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讲座心得体会15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工作和学习。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么写一篇精彩的心得体会,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理健康讲座心得体会,欢迎阅读与收藏。
心理健康讲座心得体会1
健康是人类生存极为重要的内容,那么,一个人怎样才算健康呢?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明确规定:健康不仅是身体没有疾病,而且应当重视心理健康,只有身心健康、体魄健全,才是完整的健康。一个人如果有再健壮的体格,可心理不健康也只能是行尸走肉。可见心理健康是人的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心理健康是什么?心理健康的标准应包括人际交往、自我意识、情绪、个性、工作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内容。
人们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需要人人的沟通和交流,这也是我们人生的主要内容。在学校里天天和同学在一起学习,与舍友之间一起生活。学习上的问题,我们可以在一起探讨和研究,同时这也促进了学习的进步;生活中遇到的磕磕碰碰在所难免,开心的时候有人分享,难过的同时也有同学一起分担。所以良好的人际交往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学业进步、以及情感的分享等等;如果我们学校很少跟同学说话遇到不懂得问题也不能够及时的解决,日积月累问题越来越多,这也会使我们产生厌学,导致学习退步。但我们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时,也只能憋在心里,这也不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所以人际交往不良可能会引起我们心理失衡,产生心理问题,影响学业。同学之间的交流也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对自己的认识,才能让我们自我完善。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是心理健康者与外界正常交往的结果,是我们对自己和对他人以及两者之间关系正确认识和评价的结果。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面对不一样的事物
和环境会使我们产生不一样的情绪。就像刚入大学的`时候,生活环境的变化,使我产生了焦虑、烦躁的不良情绪。第一,在高中,每个班都是固定,学的课程是固定的科目。而在大学是不一样的的课大都要换教室,有专业课、有必修课、还有选修课;每学期开设的课程不同,每门课考试的方式不同,每门课的学分也不同,这些变化令我摸不着头脑,很是焦虑、烦躁。第二,大学里再也没有人跟在后面督促你干这干那了,而是有大量的“自由时间”。真是不知道如何利用这些时间;不知图书馆、机房、自习室去哪,往往一个学期就荒废了感到很迷茫、恐惧、失落。第三,觉得进入大学这个目标已经实现了,经过高考的激烈竞争,已感到筋疲力尽,认为进入大学可以好好放松一下,以补偿十几年的寒窗苦读,于是失去了奋斗目标,没有了学习的动力,内心却无比的空虚和失落。总总的不良情绪不仅仅影响学习和新的生活,这就需要我们学会及时的调整。当进入新的学习环境后,我们应保持乐观的心态,及时排解内心的焦虑、烦躁、郁闷或其他不好的情绪。一旦出现焦虑、烦躁、情绪不安等症状,要学会向朋友、同学倾诉,或者转移关注点。我们也可以选择一种自己感觉比较舒适的方式,或坐或卧,慢慢地通过调节呼吸或放松使心情平静。积极乐观的情绪使我们充满信心,精神充沛,能够良好地适应周围新的环境。反之不良的情绪使我们焦虑、烦躁、郁闷、易怒、从而导致不良心理问题。所以我们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避免不良情绪产生。善于到生活中去发现新意,和同学去操场散步,聆听鸟儿的歌唱,感受大自然的生机,为生活增添活力。一个真诚的微笑,一段温馨的音乐,也足以让你新的生活充满惬意和浪漫。
人与人需要交流,有好朋友才有好健康。人类本来就是群居性的。亲密的朋友会使我们生活充实,让我们在孤独和脆弱的时候找到精神的依靠。友情是我们坚强的后盾,让我们不会被困难击垮,勇敢面对挑战和考验。另外要确定适当的目标。过高的要求会使自己丧失前进的动力,屡次失败会打击自己的信心和激情。建立适当的目标,让自己取得一定的成功,使自己从中发现自己的价值,从而建立良好的情绪。
总的来说人要有健康的心理,才会有健康的生活.故让我们为了明天的美好,让我们拥有一颗健康的心吧
心理健康讲座心得体会2
现代社会关于“健康”的概念已超越了传统的医学观点,不仅躯体、生理健康,还应该精神、心理健康。当今社会竞争激烈,造成人们心理压力重,在校中学生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生存,面临升学压力,心理脆弱,心理压抑得不到一定的宣泄;再者,我国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问题也显得越来越严重;更甚者,由于家庭的残缺,如父母离异、丧父或丧母的单家家庭,隔代抚养孩子等现象,都使孩子缺乏良好的生活和教育环境。有关研究表明:心理发生变化的高发区在青春期,中学生存在问题令人触目惊心,学校里学生各种不良现象屡禁不止,各种失控越轨行为时有发生,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与学生素质不高,尤其是心理健康水平不高心理素质较差有极大的关系。我听了张教授的报告之后,再结合十几年的教育经验,对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因素总结如下:
一、“心理健康”认识不足
人的健康,应当是身体健康,加上心理健康。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学习任务重,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我们既要关注他们的身体健康,又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可是,有些家长只重视孩子的身体发育,而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有些教师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因此,许多中学生存在着各种心理问题,严重地影响了学习、生活,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考试压力过重
高考时,有的考生因过度紧张,开考时,手一直哆嗦而无法答题;有的头晕眼花,大脑一片空白,严重影响了高考成绩。这都是过重的升学压力造成的。当前升学、就业紧张,中学生心理压力过重,主要压力来自家庭和社会。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家长就粗暴地训斥,严重伤害了子女的心理;学校抓升学率,考试排名次,给学生心理带来紧张,不安。有的中学生整日担心考不好,心理不得安宁,严重影响了身心健康,影响了学习。
三、“优越感”太强
许多独生子女在家里是“阿哥”或“格格”,从小备受父母的爱护,特别是爷爷、奶奶的宠爱,物质条件优越,自我意识强,“优越感”太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有些中学生生活上攀比,摆阔,穿名牌服装,生活上浪费。过生日请客送礼,平日吃饭下饭店,过分追求物质享受,更有甚者,一味追求时髦,穿奇装异服,追赶“新人类”,无心学习。
四、家庭的变化
社会情况复杂,许多家庭出现异常变化,给中学生的心理带来不良影响。有的父母离异,家庭破裂,给学生的.心理带来打击,使学生变得内向、自卑,对他人失去了情感,甚至痛恨社会;有的父母失去了工作,下岗待业,家庭经济困难,生活的艰辛给学生心理带来刺激,对生活失去了信心;有的父母关系不和出现家庭争吵,甚至暴力,严重伤害了学生那颗纯净的心,内心痛苦不堪。
五、“早恋”
中学生内受青春期性萌动的刺激,外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特别是港台电视、言情小说的诱异,禁不住对异性好奇、爱慕。有的中学生谈情说爱,有的陷入单相思,备受感情的折磨,严重的影响了学习。
六、迷恋“网吧”
许多中学生迷恋“网吧”,网上聊天,网上交友,沉迷于虚拟的世界里,自我“陶醉”而不能自拔。自我多情,弄虚作假,欺骗别人的感情,有的“通宵达旦”夜不归宿,身心极度疲劳,荒废学业。这种例子不少见,报纸已加以报道。更有甚者,有的猎奇不健康的内容,自甘堕落;有的零花钱不够消费,就从家里偷,甚至向小学生敲诈,走向犯罪的道路。
七、“意志力”差
温室的花朵经受不住暴风雨的打击。许多中学生从小一帆风顺,“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不知愁滋味,缺乏生活的磨炼,心理脆弱,心理承受力差。在学校里,教师一句善意的批评,就感到委屈,痛苦;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就感到失意,失去信心;没有被评上先进,就恨教师、恨同学;在家做错了事,父母责备几句,就离家出走。更有甚者,遇到挫折,就寻短见。这都给家庭、学校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当通力合作,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为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创设优良环境。
