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

时间:2023-03-17 12:11:24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15篇)

  当我们对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时,有这样的时机,要好好记录下来,这样可以记录我们的思想活动。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数学教学心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15篇)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1

  这次教学技能培训内容丰富:有专家的理论讲座;课堂的互动合作;课堂听课观摩;课题研讨;课堂实践授课等等,这么丰盛的大餐,我们要以空杯的心态来学习。通过这十天的学习,我受益匪浅,收获很多,也更进一步了解了数学教学技能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下面就说说我这些天学习的一点点收获吧。

  一、培训活动让我的思想意识得以提高

  开班的第一节课劳文格副主任就跟我们讲:“要以空杯的心态来学习。”是的,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想进步和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就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补充新的知识,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技能,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进行研究、在研究中教学。这样我们才能做到与时俱进,才能不仅仅是一个教书匠,更是一个真正的教师。

  二、培训活动加深了我对课前备课环节的理解与掌握

  平时教学中,我知道了小学数学备课都应该备什么,都应该关注哪些方面。但具体在实际操作中该怎样去落实,还是很模糊的。通过这次培训活动,听李岳山老师和张国红老师的讲座后,我真正弄清了有效教学准备活动的流程是:课标的解读与教材分析——学生特征分析——确定教学目标——-最近发展区分析——-教学处理及策略选择——展示教学预案。先说一下教材分析:教材分析不单单是就教材去谈教材。还要在教材分析中明确编者意图,从中挖掘教材中蕴含丰富的资源、数学方法,还有把握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例如:9加几的教学内容,既是复习了前面所学的知识“数的组成”通过复习得出新知“用奏10法学习9加几”,又为后面要学的“连加”作铺垫。所以我们备课时一定要弄清知识点前后的内在联系,才能备好课,因为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条件。同时,我们可以借此落实哪些阶段目标?我们应该在怎样的总目标的指引下具体落实到课堂上的目标?我们的教学到底要使学生形成怎样的能力?另外,从其他几块的准备中,我还知道了我们的教学还要关注学生的特征,关注他们的最近发展区,怎样才能使我们的教学真正使他们受益,形成他们的一种能力,这才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只有明确了这一点,我们的教学才会更加有效。

  三、培训活动让我知道互动与合作在课堂中的重要性

  听了朱咸晟校长的.课及他的讲座,让我真正理解了教学活动中让课堂真正地“动”起来。这个“动”不是教师或学生单方面的“动”,而是一种“互动”,既有教师的“动”,更有学生的“动”,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所有教育资源之间的一种互动。“师生互动,共同发展”是新课程对课堂教学的定位,也是教师课堂教学新的价值取向。教学过程的互动、合作,核心是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学会创新。例如,在教学“分数的认识”时,在练习中出示几幅分数图,问:你看这几幅图能联想到几分之几?生说时,可让学生用手势来表示这些分数,强调表示分子的手要放在上面,表示分母的手要放在下面。这样一来就把整个课堂调动起来了,学生学得也开心。同时,这样的互动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及意义的记忆也很深刻。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在参加这次教学技能培训后,我的教育教学思想和观念接受了一次洗礼,同时,也应该点燃我思想的火花。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一定尽我所能,学以致用。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学习百家而顿悟,积淀教学素养。不断地站在不同的高度上审视自己,要求自己,完善自己。从而让孩子们喜欢我的数学课堂,做一名学生喜爱的数学老师。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2

  在平时的教学中,小学数学备课都应该备什么,都应该关注哪些方面。但具体在实际操作中该怎样去落实,还是很模糊的。通过这次培训活动后,我真正弄清了有效教学准备活动的流程。教材分析:教材分析不单单是就教材去谈教材。还要在教材分析中明确编者意图,我们可以借此落实哪些阶段目标?我们应该在怎样的总目标的指引下具体落实到课堂上的目标?我们的教学到底要使学生形成怎样的能力?另外,从其他几块的准备中,我还知道了我们的教学还要关注学习者的特征,关注他们的最近发展区,怎样才能使我们的教学真正使他们受益,形成他们的一种能力,这才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因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合作的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计算与实际应用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所以,数学教学应该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就是说,我们的教学要使学生形成能力,形成能力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服务,只有明确了这一点,我们的教学才会更有效。 现代的教育强化了学科的整合,要求教师做教育的`研究者。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学会合作,同伴互助,发挥团队的力量,才可以把我们的教育搞好。

  教师必须更新观念,端正教学思想,明确素质教育的要求。从而确立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转变学生是收音机、容器、观众或配合教师演教案剧的配角的传统观念。教完全是为了学,教要服从于学,学生才能成为真正的主角、主人,教师应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让自己的启达到学生的发,让学生在知识的内在联系上,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分析、思考、理解、掌握、新知。

  在新课程自由、崭新的天空下,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着改变,改变学习的方式,改变思维的方式。为此,我愿意学习,汲取,探索,在学习中成长,在合作中成长,在实践中成长。学生的成功,也就是教师的成功,再次,通过这次培训,使我能够取长补短,了解了自身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对我自己也是一种成长的好方式。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3

  我有幸参加了为期两天的。在这短短的两天内, 我观摩了8位优秀老师的示范课,从中获得了不少的教学经验。8位老师各有各的风格,不同的设计思路却展现同样的精彩。他们对教材的理解、清晰的思路和灵活的教法,让我切实感受到了他们扎实的教学功底和深厚的技巧。同时他们毫无保留的把自己在教学中的经验体会拿出来与大家分享,受益匪浅。下面我就结合实际来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理解和掌握教材

