生活——《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朗朗上口的短句便是国学经典中的《三字经》。它是我国古代历史文明送给每个中国人的遗产,为了更好的传承文化遗产,弘扬民族精神,我们学校特地开展了很多有关经典诵读的活动。

  《三字经》是一部经典传世之作,是我们学习中华文化和文明不可多得的启蒙之书,已经有800多年的历史,里面讲了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和令人折服的道理。其中便有这几句让我感触至深,“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这区区十二个字却将“孝顺”说的通透,易懂,上至六旬老人,下至三岁小娃都能脱口而出,明白其中的道理。古代的小朋友都能知道孝顺父母,然而,我们这些生活在当代的小朋友还知道孝顺感恩的道理吗?现在的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宠爱孩子,围着一个孩子转,所以造成了孩子们的任性妄为,自私自利。“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虽然能朗朗上口,但是真正能明白其中道理的人又有几个呢?新闻里经常报道,有的孩子当爸爸妈妈不能满足他们要求的时候,做出了很过分的事情,有的绝食,有的离家出走,还有的把父母也杀了。这些让爸爸妈妈伤心着急痛苦的孩子对爸爸妈妈有多么的不孝顺和忤逆啊!

  有一次妈妈还给我讲了这样一个小故事:有一个小朋友,他拿了两个苹果,妈妈故意试试孩子孝不孝顺,肯不肯一起分享。于是要求孩子给她吃一个苹果,只见那个小朋友拿起两个苹果各咬了一口,然后再把手里的苹果递给妈妈。起初妈妈伤心的认为孩子自私不孝顺,要自己吃过了才给妈妈吃。可过后仔细问了孩子,才知道真正的原因。原来这个小朋友各咬一口苹果,是想知道哪个苹果更甜,他把最甜的苹果给了妈妈,妈妈知道了事情的原委后感动的哭了。这样孝顺的孩子是不是值得我们学习呢?

  中华国学经典中提到“百善孝为先”“孝于亲,所当执”;古人都懂的道理,难道我们就不明白了吗?同学们让我们在诵读中华经典的同时一起传承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吧!

  走进中华经典读书征文 篇3

  漫漫五千年中华文明,孕育出多少绝世骇文,沐浴在这文化的长河之中,细细品味这丰富的文化积淀……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创造出了一个诗意的世界,挥毫洒墨,一篇篇文章千古流传,徜徉于其中,只令人陶冶情操――这就是经典的力量。经典名著,一个凝聚了作者思想,智慧与心声的无价之宝,它们反映出历史,社会与道德精髓,这是作者智慧的结晶,传达着人类对美好生活的无限追求。作为一个中国人,一个生在拥有浓厚文化底蕴的千年古国,面对充足的资源,更应该好好品读、理解。阅读经典,就是感受文学,体验社会之最佳途径。

  中华经典,流传千年,《史记》承载着历史的变迁,四大名著颂扬了人物精神,《论语》揭示了人生哲理,《诗经》涵盖了文人笔下的优美诗句……一部部经典名著,反映出中华的文学力量,这文明古国,将会与经典之作一样,永不磨灭……

  1949年,新中国成立,在起初的时候,社会腐朽黑暗,《茶馆》正揭示了这一点反映出当时的生活,表现出作者老舍对此的批判。但少数人的腐朽改变不了广大人民追求光明的信念,中国,在改革开放的政策下,终于走向了光明与和平。恰如7月22日发生的400年一遇的天文奇观――日全食一样,在那刹那间,一片黑暗,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太阳还是挣脱了月亮的遮盖,释放出了光亮,重新照耀着大地……这不就是中国历经千辛万苦的过程写照吗?它告诉我们,无论遇到什么危难,坚定信念,勇敢前进,就是我们一直追寻的光明所在!

  2009年,是中国建国60周年,在这普天同庆的日子里,中国正以全新的面貌面对世界,一个拥有无数经典文化的国家,正逐步走向世界的顶峰,正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努力着。举办奥运会、世博会,发射航天飞船,参加更多的世界组织……如今中国所做的,都将载入史册,成为永恒的中华经典!

  中国,文化与实力结合后,将走向更辉煌的地方,在中华经典上谱写一页新的篇章!

  走进中华经典读书征文 篇4

  “不要玩游戏了,让我带你走进中华经典。”

  在游戏中厮杀的我吃惊地放下手机,寻找着这个突然出现的声音。中华经典?是书吗?那么这个声音的来源是——书架。我看向书架,疑惑地问:“是你要带我走进中华经典吗?”

