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时间:2023-10-02 09:45:30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课程设计心得体会10篇(集合)

  当我们经过反思,有了新的启发时,心得体会是很好的记录方式,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课程设计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课程设计心得体会10篇(集合)

课程设计心得体会1

  在这次课程设计过程中,在这与代码为伴的一个月里,我真的收获了很多。这次软件工程大型课程设计,既巩固了这学期学的UML知识,又复习了关于数据库和java的知识,更是学会了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真正的应用到软件开发、网站开发中来。

  这次课程设计还有一个额外收获,就是初步学会了用JSP开发网页。虽然做出来的网页不是特别美观,有些地方还存在一些瑕疵,但是从对网页编程一窍不通到能做出一个功能基本完善的简单的毕业设计选题系统,一步步走来,其中收获的不仅仅是全新的知识,对于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合作能力甚至接受挑战的勇气方面的影响,也都是巨大的。对于我来说,以前只接触过用C语言在DOS界面下编程,用java编写简单的桌面应用程序,最多只是简单的连接数据库,所以一开始听说要编网页的时候,实在是缺乏信心,在编程过程中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的时候,甚至一度想要逃避,可最终还是坚持下来了。虽然这点小程序对于熟练掌握网页编程语言的人来说不算什么,但对于我来说,没有接触过的东西,就是一个新挑战,任何语言的学习,在入门的时候都是最困难的。现在对于网页编程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对于有些概念的理解还不是很准确,不过会努力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慢慢理解,在以后的编程过程中慢慢熟悉这些概念。

  除了学习新语言的收获外,在编程过程中对于功能的实现、一些异常的处理还有界面的设计,也有着很深的感触。既然要做毕业设计选题系统,那么就要先考虑到用户的功能需求,分析不同的用户都是要通过网站做什么,每个用户都有哪些权限;对于数据库的操作来说,是要向数据库中插入数据,还是更新还是删除。而且要考虑到各个方面异常的.处理,比如用户名、密码错误怎么办,输入的信息错误怎么处理,成功更新数据库信息后要弹出什么提示框,要转入那个页面等等。对于异常处理,我做的还不够好,由于时间精力有限,有一些异常情况没有考虑到,功能实现的还不够完美,在以后的编程过程中我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量考虑周全,既然要做程序,那就要尽量做的完善。对于界面的设计,由于时间关系,没有采用流行的Dreamweaver,感觉有点遗憾,网页的背景图片都是自己手工合成的,略显简陋了些,唯一值得欣慰的就是实现了我一直想要的布局效果,以后在美工

  方面也会努力的提高自己的能力。

  另外对于实际应用中课程之间的融合也是有了一个初步的概念。一开始总觉得UML没有什么实际的用处,但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发现,每门课程都是有它独特的意义的,UML中画出的类图、顺序图、活动图等等都对自己编程过程有着极佳的指导意义,这些图能使编程思路变得更加清晰。

  总而言之,这一个月的感受可谓五味杂陈,是三言两语难以说清的,最明显的还是感觉到自己知识的不足,对于一些东西还是缺乏一个系统的准确的理解。java是门很有用的语言,考试范围之外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JSP让我接触到了全新的网页编程,也让我知道,学无止境,想要全面深入的掌握一门语言,还是要付出很大的努力的。

课程设计心得体会2

  当我在大二上学期上《工程热力学》课程的时候,曾听华永明老师说了很多次大四短学期锅炉设计很让人头疼,而且会让我们对整个大学生活都印象深刻。算完锅炉,我依然对华永明老师的这席话印象深刻!整整三周,我聆听了“锅炉之声”。

  当短学期第二周开始的时候,我刚从赵老师那里拿了自己的锅炉题目和参考书,当时单纯地想着:锅炉课程设计,就是把大三下学期锅炉的作业重新做一遍,感觉工作量也还不是很大嘛。(其实后来发现我错了??)考虑中,第二天就开始了自己计算锅炉的“行程”。

