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1
断断续续地把《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读完了。之前读过英文原版,受限于英文水平,很多意思还是没有理解。现在将中文翻译版读完,有了很多新的感悟。
知道这本书是从《得到》推荐的,自己读下来,感觉作者的亲身经历增加了说服力,是我喜欢的类型。对于我这种整天爱瞎想"人为什么而活着"的人来说,读这类书籍也算是跟自己对话了。
本书的作者是维克多·弗兰克尔,犹太人。生活在二战时期,可想而知命运的悲催。作者本人被关入了埃斯维辛集中营,后世人称"死亡工厂".但是幸运的是,作者活了下来。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研究对象,展示了在集中营中人生百态。有些人放弃了对未来的渴望而死去,有些人过于乐观而死去,但是有些人知道为什么而活,有幸生存了下来。残酷的经历让作者领悟到:人们活着是为了寻找生命的意义。
或许很多人都想过这个问题:我们为什么来到这个世界?享乐?承受痛苦?或许我们不经历极端的环境考验是不会真正领悟什么是生命,什么是生活。作者经历了对于一个人来说所有的苦难,领悟到了生命的意义。进入集中营后,这些不幸的人首先表现出惊恐,这是所有人正常的反映,因为死亡可能近在咫尺。而后进入冷漠,相当于"活死人",他们面对同伴的痛苦不在有任何情感,因为自己也可能随时面对这种境地。作者发现,那些看不到生活有任何意义、任何目标,觉得活着无所谓的人会很快死掉。物质上的匮乏不是根本原因,精神上的绝望才是最死亡的导火索。最后作者总结到:我们真正需要的,是在生活态度上根本转变。我们需要了解自身,需要说服那些绝望的人;我们期望生活给与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生活对我们有什么期望。我们不应该再问生活的意义是什么,而应该像那些每时每刻都被生活质问的人那样去思考自身。我们的回答不是说与想,而是采取正确的行动。生命最终意味着承担与接受所有的挑战,完成自己应该完成的任务这一巨大责任。
作者将生命的意义归结为责任,那么如何找到生命的意义呢?作者给出了三个途径:工作---做有意义的事情;爱---关爱他人;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作者强调,命运的无常会夺走你许多东西,但是永远夺不走你自主选择如何应对不同处境的自由。读到这里,我想起了余华的《活着》中的主人公福贵。不管生活如何剥夺他的.财富、亲人、尊严,他的生活总有目标,选择坚强面对生活的不幸。作者所说的寻找生命的意义的三个途径,跟瑞·达里欧的《原则》中如出一辙,"有意义的工作,是指人们有激情去投入的事业;有意义的人际关系,是指相互之间能够真心相互关爱".
这本书可以时不时翻出来看看,审视自己对生活的态度。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2
在书中,作者主要有这么几五观点:
1、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剥夺,唯独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选择一己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剥夺。
2、到头来,我们终将发现生命的终极意义,就在于探索人生问题的正确答案,完成生命不断安排给每个人的使命。这些使命因人因时而异,生命的意义亦然。因此,我们不可能以概括的方式来解释生命的意义,而这类的问题也绝无法用泛论来解答。生命并不是模棱两可的玩意儿,而是非常真切具体的东西,正如人生的使命也分成真切具体一样。这些使命构成了人的命运,每个人的命运都独一无二各有不同,无法同别人互作比较。同样的境遇不会重复,每个境遇需要当事人给予不同的反应。置身在某种情境当中,人有时必须以行动来塑造自己的命运,有时候则最好趁机深思熟虑,借以领悟人生的道理,又有时候,光是接受命运,承担个人的十字架即足矣尽矣。
3、即使身在痛苦中,他也是宇宙间孤单而独特的一个人。没有人能替他受苦或解除他的重荷。他唯一的机运就在于他赖以承受痛苦的态度。
4、人存在的意义是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每一个人都被生命追问,而他只有以自己的`生命才能回答此问题,只有以‘负责’来答复生命。”
5、幸福感通常根本不是作为目标而浮现于人们的追求面前,只不过表现为目标既达的某种附属现象。
这些观点和我前些日子里看的毕淑敏的书里的有些论点颇为相似。
现在的我正在逐步感受自己可以选择的自由。有个故事这样说“有人问牧师:我选择信仰上帝,站在正义的一边,会有什么奖励呢?牧师回答他:选择站在光明一边的人,光明本身就是上帝给予他的奖励,而选择站在黑暗一边的人,黑暗就是上帝给他的惩罚。”很多时候,事情就是这样摆着的,面对它,自己所持有的态度或许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当然,这并不是指不顾事实地盲目乐观,而是理性面对现实快乐生活的一种方式。这也并不是一种盲目地悲观,似乎我们能做的只剩下这些态度。
对于人生的意义,这个问题似乎一直总是徘徊在我的脑海里。本书的作者弗兰克用他自己的切身经验,告诉我们要活出意义来。他用自己在集中营里非人一般的生活中寻找到的人生意义并且支撑着他活下来的例子,告诉人们,无论境遇如何,人总是能够活出意义来。看到他这样的例子,我内心对于未知的恐惧似乎也少了一些。从小到大都被大人们告知要未雨绸缪,而长大了才发现自己过于的焦虑和担忧。那种焦虑和担忧,来自于自身的不足,来自于信息爆炸的社会里的各种传言,也来自己的心态。现在,我渐渐知道,一些事情,比如痛苦和失败,我们并不是一定要避开它。要相信,当真的没法避免时,我们一样可以找到它的意义。而那时候的我们,也一定会有个比自己想象中更加强大的自己,来面对和克服那些使我们焦虑和恐惧的事情。而经过这样的选择和努力,我们,会收获更大的意义。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3
《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我早有耳闻,却一直没有机会阅读,直到加入了爱的读书会,有幸获得豆豆老师的赠予,才得以一读。
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集中营的经历”,即作者在集中营中自传式的记录;第二部分“意义疗法概观”是理论性文字。
本书的第一部分,让我很受震撼,不是因为对集中营生活的描述得有多么不堪,恰恰相反的是作者以一种科学家的冷静来观察和总结,在那样极端恶劣的环境下,能以如此平和的心态思考生命的意义,而不是轻易放弃生命或形同朽木,着实令人由衷的敬佩。
关于集中营的电影和书籍有很多,但是像这本书这样,客观的讲述,并且总结出一套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的可能从未有过。试想一下,一个人一边经历着极端的痛苦,一边却能从这种痛苦中总结出一套心理学疗法,怎能说不是一种伟大?