  刹那间,我发现自己正置身于一个陌生的环境——一个由书构成的世界。一串字跳到了我面前,我定睛一看:中华经典。

  我的眼睛只是忙于看这个奇妙的世界,以至于等我看累了,闭上眼,躺在“草”上后,才闻到一种沁人心脾的香味,我用力感受着。突然,我意识到,这是书香!我的心似乎被拨动了。

  我随手拿过一本书,西游记,这几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字使我打开了书。

  合上书,我竟看完了,我不可思议的盯着手上这本《西游记》,或许是被孙悟空的正义,勇敢所激励,又或许是为唐僧一行人取经而担忧,焦虑,《西游记》,栩栩如生的人物让我感受到了各种各样的情绪,有无奈,愤恨,不服......这些我从未品尝的如此透彻。

  在好奇心的促使下,我又拿起了一本书,《红楼梦》,总听到别人说读这本书的感受,今天我也能自己体会了。

  合上书,我看完了,我还是不可思议的看着这本《红楼梦》,摸摸脸颊,竟有泪水,或许是被林黛玉的情绪所感染,或许是因为结局而感到失落,《红楼梦》有着更多的感情,让我发现了埋在心底的感情。

  “是时候让你回去了。”

  我猛地睁开眼睛,是的,这是我的房间,而且我还在流口水,我拿的不是书,而是手机。

  难道我只是做了一个梦吗?我努力回忆着刚刚发生的事。

  我知道,我永远不会忘记这个梦,我会继续走进中华经典!

  走进中华经典读书征文 篇5

  暑假里,爸爸和妈妈都忙着迎接教师综合能力考试。一天,妈妈拿着一份报纸对我说“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这首诗你能背全吗?”我一听乐了,这不是我们小学三年级中华经典诵读上的一首古诗吗?我马上背了出来:《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妈妈说:“真不错,这是20xx年湖南省高考作文题目:根据从提供的唐诗中读出的意境和哲理写一篇800字议论文或记叙文。许多高三学生看了这个题目也是一片茫然。”

  这首诗我们老师教我们读过,诗歌强调了“润如酥”的春雨和若隐若现的浅草色所组成的早春景色的可爱,带给人们无穷的遐想与美感。

  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我爸妈虽然是老师,可是有些问题还得请教我——————一个五年级的小学生。这不,星期二的早上,爸爸又来“考”我:“背几句送别的诗句给我听听?”

  “简单,张口就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爸爸满意而去。

  七月二十四日,爸妈去县高中考试。考试结束,爸爸一进家门就问我::“落霞与孤鹜齐飞,下一句是什么?”我不假思索:“秋水共长天一色。”“唉,我写成了明月共长天一色。看来今后要向儿子学背古诗文了。”“很乐意收你这个学生。哈哈———————”

  中华经典古诗文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和自信,我能不爱她吗?

  走进中华经典读书征文 篇6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前辈们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的精神食粮—书籍,《论语》、《孟子》、《三字经》、《弟子规》……都是中华经典著作,然而就这几本“小小”的书,读后却使我受益匪浅,特别是《三字经》、《弟子规》更是让我爱不释手,它增长了我的知识,启迪了我的智慧,成了我最忠实的伙伴。《三字经》这本书由南宋王应麟所著,是传统文化中的奇葩,该书深入浅出,情真意切,概括出了中华五千年的历史变迁。书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告诉我们少年时代学习不努力,日日复年年,待白了少年头就一事无成,所谓“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没读这句话之前,我整天坐在电脑旁玩游戏,学习成绩像老和尚的帽子一样,平不拉塌,成绩总是在70分—80分之间晃荡。但读了这句话后,我感触颇深,自主学习的意识逐渐增强,学习成绩也芝麻开花—节节高,看如今,我已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了。《弟子规》这本书由清代李毓秀所著,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写而成,教导学生为人处世的规范。《弟子规》影响之大,读诵之广,仅次于《三字经》。书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出必知,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告诉我们:出门的时候不要忘记告诉父母,回来不要忘记通报一声;居住的地方一定要安稳,工作也不能随意变动,免得父母担忧。以前我总是背着妈妈偷偷地出去玩,让她经常为我的安危担惊受怕,但我还是我行我素,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在学校做错的事我也经常给妈妈撒谎,就这样,我慢慢地成了一匹摆脱家庭束缚的“野马”,成绩也一落千丈。经过反复诵读理解这句话,我终于知道了自己的错误,行动上也变得规矩多了,成绩也提高了一大截,连妈妈都说我变乖了,与原来比真是大不相同了!中华经典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成了我生活的良师益友,它将与我的成长一路同行。我读中华经典

  现在的年轻人似乎更热衷于流行的快餐文化,曾几何时,《水煮三国》《大话西游》等歪解经典的书籍充斥市场。但在纷繁复杂的现实世界中,若想保持一颗宁静平和的心,则需要潜心经典。这时,世界不再喧嚣,我心不再浮躁,情随书动,宠辱不惊。

  经典是敏锐的目光,善良的心趣,睿智的大脑进行的缜密思维的结晶。民族经典是一个民族精神的精髓,无论何时,汲取中华民族的精髓、走近中华经典,我们就能读出那些闪烁邦家之光的精神。

