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幸福与教育读书心得

时间:2022-12-27 10:06:15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幸福与教育读书心得(通用21篇)

  当我们经过反思,有了新的启发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那么问题来了,应该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幸福与教育读书心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幸福与教育读书心得(通用21篇)

  幸福与教育读书心得 篇1

  《幸福教育论》是刘次林先生的博士毕业论文,很有理论高度,对于我来说是生涩难懂的。我是硬着头皮读的。虽然书中有许多地方我弄不明白,但是我仍感到受益匪浅。在书中,刘次林博士用全面的人性观界定了哲学和教育学意义上的幸福概念;提出了幸福与教育具有天然的内在联系,“幸福是教育的终极目的”;作者用丰富的实践材料揭露并批判了当代教育忘记、违背、伤害学生幸福生活现象,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观点。

  我觉得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是很有必要读一读《幸福教育论》。因为这本书对于我们干好教育事业是很有裨益的。

  一、有助于教师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人人都追求幸福,热爱幸福。那么,什么是幸福呢?由于价值观和人生的体验不同,每个人的看法也存在着差异。有的人认为有钱就是幸福,不是有首歌唱道“有钱的当老大”嘛;有的人认为拥有自由就是幸福,这个在高墙内的人深有感触;有的人认为享受亲情最幸福,不信,你看那街头徘徊的一个个孤独的身影,他们忧郁的眼睛充满了恐惧;有的人则留恋官场里纸醉金迷的威风,为此低头哈腰也乐此不疲;再有那五星红旗下手捧鲜花的体育健儿,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品味成功的喜悦。刘博士认为“幸福就是人的根本的总体的需要得到满足所产生的愉快状态。”他指出幸福是生理幸福、心理幸福、伦理幸福三者的辩证统一;是人性诸要素的平衡和优势的统一;是人性诸要素质和量的统一。教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所从事的职业也有别于其他。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不可能去争权夺利、纸醉金迷,注定要平淡一生,但不意味着我们没有幸福相伴。当学生肃立向你敬礼,真诚的说:“老师好!”时,你不感到幸福吗?当对着毕业照,一个一个的回忆学生曾经的点点滴滴时,你不感到幸福吗?当教过的学生在假期里来看望你时,你不感到幸福吗?

  二、有助于教师懂得珍惜幸福,创造幸福

  幸福在于体会,品味,每个人的幸福满足不同,每个人看待幸福的态度不同,自然,若要满足每个人的幸福似乎太困难。有话说:知足常乐,我想对于幸福我们也该如此。首先教师要自己懂得幸福,珍惜幸福,工作虽然有点累,但同时也快乐着,幸福着,只有我们教师持有一颗幸福的心,我们才能把幸福传递给学生,才能交给他们幸福的感觉,才能教会学生抓住幸福。在珍惜现有的幸福的同时,我想我们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创造幸福,如开展情感系列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幸福,只有我们不断创造幸福,才能够永远享受幸福!

  《幸福教育论》是一本层次很高,很深奥的教育理论书籍。要真正读懂读透,确实非一朝一夕之功。我们要经常不断的翻阅,并且在教育教学中去实践去融会贯通,去不断探索,相信总有一天能真正领悟其精髓,我们的教育也会展开一个新天地,到达一个新的高峰,我们和我们的学生也才能真正与幸福同行。

  幸福与教育读书心得 篇2

  听说此书写得不错,值得去看一看。我当时听了不以为然,因为印象中诸如教科书之类大多枯燥乏味,难有激发人的读书欲,何况此书貌不惊人。学习归来,顺手把书往书架上一放,时间长了,也就渐渐淡忘了

  直到在备课查找资料时发现了这本《美术学科教育学》。所谓用到书时方恨少,因为需要,所以看得格外认真细致。先是整体刘览一遍,感觉挺好,再逐章逐节地看。慢慢地,我被吸引了。他以严谨的逻辑层次、准确的概念界定、融合时代性的教育观、艺术观,系统而又全面地阐述了美术学科教育学。无论是学科教育的本质、特点、功能、目的,还是学科教育原理、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等,作者都一一展开探讨,逐层分析,层层深入。同时运用大量的实例图片,相关数据加以说明,做到图文并茂。使读者观之有肉,食之有味。

  如果问:书中哪些地方让我印象比较深刻?我觉得对美术教育功能目的的阐述和美术教学方法的分析,感触是最深的。因为前者使我全面认识和了解了美术教育的功能和意义,树立起科学的教育观;后者使我明了灵活多变、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拿美术教育的功能目的来说,很多人对它的认识还停留在比较肤浅的表层阶段。认为教学中只要落实美术知识的传递和技能技巧的传授便可,对其潜在的附加值往往忽视或者不善挖掘。常先生在书中特别强调指出:美术教育功能是多方面的,是综合性的。它可以拓展学生的学识视野,丰富其知识领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促进人格优秀特征的个性发展。此外,美术教学应确立体现素质教育,以人发展为本的教育目标。任何单项价值取向的教育目标,都不符合现代教育观念,不能充分体现美术学科的教育价值。可见,美术教育的功能是多元化的,作为美术教师对自己执教的学科有一个系统正确的认识是多么重要!