  首先,我得感谢赵老师给了我一个非常给力的煤种――神府东胜煤,我甚至不知道这煤产自哪里,写下这篇心得体会的时候特地去百度了一下,发现它产自内蒙古自治区,发热量是同煤种的全国之最(不能肯定这句话的准确性)。同时,很幸运,这种煤和例题的煤种是一样的,无形中减少了一些假设后的计算量。(我不知道这是不是我可以偷懒的地方,但是其实我在计算过程中并没有偷懒,还是一步一步算下来的,还出了点小问题。)说到计算,前面部分进行的当然是相当的顺利,大三下学期做过一遍作业,煤种和例题一样,所以计算热平衡的时候大差不差地就在不知不觉中搞定了。

  然而,困难还在后头,当第三天的时候在教室算“前屏过热器”的参数时候,我发现了庞大的计算量和复杂地计算公式,这对我真是个挑战!算了一半后,实在算不下去了,于是到了赵老师办公室答疑,赵老师的指点给了我很多的帮助,瞬间让我明白了许多计算流程,并且使我把大三下学期学习的《锅炉原理》课程的很多内容都回忆并且串连了起来,然后很高兴地回到教室,“废寝忘食”地将前屏过热器部分算完了,虽然当时已经是中午一点钟左右的时间,但是还是很开心地完成了我的午餐。

  回到宿舍,小憩了一会儿,开始了后屏过热器部分的计算过程,后屏的计算比前屏顺利多了,一个下午的'时间就基本搞定了。

  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从高温再热器计算开始,第一悬吊管,高温过热器,第二悬吊管,低温再热器垂直段,转向室,低温再热器水平段,汽温校核,算下来是越算越快,以至于一整天都算锅炉,算锅炉变成了能使我很兴奋的一项“工作”。而后算到空气预热器,虽然比较麻烦,稍微缓了一天,查了书本的一些资料,然后整体对照书上的一些公式算了下来,再到后来的总校和汇总,都没有遇到什么比较大的麻烦。第二遍检验的时候,将误差降到了理想的范围。

  而后,我又找赵老师答疑了一次,发现低温再热器水平段出口温度和低温再热器垂直段的进口温度相差过大,大约有8°C,而如果按照实际情况分析,相差应该在5°以内,这是一个较大的问题。所以当天中午,我又开始了核算,发现只能动尺寸才可以将误差降下来,所以我对低再平和低再垂的片数进行了修改(原来各有110片,后增加为113片),效果还不错,而且截距变化也很小(0.003m左右),最终定稿。

  接下来,我想谈谈我在这些计算过程中主要学习和深化的锅炉知识。

  1排烟温度

  书中例题的排烟温度是125°,而我的题目是120°,排烟温度下降了5°之后,排烟热损失降低,锅炉效率提高(通过反平衡计算),锅炉实际消耗燃料量减少,从而计算燃料量减少。

  2热空气温度

  书中例题的热空气温度是20°,而我的题目是30°,相当于我设计的锅炉在我国的南方地区使用,而书中例题设计的锅炉在我国北方地区使用。此外,因为热空气温度较高(高了10°),空气带入的炉内的热量较多,炉膛尺寸相同的情况下,理论燃烧温度高(较例题高了17°)炉膛出口烟气温度较高,所以在整个锅炉中,对流换热增多,从而使得锅炉效率提高,与1推出的结论相同。

  在完成了锅炉部分的计算后,我用CAD进行了绘图,虽然每张图的尺寸基本都是一样的,但是对于以前没有接触CAD软件的我来说,俨然是个挑战。在多次请教了我们学院6班建环的同学CAD的操作方法之后,我将每张图纸都按要求画了出来,大概花了3天左右的时间,期间使我对CAD软件由陌生至较为熟悉以至于熟练,让我对这个画图软件充满了信心,同时,也增强了我用电脑绘图的能力。

  在写这篇心得体会的时候,我能感觉到,当我提到锅炉之时,我的脑海里就感觉自己设计的锅炉正在源源不断地送着煤,流动着蒸汽,发着人们需要使用的电力。那机器的轰隆隆之声和那燃料的燃尽的噼里啪啦之声,难道不正是我内心里听到的“锅炉之声”么?这声音更甚那音乐厅里的交响乐、那舞台广场的明星的歌!