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我看到一位性格坚韧,头脑冷静的伟人。用毛主席的话来说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活生命的意义》被美国国会图书馆评选为最具影响力的十本著作之一,并入选香港大学必读50本图书。如果你正虚无度日,热情渐消,茫然于生命的意义,那么,来读一读这本书吧。
在荒凉的环境中,人们不能畅所欲言,唯一正确的做法就是忍受痛苦,以一种令人尊敬的方式去忍受,在这种处境中的人们也可以通过回忆爱人的形象获得满足。我生平第一次理解这句话“天使”存在于无比美丽的永恒思念中“。
作者在这里给出了一种忍受痛苦的方式:回忆爱人的形象。
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是另一半,处于绝境时只有思念才能熬得过去。因为怀有对另一半的思念和希望,才有了动力,所受的`苦难才有意义。有一样东西你是不能从人的手中夺去的,那就是最宝贵的自由,人们一直拥有在任何环境中选择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自由。即使被关在臭名昭著的奥斯维辛,环境是压抑的,身体是不自由的,绝大多数人的精神和肉体都是痛苦的,但是作者却悟出了心灵的自由是谁也无法夺走的自由。他告诉我们,虽然不能避免痛苦,但是我们依然能够选择面对痛苦的态度。
苦难、厄运和死亡是生活不可剥离的组成部分。没有苦难和死亡,人的生命就不完整。
人的一生不可能都是一帆风顺的,作者提出将苦难、厄运和死亡看成是生活的组成部分,以一种平静的心态面对它们。
也许当下我们并不能明白这些苦难对我们有什么意义,甚至到死都不能。但是当你知道这些都是生命的一部分,那它就有意义了。
三种方式发现生命的意义:
(1)通过创立某项工作或从事某种事业。
(2)通过体验某种事情或面对某个人。
(3)在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难时采取某种态度。
作者在这里总结了三种发现生命的意义的方式。
第一种是比较普通的,我们所从事的工作,能给自己带来成就感,能给他人带去所需。我们可以说我们找到了生命的意义。
第二种不是通过工作,可能压根儿就不喜欢这个工作。那么通过体验某种事,比如去爱某个人,也可以发现生命的意义。
第三种就比较难了,这也是作者所经历过的——忍受苦难。在苦难中选择什么样的态度来面对,也能体现生命的意义。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4
最近一直在很认真的读书,因为觉得生活的很虚无,毫无意义,希望在书里可以找到生命的意义,看到推荐里有写到这本书可以帮助那些迷茫的人,于是就买了一本,用了三天总算把它读完啦。 我不知道是不是我不会读书,总之是没有从这本书里得到我想要的效果,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它是一本好书,它一语中的的指出了现在人感觉生活毫无意义的缘由——存在之虚无。
由于传统的改变,现在没有可以指导人们行为的准则,于是就没有了方向, 不知道要干什么,也不知道要怎样做,工作了一周之后,周末的无所事事,开始变得烦躁不安就是最好的证明,而要摆脱这种虚无感的最好方法就是找到生命的意义。
而找到生命的意义的方式是给自己一个目标,然后努力达成吗?弗兰克尔认为显然不是,那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不是生命的动力,人类存在之本质是负责任。生命的意义没办法用一句话概括,也没有所谓的葵花宝典,它因为不同的人,不同的经历,不同的环境而不同,就像下棋,你没办法说那一步是好的,在没开始之前可以说没有一步是好的,又像作者那样,在奥斯维辛集中营里,在毫无人性的条件下,下一刻都不知道自己将身在何处,是否还会活着,没有计划,没有方向和目标,可是弗兰克尔还是努力的活了下来,支撑他的就是他的责任:自己的家人和未竟的事业。
弗兰克尔说发现生命的意义可以用三种方式:
1、通过创立某项工作或从事某种事业,就是成就或者成功。
2、通过体验某种事情或面对某个人,就是要爱莫个人。
3、在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难时采取某种态度。
对于第一种应该很好理解,因为这是普遍所认同的生命的意义:取得的成功,不管是从财富上还是从名誉地位上。对于第二种完全是从个体角度来看,也许就因为有某个人的.爱或者是爱着莫个人而创造了生命的奇迹。第三种并不是鼓吹大家要找苦难去承受,那样叫自虐,相反而应该自动的创造条件远离苦难,只是很多时候生活并不是一帆风顺,在面对困难时应该采取的为积极的态度,即悲剧的乐观主义,在苦难面前升华自己。
现在有太多人将自己生命的意义全然归结为第一种,而取得自己预期效果的寥寥无几,即使有人取得了在外人眼里的成功,还是会有莫名的空虚与烦躁不安。
读完后在翻阅这本书,虽然自己似懂非懂,但是感觉是句句真言,只是自己的思想还没有到那个层次,还没办法理解其深层次的意思,后面有时间还会在读一遍,希望下次可以由更多的收货,虽然不相信读一本书就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但是相信读一本书可以点透自己的某些想法,某些疑惑,以下几句摘自本书,
1、人不是众多事物中的一种,事物相互决定对方,但人最终是自我决定的。他成为什么——在天赋和环境的限定内——是他自己决定的结果。
2、自由是人的消极的一面,而其积极的就是责任。实际上,如果人不能负责任的生活,那自由会堕落为放任。
3、人最终决定自己的命运,人不是简单的活着,而是时时需要对自己的前途做出判断,决定下一刻自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4、快乐是(而且一直是)一种附加品,如果这种附加品本身成了目的,反而会受到减损。
5、我们期望生活给予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生活对我们有什么期望。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5
