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乡村振兴心得体会

时间:2024-08-04 16:43:30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乡村振兴心得体会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心得体会是很好的记录方式,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怎样写好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乡村振兴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乡村振兴心得体会

乡村振兴心得体会1

  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抓好农业现代化,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一要提高农业科技化水平,建设主要农作物、经济作物的种子库,培育高产优质品种,积极向群众推广,提高农业良种化水平;同时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应用好无人机、“生物兵器”等工具,加强对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二要保护和发展基本农田,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防范化解土壤污染问题;同时加大农业水利设施建设力度,积极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提高耕地生产效率。

  三要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市场主体向农户提供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信息技术等服务,带动农户发展。

  抓好“农民”知识化,不断做好农村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一要引进人才不断“加血”,针对大部分农村“失血”十分严重的问题,实施本地在外人才引进工作,依托本村项目、乡愁、生态等资源,激发人才回乡创业就业的动力,并以村集体土地、扶贫资金、劳动力等入股方式助力人才发展规模化经营,带动农民发展;同时积极引导本地乡贤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动员乡贤返乡创业,推动产业、资金、技术“三回归”,促进信息、文化、人气“三回流”。

  二要培养人才不断“造血”,做好农村后备干部人才培养,选拔培养以返乡大学生、乡贤、农村实用技术人才为主的后备村干部,依托党校、职业学校开展集“入库管理、教育培训、对接服务、理论研究、实践探索、成果展示”功能于一体的乡村振兴人才培训学院,建强农村带头人队伍;同时积极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培育造就一批农村致富带头人,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抓好农村宜居化,持续提升基层公共服务能力和农村人居环境水平。一要因地制宜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在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风貌的基层上做好村庄规划设计,系统开展农村绿化、硬化、亮化工程,积极推进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工作,协调规范农村房屋建设,统筹农村生活区与家畜养殖区设置,切实提高农村人居生活环境。二要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改善农村党群服务中心条件,完善乡村水、电、路、气、通信、广播电视、物流等基础设施,巩固提高农村学校、村卫生室设施条件,提高基层提供公共服务产品的能力。

乡村振兴心得体会2

  此次乡村振兴专题培训班的学习,虽然时间紧促,但受益很深,让我的思想得到了提升,眼界得到了开阔。下半年,我将按照党委政府改作风、提效能、保稳定、进位次要求,围绕社区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积极履职尽责。

  一、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升思想认识。

  作为基层党组织书记,要将党的`新要求、新方向、新政策与群众利益紧密结合,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到位;要带领两委一班人,一要挑好“筑一方堡垒”的担子;二要挑起“促一方发展”的担子;三要挑稳“保一方平安”的担子;四要挑牢“连一方群众”的担子。要带领广大干群,要有想干事、能干事、按规矩办事的能力和定力,要干就干加快村域发展、增强集体经济、增加群众收入的事,多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充分发挥党组织模范引领作用。

  二、推进各项工作落实,谋求社区发展

  持续推进“党建+工作模式”,融合书记项目,争创第十一批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和百姓评理说事点建设,打造乡村治理特色品牌,加快推进大棚蔬菜生态园项目建设,带动居民就地就近就业增收,尽早发挥效益,借鉴黄埔村社一体、村企共建发展经验,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壮大社区集体经济发展;进一步关注民生,落实各项惠民政策,提升社区基础设施建设,营造社区优美环境,扎实推进重点工程建设,做好后续跟进服务。

  把此次学习成果转化为乡村振兴发展的实绩,为新时代罗岭跨越发展增色添彩。

乡村振兴心得体会3

  激励年轻干部下沉基层,做好乡村振兴工作人员。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农村乡村容貌变化明显,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但部分农村发展观念落后,部分干部工作方法保守,与新时代干部能力素质新要求有差距,头脑灵活,思维开放,学习能力强的年轻干部

  要确立服务基础的鲜明指导,鼓励年轻干部以广阔的农村为考场,以乡村振兴各项目标任务为考试卷,深入田地倾听大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切实解决大众在农产品生产、销售等方面的.担心、烦恼、担心。要出台激励保障措施,从经济待遇、办公条件、健康保险等方面给予全面保障,在干部提拔再利用等方面倾向于基层,使年轻干部能够在农村扎根希望。

  回到外出的人回到家乡创业,成为乡村振兴突击队。有些外出能源产业发展理念先进,创业成功,回乡建立实业,使大众富有资金、技术和理念优势。要重视品德素质好、报效家乡意志强的外出人才回乡,实现人才回归、资金回归、创业回乡,有效填补部分贫困乡村经济基础薄弱、主导产业不足等障碍。

  要大力支持回归能力者创立新兴产业,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结合村情实际发展特色项目,扩大支柱产业,有效激活集体经济。同时,要在政治经济待遇、政策支持、物流服务等方面得到保障,为能人在村里安心创业提供良好的环境。

