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远程研修观评课心得体会
《曹刿论战》评课
孔立老师执教的《曹刿论战》是一节非常扎实有效的文言文示范课。我认为本节课主要有一下特点。
首先教学目标明确,切合学生实际,符合新课标文言文教学的理念,即指导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在这节课中,孔老师把读课文放在了突出位置,初读,指导学习生字词,把握重点句子的节奏。对于整个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文言长句的正确断句(也就是句读)是一项基本功。教师范读,学生合作听读纠错就是在扎实的做这项工作。翻译文句后再次组织学生朗读,归纳概括故事情节,让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接下来,结合关键词品读课文,可以说朗读环节贯穿教学的始终,课堂上朗朗读书声体现了语文课的本色。其次,教师重视文言知识的传授和学习方法的点拨,例如在指导翻译是提出“留、替、调、补、删”的五字法,很好的解决了翻译的问题,孔老师把本课的重点词分类整理让学生系统了解文言文语言现象,可以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上课伊始导入环节播放《十面埋伏》以及对《左传》的介绍,都让课堂充满的文化氛围。第三,让学生展演课本剧。这种活动可以活跃课堂氛围,锻炼和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是对文章深层次的解读。
以上三点就是我的观课感悟。
《社戏》评课
今天观课内容是庞玉静老师执教的《社戏》第二课时,我看了庞老师的第一课时设计,主要是阅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理清故事情节,这是点评第二课时的前提条件。针对庞老师的这一节课,我认为最突出的亮点是:她很好的处理了长文短教的问题。《社戏》虽然是短篇小说节选,但是课文足有几千字,对初二学生来说(我市是初中四年制)阅读量还是很大的,让学生读一遍至少需要十多分钟,那么,教师如何在短短的一节课四十五分钟内完成教学任务?这很能反应教师处理教材驾驭课堂的能力。庞老师的做法是:抓住文眼,设计一个主问题,做到了以简驭繁,化繁为简。可谓四两拨千斤很是见功底。童年经历是每一个人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作家创作的第一源泉,鲁迅的特殊经历让他的童年情结尤为珍贵,鲁迅在许多作品中用深情的文字描述他的童年印象,《社戏》中鲁迅对江南水乡的留恋,对童年伙伴的眷念,对平桥存父老的赞美无不体现出他的博大的人文情怀和对童年永久的回味。庞老师在教学中正是抓住了这一关键情感要素和阅读小说的三要素,以主问题“你觉得那夜的戏好看吗?那夜的豆好吃吗?为核心展开课堂教学,结合本文文眼(关键句子):“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引导学生很好的`完成了对文本的解读。因此从长文短教这一点来看,庞老师的这节课是极具借鉴价值的。
《我的童年》评课
我真的是孤陋寡闻,没看视频前,我以为这是一节作文课,看来开头才知道是这是大师季羡林的大作,汗颜至极。于是赶紧百度出原文,整理成四号宋体,仔细阅读,读完已是放学时间,今天下午再用心观看济南实验初中张娜老师的这节课。我的感受可以概括为一句话。跟着张老师进行了一次文化洗礼。如沐春风。不但语文味十足,而且文化气息浓郁。真如季羡林老先生的文风,醇厚而洗练。具体说,张老师重视语言积累,能在公开课扎扎实实进行词语教学,形式活泼效果显著,真是值得称道。张老师驾驭课堂能力真好,讲课中,抓住“穷”细品,品出了深度,品出了厚度,品出了广度。把历史和现实有机结合起来,把人性的真善美挖掘出来,把传统教学和现代信息技术结合起来,让课堂显得丰富多彩摇曳生姿,让人沉醉其中。如果说遗憾,我认为还是有的,感觉结尾处理有些赶得的气息为完成教学预设赶时间。其实止于当止就行了。教学是门遗憾的艺术,欠缺一点不也是一种美吗?张老师过于追求完美了。失敬,失敬。乡村野夫之见。方家名流不必在意综合活动课——应让学生动起来
《综合性学习戏剧大舞台》观课思考
今天观课的内容是章丘市绣水中学陈南老师执教的《综合性学习戏剧大舞台》。我觉得这节课教师态度很认真,例如:教师针对自己学生实际精心备课,比较系统的向学生传授了中国戏剧方面的基础知识,图文并茂,开阔了学生的的视野,课堂播放几个戏剧视频,都是国粹经典剧目,能够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不过我认为陈老师的这节课在课堂设计方面还有值得斟酌的地方。这是一节综合活动课,让学生活动起来是关键,整节课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很少看到学生的活动。老师对活动课的定位存在偏差。活动课不是专题知识讲座,活动课应该充分调动学生,让他们通过搜集资料、组织展演,才能够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以及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能力。从这个角度来评价这节课,我认为这是一节不成功的课例。
