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课心得

时间:2021-04-16 17:59:02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课心得

  篇一: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学习体会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课心得

  青春,这是人生中最灿烂、最美好、最宝贵的年华,有如朝阳,好比鲜花,为人们所向往和赞美。然而青春期又是多思的时代,多变的季节。在这个阶段,人常常会浮动浮躁,也易出现欢喜和哀愁交织。如何面对一些突如其来的风浪呢

  一、正视心理问题,塑造学生健全人格

  健全人格是学生走向社会必需的一种素质,而健全人格的塑造必须遵循学生生理及心理发展的规律。高中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的觉醒和发展时期,他们在长大过程中,还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必须依靠教师的指点和帮助。我们应变“外塑”为“内化”,掌握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丰富学生的生活,使学生对学习、前途充满信心。从现代意识、自我认知、基本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等方面人手,教会学生学会自我评价、自我调节、自我控制,从而形成自身较为稳定的人格特点,以期达到人格塑造不断完善的目的。

  二、对青春期的学生进行心理指导,教给学生心理调适的方法。

  进入青春期的高中学生,随着生理发育成熟,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对异性的好奇和对爱情的探求。他们生活经验不足,感情易冲动,自制力缺乏,极易陷入早恋的泥潭。为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早恋的危害性,顺利渡过青春期,需要对学生进行心理指导。闲谈是对学生进行心理情绪的有效方法之一。教师若能巧妙地把握时机,以有关青春期、性心理方面的知识为引导,层层分析,就会深入学生心灵,使学生从中得到启迪。此外,还有“追星现象”比如“超级女生”、“追求高消费”比如穿戴名牌衣服等敏感而又十分重要的问题,教师如果能运用相关的心理学知识进行教育引导,其说服力远远胜过空洞的说教。

  我校将青春期教育列人了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范围,定期对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其中包括现代的青年观,青春期生理、心理知识,观看青春期知识录像带,设计、发放、分析调查问卷等。我们以树立什么样的人生观为主题,利用多种形似组织学生座谈讨论,指导他们划清纯洁的友谊、真挚的爱情和早恋的界限,认清科学的人生观,树立远大理想和崇高的志向,教育学生珍惜青春期大好时光,专心学习,让学生认识自我,做到自爱、自尊、自重、自强,具有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

  三、架设心灵倾诉的立交桥,开展心理咨询

  人的心理活动有其隐蔽性的一面,学生希望通过咨询,尤其是个别咨询的方式来解决心中藏而不露的一些心理问题。为消除学生对心理疾病的神秘感、恐惧感以及羞耻感等种种偏见和误解,在咨询工作中我们始终遵守保密原则,一切从预防着手。教师利用个别谈话、个别教育的时机,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心理咨询技术,对部分有心理问题、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诱导,从而加强学生的个别教育。如对性格内向不善交往的学生可结合有关社会心理学知识、进行社会交往和社会适应的教育;对那些所谓“屡教不改”的学生则指导其进行意志品质的锻炼;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既要进行学习目的性的教育,又要教给他们科学的观察、记忆、思维的方法,使他们改进学习方法,求得较大进步;对由于心理健康问题所造成的学生在情绪、性格和人际关系上的缺陷等,都应想办法帮助他们排除,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危害和后果。在进行个别教育、心理咨询时,要语气温和、态度诚恳,要选择适当的场所进行交谈。这样,会更有利地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和认识自己,完善自己,促使学生自我精神保健的自觉和自我精神支持系统的完善。

  四、建立新生入学健康档案及心理档案

  在新生人校后,学校每年对学生进行体检,对每一位学生建立健康卡片,以便了解和掌握学生身体发育状况。体育课定期对学生进行健康测试,学校制定出了课间操达标评分标准,设计了课间操质量一览表,从快、静、齐三方面对各班课间操的质量进行考核,由此,提高了课间操的质量,也使正处于青春期生长发育的学生得到了锻炼,更利于身体健康。

  教师可以运用观察、实验、量表测量等方法了解和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水平,建立起每个学生的心理档案。如:可以通过心理学量表测量出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性格特征、气质类型等心理特性;也可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了解学生的心理过程、情感意志、自我意识、社会交往能力等方面的心理发展状况;还可以通过学生的言论举止、笔记文章、行为表现等了解学生的典型心理。然后教师可采用卡片的形式建立心理档案,以便日后的管理和教育、教学活动。

  通过上述工作的开展,使我们更加了解学生的心理、生理状态。能够既照顾学生共同的年龄特征,又兼顾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对其心理变化、发展过程作系统的动态的观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篇二:《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学了心理健康教育专题,我懂得了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学活动,现今社会不仅要求我们具有健康的身体,而且需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经过这次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我的收获很大。不仅学习了许多专业的心理知识,以前很多的疑问都得到了解决,我真正认识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下是我学习后的一些心得:

  一、教师自己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通过一线的教学经历,深深的体会到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到周边的人,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一个尽职的教师是非常辛苦的,需要休息和放松。充当“无所不能”的教育者形象的确使人精疲力尽。因此,教师可以试着在假期给自己充电,例如:学习做旅行家,用胶片记录生活中的美景美事;学习做美食家,在品评佳肴的同时自己也做一次大厨。新的工作体验不仅能使教师得到放松,而且可以开阔教师的视野,增加教师的知识面。教师可以把从其他工作体验中获得的经验、积极情绪带到教育工作中来,更好的促进教育工作。

  二、经常关注特殊学生的心理辅导

  教师的天职就是教书育人,对待问题学生更应该尽心尽责,遇到问题学生怎么办呢一定要充分利用班集体的作用,在宽松平等的班级氛围中,加强对学生心理的团体辅导,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充分发挥班队活动课的集体心理辅导效应。针对特殊学生的特点,有侧重地选择团体辅导的主题。如自信心教育、青春期教育等。采用讲座法、认识法、操作法、表演法、角色扮演和行为训练等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内在动机,并在活动中得到领悟。通过一系列的团体辅导活动,不仅让全体学生获得心理健康方面的有关知识,也拉近了同学间、师生间的距离,融洽了师生关系。

  在考虑学生一般心理规律的同时,也要对暴露出来的个别学生的个别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帮助。在对学生的个别辅导中,我一方面通过心理辅导室兼职心理教师的个别咨询辅导,另一方面也进行了个别谈心与辅导。通过学校开通的心理咨询箱,打通教师和学生的心理通道,及时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

  以上,是我的一家之言,收获是巨大的,体会可能肤浅,切记心理健康的前提是身体健康!重视我们自己的心理,正视我们自己的问题,看到自己的优势,找到自己的不足,这样才能更有效的帮助我们身边的人,希望我们都能保持开阔的心境,良好的心态!

  篇三: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青春期是生理、心理、社会行为等方面从未成熟到成熟,从未定型到定型的急剧变化的时期,是人生中质的转变期,是脱离了儿童时代认识方式,创造新的自我观念,从心理上重建人生的时期。如何培养青年健康的心理呢?