一、青少年进行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中小学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心理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术。课程可分为两部分:心理卫生与健康理论部分和实际训练操作部分。前一部分为心理健康知识普及课,后一部分是在中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最为有效的方法。其实际训练活动操作内容包括角色扮演、相互询问、人际交往训练,掌握一些转移情绪、宣泄痛苦、发泄愤怒、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心的心理调节手段。防患于未然。
二、设立心理服务室,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
由于学生们对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要求日益迫切,心理咨询服务室的建立也就势在必行。无论初中高中,城市乡村,中学生们已开始从拘束、害羞地进门到落落大方自然地进行心理咨询;从以试探性的心情谈话到充分倾吐心中之烦闷。时代的发展显示出,开展心理咨询与治疗服务已不仅仅是个别中学生的要求,而是一种时代的趋势了。
三、兼顾对学生家长及其他方面进行心理宣传。
研究表明,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家庭的教养方式和家庭的人际关系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有些甚至是家庭问题的表现和延续。因此,无论是了解学生心理与行为偏异的原因,还是咨询、矫治计划的制订和实施,都需取得家长的积极支持和配合,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要兼顾对学生家长及其他方面的宣传。
以上是我听了张教授关于“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报告之后的一点的体会。当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青少年各自的个性特点也会越来越复杂,如何扬长避短,使他们健康成长,是一门需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继续摸索继续探讨的学问。但我想,无论如何,热爱学生、鼓励学生、赏识学生,对学生予以积极的期待和肯定,永远是做好这一工作的前提。让我们多一点爱心,多一丝宽容,多一份期望和鼓励,我们的天空定会充满阳光!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的,旨在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的教育活动。由于影响学生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形成、维护和促进学生心理发展和心理健康的途径也应该是多渠道、全方位的。本学期心理健康教育着重从三个方面进行:
一、提高常规性教育活动的实效性。
1、注重课堂实效,加强全面教育。
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由于目前尚未有相应的教材,因此在备课上比起其他学科的老师要多一个环节:收集资料,确立主题。在选材上就要考虑注重实效性,一方面是根据年级特点,另一方面就是根据学生的发展选材。心理健康教育这门学科既没有教材,也不考试,很多学生并不重视,要让本学科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并在课堂上解决自己的问题,不仅在选材上注重实效性,在教学形式设计方面更需要多样性。为此,通过故事呈现、角色扮演、情景小品、辩论等活动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收获。
2、做好宣传工作,增强健康意识。
首先是根据校园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栏工作,每个月出一期黑板报,发动所有学生收集材料后报心理老师审核即可设计排版。
其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经常选读一些和心理健康有关的小故事,内容的选择更贴近学生的实际,在趣味性中蕴含丰富的哲理。
3、加强个别辅导,做好咨询工作。
本学期只要有学生有什么心理发方面的问题,我都会积极主动的和他们进行交流,并一一作好记录,认真分析、及时跟踪,积极反馈,通过平等的交流,帮助学生尽快获得自助。
二、积极创新,多渠道、多方位加强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这门学科的特点决定了教师的工作性质要比其他学科的老师更为复杂、琐碎,仅仅靠上课和咨询是不够的,还需要多渠道、多方位进行。为了多方位了解学生心理动态,本学期设计了班级心理晴雨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本周班级最突出的问题,最需要老师给予关注的同学及其表现,我根据晴雨表上所反映的情况进行了解、核实,对需要交流的一些问题及时将相关信息反馈到家长,对突出的现象和个别学生进行相应的关护。这样一方面能弥补家长没有观察到的一些现象,另一方面可以对班级学生的心理动态进行跟踪了解。
三、加强家校共育,整合教育资源。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除在学校内部全面渗透、多渠道推进外,还需要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心理教育网络,全方位、立体式地实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意义深远的工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有探索的勇气,但更需要有行动的决心,在行动中不断创新、改善。对于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思路、途径、内容与模式,我们还将进一步摸索和研究,我们希望得到专家的帮助和指导,以便更加科学、有效地搞好这项工作,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个性社会化的实现,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作出新的贡献。
心理健康讲座心得体会3
大学生健康问题是我们大学生目前所关注的重要话题之一,这学期,我们学习了大学生健康教育这门课程。经过了几个礼拜的学习,我学到了许多有关于大学生健康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的学习,有助于我们更好的认识当前大学生中存在的健康问题。
老师首先用几个简单的心理测试开始这门特殊的课程,我的测试结果初步表明我自己的心理还是很健康的。不过近年来由于大学生不良心理问题而在校园中发生的事故层次不穷,如何正视并解决大学生因为人际关系、情感和就业压力等产生的不良心理问题成为当代大学生进入社会前的必修课程。之后老师又向我们大致的介绍了心理学的专业知识,例如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后又分为意识和无意识(包括被压抑的无意识和潜伏的无意识)。认为存在于无意识中的性本能是人的心理的基本动力,是支配个人命运、决定社会发展的力量;并把人格区分为自我、本我和超我三个部分。把人格发展分为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生殖器这5个阶段。
接下来的几堂课老师很用心的从几个诱发不良心理的原因跟我们详细的讲解。首先是在重大变故时人会出现自我封闭甚至性格巨变,并以电影《唐山大地震》为例,剧中的小女孩以为被妈妈抛弃而出现不愿说话的自闭行为。虽然我们在生活中不会天天经历天灾人祸,但是往往在一些挫折或不如意的事情堆积在一起后,只差那一根触发负面情绪的稻草,所以我们在生活中不能轻视每一件产生负能量的事,及时排解负面情绪才是正解。
然而让我吃惊的是经调查最让大学生处理不好的不是就业压力或情感问题,而是人际关系。虽然我在大学生活中并没有这样的烦恼,但是也见过别人因为小矛盾或是言语不和而好友反目类似的事情。甚至近几年某些高校甚至出现同寝室室友投毒的`事件,然而事件发生的原因往往都是些琐碎小事,嫉妒或是猜忌导致悲剧的发生。当代大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来到大学后都会不习惯寝室生活,不同的生活习惯和无法避免的交际问题肯定会困扰我们一段时间,但这又是无法逃避的,只能学着去适应环境。学会与他人分享空间,这也是大学生活一个重要的目的,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因为差异而导致的分歧更是以后我们走上社会必须解决的问题。所以,我觉得不管对象是谁,人际交际问题最重要的就是沟通,人与人之间能够沟通好的问题都不
是问题,最不可取的就是都不听对方的解释,一味的指责或者一味的退让都是过于极端的做法,时间久了还是会暴露更严重的问题,所以培养自己的沟通能力又是一件重要的事情,这也是大学生进入社会后的必备技能,良好的沟通能让生活工作事半功倍。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充分认识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基础的,一个人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全面发展的实现。
那么,如何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呢?
