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读后感[优选15篇]
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活着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活着读后感1
《活着》是一个让人读完后痛哭流涕的故事。它给人留下的除了悲情,还有深深的无奈,以及在失望之中若有若无的希望。
主人公名叫福贵,名字很是喜庆。他原是一个富家公子,却因吃喝嫖赌输光了家产,结果成了佃农。青年时一次上街,被压走当杂役;中年时,女儿凤霞因病成了聋哑人,儿子有庆因为抽血过度而悲惨离世,他目睹了这一切,却仰天长叹;步入老年,相濡以沫的娘子家珍得了软骨病,最终病死在家里;女儿凤霞在生产时因难产失血过多而去世,女婿二喜也被水泥板砸死了;凤霞的儿子苦根成了他最终的希望,却因为吃豆子撑死了。多么热闹的开头,又是多么妻惨的终末!结果,福贵牵着一头苍老的老牛,走在乡村的泥路上,当夕阳的残辉落在他们生后时,是多么的苍白啊。
福贵颠沛流离起起洛落的人生遭遇,正应了那句老诗:"人有悲欢漓和,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生活总喜欢制造缺撼,总像在期騙着福贵。一个人最難过的,并不是自己已将要面对死亡,而是身边的`至亲一个又一个的死去,自己却活着。活着,难道一定是最佳的选择吗?对,福贵是这么说的,我也是。
宗璞在<>里说过一句令我记忆犹新的话:"花和人都会遇见各种各样的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活下去,才是最牛的选择。无数的困难与挫折,是这辈子来人间走一道的"调味剂"啊。
抬起头,我眼见了窗外的那棵昇开着无数粉色花朵的夹竹桃,它曾经被调皮的孩子折断过枝桠,也曾遭受飓风、惊雷和暴雨的折磨,但是,无论是在怎样恶劣的环境下,它都能顽镪生长。即使成了两半,也会像蚯蚓同样,反而要以双倍的热情坚强生存。正应正了沙爽的一句话:"原始生物心性往往是泼辣的,反衬出人类的矫情。"人是高级动物,在拥有思想的同时,却也忘记了最原始的本能。
前两个月我去乡下玩,我眼见一个老农,皮肤因为长期被太阳照摄而黝黑黝黑的,身旁跟着一头老牛,他走到一个土包前坐了下来,土包里似乎是他的亲人,他咿咿呀呀地唱着小曲儿,伴着月色来临。看着他的影子,我似乎看到了福贵。
人的这一世,正是由无数个悲欢漓和组成的,不管在什么样的境遇里,活下去,才能看到明日的阳光,才能看到希望。挫折带来的不应单单是失望,在粗粝的生活中,我们应该像福贵同样,即使一无全部,依然能购放声高歌:"少年去游簜,中年想掘藏,晚年做和尚。"
活着读后感2
《活着》讲述了一个人和他命运之间的友情,这是最为感人的友情,他们互相感激,同时也互相仇恨,他们谁也无法抛弃对方,同时谁也没有理由抱怨对方,《活着》讲述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难,就像千钧一发,让一根头发去承受三万斤的重量,它没有断,《活着》讲述了眼泪的丰富和宽广,讲述了绝望的不存在,讲述了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主人公以前嫖赌输光了家产,但是亲人并没有抛弃他,这令他悔悟。这时候他明白只要活着贫穷未必不好,只要有爱,有关怀。
然而妻子得病,儿子被害,女儿难产致死,女婿事故死亡,孙子被自我的疏忽害死,一切一切的杯具接连发生,最后只留下自我活着,然而经历了种种的他却有了超然的心境,应对自我的过去能够冷静的回忆与论述。
他在剩下的`日子里与老牛为伴,寄托着自我对亲人的怀念,与对生活的感激,尽管不幸发生在自我身上,但却庆幸自我以前有那么好的妻子,懂事的孩子。他的人生了无遗憾!
作者没有发泄,没有控诉或者揭露,而是向人们展示高尚。那里的高尚不是那种单纯的完美,而是对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对善和恶的一视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
主人公福贵经历了一生的苦难,家人先后离他而去,一次次在绝望的边缘徘徊,但是他却有对苦难的承受潜力,对世界的乐观态度。当他发现间接害死自我儿子的使自我昔日患难与共的春生是他选取了埋葬仇恨,他们之间互相感激,互相仇恨,但是谁亚无法抛弃地方,同时谁也没有理由抱怨对方。即使是在绝境面前他依旧劝解朋友要坚强地活着,只要活着,只为能够活着。
作者没有发泄,没有控诉或者揭露,而是向人们展示高尚。那里的高尚不是那种单纯的完美,而是对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对善和恶的一视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
我们此刻的生活中无疑也会有许许多多的困难也挫折,有的时候我们确实很难以承受,然而每当我想当福贵他依旧感恩生活的时候我就会自惭形秽,觉得自我与福贵的差距,或许我无法在经历这些苦难之后得到内心的升华,然而我却能够透过对福贵经历的观察感同身受,活的同样的感慨!
