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泉映月听后心得体会(通用20篇)
我们从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后,有这样的时机,要好好记录下来,这样有利于我们不断提升自我。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么写一篇精彩的心得体会,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二泉映月听后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分享。
二泉映月听后心得体会 篇1
大家都知道阿炳的身世,一生坎坷,他原名华彦钧,父亲是江苏无锡一道观观主。
他一生勤奋好学,独特的音乐天赋造就了阿炳。其父去世后他接管了道观,不幸34岁时患疾病双目失明,其堂兄霸占了道观,他只有流浪街头,在社会的最底层饱受着人间的酸甜苦辣。
我很小的时候就喜欢听这曲子,但那只是用耳朵在听;当我学会了用心来听时,而且喜欢在夜里,听着阿炳这悲泣的旋律,动情之处不禁使我泪如泉涌。
《二泉映月》是世界音乐史上的瑰宝,它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许多外国友人听后都感动的热泪盈眶。不禁感叹“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那淡淡的夜曲如流苏般弥漫,时而舒缓时而急促;时而低沉时而激昂。那一串串动人的音符将瞎子阿炳坎坷的一生演绎的如此淋漓尽致。
透过《二泉映月》我们能感受到时代的沧桑和阿炳跌宕起伏的'一生。仿佛看见阿炳背着一把二胡手捧着残缺不全的陶瓷碗步履蹒跚艰难行走着。由于疾病的折磨他双目失明、骨瘦如柴、脊背微微弯曲。仿佛一阵风就能把他吹倒。为了生活他只能靠卖唱、沿街乞讨为生。他的眼中只有漫长的黑夜没有白昼他的生活是一潭死水。他虽然穷困潦倒、身染重病,但是他没有被困难所吓倒。他始终昂起高贵的头颅挺起不屈的脊梁。他之所以这么坚强是因为他对艺术执著的追求。他把自己的真情实感溶入到音乐创作中使音乐富有灵性。他真正做到了用生命诠释艺术用音乐抒发情感。那声音是那么哀婉凄凉、如泣如诉抒发了阿炳内心世界的寂寞、苦闷。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社会强烈的不满。
《二泉映月》如一盏明灯照亮人生旅途;如一缕甘泉滋润干枯的心田。给搏击风浪的人以勇气;给饱受苦难的人以希望。
阿炳虽然英年早逝,但是他的作品《二泉映月》将会流芳千古、永垂不朽!
二泉映月听后心得体会 篇2
“十多年过去了,师父早已离开人世,阿炳也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他整天戴着墨镜,操着胡琴,卖艺度日。”伴着《二泉映月》那凄婉的曲调,读着《二泉映月》一文中记录阿炳多舛命运的这段文字,我仿佛看见一位衣衫褴褛的盲艺人背着乐器,拄着竹棍,蹒跚前行,沿街流浪……我的心弦也不禁颤抖起来。
可怜的阿炳才一岁时,母亲就被迫自杀,八岁前他一直被寄养在族人家中。这是多么不幸啊!而命运有时就是这样冷酷无情,三十出头,他又成了瞎子。阿炳孤零零怎么能承受得了这一切?他的心中一定充满了绝望,充满了怨恨。然而,事实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之外。“生活的穷困和疾病的折磨,泯灭不了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阿炳化磨难为动力,用音乐向命运作出抗争,创作出享誉世界的.二胡名曲——《二泉映月》。
我想:面对无涯的苦难,阿炳能进行不屈的抗争,那么,泡在甜水中长大的我,为什么不能向困难挑战呢?当被难题困住的时候,我常常缺少耐心,不愿寻根究底,最后总是烦躁不堪地草草了事。当病魔缠身的时候,我整天无精打采,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致,还常常拿父母当出气筒……
想想阿炳,看看自己,我的心潮澎湃不已。我想大声地对自己说:“挑战困难,我也能行!”
二泉映月听后心得体会 篇3
相信大家都认识阿炳吧?他可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民间音乐家。他那著名的二胡曲《二泉映月》和别人的音乐不同——这是阿炳把自己压在心中那对人间的冷酷无情而溶质的音乐。
那是一个夜晚,幼小的阿炳跟着师傅来到“二泉”那里聆听它淙淙的流水声。师傅问他:“阿炳啊,你听见了什么呢?”年幼的阿炳侧头认真地听,可是除了淙淙的流水声,他什么也没听见。师傅说:“你还小,等你长大了,就听得见了....”
过了一天又一天,阿炳张大了,他的师傅也生老病死了。无限的`悲伤以后,来临的是生活上的困难。阿炳却在这时生病,两眼失明。可怜的他并没有放弃生活,而是凭着自己的双手和残旧的乐器,去街头卖艺。他感受到了人们的冷酷无情,生活可谓是度日如年,有了上顿没下顿。
直到有一天,阿炳来到二泉旁。那时而高时而低的流水声,仿佛在可怜阿炳,唾骂人间的无情。阿炳顿时感慨万分,拿起二胡,把自己多年的情感用陪伴他艰苦一生的音乐发泄了出来。就这样这首著名的《二泉映月》诞生了.......
阿炳这种不向困难低头的精神很令人敬佩,可生活中——就在就在我们身边,许多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在小区里,在垃圾桶旁边,在阵阵臭气中,总有一位老爷爷的身影。听别人说,他的不孝之子把自己爸爸的钱骗走之后,就丢下他不闻不问。老爷爷年纪太大了,干不起什么累活,只好靠捡垃圾为生。他受尽了别人的歧视和好心人的同情,和阿炳有着差不多的经历。
你不向生活的镜子哭丧着脸,里面的脸也不会是苦的。这种道理人人都知道,可能做到的,又有几个呢?
