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班主任工作心得体会
教学实践,用习惯去反思,越反思越见真谛。下面是小编收集的新班主任工作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新班主任工作心得体会1】
我是1991年参加教育工作的,从教16年做了15年的班主任,虽然没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但也做了许多尝试,现将自己的工作情况与各位同仁交流如下:
第一,在班主任工作思路上,我始终主张这样一个理念:作积极的人,持乐观的精神,不断完善自我,向着理想坚持不懈的努力,遇到再大的困难和挫折也不言弃、不放弃,这样才会给学生树立榜样,使学生感到有主心骨,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初接一个班尤其是半路接班,与学生见面之前,我必须先通过各种渠道了解班级状况,找准优点和症结,以便在见面会上能一针见血讲到要害之处,在学生面前树立起自己的威信。教师节我收到学生这样一条短信:”黄老师,我是***,当年令您头疼的乱学生现在已做了深圳一家合资企业的质量总监(这家企业比较大,有6000多名员工),真谢谢您常对我们说的六个字‘不言弃、不放弃’,使我从职高考大学、上本科,最终取得了这份工作,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二,在班级管理中,我很欣赏教育家魏书生先生说的一句话:“教育需要管理,管理需要方法。教师要理解学生,顺应学生,最后要有能力改变学生。”对此,我深有体会。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使我觉得,最好的管理是心灵的管理,最好的交流是心灵的交流。于是,对于学生中出现的问题,我会用心揣摩学生的心理,思索学生的动机,站在学生角度体会学生的感受,然后对症下药,采取措施……例如:去年冬季我任3、13班班主任时,感觉班内学习风气不浓,竞争意识不强,优生群体不稳,课余时间利用不主动。针对这种现状,我制定了学习标兵和进步生的评选制度,每月评选一次,在教室张榜公布,并以书面的形式通知家长,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时间不长,正气树立了,学风变浓了,班风扭转了,成绩也提高了。
第三,在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中,我时刻牢记我国清代思想家魏源曾说过的一句话,那就是:“不知人之短,不知人之长,不知人长中之短,不知人短中之长,则不可以用人,不可以教人。”要想把学生教育好,就必须全面了解学生,具有“知人之明”,才能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每当接到一个班后,我总是先与同学们谈心,了解每个学生的思想情况、成绩状况、家庭情况及主要优缺点等等,并从生活上、思想上、学习上无微不至地关怀他们。使每个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感到无比的温暖,这叫“爱得深”。在与学生接触过程中,我力求使学生感到我确实是真心实意地关心他们、爱护他们,因而使他们对我产生一种崇敬的心理。对那些偶尔犯错误的学生,我或表现得比较豁达、或表现得比较宽容,促其内疚。有时,我真觉得这种方式比批评、训斥的作用还大。这叫“爱得真”。我爱学生,是让学生感到我确实是始终如一地爱护着他们,为他操碎了心,费尽了心血。让他们觉得如不好好学习或如再犯错误,实在对不起老师了。这叫“爱得久”。当然,爱学生,并不是无原则的爱,更不能因为爱而迁就他们的一些缺点或错误,而是既爱护他,又要严格要求他们。这叫“爱得严”。我称这种德育教育的方法为:“爱”满心中,“严”贯始终,“真”寓教中的爱心德育,实践证明,有一定的效果。
第四,在协调班级任课教师工作方面,我是这样做的:1.协调我与任课教师之间的关系。我经常与任课教师联系,沟通情况。并主动向他们介绍班级学生的情况和建设班集体的目标和活动安排,同时,还认真听取各任课教师对学生情况的反映和对班级工作的看法、建议,以便统一对学生的要求。2. 协调任课教师之间的关系。一个教学班的任课教师在年龄、性格、工作经验等方面可能存在着许多差异。为了缩小这些差异,我又经常去协调各任课教师之间的关系,力求使他们彼此沟通、和谐配合,发挥优势,共同做好班级工作。3.协调任课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当任课教师与学生发生矛盾时,我总是实事求是,做好工作。力求既维护教师的威信,又使学生心悦诚服。这样,使班级工作形成了一个战斗堡垒,增强了凝聚力和战斗力。
回想这十几年的班主任工作,我觉得自己是在全身心地付出,虽然我在这项工作中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之处,可我依然热爱班主任这项工作,并且“快乐的工作着”,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我坚信有领导的支持和同志们的帮助,我会成为一名出色班主任的。
【新班主任工作心得体会2】
被称为“班主任工作专家”的任小艾在《我的班主任工作》中曾说,“皮肤饥饿”在医学界是很出名的说法,但在教育界却经常被忽略。人的一生当中有三大“皮肤饥饿”期,即婴儿期、青春期、更年期。婴儿期,孩子如果能够经常被大人抚摸,日后一定更聪明;更年期正是因为缺少这种关爱,才表现出烦躁易怒;青春期的孩子有两面性,一半是儿童一半是成人,而家长们往往只看到孩子渴望成人的一面,忽略了他们依然存在着孩子的心理,他们其实希望得到父母的一个拥抱和更多的关爱。