  品三国,我回到千年之前刀光剑影,鼓角铮鸣的战争场面。在汉室衰微,群雄割据,三国鼎立的乱世里,英雄辈出,有“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曹孟德,有足智多谋,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也有雄姿英发却心胸狭窄的周公瑾……三国合纵联合。孔明舌战群儒、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的故事家喻户晓。全书为我展示了宏伟的战争场面与明争暗斗的机关权谋,带给我震撼人心的美感。

  读红楼,我目睹庞大家族由盛转衰的历程,认识到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社会的腐朽和罪恶,透视整个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命运。我为宝黛爱情悲剧所感伤,为园中儿女的才情所嗟叹。读红楼,不仅读家族的兴衰荣辱,读炉火纯青的绝妙诗句,读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更要领悟其中的写作手法,欣赏准确传神的语言,感受作者反对封建礼教的超前意识。

  ……

  史学的经典是睿智的,她让我用前人的经验透视当今的纷纭,以选择自己的人生坐标;文学的经典是唯美的,她让我用前人的审美来捕捉当今的生机,以享受自己的人生乐趣;哲学的经典是深邃的,她让我用前人的智慧诠释当今的信仰,以培养自己的人生操守。

  我读中华经典,沉浸诗词之间。朝可谒太白,暮可访子美,夏可观十里荷花,秋可赏三秋桂子;北可驰骋于塞外草原,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美,南可踯躅在江南雨巷,赏“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雅致,更可与王摩诘一同“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我读中华经典,陶醉美文之中。临桌而坐,书页轻翻。叹梁祝身化蝴蝶,喜崔张终成眷属;羡东坡把酒临风,慕易安泛舟荡漾;与老庄逍遥世外,同孔孟顿悟人生;高山流水鸣于耳畔,瘦菊幽兰馨于鼻尖。芳草连天,长亭古道,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我读中华经典,不仅领略大师手笔融于字里行间的文学魅力,而且感受经典带给我们独具特色的美感。经典是永恒的,它穿越漫漫的历史长河,仍旧闪耀光芒。

  品读中华经典吧!她使我丢弃幼稚和浮华,带给我理性和高雅和丰富的内涵和无穷的乐趣!

  走进中华经典读书征文 篇7

  这个暑假我阅读了许多经典书籍,我最喜欢的还数三国演义和水浒传这两本最最家喻户晓的经典名著了!我虽然早已读过这两本名著了,但再次细细品读,又颇有感触。

  人们都说刘备和及时雨宋江很像,我特意在两书内找出了他们俩的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先给大家阐述一下两位留青史的“君主”的不同之处。第一,刘备处于乱世(中央政府软弱无能,地方拥兵自重,地方实力大于政府),而宋江还处于中央政府虽然有些腐败,地方也有些风起云涌,但中央实力大于地方。第二,刘备基本是白手起家,而宋江却是有晁盖晁天王在先,属于“继承人”。第三,宋江的“军队”类似八路军,基本是靠伏击战。而刘备的军队则属于精锐“军阀”部队,规模较大,靠打野战、攻城战发迹的。

  但两人也有许多相同之处。比如:刘备继承了他老祖宗刘邦的优点,善于用人。而宋江也善于用人。刘备对百姓仁慈,而宋江的“民兵”本身就是人民大众的一部分,则更加重视底层老百姓。而且两人都有文武双全的团队——刘备文有卧龙凤雏,武有五虎上将;宋江文有智多星吴用,武有林冲鲁智深花荣等。

  我们也要学习伟人的优点,总结伟人的错误。要学习他们的对人仁慈,为人着想,也要总结刘备刚腹自用,不听劝告的错误。了解伟人,理解伟人,还要学习伟人!

  走进中华经典读书征文 篇8

  《论语》日:“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朋友信之”;“民无信不立。”《墨子》日:“言必信,行必果。”《礼记》日:“君子诚之为贵。”《孟子》日:“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就是说,一个人如果不讲诚信,就不知道如何立身处世;与朋友之间要诚信,否则就没有朋友。可见,诚信是立人之本,成事之本。

  自古以来,诚信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中国的历史上,诚信的例子举不胜举。古代有孙膑,一诺千金;宋濂,连夜抄书;现代,又有邓颖超,冒雨赴约;周恩来,按时归还图书。作为华夏子孙,龙的传人,继承它,弘扬它,是民族的召唤,祖国的需要。可是,时代进步到今天,又有多少人真真正正做到“诚信”?在社会上,小商小贩贪小便宜,缺斤少两;小偷小摸,不劳而获,偷取别人财物;虚假广告,谋财害命。在学校里,有些同学作业抄袭,考试作弊,以虚假成绩,蒙骗父母老师;同学之间不守诺言,答应人家却又随意改变。

  古人曾说过许多关于诚信的格言,难道古人的话还不能引起我们的重视吗?

