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高中新教材培训心得

时间:2024-10-03 17:52:05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高中新教材培训心得

  我们从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后,通常就可以写一篇心得体会将其记下来,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么写一篇精彩的心得体会,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中新教材培训心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新教材培训心得

高中新教材培训心得1

  20xx年高考结束后,我们便参加了高中新教材培训。为期三天,我们听了主讲教师的授课,观看了视频,每天在网上发布作业。虽然时间短暂,但收获颇大。

  教育改革势在必行,这是世界潮流,也是发展中的中国教育所必然。为了适应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中国必须从应试教育的困境中走出来,从一切围绕高考指挥棒转的严酷现实中走出来,从一切对教育、对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以分数、成绩、升学率为唯一硬性指标的误区中走出来。还教育一片蓝天白云,风和日丽,山清水秀。

  教育的本质是使人向善向真向美,是使受教育者个性中这样那样的缺点或错误或不良行为得到纠正,不健全的灵魂得到重塑,使其成为一个心智健全,品德高尚,有文化,有素质,热爱科学敬畏自然,对社会发展有用的人。而这些年来,我们的教育却悖离了教育的这个宗旨,悖离了它应走的道路,已经异化为对人个性的遏制甚至扼杀的“被教育”。这种“被教育”完全是通过大量的重复,死记硬背那些在社会实践中没有用处的过时陈旧的知识来获取高分并由此进入高等学校,这就是所谓的.高分低能。正如笔者在一篇文章中写到“现在中国的应试教育幼儿园小学化,小学中学化,中学大学化,大学幼儿园化”。这是指我们的教育现在只讲考试,只讲成绩。幼儿园学小学的东西,小学学中学的,中学学大学的,而大学却在行为习惯与为人处事的基本常识等方面“补课”。在一些学校,公然张贴有“用分数说话,拿成绩发言”的大幅标语。这是告诉我们的学生,你除了把成绩提高以外,你可以不管其他,或者说你可以为了成绩而不择手段。我们的教育应该对人的全面发展负责而不只是对他的智育负责。话又说回来,即使是抓得如此之紧,现行的应试教育也只能把入口成绩好的学生作一些提高,而大部分入口成绩一般或稍差的学生出口还是一般或稍差。

  新课程改革全国各地都在轰轰烈烈地进行,没有现成模式,也无可以上升为理性总结的经验。以四川省高中语文新课程为例。从两本教材变成了三本,执行新教材的还是原来的那些教师,( )教法还是原来的那些方法,或者说有一些变化。这样的改革效果如何可想而知,同时也说明新课程改革的难度是很大的。

  通过学习,我认为新课程改革,首先是思想观念的更新。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教育观念应该是融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我们应该把教育看作是心灵塑造工程而不只是课堂教学,如果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观念不转变,那就什么都谈不上,要把教育看成是一项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宏伟工程,而不是每年的升学率。

  其次,我认为那些讲课的教师都讲得很好。比如诗歌教学的美感熏陶,又比如作文教学写心灵,审题立意等,但恕我直言,在应试教育背景下这些东西却根本推不开,也无法实行。我们高中语文面临的形势是严峻的。很多重点大学在他们的自主招生考试中都取消了语文考试,更有甚者,在一些重点高中的自主中考中,也取消了语文考试。许多中学的校长都认为语文课无关紧要,可以临时突击。而在高考分数下来后,却又惊叹语文还是可以将学生的总分抬高的。尽管困难重重,我们还是要艰难前行。要进行改革。首先要把课堂的主体换成学生,把满堂灌变成金手指,对学生在关键时刻关键问题作一点拨。

  语文教育中特别要注意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训练。学生从小学到初中,他们在普遍重理轻文的影响下,语文基础知识都很不牢固,文学素养也差,许多中外文学名著不要说读就是听都没听说过。某些学生在复习文学常识时,只是死背一些文学名著的名字和作者的名字,他们连书的封面都没见过。新教材增加了高中生的阅读量,也选了大量的名著选段,这很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拓展他们的视野。

  再次,要注重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这主要靠教师的引导和长期的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是要长期坚持的。自主学习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和习惯。合作学习是要发挥学生各自在知识的不同点上的长处,取长补短,吸纳优势。这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有许多成功的经验亟待总结。

  总之,新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前途光明,我们作为参与者,更应该身体力行,把新课程改革进行到底。

高中新教材培训心得2

  作为教育战线的一员,我参加了20xx年人教版普通高中新教材网络培训会。其培训的模式新颖,充分发挥了远程教育的作用,让广大教师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到优质的学科培训资源,共享网络学习资源,大大提高培训的质量。在本次信息技术培训中,我转变自己的学习观念,高度重视、认真负责的按照每个模块的`要求去学习、完成学习任务,促进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水平。通过培训学习,觉得收获颇多。自从参加了培训学习,对照各个模块的培训知识,发觉自己以前的想发异常幼稚。针对我校的实际,要按照大纲要求上好一节信息技术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此次培训中,我转变自己的学习观念,坚持每天都上网学习。并且注重学思结合,把所学知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在不断反思中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让我在学习中感觉到信息技术教师如何成长,如何应对等都是一个新问题。就像我们乡镇小学的教师,只有转变教育观念,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学习提高自身素养,更加努力地工作,才能实现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应有的价值。

  这次培训使我们对信息技术的理论与方法掌握得更加系统,使我感到比原来站得高了,看得远了,有一种“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的感觉。通过培训学习,不但提高了我对新课程的认识,还使自己的信息技术教学能力与技术得到了提高,为了真正推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将会把所学知识应用于日常教学工作中,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同时,学无止境,我也将继续努力学习,认真钻研学习业务知识,提高业务水平,为教育信息化建设做出自己的努力!