所谓活出生命的意义,就是不要去想生命到底有什么意义,而是活好当下的每一分每一秒,你无法控制生命中会发生什么,但你可以控制面对这些事情时自己的情绪与行动。
永远记住:“只要我们拥有自主选择如何应对处境的自由,我们就不会一无所有。”或“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剥夺,唯独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选择自己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剥夺”。
本书的前半部分主要讲述作者在奥斯维辛集中营,面对侮辱、被剥夺,时刻可能会到来的死亡等感受时,弗兰克尔不断地从人类特有的能力,如天生的乐观主义、幽默、心理审视、短暂的独处、内心的自由和决不放弃也决不自杀的意志力中获得力量。
后半部分主要讲意义疗法:
对于面对不利的局面:
如果它是能够避免的,那么消除它的原因才是有意义的事,因为遭受不必要的痛苦与其说是英雄行为,不如说是自虐。另一方面,如果你不能改变造成你痛苦的处境,那你仍然可以选择采取何种态度。
我们无法选择遇不遇到厄运,但我们可以选择不让厄运摧垮我们!
如果恐惧死亡,那么生命的短暂就是尽量过好此生最好的提示,那就尽情享受你现在的生活,就像是在活第二次,不要像你的第一次生命那样,错误地行事与生活。
积极的态度既可使人备感欢乐与满足,也能使人经受苦难和挫折。消极的态度则会加剧痛苦,削弱快乐、幸福和满足感,甚至导致抑郁或疾病。
适合所有人的书,强烈推荐。
再现人类史上极端的一种经历和体验,让我们不但感受到纳粹的恶,也会体会到人类在任何时候都有选择的自由,有保持尊严的`自由,哪怕活着只剩下一件最重要的事情,不死,不会饿死或者累死病死。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我们需要回答生活提出的问题,满怀责任心去回答生命的问题,去实践和行动。瞬间的意义就在于可以通过行动而固化下来。
我们应该听从书里的建议,对待每一天应该像第二次去选择,我们普通下棋的人,每落一个子,想到后面的N种情况,然后反过来决定该怎么落子。同样,我们应该不停的用80岁的自己,五十岁的自己,三年后的自己,三个月后的自己来观察当下,自己联想个上帝之眼出来,于是便可以从容应对,不虚无,不焦虑,不狭隘,不悔恨,不嫉妒,不贪婪,不沉沦,不鸡毛蒜皮,不得意忘形,不声色犀利,不萎靡不振。
我们会拥抱时间,从事业或者家庭责任中挑战自己的高度,从兴趣爱好中寻找大自然或者技能极限的美妙,从帮助他人中过去幸福快乐,从不可避免的疾病和苦难中检验自己意志力的坚强和内心的自由。
不喜欢弗洛伊德的“深度心理学”,感觉更像消极,为了解释而解释。喜欢“高度心理学”或者因为我们阅读和婴儿期幸福的体验,让我成为“悲观的乐观主义者”。
生命有太多种可能性,哪有时间虚无呢?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6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永远活着
一口气读完了《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对我的触动非常大。这是本温婉而坚定,朴实而有力量的书。作者弗兰克尔是著名的心理学家,是20世纪的一个奇迹。纳粹时期。作为犹太人,他的全家被关进奥斯维辛集中营,他的父母、妻子、哥哥,全都死于毒气室中,只有他和妹妹幸存。
弗兰克尔不但超越了这炼狱般的痛苦,更将自己的经验和学术结合,开创了意义疗法,替人们找到绝处再生的意义,也留下了人性史上最富光彩的见证。弗兰克尔一生对生命充满极大的热情,67岁仍开始学习驾驶飞机,并在几个月后领到飞机驾照。一直到80岁还登上了阿尔卑斯山。作者着眼于人类存在的意义以及对这种意义的追求,自创我odour意义疗法,认为努力发现生命的意义正是人最主要的动力。
书的第一部分讲的是作者在集中营的经历。
如果你发现经受磨难是命中注定的,那你就应该把经受磨难作为自己独特的任务。你必须承认,即使在经受磨难时你也是独特的、孤独的一个人,没有人能解除你的磨难,替代你的痛苦,你独特的机会就依存于自己和受负重的方式之中。对我们来说,生命的意义包含着从生到死受苦受难这一更广阔的循环。
这是不是说,要发现生命的意义,痛苦是不可缺的呢?不是,作者只是坚持一点:尽管痛苦是存在的,甚至可以说通过痛苦找到意义,条件是痛苦难以避免。如果它是能够避免的,那么消除它的原因才是有意义的事,因为遭受不必要的痛苦与其说是英雄行为,不如说是自虐。另一方面,如果你不能改变造成你痛苦的处境,那你仍然可以选择采取何种态度。如果生活夺走了你的全部,你最后拥有的就是面对生活的态度,这是人拥有的最后一项权利。我们要创造性的去改变让我们遭受磨难的处境,但也要知道如何承受不可避免的痛苦。
书的'第二部分讲的是意义疗法。
作者相信,三个方法可以帮助人找到生命的意义。
第一,通过创立某项工作或从事某种事业。它的意义就是成就或成功。
第二,通过体检某种事情,如真善美,通过体验自然和文化或体验另一个人的独特性,就是说去爱某个人。
第三,在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难时采取某种态度。也就是即便是处于绝境的受害者,面对无法改变的厄运,仍能实现自我超越,并以此改变自己,能把个人悲剧转化为胜利。
作者认为人必须承认是生命向他提出了问题,他必须通过对自己生命的理解来回答生命的提问。对待生命,我们只能担当起自己的责任。因此,意义疗法认为,负责任就是人类存在之本质。
读完这本书后,大家会不会在心中问自己一句“我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呢?”。我认为思想只有通过行动体现,才能产生其价值,并且开始之后就不要停止。今后,我们可以以更大的热情投身于工作、旅行、创作、交友、爱人之中,归根结底是我们为自己的生活负责,是我们选择了将生命的任务解释为对社会或对自己的良心负责,并感谢磨难和对手不离不弃的造就。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7
本书分为两个部分:集中营的经历和意义疗法
封面的那句话很好的描述着弗兰克尔的人生经历——“他并不是当年在集中营里被编号为119104的待决囚犯,而是让人的可能性得以扩大的圣者”。