  三周,让我更加了解了锅炉,更加深入地学习了锅炉,并把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逐渐融会贯通成一个整体,使我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得到了真正地提升!

  最后,我想特别感谢每次答疑时赵伶玲老师的耐心指导和我的室友孙伟同学矢志不渝地和我一起

课程设计心得体会3

  紧张而辛苦的两周课程设计结束了。当我快要完成设计的时候感觉全身心舒畅,眼前豁然开朗。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受益匪浅。

  课程设计是对我们所学专业知识综合应用的一次检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是我们迈向社会、从事职业工作前必不可少的的过程。

  起初,我对夹具设计的内容很模糊,感觉摸不着头脑。通过这次设计以后,我收获了很多。在一次又一次的搜集资料过程中,无形的我就把所学的专业知识梳理了一遍,真是“实践出真知”啊!

  通过这次设计我充分体会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我们这次设计是分组进行的,大约每十人一组。我们这组同学相互分工、相互协作,谨然有序。有的同学分析零件和工序,有的同学设计夹具,有的同学确定毛坯尺寸、工时,有的同学画零件图……从容不迫。如果不是大家齐心协力、分工合作,想要一个人在两周内完成设计,那是相当困难的。

  通过这次设计,我深深体会到,干任何事情都要认真、细致、耐心。我是一个多血质的外向型女生,比较好动。但是设计是一件很严谨的工作,而且时间又比较紧,我就不得不静下心思来,认真地搞设计。有两次我因为不小心计算错误前功尽弃而心烦意乱。但一想到自己已是一个成年人,应该有担当,有社会责任感,就又重拾信心继续算。就这样,不断地警示自己,鼓励自己,终于完成了这次设计。通过这次设计也磨砺了我的意志力和做事踏实认真的作风。

  说老实话,设计真的有点累。但是当自己整理自己的设计成果的时候,那种少有的成功的.喜悦让所有的倦意都吹散。犹如一阵春风沁人心脾,心旷神怡。我知道这是人生中的一小步,今后我会走得更加坚定。

  短短两周的设计,我发觉自己所学的知识还很有限。这次设计,我翻阅了很多资料。越是看的书多,我就越觉得自己的专业知识很贫乏。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一定会更加努力,更加注重积累,为将来走向社会打好基础。

  最后,我要衷心的感谢老师。两周的设计老师您一刻也没有休息,教室—图书馆—寝室三点一线的来回跑。是您带领我们一起到图书馆找资料,是您耐心的给我们指导,是您一次又一次的鼓励我。真心的感谢您,老师!我一定再接再厉,更上一层楼!

课程设计心得体会4

  这次的课程设计,对我来说是一次全新的体验,不仅让我学到了如何设计一件小机械,而且让我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团队合作,学会了坚持不懈的努力,更从中学会了如何做人的道理,真是让我受益颇多。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我得到了许多帮助,这些对于我以后的处事都有很大的好处,在此,非常感谢给予我帮助的队友,老师和同学。这件作品,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晶,相信会给我大学生活添上浓重的一笔。

  经过紧张的策划、制作、调试与处理,我们的机械螃蟹终于圆满完工了,这学期末时间十分紧,尤其是临近交稿的期间有好几门考试,我们可以说是废寝忘食,披星戴月,终于把螃蟹的主体运动都做出来了。在制作过程中,我们不仅体会到了学以致用的喜悦,进一步提升了对机械原理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的;更体会到了合作的快乐,我们一起解决问题,一起讨论、协同工作,交流经验、取长补短,使得工作高效地进行。

  由于时间的'关系,让我们的一些很好的设想没有实现。比较遗憾,但是我们从中获得了更多的知识、更多的快乐。

课程设计心得体会5

  通过这一周的课程设计,我对一些专业知识和电子设计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也尝试着去应用自己的所掌握的知识。本次电子课程设计主要是对本学年学习的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的应用,同时加上电路等知识,设计一些课题。经过几天的奋战,我感受很深。

