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观看纪录片心得体会

时间:2024-07-28 11:40:19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观看纪录片心得体会

  当我们对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时,就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心得体会,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一起来学习心得体会是如何写的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观看纪录片心得体会 ,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观看纪录片心得体会

观看纪录片心得体会 1

  今天我读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这篇文章之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篇文章讲的是美国的统帅克拉克想要占领朝鲜,而后以朝鲜为跳板侵略中国。看透了美帝国主义的野心,毅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重大战略决策。在两年零九个月的战争中,中朝人民团结一致、同仇敌忾、以难以置信的高度智慧和无所畏惧的`拼搏精神,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那天,我们上体育课,老师说:“今天,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游戏规则是用一根绳子同时绑住两个人的一条腿,然后围着操场跑一圈,看哪组用的时间最短。”老师让我们用抽签的方式来分组,结果我抽到我最好的朋友---赵子晗,我高兴地几乎要喊出声来。我想这还不简单,凭我俩的默契,我们一定会取胜的。比赛开始了,老师一声令下,我们就赶紧向前冲,可看事容易做事难,还没走出几米,我们就摔倒了好几次,摔得灰头土脸的,我们挣扎着爬起来,这可怎么办?突然我灵机一动对着子晗轻声说:“现在听我口令,我喊一的时候我们一起迈绑着的腿,我喊二的时候迈另一腿。”子晗会意的点点头。我们一起喊着口令“一、二、一二、……”。在接下来的路程中我们跑的很流畅,最终我们在游戏中获得了第一名。

  这件小事让我明白了:只要我们同心协力,就能战胜困难。

  小到一件事,大到一个国,中国人民在大灾大难面前没有屈服,“五·一二”大地震没有震垮中国人民团结一致的心;无情的洪水、泥石流没有冲走中国人民万众一心的情。在灾难面前我们伟大的中国人民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用高超的智慧,无所畏惧的勇敢拼搏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把困难踩在了脚下。

  我相信,只要我们中国人民永远跟党走,团结一致,齐心协力,我们伟大的祖国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观看纪录片心得体会 2

  《大国工匠》了解的是从事制造行业行业的技师们,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研第一研究院首都航天机械公司特种熔融焊接工高级技师高凤林工匠老师傅胡双钱,还有许许多多工匠英雄,他们有的是在生产一线做装配高速列车、飞机的工匠、有的是在制造业、建筑业等行业贡献自己的机灵青春和挥洒青春的工匠巨匠。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和高超的技艺为吃苦耐劳中国创造一个个奇迹。

  中国世界经济经过最近三十年的飞速发展。经济总量有显著提高,已跃居世界第二。这都离不开这些工匠英雄们就日日夜夜的无私奉献。

  这些工匠,技艺非常精湛,他们当中有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丝失误,也有人能把蜜蜂精度控制在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还有人检测手感,堪比x光那般精准等。高级技师高凤林,他给火箭焊“心脏”。是发动机焊接的第一人。2.16毫米,是上能火箭增压器上一个焊点的宽度。

  0.1秒,是完成焊接允许的时间误差。娴熟高凤林如此高超的'焊接技术,不由人不折服!这些“大国工匠”,基本是奋斗在生产第一线的杰出劳动者,是劳动报酬践行劳动精神的最好引路人。

  他们以其聪明才智,敬业勤勉,书写着一线劳动者的不平凡。他们为我们的时代,为我们的社会做出突出的贡献,让我们为之震惊,为之叹服,为之激动,为之点赞。

观看纪录片心得体会 3

  一百多年前,著名教育家陈润霖怀揣“教育救国”“工业救国”的梦想,创办了楚怡工业学校。历经岁月变迁与考验,学校在艰苦卓绝中弦歌不断,培养了3000多名经世济用之才,是湖南职业教育发展历史上的一面旗帜。《楚怡——百年荣光》全景式地展现了“楚怡”精神百余年来对湖南职业教育的影响,阐明了其对当代湖南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意义与价值,是一部汇集湖南职业教育成果大展示、经验大总结的优秀作品。

  在观看纪录片的过程中,湘北女校学子们被93岁的国家发明奖获得者宋才飞、90岁的全国科学大会奖获得者曾锡朋、91岁的国家级经济师曹三平等一大批扎根各行各业的楚工校友的事业情怀所深深感动;被近年来湖南职教培养出的火箭专家、物理研究员、世界建筑能手等优秀湖湘职教学子的奋斗故事所激励奋进。

  党支部副书记、思政老师李丁香说:“人生有很多第一次,但真正令人难以忘怀的'屈指可数。观看纪录片《楚怡——百年荣光》是我从事职业教育以来最为激动的一次。”

  主管学生工作的副校长吴海芹说:“看完纪录片,我感觉有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激励我们勇毅前行......每一个从事职业教育的工作者和职业院校学生都应该看看这部纪录片。让湖南职教精神的种子,在职业院校师生中落地生根。让更多人勇于选择热爱自己选择的职业,让楚怡百年荣光再现职业教育。”