二泉映月听后心得体会 篇4
暑假里的一天,爸爸妈妈带着我去江阴游玩。刚刚来到学院广场时,不经意间,我隐隐约约听到远处传来一阵悠扬的乐曲声。那乐曲声听上去哀婉凄凉、如诉如泣!这是什么乐曲啊,怎么那么动听?看到我如此好奇,爸爸抚摸着我的头说,这就是他曾经对我提起过的著名二胡曲——《二泉映月》。
《二泉映月》?它因为什么著名啊?难道关于它还有什么故事吗?望着一脸迷惑的我,爸爸把我拉到一处安静的地方,耐心的为我讲诉有关《二泉映月》的故事。原来,这首乐曲的创作者就是我国著名的民乐家阿炳。阿炳原名华彦钧,他的一生十分坎坷,早年丧母,34岁时由于身患疾病导致双目失明,从此只能流落街头,靠沿街乞讨、卖艺为生。在经历了太多的风风雨雨,尝尽恋人间的酸甜苦辣之后,回想起自己的人生遭遇,他创作出了这首家喻户晓的二胡曲——《二泉映月》!
听了爸爸的讲诉,我更加迷上了这首乐曲。晚上回到家,我找来《二泉映月》的磁带,一遍又一遍地播放着,欣赏着,感受着。那淡淡的乐曲,时而舒缓,时而急促;时而低沉,时而激昂。透过它那凄婉的旋律,我仿佛看到了一位双目失明、骨瘦如柴的`老人,捧着一只残缺不全的瓷碗,步履蹒跚,艰难地在寒风中行走着。风,吹乱了他的头发;雨,淋湿了他的脸庞。他的眼中没有光明,只有黑暗!我似乎听到了作者那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也强烈地感受到作者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充满了向往……在凄凉的曲调中,我听到的不仅有苦难,还有抗争,更有憧憬!
《二泉映月》犹如一缕甘泉,滋润着人们干枯的心田,给奋斗的人以勇气,给苦难的人以希望。阿炳虽然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但他留给我们的不朽作品《二泉映月》将会流芳千古!
二泉映月听后心得体会 篇5
阿炳是二泉映月这首二胡曲的作家,从这首歌中讲述着阿炳的悲痛和凄凉的一生。
人的一生有许多难关等待着我们去克服,去应对。只有度过人生关才有丰富的生活体验,才有人生经验。我们都要像阿炳对自己的人生从不放弃,高要求对待自己,艰苦地生活,去珍惜自己的人生。要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去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美好人生。不管我们的生活是穷困还是富裕,那都没关系,只要我们好好珍惜身边的一切,让自己不要在生命中放弃。阿炳的人生告诉了我们身边的一切是可贵的,也告诉了我们他的人生是悲痛、凄凉的`,但是他懂得珍惜身边的一切,辛苦地度过每一道人生关,那么这样的生活也是值得的。
阿炳在童年里听到了二泉里奇妙的声音,因此阿炳在生活里对音乐从不放弃,他知道他的人生经验还不够,他的生活还不够美好,自己一定要高要求对待自己,不能半途而废。
也就是这样,阿炳用《二泉映月》这首二胡曲来讲述了自己的心声,描述了自己几十年的痛苦人生,告诉大家不能轻易放弃自己的人生,一定要去打造一个美好的人生。
二泉映月听后心得体会 篇6
又是一年花好月圆,遥望那高挂的明月,可知在宫阙中的嫦娥还在思念?我轻倚在竹椅下,月下独赏。
凉风轻袭,心飘摇,朱红轻飞测。此时,我既没有李白“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的闲情,也没有苏轼“高处不胜寒”的悲凉,心中毫无杂念,心若止水。
随手拧开收音机,一首二胡曲流入我的耳中,缓缓地,轻轻地,似水若溪,无形中仿佛缠绕在我身边的薄雾。眼前渐渐模糊了,犹如置身于朦胧的氤氲之中,那样的轻浮,又是那样的淡雅淡淡的月光和着婉转的韵律,让我分不清是在梦中还是在现实。我不敢轻举妄动,生怕会破坏这安详得似一碰就破的水晶球一样的环境。只有闭上了眼,敞开了心扉,对月剪影,倾吐心声。一曲奏罢,我缓缓睁开双眼,月还是那么圆,夜还是那样宁静,余音在我的'心田里却荡起了一阵涟漪,久久不能平息,但这首曲子怎么会有悲伤之情呢?这种意境难道仅仅是寄托在朦胧的月色之中?
月满西楼,八月桂花香。收音机里主持人亲切的声音响起,惊叹,竟是同乡阿炳的伟作,我细细听着主持人的介绍他的生平,心中开始颤抖。震颤的心弦谱出的乐曲,是如此让人回忆,让人心碎。在那个黑暗腐败的社会中,阿炳从没畏惧。他在自己的世界中陶醉着,领略着音乐的寄托。他的心里充满着光明,他用他的行为,他的作品告诉他人。
“桂花浮玉,正月满天街,夜凉如洗。风泛须眉并骨寒,人在水晶宫里。蛇龙偃蹇,观阚嵯峨,飘渺笙歌沸。”这是一首《念奴娇中秋对月》,是我的独爱,现在更是觉得凄凉。阿炳曾经也度过了多少个凄凉的春秋?他将自己不断地磨练,最终破茧成蝶,煽动着梦的翅膀飞向自己心仪的音乐。而相比那些执垮装文艺的富家子弟,最终也只能捧冰凉的文字,终挽不住岁月逝去的芬芳。唯剩这水月镜花的流年,从春到冬一路相伴,终成流世佳作。
斟上一杯浓茶,捧在手心,轻吹再品。夜风扑面,吹落回忆万千,莫名的情绪悄然溢满心间,当我还醉倒在优美的旋律里,心想世上还有多少像阿炳一样艰难生活的人,思绪难以平静。
呷下一口茶,喝出阿炳那凄凉的社会;呷下两口茶,尝出阿炳那不屈的品质;呷下三口茶,品出阿炳作品的丝丝苦涩……
