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小学数学教研听课心得
当我们心中积累了不少感想和见解时,好好地写一份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那么好的心得体会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数学教研听课心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数学教研听课心得1
这学期,学校开展了人人公开课,我也有幸听了几位教师的公开课,受益匪浅。这些教师的课,设计精美,朴实自然,我被有经验的教师的精彩设计所折服,被课堂的情绪所感染。
一、上课教师的课前提问、课前小游戏拉近了师生间距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上课教师精心设计了教学内容,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贴近学生生活,做到学数学用数学。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到生活中。
三、上课教师的教学语言富有感染力,课堂评价及时,关注了学生的情感。老师的语言富有感染力,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上课教师在教学中有的采用了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明确分工,协调配合,对学习内容进行充分的实践和探究,让学生自己找出答案或规律,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体现了探索性的教学过程。
五、授课者通过学生身边的知识让学生自己去研究然后自己得出结论。最后把新知变成能力。
六、授课者教态自然,语言很自然,鼓励、评价学生的语言恰如其分,有效的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与积极性。
七、注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学生在表达过程中完善思维。
听几位教师的数学公开课,使我亲眼看到他们各自的教学艺术风采,深深地感染了我,鼓舞了我。通过他们的课堂教学,让我看到老教师认真贯彻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启迪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如何进行课堂教学,有了一点感悟。
1、课前精心预设,老师们在课前都以与本节课有联系有情趣的故事与学生非常和谐的交流,引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内心有一种亲切感。课前准备得充足,学生的水平,实际经验等都能做到充分的估计预料。
2、课中精讲多练,老师们根据教材内容适时适度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此情境中动脑,动口说,动手做,学中玩,玩中学,非常适合孩子们的特点。对一些较困难的问题,又在适度的情况下,开展小组活动,并且老师能提出既明确又具体的要求,讨论有目的,说话有依据。整个课堂上,充分利用45分钟。课堂上老师们的应对能力强,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教师能及时准确地排除解决。他们的课堂教学,一言一行,就像是一面镜子,自己在时间上与他们的差距很大,要在短暂的一节课中,收到很好的效果,必须认真学习。
3、课后回味评价很重要。他们都注重引导学生总结归纳一节课所学知识的重点,加强回忆。注重学生互评,师生评价,给与肯定。我认为这样做是给学生的一种鼓励,一种加油的妙方。
此次听课,使自己学到了其他老师的长处,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今后在教学中尽可能地完善教学艺术,提高效率,必须不断地“充电”,不断探索,树立一种去学习,去长期学习的观念,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做一名优秀的教师。
小学数学教研听课心得2
20xx年5月17日,我旗教研室组织教师开展区域教研活动。 在20日,我到浩来呼热小学听了刘玉山老师的三年级数学《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一课,在授课中,刘老师采用的是学案导学的教学方法,听完之后,给我的感触很深,在这里,我不评论这节课的好坏,只是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谈一点我的看法。
近几年,课改活动可以说搞的轰轰烈烈, 课堂教学更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大家对教材的钻研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我认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该体现生活化、艺术化。所以,我认为数学课堂应该体现一下几点:
一、重视培养学生从情境图中捕获数学信息的能力。
教 材中“解决问题”的出现改变了过去应用题呈现形式单一、结构呆板的情况,以情景、对话等方式出现,例题和习题安排形式多样,如图画、卡通、表格、文字等。 这样创设出的情景能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欲望。课堂教学,如同和学生一起经历一次次难忘的旅程,如果教师只为了引导学生到达“终点 站”,那么就会忽略旅途中的“美景”,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省去了让学生收集信息发现问题的过程,不仅有违课改精神,而且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以及创新 能力的培养,所以,应充分利用情境图给学生展示才能的空间,让学生全面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主动参与分析问题,知道分析数量关系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重要作 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因此在教学和复习时,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解决问题”的各种呈现方式,培养学生善于从各种生活情境中捕捉数学信息、寻求数学问题、 分析数量关系、处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同时学会概括总结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二、加强学习策略训练,优化知识结构。