  上好一节课首先要正确理解教材和把握教材,只有把教材吃透了,才能灵活变通教学方式,才能用最少的时间给学生以最大的收获,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强震球老师的《认识分数》对教材的把握和理解是非常到位的,结合图片和练习,引导学生一遍遍说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将它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几,加深了学生对分数的认识,从根本上理解了分数的含义。同时,在做题过程中,他不断提问“为什么它们都是四分之一”,“为什么每一份表示的分数不一样”等,引发学生思考,自主探究,一节课下来,教学重难点都被学生内化吸收,效果显著。教材是主要的教学资源,是教与学的重要凭借,教师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不但要理解知识内容,更重要的是要理解其中的思维能力训练的内容和教学方法。杜海良老师在讲《体积和容积》时,先是往空杯子倒水,让学生体验空间,为学生正确认识“体积”奠定了基础,再让学生摸一摸桌肚,进一步对空间增加感性认识,最后往水里丢石子,通过“溢出的水多说明什么”概括出体积概念。他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观察、猜测、实验最后验证,逐渐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发展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听了这几位优秀教师的.课,使我深深感受到教师只有知道上什么,什么是重难点,选准切入点和教学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才能上好一节课。

  二、教师要学会思考

  顾志能老师指出,数学知识,往往就是一种规定,思考规定背后的道理,那会让我们变得更加聪明。一个有追求,爱钻研,会思考的老师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课本知识,还有数学的思考。顾老师的《比万大的计数单位》这节课最让我影响深刻。他并不像强老师那样的激情洋溢,儒雅的外表下是对数学的热情,对问题的洞悉。

  他先由拨珠引出计数单位,复习学过的计数单位和进率,发现满十进一会产生一个新的计数单位,顺理成章让学生猜猜万后面会是什么计数单位并且辨别。学生和老师顺利确定好了十万,百万和千万的顺序,然后再猜:后面的计数单位到底是什么呢?众说纷纭,学生充分发挥了丰富的想象。顾老师用拨珠证实了“万万”的猜想,并用一个个的数字和同学讨论合理性,最终得到“亿”这个计数单位。其实对于我们来说,计数单位可能只需要十几分钟就可以讲完了,但是顾老师他却花了大量时间和学生探究计数单位,为什么万后面是十万,为什么千万后面是亿呢?可能我们都没有思考过,对啊,为什么呢?整节课,学生一直跟着老师走,一直在思考,所有老师也在思考,我想这就是最奇妙的地方。顾老师良好自身素质,独特的价值观念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一个优秀的教师,一定是一个善于思考,乐于思考,并且把这种思考的习惯教给学生的老师。

  三、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这是新课标的重要特点,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张齐华老师《确定位置》这节课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张老师先是创设情境:要解救大海某一处的船只,然后给了一些基本信息和一个问题,然后大胆放手,整节课都由学生自主探究船只的位置,老师只是在一边引导和总结。在课堂上,只有学生清楚的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时,才有可能干好这件事,而问题太难学生就会无从下手,太容易又不用没意义,这都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节课恰恰需要学生充分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使新旧知识得以联系。在这节课,我看到了老师与学生真实的交流,让学生自己通过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处理问题的空间,并且老师不断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位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通过本次学习,我学到了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每位老师对教材的把握和钻研,对数学实事求是的态度,对数学知识背后的思考都是让我深深感慨的。我会把优秀教师当作追赶的目标,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努力缩短与优秀教师的差距。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努力学习,继续好好研究教材,增进自己的教学水平,给孩子们呈现一堂堂精彩的数学课,让孩子们在数学的世界里快乐的学习成长。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4

  3月30日,暨计算教学课例及讲座在真龙镇中心校举行。我有幸参加了这次活动,认真观摩了一线优秀教师展示以计算教学为重点的优质课。领略了他们精湛的授课艺术、精彩的说课和反思,聆听了专家们关于计算教学的讲座。在“课程改革目标”中明确指出,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其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就是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因此,在小学阶段学好四则混合运算,并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显得非常重要,也是终身受益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贯穿于小学数学的始终,学习时间最长,份量也最重,也是提高及格率的措施之一。培养学生正确而迅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石。所以,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尤为重要。专家们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及科学的教学方法,让我在教育教学方面受益匪浅,有了更深切的感受,使我从中学到了不少东西,知道了新课程标准下怎样上好一节计算课,围绕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一、以口算的基本训练作为计算教学的突破口。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任何笔算四则计算,实际上都是分解成一群基本口算题进行运算的。如果基本口算熟练的学生,笔算速度就快,正确率也高。因此,计算教学中,口算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坚持每节课1—2分钟的基本口算训练。口算的技能、技巧的形成和熟练程度,不是一朝一夕可以一蹴而就的,需要在教学中长期不懈地训练,所以我规定了每节数学课必须在开始时安排1—2分钟地口算基本训练。口算形式、方法多样化。在教学中,凡需要计算的,尽量与口算训练结合,能口算的坚持让学生口算。不仅如此,我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多样形式交替进行口算训练,强化训练速度、密度,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理解和掌握计算法则是课堂计算教学的重点。

  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好必要的引导与示范。首先要弄清算理。计算教学最忌讳重结果轻思维、重法则轻算理的做法。在教学中,我始终坚持不仅让学生知道怎样算,而且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这样算。这样,既使学生明白了算理,又能把所学知识前后融会贯通。其次,要培养学生科学有效的思考方法。科学有效的思考方法不仅可以节省时间,而且能提高计算的准确率。训练时,我让学生看题目,想算法,选择正确科学的计算方法;做完后,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思维过程,并给予及时纠正和补充,从而让学生学会科学的计算方法。同时,我将计算题型进行归类,让学生一天练一个类型,隔天巩固练一题。这样有的放矢,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有利于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形成计算技能。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前提和保证。因此,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首先,教师要教育学生作业认真、仔细、书写整洁,对计算的结果自觉检查。必须注意,课堂计算时,教师绝对不要提“看谁算得快”的要求;否则,学生往往是只图快,不求对,久而久之,容易养成不良的习惯。其次,教师要做好表率。平时板书、批改作业时,字迹一定要规范整洁,以便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第三,要提出明确的要求,发动家长做好配合。如在家庭作业中,发现孩子有错题,可让家长帮助孩子找到错误的原因,再订正到纠错本上。