  (一)正确的自我观念。正确的自我观念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一个人只有正确地认识自己,他的行为举止才能得体,学习和工作才能适应,才能努力地发展自己,主动地进行自我教育。如果自我观念不正确,他可能自视甚高,自以为了不起,去做力不能及的工作,他也可能自觉羞惭,不肯以本来的面目表现自己,以致形成沉重的心理负担,不能心地坦然;

  (二)适度的抱负水平。要了解社会对个人的要求,哪些是环境所允许的,哪些是不允许的,其变化趋势如何等。要善于将个人的优、缺点与环境的利弊四个因素综合起来分析,扬长避短,挖掘环境的有利因素,发挥个人的优势,一方面与命运搏斗,改造客观,一方面调整主观,确定合适的抱负水平,以免做出招致挫折的事;

  (三)和谐的人际关系。在与人相处时,其肯定的态度(如尊敬、信任、友爱等)总多于否定的态度(如憎恶、怀疑、恐惧等),对其所归属的集体,有一种休戚相关、安危与共的情感,总乐于牺牲个人的欲念去谋取集体的幸福;

  (四)个人与社会的协调一致。自己的需要、愿望与社会的要求与他人的幸福发生冲突时,要放弃和修改自己的行动计划,以谋求与社会的协调一致;

  (五)把心灵中的积郁倾吐出来。思想和情绪上的矛盾长期郁闷在心中,会影响脑功能,造成心理失常。思维情绪上的问题只有将它倾吐出来,心情才会感到舒畅,并能起到一定的安定作用。

  青春期性心理发展的三个阶段

  青春期是儿童向成人过渡的中间阶段,这个时期孩子在生理和心理两方面都发生剧变,尤其随着性器官的发育以及第二性征的出现,男女生在心理方面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反映出明显的性心理特点。

  青少年在性心理上一般都要经过以下三个发展阶段。

  1.对异性的暂疏远期

  在青春发育初期一段较短的时期内,中学生常常会避开异性同学,这种现象尤以女生表现得最为明显。这主要与生理因素有关。由于第二性征的出现,使中学生对自身所发生的剧变感到茫然与害羞,本能地产生对异性的疏远,甚至对异性反感。

  这一时期大约会持续1年左右。青春期开始后,由于男女少年在形态上、机能上的差别日益明显,他们在互相接触中便结束了童年那种无拘无束地打闹嬉笑的时期,出现了短暂的疏远期。

  他们在学习、活动中很少往来。由于男女性格的不同,此阶段男生会嫌女生娇气、胆小、气量不大;而女生则讨厌男生的粗野、淘气、不懂事。这种现象一般出现在小学高年级至初中一、二年级。

  2.对长者敬慕期

  在青春发育的中期,中学生常常会对周围环境中的某些在文艺、体育、学识以及外貌上特别出众者(多数是同性或异性的年长者),在精神上引起共鸣,仰慕爱戴,心神向往,而且尽量模仿这些长者的言谈举动,以至入迷。

  3.对异性向往期

  青少年随着身心两方面的不断发育,对第二性征的发育产生了好奇、不安,甚至恐惧的心理,渴望了解性知识。到了青春发育的后期,随着性发育的日渐成熟,中学生常常对与自己年龄相当的异性产生兴趣,并希望和他(她)有所接触,或在各种场合中,想办法吸引他(她)对自己的注意。但由于中学生情绪的不稳定,自我意识很强,在接触过程中,容易引起冲突,或因琐碎小事争吵甚至绝交,因此交往对象会有所变换,表现为今天与张三好,明天又觉得张三不好二而李四特好。

  对异性的暂时疏远所持续的时间是很短暂的。在这短暂的时间过后,男女少年很快就产生了一种彼此接近的需要,产生互相吸引的心理。如喜欢一起游戏,一起做作业,一起参加各种社会活动等。这时期青少年性意识的发展如果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可能出现早恋等不良倾向。甚至于把功课、集体活动置之不理。当然,正常的男女往来是应该被接受、被鼓励的,对异性有好感也不等于谈恋爱,青少年应正确把握。

  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

  青少年期是一个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期,是一个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时期,是一个开始由家庭更多地迈进社会的时期,同时也是一个变化巨大,面临多种危机的时期。据专家估计,我国目前初中生心理不健康的约为15%,高中生约为19%。在心理咨询中,青少年期常见的心理问题大致表现如下几个方面:

  心理障碍

  青少年心理问题中最常见也严重的要数青少年抑郁征,因为由其导致的自杀可给家庭带来不可估量的伤害和损失。如果学生在一段时间内体验到心情不愉快、高兴不起来、烦闷;对平时感兴趣的事情变得乏味;思考能力下降、脑子变钝了、注意力难集中、记忆减退;学习失去了动力、人变“懒”了甚至厌学;对成绩下降变得无所谓或对什么都无所谓、;以及失眠、全身乏力、食欲不振等;甚至感到活着没意义、产生轻生的念头。应及早求教于专科医生,以防不良后果的发生和疾病的进一步的发展。

  对人恐怖症也是青春期常见的心理疾病,表现为见到异性表情不自然、感到脸红、怕跟人目光对视或怕被别人目光注视,控制不住用“余光”看人或控制不住目光看对方的敏感部位,觉得别人能看出她(他)的表情变化和窘态,能洞察到他内心的想法等等,于是避开他人,影响和别人的交往,非常焦急痛苦,但往往因症状难于启齿而不敢就医,通常要到出来社会工作之后,感到实在无法忍受才寻求治疗,从发病到治疗已煎熬了多年甚至十余年,强迫症也存在类似的情况。

  产生性烦恼和性困惑

  性烦恼的产生是由于性意识觉醒之后青少年的生理需求与社会行为规范的矛盾所致。性困惑的由来是青少年对自身性发育、性成熟的生理变化产生神奇感及探索心理。由于社会伦理道德的约束和对性教育的神秘化,常会导致青少年的心理冲突。他们常认为“性是不好的”、“对异性长辈出现性幻想是可耻的”等,出现对性的消极评价和过度的性压抑。通过对各种神经质症的深入研究,我们有理由相信,由错误的性观念而引起的对性幻想等的严厉的自我惩罚(心理的或生理的)是导致产生神经质症状发生的心理温床的重要原因之一,尤其是严重的自卑感、对人恐怖症等症状。男孩对遗精、性梦的错误认识,女孩对月经、性幻想、自己体象的消极认知和评价,偷看黄色录像,早恋及过早性行为等,是青少年期较为突出的心理行为问题。改变对性的态度应是人生心理修养的一个重要内容。净化社会风气,学校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包括性心理教育),组织各种有益于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高尚情操以及家长改变传统观念,早期给孩子予健康的性教育等,对中学生的性心理健康发展非常重要,必要时应接受专业心理咨询,不要耽误孩子。