之所以存在这样的问题,我认为执教者对新课程标准相关论述理解还不深入,还没能把其思想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那么就让我们回顾一下新课标对综合性学习的论述吧:新课程标准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与内容》第四阶段关于综合性学习有这样的论述:“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选出研究主题,制订简单的研究计划。能从书刊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以及“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
这样的论述清楚明白的告诉我们这类课型应该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教师的作用是指导学生的活动而不是代替他们活动。学生和教师的角色分工是清晰明确的。这应该成为评价一节综合活动课的主要标准。我认为陈老师执教的这节课恰恰没有做到这一点。整节课老师都在讲,学生都在听,即使回答问题也是很简单的,可以说,学生完全处在被动记忆的学习阶段。
那么,《戏剧大舞台》这节课应该怎样组织教学呢?我认为应该分如下步骤:首先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实际,看他们对戏剧常识知道多少,有没有戏剧爱好者,能不能让他提前准备个才艺展示。其次,让班干部把学生划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大家分工搜集相关资料。第三,根据大家的准备情况,课代表和班委在教师指导在制定活动方案,具体形式最好是比赛或擂台赛,主要是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确立主持人,考核小组。这些工作应该提前一周左右的时间完成,教师应随时介入进行指导。第四,用一节课时间展示活动成果。第五,师生共同总结本次活动的得失,写出活动收获,可以是报告,可以是总结,也可以是作文。
最后,用一句话来总结我对这节课的感悟:综合活动课,一定要让学生真正活动起来。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评课
董蕾老师执教的八年级课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老师基本素质不错,教学风格稳健活泼,老师有一种亲和力,这为她的课堂增分不少。从授课过程看,老师重视双基训练,表现在词语学习和朗读课文等方面。教学思路清晰,从题目入手,先让学生找文中描写仙湖的优美语段品读赏析,教师尤其重视朗读训练和指导,学生的品读比较深入入情,很好的体现的以读带讲的教学思路。接着老师让后抓住“消逝”让学生找当今罗布泊的景象,通过今夕对比,作者的忧患意识人文情怀都清晰的呈现在学生眼前。不足之处是课堂最后环节稍显紧促,如能结合当地实际,就地取材,对学生进行敬畏自然,保护环境方面的教育,对学生的警示作用更直观鲜明。
入情入境品《记承天寺夜游》
特意把苏轼的文章《记承天寺夜游》放在最后一个来观评,因为我喜欢苏轼,对执教者存在一种期待。等仔细观看完。还好,丁慎杰老师没让我失望。这节课丁老师徐徐道来,声情并茂,入情入境。让我不禁随着他来到承天寺和苏轼张怀民一起赏月,一起感叹。我认为丁老师课成功的关键是他抓住了文言文教学的本质特点:品读,分层次,由浅入深的引导学生走进苏轼的内心世界,让学生与之产生共鸣。例如他引导学生抓住“盖”来品味苏轼的发现优美夜色的欣喜之情,教师的设计真的很自然很巧妙。结合时代背景来理解文章主旨属于知人论世的解读方法,丁老师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娴熟地课堂驾驭能力让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显得流畅自然,这不是一日之功,当时他自己生活阅历、读书经验、教书智慧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实力的体现。总之,这是一节很让人享受的古文教学课例。
【初中远程研修观评课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2017初中数学远程研修观课报告06-30
2017初中远程研修观课报告06-30
英语远程研修观课报告07-24
小学远程研修观课报告07-25
2017远程研修观课报告06-28
2017初中语文远程研修观课报告06-28
2017远程研修语文观课报告06-28
2017物理远程研修观课报告06-28
英语教师远程研修观课报告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