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教师心得体会
当我们经过反思,有了新的启发时,可以寻思将其写进心得体会中,这样就可以通过不断总结,丰富我们的思想。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能感染读者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三教师心得体会,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很荣幸有这个机会向大家汇报我们高三备课组在这个高三学年中所做的一些事,以及这些年在教学上的一些个人体会和想法。在座的有好多英语学科的教学好手、能手、高手,你们有许许多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今天我在这里班门弄斧了。
高三这一年里学生和老师做得最多的就是试卷,下面就从试卷的听力、语法、阅读、翻译、写作五个部分来谈一下我们的一些做法和想法。
一、经验共享
1、听力
听力部分在整张高考试卷中的难度系数是比较低的,高三密集训练后可能可以达到较满意的效果,但若高一高二完全放掉这个听力环节,仅靠高三猛补是不太可能达到十分理想的成绩的(25分以上)。
在高一高二时,我们普通中学老师除要求学生听配套教材的录音磁带外,还可以做这几项工作:①单词听写,句子听写,短文听写(spot dictation或全篇,依文章的难度和学生的水平而定);②每天大声朗读英语,保证一定的朗读时间(每天20分钟左右)。鼓励学生模仿标准发音,改善自己的语音语调。读得地道“听”起来自然就不难了。很多学生听力差的根本原因就是未过语音关,不会读自然就听不懂了。
到了高三,保证“一周两听”高考题型的听力练习(一周大约两课时)。高三上以“精听”为主,每套练习我们是这样处理的:课前教师预听,明了难点;课中学生听整套题;check时,短对话部分的简单题要求学生集体复述,难题个别复述,针对难题复听第三遍(提倡“抓大意”,谨防抓单个词而出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短文部分如是叙事体裁的,要求学生先抓文章大意,再通过猜问题抓细节信息,争取全部拿下;如是其他体裁的,就尽力而为,待到check时找出影响理解的词汇,然后复听第三遍;长对话部分要求学生听前先看表格确定主题,再抓细节信息,填出的目标词汇应与主题一致,不至闹笑话。
高三下,随着学生听力能力的增强,复述的时间减少,需复听三遍的内容也减少。针对测(高三下几乎每周一测)的结果对错误率集中的题进行复听和复述。要求听力特别差的学生每周在家再增听1到2次。
2、语法
大家都知道高考语法集中在复合句和动词的考察上,抓好这两大部分就等于抓住了12分左右,其他散点语法抓常见、常考的类型即可(如:主谓一致有很多,但抓常见常考的;倒装也有不少类型,也抓常见常考的)。在复合句和非谓语动词的语法教学中,我不喜欢把一个大语法点一股脑一次性教给学生,他们会手足无措,一滩浑水。我喜欢从高一开始做铺垫、渗透工作,让学生一点一滴,不慌不忙地接受,到时就水到渠成了。最后让学生与老师一起归纳总结,找出关键点、易混淆点。待到再遇此旧知识点时,要求全班的任何一个学生都能说出一二,复现次数多了,再提高要求,要求全班任何一个学生都能把此知识点说全。高三综合语法训练阶段时,常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花8—10分钟做完一套语法题,对好答案,集中讲解错误率高的。然后收齐全班的答题结果,对语法部分问题严重的学生进行课后个别辅导。总的来说,高三教学中花在语法上的时间不多,我觉得这项工作应是高一高二就做好的。这里举个例子,由于汉语中没有后置定语的概念,学生对‘后置定语’的用法很不习惯,考卷中遇到这类题错误率一直很高。
3、阅读
阅读上应投入大量的时间,俗话说“得阅读者得天下。”高考中,各种类型的阅读题占了总分的1/3,所以阅读的成败决定了高考的成败。我认为高一高二的“导入课”(课文整体教学)不可少,教师绝不可功利地“直奔主题”(讲解课文),单一枯燥的教学会导致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缺失。再者阅读新题型的出现更说明了整体教学的重要性,导入课为阅读能力、词汇学习能力的提高打下了基础。当然,高一高二时也要上好“语言点课”,尝试为学生创设话题、情境,让学生“学中用,用中学”,读说结合、读写结合,真正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为翻译、写作铺好路。这些年里,我本人明显感觉,高考词汇表中学生掌握最好的就是我们新世纪教材1—4册中出现的重点词汇,也就是我们老师花大量心思上的高一高二配套阅读教材的词汇