  学习压力

  对于不少青少年而言,唯一的任务就是读书。中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常给他们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因为学习压力而陷入痛苦的青少年屡见不鲜。这其中不乏重点学校成绩优秀的学生,他们的思想压力常来源于他们对学习现状的不满和不恰当的比较,不能接受自己的现状,过分注重结果,而体会不到学习的兴趣,整个社会、整个学校都在比较的氛围中,要学生真正做到放弃比较,接纳自己的确不易。考试焦虑、厌学及学习过程中的注意力、记忆力问题等,是青少年及家长前来咨询的常见问题。这些情况在期末、期中、升中、高考、周围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如父母关系发生突变等)时更为集中和突出。有些青少年承受不了这些心理压力,有时会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反抗情绪,形成家庭暴力,有极个别甚至消极自杀。现在全社会都在呼吁给中小学生减压,希望情况会有所好转。

  人际交往的压力

  随着年龄的增长,独立意识的增强,青少年与社会的交往越来越广泛,他们渴望独立的愿望日益变得强烈,社会交往、发展亲密的伙伴关系是青少年一种精神需要。因人际关系压力而烦恼的年轻人通常表现为自卑、过分注意他人评价、容易受到伤害、虚荣心强、怕丢面子等。一方面,他们要求独立,希望能够摆脱依赖父母的生活,渴望走出家庭,建立伙伴关系;另一方面,又缺乏信心,害怕挫折。尤其是那些性格内向,心理承受能力较弱,而自尊心又极强的青少年,很容易在集体中感到压抑感和孤独感,被这种心理阴影笼罩而不能自拔。家长、教师或心理工作者应帮助青少年改变一些不恰当的认知和态度,引导青少年客观分析自己的现状,学会接纳自己,允许自己有缺点,有失败,有可能丢面子,完善的人不存在,不要过分苟求自己,也不要对外界寄托过多过高的期望,在行动和实践中增强信心培养技巧。沾染不良习惯和不良嗜好。

  青少年期虽然心身发展较快,但此时他们思想尚未成熟,对社会的认识能力、辨别是非能力不强,自我控制能力差;同时青少年好奇心及模仿性强。使他们很容易受同伴或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易养成不良习惯和沾染不良嗜好。现在有不少青少年沉迷于电子游戏、电脑游戏或上网而不能自拔,严重危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部分青少年因交损友甚至走向吸毒、偷窃等违法犯罪之路。另外,具有行为问题(如反社会行为、家庭内暴力、出走、自杀等)的青少年,通常遭到过太多的批评、指责,他们对成年人几乎都充满敌意和不信任,往往较难纠正。如何正确引导青少年是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责任

  青少年心理问题的不同本质

  青少年心理问题有不同本质。青少年期的心理问题,从本质上来说,可以归纳为几类。

  (1)身心发展不平衡问题。

  A、身心发展不平衡。进入青春期前后的青少年,其身体发育很快,可能在半年内就长得和父母亲一样高或更高。其心理发展开始放弃小孩的依赖心理,图示自立;开始崇尚理论,喜欢判断批评;对异性和兴趣也大大增加,准备进入成人阶段。唯其在成长发育中,其身心各方面发展快速而不平衡,也不稳定,比如,有时热心与同学们一起高谈政治或哲学,但一回头又与弟妹吵着吃点心,显得很幼稚;对异性朋友有兴趣,但碰到异性朋友却又脸红心跳,显得不知所措。有的躯体已壮如成人,但说话办事仍像小孩所为;这种因身心发展不平衡而呈现在心理与行为上的问题,一般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减少或消失。

  所有青少年,其身心发展不一定都是整齐划一的,有的较早熟,有的则比较迟缓晚熟。若过份的早或晚,会因其偏差大而呈现异常。如,大多数大、中学生离开家而住入学生宿舍,过上集体生活;可是难免有不习惯,还得依赖他人,也极想家。一般来说,十几岁的初中生,大多不会去尝试喝酒、抽烟或逗女孩子,可是总是有个别早熟的,会做出与其年龄不相符的突出行动来。假如偏差不大,随年龄的增长,自然会变得正常;但有时偏差太大,便值得关心和作适当处理了。

  B、人格发展的紊乱无结构倾向。在人格发展过程中,青少年期有一个特点,即其价格要从已建有初步秩序和结构的孩童期,变为组织紊乱无结构的过渡期,以便于重新组合,建立起更高一级秩序与结构的成人人格。所以,处于“孩童与成人期”之间的青少年,其人格上有紊乱无结构的倾向。这种现象可表现在日常生活里,比如,在孩童期已学会把衣服穿得干干净净,把东西摆放得整整齐齐,进入青春期以后,反而穿着既不整齐也不干净;本来早睡早起,生活有规律的小孩子,却变得晚睡晚起,生活无干规律,令父母老师担心。这种现象都是发展过程中的过渡现象。通常说来,随着进入成人期以后,会再次恢复其有序的生活方式,以便适应现实社会。

  总之,青少年在其身心发展过程中,会面临许多从前未曾遇到过的新问题,诸如如何减少依赖,割断“脐带”,学习自立;如何应付与日渐增的对省事的兴趣与欲望;如何与同辈朋友相处;如何寻找自己的兴趣,建立自己成长的方向等。一般年轻人大致都能处理应付此类问题。青少年的心理与行为,常要从心理发展的角度来了解,并判明问题的本质。

  (2)社会适应不良。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多会敏感而脆弱。对生活环境的变化或挫折,很容易引起情绪反应而出现心理问题,这种挫折反应常常是暂的,养活或消除后,其心理问题多会随之消失或改善。比如,家庭父母失和,家人生病,都可影响青少年的情绪。假如换了环境,过不惯集体生活,也容易产生心理反应。因此,是否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就显得尤为必要。特别是与异性朋友相处时,是否被欢迎或被不理会,都可以引起心理上的冲突。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往往是对生活环境的一种反应,也是一种适应问题。

  (3)精神疾患的早期症状。有些儿童患上儿童特有的精神疾患,如“儿童孤独症”、“注意缺陷障碍”,但青少年期并没有其特殊的精神疾患。只是有些成人所患的精神疾患,在青春期就开始呈现。如过分的孤独畏缩、思考奇异、感觉古怪等,有时是“精神分裂症”的初期病症。假如情绪过分兴奋或低沉,且周期性变化,就要考虑是否是情感性精神障碍的早期现象。有许多神经症,如焦虑症、强迫症、癔症等都可能在青少年期发生,特别是神经衰弱发病率最高,宜由精神科临床专家来诊断,并做出治疗上的建议。

  篇四: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感受

  (一)学生感受:

  学生在开展了青春期研究之后,写下了这样的话语:

  感受一: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只有获得真正的健康,才有可能快乐。同时我们还知道了应该如何评价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知道了标准,掌握了方法,这很有用。

  感受二:原来我们班经常有这样的一类现象:男生和女生之间,不互相体谅,谅解,谦让!还有些男生老瞎说一些特别无聊的闲话,去伤害女生。我觉得很不好,但是不知道怎么办。通过上这节课,我观察到我们班的这些现象慢慢地消失了。班里,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遇到一些困难,大家都会尽全力帮助他,使得我们的关系更加和睦。我们能在这样的一个班里,这是我们的缘分,我们应该去珍惜它,使我们这个大家庭变得更加幸福,更温馨。