  看完《楚怡——百年荣光》纪录片,同学们深受触动、备受鼓舞。纷纷留言表示:纪录片激发了新时代职业学生的自豪感、责任感和归属感;纪录片展示的职业教育成就可以改变世俗对职业教育的偏见,吸引更多人选择职业教育,成就出彩人生。今后将刻苦学习并发扬“楚怡精神”,努力把自己培养成国家需要的职业人才。

观看纪录片心得体会 4

  《大国工匠》讲述了为火箭焊接发动机的国家高级技师高凤林等8位不同岗位劳动者,用他们的灵巧拇指,匠心筑梦的故事。这群不平凡劳动者的成功之路,不是进名牌大学、拿耀眼文凭,而是默默坚守,孜孜以求,在平凡岗位上,追求酣畅淋漓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最终脱颖而出,跻身“国宝级”技工行列,成为一个领域不可或缺的人才。

  宝剑锋从磨砺出。我在收看该系列节目时,辨认出他们文化不同,年龄有别,但都占有一个共同虽然的闪光点—热爱本职、敬业奉献。他们技艺精湛,有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几分焊接而不出现一丝漏点,有人能把密封精度控制在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还有人检测手感堪比X光般精准,令人叹服。他们所以能够匠心筑梦,凭的是传承和醉心于,靠的是专注与磨砺。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人的心灵深处一旦有了源源流淌的“活水”,便有了创业创造、建功建树的不竭“源泉”。我把它称为“成功之源”。这个“成功之源”就是—爱岗精神、敬业自觉。有那么一些人,他们也希望能功成名就,却缺少必备的.“成功之源”。表现在,既不爱岗,更不敬业。有的挑肥拣瘦,这山望着那山高;有的不务正业,把主要精力放在“第二职业”上;有的粗枝大叶,不求“过得硬”但求“过得去”;有的滥竽充数,长年累月“占着茅坑不拉屎”。

  爱岗敬业,是民主核心价值观中的内容之一。筑就一生美丽梦想也好,勇于创新核心价值观也罢,既不是科砂藓的,也不是高不可攀的。“成功之源”,就根植在你我他的职业道德里、情感良心中。表面上,爱岗敬业是利他的;实质上,爱岗敬业也是利己的。换言之,它是满足社会需求与实现个人价值的有机统一。

  “大国工匠”的感人故事、生动实践表明,只有那些热爱本职、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尽职尽责、精益求精的人,才可能成就一番事业,才可望拓展个人成长。

观看纪录片心得体会 5

  x年xx月xx日,我参加学院组织的观看人民楷模《朱彦夫》纪录片活动,让我受益颇多。朱彦夫同志在身体极其不方便的情况下,哪怕生命安全受到威胁的时候,没有半点退缩,仍然忘我工作,让我一次次泪目,由此我对我自身的工作有了更深次的认识。

  自从x年x月入校当老师,到现在已经过了9个年头。说句实在话,我发自内心感谢学校给予工作机会。在这9年中,我完成身份变化,从企业财务工作者变成一名会计专业课老师;由两口之家变成四口之家,我成为一名母亲。学校为了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创办幼儿园,教师将子女安心交给学校幼儿园。

  自己也时常告诫自己要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对待工作,对待学生,自己一直努力践行一个老师的责任。

  通过这几天的学习与讨论,结合自己的9年的教学实践,个人感觉自己还需要在以下方面进一步完善自身的工作。

  (1)用真诚之心、宽容之心去对待学生。

  现在很多老师自身的“业务”比较多,教学工作貌似成了一项业余工作,或者本心想好好的开展教学工作,但是由于时间有限,已经无暇顾及。但是细细想来,“教师”这一职业,历来就包含奉献成分,我们在很多工作可能要进行投入与产出比,但是对于“教师”,貌似不成立。

  很多老师在抱怨现在学生有点“唯利是图”,当你成为他的任课老师时,他对你毕恭毕敬,但是一旦教学任务完成后,师生貌似成为陌路人,见面时,连基本礼貌都没有。但是当我们换位思考时,当我们在成为他的任课教师时,“他”、“她”……他们的名字,我们记住了吗?我们在任教的每一堂课,都是精心准备的吗?我们有没有“偷工减料”的时候?这一系列的问题,究其原因,老师还是想得到回报,但是这一回报,不一定是物质方面的,可能还有精神层面的。教师这一职业,就是具有一种奉献的精神,就个人看法,教师作为学生人生的领路人,起码要做好牺牲的准备,主要是牺牲时间与精力,要用一种博大的胸怀去接纳我们的学生,因为他们还是学生,虽然他们的生理上可能使成年人,但是他们的某些心智方面还是有所缺陷,所以我们要有一颗真诚之心,去影响他。

  我们的教学对象,都是成年人,大多数学生具有是非曲直的辨别能力,所以对于我们的每一份付出,他们都会有所感知,可能他们出于某种原因没有去表达,但是在他们的内心还是激起一些波澜。

  对于独立学院的我们的学生,基础可能不太好,如何强化他们的学习,这更希望我们的老师要有耐心,像对待我们的家人一样,只有这样,他们才可能更有信心去学习,才可能激发我们自主学习。