关 于解决问题,《标准》中第一学段的教学目标是:“能在教师引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了解统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有与同伴合作解决 问题的体验。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常常对要不要强调某种方法而感到困惑,新课程注重让学生自己选择问题解决的` 方法,但学生的方法往往不是最简便、最易懂的。老师担心解法一多会产生思维混淆,甚至会在学习上产生负迁移。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知道“多样化是优化的基 础,优化是多样化的升华”,因此,在教学中,关键是让学生有机会去思考、去发现,让他们有机会经历尝试与探索的过程,教师作为引导者,一方面要保证学生知 道基本数量关系,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大胆交流自己的解法,在比较中自主进行“优化与筛选”,指出其思维分析过程中的问题,让学生能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在 理解问题解决方法多样化的同时渗透问题解决方法的优化思想。
三、重视渗透解决问题的数学思想。
解 决问题一直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在新课程教学中,解决问题更是渗透在每一个教学单元中,因此,它时刻相伴于学生的数学学习中。然而,有的学生只要 是碰到解决问题,就会不知所措,而有的学生往往在课堂上学懂的知识,在运用时却又屡屡出错。仔细分析其中的原因,我认为主要原因是学生缺少解决问题的思考 与方法,欠缺一些数学思想方法的缘故,而数学思想它蕴含渗透在知识体系中,是无形的,所以,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就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总结、积累解 决问题的方法与思想。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参与到问题的探究中去,给学生思考、动手的时间和空间,真正让探究过程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四、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用好即时评价和延时评价。
“没 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求成功的努力。”因此,课堂评价已经成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评价的目的在于 “激励学生的学习,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失时机地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激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 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诱发其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当学生在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结果等方面取得点滴进步 时,应抓住时机,及时进行激励性评价。当学生理解得不够准确、表达不够完整时,教师不要急于作出否定性评价,采用延时评价,应利用好学生的错误这一生成性 资源,补充设问,点拨学生引发思考,使学生经历一个自悟自得的创新过程,真正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
总之,平时一定要多学习新课改理念,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授课能力,多听同任教师的课,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争取在以后的教学中取得好成绩。
小学数学教研听课心得3
一、要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就要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的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使其产生强大的内部动力。如:在《可能性与必然性》一节中就通过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气氛活跃,课堂效果很好。
二、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数学来源于生活,在这几节课中,教师都特别注重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运用学生熟知的事物,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如:在讲《面积与面积单位》一课时,教师就用了比较房间大小引入课题,然后出示了各个房间的平面示意图,从而很自然地指出房间的大小就是房间的面积。
三、要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发现。
在教学中,教师应当经常给学生提供能引起观察、研究的环境,善于提出一些学生既熟悉而又能立刻解决的问题,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和寻找问题的答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多给学生一些研究的机会,多一些成功的体验,多一份创造的信心。