无论怎样,生活总要继续。只要活着就好,只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或者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活着读后感3
《人为什么活着》,一本稻盛和夫探析经营哲学的书,却渗透了很多人生哲学。其实也是在之后才明白,或许这本书,它本来就应取名为《人就应怎样活着》。
人为什么活着?就应怎样活着?其实在某些方面,这两个问题的答案是能够互通的,虽然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法准确地面面俱到地回答。但看完这本书,至少有一个原先就有的观点被再次巩固和强化,那就是:勤奋努力地工作,用乐观用心、与人为善的心态好好活着。
首先一点,勤奋。按稻盛和夫书中的定义来说:劳动的目的不应仅取得粮食、免于饥饿,也是为了锻炼人类的心智,如果每个人都勤奋努力,就能够培养出完美的心智,让人变得更完美。
我认同这个观点,我们都不完美,但都能够努力让自我更完美,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想,努力劳动在给我们带来物质回报的同时,确实带来了精神上的收获,虽然在劳动的过程中,我们不免抱怨、烦恼,情绪郁闷,但当事情过去后再回头看,或许这其实也是一个修炼心智的'过程,正是因为有好多好多这样的抱怨和烦恼,我们才逐渐变得成熟,变得稳重,变得能独当一面了。
当然,努力工作的过程中,我们也该持续用心乐观的心态,与人为善。稻盛和夫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都要持续谦虚真诚的态度,尽量少掺杂个人主观意识,秉承他人之心看待所处的局面。
拿我们的工作来说,总有人抱怨广告占用了太多版面,也听人说谁踩了谁的线,是谁在本该截稿的时候还没拿出稿子来,或者是谁不管稿件资料如何就只管把自我的稿子放在头条位置……这样的状况我们几乎天天碰见,摩擦也不少见。但如果在摩擦发生之前,我们能够尝试着将心比心,或是设身处地,有些摩擦和争议说不定就能避免。
正如稻盛和夫所说,当一个人低落的情绪也会对一个人的健康造成很大的损害,乐观地看待每一件事情,不论结局如何,最起码我们赢得了经验和持续乐观的心态,因而心怀感恩、欣然理解这个考验。换句话来说,事已如此,生气并无用处,又何必拿别人的错惩罚自我?所以,还不如一笑而过。
或许,我们能够学习作者避免烦恼的一些方法:
1。如果有时间去烦恼,就比别人更加努力地工作;
2。持续谦虚绝不骄傲;
3。每一天自我反省,反省并不是意味着每一天烦恼一下;
4。以知足、感恩之心而活;
5。秉持利他之心而活。
让我们以此共勉。
活着读后感4
“人的幸福要等到最后,在他生前和葬礼前,无人有权说他幸福”-,这句话出自余华的短篇小说《活着》的自序。
在我读过的所有作品中,如果要选出一部在我阅读过程中带给我最大的震撼,并且在读完之后给我深刻的思索,让我久久不能忘怀的作品,那无疑是余华先生的小说《活着》。
在阅读这部小说的过程中,我几度落泪。空气中弥漫着绝望的叹息。《活着》从一个旁听者的角度道出了一个普通人平凡而曲折的一生。主人公福贵经历了家庭的富裕到衰落,经历了身边一个个亲人相继死去。福贵是一个富家少爷,先是把家产赌光沦为一无所有的穷人,父亲因他气恨而亡;母亲又因病去世;儿子有庆被抽血至死,女儿凤霞产后败血症而亡,挚爱他的妻子家珍得软骨病最终病死;女婿二喜意外工伤而亡,外孙子苦根吃豆子却被撑死了。一切就像一个巨大的.诅咒。女儿,妻子,女婿,外孙一个个离去。福贵几乎时时身陷生与死的边缘,痛苦的挣扎,忍受着至亲们一个个的离去,在一次次希望的破灭中坚忍不屈的依旧活着。他失去了金钱,一个又一个亲人的死亡,最后只剩下一头瘦骨嶙峋的老牛与他为伴。
第一遍读完《活着》,感到特别沉重,内心的压抑久久不能散去,作者似乎在故意考验我们读者的忍耐力,感到福贵的一生除了苦难还是苦难;再读第二遍,我却被被他的坚强所打动,面对诸多苦难和不幸,他依然坚强地面对自己的人生。生命是一个过程,生老病死,我们都得一样一样地过。人生无常,聚散离合。福贵的生命如此悲惨,但他从未放弃,一直坚持活下去,无论多么辛苦。作者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活着虽然充满了苦难,但路还得走下去。余华在书中写道:“活着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失去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人们的责任。”
责任,是活着的意义,也许生命有些事你无法预料,无法改变,但是更多的是需要你去负责,去担当。因此不论活着多么痛苦,你都要活下去,为了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活着这件事本身也是你的责任。从福贵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活着”是一种力量,是一种忍受,是一种接纳,是一种责任。
读完《活着》,与福贵相比,工作、生活中我所遇到的一切困难原来都不算什么。
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生活从来都不容易。我们要好好活着,活着,活着……
好好活着,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好好活着,做好身边的每一件事!!
好好活着,认真面对每一天!!!