  我的x级有些学生,自从大一开始,一直到毕业我都参与他们专业课教学工作,大家相处的关系非常融洽,我经常鼓励他们不断学习,好好工作。现在他们都已经离开学校几年,但是他们仍然在节日时,发来问候,我感到自己作为一名教师,莫大的欣慰,这种欣慰,远远超出物质层面。后来他们毕业,我侧面问过他们,他们对我的评价,他们说一句话,让我终身难忘,“老师,您这人很实在,很真诚,很幽默,不物质,和您在一起,我们感觉很快乐”,每当教学工作不顺利时,我时常想起这句话,让我工作激情重新燃起。

  所以每学期上第一堂课时,我都会把一些个人认为比较重要的做人道理讲给学生,要想好好学习,首先要学会如何做人,会做人进而成为对社会有用之人,这样我们的教育随之离成功就更近一步。

  (2)用阳光行动感化学生。

  教师的一言一行,在无形当中会影响学生。处在大学阶段的学生,由于没有在社会中历练,从高中跨入大学,离开父母,行为方面或多或少会有所欠缺,教师要用正确的方式去引导他,适当的时候,去教育,不能一味去说教,否则学生会产生厌烦感。

  比如加强学生的学习氛围,我个人建议教师也应该去图书馆看书、学习,我之前深有体会。有一年由于专业需要,要参加某项考试,需要经常晚上去图书馆看书,在上课时,有意无意说一句在图书馆看书的感受,我重点说一下我看书的地点,发来我发现我的很多学生都去我在大厅看书学习,里面不乏有上面所谓“不认真听讲”的学生,大家还是一起讨论一些问题。直到后来,考试结束,有同学问我,为什么在图书馆没有看到我,我都有些惭愧。

  比如加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可以说一些自己出国的做法,也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视频资料,比如像《朗读者》等这些有意义的节目,平时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时刻不要忘记自己的身份(我是一名老师,很多学生在看着我),积极传递一些正能量,任何事情,自己首先要换位思考,然后教育学生换位思考,引导他们具有一颗平和心,不急不躁,事情未到最后,切勿过早放弃,切勿过早下结论。

  (3)用过硬专业知识去熏陶学生。

  不管是学生,还是作为教师的我们自己,我们都钦佩“德才兼备”之人。所以我们每一位老师尽量让自己成为“德才兼备”的老师。对于我们专业课老师,首先我们要把自己专业最前沿的知识传给学生。

  很多教师在传授知识时,知识过于陈旧,没有紧跟政策的.变化,比如像会计准则的变化,税法等相关内容的更新,一些教师仍然停留在以前的知识阶段,细细想来,些许有点浪费学校资源的成分。学生为什么不喜欢学习,我通过对学生的了解,他们的感触是当前的学习,他们认为没有未来就业没有多大的作用,所以教师就要从实践的角度给学生阐述清楚,这门课程在实践中的作用。

  但是很多教师从一个校门跨入另外一个校门,同样缺乏社会经验,所以这就希望我们的教师所以要不断加强学习,不仅要学习前言的理论知识,更要深入社会,脚踏实地的进行锻炼。

  很多教师抱怨学习没有途径,我个人认为可以请一些学校内部专业知识背景强的教师开展讲座,不仅学生受益,而且相应的任课教师也随之受益。

  总之,学习不仅是学生的事情,更是教师的一种生存之道,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终将会被淘汰。

观看纪录片心得体会 6

  《港珠澳大桥》是一部纪录片,讲述了中国从无到有,创造了一个个世界纪录的故事之一港珠澳大桥。港珠澳大桥有世界上最长的沉管海底隧道,是中国建筑史上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桥梁,是世界上最具挑战性的超级工程之一。

  影片中真实的记录了工程师们运用智慧做出的各种创举,从复杂的'海洋结构,恶劣的自然环境,超常的跨海距离,可以说每一个项目都是在挑战工程师们的极限,经过六年的时间,完成了跨海大桥,海底遂道,人工岛的建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让我油然而生一种敬服,更为中国工程师和工人们完成如此浩瀚工程而震撼。

  观看影片后,对于我作为隧道设计者来说,受到很大启发,首先让我感动的是工程师们严谨的工作态度,影片中很多镜头对准了这个超级工程审慎缜密设计验证过程,真实地记录了为确保海底航道畅通和周边国际机场的飞行安全,工程师们运用智慧做出的各种创举,以及对实验数据不厌其烦的搜集和反复的推敲,在这些付出和坚持中,工程师们所展示出的信仰更是给我带来心灵上的感动。对于我们现实工作中所遇到的困难,施工条件不足等等,只要我们坚持,就一定能取得成功。第二让我敬服的是探索创新,大桥离各个机场非常近,每天有数架飞机从大桥头顶飞过,有数艘轮船经过,桥不能太高,影响航班,那就只能是隧道,因为太长,中间没有岛屿,只有建造人工岛。而人工岛普通建造行不通,只能以圆钢筒代替,经过几个月的时间,就把建造人工岛所需要的所有圆钢筒全部制成,但是隧道安装,圆钢筒安装所遇到的许多难题给工程师们带来了空前绝后的挑战,历史上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他们只能自己摸索创新,一个个创新,创造出世界桥梁史上的奇迹,一个个摸索,摸索出港珠澳美好发展前程。这座大桥体现了中国人民顽强与自强不息,创造出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超级工程。