第一,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已为科学研究所证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科学用脑、坚持体育锻炼、少饮酒、不吸烟、讲究卫生等。大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心理压力较大,为了长期保持学习的效率,必须科学地安排好每天的学习、锻炼、休息,使生活有规律。学会科学用脑就是要勤用脑、合理用脑、适时用脑,避免用脑过度引起神经衰弱,使思维、记忆能力减退。
第二,加强自我心理调节。自我调节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包括调整认识结构、情绪状态,锻炼意志品质,改善适应能力等。让学生正视现实,学会自我调节,保持同现实的良好接触。进行自我调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改造环境,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所以大学生在学生过程中应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做到心理健康。
第三,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发展社会交往。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而且为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课堂以外的活动机会。大学生应培养多种兴趣,发展业余爱好,通过参加各种课余活动,发挥潜能,振奋精神,缓解紧张,维护身心健康。通过社会交往才能实现思想交流和信息资料共享。发展社会交往可以不断地丰富和激活人们的内心世界,有利于心理保健。
第四,求助心理老师或心理咨询机构,获得心理咨询知识。大学生在必要时求助于有丰富经验的心理咨询医生或长期从事心理咨询的专业人员和心理老师。心理咨询是指通过人际关系,运用心理学方法和技巧,帮助来访者自强自立的过程。
生活在当今社会的人,不能单靠被动地顺应环境,须主动地去适应环境,保持个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首先,一个人要能对自己做出
实事求是的评价,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然后,客观认识个人能力的优势和劣势,确定适合自己的追求目标,既不轻易否定自己,也不过高的估计自己,尽量保持适中的自我期望水平。在处理理想与现实、自尊与自卑的心理矛盾上,它教会我在全面认识自己的基础上,对影响自己成长的主要心理压力进行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找准自己的主要问题,然后有针对性的学习、努力提高,适时调整。它鼓励我积极投身实践活动,走进外面那个纷繁复杂的“课堂”,经风雨,见世面,在实践中受到磨练和考验,从而变得更加成熟和坚强。并从中获得社会经验,正视人生舞台后面的许多真实情景,领悟人生的哲理。
心理健康讲座心得体会4
参加了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学习,让我了解了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时代的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拥有健康的心理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对这次心理健康学习谈一点自己的体会。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对低年级学生更是如此,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是智者,是能者,是圣者,是权威者。教师的'衣着举止,言谈风度,以及待人接物等,都会使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师,只能在课堂上造成一种紧张或恐怖的气氛,使学生如坐针毡,惶惑不安。所以,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和人格,是构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的出发点和首要原则,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从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通过学习,我也知道了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学习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为工作奉献,并合理安排时间,张弛有度;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以积极健康地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在教师对学生众多的影响中,心理素质的影响是最重要的,好的影响会形成学生健全人格、健康心理,不好的影响可能就直接或间接地导致学生的心理问题。首先教师自身得具备这些东西。如果教师自身都心理不健康,人格不健全,影响与培育就无从说起。甚至会产生一些不良影响,如教师情绪不好会影响学生心情;教师若惩罚、报复学生,学生会形成敌视和对抗的习惯等。因此,教师的心理健康是获得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关键。
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会对学生产生人格上的影响,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但是,如果教师能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其影响会更加深远。因此,教师不仅要具有健康的心理,还应具有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有些教师缺乏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比如,仍有不少教师把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看成是思想品德问题;有的教师虽然认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却认为是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事,与自己无关,类似思想观念仍然普遍存在。因此,只有在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有着充分认识的基础上,教师才会有意识地培养其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一定会保持一颗健康,公平的心态,关注每个学生,善待每一个学生,关心爱护自己的学生,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快乐成长,成为祖国的有用人才。
心理健康讲座心得体会5
一、通过学习,我了解了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我在教师岗位上工作了15年,也一直认为自己是个积极肯干、身心健康的人。听了专家的讲座,知道教师的健康心理要从这几个方面来看:能积极地悦纳自我;有良好的教育认知水平,热爱教师职业,积极地爱学生;具有稳定而积极的教育心境;能自我控制各种情绪与情感;和谐的教育人际关系;能适应和改造教育环境。
我觉得心理健康的教师首先是要热爱教师这个职业,从内心深处认同这个职业,真正觉得自己从事的职业是高尚的,有意义的。另外就是要自我肯定,认同自己的能力,说“我能行”。还有就是要有平常心、包容心,要有和谐的人际关系,还要保持一种不断进取的心。热爱这个事业就会全身心的投入,就会有幸福感,就会快乐的工作,享受工作,心理自然就健康了。
二、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了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我认为,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是智者什么都懂;是能者什么都会;是圣者不会犯错;是权威者具有比父母还高的权威力量。教师的衣着举止,言谈风度,以及待人接物等,都会使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