  感受三:在我们看电视时,经常会看到一些男女共同完成的节目,在学校里,我们也会常常看到大家互相帮助,不分你我。可在以前,我们会觉得很不好意思。可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发现,男女生交往是正常的,关键是要把心态放正,消除紧张感。

  篇五:谈谈做青春期教育工作的体会

  谈谈做青春期教育工作的体会

  易 若 飞

  中学生正处于一个充满激情、求知欲旺而又不稳定的时期,他们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是祖国未来的希望。青春发育期是决定中学生一和的体质、智力等能否良好地发育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作为教育工作者,要从正面引导启发,结合学生在青春期因形态、生理变化而容易产生的一些心理矛盾,教导学生如何通过求教和自我控制,解决好不时出现的一些心理障碍,让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并树立远大理想,培养高尚的情操,珍惜自己的青春年华,刻苦学习文化知识,立志成才。

  青春期教育是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工程。班主任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多角度全方位地去探索它,把生物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观点有机联系起来,利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去引导学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班主任做青春期学生的工作,不妨从如下方面进行尝试。

  (一)多学习了解有关青春期的知识,努力提高自己带班的工作能力,充分了解学生在这一时期的心理动态,做到因人施教,对症下药,用自己丰富的教育经验去开启一扇扇迷茫的心灵。

  儿童心理学将青春期分为少年期和青年期。少年期指十一、二岁至十四、五岁这个年龄段,大致相当于初中教育阶段。这是从儿童(幼稚期)向成熟期过渡的一个阶段,又叫过渡期。这个期间的发展是极其复杂,充满矛盾的“困难期”、“ 危险期”。初中学生的主要特点是一个半成熟、半幼稚的时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的时期。初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发育时期,在这个时间,他们对自己身体的形态和生理变化会产生一些疑惑,甚至产生一些神秘感,有时还会造成一些不良后果。如有的学生对青春期发育特点不了解,不懂得该如何注意青春期的生理卫生,保护好自己的身体。有的被好奇心驱使,渐渐染上坏毛病,影响正常发育。

  青年初期是整个青年期的一部分,相当于十五、六岁十七、八岁的高中阶段,这一时期是人生最宝贵的、充满青春活力、朝气蓬勃的黄金时期。青年期的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是:心理发展的闭锁性、社会性;抽象逻辑思维高度发展;丰富热烈的感情生活;自我意识的迅速发展。

  青春期的明显生理特征之一是身高、体重的变化,明显的生理特征之二是第一特征,即生殖器官的日益发育成熟和第二性征(即区别男女两性差异的一些外部特征,如男性突出的喉结,浓密的胡须和体毛;女性隆起的乳房,宽大的盆骨等)的出现。青春期从童年向成年过渡,不仅以身体的成熟为基础,而且以其心理发展的成熟为先决条件。少年期和青年期随着年龄的不同既有相互联系的一面,又有不同的一面,不同年龄段班主任应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引导学生在生理、智力、个性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二)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各项文体活动。

  中学生正是长身体学知识的大好时期,班主任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参加各项体育活动,增强他们的体质,有充沛的精力投入学习中去,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今天大兴素质教育之风,就是要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成为自觉参与的主体,而不是老师被动的强迫督促。一个成功的班主任应科学地技巧性地安排好学生的体育锻炼,并自己以身作则,带动全班学生为革命的未来而锻炼出强健的体魄,把班级的文体活动进行得轰轰烈烈、丰富多彩,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让学生感到其中有无穷的乐趣,不仅随年龄的增大而逐年增高,而且男、女各项指标的曲线都有两次交叉的现象。做好体育锻炼,可以促进骨骼的长长和长粗,身体长高长壮,肌肉粗壮收缩有力;身体的柔韧性、弹性增强;心肌发达、搏动有力,每搏输出量大,能提高心脏的工作潜力;使肺活量增大,呼吸功能加强;神经系统的功能得到加强,动作的速度、灵活性和对各种外界刺激的适应能力明显提高;可促进新陈代谢,改善脑的营养,使脑的功能增强,思维和记忆能力得到发展;身体抵御骤热和骤寒的能力增强,对病原体及其有害物质的免疫力提高。当学生有副强健的体魄,他们的身心才会和谐健康,思想积极向上。

  (三)洒向学生无尽爱。

  班主任角色具有多样性,他是学生的老师、父母,也是学生的知心朋友。一个班主任的魅力不仅仅是教好书,更要从生活上多关心了解学生的苦与乐,用自己博大的胸怀去温暖他们的心扉,使学生对自己的班主任有一种“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信任感和敬意。

  中学生在青春期由于身体的形态、生理的变化而使心理变得更加复杂化。我们的班主任应针对学生的一些变化多关心体贴学生,问寒问暖,让涓涓细流,润物无声。青春期的心理变化表现在身体迅速生长,新陈代谢旺盛,学生爱动不爱静,好象浑身有用不完的劲。在竞赛中,有一种不愿服输的自尊心。作为班主任应告诫学生参加剧烈运动或繁重的体力劳动时,要适当控制,避免发生创伤等事故影响身体健康。

  二是对性知识发生兴趣,对两性关系已避孕药朦胧的意识,但又不十分清楚,对同性的好感逐渐转为对异性的好感。我们班主任应给予正确的引导(不是压制)多讲早恋、看黄色书刊等不健康东西的危害。对生理现象(如月经、遗精)等不必产生担心和焦虑,帮助学生纠正一些糊涂思想,改掉一些不良习惯,从思想认识到具体措施,给予耐心细致的教育、帮助,让学生去掉精神枷锁,放下包袱,开动脑筋,把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

  中学生的独立定性发展很快,但认识能力跟不上,是非曲直不一定能分清,对一些问题没有明确的认识,如自由与纪律、民主与法制、友谊与哥们义气、理想与前途等,我们班主任应注意把他们的独立意向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培养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防止他们违法违纪。“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兴国战略是我产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义务。班主任对自己的学生不求个个成才,但求个个成器,无怨无悔地把全部精力和爱心奉献给学生。

  (四)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高尚情操。

  在青春期,随着性器官的发展,会意识到自己在逐渐发育成熟,这时候,更要注意树立远大理想,把精力集中在学习、工作和培养高尚情操上。在男女同学相处时,要做到相互帮助、勉励,共同进步,建立真诚的友谊。在人际交往中做到自尊、自爱。班主任应利用班会、黑板报、辩论会、家长会、座谈会等多种渠道和形式,宣传青春期知识,让学生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去迎接二十一世纪的挑战。

  班主任工作面广,涉及的学生多,不良心理因素和环境影响使学生健康成长受阻。我们班主任应正确引导,循循善诱,让学生剔除不良习惯,培养健康向上的品质,做一个高尚的、有朝气的中学生。学生的成长离不开班主任的耐心启迪,谆谆教诲。班主任采取诸如愉悦教育、成功教育、说服教育、启发教育等,让学生时刻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在学习生活中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素质,让班主任工作做得有声有色,最终使学生素质在健康、活泼、向上中发展。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课心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课心得】相关文章: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得体会(通用22篇)04-07

心理健康教育课后心得体会(通用13篇)08-24

2017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心得07-14

观杨婷老师心理健康教育课有感范文05-18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得体会范文(精选13篇)05-19