  在学习中,我们更需要用诚信的态度面对知识和文化。个人的力量是弱小的,如果大家相互帮助,一个人的知识就是很多人的。同学之间应用诚信的心进行交流,在学习上相互帮助,不欺骗,不隐瞒,这样大家才能共同进步,共同发展。我们可以看到,老师把他们所拥有的知识毫不保留的传授给我们,他们用自己换一个支点,让我们撑起整个世界。老师用诚信实现自己“春蚕到死丝方尽”的誓言。他们认真地授课,对我们是从来都讲信用。我们也应该沿着他们的诚信之路走下去,追求属于自己的成功。拥有诚信,我们的人生才能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我明白,拥有诚信我也许会失去一些,但没有诚信我将失去一切。所以,我决心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上时刻用“诚信”规范自己,诚信二字铸造属于自己的人生。

  走进中华经典读书征文 篇9

  中国有许多优秀的传统美德,其中最感人的两个是:

  1.一位80岁的老人正在帮助北京的一些游客指路。他是北京最受别人感谢的人。一天上班,他突然生病了。当他醒来时,他已经在医院了。他在想是谁送他去医院的。当他极度困惑时,他走到医院门口,看到他帮助过的人正在等着他。然后他突然意识到。

  2.一名送货卡车司机看到一名歹徒在送货时抢了一名女士的钱包。他下了车,跑到歹徒身边试图制服他。然而,歹徒身上有一把匕首。他只能徒手与罪犯搏斗。他总共被刺了8刀。路过的出租车司机看到了这一点,果断地报警。警察及时赶到,把他带到医院,逮捕了歹徒。

  当老人帮助别人的时候,别人也帮助了他。他说了一句话:帮助别人,为自己高兴;卡车司机不顾自身安全,勇敢地行动起来,帮助弱者,制止了犯罪。

  我想学习他们乐于助人和勇敢的精神。帮助他人可能是举手之劳或付出生命的代价。然而,我们仍然需要传承中华美德,以使我们的存在有意义和有价值。

  走进中华经典读书征文 篇10

  当我听到这句话时,我想起了短片《弟子规》。

  《弟子规》是我们生活的典范,这一点我已经看得很深了。这本书是根据以前的老师孔子的教导写成的。它告诉我们很多事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尊敬我们的父母,爱我们的兄弟姐妹,并且在所有的言行上要小心。看到别人取得了进步,我们应该虚心向他学习,在与公众打交道时要平等和友善。

  《弟子规》里有一句话,如果我先说或先信,我永远不会忘记。这句话的意思是:在人与人之间,只要你说出来,你就必须遵守诺言。做一个值得信任的人。

  这句话让我想起我曾经学过的一段文字:宋庆龄年轻时,折纸折叠得美丽而生动。一天,她又在折纸。当她的同学小珍看到它时,她赞赏地说:“你把纸叠得很漂亮。明天我会去你家。你能教我怎么折纸吗?”没问题。宋庆龄同意下来。第二天,宋庆龄的家人本该去一位老妇人的家,但宋庆龄想到她昨天答应要做的事,并没有去老妇人的家。家里准备了许多纸和其他小宝贝。然而,小宝贝没有来,她违背了诺言。但是宋庆龄一点也不后悔。她说:“虽然小珍没来,但我一直是一个给予者!宋庆龄从小就具有优秀的品质,后来成为一个伟人,受到人们的喜爱。因此,如果我们想成功,我们必须首先学会做一个值得信赖的人。

  《弟子规》中有许多好句子,其含义非常深刻,值得终身学习。

  走进中华经典读书征文 篇11

  这是一次令我难忘的北京游,让我的心也随这北京之旅一起飘扬。

  ——题记

  还未走进中华世纪坛,我的脚步却不自主地停了下来,原来是被它那奇异的外形吸引住了,在圆形大盘上一根尖尖长针直刺苍穹。我迫不及待地向前走去,去探个究竟。

  望着脚下这260米的路,从南向北镌刻了距今300万年前到2000年间的历史事件,我的内心感慨万千,人类历史文明走过多少漫长岁月,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铭刻上令人骄傲的印迹和智慧。

  我气喘吁吁地爬上那一层层台阶,感受着人类文明艰难跨出的一步步历程。站在静止的回廊与旋转的坛面上,我仰望着前方,胸襟随着风儿飘扬,内心油然而生出一种君子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之感,想到《周易·乾》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古话。登高怀古的同时,我的思绪分出一缕想到了千里之外的爸妈,爸爸一见到《京江晚报》刊载的小记者北京之旅消息,就决定给我报名,让我放飞随小记者旅游北京。我知道,爸爸的心底还有着一个目的,感受历史文化,在感受北京的历程中,锻炼我,潜移默化地让我成长。

