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的心得体会锦集(15篇)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那么好的心得体会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幼小衔接的心得体会,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幼小衔接的心得体会1
幼小衔接是教育中一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对于孩子的学习发展至关重要。为了让孩子能够顺利过渡到小学的学习环境,许多学校开始关注幼小衔接的科学化,通过系统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在参与幼小衔接科学化的过程中,我有幸深入了解到其背后的理念和方法,获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体会。
首先,幼小衔接科学化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在过去,幼小衔接主要侧重于帮助孩子适应小学的学习环境,忽视了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而科学化的幼小衔接更注重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通过设计有趣的教学活动,引导幼儿主动参与,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我所参与的活动中,老师以情趣课为主,通过富有趣味性的游戏和实践活动,激发幼儿对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中积极参与,收获了很多乐趣。
其次,幼小衔接科学化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方式。幼小衔接不仅仅是单纯的知识传递,更应该是帮助幼儿建立起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科学化幼小衔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任务式学习和项目学习的方法,引导幼儿主动思考、探索和实践,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在活动中,我注意到老师将课程设置得十分有趣,引导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实践和探索去解决问题,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思考,在合作中学会交流。这种培养学习能力和思维方式的方法给予了我很多启示,让我明白了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养比单纯灌输知识更为重要。
再次,幼小衔接科学化注重教师的专业化和个性化。在传统的幼小衔接中,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个人经验和直觉,缺乏科学化的指导。而科学化的幼小衔接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技巧,能够根据幼儿的特点和需要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在活动中,我看到老师们在授课前充分了解幼儿的不同差异,通过研究每个孩子的兴趣和能力,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这种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和注重教师的专业能力让我深感教育的科学性和个性化的重要性,也提醒我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最后,幼小衔接科学化注重家庭与学校的共同努力。幼小衔接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更需要家庭的积极参与。科学化的幼小衔接鼓励家庭与学校的合作,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提供积极的支持和指导。在活动中,学校组织了家长参与的培训和亲子活动,通过与家长的密切合作,共同关注孩子的学习成长。这种家校合作的模式既为孩子提供了全方面的关爱和辅导,也增强了家庭和学校之间的沟通和合作。
综上所述,幼小衔接科学化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参与这一工作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科学化幼小衔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方式,注重教师的专业化和个性化,以及注重家庭与学校的共同努力。这些体会给予了我很多启示,让我明白到教育需要科学化的指导和全方位的关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幼小衔接的心得体会2
幼小衔接是指儿童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的过程,这个过程对儿童的全面发展来说至关重要。在幼小衔接过程中,孩子将面临新环境、新老师和新同学,会有许多新的挑战和适应问题。对于这个关键时期,家长和教育者都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帮助。通过适当的幼小衔接策略,可以促进儿童的平稳过渡以及顺利适应小学生活。
在幼小衔接中,家庭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是儿童第一个接触的教育环境,培养了儿童的基本情感和认知模式。对于幼小衔接,家长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将家庭环境与学校环境相衔接,让孩子在家庭中建立起与学校相似的学习标准和规范。其次,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独立性,让他们能够适应小学生活的需要。最后,要与教师建立紧密的联系,共同关注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在幼小衔接中,教育者的责任同样至关重要。老师是孩子在学校中的第一位导师,负责引导和教育他们。对于幼小衔接,教育者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了解孩子的成长背景和个性特点,为他们提供适应的学习环境和教育资源。其次,要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中的表现和问题。最后,要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和评价体系,帮助孩子逐步适应小学的学习模式和要求。
在幼小衔接中,适应和帮助是至关重要的。对于家长来说,可以采取以下几个策略帮助孩子适应小学生活:首先,建立起与老师的良好沟通管道,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和问题,并根据需要给予帮助。其次,鼓励孩子参加学校和社区的各种活动,帮助他们融入新环境,结交新朋友。最后,鼓励孩子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幼小衔接是一个关键的过渡时期,要保证孩子的顺利适应小学生活,需要家长、教育者和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努力。家庭应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和自理能力,教育者则要了解孩子的特点和需求,并提供针对性的教育措施。通过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我们可以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让他们在幼小衔接中充分发展自己的潜能,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幼小衔接的心得体会3
要更好的.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1、坚持我们幼儿园教育原则,坚持以幼儿为本,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2、解决“去小学化”与“幼小衔接”两者之间的矛盾,实现幼儿可持续发展;