  我和客某某、沈某某三个人在参加学校电子设计大赛并获奖后,便成了参加明年的北京市电子深感自己在培养动手能力这方面还需很大的努力。于是,这次我们在积累参加电子设计大赛和培训的基础上,在老师的指导下,准备把这个课程设计作为一次练兵,争取为明年的北京市电子设计大赛做足准备,取得一个好成绩。

  电子课程设计不仅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展现应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的平台,又是检验自己所学知识的一次考核。我们运用各自在各方面的优势中和起来,形成了一个团队。通过团队力量,才使设计得以完成。可以说,我们三个人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整体,少了任何一个人都是无法完成任务的。

  单片机是我们下学期要学的一门很重要的课程,它具有强大的功能。由于我们对单片机的应用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也为了下学期学习单片机打好基础,于是这次设计主要是以单片机为主的。一个是单片机编程器,另一个便是对单片机的一个应用电母鸡。

  在设计的过程中我们也不可避免的遇到了很多的问题。尤其是在调试过程中,会因为某些原因出不来结果,或三个人之间出现了意见分歧,但在最后都达成了一致。最后在调试结果出来后,我们更是无比的兴奋,无比的自豪。总之,通过这次电子课程设计,我不仅对自己的知识有了更好的掌握和应用,更了解到团队精神的力量。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受用终身。

课程设计心得体会6

  早有听闻一句话“人跟人的差距不是懂不懂,而是能不能,或者是做不做!”

  原来也对其有所了解,但这次的课程设计进行下来却又对其有更深的感悟。关于下手。

  这个课程设计进行了一个半星期,但果然与老师所说无二,只要认真做3天也能完成。一个学期的课程下来,加上之前在布置课题的时候老师又在黑板上从总体上详细的把流程讲解了一次,我们本应该很简单的就能做出来,但是最初大家仍然发现有点无从下手的感觉。当然这个除了可能是我们对于知识掌握的不牢靠,很大部分却是第一次接触这种运用上的恐惧。似乎总是不相信自己能做好,要不停的翻书,不停的观摩其他人,不停论证,最后才畏首畏尾的下手。不过这却也可以从另外一个方面看出来大家对这次的重视,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关于依葫芦画瓢。

  设计时,单向板和双向板还有梁式楼梯都是有例题的,依葫芦画瓢自然被用了上来,可一碰到有出入的地方却又是要研究一番。而我所在组刚好是课本上没有例题的板式楼梯,有很多同学都是去图书馆直接找了有这样例题的图书参照,可这并不是个好办法,自己觉得所谓设计至少要能明白每一部都是什么意思才能进行。就比如板式楼梯和梁式楼梯的两者的区别,前者是梯段板直接受力再传至平台梁,而后者是先由踏步板传至斜梁再传至平台梁。

  一个是美观易施工却笨重造价高,另一个是自重低施工不便,各有各的长处,而据规范一般情况下在跨度较小(小于3米)时用板式楼梯居多,所以大家看到的住宅楼多数情况下是板式楼梯,而梁式楼梯是商业大型建筑跨度大时所采用。但这些并不是他们最主要的区别,结构计算关键是受力形态的不同导致的计算不同。这就出现了个问题,很多同学在看到书本上关于梁式楼梯的计算步骤,结果计算下到下面才发现者根本就不是板式楼梯的受力形态,这下依葫芦画瓢画成歪了!刚才说到的梁式楼梯的受力首先计算的是踏步板的受力,它的计算是要得出横向配置在踏步板下的钢筋,所以一开始取的计算截面是一个踏步板的宽度就是0.3,所以在最初计算是活荷载所乘是2*0.3,而板式楼梯根本就不许要这步,我们所计算的是纵向钢筋跨在两个平台梁上的受力钢筋,因而最初取得是以一米为计算单位,投影到水平方向上,踏步板的计算前面的数值需要/0.3,而梯段板的自重和底部抹灰需要前面数值/cos a。关于CAD。