2017暑期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心得07-14

教师心理健康心得体会11-19

202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心得体会(精选5篇)08-25

学习教师心理健康的心得体会05-18

在线咨询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课心得

  篇一: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学习体会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课心得

  青春,这是人生中最灿烂、最美好、最宝贵的年华,有如朝阳,好比鲜花,为人们所向往和赞美。然而青春期又是多思的时代,多变的季节。在这个阶段,人常常会浮动浮躁,也易出现欢喜和哀愁交织。如何面对一些突如其来的风浪呢

  一、正视心理问题,塑造学生健全人格

  健全人格是学生走向社会必需的一种素质,而健全人格的塑造必须遵循学生生理及心理发展的规律。高中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的觉醒和发展时期,他们在长大过程中,还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必须依靠教师的指点和帮助。我们应变“外塑”为“内化”,掌握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丰富学生的生活,使学生对学习、前途充满信心。从现代意识、自我认知、基本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等方面人手,教会学生学会自我评价、自我调节、自我控制,从而形成自身较为稳定的人格特点,以期达到人格塑造不断完善的目的。

  二、对青春期的学生进行心理指导,教给学生心理调适的方法。

  进入青春期的高中学生,随着生理发育成熟,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对异性的好奇和对爱情的探求。他们生活经验不足,感情易冲动,自制力缺乏,极易陷入早恋的泥潭。为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早恋的危害性,顺利渡过青春期,需要对学生进行心理指导。闲谈是对学生进行心理情绪的有效方法之一。教师若能巧妙地把握时机,以有关青春期、性心理方面的知识为引导,层层分析,就会深入学生心灵,使学生从中得到启迪。此外,还有“追星现象”比如“超级女生”、“追求高消费”比如穿戴名牌衣服等敏感而又十分重要的问题,教师如果能运用相关的心理学知识进行教育引导,其说服力远远胜过空洞的说教。

  我校将青春期教育列人了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范围,定期对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其中包括现代的青年观,青春期生理、心理知识,观看青春期知识录像带,设计、发放、分析调查问卷等。我们以树立什么样的人生观为主题,利用多种形似组织学生座谈讨论,指导他们划清纯洁的友谊、真挚的爱情和早恋的界限,认清科学的人生观,树立远大理想和崇高的志向,教育学生珍惜青春期大好时光,专心学习,让学生认识自我,做到自爱、自尊、自重、自强,具有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

  三、架设心灵倾诉的立交桥,开展心理咨询

  人的心理活动有其隐蔽性的一面,学生希望通过咨询,尤其是个别咨询的方式来解决心中藏而不露的一些心理问题。为消除学生对心理疾病的神秘感、恐惧感以及羞耻感等种种偏见和误解,在咨询工作中我们始终遵守保密原则,一切从预防着手。教师利用个别谈话、个别教育的时机,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心理咨询技术,对部分有心理问题、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诱导,从而加强学生的个别教育。如对性格内向不善交往的学生可结合有关社会心理学知识、进行社会交往和社会适应的教育;对那些所谓“屡教不改”的学生则指导其进行意志品质的锻炼;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既要进行学习目的性的教育,又要教给他们科学的观察、记忆、思维的方法,使他们改进学习方法,求得较大进步;对由于心理健康问题所造成的学生在情绪、性格和人际关系上的缺陷等,都应想办法帮助他们排除,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危害和后果。在进行个别教育、心理咨询时,要语气温和、态度诚恳,要选择适当的场所进行交谈。这样,会更有利地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和认识自己,完善自己,促使学生自我精神保健的自觉和自我精神支持系统的完善。

  四、建立新生入学健康档案及心理档案

  在新生人校后,学校每年对学生进行体检,对每一位学生建立健康卡片,以便了解和掌握学生身体发育状况。体育课定期对学生进行健康测试,学校制定出了课间操达标评分标准,设计了课间操质量一览表,从快、静、齐三方面对各班课间操的质量进行考核,由此,提高了课间操的质量,也使正处于青春期生长发育的学生得到了锻炼,更利于身体健康。

  教师可以运用观察、实验、量表测量等方法了解和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水平,建立起每个学生的心理档案。如:可以通过心理学量表测量出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性格特征、气质类型等心理特性;也可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了解学生的心理过程、情感意志、自我意识、社会交往能力等方面的心理发展状况;还可以通过学生的言论举止、笔记文章、行为表现等了解学生的典型心理。然后教师可采用卡片的形式建立心理档案,以便日后的管理和教育、教学活动。

  通过上述工作的开展,使我们更加了解学生的心理、生理状态。能够既照顾学生共同的年龄特征,又兼顾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对其心理变化、发展过程作系统的动态的观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篇二:《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学了心理健康教育专题,我懂得了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学活动,现今社会不仅要求我们具有健康的身体,而且需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经过这次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我的收获很大。不仅学习了许多专业的心理知识,以前很多的疑问都得到了解决,我真正认识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下是我学习后的一些心得:

  一、教师自己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通过一线的教学经历,深深的体会到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到周边的人,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一个尽职的教师是非常辛苦的,需要休息和放松。充当“无所不能”的教育者形象的确使人精疲力尽。因此,教师可以试着在假期给自己充电,例如:学习做旅行家,用胶片记录生活中的美景美事;学习做美食家,在品评佳肴的同时自己也做一次大厨。新的工作体验不仅能使教师得到放松,而且可以开阔教师的视野,增加教师的知识面。教师可以把从其他工作体验中获得的经验、积极情绪带到教育工作中来,更好的促进教育工作。

  二、经常关注特殊学生的心理辅导

  教师的天职就是教书育人,对待问题学生更应该尽心尽责,遇到问题学生怎么办呢一定要充分利用班集体的作用,在宽松平等的班级氛围中,加强对学生心理的团体辅导,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充分发挥班队活动课的集体心理辅导效应。针对特殊学生的特点,有侧重地选择团体辅导的主题。如自信心教育、青春期教育等。采用讲座法、认识法、操作法、表演法、角色扮演和行为训练等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内在动机,并在活动中得到领悟。通过一系列的团体辅导活动,不仅让全体学生获得心理健康方面的有关知识,也拉近了同学间、师生间的距离,融洽了师生关系。

  在考虑学生一般心理规律的同时,也要对暴露出来的个别学生的个别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帮助。在对学生的个别辅导中,我一方面通过心理辅导室兼职心理教师的个别咨询辅导,另一方面也进行了个别谈心与辅导。通过学校开通的心理咨询箱,打通教师和学生的心理通道,及时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

  以上,是我的一家之言,收获是巨大的,体会可能肤浅,切记心理健康的前提是身体健康!重视我们自己的心理,正视我们自己的问题,看到自己的优势,找到自己的不足,这样才能更有效的帮助我们身边的人,希望我们都能保持开阔的心境,良好的心态!

  篇三: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青春期是生理、心理、社会行为等方面从未成熟到成熟,从未定型到定型的急剧变化的时期,是人生中质的转变期,是脱离了儿童时代认识方式,创造新的自我观念,从心理上重建人生的时期。如何培养青年健康的心理呢?