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师,只能在课堂上造成一种紧张或恐怖的气氛,使学生如坐针毡,惶惑不安。所以,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和人格,是构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的出发点和首要原则,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从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通过学习,我也知道了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学习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为工作奉献,并合理安排时间,张弛有度;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以积极健康地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三、通过教师心理健康的学习,我也知道了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我认为,我们目前正处于一个社会的转变期,纷纭复杂的社会现象,多元化的价值观,来自升学、就业、竞争等方面的压力,各种不可测的变数,引发了学生心理疾患的上升,也对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过去与现在虽然做了不少探索性工作,但审视我们目前学校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层出不穷的新现象、新问题面前,存在种种不足也是明显的。为何不足?很有必要追根溯源,以利对症“下药”。
四、要谦虚谨慎,不要傲气
无论是从处理好师生关系还是从处理好学校、家庭、社会关系来讲,都必须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始终保持清醒理智的头脑。要集思广益,不要主观臆断。一定要有很强的平等、共同学习的意识,遇事多商量、多沟通,经常性地交流思想,交换意见,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教师要心胸宽广,不要小肚鸡肠。一定要有一种容人、容事的宽广胸怀,能够听取各种不同意见,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少一点猜疑之心、嫉妒之心、怨恨之心,多一些理解之心、关怀之心、友爱之心,这样给学生良好的示范作用。会使教学效果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五、学会给自己减压
河西学校的李校长在讲座中讲到:教师这个职业给赋予了太多的赞美,同时也给老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有时感觉自己有很大的压力,怕教不好学生,怕学生处安全事故,怕领导批评、怕社会常常感到孤独、无援、痛苦。我觉得李校长讲得非常好。以前总觉得这些痛苦不能和别人说,因为你是老师。而李校长就说要把内心的苦闷宣泄出来或者转移掉,并交给了我们很多简单实用的减压方法。
我想起自己常常在郁闷的时候会吃很多零食,原来是在给自己减压。尤其是她提到的与人交谈,与人交谈不仅可以使我们内心的消极情得到一定程度的渲泄,把积郁在心里的能量及时释放出来,也可以使我们获得朋友、亲属及社会上其他人的理解和支持,从而帮助我们抵御沉重的心理压力,消除紧张情绪。压力大时,找来一些极幽默的笑话、相声、漫画、书籍等来听或看,并从内心发出开怀大笑。也可以减压。
六、建立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教师所从事的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我们要学会宽容,学会善待别人当然也包括学生,与同事和睦相处,互学互助、尊重领导,彼此理解,与学生民主平等,教学中,教师更应放下权威身份,对学生要求不过高也就是对自己不苛刻。
总之,教学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气质、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教化作用,真正作到为人师表。只有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齐抓共管,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水平一定能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这次福州市骨干班主任培训,我有幸聆听了刘晓明的《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状况》讲座。首先是教师的讲座非常的生动有趣;其次就是通过教师心理健康讲座,在我心中奠定了教师心理健康对于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的重要特殊的地位。使我对“健康”有了重新认识,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师,只能在课堂上造成一种紧张或恐怖的气氛,使学生如坐针毡,惶惑不安。所以,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和人格,是构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的出发点和首要原则。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往往只关注自已的身体健康,事实上除了身体健康,更应该关注心理的健康,心理专家认为,心理问题已成为现代社会中的一种职业病,而教师又是这种心理问题的高危人群之一。
心理的健康不仅影响我们教师的个人生活,还会影响我们周围人的生活,也会影响工作。所以,我们必须重视我们教师的心理健康。
通过学习,我也知道了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学习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为工作奉献,并合理安排时间,张弛有度;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以积极健康地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一定会保持一颗健康的心态,关注每一个学生,善待每一个学生。时刻保存高度的责任心,关心爱护自己的学生,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快乐成长,成为祖国的有用人。
心理健康讲座心得体会6
一、什么是心理学,和我们有什么关联性?
心理学这个名词诞生于欧洲,由欧洲传播到东亚的日本,20世纪初由日本传入中国。大家如果觉得心理学是外来的舶来品那就错了,其实中国的先秦时期就有了心理学的雏形,来自道家的思想“无为而治”就是最早的心理学思想。道家的思想“智、信、仁、勇、节”就较好地诠释了人内心的几种情绪,事情做得通顺叫做智慧,做得不通则称之为成见。
二、情绪的本质是什么?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影响?
我们每一个人在生活中都会有情绪,情绪是出自我们的本性,它是不受控制的。情绪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即主观体验、外部表现、生理唤醒。主观情绪是自我的感知体验,遇喜则喜、遇忧则忧,是因人而异的。外部表现主要是恐惧、烦恼、悲伤等心理创伤,失魂落魄不知如何表达,如经历地震、车祸等失去亲友的人表现极为突出。生理唤醒是指情绪受到外界影响产生的生理性反应,比如人在心烦意乱的时候会有厌食、失眠等症状。
三、压力是怎样产生的?会对我们有哪些影响?
压力是一种保护性的心理机制,它会对人的.心理产生刺激性反应。比如我们在生活中看见体型较小的狗会产生喜爱的心情,但是如果见到体型较大的狗会就会产生恐惧,我们面对大体型的狗的时候生怕它会咬人,自然就产生了心理压力。
四、我们的情感都有哪些规律?
第一、我们的情绪是人的内在本性,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第二、情绪的过程如山形曲线,我们不要太在意得失,顺应规律,它自然就消失了。第三、放任情绪的发泄,只能够得到一时的心理满足。第四、我们试着去适应情绪的波动,情绪会慢慢平复。第五、情绪是存在叠加效应的。第六、精神上存在交互作用。第七、行动会创造新的情绪。第八、情绪和压力是交织在一起的,适当的压力可以转化为工作的动力,但是超出承受的范围将造成心理应激障碍。
五、在工作生活中怎样应对压力与心理的冲突?