四、课堂的设计至关重要。
不相同教学效果截然不同。第一位老师把问题设计得比较大,结果学生接受起来很吃力,到最后,学生也不十分明白什么是面积。而后面的那位老师用“我们说的房间的大小就是房间的面积”,简捷易懂。又如:在讲单位面积时也大不相同,第一位老师直接让学生说出常见面积单位,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吃力,而后一位老师则用了一句“面积的大小用单位面积来表示”自然而然地引出了面积单位,便于学生掌握。
五、教师要有较强的驾驶课堂的能力。
我们观摩的这七节优质课中,教师的基本功都非常的扎实,教师的教态自然大方,语气有很强的亲和力,教师应变课堂中的突发事件都特别的强。
总之,要上一节好课十分不易,这就要我们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才能适应现今的课改要求。
小学数学教研听课心得4
20xx年11月22日至26日,我有幸参加了潍坊市小学数学优质课评选活动,观摩了来自各个县市23节教师的展示。短短几天的时间忙碌而又充实,让我们充分领略了我市优秀教师的风采,也从中感受多多,收获多多。综观这23节课,主要感受有以下几方面。
一、注重有效的情境创设
教学情境是促进学生良好认知结构的推动力,是引导学生学习的动力,因此学生应在一定的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更利于学生有效学习。本此评选的优质课的教师都重视这一点。有的老师课始创设一种竞争性的气氛,如一位老师讲授“分数的初步认识”,老师提出:请你拿出长方形、正方形和圆三种纸,看谁能通过折纸,创造出更多的分数。这一竞争情境的'设置,把同学们引入了思考情境之中。有的老师兴趣性方面下功夫,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背景材料,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实物、事情、实事入手,采用讲故事、猜谜等形式创设生动、有趣有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疑问,激发探索欲望。如一位老师在讲授“2、3、5倍数特征时”,老师让学生随意说出一个数,老师随口说出是哪个数的倍数,引起学生的好奇,从而产生求知的欲望。
二、教师精彩的评价
这些教师能根据具体情况用激励性的语言进行评价:“你讲得很有道理,如果你能把语速放慢一点,其它同学听得就更清楚了”,“老师发现你不仅听得仔细,说得也很好”“了不起的发现,再用精彩的方式介绍给大家,大家就更佩服你了”。由于学生具有较强的自尊心,希望能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肯定。因此教学中这些老师没有吝啬自己的评价语,对于学生点滴的进步和回答及时地进行鼓励,有的老师在一些低年级教学中给学生画星,画笑脸等。这些做法消除学生的紧张心里、解除学生压力,信心倍受鼓舞,使他们大胆的猜想、敢于创新、敢于尝试,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教育机智
精彩的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在实际的教学中,难免会发生诸多的意外。如一位老师在执教“13减9”时,在电脑中出现了13只栩栩如生的鸭子,消失了9个,这时候小学生不愿意了,“老师鸭子游走了”“老师、我们想要鸭子”这时的老师并没有紧张,而是说:“我们同学都很喜爱小鸭子,老师也喜欢,同学们能不能告诉老师游走了几只啊,我们再把他们找回来,快点快点,不然一会可就追不上了啊”这时学生的积极性很高,都帮老师找,最后顺利完成任务。我的第三个收获就是课堂上一旦出现“不速之客”我们要有心理准备,慎重思考,灵活应对,而不参一味拘泥于教学预设,巧妙利用意外来的“生成”,将他生成课堂中的精彩。
四、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
参与评选的老师在课堂上都是采用合作式、探究式等多种学习方法促使学生对知识的深层次的理解,这些教师不仅仅是关注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注重学生主动形成知识的过程,为学生创设主动探索的空间。如一位老师讲授《梯形的面积》时,通过创设情境,引入梯形面积的计算,之后几乎把所有时间交给了学生,经过学生猜想、动手操作、小组合作探究、最后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再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整个过程教师当做引导者。这样学生各样能力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作为第四个收获就是把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学习,经过个人反思、小组合作来学习新知。
当然每个人听课角度不同,收获也不同。这几天的收获也不是以上几点,作为一名新老师需要认识自己的不足之处,时时反思,尽量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慢慢地转化自己的一份教学心得,学以致用,尽力为自己的教学服务。在收获中成长,在成长中成熟。
小学数学教研听课心得5
20xx年12月9日,数学教研会组织了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听了陈玉芝和封惠两位数学老师的执教的《平均数》一课,此次听课收获很大,受益匪浅,不仅让我领略到了两位数学教师的讲课风采,也让我从中发觉到了在课堂教学方面自身的浅薄与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上好每一节课,向身边的优秀教师学习。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体会。
第一、教师善于创设情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目标明确,能为教学服务。提高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求知欲,进而促进其思维。教师创设的情境要真正为教学服务,如果只是为了情境而情境,那就是一种假的教学情境。
在这两节课里,上课的老师都能根据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用数学思想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他们在质疑中思考,在思考中学到知识。