  走在北京城,风拂着头发,最近读到的康熙年间刘荫枢的故事涌上心头。康熙年间,贵州巡抚刘荫枢告老回乡后,想用一生的积蓄为家乡建一座桥。但是子女却反对他:“您当了一辈子高官,我们却没沾到一点光,好容易盼到您回家,你却如此不顾我们。”刘荫枢很伤心,他觉得自己虽然一身清白,但忽视了对子女的教育。于是,他用尽积蓄,历时五年,修成大桥,取名“毓秀桥”。桥修好后,他对子女说:“我之所以用全部积蓄修桥,就想用事实告诉你们,自己的路自己走,自己的生活自己创,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为了彻底消除孩子们依赖父母的心理,他以象征性的十五两白银低价把桥“卖”给了官府。

  老天从不辜负有心人,日后他的孩子都成了国家的栋梁之材。

  不能日夜沉浸于父母的爱护下,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才能胸怀天下。作为90后,我们也从来不想成为温室中长大的花朵,站在世纪坛,心不仅与历史碰撞,这一时刻也与父母拳拳之心联通,在游历中感受祖国大好河山以及人文荟萃,让心有所触动,让人有所进步。

  一路观景,一路感触。我来到了圣火台,看见来自周口店猿人遗址的火种,熊熊火焰象征着人类文明永远传承;我来到两条涓涓细流旁,这两条细流象征着黄河与长江,一直奔涌向东,流过大地,奔向大海,哺育着人类文明历史。

  现场亲历,零距离感受人类文明发展史,和以往从书本上阅读大有不同,不再是一读而过,不再是掩上书卷就扔一旁,心中真切地荡漾着对中华文明历史的骄傲,肩膀上也感受到一种责任,不由得默默祈祷,希望人类文明能像周口店传承而来的火种、能像奔涌不息的长江黄河。将来,历史的书写也会落在我们这一代人的肩上,并且我们也要再向下一代传承。

  再见了,中华世纪坛!我挥一挥手间,我的脚步已经有了新的开始!

  走进中华经典读书征文 篇12

  中国有很多的优良传统美德,今天,我看了关于这方面的一些视频,有着深深的感触。

  最让我感动的两段是:

  1、一位80多岁的老人,帮助一些旅游的客人指路,他是北京城被别人说过谢谢最多的一个人,一天在工作时,突然病倒了。醒过来时他已经在医院了,他在想是谁把他送到医院里来的?在他万分困惑的时候,他走到了医院的门口,看见自己以前帮助过的人在等候自己,他这才恍然大悟。

  2、一位送货的货车司机,在送货时看见一个歹徒正在抢一位女士的钱包,他急忙下车,跑到歹徒旁,想制服他,可是歹徒身上有一把匕首,手无寸铁的他也只能靠双手与罪犯搏斗,他一共被戳了8刀。一个路过这里的出租车司机看见了,果断地报了警,警察及时赶到,把他送到医院,把歹徒逮捕了。

  老人帮助别人的同时,别人也帮助了他,他说过一句话:帮助别人,快乐自己;货车司机见义勇为,不顾自己的安危,帮助了弱者,制止了犯罪。

  我要学习他们乐于助人、见义勇为的精神,帮助别人可能是举手之劳,也可能是要付出生命的代价,但是,我们仍然要把中华美德传承下去,才能让我们的存在有意义,有价值。

  走进中华经典读书征文 篇13

  我翻开了那一页页早已泛黄的书本,细细的品尝那一笔一画的韵味。感受不同的人,体验不同的事……当我再次翻开这本书时,书前那稚嫩的脸不知从何时变得成熟了,而书中的内容未变质。

  “读书”是我从小到大从未改变的兴趣。“要像品茶一样去细细品味”,这是外公教我的;“要使心情平静下来去感受书的神奇”,这是妈妈教我的;“要像织毛衣一样去耐心的读书”,这是外婆教我的……是的,我的家人带我走进了书籍。小的时候,我跌跌撞撞的跑到外婆旁边,捧起椅子上的《西游记》,吵着嚷着让外婆把里面的故事讲给我听。这个时候,外婆总是会笑眯眯的,带上老花镜,给我讲故事。但听了那么多的故事,好像是懂了些许,又有好多没懂。读完了一个故事,又让外婆赶紧读下一个故事。听了那么多的故事之后,最让我难忘的还是《三打白骨精》那篇。所以儿时我特别喜欢孙悟空。好像没有他,世界就随处可见妖精一般。于是,孙悟空便成了我儿时的英雄。

  再长大一点,我已经能识出成千个汉字了。一次母亲带我去书店选书时,我被《水浒传》那活灵活现的书本封面深深吸引了。当我兴高采烈地捧起书回家翻阅时,没过几分钟便抛下书独自玩耍了。曾经的我一直认为这种风格的书是只有男孩子才看的。二年后,当我再次捧起了这本书阅览时,我开始后悔了曾经的“公主病”。仔细感受书中每一个故事,梁山好汉们的性格被勾勒的异常鲜明——每一个人都只有自己唯一那个独一无二的性格。再仔细思考,是因为每一个人的动作,心理,神态,反映了大家迥异的风格。这些普通而又平凡的字,被作者勾勒的栩栩如生。这就是中华文字的“妙”了吧。那个时候,我爱上了写作。

  中华经典,带给人们的是蕴含着的无比强大的道理。它的文字朴实无华,反而带人们领略了更富含哲理的感情。还记得儿时背的《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现在还能听见多少孩子念叨着呢。小的时候,还没有手机电脑。听大人们给我们讲故事,好像就是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光了,如今的电子时代,带了许多,更带走了许多……不得不承认,如今的我们也更多的低下头来玩手机,取代了读书。但是何不妨在悠闲的午后,泡上一杯茶,再细细品味那一笔一绘的韵味呢?

