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山居秋暝演讲稿

时间:2021-04-03 15:53:51 演讲稿 我要投稿

山居秋暝演讲稿

  大家好,欢迎来到我的课堂! 同学,你们以前应该在初中学过唐诗了吧。现在我带大家再次光临唐诗这一艺术殿堂。那么,我们这次学习目标是什么呢?第一、感受、品味诗歌意境,培养初步鉴赏诗歌的能力; 第二,了解近体诗的有关知识。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掌握的基本知识。希望大家好好把握。

山居秋暝演讲稿

  首先我们复习诗歌的知识

  第一、什么是近体诗 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而言的一种诗体,也称今诗。指唐代形成的格律诗体, 其句数、字数、平仄、对仗、用韵等都有严格的规定,主要有律诗和绝句。

  第二、律诗又是什么呢?①诗句字数整齐。分为五言和七言(简称五律、七律)。②规定诗句数量。一般每首八句(十句以上者称为排律或长律)。③中间两联必须对仗。每两句成一联,八句律诗,计四联,依次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末联)。其中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又,每联中上句称出句,下句称对句。④有严格的声律要求。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韵,一韵到底。每句中用字平仄相间,上下句中的平仄相对,有“仄起”与“平起”两式。

  第三、绝句是什么,每首定格为四句,以五言、七言为主,简称五绝、七绝,偶有六 言绝句。韵律与律诗相 同,只是不一定对仗。 以上知识,大家把握了,不仅对本堂课有用,且对你日后的学习与阅读都取得很作用的。《山居秋暝》这首诗又将我们带入什么样的艺术殿堂呢,我们羡目以待。首先我们简要了解诗人情况,这对了解诗歌有一定的帮助的。 王维(701—761),字摩 诘,蒲 州(今山西永济)人。开元九年(721) 进士。累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晚年闲居蓝田辋川。诗与孟浩然齐名, 称 为“王孟”。前期写过一些边塞诗,但其作品最主要的是山水田园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苏轼曾赞:“味摩诘诗,诗 中有 画,画 中有诗。” 著 有《王右丞集》。

  下面总体把握诗歌的情景,它们带给我们是什么的画面呢,你们先想想,好,我与大家逐句了解。

  第一幅“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初秋的傍晚,山雨初霁,万物一新,树木繁茂, 空气清新,高山寂静,宛若世外桃源。

  第二幅“明月松间照”——暮色苍茫,皎洁的明月升上了天空,银色的月光透过松树的虬枝翠叶,星星点点地洒落下来。

  第三幅“清泉石上流”——清清的泉水淙淙地流泻于山石之上,在月光辉映之下,宛若一条洁白的绸布闪闪发光、随风飘荡,这是多么幽美的意境啊!

  第四幅“竹喧归浣女”。竹林里传来一阵银铃般的笑声,那是一群勤劳淳朴的山村姑娘刚洗完衣服,披着月光笑盈盈地归来了,也许她们正为什么开心的事儿在竹林里嬉戏追逐着,笑闹声传出翠竹林外。

  第五幅“莲动下渔舟”——密密的荷叶纷纷倒向两旁,莲花摇动,水波荡漾,原来是顺流而下的渔舟正轻盈地穿过荷花丛,弄乱的荷塘月色,划破了大山的宁静。 画面总合: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清光,石上清泉的声音,浣衣村女的笑声,渔舟穿过荷丛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有声有色,有景有人,有静有动,构成了清新秀丽的乡村生活图景。 大家看看诗人留给我们画面是多美呀,大家应该明白苏轼称他“诗 中有 画,画 中有诗”了吧。

  好,我们再深入了解诗歌的意境。 何谓“意境”?这里的“意”,是作者的主观感受(情);“境”是指客观世界(景),两者融为一体便成为意境。因此,意境是诗人借助于多种艺术手法而创造出来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物我同感的一种美好的艺术境界,是诗情和画意的完美统一。 那么,《山居秋暝》将带给我们什么意境呢。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维的山水诗有个很突出的特点,用热闹的字面不是写出热闹的境界而是写出幽静的境界。即是'寓静于动'或'动中显静'。同样是水飞、云起、鸟啼、花发,在别的诗人笔下,也许只能是热闹的铺排,而在王维的笔下却恰好就是幽静的意趣。 王维的诗歌中还有很这样的诗句,你们看: 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榴泻。跳波自相渐,白鹭惊复下。

  (《栾家濑》)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辛夷坞》)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鸟鸣涧》) 这一类小诗,画面上充满了动态,有些还是十分热闹,然而意境还是异常幽静的。这些在纸上看来又吵又闹的家伙,完全没有破坏作者所企图创造的意境,反而是构成这意境的主力。你能说不是有点奇怪吗?