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可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也不需要刻意去控制,但是我们可以控制自己的言行,不说不负责任的话,不做不负责任的事。面对压力最有效的方法是:
1、树立良好的信念与信心。
2、摆正自己的心态构建最佳的心境。
3、多做开心有益的事情,将不良的情绪逐渐淡化。
4、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向信任的人吐露自己内心的不快。
5、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拥有健康的人生。
6、给自己设立一个短期的目标,使自己能够获得成就感。
心理健康讲座心得体会7
我听了韩学荣教授的心理健康讲座感觉受益匪浅收获很多。
韩老师从健康的定义、健康的标准、健康与不健康的问题等几个方面展开了讲述,感觉老师讲的这些都很贴切实际,很实用,尤其对于我们老师工作压力大,听完讲座心里感觉轻松了很多,感觉比以前更了解自己了。并且在课上听的很轻松没有感觉累,一天时间觉着过得很快。并且在以后教育学生上和自己自我调节上受到很大启示,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在教育学生过程中,不会有万能的、普遍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怎么教要掌握技能和技巧,不要只知道批评,要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尊重学生让孩子们喜欢你。学生在喜欢你的基础上,就会对你所教的学科产生兴趣,并且愿意学习,因为兴趣是孩子们最好的老师。
二、在我的心里上,老师的讲座让我释放了很多压力。首先让我知道生活是五颜六色的,当我们工作和生活上有压力时,我们要学会把心思放下来把担子放下来,学会自我调节。另外还要正确认识自己,必须要学会独立生活,在生活中要有最起码的独立性。当我们不能改变环境时,我们要试着适应环境。
总之,人无完人,金无足金,我们在生活工作中该怎么过怎么过,高兴也是一天,不高兴也是一天,为什么不高高兴兴过好每一天呢?
心理健康讲座心得体会8
3月26日,我有幸聆听了王加绵教授做的关于"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及纠正对策"的讲座。王教授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研究成果就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为在场的教师送上了一道丰盛的精神大餐,也令我耳目一新,受益匪浅。
教育部在1999年8月13日颁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重要环节。因此,对中小学生及时有效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实现现代化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新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学生心理问题形成于家庭,表现在学校。在青少年成长的过程中他们的心理问题表现的较为突出的是以下三个方面:
(一)厌学
小学生厌学的成因很复杂,后果也是可怕的。它是家庭、社会、学校,还有孩子自身的'认知条件下综合作用的产物。教师与家长要密切配合,认真分析,找出原因,对症下药,才能有效的解决问题。要把尊重与爱撒给每一个学生,从他们的心理需要出发进行教育和帮助,切实解决他们学习的心理问题,才能让每一个学生更好地适应新时代教育的要求,从而顺利走完健康成长的历程。
(二)说谎
孩子说谎是由于社会风气、家庭压力、虚荣心、心理因素、社会发展带来的种种因素造成的。他们认知能力的发展未臻成熟,说谎不但会严重影响青少年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也给正常的教育带来巨大的困扰,直接影响学生教育任务的完成与教育目标的的实现。因此,在小学阶段的学生需要正确的引导,教师要给孩子以心灵的安慰,给孩子提供改错的机会,给孩子自我反思的空间,让孩子能够真诚地面对生活,面对他熟悉的每一个人。这样每个孩子才能诚实、自信、健康,茁壮的成长。
(三)早恋
小学生难以解决的心理问题除了上述两个问题之外,就是与异性的交往。随着青少年的发育提前以及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早恋现象已经在小学的高年级出现萌芽。13、14岁的青少年正值情窦初开的时期,他们对异性充满着好奇、爱慕,又有着虚荣的心理在作祟,所以不可避免的会出现这种令人担忧的现象。作为教师要细心观察,实施温情教育。在班级开展一些有意义的班队会活动,对友谊进行正确的引导。家长要给予积极的配合,未雨绸缪。早恋既是一个教育问题,又是一个社会问题,要让所有的孩子都有一个充满阳光的童年,不要让早恋的小雨洒到他们的青春花园。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的工作是一种艰巨、复杂的培养新人和创造精神财富的脑力劳动。作为教育战线的一员,我会不断地寻求现代教育的新路,切实以新理论、新方法、新理想来做好学校的德育工作,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心理健康讲座心得体会9
一、高中体育学生心理状态的现状
从传统视角来看待体育的基本功能,大凡有如下几种:能增强个体的身体条件。有助于形成群体的集体主义精神,诸如此类。对上述观点进行考察,发现:这些都是从体育作用于个体的外部、宏观的角度进行的理解。根据这种习惯理解,在对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上也就体现为:以竞技、力量的训练为主。
近年来,随着教育心理学的不断发展,同时,通过心理学与其他学科所形成的交叉研究表明:个体在体育方面若坚持科学、合理的锻炼,将有助于其心理健康状态的形成。所谓心理健康,可以理解为:个体能够适应发展着的环境,具有完善的个性特征;且其认知,情绪反应,意志行为处于积极状态,并能保持正常的调控能力;生活实践中,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自觉控制自己,正确对待外界影响,使心理保持平衡协调。由概念界定所规定的要件可知:体育与心理健康之间形成了一种映射关系,通过体育活动所形成的个体间的互动,将增进个体在环境适应性方面的能力。
二、体育运动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
体育运动无论从内容到形式,和普通的身体锻炼有着截然不同的作用。因此,学生原有的心理水平已不能满足他们所学习的运动项目的需要。例如,短跑要求较短的反应潜伏期、良好的运动距离知觉和运动速度知觉。就如篮球比赛中的带球上篮,由于要了解队员位置,要求有较大的注意范围,既要带球前进,又要防止对方拦劫,需要学生善于快速分析,分配自己的注意力。任何一种运动项目,都要求运动者有勇敢、坚持、自制、不怕困难等良好的意志品质和乐观、友爱、愉快、同情等多样的感情。上述心理活动和心理特征,就一个人的自然发展水平来说,当然不能满足运动学习和运动竞赛的需要。但是,在个体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运动水平,或战胜对手而进行的运动活动中,原有心理水平便慢慢获得提高。也就是说,体育运动的新需要与原有心理水平的矛盾,推动了个体心理的发展。
同时,体育运动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体育运动大多是集体性、竞争性的活动,自己能力的高低、修养的好坏、魅力的大小,都会明显的表现出来,使自己对自我有一个比较符合实际的认识。体育运动还有助于自我教育。在比较正确地认识自我的基础上,便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修正自己的认识和行为,培养和提高社会所需要的心理品质和各种能力,使自己成为更符合社会需要,更能适应社会的人。
三、体育运动和学生心理健康的定向价值形成
1、认知行为设定
参加健身运动能够促进个体积极思考,以此来削弱那些消极想法,改变沮丧和焦虑的状态。尽管不经常参加运动的人把开始运动和坚持运动视为一项艰巨的任务,可一旦他们实现了目标就会加强他们的竞争意识,提高他们对自我能力的认可。自我能力认可与努力和坚持密不可分,这两种因素帮助参加者继续健身锻炼,并取得收获。
2、注意力分散的设定
参加健身运动时,运动量的增大和运动动作的发挥,可以分散人们对自己焦虑和沮丧的事情的注意,并且,把这种情绪在不断地运动中得到发泄,从而使人身心轻松,大大受益。健身运动把人们从焦虑和抑郁的琐事中解放出来。
3、身体所产生激素的设定