高三学生要增加阅读量,每天保证一定量的阅读时间,20—30分钟,保持“熟练阅读”的状态,经验告诉我们这种状态一直要保持到高考的前几天。教师要做的是精选阅读材料,保证材料的实效性、新颖性,摒弃重题、旧题,不浪费学生的宝贵时间。教师分析阅读题时应做到:①抓特殊词、关键词②抓长难句③寻错误根源
①众所周知,“上下文赋予了词汇生命。”没有上下文的词汇是死的,而学生往往会把词汇记死,导致僵化,即:只记它的某一个意思或某一种词性,导致阅读时的理解偏差甚至进入理解的死胡同。拿词汇题或cloze来说,某个关键词的理解偏差可能会导致一系列的连环错误。(如:2014年高考词汇题,目标词汇中有7个都可作动词(producing,predicted,identified,matched,reducing,carried,increase),选错一个,就会连环错。死记硬背、不灵活的学生肯定翻船。还有2014年的cloze中的关键词revise,不理解这个词的学生整篇文章都无法看懂。这篇文章中还有一个词preview,如果学生只死记“预习”这个意思是看不懂句子的,从上下文理解它就可推断出是“排练,彩排”这种引申意思。)所以,分析时,一定要抓住这些关键词、特殊词,让学生学会在语境中灵活地理解词汇。
②长难句是阅读理解的最大障碍之一,句子一长,结构一复杂,学生就头大,没心思读了。作为教师的我们,首先要鼓励学生“消除畏难情绪”,攻下长难句,获取成就感。然后在课堂讲解时要“讲清楚、讲透彻”,让学生明白长难句并不可怕,只要语法概念清晰,断句断得对,主干找得出,就可迎刃而解。我经常对学生说:所谓的长难句无非就是定状补多,把这些次要成分拿掉不就完啦!有啥好怕的!
③我是一个教学中喜欢问为什么的人,某个学生如果总犯这类或那样的错误必定有其个性化原因,把其个性化原因揪出来说清楚(是某个词的理解出错,还是与其背景知识相矛盾引起的错,又或是缺乏阅读技巧导致的错还是中西方文化差异产生的错等等),起码他下次再犯的可能性就小了。如果是全班性的集中错误,那就说明这个点我没教到位,课堂上一定重点补足,而且会一段时间内复现多次,让学生加深记忆,到了一定的复现量就不易遗忘。(如:本次高二质管考词汇题中出现的charge“充电”的用法学生掌握不好,那就利用提问、翻译等各种形式、机会复现这一知识点,力求每个学生都记住。)
4、翻译
翻译教学中我们注重四点:词块意识、中英表达差异、课堂板演、课后面批。
国内外很多语言学大家的研究表明,词汇教学的重点应放在语言中最常见的词形,以及这些词形的典型组合和它们的核心用法模式上。词形的典型组合指的是词的搭配,如:make out,而常见词形的核心用法模式指的是词的类联接,如:claim的用法,claim sth,claim to do,claim that。大量语料库研究表明,语言中存在一种词汇程式(speech formulae)现象,即成串的语言结构。这些结构由于出现频率高,形式和意义较固定,就像一个板块一样,因此michael lewis称之为“lexical chunks”,即“词块”,既包含类联接也包含搭配的概念。自然话语中70%以上是由词块来实现的,说话者根据情境直接检索和提取储存在大脑中的词块进行语言交流,所以,话语的流利度和地道性取决于大脑中词块的储存量和词块的深度知识。
翻译做得不好的学生往往写出的英语从语序到词序完全与中文对等,受到母语的强烈影响,其实这些学生的英语思维还未养成。比如:他嗓门很大。缺乏英语思维的学生就会直白地译成:his voice is loud。高考翻译题存在的价值无非就是考察学习者是否具备把地道的中文译成地道的英文的能力。因此,学生先要准确理解中文意思,再用英语的语言习惯来表达。例如:2014闸北区二模卷中的一道翻译:那里的服务无懈可击,还可免费出借雨伞。(borrow)很多学生译成:the service there is perfect,and can borrow umbrellas for free。后半句的译法只是机械地与中文对应,根本不考虑句子的内在逻辑。另外,我们高三备课组也协力归纳出词汇表中常见的语法位置与中文语法位置不一致的词汇帮助学生记忆,如:available,accessible,break up,happen to,strike,occur等等。
课堂里,学生的翻译可课前写在黑板上,上课时教师和学生一起纠错,一起订正,这种“板演”形象直观,可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当然,课后的整理工作也很重要,有助于学生厘清出错的理由,记清正确、地道、规范的表达。
每个学生的翻译错误点不同,犯错的原因也不同。教师对每个学生应了然于心,对于靠课堂上集体讲解解决不了问题的学生应及时、适时进行面批,帮助鼓励,减少他再次犯错的机会。
5、写作