  挖掘乡土人才兴村活村,做好乡村振兴主力军。乡土人才来自民间,成长于乡土,文化程度不高,但熟悉农村村情和农业生产规律,而且多怀技术长度,是发展农村经济的金种子。

  要充分重视和利用乡土人才,改变过去乡土人才发展不温不火自然的局面,不断健全和完善乡土人才培养激励机制,倾向于全国十佳农民农业产业发展领导人等筛选资助项目,使土专家田秀才在资金政策支持下脱颖而出,给大众看,给大众带来利益。加强乡土人才技能训练,特别是在信息化背景下发展农村电商等技术技能,使乡土人才理论实践知识与新时代相连,迅速成长为引领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乡村振兴心得体会4

  今天参加了“乡村振兴青年有为”xx年濉溪籍大学生喜看家乡新变化观摩活动,也是第一次参加这种活动,说实话,真的惊讶于家乡的发展。一上午的行程虽然时间不长,一共去了五个地点。

  想想已经有很多年没去过乾隆湖湿地公园了,今天进去之后的直观感受就是这里已经不是我印象中的乾隆湖了,站在阁楼的高层俯瞰濉溪,别有一番风味;第二站口子酒文化博物馆,口子酒真是濉溪的骄傲,是真正走出了濉溪走向全国,今天也第一次去口子酒文化博物馆感受和了解它的文化和历史,不得不惊叹于它的发展;第三站的周末农场是我觉得很好玩的地方,和家人朋友一起来既可以采摘果实又可以欣赏风景;第四站来到了福尔足袜业,里面的装修和设计很打动我;终点站英科医疗,之前一直不知道濉溪还有这样的.上市公司,参观了他们公司,也在食堂里用了午餐,让我突然萌生了一种以后在家乡就业生活也很好的想法,之前可能更多想的是去外面的城市。

  参观见识了不同的产业,他们在自己各自的领域发光发热,目的只有一个,发展家乡,建设家乡,回馈家乡,这也让我有了新的感悟:振兴家乡,青年有责,作为青年大学生,更应该有责任有担当,学好知识,脚踏实地,为建设美丽家乡贡献一份力。

乡村振兴心得体会5

  千年以前,有一条长河,它西入长江,东连太湖,跨越时空,奔腾不息,名曰“胥河”(今又名芜申运河),于东经119°15′,北纬31°10′处静静流淌,两岸孕育的村镇星罗棋布,我们的主人公——安徽省梅渚镇周家村,便坐落于胥河南畔。

  “胥河,吴王阖庐伐楚,伍员开之,以通松道。”开凿于公元前506年,是现有记载的世界上最古老的人工运河,星河流转,时光荏苒,20xx年6月28日,定埠港集装箱航线正式开通运营,进一步拓宽了航道,便利了货物输送,胥河作为水上高速延续着使命,发挥着重要的航道运输作用,不遗余力。伴随着响亮悠扬的鸣笛声,数艘货船沿着胥河缓缓驶来,码头上设备轰鸣,泊位上吊机装货,南来北往,从这儿集散中转上船,继而发往世界各地。

  新改造的芜申运河是长三角高等级航道网“二纵六横”中的干线航道,是长三角地区的水上交通“大动脉”,周家村位于苏皖两省三县交界处,紧邻芜申运河,定埠港的建设和通航,给周家村带来了发展机遇。该港口主要承担“一地六县”区域内货物运输和中转任务,设计年吞吐量255万吨,年通航能力290万吨。从建设伊始,郎溪县定埠港综合物流园有限公司若是需要劳务人员,便会与周家村联系。20xx年9月,周家村在全县率先成立村级劳务公司,免费对村里的富余劳动力进行技能培训,承接港口基础设施建设等劳务项目。

  “我是20xx年8月份通过村里劳务公司,来到码头上班的'。老父亲身体不好,就近上班能照顾家里老人小孩,很方便。”“90后”村民许哥保如是说,作为受益者之一,他在定埠港从事电工工作,一年能挣到8万元。而此前的十多年,他一直在南京、溧阳等地打工,现在终于可以在家门口找到合适的工作,和家人团聚,无需再度远行谋生了。

  依靠着对港口劳务合作,不仅村民们能就近就业,每年还可为村集体增收25万元。

  同样,得益于邻镇社渚“中国青虾第一镇”的辐射带动,20xx年,周家村通过自筹和争取项目资金,以每亩600元流转开发闲置土地,建成了一期260亩的青虾养殖扶贫基地,按照每年1200元/亩的价格承包给农户,每年为村集体稳定增收15万余元。20xx年,二期青虾养殖基地建设完成,当年青虾养殖基地收入超38万元,占比村集体收入71%以上。20xx年,新建一个三期100亩左右青虾养殖场,与此同时,青虾交易服务中心建设项目也已完工并挂网招租成功,每年租赁收入4万元。据统计,周家村以青虾养殖基地为核心,带动周边群众20余户,养殖面积扩大至500余亩,群众增收100余万元。

  同饮胥河水,共谋产业兴,为推进青虾产业协同发展,溧阳、郎溪苏皖两地联手,共探生态补偿机制,共建青虾“新型科技+生态模式”绿色发展样板,而梅渚与社渚两镇交界,密切的来往不仅为周家村刮来了青虾养殖的致富旋风,更将当地传统美味“梅渚素鸡”远销江浙一带。区域发展,交通先行,为进一步满足民间群众频繁的商贸往来、旅游、探亲等出行需求,20xx年1月18日,作为苏皖合作示范先导区,梅渚镇开通了至社渚镇的首条省际毗邻公交线路,促进两地民生领域公共资源共享、公共服务一体化。

