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把课改作为方法》读书心得

时间:2024-02-18 08:24:43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把课改作为方法》读书心得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用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样有利于培养我们思考的习惯。那么心得体会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把课改作为方法》读书心得,欢迎大家分享。

《把课改作为方法》读书心得

  假期是教师加强专业学习、提升教学能力的重要阶段。在回顾本学期教学得失的同时,我认真阅读了《中国教师报》记者褚清源所著的《把课改作为方法》一书,其中分享的教学理念、名师教法、以及作者对课改中的现象的评述,都发人深省。

  凝聚共识——把课改作为方法课改是基于行动的哲学,行动是课改的最高纲领。常言道: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当课改成为一种主动选择的行为时,关于课改的观念就会在行动中深化。无论成功与失败,所有课改的实践都不会浪费,时间的积累总会兑现课改的结果,只是它可能是以一种观念的样态沉淀下来,然后在某一刻再反哺到实践中。因此,把课改作为方法,是教师不断突破各种“牢笼”,提升教学能力的必要路径;也是教师因应学情变化,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选择。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眼中的世界在变、教育参与者的观念也在变,依托的教育手段和技术也在不断迭代。没有一成不变的课堂,不进行课改就是拒绝改变,必将为时代洪流所抛弃。

  回归简单——守住育人本真大道至简,在纷繁的教育理念、方法、技术背后,我们应紧盯教育的根本问题——“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走进新一轮课改;明确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立德树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课改只是通往理想教育的途径与方法,成就人,发展人。在这样的认知背后,我们时刻要关照教育的基本问题:处理好三个关系,即师生之间的关系、教与学之间的关系、教书与育人之间的关系。处理好这三个关系,也就守住了教学的基本规律。

  上海金苹果学校李平老师在管理由“问题学生”组成的“奇葩三班”时的成功做法值得借鉴。他先用师生相互倾听和发现,理解“问题学生”的问题,构建了相互理解与尊重的师生关系,然后通过“亮点本”进行激励和点燃,重建了班级安全心理环境,修复了学生生活和学习的信心。良好的师生关系通常解释为“爱”的支持,教师要像研究教学技术一样,也要研究“爱”的方法;教与学的关系理解为“教基于学,为了学、促进学”;教书与育人的关系则可诠释为,育人大于教书,也应该先于教书。这才是“心中有爱,眼中有人”的教育。作为课改参与者,我们不能被眼花缭乱的教改理念、技术和设计所迷惑,背离教育的初心和使命。我们要时常回归教育的根本问题和基本规律,将“育人为本”深深根植内心,就能不断进行课改纠偏,使课改工作行稳致远。

  积极学习,在直面问题中进步作为资深的教育记者,作者提供了很多新颖的教育理念和做法。比如学习共同体、整体化学习、逆向设计、提问课、讨论课、整理课等等。通过积极学习,我们要读懂各种课改方法背后的逻辑依据,避免采用生搬硬套式的嫁接,陷入技术的泥潭。课改要用真诚和爱做药引,读懂学生,因学情、教学内容和目标而创课,设计出多种适合自己的课堂教育模式。同时不固执、善学习,直面教学问题,务求更好。读读浙江省宁波是广济中心小学的宣言是有益的:微笑,微笑!用爱和责任珍惜每一个孩子的生命年华,珍惜每一个教书育人的日子。沟通,沟通!用“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来修整自己的态度、言行,传递教育的力量。

  作为教师,我们的阵地在学校、在课堂。围绕立德树人根本目标进行课改是我们当然的职责。不断学习、围绕课改的三个面向(理念,技术,精神),明晰方向,积极行动,勇往直前。课改没有终点站,但课改需要终点思维,终点思维就是先想好目的地,再制定时间表和路线图,以终点为起点去思考与设计。希望孩子们因我们的努力而成材,社会因大众的参与而和谐,国家因国民的奋斗而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