活着读后感5
"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
——题记
在未看《活着》之前,我也听过同鞋说过这本小说,同鞋说看这本书时很压抑。
后来我拿到了这本书,黑色的封面,薄薄的一本,却为余华带来了巨大的声誉。美国如此评论道:"《活着》是不失朴素粗粝的史诗,斗争和生存的故事,给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残忍与善良的形象。"
《活着》所叙说的是一个带有浓厚悲剧色彩的故事,初读时会让人觉得十分戏剧化,而实际上并非这样,《活着》里很少有煽情的情节,更多的是用萍淡的笔触来如实的向我们转达那一个又一个悲剧。
故事是围绕着福贵的一世而崭开的,一开始的他家财万贯,过着悠然自得,人人都羡幕的生活。可是一开始的福贵不懂珍惜,去赌去嫖,终于败完了全部家产,而《活着》也正式开始了。先是父亲的去世,母亲的去世,然后是儿子有庆,女儿凤霞,老婆家珍,女婿二喜,结果是外孙苦根。他所拥有的一切,都没了,结果仅有一头老牛陪着他。
而我却敬佩着福贵,当一个人经历活着的种种磨难之后,他还能乐光的活下去,那么他正是一名不平凡的英雄,这使得他可以背负起接连而至的打击,拥有着对抗挫折的`勇气。当苦难终于过去,福贵依然乐光的活着。
全文中我感触最深的正是对于有庆的死,因为权贵的势力,有庆失血过多"脑代一歪摔在地上,那人才慌了",慌了的那人第一时间叫来了医师,医师一样轻描淡写的回应道"心跳都没了"就"跑进产房去救县长的女人",没有任何人实施任何针对有庆的抢救措施,有庆年少的生命就如此如汤沃雪的断送了。医务人员此时全部的关注力都只集中在产房里面难产的县长的女人身上,没有人对普通孩子有庆拨出丝亳的关心。
福贵不敢告诉老婆有庆已经死了,就自己一个人把他埋在土里,直到后来老婆发觉了。
《活着》里面每个人的死都让人感到无力,明明这么做他/她就可以活下去,为什么啊!遗憾后来谁也没有活下来,活下来的仅有幸运又倒霉的福贵。
小说的终末老人的故事讲完了,他和牛渐渐远去,炊烟在田野的乡间里袅袅昇起,黄昏一会即逝,象征着福贵老人片晌而又屈折的一世即将走到尽头,可我们不必感到悲伤,每个人片晌的一世中总会有许多苦难,但这些苦难终会过去,珍惜当下,好好地活着正是最重要的事。
活着读后感6
生命是一个人对自我经历的感受,而幸存往往是旁观者对别人经历的看法。——余华
看完这本书后,我第一句就感叹:这是一个好悲伤的故事啊,这本书以一个流浪汉道听途说的故事方式写了下来。其中,文中的第一个“我”,对这个故事是有自我的评论的。这样的文学手法,我第一次接触。这样能够完整地写出这个故事,也能够自由地抒发作者的一些感触。
福贵原先是个富家子弟,却因赌博输了家产,连妻子也被娘家接回去了。好不容易妻子带着儿子回来,母亲却病倒了。为了求医,福贵被抓去当壮丁了。
几年后回来,虽然母亲已经去世,女儿也因一场高烧不会讲话,但好歹四人的小家团聚了。又因饥荒,被迫无奈把女儿送给别人。女儿逃回了家,他们再也狠不下心了。但厄运接踵而至,先是妻子病倒了,之后儿子又因献血过多死了。好不容易有了一个勤恳的女婿,女儿又因难产去世。不久妻子也去世了,只留下一个外孙。
本还可勉强过上好日子,女婿却因工地失误丢了性命。福贵拉扯着外孙长大,却因为一个自我都不敢相信的失误——豆子煮多了——外孙被吃撑死了。就这样,亲人接二连三地去世,这样的遭际,苦不堪言。
这个故事的时代背景是解放初期前后。先是和国民党打仗,再是分田地、斗地主,还有饥荒。我看过的书也有很多是取材于相似的动荡的时代背景。这让我想起了《骆驼祥子》中的主人公祥子,同样是被社会一步一步碾压,直至毁灭。可是《活着》的结局不一样。福贵没有被压垮。最终他从集市上的宰牛户手中救回了一头老牛,并以自我的名字命名,和它一齐优哉游哉地种田,喊着逝去家人的名字,告诉“福贵”,不仅有你一头牛在犁田哦!