  对外,周家村注重产业合作促进经济发展;对内,周家村潜心挖掘文化底蕴涵养品牌魅力。

  从西汉流传至今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跳五猖”是当地村民为缅怀西汉治水英雄张渤而创立的一种民间祭祀神舞,是历史、民俗、原始戏剧的综合体,历史悠久,具有独特的地域文化魅力。

  周家村依托辖区非遗资源优势,制订旅游扶贫计划,将“跳五猖”融入到乡村旅游活动中,并依托项目资金,投入200余万元修缮表演基地,完善全村的旅游基础和服务设施。贫困户通过参与非遗表演也能够领取演出费及一定的资金奖补。将“跳五猖”树立为一块响当当的文化品牌,既传承了优秀传统“非遗”傩文化,也带动了农家乐、瓜果采摘等相关产业发展。

  从最初村集体经济不到5万元的窘境,到20xx年摘掉“贫困村”的帽子,20xx年突破百万大关,贫困村一跃成为“明星村”,这一切归根到底是周家村善于抓住机遇,挖掘文化资源,发挥区位优势,这其中,“人”的主观能动性占据成功因素首位,因为,所有的规划若是没有人去践行,都只会沦为空谈。

  周家村的发展离不开党领导的指导谋划,离不开村两委的担当作为,更离不开村民间的团结配合。在认识到村里困难时,是村书记郑万富主动挑起乡村振兴的大梁,带着一批有思路、有闯劲的村“两委”班子主动求变,全面核查整合老资源,发包荒山、水面,洽谈宣传,利用胥河做大做好水文章,依托定埠港大力发展港口经济,深挖非遗文化开拓文旅服务,是党群同心同德,才能聚力壮大村集体经济,共塑美丽乡村。

  胥河之滨,土地沃沃,梅乡渚水,人杰地灵,乡村振兴的故事还在继续,周家的美好生活也未完待续。

乡村振兴心得体会6

  三月九日,党校派我和周琦同志参加了由第一片组组织的到宁国云梯民族乡和仙霞盘樟村“传承红色精神,助力乡村振兴”主题活动。活动时间仅仅只有一天,但留给我们的印象是终生难忘的,通过参观畲族风情园、中共宁国特支纪念馆、重温入党誓词,让我深刻感受到乡村振兴战略给我国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进一步提升了我们对乡村振兴战略重大意义的认识。同时也使我们每个同志都受到了一次深刻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性教育和党性锻炼。

  宁国云梯民族乡千秋畲族村是我市极具特色的一个的农村村寨,这里世代居住的是以少数民族畲族居民,20xx年千秋畲族村被列入国家“十二五”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项目建设试点,在村口建造了特色村寨门楼,村庄按照民族风格进行了改造,对有历史价值的民居进行了修缮和保护,已成为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这些年在党的农业农村政策的指引下,大力发展“三竹两果”为重点的高效经济林,运用规模经营与庭院经济相结合的模式,把早竹从庭院内零星拓展出来,进行成片开发,按照“山顶种植用材林,山腰种植经济林和山脚种植早竹林”的布局,大力开发高效林业。在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的同时,该村立足辖区内优美的.自然风光、独特的少数民族风情和深厚的畲族文化底蕴,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对发展旅游进行着周密地筹划。今天的千秋畲族村正昂扬走在党的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通过参观考察深深感受到党的乡村振兴政策的强大的生命力和号召力。必将给我国广大农村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下午在仙霞盘樟村参观中共宁国特支纪念馆、重温入党誓词使我再次受到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深刻的思想教育。更使我感受到了作为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担当。

  在今年即将召开党的二十大之际开展这种形式的党性教育活动,以迎接党的二十大的胜利召开。显得尤为亲切和新颖。我们必须加倍努力,勇于使命担当,在工作上一定要精益求精,高质量地完成党交给的各项工作,站好岗,不断适应新时期党的工作需要。创造一流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乡村振兴心得体会7

  乡村人才振兴是指通过各种措施,提高乡村人才素质和能力,推动乡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从而实现乡村现代化和繁荣富强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我有一些个人的心得体会,分享给大家。

  首先,我认为乡村人才振兴的核心在于“人才”,这里的人才不仅仅是技能人才,也包括思想开放、有远见卓识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只有具备这些素质和能力的人,才能有效地推动乡村发展,提高乡村的生产力和竞争力。

  其次,我认为乡村人才振兴需要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这个体系应该包括教育、培训、实践等多个方面,能够为不同层次的人才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同时,还需要建立完善的人才流动机制,让人才能够自由流动,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价值。

  第三,我认为乡村人才振兴需要注重人才激励和保障。只有让人才感到自己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和保障,才能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这包括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给予合理的薪酬和福利待遇,以及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晋升机会等。