而这篇伟作就是《二泉映月》,是啊,二泉映月,更映在我心。那淡雅却包含着无限悲哀的乐曲,洗涤了我的灵魂,更升华了我的品质,阿炳的精神早已穿越了生死,他的灵魂也早已达到让人无法触碰的境界。
月下,一缕月光轻轻洒下,为我织下一件银纱,轻轻披上。今晚,梦中定有阿炳。
二泉映月听后心得体会 篇7
怎样才能上好语文课?语文课到底该怎样上?这些问题一直是我们几个语文老师讨论的话题。如今的语文课“百花八门”,到底怎样的课堂才算是成功的课堂。我认为只要完成执教者的教学目标,学生通过一节课学到了一些知识那就是成功了。
语文课堂上教师的“导”是门艺术。人的嘴皮子上下两片嘴唇,不停地翻动,效果却不竟相同。一个能说会道的语文老师所上的课肯定是学生比较认同的,会导的老师能活跃课堂气氛,每一个教学环节老师精彩的导可谓是有效的“调味剂”。
听了范老师执教的《二泉映月》后,感触最深的是我们范老师准备的非常充分,汲取了名师的教学精髓,在自己进行“加工改造”设计出符合本班学生的教学设计。
由听《二泉映月》二胡曲导入课题,歌曲导入新课比较符合这篇课文。像今天我上了《大江保卫站》一课时的揭示课题就采用了故事导入,给学生讲述了1998年的夏天 ……不同题材的课文教师采用的导入也是因材而异的。俗话说“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上课伊始教师的“导”是非常重要的,导的出色,导的成功必能激起学生学文的`兴趣。
一节语文课学生到底收获有多少?考察的重要标准:朗读与说话。一个人的语文水平很好的话,那么他的语感能力肯定很强。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感呢?多读、多看。范老师的课堂上就能很好的反映出来。通过形式多样的读逐渐感悟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盲人阿炳苦难的一生,创作名曲的艰辛历程。范老师课堂上还注重学生的说话训练。创设不同的情境练习说话,让学生体会到阿炳靠卖艺度日,再次体会阿炳创作二胡名曲的艰辛。
二泉映月听后心得体会 篇8
又是一年花好月圆,遥望那高挂的明月,可知那宫阙中的嫦娥还在思念?我轻倚在竹椅下,月下独赏。
凉风轻袭,心飘摇,朱红轻飞溅。此时,我既没有李白“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的闲情,也没有苏轼“高处不胜寒”的悲凉,心中毫无杂念,心若止水。
随手拧开收音机,一首二胡曲流入我的耳中,缓缓的,轻轻的,似水若溪,无形中仿佛缠绕在我身边的薄雾。眼前渐渐模糊了,犹如置身于朦胧的氤氲之中,那样的轻浮,又是那样的淡雅。淡淡的月光和着婉转的韵律让我分不清是在梦中还是在现实。我不敢轻举妄动,生怕会破坏这安详得似一碰就破的水晶球一样的环境,只有闲上了眼,敞开了心扉,对月剪影,倾吐心声。一曲奏罢,我缓缓睁开双眼,月还是那么圆,夜还是那样宁静,余音在我的心田里却荡起了一阵涟漪,久久不能平息。但这首曲子怎么会有丝悲伤之情呢?这种意境难道仅仅是寄托在朦胧的月色之中?
月满西楼,八月桂花香。收音机里主持人亲切的声音响起,惊叹,竟是同乡阿炳的伟作,我细细听着主持人介绍他的生平,心中开始颤抖。震颤的心弦谱出的乐曲是如此的让人回忆,让人心碎。在那个黑暗腐败的'社会中,阿炳从没畏惧!他在自己的小宇宙中陶醉着,领略着音乐的寄托。他虽然看不见,生活在无边无际的黑暗中,但他的心里永远都是充满着光明,他的行为可以告诉世人,他的作品可以告诉世人!
“桂花浮玉,正月满天街,夜凉如洗。风泛须眉并骨寒,人在水晶宫里。蛇龙偃蹇,观阚嵯峨,飘渺笙歌沸。”这一首《念奴娇。中秋对月》是我的独爱,现在更是觉得凄凉。阿炳也曾度过了多少个凄凉的春秋?他将自己不断地磨练,最终破茧成蝶,扇动着梦的翅膀飞向自己心仪的音乐。而相比那些纨绔装文艺的富家子弟,最终也只能手捧冰冷的文字,终挽不住岁月远逝的芳华。唯剩这水月镜花的流年,从春到冬一路相伴,终成流世佳作。这么大的对比又说明了什么?我是不是应该好好想想呢?
斟上一杯浓茶,捧在手心,轻吹再品。夜风扑面吹落回忆万千,莫名的情绪悄然溢满心间。当我还醉倒在唯美的旋律里,心想着世上还有多少如阿炳一样的人在艰难地生活,而自己却享受着锦衣玉食的生活,思绪难以平静。
呷下一口茶,喝出阿炳那凄凉的社会,呷下两口茶,尝出阿炳那不屈的品质,呷下三口茶,品出阿炳作品的缕缕苦涩……
而这篇伟作就是《二泉映月》。是啊,二泉映月,更映在我的心里。那淡雅却包含着无尽悲哀的乐曲洗了我的灵魂,更升华了我的品质。阿炳的精神早已穿越了生死,他的灵魂也早已达到让人无法触碰的境界!
月下,一缕月光轻轻洒下,为我织下一件银纱,轻轻披上。今晚,我的梦中定有阿炳。
二泉映月听后心得体会 篇9
《二泉映月》讲述了生活在社会最底层、饱经风霜的民间音乐家阿炳在第二次倾听无锡惠山“天下第二泉”的泉声后,用思想和灵魂谱作出的动人乐曲。有位伟人在听完这曲乐曲后连连感慨道:“这样的曲子应该跪下来听!”我不明白他为什么会这样说,但在边朗读课文边聆听《二泉映月》乐曲后,我顿时深深感悟,便极为赞同这位伟人的观点了。
课堂上,语文老师特地从网上下载了乐曲,当乐曲播放进入高潮时,同学们也在老师的启迪下读到了高潮。每个悲惨的音符、每行优美的文字不知不觉浸满了我的心田,惹红了我的眼眶。我同阿炳一道倾诉,倾诉人间的凄苦!倾诉人间的真情!倾诉人间的无奈!