  这首《山居秋暝》,通过对于秋色的描写,说明山中仍然是一片美丽和平的恬静,从而作出人们可以继续在山中隐居的结论。开头两句,容易明白,不用多说。这里要着重谈的是中间那四句。 中间四句,作者全力描写秋天的晚景,亦即题中点出的'秋暝'。我们再对比一下别的诗人是怎样写秋的,你们看: '庭风吹故叶,阶露净寒莎。'(雍陶) '听雨寒更尽,开门落叶深。

  '(僧无可) '花酣莲报谢,叶在柳呈疏。'(司空曙) 他们写秋,很容易写出一片哀颓萧杀来的,而王维在这里却把'空山'的秋暝写的如此热闹:'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上一句是所见,下一句是所闻。'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上一句是所闻,下一句是所见。错落地把当时的景色、人物勾画得如此幽美,如此绚丽。

  看起来,这里洋溢着一片热闹;可是,这些明月、清泉、浣女、渔舟的热闹,和作者所要表现的幽静基调并不抵触,反而是相反相成地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正如'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这两句脍炙人口的诗句,写出事物的动态不是为了破坏这个幽静的境界,而是为了烘托它。人们从这些喧闹的景物中,很自然地体味出一种和平恬静,体味出恬静中的一片活泼生机,因而它给人的感觉,就不是枯寂阴森,荒凉可怕。它和那些写幽静就必然是寂寞凄清的寒瘦诗人有着截然不同的风格。

  再看被称为'四灵'之一的南宋诗人翁卷(字灵舒),他在雁荡山时,曾写出他的观感: '背日山梅瘦,随潮海鸭寒。平途迷望阔,峻岭疾行难。' '岚蒸空寺坏,雪压小庵清。果落群猴拾,林昏独虎行。' 他使用瘦、寒、迷、难、空、昏、坏、独等类字样,才显得幽静,因而他不能不堕入了枯寂的一途。许多山水诗人也打不破这个圈子,把幽静通向冰冷,甚至通向死寂。然而,幽静并不等于枯寂冰冷(假如不是有意描写枯寂死寂的话),只有知道幽静与热闹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相反相成的关系,才不难理解王维的优秀山水诗何以与众不同。 在诗的结末里,诗人用'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来点明自己愿意留在山中的意思。翻成现代汉语就是说,春夏两季的许多花花草草,如今都已经衰谢了。由他去吧(所谓'随意')!山中的隐士(所谓'王孙',是泛指,也包括作者在内)完全能够欣赏这些迷人的秋景,用不着楚山去的。收束了全诗,并点出作者作诗的用意。

  好啦,时间也差不多了,听了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又有何感想呢,下课大家可以写写读书笔记。大家也好好背诵这首诗。

  山居秋暝

  唐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注释:1.暝:日落、夜晚。2.浣女:洗衣服的姑娘。3.春芳歇:春天的芳华(花草)凋谢了。歇:消散。4.王孙自可留:王孙,贵族子弟的通称,这里借指作者自己。留:居。《楚辞·招隐士》有“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句,这里反用其意。

  诗句大意:

  首联:寂静的山中刚下过一场雨,这秋天的傍晚,寂静中更添清新凉爽之气。(时间、地点、季节——点题)

  颔联:明月的清辉默默地从松林间隙洒下,淙淙清泉正在山石上流淌。(动静结合——幽静雅致的山间月夜图)

  颈联:竹林里传来了阵阵欢笑声,那是洗衣的姑娘们归来了;荷叶摇动,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以动衬静——纯朴、美好、充满生机的生活图景)

  尾联:任凭春天的花草凋谢吧,我自是愿意留居在这美好的山中。(点明隐逸情怀)