  说起CAD真是惭愧,原本在大二暑假也下了点功夫学,以为自己是学的不错了,可是这次一下手才发现怎么都达不到自己的目的,这才发现原来自己弄的'都是所谓的户型图,而真正的CAD本身是一窍不通,有点舍本逐末的意思。而相对经常摸软件的室友纯熟操作我只是一个新手。一些看起来很简单的东西,可是操作起来就是很麻烦,出的错一次又一次,“纸上得来终觉浅,知是此事要躬行”有些东西确是需要熟能生巧的。

  而我们千万不要总是觉得自己看着表面知道便懒得动手,其实你只要一动手会发现,很多细节东西自己都是模棱两可,要完完整整的做出一个设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要学的不仅仅是做一件事的能力,更多的是静下心来做出一件成果,不达目的不罢休的职业态度。这也是此次课程设计我最大的体会。

课程设计心得体会7

  两周的课程设计结束了,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更加扎实的掌握了振荡电路,放大电路,整形电路和滤波电路,检测电路方面的知识,在设计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的问题,不过经过一遍遍的思考以及和老师同学们的讨论都一一得到了解决,基本达到了再实践中检验所学知识的目的。

  古人有云:“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说的就是错误并不可怕,人类能不断的进化发展,靠的便是一个个错误,在错误面前不骄不躁,不断思考,不断改正,才能不断的获取新的知识。虽然改正错误的过程是冗长而艰辛的,但是在改正错误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成功的真谛,用汗水浇灌收获的果实才是最令人感觉幸福而满足的。遇到困难也需迎难而上,披荆斩棘,诗云:“不经一番寒彻骨,那得梅花扑鼻香。”如果中途荒废,那样便永远不可能成功,以后步入社会仍然适用。

  课程设计是一门专业设计课,它不仅仅教会了我很多专业方面的知识,也教给了我很多运用知识的能力,通过对数个电路的组合适用实现一个比较复杂的功能,化整为零,曾经有一个马拉松运动员也是运用这个道理,把具体很远的路程划分为一段段百米间隔,通过实现一个个小的目标,最终在不知不觉中实现了远大的目标。同时,课程设计让我感触很深。

  使我对以往所学的抽象的理论有了一个逐渐清晰的.认识,包括放大电路放大倍数的计算,振荡电路振荡频率的计算,滤波电路的类型以及各自的功用,单片机的编程等,也发现了以前在考试中忽视的小细节,比如放大电路的电源的接法。

  我认为这次课程设计不仅仅充实我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我很多学习的方法以及处事的道理。而这是以后最实用的。在步入社会以后,也要勇于接受社会的挑战,实践总结,再实践,再总结,在这个循环的过程中不断的充实自己,提高自身,实现个人的不断进步。

  回顾这次课程设计,至今仍感受良多,从最初的一脸茫然,到最后的加班加点甚至通宵达旦,回忆起来,苦楚多多,不过回头看看一份洋洋洒洒的课程设计,心中仍是喜悦异常,痛并快乐着。从理论到实践,在这段日子里,可以说得是苦多于甜,但是可以学到很多很多的东西,同时不仅可以巩固了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而且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所没有学到过的知识。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懂得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很重要的,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从理论中得出结论,才能真正为社会服务,从而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设计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说得是困难重重,但可喜的是最终都得到了解决。

  感谢在课程设计过程中老师给予的讲解和帮助以及和我讨论亦给予我很大帮助的同学们,谢谢你们的帮助和支持!