我在网上疯狂地搜集阿炳的资料并如饥似渴地阅读,我似乎看到了阿炳在落败的街头卖艺,破旧单薄的冬衣裹不住羸弱的身躯,枯草似的长发随风摇曳。为了挣得几个铜板养活家人,阿炳紧闭双眸,摇身晃脑,奋力地操持着老旧的胡琴。曲毕,零星的.过路人百无聊赖地随意扔下一两枚小铜板,双目失明的阿炳听到铜板落地的清脆响声,赶紧双膝趴下,颤颤抖抖地伸出瘦骨嶙峋的双手在街路上吃力地摸索着。我忍不住热泪盈眶,不禁为阿炳呐喊,呐喊旧社会的不公!呐喊苦难早点远离!呐喊新生活早点降临!
阿炳,我们永远怀念你!
二泉映月听后心得体会 篇10
听孙双金老师的《二泉映月》一课后,二胡名曲《二泉映月》到现在还在脑中萦绕,挥之不去。我相信不仅是我一个人,所有的学生和听课者都会永远记住这首曲子。那么,孙老师是用何“魔法”让这首曲子深入人们心灵的呢?
一、“四听”的教学设计,大气磅礴,低吟回唱。
“提领而顿,百毛皆顺”。本文的教学,孙老师把这个“纲”定在了“听”上面。全文的教学,螺旋式上升,分别安排了四个听:
上课伊始,孙老师让学生简单地介绍一下所搜集的有关阿炳的资料。然后很自然地说道:“阿炳是一位盲人艺人、苦难艺人、他的《二泉映月》是他的不朽之作,想听吗?”又问学生,用什么来听?学生回答:“用心来听。”孙老师相机板书:听。播放音乐,让学生谈谈听到了什么?这是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第一次在会场响起,带着课前对阿炳苦难身世的大致了解,孩子们开始走近《二泉映月》。
当孙老师深情朗读起第5节时,《二泉映月》第二次又响起。此时,我们听到的不仅仅是苦难,在悲凉的曲调中,抗争、呐喊的声音已经跳出了音符。
第三次,当学生的朗读和着音乐响起的时候,老师、学生、听课者与这首二胡名曲已经融为一体,此时的孙老师已经不是授课者,而是一位顶级的指挥家,指挥棒轻轻一挥,带着人们走进了音乐;此时的学生已不是学课文,而是在品味音乐,在乐曲声中深情地读着民间艺人阿炳的身世;此时的听课者,也不是在学习名师的讲课方法,我们忘记了笔记,融进了课堂,与课堂上的师生同喜同悲。
最后孙老师通过扩充的故事,小泽征尔说要跪下来听《二泉映月》顺势发问今天的我们该怎样去听《二泉映月》?此时此刻,这首二胡名曲《二泉映月》带着人们走进了阿炳的一生,走进了对人生的思索之中。余音绕梁,绵延不绝。在本课教学中孙老师从多角度去呈现《二泉映月》,在师与文本、师与音乐、生与文本、生与音乐、师与生、生与生、生与学者之间,架起了对话、互动的桥梁。套用昨天薄校长在“发展性课堂教学”演讲中所说的确立了一种“对话型”的师生关系,老师成了“平等中的首席”,在这节课中我看到了这样的理念。
二、善于引导学生联想,让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在教学找找阿炳的身世的关键词的环节时,抓“双目失明”让学生闭眼感受;抓“卖艺度日”让学生谈生活中看到的卖艺人的场面;抓“生活的穷困,疾病的折磨”又创设两个场景“烧到39、40度,浑身发抖,他是怎么卖艺的呢?狂风怒吼,双目失明的阿炳又是怎么卖艺的呢?”让学生选择一个画面,想象一下再说一说,你看到了怎样的情景?
在这环节中,孙老师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产生联想,举一反三,现身说法,让学生积淀了情感,走近了阿炳,走近了《二泉映月》。
三、善于点拨学生领悟,让学生豁然开朗,柳暗花明。
教学中处处透露出孙老师的“智”,体现了他的“平等中的首席”,每一处的重难点出,通过孙老师的巧妙点拨,让学生一次次地领悟,灵魂一次次得到洗涤。如:为什么阿炳没有听到奇妙的声音?反而听到是叹息、哭泣、倾诉、呐喊?难道是阿炳的父亲说错了,还是阿炳没有长大?拿起笔,到课文里去找找关键词句。
又如:他多么希望有一天能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阿炳不仅听到了叹息、哭泣,还听到了倾诉和呐喊!拿起书来,“听着听着,阿炳的心颤抖起来,他禁不住拿起二胡,他要通过琴声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这茫茫的月夜。”他为什么要把这些通过琴声来倾吐给月夜呢?
再如:师:小泽征尔认为应该怎么听《二泉映月》?
生:跪下来听。
师:对某一个人,某一件事无比崇拜的时候才会朝他跪下。小泽征尔崇拜阿炳什么呢?他要跪阿炳什么精神呢?你说。
生:他要跪阿炳不怕苦难折磨。
生:我觉得他要跪阿炳这种目标专一,坚持不懈,而且写出这么美妙的音乐。
生:他要跪阿炳美丽的心灵和坎坷的经历。
师:他要跪坎坷的经历,凄惨的人生。他仅仅跪这吗?
生:他跪他勇敢的同病魔作斗争。
生:他跪的是阿炳对命运的抗争。(师板书:对命运的抗争)
生:(齐读〉对命运的抗争
生:他跪的是阿炳对光明的向往。(师板书:对光明的向往)
师:(充满激情地)充满苦难人生的人太多了,度过凄惨人生的人太多了。但是有些人被苦难压倒了,在凄惨中潦倒了,这样的人是不值得被小泽征尔跪的。小泽征尔跪的是对命运抗争、对光明向往的这种不屈的精神!小泽征尔说要跪下来听《二泉映月》。今天的我们该怎样去听《二泉映月》?