3、“幼小衔接”教育要做到“求实效,练内功”,教师在策划活动中要不断总结、梳理、提练、阐释,杜绝盲于多此一举;
4、幼儿园、家庭、小学和社会联动,为幼儿做好全面准备(身心、生活、社会和学习准备)。
幼小衔接的心得体会4
引言:
幼小衔接教育作为教育体制中的重要环节,旨在为孩子顺利过渡到小学阶段提供支持与指导。笔者在参与幼小衔接培训过程中,深刻感受到了其重要性与影响力。在这篇文章中,将详细阐述我在幼小衔接培训中所获得的经验和心得体会。
一、了解幼儿成长特点:
在幼小衔接培训中,我首先认识到了幼儿与小学生在身体、认知、社交等方面的差异。幼儿时期,孩子的注意力短暂,需要通过游戏和互动学习。因此,我们在培训中注重活动的趣味性和互动性,以保持幼儿的积极参与。
二、培养学习兴趣:
在培训中,我了解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趣味性的教学方法,我们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例如,通过故事、游戏和实践活动,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三、顺应个体差异:
每个幼儿都有其独特的发展水平和学习节奏。在培训中,我们需要耐心倾听和观察,了解每个幼儿的特点和需求,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支持。这有助于他们在小学阶段更加自信地面对学习挑战。
四、促进社交适应:
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不仅涉及学习方面,还包括社交适应。在培训中,我们开展小组合作活动,鼓励幼儿与同伴互动,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这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融入小学集体生活。
五、家园合作:
家庭在幼小衔接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培训过程中,与家长保持紧密的沟通,分享幼儿的学习情况和进展,让家长能够更好地支持孩子的学习和成长。
六、评估与调整:
在培训进行过程中,不断进行评估和反思是必要的。我们通过观察幼儿的反应和表现,调整教学策略和内容,以确保培训效果的.最大化。
七、情感关怀:
幼儿阶段是感受情感和建立信任的重要时期。在培训中,我们注重与幼儿建立良好的情感连接,传递关爱和支持,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安全和温暖。
八、持续学习与更新:
教育领域不断发展变化,我们需要不断学习更新知识和教学方法。通过参加教育研讨会、交流活动,我们能够获取更多的教育资源和经验,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专业素养。
结语:
在幼小衔接培训中,我体会到了教育的美好和挑战。通过了解幼儿的特点,培养学习兴趣,顺应个体差异,促进社交适应,家园合作,评估与调整,情感关怀,持续学习与更新等方面的经验,我更加坚信,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幼小衔接环境,能够为他们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让他们在未来的学习生涯中更加出色。
幼小衔接的心得体会5
针对父母担心自家宝贝“输在起跑线上”的焦虑情绪,方园长向爸爸妈妈们详细介绍了孩子各阶段“敏感期”的特点及注意事项、幼儿园和小学阶段不同特征的学习活动以及幼儿园在“幼小衔接”阶段的课程安排。转眼间,咱们马荣国际幼儿园大班的孩子们即将结束幼儿园的快乐生活,迈向小学的学习生活了。幼儿园特地为家长们准备了一场贴心的“幼小衔接解读”讲座。针对父母担心自家宝贝“输在起跑线上”的焦虑情绪,方园长向爸爸妈妈们详细介绍了孩子各阶段“敏感期”的特点及注意事项、幼儿园和小学阶段不同特征的学习活动以及幼儿园在“幼小衔接”阶段的课程安排。此外,方园长还无私地分享了儿子在幼儿园、小学的种种心得,让大家获益匪浅。家长们了解到,知识储备、学习能力以及心理准备都很重要,但最重要的,应该是要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有这样,孩子们才会在小学阶段游刃有余。
用心播种,静待花开。感谢幼儿园为我们举办的这次家长会,务实而详尽的解说帮助我们解除了心理上的忐忑和疑惑,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及时的引导,让家长们在今后几个月的时间里,更加清楚如何做好孩子思维、学习习惯以及社会技能方面的衔接、培养。相信孩子们在幼儿园老师和家长的密切配合下,一定能顺利的度过人生的第一次转折。
幼小衔接的心得体会6
从幼儿园升入小学,是孩子人生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转折点,而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这个温暖的摇篮。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教养者,也是幼小衔接阶段不可缺少的关键人物。家长的一言一行、教育观念、对待幼小衔接的态度等,都关系到孩子能否顺利适应小学生活。那我们家长应该如何帮助孩子顺利渡过幼小衔接阶段呢?
首先,家长不要有过分焦虑情绪,担心孩子不能适应小学生活。家长应该端正心态,正确看待幼小衔接,把它视为一个孩子从幼儿园顺其自然过渡到小学的阶段,不必过分焦虑。多与其他家长沟通交流,分享彼此的心情及育儿经,也可以向老师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多向老师咨询一些幼小衔接方面的指导建议,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指导。
其次,家长不要过于重视知识的学习,而要把习惯养成代替知识准备。儿童的发展具有整体性,每一方面的发展都是相互联系的。有意识、有目的的培养孩子认真准备、专心听讲、善于思考、认真做作业的好习惯。如果入小学前家长就一味强迫孩子学习,这只会让孩子丧失对学习的兴趣。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孩子学习会越来越轻松,自然而然就会爱上学习。
因此,在入小学前,家长与其让孩子提前学知识,不如帮孩子培养好习惯。
此外,家长要为孩子创设幼小衔接阶段的家庭文化环境。除了做好家庭物质环境的准备:小书桌、小书架、一个独立安静的'学习空间外,还要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文化环境。这里所说的文化环境,实际上就是帮助孩子提前熟悉小学的学习环境,营造适应小学的学习氛围。家长也应该以身作则,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早睡早起,帮助孩子提早适应小学的作息生活。
与此同时,让孩子提前了解自己即将要上的小学,也是幼小衔接阶段家庭教育中不容忽视的环节,可以向其介绍小学的生活,提前让孩子在心理上认可适应小学生活,不产生焦虑情绪。
幼小衔接的心得体会7
我家孩子今年已经4岁半了,转眼进入幼儿园大班学习,随即步入小学阶段。我们深知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和小学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次重大转折。如何为孩子做好科学的幼小衔接,为孩子入学做好准备,是我们目前最关心的问题。
恰逢安康市第二幼儿园在“学前教育宣传月”来临之际,精心组织家长们在线观看幼小衔接公益讲座,让家长对幼小衔接有了新的认识,解决了家长们的疑虑和困惑,对如何做好幼小衔接有了方向和指引。我作为观看幼小衔接公益讲座的家长,感触最深的就是胡华老师的“领会‘精神’,积极行动”,特别喜欢老师说的“知行合一”,对孩子幼小衔接的知识讲座我们也听了几节了,对于孩子在幼小衔接中会遇到的一些困难,我们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针对孩子可能出现的问题我们也已经有了一些相关的想法,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可能就是尽可能的将理论带入到现实,让观念和行为达到一致,从而实现科学的引导,为孩子的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从而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可持续发展观。
“如果我们把人生看成一场短跑,可能会尽快地冲向终点,不去筹划未来……科学的入学准备,我们不仅要关注当下,也应该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做好准备。”怎样把无力的语言变成切实有效的行动将是我们要共同去努力的,华爱华老师从五个方面给了我们应该努力的.方向:
1、健康着重提高孩子的运动能力,增强体能,养成健康习惯,而不是简单的去训练哪一个项目,只有有了一个强健的体魄,才能有精力去做其他的事情,才可以在锻炼中得到力量与身体的协调能力。
2、语言通过口语表达与阅读理解提高思维能力和叙事能力,而不是单一的让孩子认字,背书。
3、科学在教学与科学启蒙中提高思维能力和科学态度。
4、社会认识自我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增进同伴合作与归属。
5、艺术通过音乐美术等艺术启蒙活动培养审美兴趣。
我们可以将这些目标渗透在日常生活中,从而激发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做到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在生活中学习,继而达到幼儿的自主学习,培养幼儿的探索求知欲。幼儿在以生活与游戏为基本途径的学习中,获得了大量直接经验,其中蕴含着许多后继学习所需要的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生活与游戏中的学习是一种探究发现式的学习,更容易形成后继学习和未来发展所需要的学习品质:好奇、探究的兴趣、主动性、专注与坚持,便有了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不断创新的表现,而这些是儿童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幼小衔接是整个教育阶段中第一个重要的衔接环节,孩子在努力的同时我们做家长的也要不断地学习,充实自己,引导孩子平稳、自信的过渡到小学生活。
幼小衔接的心得体会8
幼小衔接问题是长期被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所关注却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难题,通过此次学习,让我对幼小衔接教育有了更多更深入的了解。基于活动目标为导向,谨遵幼儿为本、游戏为基本活动、体现科学的保教理念、能力为重的基本目标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以下从三个方面分享学习心得:
一、教育教学方面
我们以往过于关注孩子的知识、技能的掌握,简单地认为认认真真上好每一节课,便能搞好教育教学。其实不然,因为幼儿园真正要给孩子的是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的规则意识,良好的成长状态。让他们成为身体健康、性格阳光、受人欢迎的人;成为坚强勇敢、自我节制、自我管理的人;成为能保持持续的学习兴趣,养成好习惯的人。这些目标的实现单靠课堂教学是完成不了的,必须要做到“一日活动皆教学”,让幼儿在一日活动中学习,在游戏中学习,正如杜威所说的:教育即生活”。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努力实施“有效教学”,杜绝低效、无效、甚至反效的.教学。我们要以学定教,关注幼儿的能力、需要、发展规律、学习特点等,即先备儿童再备教材,还要提出富有挑战性的任务。课程内容的选择要遵循目标性、生活性、趣味性、科学性、与周围环境一致性、直接经验性、逻辑性的原则。内容要跟着目标走,过程要跟着内容走,提问、操作等要来自于内容,而不能再像以前一样,先备教材再备儿童,先备内容再备目标。
二、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生活中经常听到小学老师的抱怨——部分上小学的孩子不会自己主动上厕所,渴了不会自己去喝水,不注意自我的卫生,总体上就是大大缺乏“自理”的能力。而孩子呢,除了学习,在生活上也很难适应小学的生活。而家长也经常抱怨小学老师照顾不周,不提醒孩子上厕所,喝水;也经常因为孩子的丢三落四、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而搞得焦头烂额。说起幼儿园时期,很多家长会说“就是玩”,其实,幼儿园时期,家长更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当孩子拥有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时,对他的学习一定具有很大帮助。
那家长和老师应该如何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在平时生活中,家长可以引导孩子运用记事本记录当日或者近几日的重要待办事件,做好任务规划;养成自己的物品自己收拾好;做事不拖沓。教师在平时上课中,可以利用各种奖励措施激励孩子,及时提醒孩子做好上课准备工作,并且在课后注意观察孩子的行为,根据孩子的表现在班里进行榜样教育;在日常学习中,时刻注意调动的积极性,孩子逐渐养成了认真听课、养成良好的常规习惯。
三、家园共育方面
要实现幼儿园的教育目标,让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仅靠幼儿园教育是不够的,还要借助家长、社会等的力量。向已有家园共育方面成功经验的园所学习,如定期开展家长讲座,通过家长开放日、家长教师、家长助教等形式吸纳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教学,与家长共同记录孩子的成长等等。我们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一定要把家园共育工作做好,落实起来。我们习惯于让家长支持、配合我们的幼儿园工作,通过培训,使我认识到,家长对幼教工作不仅是支持与配合,更多的是相互支持与合作,建立以促进幼儿和谐发展为目标的共同愿望,建立以尊重为前提的相互认同与接纳,建立以平等为基础的相互合作。
幼小衔接的心得体会9
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与小学阶段的有机衔接,是儿童从幼儿园生活向小学生活过渡的重要时期,也是儿童发展与学习的重要阶段。幼小衔接不仅是对儿童学习适应性的培养,更是对其人格发展、社会适应性和情感发展等方面的培养。
在我女儿上幼儿园大班后,我意识到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开始关注并参与女儿的幼小衔接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学习了许多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也发现了许多问题和挑战。
首先,幼小衔接不仅仅是学习上的衔接,更是全面性的发展。我意识到,在这个阶段,儿童的.身心发展、情感发展和社交能力等方面同样重要。因此,我开始关注女儿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行为习惯等方面,帮助她全面性发展。
其次,我发现了幼小衔接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挑战。例如,家长过分关注孩子的知识技能,忽略了其他方面的发展;孩子缺乏学习动力和兴趣,不愿意主动学习;教学方式过于单一,缺乏生动性和趣味性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采取了一些措施。例如,与女儿共同制定学习计划,关注她的学习兴趣和特长,帮助她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例如游戏化教学、互动教学等,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通过幼小衔接的过程,我不仅女儿的学习习惯和态度有了很大的改观,而且在教育理念上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我意识到,作为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全面性发展,不仅仅是知识技能,还包括情感、社交和行为等方面。同时,我也认识到,教育应该是一项长期而持久的工程,需要家长和教师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幼小衔接的心得体会10
有幸参加了学校的幼小衔接的家长会,每次开家长会,我都收获很多,不仅加深了对学校教育理念的理解和认同,也学到了很多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受益匪浅。幼儿园和小学毕竟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学习环境,孩子们究竟会不会适应未来的生活,是我们家长们行动的时刻了。从心理疏导、习惯培养、知识与物质储备,都应该着手努力了,为的是让孩子能很好地过度好幼小衔接这一段日子。从现在开始,也和家人一起制定种种计划,陪伴儿子,和他一起成长,希望顺利完成过渡。各班老师既向家长汇报了孩子们近阶段的进步和不足,同时也提出了本学期的要求以及需要家长配合的注意事项,在互相信任、尊重、支持的基础上实现家园共育。此次幼小衔接家长会,为家长提供了专业的建议与指导,促使家长在教育理念、引导方式等方面与幼儿园、小学达成一致,携手共进!