弗兰克尔活出了生命的意义,在他看来——他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帮助他人找到他们生命的意义。
弗兰克尔在书中说“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剥夺,惟独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环境中选择一己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剥夺”。
在意义疗法的第一章中,他列举了弗洛伊德的快乐原则,列举了阿德勒的“追求权力”,以此他提出了不同于这二者的“追去意义”。
在存在之挫折中,他指出了存在的三个定义:存在本身、追求意义、意义。这三个在我看来通俗意思就是活着、自我、人类。
在心里——动力中,他借用尼采的话“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他指出紧张是必要的,这是由已完成和有待完成间的矛盾产生的。他举例到,让工程师加固桥梁,反而需要施加压力,以使构成桥梁的材料更加致密。
在存在之虚无中,他借用叔本华的话“人注定要徘徊在焦虑和厌倦这两极之间”。他指出三个东西可以赋予人意义——苦难、成功、他人。
在生命之短暂中,他指出我们应该嫉妒老人,因为他们不仅拥有的'是可能性而且已经是现实性,他们做过了,爱过了,也勇敢的承受过痛苦,可以在自豪而快乐的日子里回忆过往的日子。
他说——人不要只想短暂性本身,要去想之前有过的丰富果实,曾经历过的快乐和痛苦,曾做过的许多事情。那一切都不会被否定,也不会被忘却。应该说“曾经存在”是最为确定的一种存在。
在对泛决定论的批评中,他提到,人无法选择外在的环境,但可以选择内在的态度去面对。他说,自由是人的生命中消极的一面,而其积极的一面就是责任。
在为悲剧性的乐观主义辩护中,他指出“三重悲剧”在意义疗法中包括了——痛苦、内疚、死亡。他说人在面对灾难时总有能力——获取负责任的行动动机,提炼改过自新的机会,将苦难转化为成就。不要“过度意念”,要了解“矛盾意向法”。他在年轻人的三大症状——抑郁、侵犯、成瘾依赖中指出,要抓住意义的导向,要找到不得不集体实现的意义,要把握每一个情境的意义来获得总体的意义。他反对集体罪过的观念,因为杀人犯用菜刀杀人,不代表菜刀就是来杀人的。
他劝戒我们——尽情享受你现在的生活,就像是活在第二次,不要像你的第一次生命那样,错误地行事与生活。
他说因为在磨难中依然能找到意义,那生命的意义就是无条件的,至少在潜在意义上讲是这样的。因此无条件的意义也意味着人无条件的价值,而这种价值给了人尊严的持久性。因此不能仅从有用性意义上的价值来评判人,还要注意到人尊严上的价值。
最后他说道——虽然世界的状况不妙,但是,如果我们都不努力做得最好,那它只会越变越遭。
因为有了奥斯维辛,我们知道了人能够做什么。
因为有了广岛,我们知道人正处于什么样的危险之中。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8
作为一部心理学著作,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其研究结论并非出自传统的调查方法而是源于作者的亲身经历。纳粹集中营的黑暗生活不仅没有击垮他,反而引发他对生命意义的进一步思考,最终开创了意义疗法。意义疗法将心理学和哲学相结合,引导人们积极乐观面对生活,找寻自己生命的意义,为心理治疗领域做出了极大贡献。
感激作者能够忍痛回忆起那段地狱般的岁月,才让读者不仅可以一窥纳粹时期的集中营毫无人性的生活,也可以借由作者的苦难经历悟出生命的意义。
环境决定论VS自主决定论
环境决定论认为人不过是众多外在因素的偶然产物,是一种被动的存在。而存在主义认为人生就像一块橡皮泥一样,你可以把它捏成这样,你也可以把它捏成那样,这完全取决于你自己如何行动,如何生活。
集中营里,囚徒形同猪狗命悬一线,不仅食物极度匮乏,每天还要面对干不完的重活,眼前唯一重要的问题是解决饥饿和缺觉。尽管面对同样的'苦难绝境,你仍然能看到有两类人:一类人已经完全丧失对未来的渴望,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另一类人仍然保有仁慈之心,他们可以选择安慰别人,也可以将自己的最后一块面包留给别人,虽然这部分人少之又少。但我们依然能够看到,人们拥有在任何环境中选择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自由,在物质人身极度受到限制的状况之下,人类依然拥有精神自由,这种自我意志是外界力量无论如何无法剥夺的。而绝大部分人放弃了这种自由,成为了臣服于外在环境的牺牲品。
作者就是第二类极少数之人,他相信“人的内在力量是可以改变其外在命运的”。他或回忆温暖的往事,或以幽默感自嘲处境,或发挥自己医者的角色医治狱友,找到自己存在的意义。
苦难VS机会
诚如作者所说,我们无法控制生命中会发生什么,但我们依然可以自由选择以何种态度和行为去面对生活提出的问题。而苦难正是命运向你发问的时刻,没有人能够解除你的苦难,替代你的痛苦,你独特的机会就依存于自己承受重负的方式之中。而人生的巨大转折也往往来自苦难的挑战,因此苦难是有意义的。这里虽然有鸡汤的味道,但实际上作者强调的“苦难”指的是命中注定的苦难,如果苦难本身可以避免,那么人们首先要做的是想办法解决苦难的根源,而不是自虐式的一味受苦难折磨。
发现生命的意义
意义疗法认为,负责任是人类存在之本质。生命对每个人都提出了问题,人们必须担负起责任回答属于他的那些问题。
作者认为人越是忘记自己(投身于某种事业或献身于所爱的人)他就越有人性,越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因此,意义疗法给出了三种不同的方式来发现生命之意义:
(1)通过创立某项工作或从事某种事业;
(2)通过体验某种事情或爱某个人;
(3)在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难时采取某种态度。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9