  学以致用,才是根本。本次信息技术培训的内容很实用,培训结束后,我要把培训中获得的知识运用于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今后,我将一如既往,踏踏实实地继续学习,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高个人信息素养,多学习相关的知识,争取使自己的计算机技能能够更长时有效的为教学工作服务。

高中新教材培训心得3

  20xx年1月18日下午,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参加了北师大版高中英语教材线上培训的课程。此次课程围绕英语基础教育展开培训,就老师们感到困惑和关心的问题进行了解答,给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提供了很多实用而又有效的建议,为我们以后的教学提供了很多帮助。此次培训使我受益匪浅。

  首先,王蔷教授指出了英语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科学的教学设计方法,接着对王蔷教授对于英语学科”大观念“的意义,提出的背景,英语学科“大观念”的内涵以及如何基于“大观念”开展单元整体设计等这个话题进行解读。王教授指出。接着王教授提出了新课程教师的教学困惑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新课程的语言知识教学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对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如何进行词汇知识、语法知识、语篇知识和语用知识教学提出了详细的指导,并促使我们思考得意与得语的关系,这对我们以后的教学有着实际的指导意义。最后的案例分析让我们更加清醒的认识到,在教学中如何做到两者的结合。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也要不断的创新,力求做到得意与得语兼得。

  王蔷教授就依托文本分析,做好新教材教学设计展开培训。提出教师在做文本分析时所存在的问题和对应的解决方案。王教授指出,在做文本分析时,要关注教学内容,要关注话题,围绕主题进行教学,要引导学生理解或归纳提炼主题,还要关注学生的学情,从学生实际出发,将老师读的转化为学生所得。王蔷教授还就如何建构单元主题与各语篇主题之间的关联,单元内容整合,制定单元总目标以及大观念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实施分析提出了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建议。这让我们开始反思原来的课堂效率低下的原因,同时也让我们深刻意识到,有效的课堂提问才能激发学生的深度学习。

  本次培训,让我感触颇深,也让我开始反思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以后要努力的方向。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不断的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更好地优化自己的课堂,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高中新教材培训心得4

  通过学习《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我明白了以前的学习理念已经不能够跟得上现在学生的需求。新课程的提出改变了教师的教,也改变的学生的学,让教师的教真正启发了学生的学,教师改变了教学的策略,从启发学生思维的角度入手,通过各种各样的教学行为,真正做到了在启发思维的同时达到了教材基础知识的学习。课程标准提出了原来的死板的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更加关注了学生的发展。我首先要努力克服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的定势,更新教学理念,逐步形成适应于新课标的自己的教学风格。关于新课标我有自己的认识:

  一、努力克服以前的教学思维定势,努力形成适应现代学生的新型的教学模式。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能从化学的视角去认识科学、技术、社会和生活方面的有关问题,了解化学制品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懂得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去治理环境污染,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化学资源;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使学生在面临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挑战时,能做出更理智、更科学的决策。课程标准里说的好,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应该体现启蒙性、基础性。一方面提供给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从化学的角度逐步认识自然与环境的关系,分析有关的社会现象。

  因此,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一般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形成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使他们都能具备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具备适应未来生成和发展所必备的科学素养,同时又注意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良好的发展;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凡是学生能发现的知识,教师就不能包办代替;凡是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教师就不要多做暗示。

  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化学课标》提倡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科学探究与合作学习。要注意培养学生倾听他人的发言,善于陈述自己的想法,勇于修正他人的观点,勇于接受他人的意见并修正自己的想法。当不同见解难以统一时,应学会各自保留自己的见解。如果分小组活动,人员的组合要采取轮换制,使每个人接触面广泛。化学教学要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教师应当转变教学行为,要将过多的“自我表演”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保证学生的合作学习时间,动手操作、思考问题、口头表达、讨论问题、发表见解都要到位。凡是学生能发现的知识,教师就不能包办代替;凡是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教师就不要多做暗示。

  三、改变化学学习活动评价的方法,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化学课标》中指出:“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

  在学习过程中,力求使更多的学生学会反思和自我评价。”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可采取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的方法。可经常提出类似于“你是怎样想的?”“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等问题,来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建立自信,表现自我。除了最基本的知识目标外,还要对学生的化学思考方法,学生在参与化学学习活动时所表现的好奇心、求知欲、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勇于探索和创新的习惯评价。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化学意识、参与意识和创新意识。化学意识包括化学学科感、符号感、时空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等;参与意识包括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创新意识包括创新的欲望、创新的素养等。

  总之,学习完了课程标准,我产生了很多思考,“实验问题能是阻碍化学学科发展的关键问题吗?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如何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等等,所以面对压力一定要以饱满的精神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只有让学生看到你的激情,学生才会释放自己的激情。