  是啊。休闲的午后,一杯椅子,一杯茶,一本书,温暖的太阳,温暖的心。真美呢。

  走进中华经典读书征文 篇14

  伴着六月的清风,来到永宁,透过浓密的树丛,走进回乡。在清朗的蓝天白云之下,几个金色的拱形大顶宛若丛林深处盛开的金莲显得熠熠生辉!曲径通幽,寻踪觅迹,一座洁白如玉,气势恢宏的神秘宫殿赫然间呈现在你的眼前,恍惚间,你仿佛闯进了《一千零一夜》的童话世界!这里,就是我的家乡——元代咸阳王赛典赤之子纳速剌丁的后裔繁衍生息而形成的回族村——永宁纳家户中华回乡文化园!

  你迈着清逸的脚步踱在圣洁的广场上,抚着玉洁冰清的石栏。弯弯新月池中,喷泉汩汩涌出,水花浮光闪耀。池水边垂柳依依,绿荫犹如华盖,此时的你不禁会想,难道我是天宫的王母盛请的仙客,正要赴往瑶池的盛宴么?

  抬头仰望,再环顾四周,中华回乡文化园的整体显示出了高贵、华丽、绰约的气质。她洁白的身躯、饱满的穹顶、精巧的结构,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带给你的是心灵的震撼!如玉般的晶莹的墙体上,高耸空旷的拱形大门四周,镌刻着绚丽的回族风格浮雕,浸透着浓郁的伊斯兰风格,使你一下子会明白什么是圣洁的天堂;你还会深深的感受到,来到这里心灵即将经受一次伊斯兰文化的洗礼。

  当你怀着虔诚的心灵从大门进去,清幽的回族花儿音乐会伴着你石级而下,忽而,又会让你感觉是不是走进了印度的泰姬陵。园内,泉水清冽,如环佩玎珰,一直会把你送往眼前的回族博物

  馆,这是全国最大的.一座回族博物馆,整体建筑为“回”字形。馆内陈列的一图一物都会让你漫步在历史长廊中,领略回族历史的渊源流长和回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当你还回味着伊斯兰文化的神秘与辉煌时,峰回路转,便带着你来到了回乡文化园内的后园。观望后园,这里桥廊厅阁,布局分成。

  阿依沙宫,曼苏尔宫,仅这美妙的名字足以让你充满了好奇心,决心一睹芳容探个究竟,想想是否有美丽的公主或王后站在宫前迎候你呢?不曾想,这里并没有看到公主或王后,确看到了一支翩若惊鸿、矫如飞龙,白云欲停、灿若群星的回回舞《月上贺兰》,只见男女穿梭,蝶影翩迁,演绎了一曲发生在千百年前的古丝绸之路上,来自西域的青年纳苏与当地姑娘海真相互爱慕,产生了真挚的爱情。他们追求真爱,超越了民族、信仰、习俗的不同,在贺兰山下结为夫妇,繁衍生息的传奇经历。体现了回汉以及各民族人们,尽管宗教信仰和生活习俗有所不同,但却同心向善、相互理解和包容,共同创造了民族大家庭的历史文明和强大的生命力。稍稍靠近曼苏尔宫,远远就闻到飘逸着令人垂涎欲滴的清香。这里佳肴天成:汁香味浓的烤全羊,酥香脆软的油饼,白嫩透红的虾球儿,口齿生香的烧仔鸡??珍馐杂错,入口甘芳!难道这真是瑶池的盛宴么?

  如果说回族博物馆、阿依莎宫、曼苏尔宫让你感觉置身于仙境之中的话,那么走进这里的“回族民俗村”又会让你觉得你已经脚踏实地的回到了人间。这里充满了温暖祥和的回族人生活的气息。盖碗飘香、剪纸贴窗,红椒挂墙,口弦消愁。沐浴房里的洁净清爽,阿訇诵经的清音悦耳。洗涤了着你的心灵,净化着你的思想。令你如沐春风,似饮甘露!夜色下的中华回乡文化园,更是如珍珠般的美丽。散射着五彩的光芒,美轮美奂,回族少女们一曲曲醉人心扉的花儿,唱出了纳家户人的幸福,唱出了永宁人的骄傲!

  “华夏永宁纳福千家万户,朔方久安集贤五湖四”。亲爱的朋友们,走进来吧,热情纳家户人会以饱满的激情接待你!圣洁中华回乡文化园会以丰富的家珍满足你!