这样的'田园生活,是甜是苦难以分辨,只觉得弥漫着无尽的苍凉。有人会问,这样“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有什么意义吗?什么是活着?活着就是你能够感受到生活中的欢乐,更能够经受生命中的痛苦——毕竟如果死了,就什么也感受不到了。
我的爷爷也出生在这样一个动荡的年代。我小时候还听爷爷说过,当时捕来的鱼都要充公,饥荒时确实会上山挖野菜,大家都不上学。其实生活的苦难离我们并不遥远。现实中也有很多类似的“苦难”。我们不应像骆驼祥子一样被压垮,我们应当学着福贵,以乐观的心境去继续生活。
像我这样一个出生在和平年代的人并不是很了解什么叫饥荒,我也没有体会过亲人离开的痛苦。我只能在看完《活着》后,长叹一声,这真的是个好悲伤的故事啊……
活着读后感7
那天下午,我在书架前反复看,希望找到一本书,洗一洗我那被尘世喧嚣弄得灰蒙蒙的心灵。当我看到这本书——《活着》时,就感到一种力量——“活着”,那是一种怎样震撼人心的冲击力啊!作者以其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真挚的情感带领我们去探索人——他是怎样一步步走来,又是怎样一步步走去。
书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地主少爷福贵嗜赌成性,输光了家产,父亲气急攻心而死,穷困之中的福贵因为母亲生病前去求医,没想到半路上被部队抓去当了壮丁,后被解放军所俘虏并释放了。当福贵再回到家乡,母亲早已故去,女儿凤霞也在一次高烧后成了聋哑人,家里一贫如洗。一次又一次战乱和动荡,使得这个家庭在生存线上苦苦挣扎。新中国成立后,在大跃进运动中,福贵的妻子家珍因为饥饿患了软骨病。县长的老婆产后大出血,福贵的儿子踊跃献血,忙乱中被抽多了血,死了……然而,真正的悲剧才开始渐次上演。女儿凤霞产后大出血而死,妻子家珍病死,女婿二喜做工遇难横死,外孙苦根吃豆子意外被撑死。亲人一个个相继离他而去,每读一页,都不禁让人双眼湿润,泪水迷蒙,因为一次又一次的死亡悲剧将生命里难能可贵的温情扯得粉碎。最后,孤苦伶丁的福贵买了一头老水牛,给它取名叫“福贵”,和“福贵”相依为命,平静地活着……
福贵在一系列常人难以想象的沉重打击之后仍然能够继续忍受痛苦,坚强的生活,用一切方法鼓励自己,而没有向命运低头。不论从身体上还是心理上,有千般难万般难,却最终能够适应,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向困难退缩呢?
生命是令人感动的。
福贵在生存的最底线挣扎的时候,仍是万分善良地总能想到办法宽慰自己。“只要人活得开心,就不怕穷。”“想来想去,这都是命。”“再苦也要熬下去。”他甚至不惜用苦难安慰受伤而疲惫至极的心灵,哪怕在亲人一个个故去后还想着,也好,所有的亲人都是我亲自安葬的,都葬在祖坟边,也不再有什么牵挂了。善良与忍受,是传统,也是本能!
生命是伟大的。
生命是雪山之巅千年积雪融成的溪水,载着浑厚的积淀却始终欢乐地发源,流向远方。不因为历史的.沉重而背有包袱,不因为面前的艰险而有所停顿,婉转着倾泻而下,寻找本位的归属,知道投入大海的怀抱。
生命如此伟大而美好,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去珍视她呢?
既然我们没有理由逃避生命中的苦难,那么就奋起努力吧!珍爱自己的生命,好好的活着!
所以珍爱生命吧,让生命放出光彩!
我坚信;长歌怀采薇,明天会更美。
活着读后感8
好的概念犹如灯塔,正当你在迷雾中摸索航向,感觉到礁石的方向却不敢确认时,它能迅速地带来清晰感和位置感,让你知道身在何处和去向哪里。1979年,法国思想家让-弗朗索瓦·利奥塔在《后现代状况:关于知识的报告》中提出了“宏大叙事”这样一个迅速引起共鸣的历史哲学概念,立即如同灯塔般照亮思想界。这是我们所能触及的思想灯塔中十分著名的一座,有了这个概念,我们曾经熟悉的历史就有了另外的样貌。
从此以后,历史突然就分野了。一种我们熟悉的历史,可以称为“宏大叙事的历史”,而另一种我们不那么熟悉的历史,可以称为拒斥宏大叙事的历史。两种历史观形成了很多冲突,但直到今天,似乎都仍然还能顽强地“活着”。而李天纲教授这本以民国史为主要叙述对象的文集,名为“历史活着”,在我看来,他是在拒斥宏大叙事的基础上才作出这个断言的。仿佛是说,只有在“宏大叙事”之外,历史才“活着”。
这本书收集了李天纲教授一段时间以来在报章上发表的一系列书评和专栏文章,在结集之前,大约也经历了一些润色和修改。尽管内容并未限定于某一段历史,但其中涉及中国近现代历史的篇章居多。当然,当我全部看完这本书的时候,才慢慢明白,李天纲教授本书中入选篇章的标准可能更像是关于现代性的话题,无论是议论中国近现代史的那些文章,还是对古希腊、古罗马乃至基督教文化的深入探讨,其着力点全在现代性这一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领域。而我们前面谈到对“宏大叙事”历史观的`拒斥和反动,其实也是现代性史学中的一个基本话题,凡是那些秉持“宏大叙事”风格的史著多半都是现代性质疑甚至批判的对象,而在现代性观念指导下的史著乃至文学艺术,无一不是反对“宏大叙事”的。