生:今天我们应该用心认认真真地去体会《二泉映月》。
师:用心,让我们用我们整个心灵再一次感受那动人心弦的《二泉映月》。(播放《二泉映月》。)
师:(在乐曲声中)苦难本来给人们带来了什么?悲痛、哀伤、哭泣。但是对一个命运的强者,对于敢于和命运抗争的人来说,苦难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让我们勇敢地面对苦难吧!
多么发人深省的话语!我想:学了这节课以后,在孩子们以及所有听课者的心中的,《二泉映月》这首曲子表现的不再仅仅是苦难,更有一种超越苦难,战胜苦难的精神动力。这是孙双金老师在孩子们的心中悄然播下的精神“种子”,这是对这首世界名曲的最好的诠释。
听了孙老师的课,我们感觉到:他不仅仅在引领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更是在引导学生与作者对话的过程中,唤醒学生直面生活、品味生活,领悟生命的真谛。
四、善于运用评价语言,让学生兴趣昂然,欲罢不能。
在教学中,孙老师一次次适时的激励性的评价语,时时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如:“真会学习,你还能够上网查找资料。你还知道哪些?有不理解的很正常,我还要感谢提出问题的同学。答对了表扬,答错了也要表扬,表扬你的勇气。我要感谢你,你的感情是多么得饱满,多么得充分啊!你哪里是一个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啊!你分明就是阿炳,是阿炳的知音!”等等,一句“答对了表扬,答错了还是表扬”,一下子卸掉了学生心理的负担,让学生从阴影中走进了阳光地带。“你说得真好。你是阿炳的知音。你就是小阿炳。” 可想而知,在那么多的老师面前,那位发言的学生得到这样高的评价,他内心的激动是语言无以表达的。一位教育家说过:“你的鞭下有牛顿,有爱因斯坦,……”或许,老师的一番积极评价,将成为一名明日之星成长的动力。我想我们也应像孙老师那样在课堂中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关注弱势学生,关注学生的心理和品质,让每一位学生的脸上永远阳光灿烂。
五、善于删烦就简,围绕重点,领悟精髓。
我特别欣赏这样一句广告词——把简单的变成复杂,太累;把复杂的变为简单,贡献。今天的`课堂,让我穿过复杂,看到了简单。自己感觉如果自己拿到这样一篇较长的文章,就不知从何着手,文中的优美词句很多,该如何来指导学生朗读呢?而在今天的课中,孙老师在初读课文中出示三组词是非常有意识的,从中也看出孙老师对教材的研读之深,一组是讲月亮、月光的;一组是讲阿炳身世的;一组是讲《二泉映月》的旋律的,孙老师引导学生美美地读第一组,悲惨地读第二组,第三组又要求学生把旋律的变化读出来。通过这样的方式,既学习了词,同时让学生对文章有了初步的感知与疏理,看来学词也是围绕着文章的重难点来学的。在省去了在教学中的扣词扣句的支离破碎的朗读教学,才有了今天课堂上的行云流水,酣畅淋漓,激情荡漾的朗读。
简洁并不是简单,在孙老师的课堂上,对重难点的学习绝不简单,而是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简洁的第一范文,其实是以少胜多的课堂,少的是对文本的烦琐分析,少的是过多的形式主义做法,多的是音乐般美好的旋律,真诚而深刻的对话。
总之,对照昨天顾导的发展性目标的阐述,孙老师的课在内容上、内涵上有拓展,(阿炳的身世,小泽征尔认为《二泉映月》应该跪着听等)学生的能力上有提升,套用孙老师所说的“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情感上有共鸣,思想上有提升,树立了要勇于面对苦难的价值观。看来,对于我们的课题的研究,孙老师的这节课值得我们解剖与学习。
既然今天我们是来解剖的,那应该可以说说自己的不同的声音的。对于孙老师在解释“奇妙”一词中,我不认为是这样的,孙老师在课中说:“师:阿炳他听到了什么?(相机板书:叹息、哭泣、倾诉、呐喊)
生齐读:叹息、哭泣、倾诉、呐喊
生: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师:你们认为这样的声音奇妙吗?
生:(纷纷)奇妙。
师:你们认为哭泣声是奇妙的?
生:(摇头,疑惑地)不奇妙!”
其实,学生在这里已产生了疑惑,难道“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这样的声音不奇妙吗?后来孙老师又问“难道阿炳还没有长大?”我想,阿炳小时候没能听到这些声音正是因为没有长大,后来能听到这些奇妙的声音,恰恰是说明了他真的长大了,经历艰难困苦,他才能听到。如果他生活幸福,我想他也能听到奇妙的声音,那应该是另外的声音了,也许是“欢快的跳跃”,也许是“浅唱低吟”,所以这奇妙的声音不应该界定为一定是美好的声音,个人认为只要能听出不同的声音来,那就是奇妙的,能听出来,也正说明真正的长大了。如果说“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不是奇妙的声音,那应该是一种怎样的声音呢?个人认为“神”是“神奇”,妙是应妙在能听出各种声音来。
二泉映月听后心得体会 篇11
今天, 刘老师教我们学习了《二泉映月》这篇课文。 课文中,最令我敬佩的是阿炳面对挫折顽强不屈的精神。
是呀,面对困难与挫折,只有不屈服于命运的人,才能立足于世界,傲然生存。 雨打花,撒落满地,但是,落花不会因为你的悲伤而重现枝头;滔滔长江蕴含着一个又一个冤魂,但他们不会因你的惋惜而起死回生。 面对挫折,无论如何长吁短叹,就算你哭三天三夜,铸成的大错也无法挽回。悲伤是无用的.,只有化悲伤为奋斗的力量,才能享受成功。 坎坷也好,挫折也好,对于我们来说要战胜它们,其实就是战胜自己。困难算什么?失败又算得了什么?古今中外,哪个名人不是先尝尽挫折的苦涩,然后才获得成功的喜悦。 发明大王爱迪生发明电灯时,经历了上千次的失败,终于取得成功;历史著作《左氏春秋》,是左丘明双眼失明后完成的;而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仅用三千士兵就攻占了吴国;鸿篇著作《史记》,是司马迁受了“酷刑”之后,在狱中花十三年时间才完成的。
浩瀚的历史长河中,面对挫折不屈者比比皆是。人生旅途中,难免会有困难与挫折。面对困难,你可以伤心,可以愤怒,但却不可以没有信心。 直面挫折,战胜自我,这是对意志的磨炼,是对勇气的考验。莫邪之剑只有经过烈火的煅铸才能成为名剑。绚丽的彩虹只出现在风雨洗礼之后。亲爱的朋友,让我们笑对挫折吧!成功永远藏匿在挫折的背后!