大班的这学期是小朋友们告别幼儿时代迈向小学的最后时期,也是关键的调整时期,本次邀请了常青第一小学的优秀教师李萍,当他在台上深入浅出、专业、真诚的交流下,家长们静静的听,专心的记笔记,会议的时间虽然很短,但是受益匪浅,让我深深的感受到幼儿园不仅是孩子们的学习、成长的乐园,更是家长们学习、收获的家园。
过李老师的详细讲解,从各个角度、全面地讲解了幼小衔接过程中经常遇到的学习问题,应对的方法,家长们对待孩子学习的心态,孩子们的上小学后的情况等等,李老师通过分享自己的育儿经历,传授了非常的实用、有效的学习方法,让我们感触颇深,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才是最重要的。
在幼儿阶段家长们更多的是把精力倾注在孩子的生理成长,保证她吃好、睡好,穿暖,健健康康的,把孩子扔给了学校和家里的长辈们,很少有针对性对孩子在学习习惯、思维、礼仪等方面的培养,而到了小学阶段,李老师提到“这个是我们生活知识学习的阶段”,在这里不仅需要学习数学、语文、礼仪、天文、地理等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因为有了这些知识才能保证基本的衣、食、住、行的要求,因此家长们对于小学阶段来说家长们应该是家庭教师的角色更多一些,不仅需要对孩子们学习习惯、思维习惯、搞挫能力、独立生活能力、社交能力、自我保护能力方面培养,更重要的是要树立孩子们学习的信心,教给他学习的方法,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经过去年家长会后,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已有针对性地对孩子们进行了幼小衔接的学习、锻炼以及提高,让孩子和家长们充分的得到了学习和调整(桐桐现在做到了每天放学回到家第一件事情就是做作业),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我们会努力的培养桐桐的拼音、基本的数学、识字方面,当然首要一点是兴趣,做到不强迫学习,相信在三位老师的带领下大家会顺利的渡过这个难忘而又充实的大班生活,让孩子们可以更快地适应小学的生活、更健康的成长,谢谢!
听了于老师关于幼小衔接讲座后。我把听到的一些可供采用的举措跟大家分享,希望对更多大班孩子的家长有帮助。
幼小衔接培养习惯是关键。蒙台梭利教育有这样一个原理:教育效果具有爆发式特征。只要我们通过合理、正确的教学方式,就可以为孩子储蓄大量的、进一步爆发的、快速成长的、具备更久远竞争力的基础。
一,要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要为孩子构建和谐的环境,做孩子的表率。还有一点是督促孩子进行体育锻炼。只有锻炼好身体,才有进行文化学习的资本。
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一、正确认识幼儿园与小学生活内容的变化;师生关系的变化;教学方法的变化。父母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些变化将给孩子带来的影响,才能在各方面辅助老师为孩子科学地做好入学前的准备。
二、从各方面切实做好大班幼儿的入学准备工作
第一、培养幼儿规则意识,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我们要培养幼儿理解每个活动的规则,帮助幼儿掌握执行规则的能力,鼓励幼儿在活动中发现规则,及没有规则带来的后果。
第二、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要让幼儿认识任务的含义,意识到他人信任你,才给你布置任务,培养幼儿乐意接受任务的意识,并且帮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并掌握完成任务的本领。
第三,培养独立性和生活自理能力。要给幼儿锻炼的机会,让他们独立完成他人布置的力所能及的事情。更要注意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和劳动观念。家长配合幼儿园的目标要求,培养幼儿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扫地、拣菜等。
第四、培养幼儿大胆与人交往的能力。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应从小事做起。让孩子成为一个乐于交往和善于交往的.人。
第五、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幼儿园是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好场所。如自己遇到难题时怎么办?如何收拾玩具及学习用品?如何分碗筷、倒垃圾?同时,让孩子学会准确表达自己的意见,能够妥善地解决同伴之间的矛盾。在活动中,特别是自由活动,尝试着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去解决问题。
第六、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增强自我保护能力。走进小学,孩子更多面对的是复杂的社会大环境,会遇到很多不安全因素。就更应该教孩子很好地保护自己,遇到困难如何求助等等。
另外,还要教育他们懂得和遵守交通规则,注意自身安全。
同时父母应避免以下倾向:
1、对孩子期望过高。
2、对孩子过分保护或包办代替,不仅影响孩子独立性责任感的形成,还会使孩子事事依赖、自信心降低。
3、父母千万不能进入让孩子提早接受具体课本知识的误区,而应重视孩子进行认、读、算背后的智能发展。
1.幼小衔接家长会感受
参加了幼儿园的幼小衔接家长会,感觉受益匪浅。了解学习习惯早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认真倾听老师和家长的要求、教孩子理解老师和父母的要求、提高孩子的注意力、避免做事拖拉、养成阅读背诵的习惯。
了解了五大能力培养最重要:语言与专注力、区分玩具与学习、课堂行为、时间观念、作业行为与任务意识。如:通过语言与专注力的训练,使孩子能够把听觉材料快速地读出来,声音响亮,吐字清晰。通过区分游戏与学习的训练,使孩子能够正确的区分什么是学习,什么是玩。
能够正确的区分两者之间的关系。通过课堂行为的训练,使孩子能够养成正确的上课、举手、站立、坐姿、翻书、读书、做笔记以及下课等课堂行为,按照正确的课堂行为要求完成课堂内容的学习。通过时间观念的训练,使孩子学会认识时间,学会整点与半点的表示方法。合理利用和珍惜时间,并会制定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时间表。
2. 幼小衔接家长会体会和建议
要更多地与老师沟通。尤其是现在大班阶段,要求严格了,要学的东西也多了,家长主动与老师沟通更利于孩子的成长。单独预约老师进行沟通,估计时间上不允许,家长忙老师也忙。其实可以在接送小孩的时候进行沟通,不要一送到幼儿园或者一接到小孩就马上离开,稍停一下,多跟老师聊几句,这样的沟通还是很有效的。
要更多地支持老师的工作。大班的教学任务相对更重,要求更严,家长的理解是对老师的最大支持。建议以班为单位,利用周六日的时间,以自愿报名的形式,组织班上的小朋友和家长一起外出活动交流。