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步伐的加快,留守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规模不断扩大。这些孩子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引导和教育, 很多孩子成了生活上的困难生, 学习上的后进生, 思想、行为上的问题生。青春期是人生的关键时期,若学生的教育、情感、心理等问题未得到及时地解决,给青少年的一生必将造成严重的后果。近几年以来,农村“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引起了人们广泛关注。
我在家访时,发现留守学生有早恋现象:杨某,女,14岁,六年级的一名学生。以前上课专心听讲、遵守纪律,学习成绩进步挺大。最近组长反应她有几次家庭作业没有完成,上课时我留心了一下,她有点心不在焉的样子。到她家家访时,其母告诉我,杨某是家中的长女,家中还有一弟弟,和妈妈长期生活在一起,爸爸在外地打工,一年回不了几次家。杨某最近讲究穿着打扮,还给邻居,也是班上的一男生写信……
我班的杨某就属于青春期“皮肤饥饿”。从弟弟出世后她就感觉妈妈给她的'爱少了,自己和爸爸更亲密了,有什么事儿总愿意跟爸爸交流,而爸爸近两年又出外打工了,一时间感觉缺乏父爱了。她的这种“皮肤饥饿”在家无法满足,她就会去同龄人中寻找。我曾做过统计,凡是早恋的孩子,都缺乏家长的爱。
爱是世界上共同的语言。有的教师视学生早恋为“恶性事件”,一旦发现哪个学生有早恋行为就采取严厉措施,如公开点名批评或含沙射影的暗示批评,或用讥讽挖苦的语言当众羞辱学生,或向家长打电话反映,借家长之手严加管教。这些简单粗暴的处理方法,极大地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可能促使个别心理承受能力差的留守学生出走,重者甚至轻生。那么,面对这些早恋的孩子,教师该如何做呢?
首先,教育者应充当倾听者。一个成功的教育者应该具有足够的耐心与宽容,那么,面对学生中存在的早恋问题倾向更应具有这方面的修养。要想成为一个倾听者的先决条件是必须将自己与学生放在同一个高度上,把自己当作是他们的朋友,乐意听他们诉说,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可能知道学生最真实的想法,并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在倾听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引导的方式。引导得好,学生的心门会被轻易打开;引导得不好,他们会守口如瓶。通过一些教学实践,我发现许多学生喜欢在诉说前先“探听”老师的口风,并设想自己则可能遇到的情况,一旦发现情况的发展不利于自己则可能很敏感地关上自己想倾诉的嘴。这时老师必须充分表现出一种过来人的大度和宽容。我班的杨某就问过我这样的一个问题:“老师,我们班目前存在许多‘早恋’问题,恐怕会起大的混乱,怎么办?”我犹豫了一下想到其实她就是“早恋”大军中的一员,于是我故做轻松地说:“此言差矣!‘早恋’有,而混乱则太夸张了,异性同学存在着好感没什么好大惊小怪的,这是许多人成长过程中所必经的,只要不过分,没有必要刻意扼制。听说你也有一些小情况,不妨说来听听?”如此轻描淡写的一番话让这位女生觉得老师并不是对此深恶痛绝,也没有将我的问题不弄清楚誓不罢休的目的,于是很自然地和我掏了心理话,将自己的想法都告诉了我。
其次,教育者不妨充当“偏袒者”的角色。学生大多不愿意家长与老师知道自己的“感情秘密”,除了害怕外,更多的是因为他们的羞怯。那么,老师一旦发现学生中存在这种情况时不妨让自己充当一个“偏袒者”。虽然家校配合是教育中的关键,但适当地替学生保守隐私,以此做为教育过程中的“筹码”,不但不会使问题扩大,而且更易于老师工作的开展。因为有些学生一旦发现自己隐私已在长辈前一览无余时反而会有“既然你们都有已知道,我就不妨公开这么干”的逆反心理,事态也会进一步扩大。一天晚上,我打电话给一个有早恋倾向,又独自逃了一个下午的课的学生家长,家长得知情况后对学生拳打脚踢,但孩子始终三缄其口。后来我要求家长将电话交给孩子,我问这个学生为什么逃课,他说头痛去吹风。我说头痛吹风这不符合事实,一定有什么事你解不开才头痛。孩子沉默了,我突然意识到孩子的家长在近旁,让他如何开口,于是我对他说我出是非题让他进行选择,他只需回答“是”或“不是”即可,我答应为他保密。其实我早明白致使他逃课最直接的原因是感情问题。于是,为了孩子在父母前不过于尴尬,我要求孩子第二天到校后再找我面谈,并要求家长当天晚上不要对孩子太严厉,并答应第二天了解情况后与家长交流。第二天上午上课前学生便主动找我谈了自己在处理感情过程中的矛盾心理。最终,决定将感情暂时放在一边,以学习为重。正是因为老师与学生之间有了真诚的交流,最终达到指导学生选择正确方向的目的。
总之,对待留守学生早恋问题应当耐心、宽容,加以合理的引导,结合他们心理发展的特点,进行科学的青春期教育,促进他们认识情感,把握青春的能力,才是解决早恋问题的根本。
【新班主任工作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新班主任培训心得体会11-28
新班主任工作计划05-06
新班主任工作总结02-21
新班主任工作日志03-21
新班主任04-25
新的班主任06-21
新的班主任10-03
新护士的工作心得体会05-06
新护士工作心得体会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