  走进中华经典读书征文 篇15

  微风拂面而过,捧一卷诗书,茗一杯香茶,听窗外雨声,勾起万千思绪,走进了中华文化的世界。

  阅诗书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中短短两句,将思念之情淋漓尽致地挥发出来,随带星星点点的忧伤,更有一种寻寻觅觅的信念。不愧孔子云:“诗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离骚》中的屈原,向往美德,纵使九死一生也不后悔,粉身碎骨也永不变心。此坚定,此志向,尤其是奸人谋害而能改变的?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阳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皎洁的明月之下,苏轼感慨道。生老病死,人之常情,月皆有阴晴阳缺,好好珍惜大好时光,能与家人团圆便已足矣。

  捧一卷诗书,陶醉其中,中华文化所酿之诗书,岂不香矣?

  茗香茶

  茶之香,不同于美酒之醇厚,不拘泥于树叶之清香,茶之味,乃世间之独一无二。

  “人间有仙品,茶为草木珍,美誉入杯樽,茶之荣也;清茶滤心尘,茶之德也。”闲暇时候沏杯茶,清香溢满小屋。端起杯,轻轻吹去那漂浮的茶叶。轻啜一口,微微的苦涩,浓浓的清香,通体的疲倦荡然无存,诸多的烦恼悄然远逝,遐思也飘远了。

  此时之美好,乃茗一杯香茶,置身于茶之中华文化。

  听雨声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自古诗人皆爱观雨。廊下听雨,隔窗望雨,皆有不同的趣味。

  窗外下起了细雨,淅淅沥沥的,别有一番风味。大千世界皆为一片天空,但中华之雨,其风趣乃独一无二。

  中华之雨伴随中华文化,得其精华,随诗书之朗读声,让人置身于中华文化之世界。

  捧一卷诗书,茗一杯香茶,听窗外雨声,中华文化之精华于其中。走进中华文化的世界,乐在其中。

  走进中华经典读书征文 篇16

  在灵魂深处辟一块净土,以自豪与热爱为铺垫,让中华文化走进心灵,在此安家。

  ——题记

  新年穿着喜庆的红衫,在锣鼓喧天、鞭炮声此起彼伏中姗姗而来,还未离开,正月的花灯便在街头热闹起来。清明时节的小雨纷纷扬扬洒落在初春的嫩芽上,也落在人们怀念故人的心间。中秋的月亮盛满了离别之人的思念,那如水般倾泻的月光是乡愁的载体,飘飘悠悠将思绪带回故居的窗前……

  节日是中华文化留给国人的一条细而坚韧的绳,它牵回了游子,拴住了幸福,将这个民族紧密地连在一起。让中华文化走进心灵,将这根绳系在心中最柔软的那根弦上,从此忘不掉冬至时饺子的味道,忘不掉赛龙舟整齐的口号,忘不掉自己是华夏儿女,无论走到哪里都由它牵着回家,不会迷失方向。

  是谁念着“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追逐着“在水一方”的伊人,心中充满惆怅?是谁有着“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浪漫与豪迈?是谁怀有一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忠心?是如何一种“众里寻他千百度”的彷徨?是怎样一腔“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热血……

  诗词是中华文化留给国人的永不败落的百花园,繁花争奇斗艳,精彩纷呈。那些或慷慨激昂或缠绵悱恻,或望景抒怀或寓情于景的字句散发着千年未散的墨香。让中华文化走进心灵,用灵魂神游于这花香四溢的地方,如同心灵的洗礼,像那些潇洒挥毫者一样豁达地生活。

  捧一杯清茶,像前人一样在初春的午后观一出“贵妃醉酒”,像古代的君子一样谦和待人……

  走进中华经典读书征文 篇17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论文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7B-0016-02

  几千年沉淀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着历史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前行。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不仅包括了历朝历代名人志士的思想,还包括了世间百态和各项生活技能。历史积淀遗留下的文化底蕴,形成中国特色的知识体系,同时也形成了中国文化的背景。但走到今天,中华传统文化的完整性和教育性已经变得微乎其微。尤其是少年儿童,对传统文化远不如对手机、电脑、玩具那样了如指掌。现在优秀的文化,能够引导学生品德的文化逐渐被一些高科技产品替代,淡出学生的视野。如何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让每一个孩子在诵读经典中接受中华文化的熏陶,学会做人,学会处世,学会合作,已经成为每个学校都瞩目的重要课题。作为辅导员的我们应该承担这份责任,因为我们是少年儿童最亲密的朋友,是他们思想上的引导者、行为上的塑造者。我们有必要通过少先队这一阵地,以多种形式让中华传统文化走入每一个孩子的心中。