第二、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把枯燥、呆板的课堂教学改变了,从而也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了孩子的求知欲。尤其是在听课过程中,我更加深刻的体会到这些数学教师教学方法的与众不同,也充分体现了“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
听了2节课,每堂课细细的听下来后,感觉每位授课教师都煞费苦心的作了周密而细致的准备,所以每堂课都有很闪光的亮点供我们参考、学习、借鉴,当然有比较就会有鉴别。所以我会把其中的精华加以吸取,尝试运用到以后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来逐步的提高和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
总之,平时一定要多学习新课改理念,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授课能力,多听同任教
师的课,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争取在以后的教学中取得好成绩。
小学数学教研听课心得6
上午我参加了在实验小学举行的数学公开课活动。通过这几节课的学习,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深切感受到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下面我把个人听课的一点体会汇报如下:
一、通过情景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些课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目的明确,为教学服务。例如:李老师上的二年级《1000以内数的认识》,李老师在课件里呈现了其情境的内容和形式的选择都符合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整个教学过程都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非常具体,有新意和启发性。特别之处,是李老师在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但激发了他们了学习的欲望,而且兴趣也被调动起来,于是在自然、愉快的气氛中享受着学习,这便是情境所起的作用。这种情境的创设非常适合低年级的学生。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问以创造学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态。
二、创设问题,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李老师提出疑问,设置悬念,启迪他们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起他们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促使学生的认知情感由潜伏状态转入积极状态,由自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心理的同步发展。揭示知识的新矛盾,让学生用数学思想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他们在质疑中思考,在思考中学到知识,寻求“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总之,李教师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现实的生活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小学数学教研听课心得7
有幸参加了小学数学特级名师教学方法与教学示范体验式研修,聆听了几位特级专家名师的示范观摩课。分别是钱守旺老师执教的《24时计时法》、北京市昌平区城关小学柏继明校长执教的《数数与计数-排队》、武维民校长执教的《租车的问题》、中关村第三小学孙敬斌老师执教的《认识A4纸》、北京实验二小副校长华应龙执教的《阅兵中的数学故事》和特级名师刘德武老师执教的《平均数练习课》。而在这么多优秀的教师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柏继明老师,华应龙老师,刘德武老师。
走进柏老师的《排队》一课,让我有一种“朴实中见深刻,简约中见内涵”深刻感受。《排队》一课是柏老师根据人教社实验版教材一上年级第102页一道思考题设计的内容。原本这样的思考题,教师在课堂中往往会较为简单地作为一道习题处理。然而今天她却将一题化为一课,其意何在?让我们一起去领悟、思考柏老师通过这一道小小的思考题所承载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思考。
在柏老师的课上我们看到是关注排队这一类问题中核心要点、知识体系的整理。通过手势演示“前后左右、排头排尾、正数倒数、顺着数与倒着数”梳理了排队中数数计数的主要方式,为解决该类问题奠定了基础。同时将排队中的三种不同情境结合不同的计数方式进行了系统地整理,并通过三个题组的逐层推进,引导学生自主整理出排队问题的基本规律。由此可见柏老师对于教材内容解读的精致细腻与教学处理的深厚功力。课中,柏老师引领着学生们逐步梳理要点,整理知识结构网络。通过内容之间的纵横关系,从梳理走向整理,关注建构良好认知结构。在此过程中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师在一年级的课中即慢慢地引领孩子追求上位的学习能力,深感佩服。
适应儿童的学习是柏老师的主要教育思想。教学工作除了教师的努力,必须要通过学生内因才能起作用。根本就在于我们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要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身心需要,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要求。这一点在今天的课堂上得到了很好的印证。