一部中国近代史,尽管从不同视角可以有不同解读,但现代性观念的伸张与曲折,必然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大主题。直到今天,传统与现代的二元对立,也仍然困扰着无数生活方式已经现代化了的城市青年。作者是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学者,在书中的相应文章中,对史实掌故信手拈来,如数家珍,文章写得深入浅出,引人入胜,其中对历史的若干隐秘之处,也没有像寻常可见的大而化之,或者“王顾左右而言他”。当然,能够清晰辨别的是,作者在有意识地回避那些已经成为标准叙事文本的“宏大叙事”篇章,而代之以对历史细节的敏感体悟和具体情景的深切思索。这种努力,使得这本小书的文章大多具有一种发乎理性而又驰骋其上的感性力量。如同欣赏音乐一样,这本书不是那些波澜壮阔的交响乐,而是一曲曲委婉动人的小夜曲,我们彷徨其中,仿佛若有所思,又仿佛什么都说不出来。
现在,这本书似乎已经成了一本冷门书,但其孤芳自赏之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惟有识者得之。
活着读后感9
第一次接触《活着》这本小说,是在今年暑假。那时我看完书,百感交集,顿时觉得余华过于残忍,他就这么让故事中的人物一个个死去,只剩福贵一人。我读《活着》,思考了"何为活着""为谁而活""活得幸福""活出色彩"四个问题。下面就衣次道来。
何为活着
福贵原本是个富家少爷,后因嫖赌输光家当,面临亲人的不离不弃,他顿时悔悟。然而造化弄人,他的老婆得病而死,儿子被害致死,女儿难产身亡,女婿事故死亡,结果孙子也不幸夭亡。这悲剧连续不断地发生,独留命大的福贵一人活着。
人有悲欢漓和,月有阴晴圆缺。人啊,从你拥有生命的那刻起,你就必须活下去,去承担生命赋予的`责任,为了活着而活着。
为谁而活
看完《活着》,我明白人生最痛苦的事莫过于看着亲人一个个离"我"而去,"我"却束手无策,徒留自己孤零零地活着。我不知道如果我是福贵,我会不会选择继续活着。我经常思考,人为什么活着?但我总不能得到答案,借用书上的话:"人应该为活着本身而活着,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当今社会,有太多的人一世只为追名逐利,为了钱与权,他们不惜互相残杀,不择手段;也有太多人杞人忧天,埋怨命运的不公,对人生不抱希望,选择了断生命。而我认为:生命是值得珍惜的,人必须明白为谁而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为"活着本身而活着"。
活得幸福
何为幸福?对《活着》中的福贵而言,一家人开高兴心地生活,哪怕天天山珍海味,也是幸福。从前的我老是认为家庭物质富裕,譬如住上豪宅、开上名车,饭桌上即使没有粗茶淡饭,也得有鱼肉鸡鸭才有幸福可言。读完<>想想,觉得自己以前的想法实在过于肤浅。
回忆过去的点点滴滴,我才发现自己一直被幸福包拥着。每天一家人其乐滋滋地围着圆桌吃饭,何尝不是幸福?课后同学们一起妙语横生,又何尝不是幸福?原来,我一直拥有幸福,活得很幸福啊。
活出色彩
一个人活着,应该活出生命的价值。<>中福贵面临家庭的变故,选择贫困潦倒地过完一世。如此的小说结局是我倍感惋惜的当我们面临挫折,只要一线生机尚存,我们都不应言败,而要重拾斗志,与命运坎坷抗争。
活着正是一切,活着正是任务,活着无需理由,因为活着本身正是一种理由。记住为我爱的人和爱我的人而坚强活着,活得幸福,活出色彩!
活着读后感10
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生活不易,活着就好。
炊烟在农舍的屋顶袅袅升起,在霞光四射的空中分散后消隐了。
两个福贵的脚上都沾满了泥,走去时都微微晃动着身体。笑着,唱着。这日子还得好好过下去……
活着,承载了多少意义、情感和力量呢?是进行时,是生命的持续状态,是灵魂的永恒追寻。
看完《活着》,想说说关于"活着",这样广大却沉重的话题,似乎每一个语句都显得苍白,每一声叹息都显得无力;然而,活着,是进行时,是你我此刻正在经历的状态,无从逃避,直至那一天,你我在神的审判台前,而从那一天起,我们将活在永恒的国度里。而活着和永恒,有人只看到了一部分,于是没有永恒的方向,迷茫地活着。
当我们听着故事的叙述者——福贵将自己的经历娓娓道来,感觉着他活着的状态一点点变化:年少无知时,萎靡地活着,无视妻子的艰辛,无视父母的关切,无视现实的责任;风云突变后,挣扎地活着,战场上经历生存的残酷抗争,生活中面临活着的底线挑战,情感上体会为父为夫角色的重担;看尽生死后,麻木而乐观地活着,无牵无挂,无泪无述,也无欲无求。"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我们会默然发现,活着是一种状态,仅仅一个词,悲惨抑或苦难、凄凉、无奈,无法展现它的.全貌,可是哪怕是其中一方面我们都无法深入触及。小说以时间为主线,讲述了福贵如何从游混于社会的阔少爷变成一无所有的佃农,如何从刚开始无所事事的"败家子"到最后持家生活的"顶梁柱",如何从刚开始的淡漠亲情到后来饱尝白发人送黑发人的苦痛。