  (一)正确的自我观念。正确的自我观念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一个人只有正确地认识自己,他的行为举止才能得体,学习和工作才能适应,才能努力地发展自己,主动地进行自我教育。如果自我观念不正确,他可能自视甚高,自以为了不起,去做力不能及的工作,他也可能自觉羞惭,不肯以本来的面目表现自己,以致形成沉重的心理负担,不能心地坦然;

  (二)适度的抱负水平。要了解社会对个人的要求,哪些是环境所允许的,哪些是不允许的,其变化趋势如何等。要善于将个人的优、缺点与环境的利弊四个因素综合起来分析,扬长避短,挖掘环境的有利因素,发挥个人的优势,一方面与命运搏斗,改造客观,一方面调整主观,确定合适的抱负水平,以免做出招致挫折的事;

  (三)和谐的人际关系。在与人相处时,其肯定的态度(如尊敬、信任、友爱等)总多于否定的态度(如憎恶、怀疑、恐惧等),对其所归属的集体,有一种休戚相关、安危与共的情感,总乐于牺牲个人的欲念去谋取集体的幸福;

  (四)个人与社会的协调一致。自己的需要、愿望与社会的要求与他人的幸福发生冲突时,要放弃和修改自己的行动计划,以谋求与社会的协调一致;

  (五)把心灵中的积郁倾吐出来。思想和情绪上的矛盾长期郁闷在心中,会影响脑功能,造成心理失常。思维情绪上的问题只有将它倾吐出来,心情才会感到舒畅,并能起到一定的安定作用。

  青春期性心理发展的三个阶段

  青春期是儿童向成人过渡的中间阶段,这个时期孩子在生理和心理两方面都发生剧变,尤其随着性器官的发育以及第二性征的出现,男女生在心理方面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反映出明显的性心理特点。

  青少年在性心理上一般都要经过以下三个发展阶段。

  1.对异性的暂疏远期

  在青春发育初期一段较短的时期内,中学生常常会避开异性同学,这种现象尤以女生表现得最为明显。这主要与生理因素有关。由于第二性征的出现,使中学生对自身所发生的剧变感到茫然与害羞,本能地产生对异性的疏远,甚至对异性反感。

  这一时期大约会持续1年左右。青春期开始后,由于男女少年在形态上、机能上的差别日益明显,他们在互相接触中便结束了童年那种无拘无束地打闹嬉笑的时期,出现了短暂的疏远期。

  他们在学习、活动中很少往来。由于男女性格的不同,此阶段男生会嫌女生娇气、胆小、气量不大;而女生则讨厌男生的粗野、淘气、不懂事。这种现象一般出现在小学高年级至初中一、二年级。

  2.对长者敬慕期

  在青春发育的中期,中学生常常会对周围环境中的某些在文艺、体育、学识以及外貌上特别出众者(多数是同性或异性的年长者),在精神上引起共鸣,仰慕爱戴,心神向往,而且尽量模仿这些长者的言谈举动,以至入迷。

  3.对异性向往期

  青少年随着身心两方面的不断发育,对第二性征的发育产生了好奇、不安,甚至恐惧的心理,渴望了解性知识。到了青春发育的后期,随着性发育的日渐成熟,中学生常常对与自己年龄相当的异性产生兴趣,并希望和他(她)有所接触,或在各种场合中,想办法吸引他(她)对自己的注意。但由于中学生情绪的不稳定,自我意识很强,在接触过程中,容易引起冲突,或因琐碎小事争吵甚至绝交,因此交往对象会有所变换,表现为今天与张三好,明天又觉得张三不好二而李四特好。

  对异性的暂时疏远所持续的时间是很短暂的。在这短暂的时间过后,男女少年很快就产生了一种彼此接近的需要,产生互相吸引的心理。如喜欢一起游戏,一起做作业,一起参加各种社会活动等。这时期青少年性意识的发展如果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可能出现早恋等不良倾向。甚至于把功课、集体活动置之不理。当然,正常的男女往来是应该被接受、被鼓励的,对异性有好感也不等于谈恋爱,青少年应正确把握。

  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

  青少年期是一个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期,是一个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时期,是一个开始由家庭更多地迈进社会的时期,同时也是一个变化巨大,面临多种危机的时期。据专家估计,我国目前初中生心理不健康的约为15%,高中生约为19%。在心理咨询中,青少年期常见的心理问题大致表现如下几个方面:

  心理障碍

  青少年心理问题中最常见也严重的要数青少年抑郁征,因为由其导致的自杀可给家庭带来不可估量的伤害和损失。如果学生在一段时间内体验到心情不愉快、高兴不起来、烦闷;对平时感兴趣的事情变得乏味;思考能力下降、脑子变钝了、注意力难集中、记忆减退;学习失去了动力、人变“懒”了甚至厌学;对成绩下降变得无所谓或对什么都无所谓、;以及失眠、全身乏力、食欲不振等;甚至感到活着没意义、产生轻生的念头。应及早求教于专科医生,以防不良后果的发生和疾病的进一步的发展。

  对人恐怖症也是青春期常见的心理疾病,表现为见到异性表情不自然、感到脸红、怕跟人目光对视或怕被别人目光注视,控制不住用“余光”看人或控制不住目光看对方的敏感部位,觉得别人能看出她(他)的表情变化和窘态,能洞察到他内心的想法等等,于是避开他人,影响和别人的交往,非常焦急痛苦,但往往因症状难于启齿而不敢就医,通常要到出来社会工作之后,感到实在无法忍受才寻求治疗,从发病到治疗已煎熬了多年甚至十余年,强迫症也存在类似的情况。

  产生性烦恼和性困惑

  性烦恼的产生是由于性意识觉醒之后青少年的生理需求与社会行为规范的矛盾所致。性困惑的由来是青少年对自身性发育、性成熟的生理变化产生神奇感及探索心理。由于社会伦理道德的约束和对性教育的神秘化,常会导致青少年的心理冲突。他们常认为“性是不好的”、“对异性长辈出现性幻想是可耻的”等,出现对性的消极评价和过度的性压抑。通过对各种神经质症的深入研究,我们有理由相信,由错误的性观念而引起的对性幻想等的严厉的自我惩罚(心理的或生理的)是导致产生神经质症状发生的心理温床的重要原因之一,尤其是严重的自卑感、对人恐怖症等症状。男孩对遗精、性梦的错误认识,女孩对月经、性幻想、自己体象的消极认知和评价,偷看黄色录像,早恋及过早性行为等,是青少年期较为突出的心理行为问题。改变对性的态度应是人生心理修养的一个重要内容。净化社会风气,学校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包括性心理教育),组织各种有益于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高尚情操以及家长改变传统观念,早期给孩子予健康的性教育等,对中学生的性心理健康发展非常重要,必要时应接受专业心理咨询,不要耽误孩子。