  三、保证课堂练习的时间。

  在计算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可以充分地让学生发挥知识迁移的优势,进行大胆地尝试,体现自主学习的特点。例如,学习“3350÷345”,已经有了“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基础,可以让学生先进行试练,暴露计算中的错误,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从而引导学生自己来总结规律。改变课堂上翻来覆去说“算理”,挤占了练习时间,少安排学生的课堂练习,影响了学生基本计算技能的形成。新课程提倡个性化学习,张扬学生的个性,但是计算教学的目标是多元化的,其中重要的是,通过一定量的练习,让学生学习掌握一定的高效、统一的运算方法和熟练的技能,要求学生算得正确、迅速,同时还应注意计算方法合理、灵活,并在练习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学兴趣。所以,我们有必要留有足够的课堂练习时间,如每节课留5—8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计算练习,并随时随地反馈练习中的.问题,教师进行纠正,还要关注计算练习后的反思。加强练习之后的反思,能提高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有利于总结经验,提高练习效率。例如,计算125×8÷125×8,常有学生得出等于1的结果。引导学生反思总结,观察算式时,要从算式的整体着眼,不能受算式的细节(数据的特点)影响,误认为是两个“125×8”相除。

  四、学生间互帮互助,有利于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目前,每个班中都存在着一部分后进生,都让教师一一辅导,对于农村教师而言,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难以做到,所以,我选择班内优秀的学生与后进生结对子,一帮一地辅导,每天做3~5小题,由小老师批改,出现错误有小老师讲解。这样既解决后进生畏惧老师的心里,又让小老师占在学生的角度讲解,后进生容易接受,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小老师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一学年过去全班的计算能力整体得到了提高。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要我们善于做计算教学的有心人,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插上腾飞的翅膀。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5

  12月3—4日,z学院西校区。我有幸参加了“全国名师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观摩会”,通过听专家讲课和学术报告,我受益良多,深刻感受到名师课堂的风采和教学艺术。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z老师的《乘法分配律》一课和报告《运算律教学的若干思考》。

  z老师现任杭州市z教育集团副校长,身为一个南方人,我明显感觉到他的课和北方老师的课不同之处。他语言幽默风趣,行为举止有些滑稽可笑,和学生零距离的沟通交流,像流水、像微风一样的课,细微之处尽显名师驾驭课堂的功力和教育智慧。由于课前和学生互动费时较多,加之会场状况不佳,z老师这节课有些超时(用时大约1小时),但是在下课后学生仍然舍不得离开,这就表明了学生乐学、愿意学,而且不感到学习是种负累。刘老师营造的课堂氛围轻松自由,学生在不紧张的状态下不知不觉地参与到探究乘法分配律的教学中来。老师在这节课中是一个引领者而不是传教者,其教学环节设计合理、环环相扣、水到渠成,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眼、手、口、脑、身体并用,课堂参与度很高(几乎每个学生都有发言),老师对出错的学生也只是善意的“幽他一默”,学生并不感到尴尬甚至害怕。刘老师能很好地利用教学中的生成,他的课和教学预案并不完全一致,正应了那句话“所有的好课都是生成的课”。

  听z老师做报告也是一种享受,他话语幽默风趣,举止形象生动,在一个个鲜活的事例中向老师们呈现出“教什么”与“怎么教”的重要性。作为一个年轻教师,我深刻体会到要抓准“教什么”有多困难。我任教的是一年级数学,由于大部分学生在入学前都经历了一定的学前教育,对于一年级的知识或多或少都掌握了一些,这就给教师出了不少难题:对于这些知识,有哪些同学已经完全理解并掌握了?有哪些同学还一知半解?而一知半解的同学,又是哪里知、哪里不解?知多少、不解多少?如何组织课堂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何在一堂课中让未会的学生掌握理解,让已会的学生有所提高?……正确处理这些问题,是使课堂有效、优效的'前提,也是我今后教学中需要努力的方向。

  在这短短的两天时间里,我近距离地接触了名师,聆听名师的示范课,从中我领略到每个名师的教学风格,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学艺术,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努力学习,期待自己有长足的进步。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6

  学科之间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是我们一直知道的,可是我们在教授自己的课程的时候,就把其他的学科抛到了脑后。就比如说,我在上圆的周长和面积的时候,里面有很多的字母,周长用C表示,面积用S表示,看上去很简单的知识,同学却很容易混淆,而且直径用d表示,很多同学都会出现b,这样的情况,屡见不鲜。让我意识到,在教授数学知识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其他学科的学习。26个英文字母,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个很难的知识点,并且,在小学的时候,英语是不怎么受重视的,所以,学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不足为奇。只是,我觉得还是应该加强学科之间的融合。

  还有一种情况,在做数学题的时候,很多同学都能做对,只是要他们去说说自己的思路的时候,没有几个人能够很完整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口语表达能力有所欠缺,我觉得这是语文的素养还是不够,或者是语文的思维没有迁移到数学上来,在语文课上能够出口成章,在数学课上就闭口不谈,这是一种思维的定势,所以,在我的课堂上,我鼓励学生去说,表达自己的观点,说说自己的想法,而不是停留在我教、他们学,学习是相互的。