作为一个冷酷的作者,余华不动声色地让我们跟随他的冰冷笔调,目睹少爷福贵的荒诞、破产和艰难;继而又假惺惺地给我们一点点美好的希望,让有庆得到长跑第一名,让凤霞嫁了人怀了孩子,让某些时刻有了温情脉脉,有了简陋的欢乐。然而就在我们以为噩梦不再萦绕他们的时候,余华丝毫没有犹疑,他铁青着脸让自己的角色们迅速以各种方式死去,毫无征兆,近乎残忍,只留下我们错愕当场。
有庆是第一个突然死去的。"有庆不会在这条路上跑来了。"他的母亲说。大多数人应该在这个时候心痛不已。贫苦艰难的生活,福贵简单而粗暴的教育方式,都不曾让有庆对生活丧失希望。他热爱他的两只小羊,为了割草和上学每天来回奔命。所以当他在父亲眼前拿了长跑第一名的时候,我们都天真地以为悲剧该结束了,事情在慢慢好起来,于是有了一点淡淡的喜乐。
活着读后感11
每一个人都会改变,没有一成不变。现实中往往是沧海桑田,蓦然回首间总会夹带着分不明道不清的复杂,或是感慨或是悔恨。这是为什么?因为变了,在那一瞬之间,与当初的自己形同陌路,不变的唯有走着,叹着,光顾着自己一生的前行。
一个意外的天降横祸,一个不经意的细节等都是促成改变的主要因素。外界环境的改变使你在与环境的不符中认清自己,改变自身的物质状态,改变自身的思维角度,最后改变自己的言行举止。“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不无道理。书中的福贵自小便是阔少,含着金汤匙享着富贵生活,可惜落入赌博的深渊中,最后家道中落。酿成一切的无疑是他自己,所谓天灾也大多不离人祸,在这败光一切的瞬间他改变了,从荣华富贵跌落成一贫如洗,原本不屑一顾变为默默忍受,环境的突然改变,也使他开始认清自己。
认清自己的道路后,也会认清自己的方向;改变道路的同时,变的还有方向。人都在尘世中挣扎,何来潇洒不羁,只能默默前行着,走下去,不知终始,如无根浮萍随着河流漂荡。福贵生活的方向在不断改变着。当佃农耕作时,他的方向是养活一家;当拉大炮在坑道中苟活时,他的方向是活着回家;当儿子长大时,他的方向是供儿子读书。一桩桩忧喜欢寡不停地改变着福贵,一个个意外转折着他人生的道路。他曾为了面子让家珍自己挺着大肚子一人走回去,可在迟暮时光的他,回想起只有悔恨。一个个亲人的离去道遍了人走茶凉的悲怆。他曾想靠赌来“光宗耀祖”的想法已经在大起大落中抹去,悲欢离合中辗转的他依旧默默地前行,多了分淡然开朗,走着走着就过了一生。有人常说,人生最大之痛莫过于生离死别,福贵的亲人一个个予他离别之痛,希望的火光总是刚要燃起就被拈灭,可以说他的后半生都在绝望中坚韧地撑下去。在不变的前行中,他见过了太多不同的风景色彩,心也随之呈现不同的起伏波澜,最后却也隐于不变的淡然,平静不变地走下去。
是啊,人生很苦,大起大落世事无常,但却得走下去,在改变的道路中留下不变的足迹和生命的痕迹。一个人生命的.精彩不单是功成名就出人头地扬眉吐气的成功,更在于一个人精神的富足。而富足的积累就是自己走过的一路。福贵他的精神是富足的,一路上他还不停地走着,晚年还能淡然地分享着自己的故事,纵千般辛酸却也不留遗憾。家珍、凤霞、二喜、有庆他们也一直都在他的记忆中,存在着不曾离去,陪他继续前行着,度量着生命的尺度。而他则向作者诉说着自己的故事,知无不言,因为这样他又在大家的记忆中存在,继续前行着。
看完这本书,我隐约间又看见夕阳染红的晚霞黄昏中,一位佝偻着身子的老农牵着老牛,笑着叫“有庆”“家珍”,想让老牛“福贵”继续耕作下去,在错杂的阡陌小路中前行下去。
活着读后感12
暑假里,无意间看见书柜里一本并不起眼的书,当时的朋友对我说这样的书的催泪性很强烈,我一直不大相信,我想可能这样的书一般都是为了骗取不太理智的读者的眼泪而使得他们浪费自己的感情和金钱的,因此,我也就一直没有心情看这本书,直到这个暑假,终于有点属于自己的空余时间来阅读这本本该早已阅读的书。确实,此书的文学魅力很足,把我给感染了,不时见眼泪情不自禁地流了下来。
《活着》讲述了一个人和他的命运之间的友情,这是最为感人的友情,因为他们互相感激,同时也互相仇恨;他们谁也无法抛弃对方,同时谁也没有理由抱怨对方。他们活着的时候一起走在尘土飞扬的道路上,死去的时候又一起化作雨水和泥土。作者利用一个地主少爷富贵一生的故事,嗜赌成性,终于赌光了家业一贫如洗,穷困之中富贵的富贵因为母亲生病前去求医,没想到半路上被国民党抓了壮丁,等他再回到家,女儿已经成了哑巴,母亲也病了,家里一点吃的也没有。命运就是这样的作弄人,这样的令人无法琢磨,令人尴尬的无奈着,痛苦着。
一次又一次战乱和动荡,这个家庭在生存线上苦苦挣扎。新中国成立,在大跃进运动中,饥荒饿得福贵的妻子家珍驼了背。邻居们为争抢剩余的发了霉的红薯大打出手,福贵的'儿子为救学校校长的老婆产后大出血,踊跃献血,忙乱中被抽多了血,死了……然而,真正的悲剧从此才开始渐次上演,每看几页,都有我眼泪湿润的感觉,坏运气总是降临到福贵的头上,在小说的最后,悲剧和失败越来越多,眼泪和痛哭几乎成了家常便饭。
在描述苦难时代的背景下,“福贵”老人也经历了人生所有的痛苦,当他看着一个个亲人离自己而去的时候,心底实际是在滴血,是在哭泣,但他仍然挺过来了,依然乐观、豁达地面对着人生,在年近古稀之时,以一头耕牛为伴,却没有一丝的沮丧,在他的脸上,你看不见生活有多么的不好,看不到对世道的厌倦,有的只是岁月留下的沧桑,有的只是他带给你的人生取向。