  主题思想:

  本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美好景色和山居村民的纯朴生活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的意趣和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心情。

  本诗主要解决

  一、本诗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景物描写内容的赏析

  板书:

  首联清新空寂面

  颔联

  宁静淳朴点——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借景抒情

  视觉听觉

  颈联

  尾联喜欢(向往)隐居直抒胸臆

  (自然美、生活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经过初唐诗人的开拓创新,诗歌这一文学体裁到了盛唐便迎来了它的全盛时期。高昂雄浑、恢宏阔大的盛唐之音成为了诗歌的主流。豪放飘逸的李白诗,沉郁顿挫的杜甫诗,形成了唐诗的巅峰,而以孟浩然和王维等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也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深受世人关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王维的山水田园世界,去领略其中的奥妙

  二.品读鉴赏

  1、题解:山居秋天的傍晚

  2、在山居秋天傍晚诗人感受到了怎样的景象?

  首联:紧扣诗题,点出了时间、地点、季节。

  给全诗创造了一个空寂,清新,幽雅的环境。

  颔联颈联:

  动静结合,以动衬静:明月松间照(静),清泉石上流(动)——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视觉、听觉结合:竹喧归浣女(听觉),莲动下渔舟(视觉)。

  总结:不仅是诗中有画,而且是有声的画面,体现出一种自然美、生活美。

  3、面对如此美景诗人发出了怎样的感慨?

  热爱田园生活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喜爱和满足心情。

  三、几个问题

  1、诗中明明写有“浣女”“渔舟”为什么下笔说是“空山”?

  “浣女”“渔舟”的活动是为了反衬山的幽静空旷;山中树林茂盛掩盖了人们的活动;这是诗人的感受,这里人迹罕至犹如世外桃源。(供参考)

  2、关于“王孙”可以直一般贵族子弟也可以指诗人隐居之人。

  补充:

  1、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与孟浩然齐名,称为“王孟”。他继承和发扬了谢灵运开创的山水诗而独树一帜,使山水田园诗成就达到高峰,在中国诗歌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由于他常以一位禅者的目光览观万物,才使他的诗有了一种其他诗人所难以企及的静美、澄旷、寂悦。特别是他在描写大自然中一刹那间的纷纭动象,是那样的清净与静谧,禅韵盎然,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飞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以及名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等,往往荡涤读者之胸襟,给人以恬淡宁和的无尽遐思。苏轼赞他“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著有《王右丞集》。

  《山居秋暝》是王维晚年闲居蓝田辋川是写的一首五言律诗,

  王维思想:王维,父亲早死,母亲笃信佛教。二十岁中进士,可是仕途多舛,中年遭遇挫折,逐渐走上了明哲保身、远祸自全的道路,思想日趋消极。从开元二十八年(740)到天宝三年(743),王维先隐终南山,晚年又在陕西蓝田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山居秋暝》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

  2、略说山水田园诗

  山水田园诗,源于老庄哲学,成于渊明手笔,继于大谢(谢灵运)小谢(谢眺),盛于唐代王(王维)孟(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以描绘秀丽的山光水色,和谐的田园生活为主要内容,寄托了作者因怀才不遇,或愤世嫉俗,或厌恶官场,或清贫自守而宁愿隐身山林,啸傲烟霞,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愿望。王维的这类诗的题材代表了唐代山水田园诗创作成就。

  3、这是一首山水田园诗歌,作者选取了哪些意象描绘了几幅优美的画面?请大家在课本上划出具体的意象,并用“——图”给每一幅画面命名。

  明确:(1)意象:明月、松,清泉、山石、竹、浣女、莲、渔舟。

  (2)画面:(首联)空山秋雨图;(颔联)月照泉林图;

  (颈联)乡村人居图。

  作者 黄昌庆

【山居秋暝演讲稿】相关文章:

山居秋暝09-24

山居秋暝08-28

改写<<山居秋暝>>09-15

《山居秋暝》诗词01-20

王维山居秋暝古诗02-08

山居秋暝古诗鉴赏02-28

山居秋暝王维古诗01-29

《山居秋暝》教学设计10-28

《山居秋暝》古诗赏析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