  最后,我认为乡村人才振兴需要注重人才评价和选拔。只有通过科学、公正的评价和选拔,才能真正发掘和培养出具有潜力和才华的人才。这包括建立完善的人才评价机制,开展定期的考核和评估,以及选拔出具有领导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让他们担任重要的职务和承担重要的任务。

  总之,乡村人才振兴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我们付出坚持不懈的努力。我相信只要我们注重人才培养、建立完善的人才体系、注重人才激励和保障、注重人才评价和选拔,就一定能够实现乡村人才振兴的目标,推动乡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伟大战略。

乡村振兴心得体会8

  为期5天的培训很快就要结束了,这次培训让我受益匪浅,此次培训班邀请到了云南民族大学、云南农业大学、省委党校的多位专家、教授为我们授课,同时,还有县委左副书记、县委组织部张部长等领导亲自辅导。各位老师的授课内容充实丰富、紧凑合理,既有专业的理论讲解又有生动鲜明的实际案例,既有明确的目标任务还有具体的指导措施和落实方法,同时还传授了宝贵的工作经验供我们学习借鉴,培训还结合了现场教学,实地观摩学习我县绿色产业发展及乡村振兴情况,整个培训内容对现实工作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通过此次培训使我进一步锻炼了党性,更新了观念,开阔了思路,对乡村振兴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乡村振兴的号角已经吹响,县第十四次党代会已为全县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我一定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接续上届驻村工作队优良传统,传承和发扬脱贫攻坚精神,将此次培训班所学内容用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秀美乡村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乡村振兴心得体会9

  根据单位新的工作分工,我分管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作为新人有幸参加组织部和乡村振兴局的组织的“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为期三天的专题培训学习,收获颇丰,进一步提升了我对乡村振兴工作的认识,拓宽了工作思路。结合学习浅谈几点个人不成熟的看法,不妥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党建引领选好村级领头羊是关键。

  个人认为第一书记工作重心是辅助“村两委”工作的基础上开展工作。虽然在精准扶贫、脱贫攻坚工作中,各单位抽调精兵强将支持乡镇相关工作,派出了驻村工作队和驻村第一书记,在相关工作中推进中发挥了中坚力量作用,乡村振兴工作依然延续相关工作方法,这些队伍和人员有知识、有创劲、有想法,但由于到村时间短、基层经验少,对村子的人文历史、村民的关系、村子的产业定位上还有些不足之处。所以配齐配强“村两委”班子就显得十分重要,他们的品德、威望、声誉和组织协调能力尤为重要,此中道理显而易见就不再赘述。

  二、提高乡村振兴主体能动性。

  毋庸置疑,乡村振兴的主体应该是村民,但无论是在精准扶贫、脱贫攻坚和当下的乡村振兴工作中,都不同程度的存在“政府积极、包扶单位和包扶人着急、被包扶人不急”的现象,乃至还存在被扶贫人“你包扶我,你看你怎么办”的等靠要现象,既不主动还不断提出不合实际的要求。所以在乡村振兴工作中首先就应该把提升乡村振兴主体内生动力~村民的致富的主动性积极性上多想办法。其实致富是所有人的共同心声和期盼,只是一些村民没资金、一些村民找不到办法、或是突遇家庭大事件、也有极个别人懒惰思想等原因所致造成的`短时间问题,相信在乡村振兴工作中通过村民个人努力、政府政策项目帮扶、帮扶责任人指引协调下,早日致富。

  三、乡村振兴项目优先发展村集体经济。

  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国家在项目资金上给予了大量的支持,除了涉及到乡村基础设施项目外,涉及到产业发展项目个人认为应该优先扶持村集体经济,具体项目如何设计、包装、运行,我是外行不便发言。但通过优先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通过“农民变股民,资源变资产”,盘活村集体资源,实现村集体经济新突破,是实现共同富裕,带动村民共同致富,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坚强基石,更是增强农村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根本保障。

  四、力诫工作大量档案化。

  从精准扶贫到脱贫攻坚工作,我作为一名乡科级人员,是至始至终全程参与其中的,特别是贫困户包扶工作。在前两个阶段的工作中,被包扶工作人员和包扶人诟病最多的就是反复填报各种表册信息,反复填写同一类数据,反复上报各种工作档案,大量工作时间围绕档案反复进行。工作中必要的留痕是对工作的一种记录和印证,但大量的反复留痕就如同医院“各种预约排队一小时问诊不到三分钟”的感觉,却未必有医院问诊的实效,浪费大量的不必要的精力、物力和时间。

乡村振兴心得体会10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乡村地区的教育问题日益显露出来。为了实现乡村教育的振兴,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积极行动,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参与和关注这一进程中,我深深感悟到了教育振兴乡村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一些关于教育振兴乡村的心得体会。

  首先,教育振兴乡村的核心在于改善基础设施。我们都知道,乡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并且学校的基础设施严重滞后。要实现教育的振兴,必须首先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加大投入,建设更多的教育设施,完善硬件设施。此外,还应提供更多的教育软件,为乡村学校引进先进的教育技术和设备,提高教学水平。