二泉映月听后心得体会 篇12
阿炳是家喻户晓的民间音乐家,他从小和师傅学乐器。可是,他的一生却是十分坎坷和艰苦的。
小阿炳跟从师父到二泉听淙淙的流水声, 年幼的阿炳却什么也听不懂。阿炳长大成人以后,师傅就离开人世。加上他的双眼换上疾病,身体弱,家里没钱,他只好上街头卖艺。他饱经风霜,生活环境却并不见好。这时,他想起了二泉,就把一生所受的屈辱化作美妙的音乐,全部发泄了出来。
他爱这陪伴他度过困苦一生的音乐,所以后来才有成就。
是啊,阿炳是多么坚持。他没有向生活低头,他用长满茧的双手紧紧抓住了那乐器!
“坚持就是胜利”这句话说的.一点没错,阿炳就是个例子。我们要不放弃,才能追寻到一生的目标。我们也不要像生活低头,这样才不会活活饿死。这让我想起了一个故事:
两个人,第一个人是杏仁眼,柳叶眉,是个美女样。可是,他却被迫嫁给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从此,她便怨天怨地,骂儿女骂丈夫。
第二个人也是嫁给一个穷的响叮当。可她却不怨天尤人,自己和丈夫盖房。结果盖了3次都拆了。自从盖了第四间房子以后,生活环境越来越好。这两个人,第一个是作者的妈妈,第二个是奶奶。妈妈的脸上布满皱纹;而奶奶看起来是那么和蔼。
生活不会不公平,只要有好的心态,什么都会好起来的。
二泉映月听后心得体会 篇13
每一首乐曲都有着它们独特的风格,并且包含着不同曲作家意识深处的情感。在他们烦躁不安时奏出的旋律带给听者的也是愤怒与躁动,包括伟大的贝多芬、莫扎特。
有时,平凡中也能绽放出绚烂的烟火,一如荒漠中盛放着娇艳欲滴的花朵一般,奇迹也会恩顾普通的游者。在他们身上,也有着常人不易察觉的音乐星光在闪烁着,神秘而又美丽。
而这其中,又有一位伟大的二胡演奏家——瞎子阿炳,创造了中国音乐史上的奇迹。一个盲人乞丐,是如何创作出如此登峰造极的二胡乐曲的呢?在寒冷腊月之时,他又是以怎样的心情来面对当时的世界?
初听时,我们也许并没有什么感触。但在细细咀嚼、慢慢品味后,却可以看见它背后的`凄凉苦楚。委婉流畅、跌宕起伏的曲调流露出如泣如诉、如悲似怒的情调及对光明和理想境界的憧憬,配合苍劲的运弓处理,将他内心中的悲怆和苍凉完美地呈现了出来,让我们有了身临其境般的真切感受。
阿炳将毕生的悲哀和凄苦都倾吐在他的音乐上了。从琴弓飘洒出的乐符,曲折悠扬,如同苦涩的泪水从脸颊上滑落,带着无尽的哀恸,从冥冥的暗空中落下来;又如同哀伤的白雪,飘落在无人问津的寒冷荒川上,无声无息地被埋没。你看不见它们,接不住它们,却真切而悲哀地感觉到它们的存在,如诗如画。在这一幅画卷中,我看到了阿炳坐在街边的石阶上,拉奏着这首《二泉映月》,怀着对昔日美好景色的回忆,对黑暗社会的控诉,在白雪纷飞的严冬悲歌着。
我可以听见曲中悲怆的情愫,听见那位乞丐艺人对人情冷暖,世态严凉的评诉,看见他早已快冰冻的,哀伤的心。在这段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后,我也强烈地感受到作者对未来的希望和向往,让我觉得耐人寻味。
既有对世事的感慨,对自己现境的悲凉,又有对光明的渴望,这多种情感让《二泉映月》这首二胡曲响彻大江南北,也让它在我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二泉映月听后心得体会 篇14
今天回到家,一是出于好奇,二是老师布置,我满怀期待地跑过去跟妈妈申请使用手机。
我在网上搜索:二泉映月阿炳(二胡独奏)。过了几秒,网页上蹦出几栏,我试听了一下,又下载到主屏幕上听。
前半部分琴声委婉动听,好似在描绘二泉的'安静祥和,连绵的乐曲起伏不大,节奏平稳,再往后听,好似一名老者在有声有色地讲述,时而随之叹息,又时而平淡时而激愤。中间部分音整个高了一层,接着又平缓起来,像名饱经苦难的人在哭诉,语气中带着悲愤凄凉和无奈与妥协。渐渐地,音低了下去。通过琴声,仿佛能看见阿炳坐在泉边有模有样地拉琴。
听了这首乐曲,我仿佛也可以体会到阿炳在那段时间中的艰苦,怀念,激愤以及对美好幸福的渴望。
二泉映月听后心得体会 篇15
二泉映月是一首优美的民族乐曲,是一代民间艺人毕生心血的结晶,以前听过不少次,发自肺腑的喜欢。上学时,有老师讲到日本著名音乐指挥小泽征尔指挥过多次二泉映月的大型演奏,但当他来到北京,听了一位音乐学院的学生用二胡拉的这首曲子,立刻流泪了!说自己对这首曲子的理解是错误的,是认为在风景优美的泉水边抒发自己的情怀,没想到这首曲子真实的含义是那么悲伤,是一个艺人对自己一生的坎坷情愫,泉清月冷,心里的感受也会凄凉万分,怎会是闲情逸致的抒情呢?那时候只是说小泽先生是世界著名指挥家,能承认自己的错误难能可贵。
记得小时候好像听过广播剧,就是介绍阿炳悲惨的一生,过着食不果腹,贫病交加的生活。很多苦难磨练了他,在他的心里一定对人间的世态炎凉和社会的不平有着很多触及灵魂的深刻感受。他也是一个爱国者,亲历了旧社会种种苦难。后来入了寺院,对自己的心境一定有新的认识。在著名的天下第二泉边,艺人虽然看不见汩汩的泉水,但身心一定感受得到泉水的激泠,虽然看不见月光,但他一定感受得到月辉的清凉,此刻此景,在他心里是怎样一种激荡啊。激情迸发,灵感涌动。一首包含自己血泪的幽怨在心里再也抑制不住了。手中的二胡是自己倾诉的伴侣,皓月当空,天人合一,人琴合一,所感所发如月光清辉,如泉水幽咽,在琴弦上激荡出一生的心血。艺术的顶峰达到了,传世之作如皎洁明月流传人间。