高中新教材培训心得5

  多次参加高中统编教材培训,每一次都会有新的感触与思考。如果用一个词来描述这次参训的心情,我想,没有什么比“自豪”更为恰当了。

  这次培训安排了四场讲座,在课程表中,我惊喜地看到了“《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与课例分析》贾玲”,惊喜之余又毫不意外,这只是近年来贾玲老师引领优秀的西安中语人,进行“整本书阅读”实践探索所收获的阶段性成果之一。正是这份“不待扬鞭自奋蹄”的勤勉,让我们在迎接新课程新教材到来之时,多了一份自信与从容。

  费孝通先生的学术著作《乡土中国》是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五单元“整本书阅读单元”的选本。这一单元包括的主要栏目有“单元导语”“导入语”“阅读指导”和“学习任务”,在“单元导语”部分,提供了阅读整本书的要求、建议以及对于《乡土中国》这本书特殊价值的介绍,指明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一些特别需要注意的事项,激发阅读兴趣、阅读期待,给学生提供了学术类著作的阅读方法与策略,对学生展开深入学习(如“文献检索”)提供“技术支持”。本单元旨在以阅读为核心,以任务为引领,探索阅读整本书的门径,更多地指向建构经验,养成习惯,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落实课标中学习任务群1“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目标与相关要求。学生初中阶段的`名著阅读,涉及的书目主要为文学类经典,还包括少量科普类作品和纪实类作品,在阅读方法、阅读经验的积累方面,也更倾向于基础性、普适性;进入高一,学术著作的整本书阅读,对师生双方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早作准备,扎实研究,方能顺利接轨。

  从那本厚厚的《高中整本书阅读教学指导》,到《乡土中国》教学实践,每一步,都凝聚着无数汗水,每一步,都踏得沉稳坚实。

  贾老师在讲座中,对教师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角色进行了细致的阐释:教师是“先读者”,是“导读者、设计者、组织者”,是“陪伴者、指导者、帮助者”。要起跑在先,全程陪伴;指导到位,但绝不越位。这也正是“整本书阅读”攻坚团队,几年来的身体力行,所收获的一项经验成果吧。

  教坛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正是这热烈、急促的夏,才肩挑起了春华秋实,才连通了梦想的萌发与收获。让我们在这忙碌的时节,用汗水浇灌希望。相信,硕果累累的金秋就在前方。

高中新教材培训心得6

  在井冈山参加了为期三天的新课程培训学习,这次培训邀请了两位主讲人,一位是辽宁省基础教育教研培训中心的王艳春老师,另一位是沈阳市第十二中学的包广军老师,由于这两位老师都有实际的教学研究和教学经验,所以这次的培训跟我想象培训有所不同,但却是我所向往的培训方式。这次培训并没有枯燥的理论宣讲,更多的是教学成果的分享和失败案例的探讨。经过这次的培训令我感触很大,下面将谈谈我的一些感受:

  一、理想课程和现实课程

  理想课程和现实课程是有差距的。新课程的理念是好的,是先进的。当在现实课程中由于受条件的限制是无法完全实现的,比如说教学条件的限制、班级人数的限制、地域条件的限制,当然最主要的一点是高考的限制,所以我们在新课程对待新课程的态度上应该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更理性。第二、更现实。第三、更平和。

  二、寻求学生个体对知识的建构,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传统教学中,教学是从外部向学生灌输明确的知识,学生无法将知识转变为自己的智慧,无法产生对知识的发现与创新。因此,新课程提出:恢复个人在知识建构中的合法身份。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就能体会到两者的区别有多么地大。放在假设现在厨房有很多东西要放在柜子里,传统的教学是这样做的:把学生带进厨房,老师根据自己的思维放一遍然后跟学生说:油是放在这里,盐是放在那个位置。你要记住哦;二新课程应该是这样的,老师把学生带进厨房,告诉学生有哪些东西,然后说你喜欢怎么放就怎么放。这两种教学,哪个学生更能够记住东西放在哪,结论是显而易见的。

  三、不缺方法,缺的是坚持的勇气

  新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将会遇到各种困扰,比如说学生的不适应,家长的不认可,甚至有的时候连自己都不自信,都对自己都产生疑问:我这样的教学到底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有没有作用呢?这时候我觉得应该要有坚持的勇气,应该要坚信自己的努力是能为学生的未来打下坚实基础的。当别人在观望时,你坚持了,你就走在了课改的前沿了。

  这次培训我通过学习不仅熟悉了新教材教法,更在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尽管改革之路不会畅通无阻,新课程改革是挑战,同时改革更意味着机遇,让我有机会尝试全新的教学模式,实践自己的教学理念。我将满怀信心地投身新课程教学。

高中新教材培训心得7

  原先以为会与往常的培训一样,理论会多一些。没想到这次周老师教授的讲座听下来,竟然如此地真实和可操作,让我对新教材有了更一步地了解和认识。

  讲座先是引用了温儒敏老师解读教材的观点,概括下来主要有几点:一是让语文学习真实发生,要多使用任务驱动促学生主动,要注重进行整合式教学,要创造真实情境;二是教案的设计方式要改一改,力求围绕自主学习的任务去设计;三是对学习任务的设计,最好还要能够重新研究和参照课标,要关注“如何体现”,为学生提供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途径。

  接下来周教授就按照17年《高中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具体展示了她在华师附中上课的情况,主要展现的是第一单元的上课情况。她强调高中语文任务群设计宗旨:让语文学习真正发生,并将这一点落实到实处。17年《高中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

  1、主题:由学习资源+素养导向提炼;