  小学阶段是学生知识萌芽的.初级阶段,如果能够将所有的知识融合,不再是单一的,学习效果会更加好。把握教材的前后联系,密切课堂教学与学校、家庭、社会的关系,把实践活动落实到实处,既能使学生学到知识,又能培养学生能力。指导学生课前查阅相关的资料,做好课前调查,课上积极体验、阅读、探究、讨论,鼓励学生多动笔,把自己的感受、体验选择说、写、画等适当形式描绘出来,因而增大课堂教学容量,有利于培养学生开阔的视野和多维的思维方式。当然,这也需要教师能够将教材吃透,不是停留在表层。

  在现在的社会,我们既要专业型人才,也需要全面性人才,所以,应该加强学科之间的融合,一科都不能少。全面的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7

  体验了一个学期的数学教学,我颇有感触。在新课程的标准下,学生需要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再创造”,在实践操作中体验“做数学”,在合作交流中体验“说数学”,在联系生活中体验“用数学”。学生体验学习,是用心去感悟的过程,在体验中思考、创造,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而传统的数学教学是学生被动吸收、机械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没有主体的体验。然而在新课程中,教师只不过是学生自我 发展 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而学生学习数学是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认知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理解新知识的的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让学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 规律 和方法。教师要以“课标”精神为指导,用活用好教材,进行创造性地教,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

  第一、自主探究——让学生体验“再创造”。实践证明,学习者不实行“再创造”,他对学习的内容就难以真正理解,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如学完了“圆的面积”,出示:一个圆,从圆心沿半径切割后,拼成了近似长方形,已知长方形的周长比圆的周长大6厘米,求圆的面积(下图)。乍一看,似乎无从下手,但学生经过自主探究,便能想到:长方形的周长不就比圆周长多出两条宽,也就是两条半径,一条半径的长度是3厘米,问题迎刃而解。教师作为教学内容的加工者,应站在发展学生思维的高度,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对于难度不大的例题,大胆舍弃过多、过细的铺垫,尽量对学生少一些暗示、干预,正如“教学不需要精雕细刻,学生不需要精心打造”,要让学生像 科学 家一样去自己研究、发现,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主动建构知识。

  第二、实践操作——让学生体验“做数学”。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教学做合一”的观点,在美国也流行“木匠教学法”,让学生找找、量量、拼拼……因为“你做了你才能学会”。皮亚杰指出:“传统教学的特点,就在于往往是口头讲解,而不是从实际操作开始数学教学。”“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数学。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

  在学习“时分秒的认识”之前,让学生先自制一个钟面模型供上课用,远比带上现成的钟好,因为学生在制作钟面的过程中,通过自己思考或询问家长,已经认真地自学了一次,课堂效果能不好吗?如:一张长3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纸,在它的四个角上各剪去一个边长5厘米的小正方形后,围成的长方体的体积、表面积各是多少?学生直接解答有困难,若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体验长方形纸是怎样围成长方体纸盒的,相信大部分学生都能轻松解决问题,而且掌握牢固。

  再如“将正方体钢胚锻造成长方体”,为了让学生理解变与不变的关系,让他们每人捏一个正方体橡皮泥,再捏成长方体,体会其体积保持不变的道理。在学习圆柱与圆锥后,学生即使理解了其关系,但遇到圆柱、圆锥体积相等,圆柱高5厘米,圆锥高几厘米之类的习题仍有难度,如果让学生用橡皮泥玩一玩,或许学生就不会再混淆,而能清晰地把握,学会逻辑地思考。

  对于动作思维占优势的小学生来说,听过了,可能就忘记;看过了,可能会明白;只有做过了,才会真正理解。教师要善于用实践的眼光处理教材,力求把教学内容设计成物质化活动,让学生体验“做数学”的快乐。

  第三、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说数学”。这里的.“说数学”指数学交流。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能够构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能出现始料未及的体验和思维火花的碰撞,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 发展 。因为“个人创造的数学必须取决于数学共同体的‘裁决’,只有为数学共同体所一致接受的数学概念、方法、问题等,才能真正成为数学的成分。”因此,个体的经验需要与同伴和教师交流,才能顺利地共同建构。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充分地表达、争辩,在体验中“说数学”能更好地锻炼创新思维能力。

  第四、联系生活——让学生体验“用数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教师要创设条件,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要善于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既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8

  数学阅读能力,是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核心。有效的数学阅读,可以让学生快速准确地发现、搜集、分析、处理数学信息,实现人本对话。当前,小学高年级学生在数学阅读中,存在“方法比较匮乏、策略运用不够、阅读质量不高”的问题,影响了学生数学的学习和发展。

  如何采取有效的策略,加强对数学文本的“品读”,提高阅读的质量?现以小学数学第十册《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一课为例,谈谈小学高年级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建议。

  一、问题驱动,靶向阅读

  问题驱动,就是要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学习起点、以问题为核心,有指向地让学生围绕问题寻求解决方案的一种学习方法。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在数学阅读材料中,往往贯穿着一个或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是学生思考的线索,是探索的阶梯。在学生进行阅读时,要引导学生找到核心问题,以问题为任务驱动,靶向性地进行阅读,寻找知识之间的关联节点,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课中,阅读材料有图像、文字、对话等元素,有多个不同的问句或问题,如“要解决什么问题?这些物体分别有什么特点?”“用排水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需要记录那些数据?”等等。“如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是最核心的问题,我们以此“问题”为驱动引擎,开展阅读,让学生围绕该问题进行组织、选择信息,有助于加深对阅读的理解,最后获得解决方法。

  围绕这一问题,学生需要思考:不规则物体能否转化成规则物体?不能改变外形怎么办?排水法操作测量分哪些步骤?排水法有什么局限性?