很早以前听说二战时期集中营中生不如死的经历的简单叙述时,我就已惊讶于为何有如此之多的人能坚持到抗战胜利,(其实这对于总数来说已是少之又少),而不是拒绝承受而选择自我结束生命。
作者用平实的语言描述了从入营的惊恐到对暴力,死亡的麻木与冷漠以及最后为陪伴病人朋友而最终选择留下,身边的人不断减少,不少同胞也彼此欺凌而谋生,而支撑作者活下去的是什么?他激励我们不论对于苦难还是生活,我们应尽力去寻找其存在的意义。永远不要寻问生命的意义,而其意义所在正是我们用点滴行动赋予,我们终一生回答生命留下的疑问。
歌舞升平的现代,许多人陷入种“存在之虚无”的状态,很多年轻人没有目标,酗酒滥交,放纵地生活。美国出现过跨掉的一代“而佛系青年的“随遇而安”也日益走红。他们工作稳定衣食无忧,甚至跻身上流,而他们却内心空虚而无意义,不再迈步探索,只是随着时代的车轮被动地向前滚。
而在集中营中最容易撑下来的不是那些身强力壮的硬汉而是那些有目标的人们,他们明白出不出集中营不是他们能决定的.,而不做恶霸,坚持活下去,永远明白自己是谁却是他们的行为。生命不是定局,一切过程在自己。集中营对肉体的摧残固然可怕,可更恐怖是对人心灵的抹杀否认其人之为人的身份,而坚定自己,心怀目标则犹为重要,
在国难当头、危及存亡之际,周恩来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引领中华民族抗战振兴;和平年代乔布斯也表明“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带来空前科技革新。在立志之时他们也明白自己为何而活。在面对挫折,失败时也会轻易放弃,因为有了心中的梦想,即使苦难在其眼里也会有其独特意义。就像尼采所说:”那没能杀死我的,会让我更强壮。”这也是为什么乔布斯在被自己创立的公司赶出家门后,不是撒手不干,而是坚持向前,成就了更广阔的天。因为心中的信念,西南联大的建立让教育的星火不断,中华文化不亡,世代相传;教授们放弃锦衣玉食的生活,在漏雨的教室里带来一堂堂特别的课,即使炮弹的轰炸,师生们都明白这苦难的意义“中华不亡,有我!”多少富家子弟扛起武器上战场,保家卫国,多少妇女也主动担任医务人员,挣起国家的生命线。
如今绝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苦难,有的只是一些困难、不如意,而许多人却容易轻易被击跨,否认生命的意义。他们抱怨命运的不公,环境的不利和身边人,却不知其实自己才是生命的主人。一些不可控制的力量可能会拿走你的许多东西,但它唯一无法剥夺的是你自主选择如何应对不同处境的自由。你无法控制生命中会发生什么,但你可以控制面对这些事情时自己的情绪。
记住,这是你所拥有的时间,这是你所决定的生活,不论春风得意还是寒冷凛冽,都有其意义。为了目标、梦想向前走,用一生的时间承载生命所留下问题的份量,活出生命的意义!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10
用集中营的事实轨迹说话,前半平实、后半惊艳。
恰到好处的阐宗明义。
Quote:
治疗师就该明白自己的责任是使患者摆脱虚无主义,而不是向其灌输犬儒主义以对抗虚无主义。
(犬儒主义,古希腊四大学派之一,主张清心寡欲,鄙视荣华富贵,力倡回归自然。)
弗兰克尔给那些追寻生存困境之答案的读者提出一个关键性指令:
他不是告诉人们该做什么,而是告诉人们为什么他们必须那么做。
Cento:
意义疗法
意义疗法着眼于未来,着眼于患者在将来应当完成的意义。
意义疗法把人看成这样一种存在:他主要的担忧是实现某种意义,而不仅仅是满足欲望和本能的需求,或者是调和本我、自我与超我之间欲望的冲突抑或适应社会和环境,在这一点上,它与心理分析分道扬镳。
存在之虚无
有时人甚至连自己想做什么都不知道。这样,他要么去做别人所做的事(随大流),要么做别人希望他做的事(集权主义)。
存在之本质
我们说人要担负起责任,要实现生命的潜在意义,是想强调生命的真正意义要在世界当中而不是内心去发现,因为它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
我将这种构成特点表述为“人类存在之自我超越”。它表明了一个事实: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他总是指向某种事物或某人(他自己以外的某人)——不论是作为有待实现的意义还是需要面对的.他人。人越是忘记自己——投身于某种事业或献身于所爱的人——他就越有人性,越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所谓自我实现,绝不是指某种可以实现的目标,因为人越是追求这个目标,越是容易失去它。换句话说,自我实现可能是自我超越唯一的副产品。
至此,我们已经说明生命的意义总是在变化,但作为意义永远不会消失。按照意义疗法,我们可以用三种不同的方式来发现生命之意义:
1 通过创立某项工作或从事某种事业;
2 通过体验某种事情或面对某个人;
3 在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难时采取某种态度。
第一种就是成就或成功,其意义显而易见。第二种和第三种需要进一步解释。
找到生命之意义的第二种方法是通过体验某种事情——如真善美——通过体验自然和文化或体验另一个人的独特性——就是说去爱某个人。
爱之意义
找到生命之意义的第三种方法就是忍受苦难。
超级意义
人需要做的,不是像某些存在主义哲学家所教导的那样去忍受生命的无意义,而是忍受自己不能以合理的方式去把握生命之无限意义。意义比逻辑要深刻得多。
本身没有意义的事情,仅仅通过使其延续下去,并不能赋予其任何意义。
作为一项技术的意义疗法
戈登·W.奥尔波特在《个人与宗教》一书说:“学会自嘲的神经官能症患者可能就学会了自我管理从而治愈。”
对泛决定论的批评
自由是人的生命消极的一面,而其积极的一面就是责任。实际上,如果人不能负责任地生活,那自由会堕落为放任。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11
从《生命的价值》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启发:我们人有时也如文中的那块石头一样,若想要让自己活得有价值,有意义,就必须先要学会垂青自己,自我珍惜,也只有这样才能提升自己生命的价值,活出自己生命的意义.如何活出生命的意义?