  一、了解传统文化――耳濡目染

  (一)每日经典诵读,将传统文化熟记于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要少年儿童熟记于心。像唐诗宋词等这样的经典文化,抑扬顿挫、朗朗上口,益于朗读也益于背诵。所以学生如果养成每天诵读经典的习惯,不仅提升阅读能力,也能让学生与经典为伍,与圣人同行。就拿我校来说,学校要求每日每节课前,进行三分钟的经典诵读,内容有经典名句、成语、名曲、书画、戏曲、电影等。每班都由语文教师提前精心安排,由学生代表轮流主持进行。这种积少成多的背诵习惯,经过长时间的坚持,让我们看到的是学生知识储备量与内在修养的全面提升。

  (二)发挥宣传阵地作用,让传统文化启迪人心

  提升学生思想,离不开少先队宣传阵地。少先队宣传阵地有形式多、涉及广、传播快、效果好的优势,在学校教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样,在对少先队员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中,“红领巾广播站”用伟人、名人榜样作用带动队员们学习经典国学的积极性;板报、墙报、手抄报等以此处无声胜有声的作用,让队员们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国旗下讲话、班队会课使队员们明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史以及学习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二、掌握传统文化――寓教于乐

  当少先队员已将传统文化经典读到滚瓜烂熟、能明其意时,少先队就要发挥组织作用,为队员提供一个展示自己才学的舞台,这样不仅是对他们掌握传统文化知识情况的一次检验,而且可以达到提高队员们学习兴趣的目的,寓教于乐。

  然而,不同年龄、不同年级的队员,学习传统文化的范围不一样,如何分年级、分年龄开展传统文化竞赛,也是需要辅导员们认真思考的。好在当下有一些备受瞩目的文化节目可以作为前车之鉴。如央视收视率颇高的《汉字听写大会》和河北电视台的《中华好诗词》等,这些节目无论是形式、内容,还是对选手的要求上都展示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确实是我国的文化“瑰宝”。我们作为辅导员。如没有独特的构思和创意,那就不妨做一次“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样的事,如我校就借鉴这些节目,根据本校办学特点、学生年龄特点,打造出了校园品牌文化活动。二年级的国学大擂台、三四年级的中华好诗词、五六年级的课本知识听写大赛。现将本校的活动程序略写一二,与读者共勉。

  二年级开展国学大比拼,主要以《弟子规》《三字经》为参考内容。以年级为单位,共分为“国学大考验”“国学小故事”和“国学才艺表演”三个板块进行比拼,最终决出优秀国学班级和优秀“国学星”。三四年级联合开展中华好诗词,主要以《唐诗80首》为参考内容。以代表队为单位,每一个代表队由一名老师和三年级的两名学生、四年级的两名学生,共计五名选手组成。通过个人必答、小组必答、集体抢答几个环节决出优胜小组和优秀个人。五六年级开展课本知识听写大赛,我校的听写大会不同于汉字听写大会,主要以小学一至六年级所有学科课本内容为参考。五六年级每班选派8名选手参赛。通过三轮汉字听写、两轮数学问答、两轮英语单词听写和一轮综合知识问答决出个人奖和集体奖。以上这些活动一学年举办一次,所以队员们从赛前准备,到赛场竞技再到赛后总结,这个过程是一个积累知识的过程,提升能力的过程,收获成果的过程。这些活动已经成功举办了两届,我们看到了少先队给队员们提供的绝不仅仅是竞赛的平台,也是一个快乐的、自信的能够激发他们热爱传统文化的舞台。

  三、实践传统文化――知行合一

  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内化于心很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外化于形。中华五千年的传统文化铸就了一代又一代学识渊博、德行高尚的人。古有孔子、孟子,今有老舍、巴金等,这些文人墨客,哪一个不是在用自己的言行感染着后人。所以,少年儿童在接受传统文化陶冶情操的同时,也应该用行动展示传统文化内涵。少先队应该开展一些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让队员们践行传统文化,从而帮助队员们养成好习惯,提高道德修养。要让队员们在感恩活动中懂得感激父母养育之恩,感谢“老师教诲之恩;要在孝老敬亲活动中培养“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博大胸怀;要在拓展活动中树立鸿鹄之志……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有如神笔马良将略显枯燥的文字转化为一位可以为队员们指点迷津的“圣人”,带领他们遨游在道德的汪洋大海中,阅古人之典范,赏文化之魅力,树道德之风采,立少年之志向!

  “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能提升队员们的内在修养,也能培养他们的民族意识,树立爱国情操。少年儿童今日是国之希望,明日为国之栋梁。他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将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有义务将凝聚祖先智慧与力量的结晶发扬下去。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遗产,更是中国人民的灵魂。少年儿童只有吸取文化精髓的营养,陶冶情操,才能增强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才能助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伟大中国梦!

【走进中华经典读书征文】相关文章:

走进中华经典小学征文11-10

关于走进中华经典的征文04-06

最新走进中华经典征文10-28

走进中华经典征文(通用27篇)07-18

中华魂读书活动征文08-26

中华经典诵读征文12-14

中华魂的征文10-24

中华魂征文精选05-06

复兴中华从我做起的征文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