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历史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当我们受到启发,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时,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那么好的心得体会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历史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历史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1
一、新课标的变化
2024版历史新课标同2012版课标一脉相承,但是也出现了很多新变化。
(一)更加突出育人导向。注重以史育人、培根铸魂。历史课程育人四大特性:思想性,坚持用唯物史观阐释历史的发展与变化。人文性,以人类优秀的历史文化陶冶学生的心灵。综合性,注重人类历史不同领域发展的关联性。基础性,以普及历史常识为主,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与发展打下基础。
(二)凝练出了历史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课标指出: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通过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历史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其中,唯物史观是历史学习的理论指引,是其他素养得以达成的理论保证;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本质的体现,是其他素养得以达成的基础条件;史料实证是历史学习的必备技能,是其他素养得以达成的必要途径;历史解释是对历史思维与表达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是其他素养得以达成的集中体现;家国情怀体现了历史学习的价值追求,是其他素养得以达成的情感基础和理想目标。
(三)新建了评价体系。新课标设计了义务教育学业质量标准,这样就使中考及平时的阶段性考试有了权威的依据,防止命题的随意性,特别是随意拔高命题的难度,进而干扰课程标准的落实,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老师教学的积极性。
二、今后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教学中注重育人。教师眼中要有人,不能光看到分数。要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立德树人。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类历史的发展,充分发挥历史课程的育人功能。在叙述和评价史事时,坚持正确的价值引领,使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二)将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贯穿教学始终。不论是教学目标的设计,还是教学过程、课堂检测、作业的设计,都要将核心素养培育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设计教学目标时,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其经过学习后在核心素养方面的达成度,避免以单纯识记知识作为教学目标。确定核心素养五位一体的综合性教学目标,改变以往的目标表述。教学过程的设计首先要注重创设历史情境,通过展示历史文献、历史影像,参观历史遗址、历史博物馆、纪念馆等再现历史情境;或从当前国内外发生的事件回溯历史的源头,从现实情境中探寻历史问题。以激发学习兴趣。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无论单元学习,还是每课学习,都要结合教学内容,设置需要解决的问题,形成递进性的问题链,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发展思维,形成新的迁移,获得新的认识。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开展史料研习,学生学习历史不是简单地接受和记忆现成的答案,而是通过自己对相关史事的了解,以及运用有价值、可信的史料来判明历史事实,形成历史认识。所以,要考虑构建基于史料研习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运用史料解释历史,还要引导学生学会搜集、整理、辨析史料,运用史料解释历史。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地深入研究新课程标准并予以实践,以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
历史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2
为期一周的历史新课程远程培训就要结束了,回顾这段学习的日子,让我收获了许多。在培训学习专家和其他老师理念的过程中,也引导着自己不断思考历史教学的方方面面。在此,简单概述本次学习的体会。
首先,作为新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这是课改的前提和基础。如果没有正确、先进的教育理念,就不会有自觉而有效的实践。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是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地听。而新课改是要改变以教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育除了要教知识与技能,还要注重教学的过程与方法的选择,并且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教育、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在今后的教学中,我想我们老师应该做到:学生才是课堂活动的主体,教学过程中应该由重教师“教”转向重学生“学”,这样才能真正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其次,要认真钻研课标,重新审视教材,研究教材教法。以往的历史课教学是以教学大纲为基础,只有全国统一的一本历史教材,教师上课只需要一本书而已。而新课改中,我们实行的是一标多材,共有四个版本的教材,且每种教材的内容会有些许的不同,而高考却是依据课标而非教材。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应牢牢树立一个观点:历史的新课标的要求和理念是讲授增减的唯一依据。在备课中,应深入研究课标内涵,把握课标的各项具体要求,针对课标的不同要求制定课堂教学实施过程。在今后的历史教学中,我决定每节课之前,将课标内容首先在黑板上标出,让学生第一时间去把握课标,从而有的放矢,不做无用功。从备课到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应时时处处将课标理念贯彻进来,指导自己的教学。