  学习压力

  对于不少青少年而言,唯一的任务就是读书。中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常给他们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因为学习压力而陷入痛苦的青少年屡见不鲜。这其中不乏重点学校成绩优秀的学生,他们的思想压力常来源于他们对学习现状的不满和不恰当的比较,不能接受自己的现状,过分注重结果,而体会不到学习的兴趣,整个社会、整个学校都在比较的氛围中,要学生真正做到放弃比较,接纳自己的确不易。考试焦虑、厌学及学习过程中的注意力、记忆力问题等,是青少年及家长前来咨询的常见问题。这些情况在期末、期中、升中、高考、周围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如父母关系发生突变等)时更为集中和突出。有些青少年承受不了这些心理压力,有时会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反抗情绪,形成家庭暴力,有极个别甚至消极自杀。现在全社会都在呼吁给中小学生减压,希望情况会有所好转。

  人际交往的压力

  随着年龄的增长,独立意识的增强,青少年与社会的交往越来越广泛,他们渴望独立的愿望日益变得强烈,社会交往、发展亲密的伙伴关系是青少年一种精神需要。因人际关系压力而烦恼的年轻人通常表现为自卑、过分注意他人评价、容易受到伤害、虚荣心强、怕丢面子等。一方面,他们要求独立,希望能够摆脱依赖父母的生活,渴望走出家庭,建立伙伴关系;另一方面,又缺乏信心,害怕挫折。尤其是那些性格内向,心理承受能力较弱,而自尊心又极强的青少年,很容易在集体中感到压抑感和孤独感,被这种心理阴影笼罩而不能自拔。家长、教师或心理工作者应帮助青少年改变一些不恰当的认知和态度,引导青少年客观分析自己的现状,学会接纳自己,允许自己有缺点,有失败,有可能丢面子,完善的人不存在,不要过分苟求自己,也不要对外界寄托过多过高的期望,在行动和实践中增强信心培养技巧。沾染不良习惯和不良嗜好。

  青少年期虽然心身发展较快,但此时他们思想尚未成熟,对社会的认识能力、辨别是非能力不强,自我控制能力差;同时青少年好奇心及模仿性强。使他们很容易受同伴或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易养成不良习惯和沾染不良嗜好。现在有不少青少年沉迷于电子游戏、电脑游戏或上网而不能自拔,严重危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部分青少年因交损友甚至走向吸毒、偷窃等违法犯罪之路。另外,具有行为问题(如反社会行为、家庭内暴力、出走、自杀等)的青少年,通常遭到过太多的批评、指责,他们对成年人几乎都充满敌意和不信任,往往较难纠正。如何正确引导青少年是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责任

  青少年心理问题的不同本质

  青少年心理问题有不同本质。青少年期的心理问题,从本质上来说,可以归纳为几类。

  (1)身心发展不平衡问题。

  A、身心发展不平衡。进入青春期前后的青少年,其身体发育很快,可能在半年内就长得和父母亲一样高或更高。其心理发展开始放弃小孩的依赖心理,图示自立;开始崇尚理论,喜欢判断批评;对异性和兴趣也大大增加,准备进入成人阶段。唯其在成长发育中,其身心各方面发展快速而不平衡,也不稳定,比如,有时热心与同学们一起高谈政治或哲学,但一回头又与弟妹吵着吃点心,显得很幼稚;对异性朋友有兴趣,但碰到异性朋友却又脸红心跳,显得不知所措。有的躯体已壮如成人,但说话办事仍像小孩所为;这种因身心发展不平衡而呈现在心理与行为上的问题,一般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减少或消失。

  所有青少年,其身心发展不一定都是整齐划一的,有的较早熟,有的则比较迟缓晚熟。若过份的早或晚,会因其偏差大而呈现异常。如,大多数大、中学生离开家而住入学生宿舍,过上集体生活;可是难免有不习惯,还得依赖他人,也极想家。一般来说,十几岁的初中生,大多不会去尝试喝酒、抽烟或逗女孩子,可是总是有个别早熟的,会做出与其年龄不相符的突出行动来。假如偏差不大,随年龄的增长,自然会变得正常;但有时偏差太大,便值得关心和作适当处理了。

  B、人格发展的紊乱无结构倾向。在人格发展过程中,青少年期有一个特点,即其价格要从已建有初步秩序和结构的孩童期,变为组织紊乱无结构的过渡期,以便于重新组合,建立起更高一级秩序与结构的成人人格。所以,处于“孩童与成人期”之间的青少年,其人格上有紊乱无结构的倾向。这种现象可表现在日常生活里,比如,在孩童期已学会把衣服穿得干干净净,把东西摆放得整整齐齐,进入青春期以后,反而穿着既不整齐也不干净;本来早睡早起,生活有规律的小孩子,却变得晚睡晚起,生活无干规律,令父母老师担心。这种现象都是发展过程中的过渡现象。通常说来,随着进入成人期以后,会再次恢复其有序的生活方式,以便适应现实社会。

  总之,青少年在其身心发展过程中,会面临许多从前未曾遇到过的新问题,诸如如何减少依赖,割断“脐带”,学习自立;如何应付与日渐增的对省事的兴趣与欲望;如何与同辈朋友相处;如何寻找自己的兴趣,建立自己成长的方向等。一般年轻人大致都能处理应付此类问题。青少年的心理与行为,常要从心理发展的角度来了解,并判明问题的本质。

  (2)社会适应不良。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多会敏感而脆弱。对生活环境的变化或挫折,很容易引起情绪反应而出现心理问题,这种挫折反应常常是暂的,养活或消除后,其心理问题多会随之消失或改善。比如,家庭父母失和,家人生病,都可影响青少年的情绪。假如换了环境,过不惯集体生活,也容易产生心理反应。因此,是否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就显得尤为必要。特别是与异性朋友相处时,是否被欢迎或被不理会,都可以引起心理上的冲突。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往往是对生活环境的一种反应,也是一种适应问题。

  (3)精神疾患的早期症状。有些儿童患上儿童特有的精神疾患,如“儿童孤独症”、“注意缺陷障碍”,但青少年期并没有其特殊的精神疾患。只是有些成人所患的精神疾患,在青春期就开始呈现。如过分的孤独畏缩、思考奇异、感觉古怪等,有时是“精神分裂症”的初期病症。假如情绪过分兴奋或低沉,且周期性变化,就要考虑是否是情感性精神障碍的早期现象。有许多神经症,如焦虑症、强迫症、癔症等都可能在青少年期发生,特别是神经衰弱发病率最高,宜由精神科临床专家来诊断,并做出治疗上的建议。

  篇四: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感受

  (一)学生感受:

  学生在开展了青春期研究之后,写下了这样的话语:

  感受一: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只有获得真正的健康,才有可能快乐。同时我们还知道了应该如何评价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知道了标准,掌握了方法,这很有用。

  感受二:原来我们班经常有这样的一类现象:男生和女生之间,不互相体谅,谅解,谦让!还有些男生老瞎说一些特别无聊的闲话,去伤害女生。我觉得很不好,但是不知道怎么办。通过上这节课,我观察到我们班的这些现象慢慢地消失了。班里,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遇到一些困难,大家都会尽全力帮助他,使得我们的关系更加和睦。我们能在这样的一个班里,这是我们的缘分,我们应该去珍惜它,使我们这个大家庭变得更加幸福,更温馨。