其实余华《活着》带给我们很多的思考,一个人即使生活再困苦,我们还是可以像“福贵”一样,很好地活着,可以无遗憾地对别人说,我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得起自己周围每一个对我关心的人,对得起自己曾经为了某个目标所做的努力,就可以了。于是,这样的人生,我无悔,我想,这就足够了。
这就是我读了本书的一点点感受,也是我成年的一次洗礼,它让我变得更加成熟,让我能更清晰地了解这个社会,了解人生的意义,不虚度人生。
活着读后感13
作为一名学生,阅读是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最近,我读了一本令人印象深刻的书,书名叫做《活着》。这本书让我对生活有了全新的认识,下面我将分享一下我的读后感。
《活着》是中国作家余华的代表作之一,它讲述了一个普通农民的生活故事。小说以艰苦的现实主义风格描绘了中国二十世纪上半叶至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社会变革和农民命运。通过主人公福贵的生活经历,作者展现了战乱、自然灾害、家庭破裂等一系列不幸降临在他身上,但他始终坚韧地活在世上的故事。
福贵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他经历了战争、饥荒、家人的死亡,以及各种磨难,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对生活的希望。他用一颗善良坚毅的心,顽强地活着,不论遭遇多少悲惨的遭遇,他总是能找到生活中的希望和温暖。通过福贵的故事,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生命的顽强与不屈,也学会了珍惜眼前的幸福,不轻言放弃。
在《活着》中,作者余华通过细腻的文字描绘了农村人民的苦难生活,同时也展现了他们的人性光辉。在苦难之中,人们团结互助,展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对生活的坚守。在我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生命的`可贵,也感受到困境中人性的美好。
通过阅读《活着》,我深刻理解到了生活中的珍贵和坚韧。在我们生活中,或许会遇到各种不如意和挫折,但重要的是要学会坚强地面对,不放弃对生活的热爱和希望。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生活故事,而我们可以从书中的故事中汲取力量,坚定地走下去。
在读完《活着》后,我对生活有了不同的看法。我学会了感恩生活中的点滴幸福,珍惜眼前拥有的一切,也明白了生活中的困难并非终点,而是成长的过程。我愿意向福贵一样,用乐观的态度、坚韧的意志去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总的来说,读完《活着》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这本书不仅让我反思了生活的意义,也让我明白了生活中的真谛。通过福贵的故事,我学会了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挑战,也学会了感恩生活中的一切。我希望能够将这些悟到的道理融入我的日常生活,并继续不断成长。这本书是一本值得推荐的好书,我相信每个人读完之后都会有所收获。
在未来的阅读中,我期待着能够接触更多优秀的作品,汲取更多的正能量,让阅读成为我成长道路上的指引灯。阅读不仅是获取知识的途径,更是一种心灵的洗礼和力量的源泉。我会继续保持阅读的习惯,用心感受书中的世界,探索更广阔的心灵领域。
通过这次读书报告,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阅读的魅力和力量,也学到了很多人生的道理。我将继续努力,不断阅读,不断成长,让阅读成为我人生道路上的坚实支撑,为我打开更广阔的未来。
活着读后感14
“我会好好地活着。”从福贵的嘴里说出来,坚定而又悲凉,在读完《活着》后,我的心情沉重且压抑,尤其读到有庆被活生生地抽干了血而死去。我是一个代入感极为强烈的人,很难想象,自己的儿子处在最好的年纪以这种方式死去,而福贵,接受了身边人一个个的离别。
他在晚年讲述往事时,没有逃避,没有失声痛哭,没有一蹶不振,他用轻快平静的.语气讲述他所经历的一个悲痛的故事,我时常想,他不难过吗?是怎么做到热情讲述自己的伤痛的。直到后来,我有了另一层感悟。
他怎么会不难过呢?最爱的人都离开,晚年只剩他和一头老牛相依,他的笑容,是坦然,是无奈,是心酸后的沉默,也是放过了自己,让自己不再纠结,何尝不是种解脱呢?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例子,只是不同程度不同经历罢了,许多自然灾害带走了他们的家园和亲人,那么他们的余生就以泪洗脸悲痛度日吗?书中福贵说:“我会好好的活着。”在我认为是对逝去亲人们的寄托,是完成他们未完成的心愿,是回忆,是安慰。但这份勇气却很难得,经历了许多挫折和沧桑后,又有几人能真正做到淡然微笑呢?