健身运动之所以使人的个体生理、心理受益,是与运动后人体内荷尔蒙激素的分泌量的.增加有关。人的荷尔蒙激素,是大脑在外力刺激作用下产生的化学物质。大量的荷尔蒙分泌,可以改变人的情绪状态,加强愉悦感,增强健康活力。这种健康感可以降低沮丧、焦虑和其他消极状态的程度。一些研究认为,任何健身运动均具有以上三个方面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而高中学生,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和高考压力,各次考试带来的不良情绪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健康程度。
体育运动和学生心理健康的定向价值形成,具体可以表现在这6个方面:有助于学生发展智力;有助于学生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使学生自我个体意识更为清晰;有助于学生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学生消除心理疾患。
四、体育运动和学生心理健康的定向价值实现的途径
体育运动和学生心理健康的定向价值的实现,需要体育与心理学两方的共同作用,相互渗透来完成。
1、优化体育教学环境
体育运动的环境对人的身心健康有着直接的影响。晨练的人们多数选择在公园,因为那里鸟语花香、绿菌环绕,置身于这样的环境,能够使人精神愉快、心情舒畅。因此,学校要加强体育场、馆设施建设、购置充足的体育器材,及时更新体育设备和器械,改善体育教学环境和学生体育锻炼的环境。
我们可以这么设想,当学生走进宽敞明亮的健美馆,踏着柔软的地毯,听着优美的音乐,墙壁上的大镜子映出他们青春活力的身影,必然会产生激动、愉快、自豪、跃跃欲试的感觉,从而乐于接受体育,对防止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倾向起到了积极作用。或者,当学生们走出沉闷的教室,来到蓝天开阔的操场,各种他们喜爱的体育器械一应齐全,学生们的心情该是多么愉悦,多么轻松。
2、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
我认为,高中体育学科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体育心理卫生课是定向价值实现的重要途和重要学习内容。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自身的生理、心理基本知识,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内容和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了解体育运动中的心理卫生常识,了解自身是否存在不良心理倾向和心理障碍、如何克服等。做到自我诊断、自我预防,提高学生的自我心理保健意识,达到防患于未然,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3、建立高中学生体育课程心理健康档案
实施健康教育;要做到有针对性,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因此,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非常必要。大学生心理健康内容应包括:大学生来自的省份、地方;家庭状况(如成员状况、经济状况、父母婚姻状况、有无重大变故等);大学生气质、性格特征;是否确定恋爱关系;有无焦虑、抑郁、孤独、空虚、苦闷等不良心理倾向;产生的原因等。以此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依据,做到区别对待,有的放矢。这项内容可与健康教育教研室,和负责学生工作的有关部门配合共同完成。
心理健康讲座心得体会10
通过几次家长学校的学习,收获很多。虽然我自己也是一名教师,但我从家长学校中也学习了很多东西,受益匪浅。主要有这样几方面体会:
一、要注重对孩子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第一期家长学校聘请的特级教师钱金铎老师所做的如何对孩子进行数学辅导的讲座,对如何辅导孩子做数学作业大有裨益。尤其是在辅导中要重视对孩子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对孩子数学的学习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听了之后,让人感觉受益匪浅。
二、要学会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
听了张和珠老师的讲座,对培养孩子阅读能力的重要性有了充分认识。以及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应从何入手,有好多收获。
比如要引导孩子多观察自然、观察社会,从而发现问题,产生疑惑,萌发求知欲望。要适当满足孩子对读物的兴趣取向。为孩子订购图书、报刊时,要尽量采取指导、建议与商量结合的态度。要多鼓励孩子读书,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让孩子自己选择一些感兴趣的图书,从而逐步提高阅读的能力。
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还可带孩子去书店,让他自己挑选自己喜爱的书。对孩子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也是大有裨益。
其次,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要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提高和保持孩子读书的热情。
心理学分析,只有不断地利用外界刺激加以强化,兴趣才能保持持久和稳定。当孩子对某种读物产生兴趣时,要采取主动参与的态度,对孩子的读书活动给予关注。找机会让孩子讲书中精彩的内容,讲他的感想,参与孩子讨论读后感。结合孩子在语文课学过的有关内容“借题发挥”。这样强化孩子的读书兴趣,使之坚持读书热情。
当孩子读了书、增长了知识,产生了感想,提高了能力,获得了进步,要及时给予肯定。在阅读过程中好可以帮助孩子掌握一些简单的常用字,而不是孤立的去识字。正确的引导,孩子从中体验到阅读的愉快从而产生再阅读的愿望,抓住时机,对良好阅读行为进行强化。
最后,为孩子读书创造条件,优化环境。
张和珠老师强调外界环境条件是孩子读书的外因,父母的素质、住房的'条件、家庭生活习惯、住地环境的氛围等诸多方面均是影响孩子读书的因素。父母应起表率作用,多读书多看报,不断更新和增长知识,对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家庭生活习惯要注意,如果孩子看书,家长应对孩子读书的干扰;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小天地,有明亮而柔和的光线,舒适的桌椅,实用的书柜,有这样一个适宜放松的环境,使孩子感受到读书是一种享受。
三、要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
孩子的心理健康关系一个民族的未来。如果自私、冷漠、孤僻、只讲索取不愿奉献占了上风,真让我们为未来捏一把汗。知心姐姐告戒我们家长不要片面看待孩子的分数,只抓分数而忽视了非智力因素,这样会给孩子带来许多心理问题:敌对情绪、心理负担重、脾气古怪、不关心他人、自私自利等。因此,家长必须转变观念、实事求是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设置目标,重视孩子的全面发展。培养一个真正完整的人。
心理健康讲座心得体会11
随着社会高速发展,市场竞争加剧和生活节奏加快,在信息大爆炸的当下,受网络等媒体影响,不少人因期盼与获得的不平衡以及生活工作中累积的压力,逐渐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如不能得到有效开导及化解将出现难以估量的后果。
20xx年x月xx日,本着以人为本的企业发展理念,为关爱广大职工心理健康,疏导员工在生活工作的心理症结,从根本上员工找到心理存在的问题,xxxx高速公路有限公司诚邀著名心理学专家xx教授,在公司会议室开展心理学健康讲座。经过数小时的讲解,全场在轻松欢愉的气氛中度过。xx教授从“人的三个层次、力量来源、边界思维、概率”等方面,通过生动讲解和职工互动等方式向广大员工阐述了从心理层面应以什么样的心态对待工作生活,如何处理与人交际沟通时出现的问题。
x教授的讲解让我受益匪浅,讲座过后我进行了认真的思考,现将对参加此次讲座的心得体会分享给大家,不妥之处请谅解。
一、从精神层次提高人生站位。人类与其它动物的本质区别就是因为我们有复杂的思考能力,丰富的精神世界。然而大部人对自己人生站位停留在物质获取及社会关系上面,这样就会形成期盼与获得不平衡的心理问题,不可否认改善生活品质提高社会关系是人之本性。但我们更应该从精神层次来定位自己,对待工作。在熟知的伟人中,如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放弃美国给出的优越待遇,经历艰难也要回国为国家导弹事业献身。这样的人已经把个人在事业中获得的名利抛之脑后,在精神上与更高层次的民族大义相关联。作为一线公路人,不应以单纯的物质报酬感到快乐,还要以身为国家公路人,社会主义发展贡献的一份子感到自豪!