  2、整合:对学习内容要进行整体安排、群文学习;

  3、情境:与生活联系,情景主管产生问题;

  4、任务:解决问题的方案;

  5、活动:解决问题的具体途径和策略;

  6、评价:教、学、评一体化。

  以第一单元为例,大体梳理一下周老师上课的思路:

  主题方面,确立了“青春的价值”的主题,分析了第一单元的单元类别和特点。有诗歌题材,也有小说题材;有现代诗,也有外国诗;有教读部分,也有自读部分。确立了单元教学目标。

  整合方面:先在上课前教授了思维导图的新知识,让学生学会整合资料的工具。还有表格。

  情境方面:教读课的情境任务活动和单元综合任务的设计举例,让情境真实发生。本单元是举办一个毛泽东、郭沫若、闻一多三首诗歌比较研讨会。

  任务方面:按照单元学习任务,分成八个小组的研讨会,每组负责一个小的'学习研讨任务,

  活动方面:自学了SQ3R阅读学习策略,提供相关论文支持学生探究,提供大致的整合思路的表格。

  评价方面:老师点拨、学生评价,还有课外梳理和总结整个单元学习,实现单元学习效果的评价化。

  讲座的后面还仔细地展示了每节课的安排,如何实现她的教学目标,一步骤一步骤的讲解,环环相扣,十分有耐心。再有展示八个学生小组的学习成果,非常认真和详细,让人不禁感慨“别人家的学生”。还有周老师上课的教学实录,不过遗憾的是由于时间关系,未能看完上课的所有过程。

  最大的感悟,周老师上课还很认真,每一步的策划,到每一步实施的设计,十分用心。按周老师的话来讲,以后的语文老师应是一名设计师。对新教材认识不够的我,还将要继续学习和实践,努力设计好每堂课。

高中新教材培训心得8

  20xx年5月25-26日,我参加了20xx年广东省普通高中新高考新课程新教材线上研修活动(高中英语)专题课程培训学习,聆听了胡中锋老师的《高考试题的检测评估与教学实施建议》、黄丽燕教授的《基于大数据的高中英语学业质量测评研究》、金檀老师的《高中英语阅读素材的数据驱动型改编》、广州市第二中学杨雅碧老师的《循序渐进厚积薄发——新高考背景下高三英语教学经验分享》、佛山市教学研究院廖明生老师的《高考英语备考试题的精选与改编》等专题讲座和案例分析。

  通过学习,我加深了对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等概念的了解,进一步明白了在试题命制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在今后的命题中更好地加以运用,使试题命制更科学、更合理、更能考察学生的实际水平。

  通过学习,我加深了对试题改编的了解,在试题改编的'过程中,应该注意词汇、句法、定级等问题,使试题难度适中,有区分度,有信度,有效度。

  通过学习,我加深了对新高考背景下高三英语教学和备考的认识,在新高考背景下,应该如何更好地进行高三教学和备考,使高三教学更规范,使备考更合理、更有效。

  总之,本次线上研修受益匪浅,对我以后的教学工作将会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高中新教材培训心得9

  江苏省新课程培训于10月24日到26日在省常中进行,三场大师级专家讲座,六节教研课,三场专家点评,9节说课。内容丰富精彩。

  吴星教授结合高中化学教育现状,从课程改革说起,总结了课程改革成功的地方,也从课程设计,课程教材,课程教学,教学内容,化学学习,课程评价进行了分析,专家提出了一些建议;从课程理念,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实施评价解读了新课程标准;阐述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与学业质量标准间的关系;通过整合将国家课程转化为实践课程,将国家课程转化为实践

  王教授强调化学学科的育人功能,重新审视化学的教育价值,进一步弘扬化学学科的价值,指导老师多用正面的案例,正面激励,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王教授指出课程结构的调整体现基础性、多样性、选择性,保持原有课程结构的整体,适应新的改革方案,更便于学校实施和兼容。课程内容的修订:认识知识与能力和素养的关系;建立从知识到能力和素养的通道。理论与实践结合,以无机物主题为例指导老师构建:“无机物”主题核心素养关键能力系统模型。

  结合专家的讲座,我重新认识了新课程标准,知道我们现行的课程结构包括: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必修课程是全体学生必须修习的课程,是普通高中学生发展的共同基础。选择性必修课程是学生根据个人需求与升学考试要求选择修习的课程,选择课程中学生自主选择修习的课程,面向对化学学科有不同兴趣和不同需要的学生,拓展化学视野,深化对化学学科及其价值的`认识。修订后,学生只需要获得4学分,即修习新的必修课程后就有高中毕业资格,无须修习任何选修课程。

  必修课程内容的修订精心选取具有学科核心素养发展价值的核心知识,着力解决过去教学实施中出现的忽视学生实验等突出问题。除此之外,此次课程标准修订针对每个内容主题增加了“教学提示”和“学业要求”。

  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是化学核心素养的实践基础,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化学核心素养的思维核心,宏微结合与变化平衡是化学核心素养的学科特征,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是化学核心素养的价值立场。

  我们要提升专业地位,增加专业底气,永远对专业保持不满足的状态,与学生进行有效思辩,将化学的核心素养贯穿于课堂教学中,依据课程标准设定教学目标,以社会性科学议题为明线,以知识为教学的暗线设计教学思路,教学过程指向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反论证的能力。用大师的理论来指导实践教学。