第三,要转变以往的教学方式方法。注重学生活跃的思维方式的培养。新课标应时下,学生的思维活跃和批判精神应作为新课改下的首要问题来探索。老师应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大胆地陈述自己对事件的看法,并应该敢于质疑老师的教学。老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知识的传授者,而应是一个平等的对话者的姿态与学生共同学习和探讨,培养学生的民主气氛。所以在今后的历史教学中,我将努力做到:上课先由学生阅读,各个小组之间可以就课文内容互相提问,由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对于有争论的问题,可以让学生自己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也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供学生参考;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针对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问题,积极动手查找资料,制作资料册或小报,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总之,教师的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始终摆正自己的位置,将学生置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主体之中。
不过,在这次的远程培训中,我和其他一些教师一样有着不少的疑惑,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就是新课改对教师提出了难度颇大的挑战。常言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要改变已经根深蒂固的原有的教学观念,决非一朝一夕能够做到的,这个过程必定是要经历一个较长的磨合期。同时,新课改一切都是新的,缺乏足够实施案例,因此需要教师发挥能动性,不断的探索与提高。
第二、新课改对学生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课外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已经养成了被动接受、不会积极动脑的习惯,要改变他们的惰性,也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同时,对于学生基础好的学生来说,他们在课堂上可以按照教师的要求动起来,但对于我们普通高中的学生,提出问题往往是一问三不知,怎么开展课堂教学,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其三、新课改过程中,新课标相应的配套体系还不完善,评价制度无法统一。对于一线的教师怎么教没有明确的指导要求,这都是目前我们所面临的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我作为一名参加工作不久的普通的中学历史教师只是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而已。真正要解决,那还需要广大历史教师的共同努力,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引下,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掌握学生的认知心理,扬长避短,力图使学生通过历史教学,逐渐掌握开启历史之门的金钥匙,成为能够认识历史的真正主人。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同样就选择了付出奉献,更要终身学习,更新观念,脚踏实地,充分利用自己的长处来完善自己,我们更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反思,不断的进步,更要不断地从新课程标准、历史学科特点、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课改先驱的课堂案例和反思中汲取营养,我们也许无权选择自己的工作环境,但我们可以自己选择我们的工作方式,用自己的独特去演绎精彩,使自己的课堂永远让学生有一种耳目一新的特别感觉。
历史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3
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广大一线教师进行培训是必须的和必要的,经过培训,聆听了专家和有经验教师们的心得,使我感受很深,对课改中高中历史专题式教学的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作为一名新课程改革时代的教师,也使我充分认识到一些以往没有认识到的东西,感触颇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体会:
一、教育理论、课改理念的培养
历史学科是一门综合程度极高的人文学科,它要求历史教师具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因此教师的素质状况决定教学的效果,教师应在完善自身学科知识的同时,必须掌握必要的教育理论,努力提高专业化水平。
首先,在专业情感方面,教师要把“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变为实际的行动,要善于在教学实践中形成新的教育观念,建立起专业自信,坚定自己适应新课程的信心。
其次,教师不仅要不断地更新学科知识,还要不断拓宽自己的基础知识,特别是在教育理论知识方面要有更深入的研究。从而使教师能够真正从一位“教书匠”转变为一名“研究者”。
再次,教师还需要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教育科研能力,新情况、新问题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会不断涌现,教育应明确自身的责任和使命,主动地研究这些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变革自身的教育教学观念和行为方式,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