  其次,教育振兴乡村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资力量是一个地区教育发展的核心。在乡村地区,由于各种原因,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因此,我们需要发动全社会的力量,提升乡村教师的整体素质。政府可以提供更多的人员培训和进修机会,引导大城市的优秀教师到乡村地区任教,同时也要注重培养本地的教师。只有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才能够真正提高乡村教育的质量。

  再次,教育振兴乡村需要改革教育教学方式。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乡村教育应该与时俱进,借鉴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比如,采用更加互动和实践性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同时,政府和社会组织也可以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开展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

  此外,教育振兴乡村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乡村地区,由于生活条件和教育资源的限制,很多学生的发展机会受到了制约。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我们应该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并提供更多的社会关怀和支持。政府和社会组织可以通过建立示范学校、提供奖学金等方式,鼓励和帮助乡村学生发展自己的特长和兴趣爱好,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

  最后,教育振兴乡村需要形成多方合力。无论是政府、学校还是社会各界,都应该积极参与到教育振兴的进程中来。政府要提供充分的资金支持和政策保障,学校要提高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社会各界要提供更多资源和支持。只有形成各方联动,才能够真正实现教育的振兴。

  总的来说,教育振兴乡村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通过改善基础设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革教育教学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形成多方合力,我们才能够推动乡村教育的发展,实现教育公平和乡村振兴的目标。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乡村教育一定能够焕发出勃勃生机,促进乡村的繁荣和进步。

乡村振兴心得体会11

  4月1日,《求是》杂志发表书记重要文章《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和书记指出,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要下好乡村振兴这盘棋,我们必须抓好领导班子、第一书记、乡土人才等“关键人”,充分发挥“领头雁”“主心骨”“带头人”作用,为发展创造动力源泉,共促乡村振兴,共建美好家园。

  乡镇领导班子“担使命”,当好“领头雁”。

  俗话说,“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火车快不快,全靠车头带”,班子队伍的建设对地区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抓好领导班子“关键人”。一方面,领导班子要悟透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其位,谋其政”,履行好自身职责,秉承“利民之事,丝发必兴”的价值追求,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当攻坚克难的.“奋斗者”,紧紧围绕增进民生福祉,攥指发力、久久为功,确保条条落地、项项落实。另一方面,组织部门要紧盯抓牢班子队伍建设,选拔任用要坚持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提高班子发现和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建立“班子队伍”政治素质档案,对政治不合格、廉洁不过关的“一票否决”,探索“班子队伍”函询回复分析、抽核工作等机制,确保班子队伍过得硬、靠得住、不偏向、不走样。

  驻村第一书记“亮身份”,当好“主心骨”。

  在脱贫攻坚战役中,第一书记给贫困落后的乡村注入了新鲜血液,成为群众“主心骨”。如今,中共中央继续向重点乡村选派驻村第一书记,为的是让这根“主心骨”持续发挥作用,因此,必须抓好第一书记“关键人”。一方面,第一书记要坚决杜绝“名在人不在、身在心不在”的基层混乱现象,把基层当成学习成长的大熔炉和干事创业的大舞台,抛弃“镀金”想法,沉下心来找准自身定位、合理规划自己的目标,增强看问题的“眼力”、察民情的“听力”、走基层的“脚力”,真正听到实话、察到实情、收到成效。另一方面,组织部门要“紧盯”第一书记到村任职情况,定期进行摸排调查,探索建立“到村打卡”“群众监督”等灵活机制,对“不到位”现象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督促相关单位将任职工作落实抓细。

  农村乡土人才“强责任”,当好“带头人”。

  基层干事创业环境与城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吸引人才难,留住人才更难,要走好“筑巢引凤”这条“路”难度颇大,乡土人才是农村的宝贵人才资源,因此,必须抓好乡土人才“关键人”。一方面,组织部门充分发挥选人用人职能,抛开“唯学历论”,不求全责备、不论资排辈、不用同一把尺子衡量,以深入一线调研、村镇举荐等形式,持续发掘本地“土专家”“田秀才”,建立健全农村种养等行业的人才信息库,选拔群众认可、敢挑重担、技术经验丰富的乡土人才作为带头人。另一方面,政策上要给予乡土人才支持,做好资源“倾斜”,建立公平、公正、灵活的乡土人才评价机制和激励长效机制,对成绩突出的乡土人才在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等方面探索开辟“专属通道”,并适当考虑纳入镇村后备干部重点培养人选,让乡土人才能够放开手脚“使劲干”,为乡村振兴持续赋能。

乡村振兴心得体会12

  优化营商环境,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新形势新发展新要求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而“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优化营商环境需要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

  以政府立法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提供制度保障,是深化改革开放、促进公平竞争、增强市场活力和经济内生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作为我国优化营商环境的第一部综合性行政法规,《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是各地区、各部门优化营商环境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充分反映了社会各界的诉求和心声,充分凝聚了全社会的广泛共识,是一项史无前例、开创性的工作。

  进一步强化法治保障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围绕市场主体需求,以深化“放管服”为主要抓手,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推出了诸多富有成效的改革举措,打出一整套有力有效的组合拳,各地区、各部门在实践中也积累了很多好的经验和做法,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国的营商环境明显改善。