坦白的讲,刚刚看到这本书的标题--《活出生命的意义》,第一反应是:这又是一本鸡汤文集吗?表示很不屑。看了简介,原来是讲述纳粹时期集中营中的经历--呃!会不会太晦涩?不过,看在一诺推荐的份上,还是翻开了这本书。
随着阅读内容的推进,集中营惨绝人寰的手段不断映入我的眼帘--焚烧炉,毒气室,无休止的鞭打和辱骂,的确震撼了我的.心灵。在这里,生命是如此的脆弱,军官弹指之间,就能决定犯人的生死。而人们求生的欲望又是何等的强烈,想方设法生存下来:用锋利的玻璃刮脸,为了使自己看起来更年轻、能干活,在被选择的过程中存活下来。人们的适应能力也达到了空前的强大:虽然睡眠不足,枕着沾满泥浆的鞋子当枕头,无法刷牙,严重缺乏维生素,但是却感觉比以前更健康。
当然,作者写这本书的目的,不是单单为了展示集中营痛苦的生活,更多的是为了探讨生命的意义。虽然,还在阅读集中营的经历,但是已经深深的感受到了这一点。
犯人的生命之于集中营的意义是什么?当然是干活!虽然每天只能拿到近300克面包和1公升清汤,犯人们却要拖着瘦骨嶙峋的躯体做着修铁轨、挖壕沟的繁重劳动,而且是在时刻受到死亡威胁的情况下工作的。
而作者Frank此时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对妻子的思念,支撑他度过了最痛苦的艰难岁月。在漫长的黑夜里,在集中营转移的途中,在看守不分青红皂白的鞭挞下,作者回忆着妻子的形象,与她对话,看到她的微笑和坦诚鼓励的表情--尽管作者并不知道妻子的下落,是否还活着,仍然不影响对她殷切的思念,“心就像被上了封条,一切如昨”。爱,能够赋予人们绝处逢生的力量!
合上书,我也会经常反思:自己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之前并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也许是没有机会--因为生活在和平年代,没有疾病、身体健康,还有大把光阴可以挥霍。为何,人非要到一无所有或者生命即将走到尽头时,才会思考生命的意义呢?
“诺言”本期的作业是“如果生命还剩6个月”,恰恰给我们一个契机,思考生命的意义,思考自己想要的生活。看到这个作业题目,我并没有感到悲伤,也并不后悔曾经选择过着这样的生活。感激上苍让我拥有的这一切,不管是愉悦也好,哀伤也罢,都是生活赋予我们的财富。平凡如我们,无法让生活完全按照理想的轨迹行进,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他距离自己的理想近一点,更近一点。就像《活出生命的意义》作者说的“人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剥夺,唯独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选择自己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剥夺”。
活着,就是在追求生命意义,在选择自己想要的态度和生活方式,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上天给予你生命,就是要让你活出生命的意义来,作家杨大侠表示,再平庸的人生都要闪光。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怎么样?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12
作者:维克多·弗兰克尔,他创立了“意义疗法”及存在主义分析”,被称之为继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之后的维也纳第三心理治疗学派。29所大学授予他名誉学位,美国精神病学会还授予他奥斯卡·普菲斯特奖。他生平有三十多本著作,这本书最为著名,销量过千万册,获选为“美国最具有影响力的十大图书”之一。
意义疗法含义:在治疗策略上着重于引导就诊者努力发现生命的意义,明确生活目标,用积极乐观心态面对生活的心理治疗方法。
意义疗法适用群体:因为各种原因而出现抑郁、空虚、迷茫、绝望的就诊者,精神病、神经症。
意义疗法的治疗技术:意义分析法、矛盾意向法、非反思法(这个技术这本书中未提及)
意义疗法的目的:帮助患者找到他生命的意义。因为生命的意义在每个人、每一天、每一刻都是不同的,所以重要的不是生命之意义的普遍性,而是在特定时刻每个人特殊的生命意义。在这个意义上讲,意义疗法也是个分析过程,因此它类似于心理分析法。意义疗法把人看成这样一种存在:他主要的担忧是实现某种意义,而不仅仅是满足欲望和本能的需求,或者是调和本我、自我与超我之间欲望的冲突抑或适应社会和环境。