幼小衔接家长会总结一般最后都要进行结束性的总结,如:本次活动促进了家庭与幼儿园的联系,不但让家长更进一步了解幼儿园,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园状况,重要的是获取了很多让自己孩子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必需的知识:要从时间上互相靠拢,学习习惯和常规要求互相衔接,生活自理能力上互相衔接、加强阅读能力的培养等……能更好的协助孩子们踏上新的起点,做一个健康快乐的小学生。
3. 幼小衔接家长会总结的结语
幼小衔接家长会总结主要内容可以会议的主要内容上介绍,如:从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幼儿园安排幼小衔接的一系列活动安排,接下来,老师围绕“幼儿园与小学的不同、小学新课程的特点、聚焦习惯、家长准备”等四个方面给家长上了一堂“幼小衔接的有效性”的课。家长们纷纷表示了自己受益匪浅。也可以从转变家长观念,树立正确的幼小衔接观的方面来写。
幼小衔接家长会,可以使家长了解幼儿园在开展幼小衔接活动的工作内容与情况,更好的进行家园共育,幼小衔接家长会总结包括了相当丰富的内容,如可以总结家长的来园情况,向家长介绍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家长是如何回应的,家长有哪些方面的要求,以及本次幼小衔接家长会的效果等等。
本着提高认识,锻炼意志,发展能力这一原则,注重家园配合,一日活动的渗透和环境的潜移默化影响在儿童社会性发展中的作用,在转变家长教育观念的同时,创设大量行为实践机会,创设教育途径来引导和促进幼儿社会性适应由知到行的转化,从而形成一种习惯,一种能力。
如:通过本次家长会,我们帮助家长更新、端正、树立了正确的幼小衔接观念,这是幼小衔接教育成功的首要保证。为家长分析出现衔接“陡坡”的原因。比较分析了幼儿园与学校两类教育机构的差异以及因家庭教育的误区形成的衔接“陡坡”使家长认识到幼小衔接教育的重要性和着眼点。
幼小衔接的心得体会11
随着幼儿园大班幼小衔接的到来,我作为家长也开始了一段新的旅程。在与孩子的共同成长过程中,我逐渐体会到了许多心得和体会。下面将从与学校合作、与孩子的沟通、培养独立性、注重品德教育和保持开放心态五个方面,分享我在大班家长幼小衔接中的一些体会和心得。
首先,与学校合作是大班家长幼小衔接的重要环节。学校作为孩子在教育上的指导者,我们作为家长应该积极主动地与学校合作,共同促进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在接触初次与学校的教师和工作人员时,我发现他们都很热情、认真负责,他们不仅注重教育孩子的知识,更注重培养孩子的情感、社交能力等等。而我们作为家长可以通过与学校的紧密联系,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并参与到孩子的家庭作业和课外活动中,以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其次,与孩子的沟通是大班家长幼小衔接的关键。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时刻保持对话和倾听的态度。我发现,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是培养孩子独立性的基石。我们可以帮助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时,耐心倾听他们的问题和疑虑,并提供建议和支持。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与孩子的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需求和兴趣爱好,进而为他们提供合适的学习和娱乐环境。
再次,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是大班家长幼小衔接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孩子进入大班后,他们需要更多的独立于父母和老师的空间来发展自己的能力和个性。家长可以通过给予孩子一定的责任,如照顾自己的物品、自己穿衣和备课等,来鼓励和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同时,我们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给孩子制定一些小目标,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独立思考能力。
此外,注重品德教育是大班家长幼小衔接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方面。在大班阶段,孩子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正在形成,他们需要家长的引导和教育。我们可以通过与孩子的交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诚实守信、友爱互助等美德。同时,我们也要注重自身的亲身示范,成为孩子良好品德的榜样和引导。
最后,我们作为大班家长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种种问题和挑战,但我们要以一颗宽容和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我们要充分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和特点,并相信孩子们在适应新环境和学习中会有所进步。同时,我们还要与其他家长和学校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共同为孩子创造一个和谐、积极的成长环境。
综上所述,大班家长幼小衔接是一个既充满挑战又充满希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家长需要与学校密切合作,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注重品德教育并保持开放的心态。通过这些努力,我们可以共同为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引导他们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幼小衔接的心得体会12
8月22日至8月25日参加了教育部教师司和高等教育出版社为我们举办的 “国培方案 (20xx)”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培训者远程培训工程。高教社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提高的平台,培训按照远程研讨与课程资源等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在学科课程专家和指导教师引领下,积极展开展学科教学案例分析和问题研讨,实现了教师与课程专家的面对面交流,既利于课程专家的专业引领,更利于调动广阔教师参与培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其培训主体的`作用,将理论指导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通过专家与教师的互动交流,解决了教师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增强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训中,讲座、课例、网络交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新颖、丰富的形式,为参训教师翻开了一扇学科理念、理论、实践活动的窗口,增强了培训的实效性。