写作教学是我最薄弱的环节,我自己也有很多的困惑。高三教学中我一般要求学生作好“好词好句的摘抄工作”;学生两周一篇习作;教师认真批阅、整理优秀学生范文或自己下水写范文,及时讲评、表扬;有时采用小组互批形式,以小组合作方式学习写作技巧;课后教师手把手教写作能力差的学生,增加他们的面批机会。但始终觉得一个班里写得好的学生太少,有明显进步的学生太少。普通高中的学生如果在写作中能上个台阶,那潜力会更大。所以,我打算逼着自己在写作教学方面设立研究课题,深入地思考和探索一下比较有效的教法和学法。
二、不足与反思
虽然所带教的这个班参加考试的40人中有14人上了120,但最高分只有130,也是唯一一个算是130以上的。兄弟学校的最高分比我们高得多。都说“好学生不是老师教出来的,而
是老师导出来的。”看来,我在“导”字上花的功夫还远不到位,对于高端学生的关注度还不够,需要好好反思,也需要向其他同行虚心学习。我想,对于有潜力成为130分以上的高端学生,应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从高一做起,从课外入手”。
高三的两次模拟考中,我班学生的写作平均得分都没达到及格分15分,而且20分以上的寥寥无几。普通中学的写作教学如何改善?曾经参加过曹杨中学英语教研组的“以读促写”研讨会,感觉颇有价值。他们的做法是:以教材为基础,融入报刊阅读。先从仿写句子、仿写段落、仿写文章结构到自己写一句话评论、写一个段落、再到一篇120—150字的短文。这种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方法让学生获得写作的自信。接下来上高一的话,也可以尝试着做。毕竟,写作仅靠高三一年来提高是困难的,它是个漫长的从大量的输入到点滴的输出的过程。
三、心得体会
四次高三带下来,我有三点较深的心得体会与大家分享。
1、不搞题海战术
不搞题海战术的关键是教师要“做在学生前面”,教师科学选题,把好试题关,不让学生做重复、无意义劳动,提高做题效率。
“凸显每张卷子的价值”,学生精做,教师精讲,找出问题,解决问题。做一张讲评一张,讲评一张复习一张(艾宾浩斯的遗忘研究表明,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最初的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学得知识一天后,如不及时复习,只剩下原来的25%。疯狂英语的创始人李扬有这么一句口号:天才就是重复次数最多的人。语言学习是积累的过程,复习是积累和保存知识的最好方法。)。我通常要求学生每天课后花15分钟时间复习,第二天课堂上留出10分钟的复习时间,做到“一步一回头,两步再回头,三步又回头。”知识在不断的复现中成为长期记忆。
2、最大限度地挖学生潜能
不要去抱怨我们的学生有多差,多懒,多不爱学英语。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拥有至少比他们目前成绩好的“潜能”。一个好教师就应该拥有挖掘学生潜能的能力。某个目前考110分的学生,以他的能力应该可以考120的,你就要想办法让他达到这个水平;一个现在只有60分的学生,他的潜能就更大。我要求自己做到以下四点:①关注和了解每一个教学对象,让他们感受到真诚的师爱;②走进每一个教学对象的内心,接触他们学习以外的事物;③重视“学法”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度。④恩威并施,既给学生动力也给学生压力。
3、勤于反思,善于调整
教师专业成长理念是“专家引领,名师示范,同伴相助,自我反思。”教师的教学生涯是个不断学习的过程,我们要“做出色的教师,更做出色的学生”。要向专家学,向书本学,向同伴学,向学生学。学无止境,常教常新,不断完善。每年你的教学对象可能会变,所教的内容也应该视学情而调整改变;社会在不断发展,教学内容应不断调整,教学手段也应不断改善。怎样才能教得更好,学生学得更轻松?―始终是我们教师应该追求的,不管你的教龄是1年,10年亦或是30年。反思让我们成长,反思也让我们葆有一颗教学的热心。苏州市主管教育的副市长朱永新教授说: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我相信:思考的你是用心的,思想的你是美丽的!
【高三教师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高三教师心得体会03-14
高三教师心得体会(精选19篇)02-09
高三教师心得体会14篇04-20
高三教师心得体会15篇04-16
高三生物教师心得体会10-20
高三教师评语09-20
高三教师评语11-21
[合集]高三教师评语01-20
教师工作计划高三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