高中新教材培训心得10

  20xx年1月18日下午,我有幸聆听了北师大版高中英语教材主编王蔷教授所做的关于基于大观念的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主题讲座,颇有感受。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重视以学科大观念为核心,是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景化,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王蔷教授对英语学科“大观念”内涵做了深入浅出的解读,使我对这个概念的内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大观是有诸多相关基础认知概念构成的上位概念认知,具有统领性,持久性和可迁移性等特征。英语课程中的大观念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看待世界的“透镜”。它使学生在完成单元主题学习后,能够运用所学的语言和文化知识,建构围绕单元主题的新的认识,形成新的知识结构,解决问题的新思想和新方法,继而能将其迁移到新的语境中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体现正确价值观。

  基于大观念的单元整体教学是指教师基于课程标准,围绕特定主题,对教材等教学资源进行深入分析,解读,整合和重组后,结合学习主体的需求,搭建起的一个由单元大主题统领,各语篇次主题相互关联,逻辑清晰的完整教学单元,使教学能够围绕一个完整的主题设定单元目标,引领学生基于对各小观念的学习和提炼,逐步建构基于该单元主题的大观念。依托大主题下的多个语篇的`协同,可以帮助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建构起围绕单元特定主题相对稳定的认知结构,情感态度和价值判断力――形成大观念。

  大观念使学科育人最有价值的知识,它统领课程内容的组织,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学业的评价方式。基于大观念开展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可以促进育人理念的更新,有利于教师强化以素养培养为轴,站在全人发展的角度提炼核心素养的价值,落实核心素养的目标,做到心中有学生。

  基于大观念的高中英语整体单元教学是教书育人的新方向,新理念,作为一线教师,应该更深入透彻的理解这一理念,并付诸于教学实践活动中。

高中新教材培训心得11

  20xx年x月XX日,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我非常荣幸的参加了XXXx版高中英语教材线上培训的课程。此次课程围绕英语基础教育展开培训,就老师们感到困惑和关心的问题进行了解答,给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提供了很多实用而又有效的建议,为我们以后的教学提供了很多帮助。此次培训使我受益匪浅。

  首先,XXX教授就在主题意义探究中,促进学生“得意与得语”协同发展这个话题进行解读。XXX教授指出,在新课程改革中,我们要防止钟摆现象,既不能“重意轻语”,也不能“重语轻意”,我们要敢于迈出自己教学的舒适区。接着XXX教授提出了新课程教师的教学困惑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新课程的语言知识教学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对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如何进行词汇知识、语法知识、语篇知识和语用知识教学提出了详细的指导,并促使我们思考得意与得语的关系,这对我们以后的教学有着实际的指导意义。最后的案例分析让我们更加清醒的认识到,在教学中如何做到两者的结合。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也要不断的创新,力求做到得意与得语兼得。

  XXX教授就依托文本分析,做好新教材教学设计展开培训。提出教师在做文本分析时所存在的'问题和对应的解决方案。钱教授指出,在做文本分析时,要关注教学内容,要关注话题,围绕主题进行教学,要引导学生理解或归纳提炼主题,还要关注学生的学情,从学生实际出发,将老师读得转化为学生所得。XXX教授则就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以及如何优化课堂提问提出了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建议。这让我们开始反思原来的课堂效率低下的原因,同时也让我们深刻意识到,有效的课堂提问才能激发学生的深度学习。

  本次培训,让我感触颇深,也让我开始反思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以后要努力的方向。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不断的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更好地优化自己的课堂,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高中新教材培训心得12

  立足于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结合高中英语知识点繁杂、内容丰富的现实情况,以及单元整体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对知识系统性掌握、深入理解等优势。参与了王蔷老师的线上培训,围绕单元整体教学提出了相关建议。因此,从高中英语的学科特征和知识结构出发,立足于单元教学的系统性、完整性优势,探索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方法是迫在眉睫的。通过培训以及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我的.感触如下:

  一、深入研读教材,明确单元主题与语篇话题的联系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参照、也是学生学习的依托,想要真正实现单元整体教学,就必须加强对教材的分析,从中寻找单元主题和不同语篇话题之间的关系,进而深入分析不同内容之间的思维、情感联系,确定整体教学目标,再以不同语篇内容、情感价值态度为划分依据设计相对独立的基础教学活动,分别培养学生的不同英文素养,如语言能力、文化品格等。这样一来,通过单一目标的实现逐步完成综合性人才培养任务,学生不仅能够很好地理解并掌握知识,还能学会学习的方法,即:单元(整体)学习方法,形成严谨的学习思维。

  二、话题引领阅读,结合语篇深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阅读一直以来都是英语教学与学习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高中生的英语学习重心,教师想要将单元整体教学的价值在最大限度上发挥出来,就必须加强对阅读教学活动的优化设计。鼓励学生从“引导题目”出发独立阅读文章,让他们在“读文本”的过程中思考题目并在阅读结束后回答。这样一来,以“引导题目”为支持,学生的整个“阅读”都是自主并充斥着思考的,其自主学习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英文思维自然可以得到进一步发展。让学生学会在文章中寻找问题答案的有效方法,不仅自主学习能力可以实现很好的发展,日后在考试中的解答阅读题目也会更游刃有余。