意义疗法师的作用:拓展患者的视野,使他意识到其生命潜在的所有意义。意义疗法试图使患者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因此必须使他决定自己为什么负责、对什么负责以及对谁负责。这也是为什么意义疗法师在所有心理治疗师当中最不愿意对患者进行价值评判的原因,因为他绝对不允许患者将评判的责任转移给医生。
尼采说过:“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这可以作为所有心理治疗师的座右铭。看不到生活有任何意义、任何目标,因此觉得活着无谓的人是可怜的,这样的人很快就会死掉。一般他们还会说:“我对生活不再抱任何指望了。”
弗兰克尔说“人越是忘记自己——投身于某种事业或献身于所爱的'人——他就越有人性,越能实现自己的价值。所谓自我实现,绝不是指某种可以实现的目标,因为人越是追求这个目标,越是容易失去它。换句话说,自我实现可能是自我超越唯一的副产品”,所以他主要个人生命的意义不围绕自己,而是事业或者所爱的人,会具有更神圣深刻的意义,这是从他跌宕起伏、惊险丰富的人生经历中的总结,那些同样关在集中营,被肆意虐待的囚徒们,找不到了信念,也没有明确活下来的目标时,行尸走肉般很快就忍受不了炼狱的痛苦和煎熬,要么死去要么疯掉。而幸存者里,大多是心存希望,不断安慰精神枯竭的自己,有心爱的妻儿、需要赡养的父母、热爱的事业需要自己的智慧奉献……在我们活下来的意义里,总是离不开爱、和平、自我价值。
斯宾诺莎在《伦理学》中谈到“作为痛苦的激情,一旦我们对它有了清晰而明确的认识,就不再感到痛苦了”。武志红也提到过,埋藏在无意识里让你痛苦的东西,把它放在意识里被你看到了,就不会痛苦了。黑暗的地方,之所以恐怖是因为我们没有看到它真实的样子,没有直面的勇气,于是懦弱的等待恐惧吞噬,越来越弱小。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13
我也是抱着读一读的态度来阅读《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的。
这本书是一个被关入纳粹集中营的犹太人,心理学专家写的书籍。书中从两个部分告诉我们如何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也是香港中文大学50本必读书籍,当然在各个知名书籍排行榜上,《活出生命的意义》都榜上有名。
我从书中了解到自己活着的意义了吗?当然没有,作者是通过自身的集中营亲身体验,去述说关于活出生命的意义这个事情,开创了意义疗法,去帮助成千上万的人从痛苦中解救出来。
关于这个意义疗法,我觉得本质上是给迷茫的人找到心灵的寄托和安慰,真正赋予生命的意义。毕竟每个人对生命的意义都是不一样的。
我曾经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阅读了《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其中第二个习惯以终为始,对我影响最为深远。
我自己就在不断的幻想自己80岁躺在棺材里的样子,那无尽的黑暗让我感到恐惧,不敢去设想。也为不知道应该怎么样书写墓志铭而感到恐惧。
由于阅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让我对高效能有了全新的理解,对于人生也有了不一样的看法,也知道了精英们是如何成为精英的。但是由于理解不深,反而有点走火入魔了。就有点像金庸的武侠小说里面强行修习六脉神剑走火入魔的鸠摩智,经脉逆转,违背了史蒂芬科维的初衷了。
《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让我有了很多全新的启发,我明白了一些道理和新的逻辑。人生每个阶段的使命和意义是步一样的!就像作者本人经历了集中营,但是没有描写集中营的至暗时刻,而是站在上帝的`视角,审视自己经历的这一切和人们心理上的变化。
也让我知道了人们刚从一个巨大的心理压力上解放出来的时候,是有特别大的反弹作用力的,会做出暴饮暴食,大喜大悲,甚至犯罪来表达自己内心的。
里面讲了一个例子,就是他和朋友在乡间小路上行走,后来看到一片绿幽幽的稻田,朋友就硬拉着他,踩着稻田行走。
还一边走一边告诉他,我们在集中营里经受到了那么大的苦难,踩死几根稻田又怎么样呢?