二、教师、学生角色的转变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人们对教师在新课程发展中的地位和角色等问题的认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体现在:“教师要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和指导者”。学生也不再只是变动的受教育者,而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自主者,教师的教学过程也就是引导学生质疑、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会学习,掌握学生方法。“使教学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变成教师指导学生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的过程;变成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学习方式的过程”。从而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
三、教学方法、学习方法的更新
传统的教师把自己置于课堂的中心,以知识权威者的身份说教,而新课程把教学过程视为师生交往的过程,同时,新课程倡导的是一种不确定的、动态的课程。在这样的课堂情境中,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以及评价都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这都有赖于教师结合具体的活动情境,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也对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行为、教学语言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努力把自己变为一个教学的反思者和研究者,通过课堂教学,完善教学方法和手段,实现自身发展的新途径。
对于学生而言,以学生“自主”、“探究”为特征的新型学习方法逐渐进入课堂,新课程改革下高中历史主要有三种新型的学习方法,一是材料学习法,学生通过材料的分析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探究历史奥秘的一种途径,通过这样的学习活动活动,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历史学家实事求是地求证历史的方法;能够形成有深度的历史认识。二是观察学习法,它是“指学生能主动地运用自己的观察力从各种历史材料中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学习方法”,“运用观察学习法的主要内容是对历史实物、历史图画、历史环境等的观察”。观察学习法的合理运用,可以帮助学生达到深刻理解和认识历史的目的。三是实践学习法,是指“通过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情境模仿和解释现实问题是等途径来学习历史的方法。”高中历史课标解读对这种学习法的开展有明确的指示,我们可以以此作为指南,指导学生开展相关的活动。
四、教育资源、课程资源的整合
历史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历史课程目标实现的各种因素的`总和。这其中既包括物质的,也包括人力的;既包括校内的,也包括校外的;既包括传统的教科书、图书资料,也包括现代网络、科技成果。认识并开发这些资源,能够更有效地促进历史教学水平的提高。
第一,历史教材是历史课程资源的核心,是进行历史课程教学的基础,合理利用与开发历史教材,必须吃透教材。教师应对教材结构,课文内容有一个总体认识;对照课标,找出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了解教学目标中知识、能力、过程、方法以及情感方面的要求;对教材中辅助材料如课前的引文、历史图片、问题设计、课后练习等进行深入研究,揣摩编者这样设计的意图;分析课与课、专题与专题之间的关系,分析专题在模块中的地位与作用。
第二,教师也是重要的教学人力资源,教师不仅是教学资源的利用者,还是重要的历史教学资源之一。如果历史教师能在学生面前展示一种通晓古今中外,博识天文地理的人格魅力,可以使教师“在自身以外的教学资源十分缺乏的情况下,实现教学资源价值超水平的发挥”。
第三,学生是课程的主体之一,对教育教学具有能动作用,由于学生对教育具有能动作用,因此有效的学习本身就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为学生提供机会,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动作用,使其在朝目标迈进过程中实现自我教育自我调节。
第四,课程资源具有多样性。互联网、历史音像资料、图书馆、历史遗存、博物馆等都是对实现历史课程目标有利的课程资源,依据课标要求,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利用和开发历史课程资源。
通过培训,让我受益匪浅。作为教师既要终身学习,更新观念,脚踏实地,充分利用自己的长处来完善自己,更要不断地从新课程标准、历史学科特点、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课改先驱的课堂案例和反思中汲取营养,用自己的独特去演绎精彩,使自己的课堂永远让学生有一种耳目一新的特别感觉。
历史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4
认真阅读新课标让我受益匪浅,我认识到初中生只有对自己、对历史及其文化、对历史学习有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历史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消极的情感不仅会影响历史学习的效果,而且会影响学生的长远发展。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应该自始至终关注学生的情感,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通过教师与学生身份的转变能更好的活跃课堂气氛。学生也不再只是被动的受教育者,而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自主者,教师的.教学过程也就是引导学生质疑、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会学习,掌握学生方法。这样使教学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变成教师指导学生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的过程;变成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学习方式的过程”。