柏老师的教学流程推进关注学生,遵循儿童的认知方式。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们的学习是愉悦的,富有成就感的。通过一只手的演示即很形象、清晰地引导孩子理清了计数数数的表述方法。课中三大版块的逐层推进过程中先创设情境,让孩子在具体的座位图中感受计数、数数的一般方法并结合列式,非常直观形象,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搭建了良好的认知平台。再次逐步推进至借助画图、想图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每一版块都很好地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与思考。学生充分经历从直观到抽象的学习过程很好地遵循了学生的认知特点,在过程中学生不断加深对排队这类问题的领悟。柏老师的课堂对于我们如何深刻解读教材文本、扎实推进课堂教学、有效关注学习方法无疑有着很大的启示。
感受最深的还有华应龙老师的“魅力课堂”。在课前,华老师就与我们分享了今年阅兵式片段,出乎意料的是这场让人自豪震惊的阅兵式在华老师的眼中却又增添了一层数学之美。课堂上,华老师与学生们分享了三个故事:一是解决“51”之谜;二是为了神圣的那一刻;三是当坦克踩上俄军的脚。三个故事的命名都极富神秘性,让学生忍不住想去揭开这层神秘的面纱。讲解每道问题时,华老师总是能抓住过去所学知识点,例如在解决阅兵方队长度问题时联系到植树问题,在分析如何求阅兵速度时联系到火车过桥问题。
在华老师的课堂上,“融错教育”始终贯穿始终,首先是“容”错,包容孩子错误,然后将其融化为一种资源,这是教学中很难得的。错误,是一种反证,对教师也是一种提醒和帮助。对孩子“不同”的声音,他总是特别好奇,“还有不同的吗?”。每次当课堂上只有一种回答的时候,华老师就会不停地去问,“还有没有不同的?”在随后与老师们的交流中,他说,“有时候我是有预设的,这个问题,还有着怎样的答案。更多的时候是没有预设的。我只是给孩子一个空间,你会发现有时候孩子的想法很独特。”在华老师的课堂上,孩子们不再把犯错误当作一件见不得人的事。而是充分认识到,他的错误是很有价值的,所以他才会提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华老师告诉我们:“在这样一种融错的教育中,积淀下来的就是孩子创新的人格,在学习的过程,他不但掌握了知识,而且还养成了敢于尝试的良好习惯,错了、失败了,他会去分析,然后再不断地探索。这种教育能帮助孩子磨炼出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
回想这次的观摩活动,在课堂上,华老师都面带微笑。当孩子答错题目时,他会摸摸孩子的头笑着让他安心地坐下;当孩子语无伦次时,他会侧着头笑眯眯地用眼神告诉孩子,别怕,慢慢说;当孩子的回答有趣时,他会发出爽朗的笑声,甚至有几次他笑得俨然像一个天真的孩子。华老师的笑让我们在场的每一位都能感受到他的真诚,让上课的孩子们忘却后面有那么多听课老师在注视着自己,忘却紧张。在华老师的课堂上,我真切地体味到,他教给孩子们的,已不再是单纯的数学知识,而是整个数学文化。借助数学,他不仅引领着孩子们去探索真实的数学生活,更“不失时机”地帮助孩子们领悟人生的真谛。
数学专家刘德武老师的《平均数的练习课》,让我大开眼界,原来练习课也可以上得如此精彩。刘老师平平常常一节课,很好地体现了练习课中的三性,即知识性、思维性、趣味性,不得不让人佩服。本以为练习课会很枯燥无趣,但是刘老师的课不是单纯的教师教,学生学,而是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处理问题的空间,并且老师不断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位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题型难度慢慢增大,孩子们却丝毫不畏惧,而是更加积极地思考,更加踊跃地回答。
数学练习课的教学大都离不开题目的练习,教师要设计好题。好题显现在细节上。刘老师对题的设计让我佩服不已。给条件,给数据就是暗示,等于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有时候我们要将“全直观”变为“半直观”,“半成品”的思维价值要高于“成品”。在设计题目时,教师要带有创意地将细节做好。
最后,用刘德武老师的一句话总结本次的收获。教学,有问题要上,没有问题创造问题也要上!今后,要向华应龙老师学习,不但要做一个心中有数的老师,更要努力为学生营造心中有数的课堂。
小学数学教研听课心得8
在长乐路小学,听了赵文渊老师的一节植树问题。这节课通过几个环节的活动,让学生感知数与间隔的关系。根据教材和学生年龄的特点自主探究,你是园林工人应怎样做?最后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来说说本节知识在生活中的体现。在练习中,着重逆向思维完成练习,通过课件体现知识的探究过程。
本节课完成了教学目标,但是由于教师过多的引导,使学生的自主探究任务没有能得到很好的发挥。反思整个教学过程,发现单纯的用规律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植树问题,对学生有些难,所以在课堂中重视规律更强调方法,注重学生获取知识过程的体验是学生从旧知识向隐含的新知识迁移的过程。如果说生活经验是学习的基础,生生间的合作交流是学习的推动力,那么借助图形帮助理解是学生建构知识的一个拐杖。有了这根拐杖,学生们才能走得更稳、更好。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注重了对数形结合意识的渗透。直接例题导入,引导学生可以画图模拟实际栽树,通过线段图的演示,让学生充分理解“间隔数”与“植树棵树”之间的关系,就此向学生渗透复杂问题简单化的思想,让学生自主选择短距离的路用画图的方式得出结果。这样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发展了学生的潜能,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小学数学教研听课心得】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听课心得12-27
小学数学课听课心得12-28
小学听课教研活动总结11-03
小学数学听课的心得体会04-03
小学的数学听课心得体会12-04
小学数学听课心得体会07-22
小学语文听课教研活动总结11-06
小学数学听课心得体会的范文05-12
小学数学听课评语范文05-27
小学数学听课评课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