课程内容实在,培训档次高,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培训内容对教学第一线的教师特别有针对性,各位专家的讲解使我对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又有了新的感悟和提高,每位专家都以鲜活的实例、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打动了我们的心,使我们的思想重新焕发了激情,燃起了斗志,确实感到受益匪浅。
幼小衔接的心得体会13
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对幼儿和小学生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幼小不衔接造成了幼儿入学后各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如不能很好解决,不仅会严重影响初入学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而且还会对其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产生消极影响。
通过学习这次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这次讲座公益讲座,聆听各位园长的分享,结合我们幼儿园的现状,结合幼儿身心发展现状和家长重视程度、配合程度,我园对原有的计划进行了一些调整。希望我们的衔接工作既有利于儿童入学前后的学习和发展,也为小学生在中高年级以及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更为顺利实施九年义务教育、解决学生中出现的厌学、辍学等问题,进步提高教育质量提供保障因此。
实施幼小街接工作的指导思想:
(一)长期性而非突击性
我们不应当把幼小衔接工作仅仅视为两个教育阶段的过渡问题,而应把它置身于终身教育的大背景下去考虑。应当看到,让幼儿顺利地进入小学只是幼儿园教育的近期目标而已,它是实现幼儿园教育长远目标的一个组成部分。要以儿童的长远发展为目标,对儿童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在时间上,要把幼小衔接工作贯穿于幼儿园教育的各个阶段而不仅仅是大班后期;在内容上,要涉及幼儿发展的各个方面而不仅仅是如识准备;在人员上,要包括幼儿园全体人员、家长及有关成人而不仅仅是大班老师。对小学来讲,也不能仅仅把衔接工作看成是幼儿园的事情,而应当遵循紧质教育的精神,改革不适合儿童发展的教育形式、方法等。总之,双方都应该立足于儿童的终身发吸势动小街接工作,为儿童适应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整体性而非单项性
幼小衔接工作应该是体、智、德、美全方位的素质教育使幼儿在全面发展中顺利过渡、面决不能搞单项突破上或后面发展
(三)培养入学的适应性而非小学化
我们要引导幼儿适应小学的学习方法和一日流程,而不是一味地灌输小学知识。提前组织幼儿学习小学的教材和用小学的组织形式与方法对待幼儿严重违背了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是造成幼儿厌学、养成不良学习习惯的重要原因。
主要内容与方法:
幼小衔接是根据幼儿过渡期身心的特点,从体、智、德、美诸方面,为幼儿入学、也为其长远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在幼儿园教育阶段,应该从以下方面培养幼儿。
(一)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幼儿对小学生活的态度、看法、情绪状态等,对入学后的适应关系很大。因此,幼儿园阶段应注意培养幼儿愿意上学、对小学的生活怀着兴趣和向往,为做一个小学生感到自豪的积极态度,并让幼儿有机会获得对小学生活的积极情感体验。所以,大官厅幼儿园会通过多种教育活动,特别是加强与家长、小学的合作,来让幼儿逐步了解小学、喜欢小学、渴望上小学,最后愉快、自信地跨进小学
(二)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适应性
幼儿入学后,是否适应小学的新环境,适应新的人际关系,对其身心健康影响很大。培养幼儿的社会适应性,特别是主动性、独立性、人际交往能力等,不仅关系着幼儿入学后的生活质量,也关系着他们在小学的学习质量,是幼小衔接的重要内容。
1.培养幼儿的主动性
培养主动性就是要在幼儿园教育中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对周围的人和事物的积极态度,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参与欲望和兴趣,我园会为幼儿提供自己选择、自己计划、自己决定的机会和条件,鼓励他们去探索、去尝试,并使他们尽量获得成功的体验。
2.培养独立性
幼儿的独立性、生活自理能力对入学后的适应关系很大,很多幼儿因为不能自己管理好自己的学习用具、生活用品,不能自己按情况穿脱衣服,不能记住喝水或害怕独自上厕所等等,而影响身体和学习,在小学生活感到困难。
独立性和生活能力必须通过家庭和幼儿园的合作才能实现。我园会向家长传递正确的.衔接方法,引导家长要求幼儿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帮助幼儿字会必要的技能,如自己整理书包,自己收拾玩具、自己穿脱衣服等等。同时,做老师和家长的小帮手,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
3.发展人际交往能力
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性表现在入学后对新的人际环境的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差的幼儿胆小,不能主动地与同伴交往,或者不能与同伴友好的相处,遇到问题也不敢去找老师反映或寻求帮助,就造成了没有新朋友,他们会感到孤独、沮丧,学习的兴趣大大降低,学校的吸引力也随之消失。
因此,我们幼儿园着重培养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这一能力与主动性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基本的方法是全园创设宽松、自由的交往环境,改善师生关系,鼓励幼儿之间的交往,让幼儿真正感到与教师同伴在一起的欢快,从而愿意投入到交往活动中,增长自己的人际关系知识、技能和能力。
4.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