传统的教师把自己置于课堂的中心,以知识权威者的身份说教,而新课程把教学过程视为师生交往的过程,同时,新课程倡导的是一种不确定的、动态的课程。在这样的课堂情境中,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以及评价都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这都有赖于教师结合具体的活动情境,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也对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行为、教学语言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努力把自己变为一个教学的反思者和研究者,通过课堂教学,完善教学方法和手段,实现自身发展的新途径。对于学生而言,以学生“自主”、“探究”为特征的新型学习方法逐渐进入课堂,新课程改革下初中历史主要有三种新型的学习方法,一是材料学习法,学生通过材料的分析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探究历史奥秘的一种途径,通过这样的学习活动活动,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历史学家实事求是地求证历史的方法;能够形成有深度的历史认识。
新的课程体系给教师留出了充分的驾驭教材的空间和余地,而新课标的目的也在于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他们受到很好的教育,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进一步完善人格。因此教师、学生在新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观念、行为、角色都要随之发生变化。
通过这次对新课标的学习,更加认识到历史应该是不断反思,更新观念,脚踏实地才能做好的一门学科。要不断地从新课程标准、历史学科特点、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课改先驱的课堂案例和反思中汲取营养,使自己的课堂永远让学生有一种耳目一新的特别感觉。
历史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5
该课程标准强调人文精神和历史感,力图以综合的视野突破原有的学科界限,联系国内外不断变化的现实,整合历史、经济、政治、社会等多领域的知识,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辩证地观察和分析社会问题,为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提供更大的空间。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和对新课标的理解谈谈自己的些许体会。
通过学习我清楚的认识了历史教学内容的增减与知识分布;怎样把握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即,专家们提醒把握给学生讲解时的尺度。要在新课改下备好课上好课,首先必须要不停地为自己充电。要不断更新知识,对考纲上的增减,重难点要做到心中有数。要建立各个章节的联系,吃透教材,选取有效的教学手段。研究新课标与新教材必须和比照旧大纲旧教材同时进行,这样才能在实施新课程的时候心中有数,知道哪些地方是更新的,哪些地方是保留的,哪些地方是舍弃的,才能更好地把握新课程的实施方向。我认为在聆听专家进行新课程新教材的解析之后,最好是能组织教师将本学科新旧课标与教材中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列出,进行比较研究。
通过学习,使我明确了教师不再是课程的执行者,而是课程的建设者、调适者,是课程实施中问题的协商者、解决者。因此,新课程对教师在决策、开发、研究能力上提出了许多要求。教师在新课程中的`最大变化是角色的变化:
1、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作为促进者,其角色行为表现为: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宽容的课堂气氛;与学生一起分享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成功的喜悦;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能够承认过失和错误。
2、由学生的管理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作为引导者,教师要记住自己的职责是教育所有的学生,因而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潜能。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地给每位学生同等的参与讨论得机会。要经常仔细地检查、反省自己是否在对待不同学生上有差别。要常常了解学生得意见,看看他们是否察觉到了教师在期望上的偏差,随时审查,随时修正。
3、教师在课堂的位置,将不再是知识传授着的固定位置——讲台,而在教室里流动起来,将参与道学生活动之中,与学生分享知识并获得情感体验。
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的基础上,从本班本校本地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基本技能、知识的掌握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充分利用多种地图、图表、历史年表、文物模型等传统的教学手段,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更要适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积极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网络资源,创造性地开展教学;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知识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将来进入社会打下扎实的基础;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社会、人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总的感受,新“课标”充分体现了与时俱进、科学简明、清晰客观的特点。它给我们的历史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它给我们的基础教育改革注入了活力,它值得我们细心领会,精心贯彻。
历史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6
参加了区里为期一天的2024年版《历史课程标准》的培训活动,虽短暂,自己却觉得收获很大,刚拿到新课标,翻开和旧课标一对比,瞬间觉得新课标好难操作,无从下手,这次闫老师将新课标每一部分都做了解读,并且还举了好多的课堂操作的实例进行说明,详尽而又细致,更加深了自己对新课标的理解,也为下一步按照新课标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思路。下面就具体来谈一下自己的收获。