  总而言之,将单元视为最小的教学单位,系统地将单元内各个语篇衔接起来围绕听、说、读、写设计形式多样、内涵相关的教学活动,尤其是在讲授后部分内容时有意识地带领学生回忆前部分所学知识,能够在无形中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系统的知识体系,有助于全面培养其阅读理解、语言表达、英文思维、文化品质、学习能力等综合素养。

高中新教材培训心得13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教育也在逐步的改革中不断的推陈出新,而在这样的改革浪潮中,物理教育的新教材和新课程自然是不可避免的。在新的教材和课程的推广和应用中,中小学物理教学不仅更加注重了知识的普及,同时还注重学生对于物理本身的理解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多的物理教育学者和专家也开始探寻更为科学合理的教育方式以更好的服务于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介绍教材中的改善及其对学生知识水平的提升。

  在新教材中,最直观的变化就是对于物理教育中强调实验和真实实践的理念的更好的融入和体现。以高中为例,许多实验原本只有结果,而改进后,多增加了原理和实验步骤,让学生对实验有更好的了解和体验,同时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如虚拟实验模型等),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且深入地理解物理现象。同时,新教材对于物理知识点的融合和扩展也更加完善,涉及到一些前沿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更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其动手实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中对物理专业性的增强及其启示。

  在新课程中,还进一步加强了对物理知识专业性的要求。以中学为例,学生在初中下学期和高中物理学习的内容中不仅注重对物理定律的套用,而且还对于物理实验中所用的工具、仪器和仪表、张力、法向量等知识点有更加准确和深入的了解;不仅让学生明白了物理是可以测定和理解的,同时还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能力和思辨能力。有数据显示,一些获得过高水平物理竞赛奖项的`学生,都是从新课程中获得启迪和提高的。

  新课程对于教学方法的引导及师资队伍的质量提升。

  新课程不仅对学生有更高要求,同时也对物理教师教学方法的引导和规范提出了更多的考验。一些教师已经尝试使用PBL(项目式学习)或UVE(虚实结合)等教学方式,在培养学生专业素养的同时,更注重教师自身的素养和创新能力的提升。随着新教育理念的深入人心和普及,以及拥有更加高素质的教学团队,将会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成长的全过程。

  新教材和新课程的改革不仅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物理知识,同时激发了他们对于物理世界的好奇和探究的热情;更让教师意识到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能力而非仅仅知识的传授,进一步提高了教师素质水平。这样的教育改革一次性地推出和普及,对于物理教育的未来和整个教育的升级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相信在更好更领先的物理教育教学中,未来的学生和教师都会有更加好的体验和未来。

高中新教材培训心得14

  2022年1月18日,北师大出版社举行了专题培训研讨活动,由王蔷教授作关于单元整体教学报告,学校英语教师进行了线上观看和线下回放的学习。作为高中英语一线教师,非常感恩疫情情况下能够通过线上收看的方式“近距离”参与这场精神盛宴。感谢王蔷教授给我们带来了先进的教学改革理论,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指导。其中王蔷教授的“基于大观念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讲座使我对高中英语教学有了进一步的反思与感悟。

  讲座中,王蔷教授一针见血的提出了英语教师当前在教学活动中所存在的问题:教学缺少逻辑思维,没有统领的理念贯穿于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碎片化。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些问题依然存在于自身的教学中。在日常教学中,我们总是生硬的按照教材给我们呈现的.教学内容安排次序来教授,例如今天先把单词教了,让学生会读,然后明天讲解课文及文中的重要知识点,然后背诵文章中的重点句型。把整篇文章碎片化。听了王蔷教授的讲座后,我发现这样的教学模式极大的限制了学生的“学习自由”,迫使他们慢慢的成为了学习的机器,学习是为了应付一场又一场的考试。王蔷教授提到,我们不应该服务于考试,而应该让考试服务于我们。想要改变这一点,那么教师就应该先做出改变,主动的,积极的改变自己的教学思维,教学方式。根据王蔷教授“基于大观念的单元整体设计”讲座,教师应该在对课程标准、教材等深入解读和剖析后,根据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以及具体学情,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整合、重组,形成相对完整的教学主题,并以一个完整的教学主题作为一个单元的教学。

  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时要躬行,作为一名仅有不到三年教龄的青年教师,我会努力践行单元式整合教学的深层次理解、研究和实践。通过多种模式合理、有效的整合已有教材内容,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提升教学设计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勇于实践,勤于反思,善于研究,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高中新教材培训心得15

  20xx年7月27日至7月30日,我参加了高中生物新教材网络培训。本次培训以中学生核心素养为中心,着重分析了教材部分知识内容的修订,使我收获颇多,受益匪浅。第一天上午,生物学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教育部课程教材专家委员会委员曹老师,对新课标“新”在哪里做了讲解;下午赵师谈了对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第二天上午,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生物编辑室谭老师对《普通高中教科书生物学》进行简介。从第二天下午至第五天,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生物室的吴老师,王老师,包老师,刘老师等几位老师对必修1《分子与细胞》,必修2 《遗传与进化》,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选择性必修3《生物技术与工程》教材做了系统全面分析。这次培训为期4天,紧张有序,现将自己的收获和今后工作中的打算简要总结如下:

  一、对新课标所要求的学科核心素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生命观念”是指对观察到的生命现象及相互关系或特性进行解释后的抽象,是人们经过实证后的观点,是能够理解或解释生物学相关事件和现象的意识、观念和思想方法。学生应该在较好地理解生物学概念的基础上形成生命观念,如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稳态与平衡观、物质与能量观等;能够用生命观念认识生物的多样性、统一性、独特性和复杂性,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世界观,并以此指导探究生命活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科学思维”是指尊重事实和证据,崇尚严谨和务实的求知态度,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能力。学生应该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发展科学思维,如能够基于生物学事实和证据运用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模型与建模、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等方法,探讨、阐释现象及规律,审视或论证生物学社会议题。“科学探究”是指能够发现现实世界中的生物学问题,针对特定的生物学现象,进行观察、提问、实验设计、方案实施以及对结果的交流与讨论的能力。学生应在探究过程中,逐步增强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提高实践能力;在探究中,乐于并善于团队合作,勇于创新。“社会责任”是指基于生物学的认识,参与个人与社会事务的讨论,作出理性解释与判断,解决生产生活问题的担当和能力。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而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教育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中的特殊贡献,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以核心素养为指导进行教学,能够使各学科教学在传授学科知识的过程中,更加关注学科思想、思维方式等,克服重教书轻育人的倾向,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高中生物学的学科核心素养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四个维度,其中,生命观念是基础和支柱,在形成生命观念的过程中,离不开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过程,最终使学生形成一定的社会责任意识。

  那么,如何在日常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呢?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概念教学。生命观念的形成离不开对生物学概念的理解,但机械性的背诵并不能使学生对生物学概念进行理解和应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概念之间的联系和逻辑关系,注重对概念本质的理解,避免机械、狭隘、死抠字眼的概念教学。

  然后,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都要全面考虑核心素养任务的针对性落实,在扩展、深入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同时,要特别注意对学生能力和品格方面的要求。对比传统应试教育,机械的背诵、做题会限制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对于一些开放性的题目,不应只注重和答案的一致性,要鼓励学生多讨论、多思考,对于一些有争议的问题还可以鼓励学生勇于提出质疑,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其次,要注意情境的创设。通过不同的情境设计探究活动,鼓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提问,并在提出假设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活动方案的设计和实施,最终得出探究性学习报告,并可以小组之间进行交流。整个过程中,教师更多地作为组织者、指导者,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帮助,提高探究实践活动的可行性。

  再次,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类的学科,发展生物学核心素养,离不开科学实验的进行。实际进行实验操作,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体会一切理论都来自于实践的精神,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在保证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规范性的前提下,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勇于创新,对于教材的实验步骤进行改进,对比改进前后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发展学生的质疑精神和探究能力。

  最后,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与社会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多注意与学科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教学过程中穿插着社会热点问题,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形成一定的社会责任意识。

  二、教材在知识内容选择与学生活动设计方面的修订情况

  (一)“科学家访谈”更新访谈对象

  实验教科书每本书开篇的“科学家访谈”,用科学家现身说法,以培植学生的科学精神;用我国科学家为例来体现我国科学研究的成就,以帮助学生养成爱国情怀。因此,教材修订时予以保留。鉴于实验教科书中“科学家访谈”介绍的科学家多数年事已高,因此本次修订时对访谈的科学家做了更新。新教材5本书访谈的科学家分别是施一公院士、袁隆平院士、许智宏院士、方精云院士、杨焕明院士。他们都是各研究领域的杰出人物,所做的科学研究工作与各册教材主体内容有密切关联,所取得的科研成果是学生易于理解的,因此对这些科学家的访谈有利于激起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二)教材知识内容的变化情况

  考虑课程标准关于必修的内容要求没有根本性的变化,而且实验教科书使用十多年来,一线师生普遍认可其总体框架结构,因此必修教材的总体框架结构不做颠覆性的改变。同时,根据课程标准内容要求的`变化和一线师生对实验教科书所提的建议,对必修教材章节内容做局部微调、优化。选择性必修三个模块跟原有教材相应内容比则有较大的变化。原《稳态与环境》模块被拆为两个模块——《稳态与调节》和《生物与环境》,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学时翻一倍,内容有增加,因此这两本教材的内容都需要进一步充实。

  《生物技术与工程》主体内容包括原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中除了生态工程之外的全部内容,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有关微生物应用的内容,以及选修2《生物科学与社会》发酵工程的部分内容等,编写时对有关内容进行了整合。

  全套教材在知识内容方面主要有以下变化:

  必修1《分子与细胞》在维持基本框架结构不变的情况下微调。

  第1章“走近细胞”,删除了“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并将“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提前到第1节,充分阐述了细胞学说建立的意义。

  第2章“组成细胞的分子”内容略有调整,修订后的五节按照知识从易到难的顺序安排,依次是: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细胞中的无机物、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教材中关于水、蛋白质的内容略有增加,阐述更为透彻。

  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将教科书第4章“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移到了“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一节,将细胞膜的功能和结构整合在一起。这样既符合教师的教学习惯,也能更好地体现结构与功能观。

  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将实验教科书流动镶嵌模型的内容移走后,重新组织的两节分别为“被动运输”“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阐述物质进出细胞方式的具体内容有一定的更新。

  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四节顺序依旧,但是具体内容,包括ATP、细胞呼吸、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和光合作用的原理等内容,都有更新。

  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将实验教科书第4节“细胞的癌变”的内容移入了《遗传与进化》;关于有丝分裂的内容明晰了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细胞全能性定义改为:细胞经分裂和分化后,仍具有产生完整有机体或分化成其他各种细胞的潜能和特性。