要引导幼儿学习一些规则。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可以通过开展规则游戏,让幼儿逐步懂得生活学习游戏等都是有规则的,并让他们有机会体验到,如果不遵守规则会造成怎样的后果,有意识的发展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
大班幼儿在生活制度、作业课纪律等方面有一些改变,比如缩短午睡的时间、适当延长作业课、要求举手发言等,让幼儿逐步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有助于缩短入学后适应小学规则的时间,还可以请家长进行配合,为幼儿创造更多的发展任务意识的机会。
(三)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前的学习准备
学习准备是着眼幼儿终身学习的需要,发展他们基本的学习品质,大致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
1.用游戏的方式培养幼儿
游戏是幼儿园的主要活动,不管幼儿在哪个年龄阶段,我们培养幼儿都要从游戏的方法上来进行创作,更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更利于幼儿理解与接受,这是所有衔接活动的基础。
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幼儿期间,家长和教师应当从日常生活中的每件事严格一致一贯的要求,才能够养成良好习惯。
3.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品质。
非智力品质是指影响智力活动的各项个性品质,主要是认识兴趣、学习积极性、意志、自信心等。教师和家长应当重视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对外部世界的兴趣和探索积极性,培养幼儿做事坚持到底、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让幼儿从被动的“要我学”变成主动的“我要学”。只有这样,幼儿才能形成自信、主动的学习态度,才能产生学习愉快这一积极的情感体验。
4.发展思维能力和基础能力。
中大班教师应当从根本上发展幼儿的智力,特别是智力的核心思维能力,让幼儿从机械训练中解放出来,发展思维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感谢这次“幼小衔接,我们在行动”的培训,不仅给我们很多启示,更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方法,把这些方法结合本园现状进行调整,帮助幼儿更好的过渡,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幼小衔接的心得体会14
幼小衔接教育,光靠幼儿园是难以实现的,必须实行家园联系,采取家园共育的措施。即幼儿园与家庭、教师与家长经常性的双向沟通,相互配合,共同促进幼儿发展,家长的作用尤其不能忽视了。《纲要》中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1、情感衔接——家园合作激发孩子对校园的向往之情
孩子在进入小学前,既有对小学生活的向往,为马上成为小学生而感到兴奋,同时也担心上了小学后老师要求严、受拘束、有作业任务而产生恐惧畏难心理,家长和老师都要注意保护和放大儿童前一种心理,让孩子在兴奋与期待中开始小学生活。
此时,老师应指导家长细心体察孩子的情绪和心态,和孩子一道,以满腔热情来迎接他们的新生活。比如,家长一起带着孩子去挑选孩子自己喜欢的书包及文具,故意用羡慕的口吻对孩子说:“宝贝长大了,真了不起,马上就要成为一名小学生了。”让孩子产生当小学生的光荣感、自豪感。再如,利用节假日或散步的机会,带着孩子到校园转一转,熟悉熟悉环境,乘机诱导孩子:“这所学校多美丽,多干净!这里的老师可有学问啦,他们教小朋友认字、数数、唱歌、跳舞、学知识。在这里读书,你也会跟小哥哥、小姐姐一样变得更加聪明、能干。”以此来培养孩子对学校的向往之情和渴望获得知识的热情。指导家长千万不要随便吓唬孩子:“你再调皮,等上了学,让老师好好整你!”等等,诸如此类的语言会使孩子未入学校就产生恐惧感,容易形成心理障碍。
2、作息衔接——家园协调适当改变孩子的作息制度
幼儿园和小学在作息时间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如幼儿园的孩子每天早上入园的时间是很宽松的,一般在7:30—8:30之间;但到了小学,学生必须在规定时间到校;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大班一次活动是在25—30分钟左右,而到了小学每一节课的时间是45分钟;在幼儿园一般都能保证充足的午睡时间,而到了小学可能就没有午睡时间或只有短暂的午休。上面种种差异就必然形成许多不适应,我们认为幼儿园应与家庭相互沟通,在作息时间上做出适当的调整。
(1)规定幼儿来园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
为了使幼儿入学后能较快地适应小学生活节奏,在大班第二学期我园就对孩子来园时间作了调整,请家长配合务必让孩子8:00前来园。在孩子来园时间的同时,教师引导他们对照活动室内钟表的时间,在“来园时钟”记录单上做好记录;评选出“遵守时间的小明星”通过活动的开展,孩子们逐渐形成了时间观念。
(2)逐步减少睡眠时间,适应小学生活
针对很多一年级老师反映部分孩子一到下午精神就难以集中的现象,适当减少了孩子午睡时间,有2小时调整为1.5小时以适应小学生活。我们利用减下来的时间组织一些安静的区域活动,如:棋类游戏、智力拼图、搭积木、画画、做手工等一些操作性的游戏,让孩子能集中注意力,认真的进行各类活动。
3、“意识”衔接——家园互动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和规则意识
幼儿心理学表明4—5岁的幼儿已经具备完成指定任务的能力,因此,在幼儿入园初期我们就有意识的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及规则意识,幼儿可采取自选的方式学会自己安排自己的活动,做活动的主人,了解活动与规则的关系。
我们还通过值日生安排小任务并设置情景的方法,让幼儿完成各类任务,让幼儿掌握完成任务的基本方法,记清小任务的要求,引导幼儿变被动完成为主动完成。同时还根据主题内容设计一些亲子小任务,让幼儿养成按时完成小任务的好习惯。刚升入大班的孩子没有任务意识,时间观念也是迷糊的。孩子常会把老师布置的任务忘记了,还说:“是爸爸忘给我做了。”现在,大班幼儿的责任感明显增强,完成任务由老师提醒变成幼儿间相互提醒或自己自觉完成。还懂得了与同伴比较完成任务的情况好坏。另外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我们积极利用环境以及各个活动的准备环节,让幼儿养成遵守纪律的好习惯,如走路要靠右行,回答问题要举手,别人发言不插嘴等等,慢慢地变练习为习惯。我们在设立学习内容时从幼儿感兴趣的活动开始,逐渐延长活动时间,使幼儿注意的坚持性不断提高,提高活动的坚持性以适应小学的生活。当然这一切都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4、习惯衔接——家园一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幼儿生活学习有一半的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尤其在亲人的关心、爱护、指导、鼓励、教育和共同活动的影响下得到发展。为了巩固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指导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还可以开展以下一些活动:
(1)亲子新闻快递活动。
每天利用一点时间,请幼儿向家长讲一个小新闻,并每次让孩子按时看新闻,并坚持不懈。意图在于引起幼儿对身边事物的关注,培养其有意的观察力、注意力和记忆力。也是从另一个角度为孩子入学后能主动按时地完成作业做准备。
(2)亲子模拟作业活动。
让孩子在指定的时间里完成一些小任务,如画一幅画,听一个故事后复述故事的内容,写几行数字。在完成小任务的过程中,孩子慢慢地知道了一定要完成作业的道理和怎样快速完成作业的方法(抓紧时间,集中注意力,不能随便玩耍)。提高孩子完成作业的兴趣和完成任务的意识。
5、行为衔接——家园共同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离开幼儿园,走进小学,孩子更多面对的是复杂的社会大环境,会遇到很多不安全因素。家长、老师就更应该教孩子很好地保护自己,例如告诉孩子,不随便与陌生人说话,遇到困难如何求助等等。另外,还要教育他们懂得和遵守交通规则,注意自我安全。于是,幼儿园每周都会安排一次专门的安全教育活动,每次活动都有内容、目标、以及过程,平时的随机教育就更不少。在指导家长时这方面的内容也不含糊。
幼小衔接国培心得体会5
近几年来,幼小衔接一直都是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如何实现幼儿顺利的过渡到小学学习生活,幼儿教师、小学教师以及家长都应该作出相应的努力。而此次镇托幼办联合小学,共同开展的幼小衔接活动让我感受颇多。
衔接、衔接,就是幼儿与小学生、幼儿教师与小学教师的联系交流与沟通。小学教师经常走进幼儿园,面对天真活泼的孩子,喜爱之情充满心中,对于他们的常规习性也会有充分的认识。幼儿也会对这些和蔼可亲的老师留下美好的印象,进而在幼儿升入小学时,教师与孩子能更快的彼此熟悉、彼此适应。幼儿教师带领孩子走进小学也是幼小衔接活动的重点内容,如何做到形式丰富多彩、效果明显,这就需要小学幼儿园彼此之间,老师之间的'沟通、配合默契。幼儿教师安全有序的带领孩子进入小学,参观校园,孩子与小学的大哥哥大姐姐一起做操,或许会在一年级的队伍中发现曾经的幼儿园的好朋友。他们已经先一步开始了小学生生涯,在羡慕、憧憬的情感下,催促着自己要马上进入小学。看看他们的课间十分钟,听听他们的上课,感受一下小学生活的氛围。
这里我想要说一下,幼儿与幼儿教师听小学生的课,是要听什么呢?从两点来说,幼儿“看”比“听”多,看看小学生坐的多好,回答问题时站的多好,没有乱下座位的、没有说悄悄话的,大家都在认认真真的听老师讲课,仔仔细细的做练习。让幼儿心中牢记小学的课堂形式,因而在幼儿园大班的课堂活动中尽量模范。幼儿教师听看并重,听小学教师的讲课内容是什么,方法是怎样的,如何做到让孩子稳稳坐在座位上,从而幼儿教师了解到在大班一个月的幼小衔接过渡期应该怎样开展教学活动。看看小学生们的常规,比较自己幼儿的差距,进而改进。
幼小衔接研讨会直接交流讨论,小学主任、一年级老师直接提出建议,加强幼儿习性的培养,生活上、学习上的良好习惯的养成训练,例如:会排队走、上厕所有序,会正确的拿笔、看书姿势正确等,这些看似小而容易,却是重要而繁琐。良好的行为习惯、生活学习习惯会让幼儿最快的适应小学生活,学习习惯的良好有助于在小学课堂上能注意力集中的听课,学习成绩自然不会落后。而习惯养成需要幼儿教师不断的重复纠正,幼儿的可塑性很强,给以他什么影响,很有可能就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因而习性培养重于一切。
我们在讲述幼小衔接这一主题时,主要关注幼儿园与小学这两个方面,人们往往会忽略家长的作用。我一直认为家长的影响作用和教师作用是并重的,因而需要幼儿园学校进行宣传幼小衔接的相关知识。利用家长来园接送幼儿、电话交谈等形式,与家长及时沟通和交流,让家长及时了解和掌握自己的孩子在幼小衔接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准确把握自己的孩子当前的发展水平和状况,并对其进行专门的教育和训练,使家园、家校能更进一步的配合,相互理解和支持,使每一个孩子都能顺利的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的学习与生活。
幼小衔接的心得体会15
今天上午的幼小衔接讲座,园长主要讲了幼儿园阶段与小学阶段的不同以及家长和孩子需要在家里准备的相关工作,听了以后觉得非常接地气,受益匪浅。
幼儿园与小学阶段完全不同,幼儿园教养并重,主题游戏较多,小伙伴固定,朝夕相处,老师像妈妈一样照顾孩子的起居,且整天陪伴,上学时间弹性,有加餐,有午休,相对较宽松;而小学以学科研究为主,规范学科,限时课堂,格式作业,老师相对较多且不是一直陪伴,没有午睡,没有加餐,相对较严格,所以在幼小衔接阶段,各项惯和意识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培养呢?
1、首先要给孩子一种期待感,让孩子觉得我马上就要变成一个小学生了,这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因为长大自己就是一件超级骄傲的事情。
2、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包括起居时间,游戏时间,阅读时间,做家务时间,与家人共处时间,作业时间。有句话说想让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你首先先变成那样的人,所以最好是和孩子一起制定作息时间表,父母也早睡早起,这样就以身作则的帮助孩子养成规律的作息惯。其实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就是自律,良好的作息惯可以帮助孩子培养自律。
3、家庭环境:在家里爸爸妈妈要做好环境建设,孩子有自己独立的书桌,父母以身作则,平时也多看书研究,变陪读为共读;在家里家庭成员之间要经常说谢谢,你好等文明语,和睦相处,关爱彼此就是给孩子最大的安全感。
4、研究惯:八个力的培养:窥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维力,阅读能力,说的'能力,做的能力。培养窥察力,可以多窥察身边的细小事物,找不同,摆积木,报些兴趣班如音乐,多做家务,培养孩子的忍耐力坚持力,多念书。
5、其他能力培养:如独立自主的能力,独立完成作业,面对挫折的能力,时间管理的能力,精神专注能力,能坐的住,锻炼身体,有固定的体能训练,负责任的意识,社会公德意识,辨别是非的能力等等。
听完真心觉得家长的责任重大,育儿就是一场修行,期待我们都变得更好,再次谢谢幼儿园举办的这场活动!
【幼小衔接的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02-28
幼小衔接的心得体会11-29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03-26
幼小衔接的心得体会03-23
幼小衔接标语10-27
培训幼小衔接的心得体会01-04
幼小衔接培训心得体会02-15
幼小衔接课程心得体会12-06
幼小衔接研讨心得体会11-26
幼小衔接家长心得体会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