观看纪录片心得体会 7

  对过去最直接的认知方法是回到历史,对历史最好的了解方式莫过于回到现场。由市委宣传部策划,北京电视台、北京卫视《档案》栏目摄制的九集大型系列纪录片《红军不怕远征难》实地探访长征途经地,以实景还原历史,用影像告慰英魂。

  该片拍摄历时一年,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导演组从江西出发,横跨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甘肃、宁夏、陕西等14个省市自治区,穿越松潘大草地等大量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和革命意义的长征地标,祭扫了100多处红军烈士纪念碑和无名烈士墓,采访了200多位长征历史亲历者、见证人和红军后代,发掘了100多份从未被发现或较少被关注到的历史档案,共拍摄素材超过1500个小时。

  这些史料档案中,有些是正本清源的重要文献,如1934年9月长征前夕出版的《红色中华》杂志,其中刊登的张闻天社论,从侧面证明了长征不是一次仓促的军事行动,而是经过策划准备的'战略转移;有些是转折关头的重要决策,如湘江之役前,红五军团团长董振堂和政委刘伯承手写给红34师的一份作战命令,命令他们要作为后卫力量掩护全军过江;另一些档案则是饱含情感的历史见证,如19岁的红军战士石长阶在长征前夕写给父母却没有寄出的四封家书,以及红军战士为了向一户藏民家庭购买青稞充饥,插在田地里的一块刻着借据的木牌。

  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事实,在这次纪录片中被重点揭示。在中央红军开始长征时的86000多人中,指挥员的平均年龄不到25岁,战斗员的平均年龄不到20岁,14岁至18岁的战士占到了队伍的四成。年轻的导演组以此为核心,在片中重塑了80年前这群同龄人的故事,10岁的刘福昌、17岁的郑金煜、19岁的石长阶、22岁的邓诗方,这些年轻的红军成为全片的绝对主人公,“青春”成了长征人的时代新注脚。

  长征的历史几乎没有留下真实的影像记录,而以往关于长征的影视作品也不能满足纪录片以真实准确为标准的影像呈现。为此,摄制组大量采用三维地图、实地讲述、角色扮演和实景演绎相结合的方式,用镜头对话历史,用电影化手法再现长征场景。片中还打破《档案》的表现方式,首次采用双讲述人的设置,主持人石凉在片中化身长征途中的多个历史角色,如通讯员、炊事员、红军连长、普通百姓,带来真实的长征体验;讲述人谭江海则以全知叙述者的身份梳理和总结这段历史,推进故事的讲述。该片将于今日起,每天19时30分在北京卫视首播。

观看纪录片心得体会 8

  记得《楚辞·大招》开篇有这样一句话,“青春受谢,白日昭只”。意思是,四季交替春天降临,太阳是多么灿烂辉煌。如果将这句话置于人的宏观视野,那么它就成为了一代人与另一代人的枢纽点与传承力所在。80年前,一群年轻人为了捍卫民族,为了驱除鞑虏,为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建设红色政权,踏上了漫漫长征路。80年后,一批与他们年龄相仿的影视工作者,以影像的方式,通过采访200多位长征历史见证者和红军后代,记录了这一段“军事史上独一无二的事件”,名为《红军不怕远征难》。

  两代年轻人,都以自己的“青春”为交汇点,绘制出了一幅融合理想、无畏与不屈不挠、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长江精神本色图景。于是,“青春”的触碰,成为了精神延续的火花,引领未来。

  其实,说到对长征的记录,就不得不提范长江和埃德加·斯诺。前者被称为中国“公开报道红军长征第一人”,出版了《中国的西北角》,后者则是“第一次向世界报道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的外国记者,有《西行漫记》。不同国界的两个作者,却以“青春”的姿态,完成了“长征史诗”的书写,完成了“手无寸铁兵百万,力举千钧纸一张”式精神的讴歌与传承。

  如今,北京卫视用纪录片的方式,从江西开始展开叙述,横跨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等14个省、市、自治区,赋予了该片恢宏博大的历史背景和厚重感,200多位受访者,100多份从未被发现或较少被关注的历史档案,都汇聚成一个个历史的“点”,再次建构起长征的大厦。

  大型史诗纪录片《红军不怕远征难》,在宏大的叙事之外,力图融入艺术电影的表达方式,从不同“人”的视角出发,尝试对历史档案的挖掘,揭秘这批具有“红军长征”属性之“人”背后的故事。同时,利用CG技术的场景营造与历史影像、现代影像的重合来较为真实地再现红军长征的图景,从而展示出既贴近年轻人心理,又有“不了解”长征的知识性,既有信仰,又有艰苦卓绝的苦难的`诗篇。