还有人刚被从集中营里解救出来以后,说道:如果出去了手上不沾点血,那就自己砍断自己的胳膊。因为人从非常巨大的压力中出来时候,压力消失了,但是为了抵抗巨大压力的心理抗压性被反弹,就像压在皮球上的重物消失了,皮球就会高高弹起一样。很多人因此要走上自我救赎的道路。
有的人自我救赎成功,会直面自己的内心,成为更强大更优秀的人,有的人无法完成自我救赎,就通过伤害别人,犯罪,来发泄自己的情绪。
所以作者从一开始在集中营当中,给自己设立的目标,要完成自己才能写的书稿,那时候,出狱完成书稿,成了他生命的意义。而出狱以后不到6天就完成了书稿,但是他看到许许多多的人在自我救赎上没有成功,这才使他依然留在了那个城市,继续为了那些痛苦的人们去进行自我救赎而工作。这时候,作者生命的意义变成了帮助人们解除心灵上的痛苦,完成自我救赎。
这个经历和故事给了我极深的震撼,我一直以为一辈子只能做一件事,所以我每天都很痛苦,去寻找一生只做的那一件事,苦苦寻觅,不过等待我的就是没有,因为根本就不符合科学逻辑。
人生命的意义在每个时期每个阶段都是不一样的。第二个部分作者带我们分析了怎么样才能活出生命的意义。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14
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这本书一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作者在纳粹时期被关在集中营的故事,集中营的残酷剥削吞噬着里面的人们,通过一个个故事去探讨活下去的意义,印象比较深的是那个做梦梦见31日会得到自由的男人,在31日越来越临近的时候觉得一切都是泡影,意志消沉,最后在31日当天死去的故事。
集中营里每天都在上演着死亡的戏码,但是死亡率最高的时刻却是圣诞节期间,他们不是累死、饿死、病死,而是因为心里的预期被大大降低,失去勇气变得沮丧,最终减弱了他们身体的抵抗力,导致的死亡。致辞作者用尼采的话引出全书宗旨“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第二部分是作者通过哲学、心理学结合自己的经历总结出的“意义疗法”的深入探讨。人主要关注的不是获得快乐或避免痛苦,无论你处在什么样的痛苦逆境之中,只要找到了意义,痛苦就不再是痛苦了,甚至有人会准备去受苦,在这个意义上,他的痛苦有了意义。作者列出的找到生命的意义有三个主要途径,第一个是创造或从事某种工作。第二是经历某件事或是面对某个人。第三个是即使是处于绝境中,也要勇敢面对无法改变的厄运,只要敢于面对就仍能超越自我从而改变自己。
觉得这本书中不仅仅教会了我们在挫折中如何自救,也能让我们在作出人生重大选择时保持积极的态度去面对这复杂的百态人生。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通用7
最近在读《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书里讲了一个心理学家在纳粹集中营的故事,我对其中的一些观点很有共鸣。
书中说:每一个生命都是独特的。我们永远都不知道,生命的尽头,是在何时是在何地,我们的时间是无法估量的。
还说到:对生命的意义的质疑,没有唯一的答案,生命的意义,不是某种含糊的东西,而是非常实在和具体的。
这两段,让我我想起了曾经学过的一篇文章《珍珠鸟》,讲的是一只珍珠鸟和人而建立友谊建立信任的桥梁。两个独特的生命甚至完全没有思想的交流,但是两个独特的生命依然在用独特的方式来进行跨越物种的友好表达。
这本书里还谈到了很多人们面对苦难时的态度。
“没有一个人能解除你的'磨难,替代你的痛苦。你独特的机会就依存于自己承受负重的方式中。”
读到这里我想到:人和人之间的不同是因为生活中所经历的不同,你所经历的磨难有可能别人没有经历过,这个磨难就是你所拥有的宝贵财富。
最近网上有一句我印象很深的话“少年就是少年,他们看春风不喜,看夏蝉不烦,看秋风不悲,看春雪不叹。看满身富贵懒察觉,看天公不允敢面对。只因他们是少年。”
对呀,就是因为经历的多了磨难克服的多了之后学习到许多的事。少年才会长大,才会承担责任和风雨,才会成为栋梁之才。
我想,我要珍惜我所经历的,所度过的,所克服的。把磨难当作收获,把难事当作硕果。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15
向阳而生,怀揣梦想
向下扎根,深耕课堂
向上成长,四溢花香
向阳花开,迎接新时代教育人生命的怒放
《活出生命的意义》是美籍犹太作者,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尔的自传体小说,同时也是一部心理学著作。弗兰克尔被认为是20世纪的一个奇迹。纳粹时期,作为犹太人,他的全家都被关进了奥斯威辛集中营,他的父母、妻子、哥哥,全都死于毒气室,只有他和妹妹幸存。但弗兰克尔不但超越了这炼狱般的痛苦,更将自己的经验与学术结合,开创了意义辽法,替人们找到绝处再生的意义,也留下了人性光彩的见证。弗兰克尔一生对生命充满了极大的热情,67岁开始学习驾驶飞机,并在几个月后领到驾照。一直到80岁还登上了阿尔卑斯山。这本书曾经感动千万人,他并不是当年集中营里被编号为119104的待决囚徒,而是让人的可能性得以扩大的圣者。正如弗兰克尔所说:“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剥夺,唯独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选择自己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剥夺。”
弗兰克尔在本书中阐述了他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全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描写了弗兰克尔自己在集中营的经历。这是无法复制的的地狱经历,读来令人唏嘘不已。弗兰克尔认为,哪怕在集中营里经历了杀戮、恐惧,进而变得冷漠、迟钝,甚至很多人舍弃了人性只为了活下去,但人依然能够在绝境下选择自己的行为。他说:“我们这些在集中营生活过的人,都记得那些走过一个个屋子安慰别人,把自己最后一片面包给了别人的人。这些人在数量上不多,但足以说明一点:有一样东西你是不能从人的手中夺取,那就是最宝贵的自由,人们一直拥有在任何环境中选择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自由。”
第二部分弗兰克尔就具体阐述了意义疗法。他认为人类必须要明白自己生命的意义。生命对每个人都提出了问题,人必须通过对自己生命的.理解来回答这个问题,这就是追寻意义的过程。意义疗法认为人们应当明白自己的意义所在,负责任是人类存在之本质。在人的一生中,爱具有意义,苦难也具有意义。尽管苦难本身并不能带来积极的意义,但是人们对待苦难的方式赋予了将苦难转化为成就的机会。生命是短暂的,但并不意味着没有意义,所以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去舍弃它。
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都曾经思考人生的意义,但很少有人能够想得清楚明白。或者说,人一生都处在不断追寻自己人生意义的过程中。弗兰克尔因为他独有的人生经历,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更是比一般人透彻。但就像书中所说:存在之本质就是责任,每个人都有他自己所需要承担的一部分责任,所以每个人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只要我们能找到了一个合适自己的切入角度,去爱他人,爱工作,爱生活,承担起责任,我们就完成了自我实现。也许这就是生命的意义吧。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相关文章: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09-28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02-20
读《活出生命的意义》有感03-03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合集)08-25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集锦09-29
【通用】《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08-14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14篇01-10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15篇02-28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15篇)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