  二、反思追问,思辨阅读

  学生阅读时,仅停留在文字表面,则会肤浅;仅停留在课本的具象、例子中,则会狭隘。我们应引导学生反思追问,在字里行间得到启发而又不囿于题材的局限,不断地走向深度思考。

  在学生阅读本课时,预设大部分的学生会有三个层次的理解:一是理解“橡皮泥加工成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转化法;二是理解“V上升=V物体”“V后—V前=V物体”的排水法;三是初步理解排水法不适合测量乒乓球、冰块的体积。但阅读仅到此为止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当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反思追问”,进行“思辨阅读”,打开学生更开阔的思维空间。如引导学生进行三个层次的反思追问:

  第一层次(初步认识层):追问①“是不是所有的物体都能转化为规则物体来计算体积?”。②“用排水法是否适合计算乒乓球、冰块、塑料泡沫的体积?”。通过追问,学生认识到“排水法”可用于计算不规则物体的体积,适合计算完全浸没的物体体积,不适合计算浮于水面的物体体积。

  第二层次(深入认识层):追问①“用排水法是否适合计算海绵的.体积?”。②“用排水法能否计算会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物体的体积?如固体‘钠’”。通过追问,学生进一步理解“排水法”中应“保持物理属性不变”的核心前提。

  第三层次(思辨认识层):追问①“排沙法能计算乒乓球的体积吗?”。②“排水法真的不能计算乒乓球的体积吗?”学生经过思辨追问,认识到排水法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可以想办法转化,排水法仍然是可以测量乒乓球体积的,更进一步地认识到排水法中“完全浸没”的重要性和可转化性。

  三、对比建构,系统阅读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中斯基曾指出:“比较是一切理解、一切思维的基础。”在数学阅读中,要引导学生运用对比的手段确定不同题型、类似题型的异同关系,感悟知识的内在联系,实现知识的系统建构,从而深入把握知识的内涵。

  本课阅读材料中有三个练习题例,内在联系紧密,可以进行题组对比,以促进学生感悟内化、进行系统建构。如下:

  一是P41第7题(如图1),反映的数量关系是“V后—V前=V物体”。

  二是P41第9题,“在一个长8m、宽5m、高2m的水池中注满水,然后把两条长3m、宽2m、高4m的石柱立放着放入池中,水池溢出的水的体积是多少?”,反映的数量关系是“h物>h水,部分浸没,则V溢出=V浸没”。

  三是P120第14题(见图2),“一个长方体的玻璃缸,长8dm,宽6dm,高4dm,水深2。8dm。如果投入一块棱长为4dm的正方体铁块,缸里的水溢出多少升?”反映的数量关系是“h物

  这三个题型,从水位的原始高与物体的高度来进行对比,呈现“h物h水”两种情况;在进行排水法测量时,出现了“完全浸没、部分浸没、水位上升后再完全浸没”三种不同的情形。阅读时进行题组的对比,有利于学生发现“物体所排水体积与浸没部分物体的体积相等,与未浸入的部分无关”这一要义。经过这样的对比建构,学生更加系统地、全面地掌握知识,弄清排水法的内涵,感悟到“形变”与“神不变”的关系。

  四、体悟思想,升华阅读

  《新课程标准》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我们要通过教学使学生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逐步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和提高数学素养。小学高年级数学语言由文字、图片、表格、符号等组成,比较抽象、逻辑强,往往渗透着推理、类比、变换等数学思想。学生进行数学阅读时,不仅要掌握文本的表层知识,更重要的是还要体会感悟深层次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在本节课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在文字、图片的信息中,感受转化、等积变形的思想方法,提高阅读的认识,升华阅读的品质。如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形态上发生了什么变化,你从中体悟到什么思想与方法?”

  课本中有三种比较典型的形态变化,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①文中提到:“可以把橡皮泥捏压成规则的长方体或正方体形状”,从形态上看,是把不规则物体转化成规则的物体,从思维方式上看则是把新知转化成旧知,渗透等积变形的方法。②课本主题图(见图3)所示,受测物体“梨”形态不变、水位上升,实则是把梨的体积转化成上升部分水的体积。③P41第9题(见前述),则是受测物体“石柱”形态不变、水位上升且溢出,方法上是:浸没部分的体积转化成溢出水的体积,即V浸没=V溢出。三个题例,呈现的角度不一样,从直观到抽象,从不同的角度诠释转化与等积变形的数学思想。

  这样阅读,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探索热情,又能够加深对学科知识内涵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得到方法的启发,感悟到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阅读,一个阅读能力不好的学生,就是一个潜在的差生。”我们在教学中应多维度、多策略地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9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按照新课程标准,在教学中大胆创新,采用反常规教学法,设计课堂活动,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以下是我阅读后的几点心得:

  一、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无论多么好,长期使用学生都会产生单调厌倦之感,因此,教师要从学生和教材的实际出发,在课堂上精当选择。《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在课堂设计上就根据不同的内容来采用了多种多样的、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不是让教师以灌输式的方式把所有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让学生真正融入了课堂,做了课堂的主人。

  二、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

  任务型教学是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或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的过程,以展示成果的方式来体现教学的成就。通过阅读,我明白了任务型教学是双边或多边的交互式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将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尽量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新知识,完成学习任务。

  三、鼓励学生发表意见

  “鼓励学生个性发展,让学生自由表达意见”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新理念,也是我们每个教师追求的目标。读了《新课程理念下创新教学设计》,让我知道了自己教学设计的优点和不足。书中的教学设计重视了学生的差异性,照顾了全体学生。鼓励每个学生发言了我们才有可能更好的因材施教,关注每个学生。因此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将更加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让学生在课堂上敢说、敢想、敢问、敢争论,让学生在争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