  换而言之,该片不仅使我们看到长征的来龙去脉,也使我们看到了战争中的惨烈,乃至那股在每个人心底熊熊燃烧的精神力量。正如美国记者艾格尼丝·史沫特莱在《伟大的道路·序言》中写道,“与长征比较起来,汉尼拔跨越阿尔卑斯山在‘历史的小剧院’中失掉了光彩,拿破仑自莫斯科的撤退也是灾难性的失败,而长征则是最后胜利的前奏曲”。

  无论是10岁的刘福昌、17岁的郑金煜、19岁的石长阶、22岁的邓诗方,还是现已104岁的刘光芹、101岁的杜宏鉴、95岁的刘占荣……他们的身上都有着太多的故事,有辛酸、有无奈、有力量,也有缅怀。然而,我们通过他们的故事,重新回到长征的“原点”时,我们看到的是饥饿、寒冷、死亡的折磨,还有对信仰的坚持与践行。只不过,当摄影机通过我国最大的红军烈士园——川陕革命根据地烈士园时,我们是震惊的,因为这里埋葬着25048名战士,埋藏了一个个中华独立自主、崛起的梦。可以说,这些“墓碑”,是长征精神之所,也是中华民族崛起的力量源泉。

  记得有人说过,“不残酷,不青春”。的确,在严酷的环境中,人的“青春”磨练才会更显活力,更加的热血。《红军不怕远征难》中的长征,是“青春”的锤炼,也是精神、意志、品格的锻造。我们跟随着讲述者,去追逐一场“长征”的历史,去感悟“小我”与“大我”,也以“青春”的姿态,去传承一份精神、一份力量。

观看纪录片心得体会 9

  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北京市委宣传部策划,北京电视台、北京卫视《档案》栏目摄制的九集大型系列纪录片《红军不怕远征难》今天起,每天19时30分黄金时间在北京卫视首播。

  一年前的10月17日,《红军不怕远征难》摄制组在长征出发地——江西于都举行了纪录片的启动仪式。整整一年时间,摄制组重新走过这条牵引着中国历史进程的漫漫征途,在每一寸刻骨铭心的遗迹现场寻找当年的踪迹,记录今天的容貌。他们查阅档案,对话亲历者,寻找任何可以还原历史的真实资料,记录那些倾注血泪的长征故事。他们在历史现场拍摄、在复现场景拍摄,为了将档案中的长征与心灵上的长征,原原本本地讲述出来。

  《红军不怕远征难》导演组的平均年龄不到30岁,他们从江西于都出发,途经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甘肃、宁夏、陕西等省区,翻越都庞岭、老山界、娄山关、乌蒙山、夹金山、岷山、六盘山,渡过潇水、湘江、乌江、赤水、金沙江、大渡河,穿越松潘大草地,祭扫了一百多处红军烈士纪念碑和无名烈士墓,采访了两百多位长征亲历者、见证人和红军后代。

  这群年轻的纪录片人,在将近一年的调研与拍摄中,重塑着80年前一群同龄人的故事。从未有一部描写长征的作品,以"青春"为焦点,10岁的刘福昌、17岁的郑金煜、19岁的石长阶、22岁的邓诗方……这些你可能从未听说过的名字成为这部纪录片的'绝对主人公,为总共九集长达540分钟的纪录片灌注进青春的理想、朝气、无畏和质朴。而"在路上"的创作方式也回归纪录片的原点,从原点出发,从初心开始,尝试用更加新锐和独特的电视语汇,展开这段青春的对话。

观看纪录片心得体会 10

  6月1日下午,组织观看了山西省银临局拍摄的银行案件《案件防控专项治理警示教育纪录片》,通过观看,本人对案件专项治理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有了更深的认识,根据观看情况,现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近年来,我省金融系统案件频发,特别是我们邮储系统,案件时有发生,防案形势非常严峻。纵观金融案件的发生,尽管形式各异,但追究原因归结为一点,主要是由于各项内控制度未履行好、落实好造成的。我们发现这些案件除暴露银行业内部管理松懈,有章不循,处罚不力等问题外,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忽视了员工道德风险的控制。最主要存在的问题是:

  一是员工法纪意识差,教育乏力。农村邮储网点多、面广、线长,绝大多数员工身处最基层,长期以来,规范化、制度化的思想教育开展不够,员工重视实际,视思想教育为形式、为空谈,认为在各自网点内的人低头不见抬头见,思想教育无意义,久而久之,员工思想道德水准、法律法规观念得不到净化和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和防腐拒变能力差,大多凭个人的良知做工作,谈不上高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是防患意识不强,管理乏力。 近几年来,大部分邮储网点注重了业务开展,忽视了案件防范,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得不到彻底改观,尤其在基层网点,任务至上,片面追究几项主要业务指标的考核,不重视内部管