二、自律人生,掌控力量的来源。我们总是因为闹钟响起才不情愿的起床,小时候如果不是父母催促便不会主动写作业,长大了不到迫不得已就不会主动改变,不会自律的人生就是被外界所控制。自律是人与人之间产生差距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消除人生痛苦的重要方法。西汉匡衡凿壁偷光苦学,终成一代文学家。今年高考才结束,一名昂子喻的盲人考生考了635分的好成绩。他们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是自律。关于自律不应该是嘴上说,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是很多人的通病,而是给自己定一个能完成的目标,工作上也是一点点提升自己的能力,不找借口持之以恒的`坚持。掌握了自律就是掌控人生,只有掌控人生才不会因被外界驱使而痛苦。
三、不以主观心态,对待他人。在我们的平常工作中常会因为某位司乘人员的态度影响一天的心情,列如一辆绿通车因货物不能满足政策不能免费,而产生不满。我们看来我们是对的,司乘人员却认为我们在故意刁难,当双方都认为自己没有错时,矛盾就出现了。其实,抛开主观心理看待问题,是否因为我们解释工作做得不好,宣传工作不到位才产生这样的问题。换位思考,学会从别人角度思考,找到自己的原因,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四、加强学习,提升思维边界。看待问题应该从更宽广的长远角度出发,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心有多宽舞台就有多宽,马云在创建阿里巴巴前期时说过,要将公司打造成世界级别的电商平台,那时很多人认为他痴人说梦,现在看来事实证明他长远的目光是正确的。然而不是每个人都有那样的思维,当我们感到思维受到局限时,就应加强学习,学习是提升思维边界的唯一途径,不学习犹如井底之蛙,永远不知道天地的广阔。
五、奋发努力,提升成功概率。努力不一定成功,成功却必须努力。我们生下来不会走路,是在一次次摔倒中从走到跑,那些百发百中的也是在无数次练习中才掌握命中技巧。就算在网络上看到别人的光鲜亮丽,其背后的艰辛又有多少人看到。作家冰心《成功的花》一文这样写“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靠运气获得的成就也伴随巨大的风险,只有努力才是通往成功路上概率最大,风险最低的方法。
思想决定行为,态度决定一切。内因对事物发展起到决定性,外因仅起到减缓或加速的作用。态度就像一面镜子,你用什么样的方式对待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生活和工作就用相应的结果反馈给自己。
心理健康讲座心得体会12
今天学校组织了一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讲座,作为一名刚升入大学的学生,我从中明白了心理健康对我们今后发展的重要性,以及我们如何才能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
大学是一个大的集体,我们每天生活在其中,每天总会与各种各样的人接触,而如果而我们没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就无法与人正常的相处,无法建立自己的人际关系网,这将会导致我们觉得生活是孤单的,是无助的,从而产生一种迷茫的时生活状态,这对我们的大学生活是致命的,毕竟大学生活是我们人生中最宝贵的经历,我们也将通过大学慢慢的融入社会,而不完整的大学生活将无法为以后步入社会做好铺垫,这就导致我们无法对每天的生活充满激情。
心理素质是主体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学生求知和成长,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文化知识,只有通过个体的选择、内化,才能渗透于个体的人格特质中,使其从幼稚走向成熟。这个过程,也是个体的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创造意识、自主人格、竞争能力、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要以心理素质为先导。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状况,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调节的关键。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知识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我们大学生更应该有一个健康的心态,积极的态度去面对。
为了我们的心理健康,了解与掌握心理健康的定义是必不可少的,这对于增强与维护我们的健康有很大的意义。当我们掌握了人的健康标准,以此为依据对照自己,进行心理健康的自我诊断。发现自己的心理状况某个或某几个方面与心理健康标准有一定距离,就有针对性地加强心理锻炼,以期达到心理健康水平。
所以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生,要想拥有一个完满的大学生活,心理的健康是必不可少的。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也就是说,我们只有心理健康了,才能去面对生活中发生的各种事情,而至于因为一点小事就闷闷不乐好长时间,也不至于因为一点挫折而自暴自弃,产生各种沮丧悲观的想法。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价值,既能了解自己,又接受自己,有自知之明,即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和优缺点都能作出恰当的、客观的评价;对自己不会提出苛刻的、非份的期望与要求;对自己的生活目标和理想也能定得切合实际,因而对自己总是满意的;同时,努力发展自身的潜能,即使对自己无法补救的缺陷,也能安然处之。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则缺乏自知之明,并且总是对自己不满意;由于所定目标和理想不切实际,主观和客观的距离相差太远而总是自责、自怨、自卑;由于总是要求自己十全十美,而自己却又总是无法做到完美无缺,于是就总是同自己过不去;结果是使自己的心理状态永远无法平衡,也无法摆脱自己感到将已面临的心理危机。
通过这次的讲座,我深刻的看到了健康的心理对我们的重要性,一个幸福的人生必须要有健康的心理作为坚实的后盾,在以后的学习与生活中,健康的心理将会帮我们一步步的走向成功。所以,以后我们必须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努力的去使自己的生活变得完满.