  感受三:在我们看电视时,经常会看到一些男女共同完成的节目,在学校里,我们也会常常看到大家互相帮助,不分你我。可在以前,我们会觉得很不好意思。可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发现,男女生交往是正常的,关键是要把心态放正,消除紧张感。

  篇五:谈谈做青春期教育工作的体会

  谈谈做青春期教育工作的体会

  易 若 飞

  中学生正处于一个充满激情、求知欲旺而又不稳定的时期,他们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是祖国未来的希望。青春发育期是决定中学生一和的体质、智力等能否良好地发育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作为教育工作者,要从正面引导启发,结合学生在青春期因形态、生理变化而容易产生的一些心理矛盾,教导学生如何通过求教和自我控制,解决好不时出现的一些心理障碍,让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并树立远大理想,培养高尚的情操,珍惜自己的青春年华,刻苦学习文化知识,立志成才。

  青春期教育是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工程。班主任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多角度全方位地去探索它,把生物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观点有机联系起来,利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去引导学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班主任做青春期学生的工作,不妨从如下方面进行尝试。

  (一)多学习了解有关青春期的知识,努力提高自己带班的工作能力,充分了解学生在这一时期的心理动态,做到因人施教,对症下药,用自己丰富的教育经验去开启一扇扇迷茫的心灵。

  儿童心理学将青春期分为少年期和青年期。少年期指十一、二岁至十四、五岁这个年龄段,大致相当于初中教育阶段。这是从儿童(幼稚期)向成熟期过渡的一个阶段,又叫过渡期。这个期间的发展是极其复杂,充满矛盾的“困难期”、“ 危险期”。初中学生的主要特点是一个半成熟、半幼稚的时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的时期。初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发育时期,在这个时间,他们对自己身体的形态和生理变化会产生一些疑惑,甚至产生一些神秘感,有时还会造成一些不良后果。如有的学生对青春期发育特点不了解,不懂得该如何注意青春期的生理卫生,保护好自己的身体。有的被好奇心驱使,渐渐染上坏毛病,影响正常发育。

  青年初期是整个青年期的一部分,相当于十五、六岁十七、八岁的高中阶段,这一时期是人生最宝贵的、充满青春活力、朝气蓬勃的黄金时期。青年期的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是:心理发展的闭锁性、社会性;抽象逻辑思维高度发展;丰富热烈的感情生活;自我意识的迅速发展。

  青春期的明显生理特征之一是身高、体重的变化,明显的生理特征之二是第一特征,即生殖器官的日益发育成熟和第二性征(即区别男女两性差异的一些外部特征,如男性突出的喉结,浓密的胡须和体毛;女性隆起的乳房,宽大的盆骨等)的出现。青春期从童年向成年过渡,不仅以身体的成熟为基础,而且以其心理发展的成熟为先决条件。少年期和青年期随着年龄的不同既有相互联系的一面,又有不同的一面,不同年龄段班主任应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引导学生在生理、智力、个性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二)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各项文体活动。

  中学生正是长身体学知识的大好时期,班主任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参加各项体育活动,增强他们的体质,有充沛的精力投入学习中去,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今天大兴素质教育之风,就是要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成为自觉参与的主体,而不是老师被动的强迫督促。一个成功的班主任应科学地技巧性地安排好学生的体育锻炼,并自己以身作则,带动全班学生为革命的未来而锻炼出强健的体魄,把班级的文体活动进行得轰轰烈烈、丰富多彩,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让学生感到其中有无穷的乐趣,不仅随年龄的增大而逐年增高,而且男、女各项指标的曲线都有两次交叉的现象。做好体育锻炼,可以促进骨骼的长长和长粗,身体长高长壮,肌肉粗壮收缩有力;身体的柔韧性、弹性增强;心肌发达、搏动有力,每搏输出量大,能提高心脏的工作潜力;使肺活量增大,呼吸功能加强;神经系统的功能得到加强,动作的速度、灵活性和对各种外界刺激的适应能力明显提高;可促进新陈代谢,改善脑的营养,使脑的功能增强,思维和记忆能力得到发展;身体抵御骤热和骤寒的能力增强,对病原体及其有害物质的免疫力提高。当学生有副强健的体魄,他们的身心才会和谐健康,思想积极向上。

  (三)洒向学生无尽爱。

  班主任角色具有多样性,他是学生的老师、父母,也是学生的知心朋友。一个班主任的魅力不仅仅是教好书,更要从生活上多关心了解学生的苦与乐,用自己博大的胸怀去温暖他们的心扉,使学生对自己的班主任有一种“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信任感和敬意。

  中学生在青春期由于身体的形态、生理的变化而使心理变得更加复杂化。我们的班主任应针对学生的一些变化多关心体贴学生,问寒问暖,让涓涓细流,润物无声。青春期的心理变化表现在身体迅速生长,新陈代谢旺盛,学生爱动不爱静,好象浑身有用不完的劲。在竞赛中,有一种不愿服输的自尊心。作为班主任应告诫学生参加剧烈运动或繁重的体力劳动时,要适当控制,避免发生创伤等事故影响身体健康。

  二是对性知识发生兴趣,对两性关系已避孕药朦胧的意识,但又不十分清楚,对同性的好感逐渐转为对异性的好感。我们班主任应给予正确的引导(不是压制)多讲早恋、看黄色书刊等不健康东西的危害。对生理现象(如月经、遗精)等不必产生担心和焦虑,帮助学生纠正一些糊涂思想,改掉一些不良习惯,从思想认识到具体措施,给予耐心细致的教育、帮助,让学生去掉精神枷锁,放下包袱,开动脑筋,把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

  中学生的独立定性发展很快,但认识能力跟不上,是非曲直不一定能分清,对一些问题没有明确的认识,如自由与纪律、民主与法制、友谊与哥们义气、理想与前途等,我们班主任应注意把他们的独立意向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培养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防止他们违法违纪。“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兴国战略是我产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义务。班主任对自己的学生不求个个成才,但求个个成器,无怨无悔地把全部精力和爱心奉献给学生。

  (四)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高尚情操。

  在青春期,随着性器官的发展,会意识到自己在逐渐发育成熟,这时候,更要注意树立远大理想,把精力集中在学习、工作和培养高尚情操上。在男女同学相处时,要做到相互帮助、勉励,共同进步,建立真诚的友谊。在人际交往中做到自尊、自爱。班主任应利用班会、黑板报、辩论会、家长会、座谈会等多种渠道和形式,宣传青春期知识,让学生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去迎接二十一世纪的挑战。

  班主任工作面广,涉及的学生多,不良心理因素和环境影响使学生健康成长受阻。我们班主任应正确引导,循循善诱,让学生剔除不良习惯,培养健康向上的品质,做一个高尚的、有朝气的中学生。学生的成长离不开班主任的耐心启迪,谆谆教诲。班主任采取诸如愉悦教育、成功教育、说服教育、启发教育等,让学生时刻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在学习生活中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素质,让班主任工作做得有声有色,最终使学生素质在健康、活泼、向上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