  理、安全教育和责任意识,有的`甚至欺上瞒下或走过场形式学习。

  三稽核检查图形式、走过场、监督乏力。 一方面稽核检查力量相对薄弱,对邮储网点点多、面广、线长和客观上难以全面实施有效的监督检查;另一方面,稽核检查人员有的责任心差,原则性不强,稽核检查图形式,走过场,该发现的问题没有及时发现,发现的问题也没有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罚,而是大事化小、小事化无。有些事情虽然发现了,也下达了整改通知,但对落实情况没做进一步的督促检查,使问题越积越大,最后导致发生重大经济案件。

  从以上几个方面可以看出,邮储网点要做好案防工作,任重道远,我想,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道德教育到位,提高思想教育水平。“思考方式决定行为和成就。”必须让合规的观念和意识渗透到全行员工的血液中,渗透到每个岗位、每个业务操作环节中,营造“重操守、讲合规、促案防”的良好氛围,促使所有员工在开展经营管理工作时能够遵循法律、规则和标准。

  一是强化法纪意识。积极开展法制教育,增强员工的防范意识、法律意识;用现实的案例教育身边的人,使员工将法纪规范熔铸在自己思想中。

  二是强化奉献意识。引导员工加强自身修养,学会心理调控,不盲目与人攀比,防微杜渐,面对各种诱惑保持高度的警觉性;正确处理好群体与个体、个体与社会、个体与个体利益得失的矛盾。三是强化自觉意识。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地运用各种社会规范指导和检点自己的行为,使自己循规蹈矩。四是强化集体意识。引导每个员工珍爱集体荣誉,关心集体的共同利益、共同目标、共同荣誉,增强集体观念。

  二、严肃工作纪律,提高违章违纪的代价。 长期以来,邮储网点内有章不循现象严重,不能将制定各项内控制度的良好初衷落到实处,是导致各项案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有了良好的制度,更要有一批模范执行制度的人予以落实,才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根据自身的改革和发展的形势,制定尽可能详尽的业务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建立以提高执行力为目标的制度体系。一是加大制度的执行力度,引导员工增强利用制度自我保护意识,由“要我执行制度”转变为“我要执行制度”,做到有章必循,违章必究,形成制度制约。二是不断创新操作流程和管理制度,对实践证明仍然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必须坚持,制定合规经营程序以及合规手册、员工行为准则等合规指南,为员工恰当执行法律、规则和准则提供指导。三是培养员工良好习惯,坚持按照操作规程处理每一笔业务,把习惯性的合规操作工作嵌入各项业务活动之中,让合规的习惯动作成为习惯的合规操作。四是正确处理好合规经营与业务发展的辨证关系,只有合规经营,业务才能更好更快地发展,在合规的基础上创新,在创新的平台上达到更高质量和更有效益的合规。

  三、要加强监督检查和管理。完善业务发展与合理管理并重的绩效考核办法,建立风险防范的监督机制。一是将合规经营落实情况考核纳入业绩考核指标体系,并作为衡量各单位工作绩效的指标之一,使其和领导业绩、员工收入紧密挂钩。二是建立奖罚并重的专项考核激励机制。对合规工作做得好或对举报、抵制违规有贡献者给予保护、表扬或奖励;对履行工作职责中仅有微小偏差或偶然失误、且未造成不良后果的,予以免责或从轻处理;对存在或隐瞒违规问题、造成不良后果者,要按照规定给予处罚,

  追究责任。三是建立沟通制度。制度不是放在案头的装饰品,它需要管理人员经常地向员工宣讲,不厌其烦地沟通、解释、提醒,制度才能得以执行。四是建立合理化建议制度。通过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充分发挥员工的智慧,重视他们的意见,给他们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机会,引导他们提出改善业务操作、防范风险的合理化建议,凡是自己提出来且受到重视并在实践中得以运用的建议,员工自然会铭记在心,自觉执行。

  四、要树立榜样的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正面典型是旗帜,可以启迪心灵,引路导航;反面典型是警钟,可以敲山震虎,以之为鉴。一是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身体力行,给下属员工做出合规操作的良好示范。合规要从高层做起,这是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指导原则的一个重要理念,二是案件警示教育是有力震慑犯罪潜在行为的最有效手段,通过透视发生的各类案例,抓住典型,经常性地开展典型案例警示教育活动,特别是强调案例的量刑给家庭带来的危害和处理人的力度,达到警钟常鸣、防患未然的目的。

  总之,我们每名员工都要把“诚信、正直、守法、合规”的理念牢记,将“合规人人有责,合规创造价值”的经营理念根植于心,争做遵规守纪的交行人,为实现我市网点持续稳健经营、快速发展的既定目标贡献力量!