  四、注重提高学生的能力

  此学习内容在教学设计时切实做到了以人为本,把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创新能力等放在了首位,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这一特点在教学设计中首先体现在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设计上,然后落实在教学过程中,最后在作业设计时再加以巩固。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每一位教师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我一定会在改革中探索,在探索中前进。读一本好书,如同饮一泓清泉,甘之若饴;读一本好书,如同饮一杯醇酒,闻之欲醉;读一本好书,如同与一个多年未见的好友倾心交谈,快意平生;读一本好书,如同聆听一个长者的教诲,受益匪浅。在这本书中,我收获的是累累硕果,我相信在自己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一定会有借鉴的。

  总之,面对新课改,我们教师应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注重知识的更新与文化素养的培养,要具备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及时的反思和改进的能力,不断研究、创造、发展、丰富数学教学方法,以期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10

  月考之后,翻阅一下卷子,我发现孩子在计算上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计算在数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而我班的孩子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计算的准确率不高、速度不快。这些问题,并不单纯是粗心的缘故,其主要原因是熟练度不够、反应不快、对数字不够敏感。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抄错数字,有的横式上是一个数,下一步就变成了另一个数了。2、看错运算符号,把加算成减,减算成加。3、计算不准确。如出现:13-8=6,12-6=7。4、计算速度慢,五年级了,有些学生还依赖于“伸指头”。这些小问题成了考试扣分的“元凶”,而且,在每天的作业中都会出现。

  怎样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呢?我想起了以前的专家讲座上,有人介绍了一个很有名的扑克牌游戏,寓教于乐。一副扑克牌,不要大小王,将牌洗好、砌好后正面朝下置于右手中,从下面依次将牌一张张地翻过来,将每张翻过来的牌作连加计算,直到最后一张。如,第一张翻过来的是“5”,第二张是“3”,要求他(她)要立即报出“8”(5+3=8),3若翻过来的第三张是“10”,则应立即报出“18”(8+10=18), 若翻过来的第四张是“2”,则应立即报出“20”(18+2=20),以此类推,直到最后一张牌,总数为364。注意:“A”作“1”,“J”作“11”,“Q”作“12”,“K”作“13”。

  发现扑克牌游戏的确对提高孩子的计算能力有很大的帮助。我也听说有的家长每天坚持陪孩子玩半个小时扑克牌,孩子的数学成绩一直很好,经常考满分。于是,我决定用这种方法加强对孩子的计算能力的培养。游戏分好几个阶段,我们就从最简单的开始,先从第一阶段,连加法开始。再循序渐进的训练连减法、抽牌连加法、抽牌连减法、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等等,我制定了初步的'训练计划,并印制“写给家长的一封信”、印制训练反馈表,发给学生。要求孩子每天在家长的监督下,训练两次,家长计时,精确到秒,最后如实填写计算得数,签名。

  并号召家长:贵在坚持,如果家长能坚持每天陪孩子玩10到20分钟的话,一定会对孩子有很大的帮助。并鼓励家长提出更好的建议,提出来大家一起交流。相信我们的学生在老师和家长的配合教育下,计算能力、手、眼、脑配合能力、反应能力等各方面都会有很大进步,我很期待!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11

  20xx年6月16日,元谋县能禹小学组织全体数学名师成员参加活动,学习观摩了昆明明通小学组织的,云南省教育厅名师工作室专家主导的,“以学为主”核心理念的课堂教学展示及其经验交流学习培训活动。我怀着激动和兴奋的心情参与了此次学习活动。真的很厉害!真的很震撼!想不到两位老师上得如此美好!很优秀!不用课件,都能把课上得这么好!这难道不是我多年教学所追求的吗?是啊!每个老师都在思考每一天的`课堂教学应该如何处理,如何去上,才能让学生很好的理解和掌握新知识点。归根到底就是备好课的问题,常规的做法就是去找各种各样的课件。而这两节展示课,为我今后的课堂教学提供了课堂教学改进的依据。

  1.课堂教学的本真就是回归课堂,返回课堂

  组织学生学习知识,学会学习,永远是每个老师追求的根本。以学为主,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关注学生学习的思维能力,推理能力的培养是本次活动的教学理念。这两节课都是自始至终做到了,也体现到了。从学生学习的点滴细节入手,从学生自身学习思维方式,思想转变出发,引导学生动起来,比划起来,练起来,最后达到理解知识,熟练起来,掌握起来,既学会了知识,又培养了孩子的空间观念,空间推进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2.课堂教学的本真就是提高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动起来

  平时我的课堂也是这样追求呢!但是总是有不会上课和听课的孩子,总是有先积极,后倦怠的学习时机。这两节课始终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学习为重点,教师引导,学生组织学习,复习。学生引导学生,学生组织学生,学生当老师,提问学生。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全班同学积极参与,积极思考动了起来,积极动手操作了起来,积极主动性很强烈,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欲望。

  3.课堂教学的本真永远都是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但是我的实际教学中,往往包办代替的多,放手让孩子想象的时间和空间确实太少了。巫老师的这节课,自始至终都是让学生利用操作白板通过拖拉拽,平移,旋转等手段,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学习知识,复习知识,巩固知识。既做到了知识之间联系和转化,又突破了知识点的重难点,又处理了关键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学得清,学得深,记得牢,掌得久。

  真得是很震撼!真的是值得推广和鉴借!值得我终身的学习。我将继续努力,加强学习,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旧模式,学习和推广这两位老师新教学模式,砥砺前行,继续努力。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12

  在这几年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自己的经验,以及听了很多老师的公开课和示范课,我总结出关于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些心得与体会。那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为学生创设各种各样引发他们兴趣的学习情境。 当然在情境设置的过程中我们也要注意情境设置的一些要点。