  必修2《遗传与进化》继承实验教科书的组织主线——人类探索遗传物质奥秘的历程,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做了一些调整。课程标准在“遗传与进化”模块增加了表观遗传、生物进化的证据等内容,原在必修1安排的“细胞的癌变”也移到必修2,因此,必修2的内容有所扩增。考虑到课时有限,因此将实验教科书第6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删除,有关育种的内容简化后分散到各章节相应内容中。教材在“基因表达与性状的关系”一节,用一个黑体字标题的内容、一页半的篇幅介绍表观遗传。为落实课程标准具体的内容要求,第6章内容有较大的变化。首先,由于要有机融入“共同祖先的证据”,因此增加“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作为第1节,这样本章的立意就不再是介绍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而是介绍“生物的进化”。第二,实验教科书的两节内容重新组织,将“自然选择”的内容单独成节,阐述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从而更好地凸显“进化与适应观”。

  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共五章,分别是“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原必修3前三章内容相比,由于课程标准内容要求的变化,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都由一节扩充为一章,内容有较多扩充。特别是神经调节的内容,由于对分级调节、人脑的高级功能都各安排了一节进行介绍,因此这部分内容扩展较多。“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一章,也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增加一节“环境因素参与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

  选择性必修2《生物与环境》共四章,分别是“种群及其动态”“群落及其演替”“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人与环境”。其中关于种群、群落的内容都有所扩展,增加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群落的主要类型的内容。为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将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原属于选修3的生态工程整合安排为“人与环境”一章。生态工程由原选修3的一章精简为一节,内容大大简化。

  选择性必修3《生物技术与工程》共四章,分别是“发酵工程”“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生物技术的安全性与伦理问题”。发酵工程的主要内容对应原选修1和选修2部分内容;其他三章则对应原选修3部分内容,胚胎工程安排在细胞工程一章。在“生物技术的安全性与伦理问题”一章内,新教材根据国家近年出台的有关政策和文件,明确了经过审批上市的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与传统作物的并无差异。

  (三)整合、优化学生活动与教材正文内容关联的学生活动,整合为两大类,从而便于教学。

  将实验教科书中的“实验”“探究”“模型建构”“模拟探究”等整合为“探究·实践”,将“资料分析”“资料搜集与分析”“思考与讨论”等整合为“思考·讨论”。整合之后,教材正文中的栏目基本上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需要观察、实验、制作等动手操作的活动:“探究·实践”,一类是基于资料、不需要动手操作的活动:“思考·讨论”。两类活动均做了修改和完善。“思考·讨论”类活动更加聚焦各章节重点学习内容,全方位地更新资料、完善思考讨论的问题。“探究·实践”类活动则根据教材修订之前的调研结果和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删减、增补、改写等,其目的是增强活动可行性,提高活动的教育价值。以下重点介绍“探究·实践”类活动的修改情况。对必修模块两本教材中的“探究·实践”活动,进行精简并提高活动的可行性,同时,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增补个别实验。

  《分子与细胞》删除3个实验,调整1个实验,补充1个实验。删除的3个实验为: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操作难度大,效果不理想),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实验材料不容易得到,效果不理想),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价值不大)。其中“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改为思维训练“运用模型作解释”,保留其发挥思维训练的价值。“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则按照课程标准要求调整为“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增加“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水解的作用”,该实验可以说明酶的专一性。

  《遗传与进化》模块,将“脱氧核苷酸序列与遗传信息的多样性”探究活动改编为“思考·讨论”活动,降低难度;“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增加一个活动“模拟减数分裂中四分体时期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增加“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的活动,意在让学生通过该实验加深对较为抽象的“自然选择”的理解。

  对选择性必修模块三本教材中的“探究·实践”活动,在实验教科书中可行性好、教育价值高的活动保留并完善,同时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做取舍、补充。为了提高探究活动的可行性,有的实验调整了实验环节,明晰了实验步骤;有的增加了备选的实验材料。例如,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中,删除了苏丹Ⅳ染液,减少了实验操作环节;调整备选实验材料为梨匀浆、葡萄匀浆等7种。增加关键实验操作或实验现象的图示,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实验。例如,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中,增加三种有机物与相关试剂的颜色反应;在“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中,增加了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图像,等等。为了营造开展实验探究的情境,一些实验增加了相关的情境导入。例如,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实验前增加这样的一段话:“正因为不同食物中营养物质的种类和含量有很大差别,我们才需要在日常膳食中做到不同食物的合理搭配,以满足机体的营养需要。我们的食物来自各种生物组织。那么,怎样检测不同生物组织中的营养物质呢?通过下面的探究实践,你可以尝试检测不同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综上所述,通过本次网络培训,使我深刻的认识到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同时,对于如何在日常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思考。当然,在实践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很多问题,也需要我们不断进行摸索、调整和改进,在完善学生学习体系的同时,也帮助学生完善自己的道德和人格,最终成为一个有思想、敢质疑、实践能力强、有崇高社会责任感的人。

【高中新教材培训心得】相关文章:

新教材高中培训心得体会08-07

高中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10-03

高中语文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08-24

语文新教材培训心得11-28

小学新教材培训心得04-21

英语新教材培训心得05-01

数学新教材培训心得04-27

英语新教材培训心得10-03

高中英语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11-13

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