  但是,我国营商环境还存在很多突出的短板和问题,必须坚持不懈地再发力、再加力。优化营商环境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强化法治保障,把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纳入法治化轨道。

  当前我国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已经有了不少政策文件、改革举措和经验做法,但从根本上还缺少一部专门优化营商环境的法规,《条例》的`出台填补了这一立法空白,在我国营商环境建设制度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标志着我国优化营商环境制度建设进入新阶段。

  制定《条例》这样一部专门行政法规,一方面可以把近年来在优化营商环境中的经验做法,变成全社会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制度规范,从制度层面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更有力的保障和支撑;另一方面,《条例》的出台也向外界展示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优化营商环境的高度重视,以及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坚定决心。

  通过法治化手段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最大限度激发微观主体创业创新创造活力,有利于增强微观主体活力,对于稳增长、促就业具有重要意义。《条例》针对我国营商环境中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对标国际先进水平,从完善体制机制的层面作出相应规定,进一步推进“放管服”改革的系统集成、高效协同,有利于加快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用实践夯实良法基础

  作为我国营商环境领域的首部法规,《条例》总结了近年来我国优化营商环境的经验和做法,将实践证明行之有效、人民群众满意、市场主体支持的改革举措用法规制度固化下来,既全面系统又突出重点,既有原则规定又有具体要求,为各地区、各部门在实践中探索创新优化营商环境的具体措施留出了空间。

  《条例》涵盖了市场主体保护、市场环境、政务服务、监管执法、法治保障等营商环境建设的方方面面,对当前优化营商环境涉及的各个领域进行了制度化规范,同时聚焦市场主体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坚持对标国际一流标准,推广国内最佳实践,明确了一揽子制度性解决方案,推动各级政府深化改革、转变职能。

  《条例》围绕建立健全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进行了制度设计,“比如,明确国家依法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平等对待内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健全公开透明的监管规则和标准体系。同时,对压减企业开办时间、简化企业注销流程等反映强烈的问题都作了具体的规定,在实践中便于操作,有助于切实提升市场主体的获得感”。

  《条例》起草过程中,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司法部广泛征求了60个中央有关部门、37个地方政府、11个研究机构、37家行业协会商会和5个民主党派中央共计150个单位的意见,还召开了17场专题会,听取了150家内外资企业、50个城市分管市领导、50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以及美国驻华商会、欧盟驻华商会等机构的意见,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17063条,为良法善治奠定了坚实基础。

  补短板更要抓落实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下一步,重点要抓好《条例》的贯彻实施。《条例》以立法形式彰显了党中央、国务院持续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坚定决心,是对各类市场主体作出的庄严承诺,要以《条例》出台为新起点,努力实现5个“进一步”。

  一是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再推动取消一批行政许可等事项,进一步清理规范各类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推动“非禁即入”普遍落实。

  二是进一步推进公正监管。在市场监管领域推进跨部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优化环保、消防、税务、市场监管等执法方式,对违法者依法严惩、对守法者无事不扰。对共享经济、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新产业新业态实施包容审慎监管,促进新兴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三是进一步做到简政便民。持续减少和规范证明事项,精简公用企事业单位索要的证明材料,20xx年6月底前全面推广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有效解决烦扰群众的各种“奇葩”证明、循环证明、重复证明问题。加快整合政务信息系统,构建全国政务服务“一张网”,力争到20xx年前,全国所有政务服务事项全面实现“一网通办”,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四是进一步提振市场主体投资兴业的信心。落实缩减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证照分离”、简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等措施,今年底前在全国将企业开办时间压至5个工作日以内、办理用电业务平均时间压至45个工作日以内。同时,抓好中小企业高收益债券、小微企业金融债券、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相关政策落实,健全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降低融资成本。

  五是进一步完善制度法规。《条例》涉及面广,与现行的上千部法规文件密切相关,有必要加快配套制度“立改废”,对符合改革方向的创新性做法和具体程序、条件仅作原则性规定的,需要加快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对不符合《条例》精神的法规文件要进行必要修改完善,确保相关法规文件与《条例》保持一致。

  实际工作中,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条例精神,以《条例》出台为契机,找短板、补弱项、抓落实,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良好环境。