  首先,必须明确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必须要为教学服务。如果是问题情境,提出的问题就要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而且要非常具体,要有新意和启发性。这样学生能理解问题的含义,才有可能来探索、思考和解决这些问题。创设的情境要真正为教师服务,为学生服务,为教学服务,如果只是为了情境而情境,那是做秀,是一种假的教学情境,是起不到什么作用的。

  其次,情境的内容和形式的选择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做为老师,在做课程设计之前,必须充分的了解学生。对于低年级学生,颜色、声音、动作有着极大的吸引力,要多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模拟表演,直观演示等形式;到了高年级,则要侧重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尽量让他们由内心的成功体验产生情感上的满足,进而成为推动下一步学习的动力。 下面就是我在教学过程中总结出的教学情境之特点:

  一、创设的情景要充满趣味性兴趣是学习之最重要的动力,没有兴趣是不可能学好数学的。

  所以我们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他们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问。促使学生的认知情感由消极状态转入积极状态,由自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实现课 堂教学中师生心理的同步发展。 大家都知道小孩子对故事、童话、动物都非常感兴趣,因此把教材中的问 题编成童话、小故事,用小动物来做主人公,使学生身处拟人化的世界。这样,不但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而且还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

  二、创设的情景要生活化。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教学应寓于生活实际,且运用于生活实际。所以,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沟通生活中的具体问 题与有关数学问题的联系,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中的具体事例,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引导他们进行研究性学习。把问题情境生活化,就是把问题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亲自体验问题情境中的问题,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问题 情境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有利于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是无处不在的,并体会学习数学是大有用处的。

  三、创设的问题情境应该是开放的、富有探索性的。

  教学中提供的问题情境应注意一定的开放性,提供一些富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问题。这样不仅会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还能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之后增强自信心,并且大大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我认为开放的、有探索性的问题情境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学习兴趣的激发有很大的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造各种适合教学需要的情境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可以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增进学生的交往,体验情感,提高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通过教研活动,以及在课堂中的实践,我还有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

  第一、要把数学课上得像语文课一样既生动有趣又有很浓的数学味道。

  第二、对于一些后进生,学习兴趣不高,作业不能自觉完成,还没有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

  第三、利用辅助教学手段来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运用得还不够。

  第四、对于后进生辅导工作由于时间问题或其它原因经常还不到位。

  回想自己数学的教学。整体看,我能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常规工作,认真学习新课程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思想,积极探索,改变教学,为了克服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之处,我时常反复思考自己的教学教法。为今后的教学工作做得更好。总之,以后的教学工作要不断总结经验,认真进行教学反思,力求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还要多下功夫加强对后进生的辅导工作,我相信有耕耘就会有收获的!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13

  几年的数学教学,我颇有感触。在新课程的标准下,学生需要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再创造”,在实践操作中体验“做数学”,在合作交流中体验“说数学”,在联系生活中体验“用数学”。学生体验学习,是用心去感悟的过程,在体验中思考、创造,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而传统的数学教学是学生被动吸收、机械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没有主体的体验。然而在新课程中,教师只不过是学生自我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而学生学习数学是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认知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理解新知识的有意义的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让学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教师要以“课标”精神为指导,用活用好教材,进行创造性地教,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

  第一、自主探究让学生体验“再创造”。实践证明,学习者不实行“再创造”,他对学习的.内容就难以真正理解,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如学完了“圆的面积”,出示:一个圆,从圆心沿半径切割后,拼成了近似长方形,已知长方形的周长比圆的周长大10厘米,求圆的面积。粗略一看,似乎无从下手,但学生经过自主探究,便能想到:长方形的周长不就比圆周长多出两条宽,也就是两条半径吗?那么一条半径的长度是5厘米,问题迎刃而解。

  教师作为教学内容的加工者,应站在发展学生思维的高度,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对于难度不大的例题,大胆舍弃过多、过细的铺垫,尽量对学生少一些暗示、干预,要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自己研究、发现,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主动建构知识。

  第二、实践操作让学生体验“做数学”。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数学。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

  在学习“圆柱的认识”之前,让学生先自制一个圆柱模型供上课用,远比带上现成的好,因为学生在制作圆柱的过程中,通过自己思考或询问家长,已经认真地自学了一次,课堂效果能不好吗?如:一张长3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纸,在它的四个角上各剪去一个边长5厘米的小正方形后,围成的长方体的体积、表面积各是多少?学生直接解答有困难,若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体验长方形纸是怎样围成长方体纸盒的,相信大部分学生都能轻松解决问题,而且掌握牢固。

  再如“将正方体钢胚熔铸成长方体”,为了让学生理解变与不变的关系,让他们每人捏一个正方体橡皮泥,再捏成长方体,体会其体积保持不变的道理。在学习圆柱与圆锥后,学生即使理解了其关系,但遇到圆柱、圆锥体积相等,圆柱高几厘米,求圆锥高几厘米之类的习题仍有难度,如果让学生用橡皮泥玩一玩,或许学生就不会再混淆,而能清晰地把握,学会逻辑地思考。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14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的要求不仅仅需要丰富的知识,还要有学习新知识的能力。显然,数学教育教传统的“灌输”式教育理念已不能适用时代的要求,新的教育理念应运而生。现在我们倡导终身学习能力和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这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是一个新的挑战,也是这个时代对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要求。同时,它也是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提高教师的教育观,教育理念,改变被动教学模式的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

  在经历两个月课题理论研究学习,深刻的意识到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关键。数学核心素养是后天形成的,是在特定场合才能表现出来的,是跟人的行为有关的知识能力和态度,它是一种修养式的思维习惯,是一种智商。这使我们的教育观念有了新得认识,即使我们培养的孩子在未来可能不从事数学,但是我们要教会他们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教学内容的本质,创设合适的问题情景,在我们的启发下,提出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不仅要掌握知识,还要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数学核心素养。