以前听过多次,也知道这首曲子的悲凉,但是听了阿炳自己拉的,味道大不一样,一种透骨之寒霎时袭遍全身,有起疙瘩之感,荡气回肠,有寸断感觉。那种激扬的鸣响是对心灵的震撼,沙哑的琴音,如空旷山谷卷起大风,又好像感受得到艺人的满腔激愤,如泣如诉。虽说这不是他的最高水平,好几年没拉了。但绝对是他的心血呀,里面的涵义只有他最清楚。所以只有他拉出来的才是最真切的。才会对人的心灵冲击那么强烈。其他艺术家怎会有他的经历和感受呢?一种三伏天突遇寒气的冰凉。这才是艺术。能够深深打动听众。悦耳动听稍有水平都能达到。但里面传出来的意境那就不是谁能做得到的了!
自古雄才多磨难,也唯有那么深切的世间冷暖感受,才会在合适的时机激荡出震撼灵魂的音符。听着他的`曲子,你会感受得到他内心的幽殇,能够通过一把二胡表达给别人,让一个不懂音乐的人也感同身受,这就是生命力!
由此想到各种艺术巅峰的名家们,都是既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有一定的天赋,更有深切的触及灵魂的生活深刻感受,才会使作品不同凡响,惊世之作才会有更强的生命力。像田种兰老师,也是经历了很多磨难,有很高的天赋,又痴痴地热爱,才会达到很高的艺术造诣。只是这种艺术未如字画或者音乐那么炫目、悦耳,才依然保存在极少数人手里。这才是真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啊!
后人们都想知道先人们的艺术哪些是真的,他们做出来的到底是什么样子?字画好说,后人们可以伫立跟前静心欣赏。一幅《兰亭序》,引得唐王李世民宁可什么也不要,也要把它带到冥府!可见她的喜爱程度。但乐曲就不一样了,以前没有录像录音设备,作曲家们弹出的曲调只能通过后人来表现了,可是后人们智者见智、仁者见仁,理解的不一样,没有先人们的真切心境,味道自会难以一致。就像我现在问师兄们,谁能达到田老师的那种境界?回答是没有,只在个别师兄身上某个方面贴近!这就是艺术的魅力和遗憾之处。幸有解放后有艺术家为阿炳录了曲子,才使我们今天能够听得到他本人的绝响。即使不是他的最高水平,但此时的心情和表现,只有他最清楚呀!虽然后来的艺术家们也给我们留下了这首曲子的悲凉,但我感到味道是不一样的。唉!以前的武术家们像师爷、师父,都不肯留下影像,致使我们难睹其真实艺术表现和失却标准。此诚憾事呀!
我们搞艺术,经过努力,行家们说有那个样样了,但是真正的是怎么回事呢?有很多艺术只能凭自己的理解和天赋去打磨和雕琢了,也许后人会超过前人,但是味道总会不一致的。有的说后人表现出来的是皮,有的说是髓,有的说是神!能做到神就足令人惊叹了!好在今天的高科技能给我们留下弥足珍贵的视听艺术,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弥补缺憾,但是怎么也不如临场感受的!
后人学东西知道了怎么去磨练,更要知道那个味道,尤其是原版的,我们为能感受到流传后世的美妙乐曲而开心,当我们得到了原版的作者本人的作品,真的是多了另一层理解,实在无缺憾了!那是真的呀!所以我们学东西要追根求源,见识到最原始的东西,才有可能少走弯路,向着顶峰进发,经过努力达到或者超过前人的成就。但我们毕竟不可能有前人的经历了,只能另辟蹊径,见识到真的。努力接近原来的本意,完全一样是不可能的,百人百样,正因为这样,才使得艺术的殿堂里,姹紫嫣红争奇斗艳!
二泉映月听后心得体会 篇16
瞎子阿炳,原名华彦钧,生于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8月17日),无锡惠山人,出生在无锡城中雷尊殿旁的一和山房。
瞎子阿炳的一生谱写了许多的名曲,如《听松》《寒风春曲》《大浪淘沙》,《梅花三弄》《龙船》《昭君出塞》,其中《二泉映月》最为出名。
《二泉映月》是阿炳在惠山二泉边有感而发的一首二胡曲。这首曲子所拥有的是瞎子阿炳自己痛苦的回忆和对残酷现实的抗争,还有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
听着这首《二泉映月》,我不知为何眼眶红红的,有些许的悲伤。听着这首曲子,我似乎感觉好像阿炳就在我的身旁,为我讲述着一个又一个悲伤的的故事,随着乐曲的升腾跌宕,那个阿炳说出了对残酷现实的抗争。他不愿如此,他不愿在茫茫人海中被淹没,过着这样有吃饱了上顿没下顿的生活,为什么我要如此穷苦,为什么!为什么瞎子阿炳希望自己的生活能过得好些,希望顿顿有饭吃,有衣服穿,眼睛能好起来,希望以后的生活平平淡淡,家家幸福人人欢乐。
阿炳在音乐上的.成就,远远超越了家传师承的范围,博采众长,广纳群技,把对痛苦生活的感受,全部通过音乐反映出来,《二泉映月》就是其中的一首。他的音乐作品,渗透着传统音乐的精髓,透露出一种来自人民底层的健康而深沉的气息,让人感到一股只有中华民族才有的精神,情真意切,扣人心弦,充满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他向我们展示了勤劳刻苦的精神,他向我们展示了什么叫不可思议,什么叫奇迹。其实这世上没有奇迹,没有不可思议,只要勤奋刻苦,即使你不聪明,也有可能比别人聪明。相信自己,永不放弃,这就是阿炳教给我们的精神。同学们,让我们相信自己,永不放弃,就可以完成自己的理想!