乡村振兴心得体会13

  从满怀期待的前往支教的地方到依依不舍的离开小沙江镇,这期间中的点点滴滴都刻骨铭心、历历在目,让我回味无穷。在这里,我经历了好多第一次。第一次看到水稻时,误以为那是杂草,还纳闷着怎么会有那么整齐的草呢?当我知道那是水稻时,真是瞠目结舌啊!因为这件事,还发生了一件让我非常感动的事呢,那就是我的徒弟柏姐姐专门为我拍了一段水稻的视频呢,真的很有心啊!第一次看到现实中连绵起伏的山,一座接着一座,有交叉重合的部分,看起来既雄伟,又开阔。难以用言语去形容。第一次感觉和天那么接近,我们来到平均海拔1300的地方,感觉天就在我们头顶,伸手就能碰到,真的好兴奋啊!第一次在晚上走山路,好崎岖、好陡峭,好阴森的,不过我们有好多人,还打着灯,并没有感到很害怕,因为我们我们都彼此照顾体贴着,好欣慰的。第一次体验做老师、当班主任的感觉,我既要对他们亲切,和他们好好相处,还要有班主任的威严来管理他们,这种双重角色也是一种挑战啊!第一次看日出,早上五点就起床,和我的好友披着床单,仅仅盯着远方山顶红彤彤的一片,期待着太阳的露面,终于在六点三十二时,光芒四射的太阳露出了笑脸,刚开始上升好慢的,后来上升好快好快的,一眨眼就上升好高的,等那么久好值啊!第一次看到有四百年的古树,我们冒雨前往花瑶古寨去寻找那可有着一定历史的古树,那棵树还真是一个奇葩,长在山腰,有一个枝干像是一条龙,和我们的干龙队长有得一拼了,嘿嘿。第一次去看瀑布,还是湖南最大的望溪瀑布,那飞流直下、水花四射、雄伟壮观的瀑布让人叹为观止,飞流而下的白花花的水和下面碧绿清澈的緑谭形成鲜明对比。这么多的第一次,让我的支教变得更加新颖而美好。在这里,充满了温暖和感动。

  想起我们去的第一天,可谓翻山越岭,一路颠簸,直到天黑猜到教育局,只能住旅馆,一天下来,每个人都精疲力竭了,可在晚上十二点时我们的队长周妈妈还不辞辛苦的一个一个房间的送西瓜,我们的.安保队长柏姐姐还发短信慰问,第二天一大早我们的小胖队员还给我们准备早餐,这些行为,我们都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的,团队间的互助团结就是我们不竭的动力啊!来到小沙江镇,这里海拔很高,非常冷,大部分人带的衣服都很单薄,但我们彼此之间都能体谅对方,只要谁的衣服特别少,穿的稍微多一点的人就会把衣服让出去,男生的外套已经被女生共用了,虽然冷,但我们内心却很温暖。想起上课的第一天,我在教室整理桌椅,我们班的一个学生默默无闻的在帮我,我转头的那一霎那,心里感觉暖暖的,他竟然那么默默无闻的做好事,他就是我们班可爱的小豪同学,其实,一个小小的行为就能表现出一个人的品行,也会感动着一个人的。我们带领的那些学生可谓非常活泼,小学班的经常发生打架事件,初中班的很容易产生冲突,但是,他们的内心却是非常单纯善良的,我们悉心教导一番后,都是很听话的,并且还很体贴人,有时下课后他们就跑到我们身边,给我们捶肩揉背、做眼保健操呢,小小的行为却充满了关心温暖;在支教快要结束时,我真不想告诉他们我们要分别了,纠结再三后,还是告诉了他们,就是为了我们能珍惜在一起的每一天,开开心心、不留遗憾的度过剩下的几天,没想到那些细心的同学已经开始为我们准备礼物了,她们精心的准备着给我们的礼物,有一个是把我上课时的情景画了下来,真的好感动,感觉好幸福,和她们这些天真无邪、活泼可爱的孩子们在一起,每天都有新奇的事情发生,每天都是那么的开心啊!

  在这里,各种活动举办的有声有色。无论是大型活动,还是课堂趣味小活动,都各具特色、精彩无限。我们的典礼开学就和平时的那些乏味无聊的开学典礼与众不同的,因为我们增加了娱乐环节,让学生们自己表演节目,快乐、轻松、融洽的氛围倍增。其中有一个才四五岁的小男孩唱歌唱得好投入,好搞笑的,成为瞩目的焦点啦,嘿嘿。我们的开学典礼就引起了大家的兴趣,虽然短但很成功。我们的拔河比赛也是精彩的一笔,学生们激情万丈、歇斯底里的为自己的对出力,拉拉队也是拼了嗓子的为自己的对加油呐喊。还有我们班的辩论赛,差距悬殊的两方也是一种特色啊,女生的充分准备、思维敏捷、言辞犀利和男生形成了鲜明对比,不过,我认为,参加了就是最棒的,那需要勇气的,是值得鼓励的,因此,每个人都有奖励的。师大赛扶和政府的篮球赛更是精彩一笔,篮球场上,他们英姿飒爽、意气风发,抢球、运球、投球,都那么拼命卖力,打得汗流浃背,脸涨通红,围观者也是歇斯底里的加油呐喊,忙着倒茶送水,整个场面是那么的美好,虽然我们最后输了,但我们全力以赴了,中间也有远远超越对方的时候,我们没有遗憾。最难以忘记的就是我们最后的文艺表演,每个表演我们都付出了很多的心血和汗水,唱歌、跳舞、小品、辩论赛都精彩万分,最感人的就是每个班主任的发言,都是我们的肺腑之言,想起我们在一起的点点滴滴,想起那一张张可爱的笑脸,想到我们就要分开了,我的手都是颤抖的,每个人都是泪流满面,因为我们舍不得分开,我们害怕分离。这里想说的太多太多了,包括文艺表演结束后的场面,每个画面都是那么清晰。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最后我们还是分别了,车上的我,一句话也不想说,脑海里不停的闪过的都是我们在一起的点点滴滴,我舍不得他们,我不会忘记和他们在一起的点点滴滴的。最后我想说的是:我们队的每个人不是用简单的一个好字能形容的,我非常珍惜我们队员之间的友谊。