课程设计心得体会8

  在前两周中我们进行的VB课程设计中,我获得了一些心得体会。

  这是我第一次系统与完整的接触软件设计。我们组的题目是关于“俄罗斯方块游戏”的设计。我在组内主要负责(1)游戏界面的设计(2)俄罗斯方块的造型(3)游戏级别的自由选择(4)游戏速度的自由选择(5)游戏的背景音乐。在这次课程设计中,我的能力得到了锻炼,自己也有许多体会。这次的课程设计是自己第一次全面接触软件的制作过程。以前仅仅是对软件的开发有一个大体的印象,通过这次的课程设计,我对软件的开发有了切身的体会。软件并不像我原来所想的那样十分神秘,而是有着一个相对固定的模式和流程。我们只要按照这个模式和流程,就能够比较规范的完成一个软件的制作。软件的制作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我们掌握多方面的知识。在这次课程设计中,我觉得自己的知识面依然有所欠缺。因此我需要在以后的学习中加以注意,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知识面与知识层次。

  我在这次课程设计中主要负责(1)游戏界面的设计(2)俄罗斯方块的造型(3)游戏级别的自由选择(4)游戏速度的自由选择(5)游戏的背景音乐。在这次课程设计之前,我对VB的编程不是特别的熟悉,这次的课程设计,我是一边学习,一边总结,一边进步。在编程的过程中,我体会到其实各种计算机语言是有相通之处的。在以前的学习中,我只接触过C语言,这次在VB课程设计中,我发现C语言中的许多知识可以应用到VB中,两者具有相通的数据结构。所以我认为现在对计算机语言的学习,不要贪多,而应耐心的学好一门主要的计算机语言,在这个基础上,去学习其他的语言,这样会使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在编程的过程中,我体会到编程是十分辛苦的。在课程设计这一段时间里,我每天的生活基本是在不断的调试程序和修改代码中完成的。有时,这种生活令人感到乏味和疲倦,但是在这种近似枯燥的生活中,我的编程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这是课程设计中我最大的收获。以前学习计算机语言,总是静不下心来,不能认真的看书。这次课程设计,为了顺利的完成编程工作,我认真的学习了VB语言,并有了一定的心得体会。所以在以后的学习中,自己全身心的投入,这样学习才会有效率,才会有效果。

  这次的课程设计是按小组进行的,我们的小组由两名同学组成。软件的设计本来就是一个团体的智慧结晶。这次课程设计也给了我们一次体验团体合作的机会。在课程设计中,我深深的体会到集体的智慧于力量是个人所无法比拟的。在课程设计中,我们的'小组成员互相帮助,有问题两个人一起讨论解决,大大节省了时间。互相都提出了很好的建议,使我们的课程设计得以较好的完成。

  课程设计已经结束了,但在课程设计的这些体会要应用到今后的日常学习中去。在新的学期,我觉得自己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注意:

  首先,在学习专业课的时候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注意将课本上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的操作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目的明确,才能有足够的学习动力。

  其次,在学习过程中要经常与同学进行交流,讨论所遇到的问题,并一起解决。在讨论中解决问题,会节约很多时间,并且在交流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学到更多的东西。

  课程设计已经已经完美解暑,这次课程设计给我打来了很多新的体会,在以后的学习中要不断总结,不断改进,使自己的成绩有新的提高。只有不断努力,才会使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课程设计心得体会9

  做了xx的课程设计,有很多的心得体会,有关于单片机方面的,的是关于人与人之间关系方面的。

  我们组一共有x个人,但其他xx人是真的神龙见首不见尾,除了在最后答辩的时候他们一起坐在了我旁边,冠冕堂皇的指着我画了几遍的图说了几嘴,我想可能他们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虽然有的东西他们也答出来了。我佩服他们的勇气,羡慕他们的运气(我见到的很多做了x天的人最后的成绩都有不如他们的),但是鄙视他们的做法。

  所幸的`是,我得到了很多同学的帮助。我想没有他们我可能都要放弃了,因为我本人对单片机也并不是很熟悉,学的东西好像它是它,我是我似的,理论联系不了实际。以前的汇编语言没学好,一开始的程序这块儿就要令我抓狂了。后来请教我们班的一个男生,每次跟他一起到试验室调试程序,看他边做边给我讲解。最后在开发机上做出来的时候,虽然不是我自己写的,但看他那么高兴,我也有一种分享到的成就感。后来我们组就用了他写的程序,他自己又抽空做了些拓展。