二泉映月听后心得体会 篇17
今天晚上,我正在做作业,收音机里传来一阵好听的乐曲,我不由地放下了笔,陶醉其中。我好像看到了柔和的月光洒在湖面上,微风吹来,波光粼粼,一位老人正坐在亭子里拉着二胡,一切都那么和谐,让我无比舒适。曲子播完后,是主持人甜美的声音,向我介绍了这首曲子。原来,这首曲子就是有名的《二泉映月》,它是瞎子阿炳创作的。阿炳身世坎坷,饱尝人世的辛酸与屈辱,但他又才华横溢,《二泉映月》就是最好的`证明。
做完作业后,我便上网百度,连续听了好几遍。这首曲子有时激昂,有时舒缓,有时抑扬顿挫,有时又如泉水流畅。我感受到了阿炳身处那水深火热的旧社会,心情非常悲伤,但似乎又充满了对新生活的憧憬和向往。我也随着它哭泣,伤心,失望,很有想哭的冲动,迟迟不能回到现实,一遍又一遍。
钢琴曲《致爱丽丝》,古筝曲《高山流水》,萨克斯曲《回家》,琵琶曲《十面埋伏》都让人心情澎湃,感动不已,但二胡曲《二泉映月》给了我一种完全不同的新感受,它是中国的贝多芬,中国的《命运》!
二泉映月听后心得体会 篇18
前几天,我看到了二泉映月这篇课文,想到了阿炳那坎坷的经历和那坚持不懈的精神,令我敬佩,我联系到了自己,毫无没有像阿炳一样坚强!
二年级暑假爸爸妈妈把我送到尹老师那里学习毛笔字,一开始我还觉得感觉不错,可是练了几个月我一个同学也来了,他就练了几次,就不想练了,说是桌子太矮要腰弯下来写,最重要的是要站着写两个小时,太难了!我想想,他说的.也是,难怪我每天回家,腰又酸腿又酸的,算了吧,我也不练了,有什么好练的呀!妈妈也拿我没办法,只好顺着我。在我不练的这段时间内,她经常搜集一些人坚持不懈做什么事情的例子给我看,让我受这些人的影响,继续练毛笔字。我也知道妈妈的用意,不想辜负妈妈的一片苦心,可又不想去练,内心挣扎得很,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后,和妈妈说:“妈妈,我还是去练毛笔字吧!”妈妈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一起同我去尹老师那边重新报了名,尹老师说:“你走的那段时间正好考级,假如你不走马上就考七级了,后悔吧?”我微笑着点了点头。
我以后做每一件事都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不然会得不偿失的!
二泉映月听后心得体会 篇19
起初看到老师在黑板上写着《二泉映月》的题目,我以为它是描绘一处优美的风景,淙淙的泉水倒映出了晚上的明月。后来老师让我们听了《二泉映月》,我才知道它是一首优美的.二胡曲,乐声时而高亢,时而悲伤,不禁让我想起一个悲伤的故事。
有一个孩子,在一次车祸中失去了父母,他还患有眼疾,从小就双目失明,为了生活,他拉着二胡走街串巷地献艺,以此谋生,曲声就像是他的心声一样诉说着他的不幸命运,过往的路人纷纷向他伸出援助之手。
我想,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首先我要给他画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让他能够看清前方的道路。其次我要给他画一座漂亮的房子,让他舒舒服服地生活。最后我还要给他画出他的父母让他不再是孤儿。
今后我还要向他学习不畏艰苦、不屈不挠,不向命运低头的精神。
二泉映月听后心得体会 篇20
《二泉映月》,的确是首不朽的名曲。乐声时而欢快,时而低缓,时而不安,时而平静,时而躁动,时而阴柔,还是一抹转瞬即逝的欢愉。乐声的每一次抑扬,眼里仿若顾盼到的每处角落,都埋藏了鸟语花香般的希望。这么动听悲美的曲子,怎能不动人心弦呢?
当我读完《二泉映月》这篇文章时,不禁对阿炳的这种在被命运折磨中,还勇于追求理想的精神感动,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有一年中秋夜,师傅在二泉边告诉小阿炳,他长大后就能在二泉听到许多奇妙的声音。转眼十多年过去了,阿炳已双眼失明,但生活的穷困和疾病的折磨并没有压倒阿炳,因为有一个声音一直在支撑着他—音乐。又是一个中秋夜,阿炳在别人的搀扶下又一次来到了二泉,有所不同的是,这次阿炳从二泉中似乎听到了许多声音……接着一首流传至今的名曲诞生了!
当我读完这篇文章时,我想过一个问题:阿炳若不瞎,他会不会创作出这种流传于世的'作品呢?应该会吧,因为正是生活的压力使他深有感受。雨打花,洒落满地,但是落花不会因为你的惋惜而重现枝头;滔滔的长江蕴含着一个又一个冤魂,但他们不会因你的悲伤而起死回生。我们应该学习阿炳这种精神。直面挫折,战胜自我,因为往往成功都是藏匿在挫折背后的!
【二泉映月听后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听后感11-02
听后感11-02
听后感04-14
防溺水听后的心得体会(通用20篇)06-30
演讲听后感05-12
法制课听后感06-03
《同桌的你》听后感04-17
二泉映月说课稿07-11
家庭教育讲座听后心得体会(精选10篇)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