乡村振兴心得体会14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人的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和重要支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因此,要把人的因素和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夯实留人、聚人、兴人气举措,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让更多人及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

  缺人气、缺人才是目前乡村面临的最大难题。在一些偏远农村,农业产业日益凋敝、农村人口“空心化”严重。即便是在一些相对富裕地区,乡村与城市在享受公共服务和文化生活上等方面也存在不少差距,难以留住人特别是年轻人在家或返乡,难以吸引优秀人才在乡村大展手脚,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乡村发展和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需要留住人的乡愁。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大多数年轻人追寻更多的发展机遇,向往城市的繁华,放弃了生养的家乡。但乡愁是一种情怀,是指引人返乡的指路明灯。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样的乡村振兴战略让背井离乡的人们看到了机遇,也渐渐吸引人重回家乡,要让他们真切感受到在家乡一样可以赚钱养家,一样可以干事创业。只有让每一位农民群众看到农村的发展潜力,感受到农村的发展动力,感知到农村的发展引力,他们才能以幸福感、获得感、归属感为号召,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总要求,留住乡愁,回到家乡,振兴乡村。

  乡村振兴需要激发人的活力。近年来,随着各级政府对“三农”问题的关注程度不断加大,一些年轻大学生、“能人”企业家回乡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但激发的力度还不大,一定要把到农村一线工作锻炼作为主要磨砺人才,甚至是培养干部的重要途径,形成人才向农村基层一线流动的用人导向,并要有意识发挥本地能人和乡贤能人引领作用,用制度炼化人才、用人才吸引人才、用人才带动群众。

  乡村振兴需要聚拢好人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切忌关起门来发展农业农村、就“农”论“农”,而要坚持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实现城乡共同繁荣。同时,要让乡村的功能价值日益凸显,吸引人口由城市向农村回流。一定要处理好走出去、留下来和引回来的关系,让农村的产业、环境留住人,让农村的机会吸引人,这其中要做到两手抓,一手抓制度的合理安排,既让农村想进城谋生的人在城镇安居乐业,另一手也要让城里想为振兴乡村出钱出力的人,在农村有为有位成就一番事业,能够找到参与乡村振兴的渠道和平台。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乡村振兴虽有顶层支撑、政策引领,但主体还是广大人民,只有每一个广大人民群众树立起巨大的精神力量,以共建美好家园的情感共鸣,让更多有思想、有能力、有情怀的乡贤返乡,进而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才能不断推动乡村振兴战略一步步变为美好现实。

乡村振兴心得体会15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及“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以“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为目标,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通过在乡镇工作的几年,结合自己所了解的农村现状,浅谈几点体会和思考。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众多,但目前城市发展迅速,农村却比较落后。有一个很形象的说法就是“中国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城市、农村发展极不协调,所以必须改变这种现状。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一方面表明了“三农”问题占据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也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明了方向。这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乡村振兴战略如何落实推进,我认为一是村居环境的改造。二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生态农业园。三是乡风文明的建设。移风易俗、文明村镇、文化建设等。

  目前农村普遍环境卫生差,垃圾围村,经济发展落后,大多数没有自己的产业,只是单纯依靠传统的农业种植,同时目前种地并不挣钱,大多数农民都依靠出去打工挣钱。现在政府也正积极通过政策和措施改变这种现状,比如农村垃圾我区实行统一管理,“农村四好公路”到最新年农村全部道路进行修建硬化。土地确权工作正积极推进,实行土地“三权分置”,鼓励农民土地流转等。

  以我个人工作的漕河镇为例,我镇为农业大镇,奶牛养殖、双孢菇种植、果蔬大棚具有一定规模和历史。通过近几年政府的鼓励与倡导,农业产业化步伐较快,高效设施果蔬、采摘休闲观光等特色农业产业快速发展。几个大型的现代农业科技生态园已基本建成,旨在发展成为集生态观光采摘园、休闲垂钓园、农产品科研中心、有机果蔬大棚种植区、绿色谷物杂粮种植区、农家特色餐饮区为一体的生产经营模式,规划打造成集休闲、采摘、餐饮、观光、文化于一体的特色乡村旅游园区。乡风文明建设,以我镇为例我认为可以通过打造先进示范村,通过示范带动,逐步推进。我镇梁家营村于xx年开始建设美丽乡村,经过两年多的建设现在已经基本成型。梁家营高标准打造“梁家营生态创艺小镇”,村庄环境优美、创建氛围浓厚,全村移风易俗创建效果突出,通过整改红白理事会,制作设立善行功德榜,乡风文明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我相信伴随着乡村振兴的实施,不久的将来,农村一定会比城市更加的宜居。

【乡村振兴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振兴乡村心得体会12-11

乡村振兴标语02-16

乡村振兴的标语01-29

乡村振兴心得11-23

谈乡村振兴心得体会12-05

乡村振兴讲座心得体会11-19

观摩乡村振兴的心得体会11-22

学生乡村振兴心得体会06-07

乡村振兴培训心得体会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