  这个学期我接手一(2)班,我发现我们班的学生课堂纪律较差,而且成绩好的学生也不认真,不能围绕老师的问题思考,更不会举一反三。成绩中等的学生就更不用说了,只是坐在教室里,只带了耳朵在听,不举手也不发表自己的看法,甚至在我提出问题的时候漠不关心,就像自己只是一个旁观者。而成绩差的同学干脆就不听课,懒洋洋的趴在桌子上,只有遇到我讲笑话时候才兴奋一下,过后就又是老样子。

  自从参加小课题研究后,我就改变了教学方法,从简单知识传授到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还给学生一个充满灵气的数学空间,为学生创设积极思维的氛围,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的学习乐园。

  首先要教学生数学的抽象,它是指舍去事物的一切物理属性,得到数学研究对象,比如说符号意识,在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们学习数数,比如说原来树上有3只小鸟,又飞来了4只,请问现在树上有多少只鸟,我相信许多同学一看这立马报出答案是7只,但是如果我们细问,你能否数学算式来表示呢?你理解这个算式中“+”“=”这些符号的意义吗?可能有的同学就弄不清楚了,那么3+4=7这个算式是用数学语言来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深刻理解符号的意义,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符号带来的简便。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尽量让学生亲自感受数学符号的意义,感受数学符号带来的.简便。接下来说数感,它并不是先天存在的,需要我们去培养的,数感的建立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我们在教学生了解1L是多少的时候,我们就尽量举出生活中熟悉的例子,一瓶矿泉水是500ML,那么1L就是两瓶矿泉水的量。这样学生就更能感知L这个单位的大小。因此抽象的数学核心素养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多加注意和培养的地方。

  其次是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的培养。这学期我们一年级下册学习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学生总是出现数位不对齐的现象,甚至许多人总是忘记借位打点,进位写小1的习惯,后来我了解了运算的核心素养就是抓住最本质的东西,计算最本质的还在数位上,不同数位表示的意义不同,加强学生对数位的了解,后来学生明白了只有相同数位才能进行计算,个位只能在各位加,十位只能在十位加。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引导学生理解借位打点,比如你问别人借东西,需要询问别人,或者你也会打欠条,那么借位打点是通过数学的语言来表达事物的发生过程。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通过学生熟悉的事物让学生自己去感悟。

  在数学课程教学中,开展课题研究无论是对教材的开发研究,还是对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对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培养都具有积极意义。我会将这种教育理念应用于教学课堂中。现在通过实践教学验证,我们2班学生明显对数学有很大的兴趣,从被逼学习到自觉学习有了很大的转变。我将继续改进我的教学方法,使更多的学生爱上数学。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15

  师道酬爱。一直相信上天是会偏爱勤奋的人们,多付出的努力是会有收获的。而对于教育,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爱"。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应该发扬勤劳的园丁精神,辛勤地劳作,悉心地付出,相信教育是会有所获的。路遥《平凡的世界》中的一句话一直激励我。"把辛勤的耕作当做生命的必要,即使没有收获的指望依然心平气和的继续耕种"。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意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教育教学的效果。如在学生学习《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在整个教学设计过程中,我力求以教材为蓝本进行教学内容的创新和开发,让学生运用类推的方法思考当因数中间有0时如何计算,将学习自主权留给了学生,从而使教学过程不再是一种纯粹的给予和接受的静态过程,而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的动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师生皆可对教材教案等一切文本进行不同的诠释与解读,进行不断地界定和再界定,从而还教学过程多元变通、动态生成的本来面目。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全课以故事《数字0云游记》为主线,安排了0和数学王国中的+、-符号相遇,复习了旧知的同时自然引入0与乘号的知识,并引入神舟5号6号以及科技馆的生活知识,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最后又以秋天果园花果飘香的情境为练习载体,一系列的活动游戏再次把学生的学习热情推向又一新台阶。就是这样,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在学习中体验学数学的乐趣。

  又如在笔算除法《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练习课,这是我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补充的一节练习课,但在教学中迸发了许多精彩的片断,让我为之欢之雀跃,孩子们的回答总是让我感叹,特别在2班的课堂上总能让我感动无比的感动和享受到成功的快乐。就如孩子们的多个发现,我有意识的点拔,孩子们却给我一个更广宽的视界。好样的孩子们,总能给人无限的动力!

  再如有一次我在课堂上跟孩子做了一个突发性的"游戏"。原因是课堂上,两男生搞的恶作剧。他们俩趁我转身在黑板写字时站起来,一次眼神的提醒后还进行第二次第三次。为了不过于影响孩子的学习,我只有让他们起来,"你们是想跟大家做游戏吧,要不这样再来一次,不过这次游戏规则改变一下,刚才是我转黑板你们站,现在是我转过来面向你们站。好吗?"两学生没想到我顺理成章地满足他们,片刻感到意外之后,却发现这样的游戏变成了他们站得长坐下时间短,一点都不好玩了!课末的这几分钟,没想到个别学生的捣蛋行为变成了一段愉快的小插曲,及时对孩子进行了教育,也愉悦了课堂的气氛。

  不过,我明白孩子有时的犯事只是为了得到别人更多的关注和爱。孩子出现的问题,其实也是警醒自己,教育培养孩子的过程其实也是修炼自己的过程,所以我努力地向孩子提出更多正能量的教育。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02-15

小学数学教学的优秀心得12-28

关于小学数学的教学心得04-19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15篇03-08

小学数学教学的心得体会03-31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与体会总结12-24

小学数学教学培训学习心得01-31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03-17

数学教学的心得01-19

数学教学心得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