我的外公在我六年级时因病离开了人世,他在世时最疼爱我,外公生前是个很善良的人,他乐于助人,和邻居们的关系很好,所以他逝去时,邻里乡亲都泣不成声。外婆更是悲痛,偌大的房子里,只剩她一人和无尽的思念在盘旋,外公去世后,她时常对着门口发呆,后来她种了许多花,摆在客厅、厨房、房间,反常的是,她愈发热爱生活,为什么呢?明明前几天还那么伤心,为什么那么大的变故几天时间就缓过来了?外婆不爱外公吗?
直到后来,外婆告诉我,她很爱很爱外公,外公在世时喜欢花,可是知道外婆怕虫子没有种,外公去世了,外婆便开始种花她告诉我,她的爱寄托在那一束束花里,“所以,才要更坚定地好好活下去。”她发着呆,口中喃喃道。
再一联想,我们是不是也应该这样呢?即便没有什么重大变故,但我们也会经历人生一次次挫折的打压。就像学习,可能分数在一次次打击我们,但我们能抗住吗?能战胜吗?饱经沧桑,淡然微笑。显然,我们还没有福贵的“饱经沧桑”,但作者也是希望我们能够在逆境中顽强生长,微笑面对生活。
“我会好好的活着。”后面的话是,“代替有庆、家珍还有那些逝去的亲人。”我佩服他,我又想起了一句话:只有在饱经沧桑后,还能淡然微笑面对生活的,才是强者。
活着读后感15
活着或死亡都是一个年轻生命难以驾驭的题目。同样是一本薄薄的让我只用了一个下午就读完了的书。巧的是读了几页便发觉心这本书为背景的电视剧我竟看过,这让我更真切地体会到了这书的含义。
《活着》从一个旁听者的角度道出了一个普通人平凡而曲折的一生。主人公福贵生活在那个纷乱特殊的年代,经历了战争,杀伐以及一系列动荡的生活,经历了家庭的兴富到衰落,身边人陆续的死去。在他们一生中,不知失去的多少东西,失去金钱,失去亲人,后只剩下一头瘦骨嶙峋又险些被人宰割的老牛与他为伴。尽管是这样,他还是友好地面对世界,一切伤痛的往事在他口中都变得那样的平淡。也许当我们的生命已将要走到尽头的时候,回望以前的一切,才会做到安下心去对待,才会做到清醒的重新认识所有的事。我想起陆幼青的死亡日记,那不也是站在生命的.边缘真正完全而清醒的对世人讲述一切。
读到家珍死去,这是我看到的所有生离死别中宁静的一段,也是真切的一段,想起阿朱死后乔峰抱着她的尸体的痛器失声,想起陈家洛听闻心上人香消玉殒后流下的懦弱眼泪,想起莎翁着作中男女主角一次一次的撕心裂肺和悲痛欲绝,我想人活一生,总要承受这样的击,而多年之后,当身边的人一个个全都被岁月带走了,那时的我们也许真的会选择一种平静,它是多年的感情磨合而成的,是沧桑的经历,浇铸而成的。数十年后的我呢,我是否可以面对着一塘残荷将过去的伤痛记忆娓娓道来,我对自己的过去是否清楚地知道并且敢干面对,我不敢说。
这个世界的确不公平,有人可以享尽荣华,有人却要像富贵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挥洒着血汗过完一生。面对这样的不公,憎恨逃避都是徒劳,甚至我也说不清到底该怎么做,我面对的是无法自由选择生活方式的无奈和内心与现实的强烈,盾,在这样一个状态下,我一面应付着现实中的琐碎,而在内心寻求思想上的解脱,但不管怎样,我始终希望自已能对世界友好,尽管天性中的倔强与后天形成的反叛也许会导致我走上叛逆的路。
生老病死,我们都得一样一样地过,生命只不过是个过程罢了。我只是希望能按自己的意愿选择一个方式,真实清醒并发自内心的去实现它的价值,到了那一天,但愿我能带着平静的微笑向世界道个别,也对身边的人说声再见。
【活着读后感】相关文章:
活着07-11
活着11-03
活着、死去?08-01
活着的作文03-16
活着的经典名句09-28
活着真累作文08-04
活着的意义作文05-21
活着优秀散文01-30
关于活着的句子04-14
读《活着》心得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