观看纪录片心得体会 11

  7月14日早上,民用车间召集全体员工在车间会议室观看了电视纪录片《艰苦奋斗谱壮歌》。会后,那一曲曲雄壮有力的歌声,那一幕幕干活时你争我抢的壮观场面,不时在我耳边回响和浮现……

  在这素有“秦晋咽喉、西北门户”之称的龙门山下,曾留下晋铝人多少创业的激情和腾飞的梦想。今天,面对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中铝山西分公司生产经营遭遇前所未有的困难,晋铝儿女再次挺起脊梁,以高度统一的思想,坚定信心,战严寒斗酷暑,谱写了一曲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壮歌。

  瞧!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坚决打赢控亏增赢攻坚战在瞬间打响。直面危机,转变观念,背水一战,发愤图强的信心和决心,已经在全体员工中涌动。“节约成本、降低消耗”已深入到每个员工的心中。经过全体员工共同努力,5月份亏损额首次降低到1亿元以下。执着的晋铝人以顽强的拼搏精神再度找回了自信。

  看!人工卸车的场面已经在3月11日深夜拉开了序幕。(这也是一次思想观念的大变革)无论是深夜还是凌晨,无论是风雨天还是节假日,只要领导一声令下,没有怨言、没有牢骚,同志们立即投入到卸煤、卸氧化铝粉的战斗中。员工们手中挥舞的铁锹像一个个风轮,不停的旋转。汗水、雨水交织在一起,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赞歌。

  瞅!东兴民用车间的'全体员工也快速行动起来,投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了。困难压顶,坚强的民用人挺起了坚强的脊梁。车间在全员中开展了“人人身上有指标、千斤重担大家挑”的活动,大家积极响应。值班室的十几名同志按照工种不同,进行不同分工。巡线员加班加点寻线路,确保管路畅通;抽水工不分白天黑夜抽水,随叫随到;值班员坚守岗位,确保用户安全用气。大家急生产所急,想生产所想,出谋划策,任劳任怨,体现出班组在困难时期才有的特殊凝聚力和战斗力。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踏上新征程的号角已经吹响。让我们山西企业的全体员工积极行动起来,坚定信心,乘势而上,迎接我们美好的明天!

观看纪录片心得体会 12

  7月9号的晚上,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观看电影《大学》。

  电影中讲述了四代清华人的故事。00后高考生严韫州演绎了青春最好的模样。影片中,他的母亲始终陪在他身边,无论是高考还是自主招生。在知道成绩那一天,他的母亲因为儿子高考分数没有过线而愁眉苦脸,但好在成功收到了清华的录取通知书。这位母亲笑着说要把儿子的通知书挂在橱柜里面。严韫州顺利地考上了清华,为自己的青春抹上了一抹最亮的色彩。

  清华博士宋云天,毅然回到农村,立志造福一方百姓。当他的奶奶知道自己疼爱的孙子要跟自己以前一样在基层工作时,她流下了眼泪。她说:“操了一辈子的心,苦了一辈子,我不想叫我的孙子再这样。”宋云天却说,自己会好好干,给弟弟妹妹做好榜样。最终他如愿在基层工作,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

  心怀理想,仰望星空的哈勃人蔡峥,毅然从美国回国,推动创立清华天文系,立志在关乎全人类的问题上,必须提出中国人的解答。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我们的征程是星辰大海。

  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易,年至耄耋,依然坚守在方寸讲台。虽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她却不喜欢别人称她为院士,叫老师就行。年过85,依然坚持站着上课。她说:“我感觉做老师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影片中还出现了很多年过80、90的老人。95岁的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张礼、95岁的清华环境学教授陈志义、105岁的中国给排水工程学科泰斗许保久……许多这样的老人,年过古稀,却依然还想工作,这个工作就是教书育人。他们用一辈子的坚守,诠释了教师的精神,诠释了什么是民族的脊梁,告诉我们如何认识人生价值,实现人生价值。从他们身上,能鼓舞我们还在路上的人一点力量,仿佛偶尔迷茫时,就像天上突然有一束光,提醒你,你还有路要走,前方还有人在等你。

  四代清华人,不同的人生轨迹,都诠释了什么叫热血、热爱、坚守、坚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可我觉得归根到底,每一个时代的人的使命都是一样的,都是想要建设一个更好的国家,一个更安定的社会。

  现在的我也在经历高考,也在为自己的未来而奋斗,不管结果如何,我都要奋力一试,奋力一搏。

  钟灵毓秀,地灵人杰,是谓大学。理想与你皆耀眼,而大学是理想永远年轻的地方。希望蔺阳的学子,都能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奋斗,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

观看纪录片心得体会 13

  电影《大学》呈现了四个人物在20xx至20xx年间所经历的重要人生转折。刚刚度过18岁生日的“00”后考生严韫洲,历经高考、一波三折地考入心仪学府;水利系的博士毕业生宋云天挥别象牙塔,经历一番艰难抉择后更坚定了自己“造福一方百姓”的理想;旅美十年的“哈勃学者”蔡峥入职天文系,带回一个“仰望星空”的大胆尝试;环境学院的`钱易院士在83岁时迎来了她的荣休仪式,但她依然躬耕于三尺讲台,步履不停。

  “人生本无意义,所以我们要主动给自己的人生赋予意义。”人物角色最清晰的是宋云天,他最终遵循了自己的内心选择了下基层,在留校与下基层的选择前,他的父母选择了尊重他自己,我们每个人给自己的人生解释与意义追求都是不一样的,在孩子重大的人生抉择里,父母能够保持中立不过度干预真的已经很不容易。在这里不得不给他父母点个赞。图片

  "这就是年轻时不懂事的后果,等真正成熟后方知进退两难。幼时但凡有人扶它一把,它也不至于如此艰难……人生亦如此!"网上也流行这样一段话,而人生真实的状态却是必须经历过才会成长,只有真正体验过才更能获得意义,人的主动性行为所带来的能量远远高于被动……换一个角度来看,这样被卡住的西瓜比正常普通长大的西瓜更加不一般,反而得到了人类更多的关注。

  生命的悸动与触动人心的往往在于它不走大多数人都走的路……另外触动我的还有83岁还坚守岗位的钱易,在她面前,瞬间觉得自己如此年轻,还可以奋斗四十多年呢!