心理健康讲座心得体会13
提到健康,多数人只能想到关于身体各方面健康的问题,却不想心理问题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全中国每年因心理问题自杀人数大约为28万人,200万人自杀未遂,70%以上的人心理早已处于亚健康状态却不自知。通过学习心理学,我们会通过一个人的某些行为、喜怒哀乐来判断他是否心理健康,对关注自身、帮助他人也有重要意义。
经过学习,我认为要想保持身体、心理健康,尽可能的减少心理问题,要保持以下三个方面:
1、希望的品格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众所周知,1935年,毛泽东在红军取得阶段性胜利后,触景生情在甘肃省下了《七律·长征》。这首词主要是讲述了红军长征路的艰难历程,他们在长征的途中并不知道未来的路在哪里,能否成功,但是每个人心中都充满着希望,保持着乐观主义精神。要想成为身心都健康的.人,要像红军一样充满希望,不要太在乎结果,走好每一步路。
2、宽容的品格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难免会遭受不公平、误解或者吃亏,我们最理智的选择就是要学会宽容,试着尝试原谅理解他人,也能让自己变的不再计较,心情舒畅,学会宽以待人。
3、热爱生活、工作
心理健康的人是热爱生活、热爱工作的。近年来,随着就业难的问题,大多数人也许从事了与本专业无关的工作,背井离乡,导致日常心情压抑。我们要善于自我调节,即便生活、工作是枯燥的、辛苦的,我们也要尝试着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化解这些苦闷的情绪,尽量不存在过多的负面情绪。
另外,关注心理健康不仅仅是成年的教育,而是要从小抓起,尽可能降低因为心理原因造成的自杀、犯罪等一系列行为。
以上是我简短的心得体会,希望大家在遇到困难、挫折走不出来的时候,不要害怕,不要迷茫。能够从正确的角度去认识心理治疗,积极向专业人员寻求帮助,成为一个真正身心健康的人。
心理健康讲座心得体会14
近日,参加了电大《心理健康教育概论》学习,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获得了许多新知识,使我对工作有了新的思考,受益匪浅,感想颇多。我想就此问题谈谈自己从这次学习中获得的体会。
一、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时代的要求。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确定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促使教师更新教育理念,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形成完善的人格;有利于提高德、智、体、美、劳教育的成果;有利于学生心理障碍的排除、心理疾病的防治和精神健康的维护。因此说,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心理健康的内涵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良好的`心理或者精神状态。心理健康这个概念,既代表心理健康,当然也代表着它的反面——心理问题。围绕着心理健康开展的教育,我们称之为为心理健康教育。从班主任的职责来看,班主任要当好学生的心理保健医生,促使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这是因为心理健康是班级德育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班主任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够全面地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全面素质。心理健康内涵的核心是自尊。所谓自尊是指学生中间,或者指某个个体中间,对自己或者对自我一种积极的肯定的评价,体验或态度。老师们都很重视对学生自尊心的培养,因为学生如果自尊就可以成为自强、自立、自信的年轻一代,因此自尊的问题最重要。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良好的心理或者精神状态。心理健康这个概念,既代表心理健康,当然也代表着它的反面——心理问题。围绕着心理健康开展的教育,我们称之为为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内涵的核心是自尊。所谓自尊是指学生中间,或者指某个个体中间,对自己或者对自我一种积极的肯定的评价,体验或态度。老师们都很重视对学生自尊心的培养,因为学生如果自尊就可以成为自强、自立、自信的年轻一代,因此自尊的问题最重要。
三、正确区分不同的心理状态
一般来说,人的心理状态可以分为三种:正常状态、不平衡状态与亚健康状态,与这三种心态相应,其社会行为方向也表现出十分重要的特点。
在没有较大困扰的情况下,通常人的心理处于正常状态之中。这种状态之下,通常的行为基本上预期价值观体系、道德水平和人格特征相一致,是一种健康或者优秀的状态。 第二种状态是不平衡状态。一旦发生了扰乱正常生活、引起人们消极情绪的事件,如受到挫折、需求得不到满足等,就会进入一种不平衡状态,这里指学生处于挫折、焦虑、压抑、恐惧、担忧、矛盾等状态。一般来说,学生在生活过程中会不断地经历各种不平衡状态,这是不可避免的甚至是必要的。积极主动而不是消极被动的面对不平衡状态才会带来发展或者成长的契机。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要不断打破对象的平衡,促进其发展。对不平衡状态的外在或内在的非建设性或伤害性处理,才会导致所谓的“病态、变态、或偏差”。
异常行为是学生在心理不平衡的情况下发生的,是一种偶发性行为,这种行为在学生正常状态下是不会发生的,它与常态行为不同,可以称为“偏态行为”。班主任如果能及时鉴别学生的行为,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学生摆脱心理的危机状态,回复到正常状态,那么,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的违法行为、不道德行为以及意外事件就会大大减少。
心理健康讲座心得体会15
对方的感觉—————决定着别人的感觉。决定别人的感觉,就要读出别人的感觉。
作为一名教育者,领导的期望,社会、家长的期待,孩子发展的需求,更加上自身知识和能力的匮乏,这些都感觉身心都是飘乎乎的。为此,我十分困惑和迷茫。很庆幸参加了这次心理健康专题培训,通过听取专家的讲座,使我了解了教师心理健康的观念和基本知识。这次培训让我受益最深的就是如何应对教师的心理问题:
1、保持心理健康。
(1)教师要培养积极的自我意识,要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优缺点所在,正视自己的喜怒哀乐,既不妄自菲薄,也不自我膨胀,不过分苛求外部环境,以避免因现实与理想之间的落差而造成的心理冲突。
(2)运用积极的心理暗示。教师在工作中难免会与领导、同事及学生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它会使教师受到打击而自怨自艾、退缩、逃避等。这时要用言语反复提醒自己,进行自我暗示,促进自己乐观向上,善待生活,充满激情。
(3)及时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遇到烦恼,不要闷在心里,可找几个知心朋友谈谈心、调节心理平衡。
2.提高综合素质。
教师应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促进自己可持续发展,为自己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保持乐观的心态和幽默的情绪
(1)教师自身保持一种乐观的心态非常重要。教师的乐观精神主要包括宽容精神、赏识意识和有激情地生活。
(2)教师要有广泛的`兴趣,健康幽默的情绪,平静愉快的心境和活泼开朗的性格
教师在工作中所表现出的积极乐观、热爱生活、勤奋工作的风貌,都会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与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培养。同时也对学生今后的成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懂得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非常必要。
感谢这次培训,让我在今后的工作中重拾信心。让我知道教育者的条件,心理活动本质就是一种感觉。
【心理健康讲座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心理健康讲座心得体会03-08
学生心理健康讲座心得体会12-15
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心得体会12-06
初中心理健康讲座的心得体会04-26
心理健康讲座心得体会(精选12篇)10-12
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心得体会02-13
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心得体会09-05
大学生心理健康讲座心得体会11-25
学生心理健康讲座心得体会(精选31篇)02-20
心理健康讲座活动总结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