  接下来就是做硬件方面的焊接工作了。没想到这项看起来不需要多少技术的工作却是非常的劳心劳力。很多次是早上起来带瓶水带些吃的到实训中心,一泡就是一天。我看到有很多人跟我一样,不同的是他们是三三两两,而我大部分时间都是一个人做。在这个时候也有很多人帮助我,或是热心的帮我带饭,或是在我打盹儿的时候帮我做点焊接。大家都鼓励我,即使最后出不来东西,但是一定要坚持把它做完。当我想放弃的时候,我也这么对自己说,即使你做出来的是次品甚至不合格品,但是你一定要拿出来一件成品。

  在要验收前,终于做了一件成品出来,不幸的是它真的是一件不合格品。帮我的那个男生做的已经出来了,所以最后应该还是我的焊接方面的问题。有一点灰心,想再重做来不及了,单是检查线路却也查不出来什么问题。那么就准备答辩吧。我对着电路图再看课本,发现以前很多觉得很难记的东西现在记起来容易多了,因为整天都在同它们打交道。51的引脚及其功能,a/d转换器的,驱动器的,所有我用到的我都一再的看书了解,同时请教同学我看书过程当中的疑惑。在这个过程中又发现了以前焊接当中出的一些问题,能改的就改,不能改的,咳,要是时间再多一些,或者我能早点做好,要是不只是我一个人动手……算了吧,不要想那些如果,还是准备我自己的,做好我现在能做的吧。

  还好,验收还算成功,得了x分,不是很高,但是我觉得对我来说已经很好,代表了我真实的水平,我觉得我对单片机的一些知识在这个动手的过程中真的是从无到有增长的。同时我也尽量不去想别人得了多少分,没有什么不平衡的,有些人付出的是努力,有些人付出的是风险代价,其实这也没有什么不一样,这一点我早就了解。

  最后,我发现自己对单片机竟然也有了一点兴趣,想暑假回家以后自己去买一些东西来做,再补一补汇编语言。有什么问题请教下以前的那些老同学好了。最后再次感谢老师和同学们对我的无私的帮助,希望老师们工作顺利、身体健康,同学们的学习生活更上一层楼。

课程设计心得体会10

  经过本次课程设计,发现做软件真的需要做很多工作,不仅仅是敲代码。

  首先,必须要有需求分析。就拿这次的题目来说,一个清晰的需求分析能让我省去很多工作,能让我把代码写的更清晰,让我的代码能有更好的重用性,以此简化程序。而这次的题目其实也算不上需求分析,只能算是功能分析吧。从界面到用户登陆判断,从增删改查基本功能到文件读写。如果能够把代码细化,把基本功能都封装成函数,这样应该会提高代码的重用性。

  其次,有了清晰的需求分析,还要有注释。注释也很重要,特别是写过之后重用和测试代码时,都必须得看。否则就不得不将已写好的封装函数从头到尾再看一遍,再理解,这样很浪费时间。有了注释,就可以省去这些重新理解函数的时间,可以提高效率。

  再次,写注释是为了使函数更简单的被理解。而写注释之前,必须要测试这段代码的可行性。必须要尽可能多的'考虑会出现的情况,对不希望出现的情况予以相对的措施或者提示。这样在代码重用的时候也可以放心的重用,而不必因为代码写的不够完善而再来修改,这样也会浪费很多时间。

  最后,程序的测试。一个完善的程序应该经得起测试。自己的程序写得好不好,最终得看测试。如果输入了非法的输入或者操作,程序是否能够正常运行?还是会像这次一输入错误就会死循环?这是程序的健壮性。做好以上几个方面,程序基本就做好了。但是任何一个程序都不可能没有BUG,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如果要追求完美,就不得不锲而不舍,定期得到用户的反馈然后修复相关问题。就像微软一样,总是会在问题出现之后就发布漏洞补丁。

【课程设计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课程设计心得体会08-25

课程设计心得体会08-28

电气课程设计心得体会01-11

课程设计心得体会范文09-20

[热]课程设计心得体会09-30

课程设计的心得体会优秀09-30

课程设计心得体会优秀09-30

锅炉课程设计心得体会11-09

机械课程设计心得体会11-29

电子课程设计心得体会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