观看纪录片心得体会 14

  ‘信仰’观后感为人民服务,就得拿出一辈子。6月24日至25日晚,为庆祝建党91周年,展示各个时期优秀共产党员的精神品质、理想信念和传奇故事,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在央视综合频道首播,分“只要主义真”、“壮志换新天”、“时代先锋行”3集,每集时长50分钟,以党的90多年历程为背景,采用“大背景、小细节”的表现手法,通过讲述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优秀共产党员的感人故事,深刻阐述了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观。90多年来,正是一代又一代信念如铁、百折不挠的优秀儿女忠诚践行党的宗旨,勇立时代潮头,植根中国大地,与人民心连心,为旗帜添风采,我们党和她所领导的民族伟业才能于艰苦卓绝中砥砺奋进,于风云变幻中风光无限。在观看《信仰》中我体会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始终要牢记党的宗旨,自觉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带头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更好地立足岗位创先争优,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作为一个社会人,是追求理想,还是追求名利,结果会大不相同。追求理想的是奋发向上的过程,也是升华人生的过程。如果追逐个人名利,那么追到了也不会满足,追不到则会失望痛苦。在现实生活中,往往发现这样一种现象,一些开始时工作很不错并且很有成绩的干部,后来却堕落成人民的罪人,究其原因根子就是在信仰上出了问题。没有信仰,就经不起失败的考验,就不会有矢志不渝的追求,人活得就欠高尚。那么,自己又如何坚定信仰呢? 我认为应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教育科学,学习业务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把理想信念融入到平凡的.工作中,重要的是行动和实干,要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人活着要有目标,有了目标,才会有奋斗的激情。德才兼备,注意为人师表,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高尚的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质、知识渊博、懂得教育规律的教育工作者。忠诚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对学生全面负责,对全体学生负责,爱生育人。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上的指导者,也是学生思想品格的引路人。按照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的要求,从学生实际出发,努力完成教学任务。认真组织好课堂教学,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保质保量地充分发挥课堂40分钟的作用,扎扎实实地完成每课时、每单元的教学要求。勇于改革,锐意进取,积极进行各种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不断探索,不断总结,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开拓前进,不断提高教育和教学质量。服从分配,团结同事,互教互学,坚持正义,少说空话废话,多干实事正事。适应新时代教育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文化修养。任劳任怨、对人真诚、热爱学生、人际关系和谐融洽,处处以一名新时代人民教师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努力地提高自己的素质和修养,创先争优,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

观看纪录片心得体会 15

  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的日子,是各族人民举国同庆共享喜悦的日子。就在1949年的今天,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回顾革命历程,中国从一个文明古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帝反封建为目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帝反封反官僚资本主义为目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的转变,再最后结束内战,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革命的成功是靠着无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坚定信念和生命共同缔造的一个新中国。它代表着我们最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中国从此走上了独立、民主、统一的道路,中华民族的发展从此开启了新的历史纪元。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结束了旧国家四分五裂、民族蒙受屈辱、人民灾难深重的局面,恢复了我们的民族信心,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65年,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解放思想、锐意进取,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和反映时代进步要求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逐步摆脱贫困落后、走向繁荣富强的65年;是推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推进改革开放伟大进程,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辉煌成就,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的65年;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得到弘扬,各族人民空前团结、和睦相处,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迎来伟大复兴光明前景的65年。共和国65年的奋斗历程、辉煌成就和宝贵经验,是爱国主义教育最直接、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材。

  历史和实践再一次证明: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给中国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进步和发展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65年弹指一挥间,中华大地沧桑巨变。今天,我们之所以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闯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在当代中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符合中国国情,顺乎党心民心,最能激发亿万人民建设自己美好生活的巨大热情和干劲。所以,我们要坚定不移,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发奋学习,努力工作。

【观看纪录片心得体会 】相关文章:

观看纪录片《大国工匠》的心得体会07-05

观看五四纪录片的心得体会(通用5篇)10-17

纪录片《为了和平》观看心得体会优秀11-25

学生观看纪录片楚怡百年荣光心得体会(精选16篇)07-24

经典纪录片纪录片圆明园观后感范文01-27

纪录片作文01-08

纪录片观后感11-26

教师观看《为了和平》纪录片观后感12-18

《镜子》纪录片观后感06-16

圆明园纪录片观后感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