首先闫老师向大家说明了修订历史课标的背景,即新课标要体现国家意志和国家对未来人才培养的要求,确保主流价值观在历史课程标准中得到全面贯彻落实;二要充分发挥历史课程在立德树人方面的独特价值,注重“以史育人、以文化人”。接着闫老师就一些历史概念进行了区分,然后具体就新课标的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课程实施六部分进行讲解,详略得当。自己明确了历史课程具有思想性、人文性、综合性、基础性特点,历史课程的理念,尤其是课程目标的五大核心素养: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各自讲解,尤其结合历年中考命题、教学误区,将大家普遍觉得难以操作的唯物史观、考察较多的历史解释以很多例题进行细致的讲解。还有教学目标的叙写,专门作为一个部分结合一些课例进行解释,也强调了行为条件、行为主体、行为动词等的变化,一定要立足学生,可操作。和学校之前的课改理念非常一致。最后印象深的`就是闫老师说到了情境教学和围绕大概念单元教学,这些在课堂中特别具有实用性,并且特别符合每年中考要求。
系统的听了闫老师的讲座后,对新课标有了新的认识,觉得新课标特别清晰条理,尤其一些新的理念、新的要求与时俱进了,对历史教学有了更高的要求,对老师有了更高的要求,要时时处处思考历史教学的立意、相互之间的联系、学生喜欢和能更高效接受的方式,今后教学中首先要经常学习新课标,在每个单元教学之前,先细细研读新课标对本单元的要求,然后在具体设计每课教学时,依据课标和学生实际制定学习目标,然后结合新课标的五大核心素养在教学中设计一些真实任务情境,多翻阅一些资料、书籍,查找筛选史料、视频、图片等应用于教学中,即激发了学生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相关素养,也成长了自我。
历史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7
在校本培训期间我认真阅读了《课程标准案例式导读与学习内容要点》,通过学习让我受益匪浅。下面就谈谈我对初中历史新课标的心得体会:
原来的材料把知识目标放在教学的首位,“以知识传承为主”,内容多、程度深、观念陈旧等问题突出。而在新理念指导下的新教材,围绕三个维度尤其把情感目标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即“以学生发展为主”。我们从教材的使用情况认识到,人教版新课标历史实验教材确实是把“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论作为整套新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经过比较,我认为,新教材与旧教材有以下几个显著的区别。
1、课文设计独具匠心,突出了以学生为主题的教育理念。
这套教材在课文设计和编写体例上独具匠心,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体,纠正了教材只是教师“教本”的片面做法,而把教材变成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学本”。教材每课的体例大体包括:导语(传说、故事,旨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正文、坚排的资料(增强历史真实感,帮助学生提高阅读古文的能力)、“材料阅读”(与本课教学内容相关的材料,供学生自行阅读)、动脑筋(生动有趣的问题,使学生的思想机器开动起来)、活动与探究、课后自由阅读卡(把课堂教学与课后活动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活动中增长知识与技能,也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几个学习栏目。这样的课文设计和编排,使新的历史教科书真正变成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学本。
2、倡导探究性学习方式。
一套教材切实贯彻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标,注意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凋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弊病,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倡导新的学习方式,课文中特意设置了动脑筋、活动与探究等栏目;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在每一个学习单元都设有活动课,将学生活动直接引入教科书体系和课堂学习过程之中,这是对传统教科书的重大改革。活动课的设计充分考虑到了课程内容的生动性、启发性和开放性,突出了学习过程与方法的教学,它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图文并茂,有很强的可读性。
在注重课程内容改革的同时,本套教材在课文的呈现方式上,注重图表的有效运用,图文并茂,具有很强的可读性,适宜初中学生的学习习惯,从而大幅度增加了历史知识表述中的'生动性和直观性,使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对遥远的历史有一种切实的感受,真正做到融科学性、思想性和可读性于一体。
4、历史主线清晰,学习主题明确。
如七年级上册内容,每个单元的题目就是几个朝代的特点;八年级上册,每个单元一个主题,条理非常清晰,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在这一体系下,新的初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构建,基本消除了现有历史课程中存在的“难、繁、偏、旧”现象,适应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
【历史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新课程标准的心得体会11-12
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07-29
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11-12
新课程标准研修心得体会11-10
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心得体会03-12
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02-16
新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11-21
新课程标准的解读心得体会精彩10-25
数学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06-28
数学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