  教有法又无定法,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结合的双向活动的体现。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我比较注重教法的选择与设计,对学生的学法往往考虑得不多。通过阅读教学方法这一章节,加深了我对学生学法的认识。比如演示法,对学生的学法要求如下:

  1、按讲授思路注意观看演示;

  2、模仿、记忆地看;

  3、理解、审美地看;

  4、观摩汲取地看。

  简要的几句话,道出了看的契机,解决了授课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学会看、怎么样看的难题。可见,教师的教法与学生的学法是互为一体的。教师的教法必须适应学生的认知规律、思维规律,与学生的学法契合。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才能学有所得。

  美术学科教育的关键是美术老师。在本书的最后,作者从业务文化素质、教师能力、心理品质三方面提出要求。呼唤所有从事美术教育的老师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做到博采众长,一专多能。不断完善自己,超越自我,成为社会和时代发展需要的新型教育者。

  可以这样说,《美术学科教育学》犹如一面镜子,让我清楚地看到自身的不足之处,同时它也帮助启发了我,对我今后的教学工作有着很强的实践指导作用。最后,我建议未看此书的老师们,不妨抽点空,看看此书,因为它确实给你有着意想不到的收获。

  幸福与教育读书心得 篇3

  对于我们教师学习新的知识来面对新的挑战,更是不可忽视的。它能提供我们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正如高尔基所说,没有任何力量比知识更强大,用知识武装起来的人是不可战胜的。但是由于工作的限制,上班族们不能向学生那样坐在课堂里学习,而读书就成了我们最有利的知识武器,通过书本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业余时间,也不受空间的限制,方便的学到新的东西,扩展新的思路。总的来说,读书对于我们个人成长的好处可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读书可以让我们站在更高的高度来看问题,从而少犯错误,少走弯路。

  牛顿说过他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上看得更远,科学巨人的虚怀若谷自然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还可以从中学到更有价值的东西。书籍对于整个人类的关系,好比记忆对于个人的关系。书籍记录了人类的历史,记录了所有的新发现,记载了古今历代所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只有认真的学习前人的经验和理论,才能在一个更高的高度上来看问题,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并有一个较高的起点。书本是前人智慧的结晶,是他们的研究成果和经验的体现,通过对他们的学习,发现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来不断的完善自己,大大的促进了个人的成长。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这样说,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也是这样来实现的。试想,如果每个人都是从头开始,那么,无论多么伟大的人,做出多么大的贡献,人类社会最终还是在原地踏步。由此更可见读书的重要性了。

  二、读书开阔人的视野

  书本中的知识可谓是包罗万象,他能拓宽我们的视野,让我们的知识更全面。从而能够更深刻的思考问题,事物都是广泛联系的,现代的许多实践都证明了各种信息的相关性,如果只知道一个领域的信息,必然会有碍于自身的发展,掌握更多方面的知识,才能使未来的不确定风险降至最低。就像做股票的人都应了解当今的政治经济形势,以便能更好的分析股票走势一样。研究物理学的学者们都要有一定的化学和其他基础,才能有所成就。记得一位诺贝尔获奖者在复旦做讲演时就曾说过,现代科学已没有明显的界限,你必须对相关的科学都有所了解才行。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夕阳之辉。一个人的一生中之所以能不断提高,与其始终如一的学习是分不开的,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无涯。知识是没有穷尽的,坚持学习让人始终处于不败之地。反之,没有知识的不断补充和积累,人便会落后于时代。歌德说过,谁落后于时代,就将承受那个时代所有的痛苦。特别是在现今知识爆炸的年代里,不能接触新的知识便会被时代所淘汰。

  在这方面,伟大的导师恩格斯就是一位广泛学习的典范,他虽然只上过中学,但由于他发奋读书,十九岁时就能用十二种语言说话和写文章,在参加工作实践后,他也没有间断过学习和研究,从而被马克斯称为一部真正的百科全书。广博渊深的知识,对恩格斯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准确的传播科学共产主义理论有很大的帮助。

  从它的经历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知识的力量,更能体会到书本做为人类掌握知识力量的有力武器的巨大作用。

  三、读书有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人生来无善亦无恶,关键是正确的引导。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有一位良师益友就能起到很积极的作用,书本就是这样的一位。一本好书就如一个好的导师,它能教你如何做人,做一个于己于社会都有用的人。书籍能安慰我们的心灵,使我们摆脱悲哀和痛苦的羁绊;书籍可以使枯燥乏味的岁月化为令人愉快的时光。书必将各种信念注入我们的脑海,使我们充满崇高的欢乐和思想,从而使我们入神忘情,灵魂升华。

  所以我们要倡导并支持读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做一个称职的教师,以带动教育事业的蓬勃健康的发展。

  幸福与教育读书心得 篇4

  寒假期间,我认真研读《教育新理念》、《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两本书。从这两本书中,我认为普通教师可以读出人生道理,教育智慧;教育管理者可以读出管理理念、办学方向;而思想者读出的更是心灵的共鸣灵魂的回音。作为一名平凡的教师,这另本书让我感动,更让我深思。

  一、用知识武装自己

  通过自学使我体会到作为个体的人必须要进行终身的学习,作为教师必须把教育看作是贯穿与人的整个一生与人的发展各个阶段的持续不断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新的理念,充实自己的头脑,使自己的思想不断地更新,与时代同步。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将贯穿于人的一生之始终,可谓“活到老学到老”。学习不再仅是学生的专利,教育也不再仅是教师的特权。一个真正的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时代也伴随知识经济时代同时降临。教育必须正视现实,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使其形式灵活多样,促进社会学习化、学习社会化。所以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创新,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学习和了解先进的教育理念,把那些教育理念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只有如此,才能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通过思想的内化来指导实践;有了理念的更新,才能创造新的教育方法,适应学习时代的要求。

  二、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

  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说某年轻人来到绿洲碰到一位老先生,年轻人便问:“这里如何?”老人家反问说:“你的家乡如何?”年轻人回答:“糟透了!我很讨厌。”老人家接着说:“那你快走,这里同你的家乡一样糟。”后来又来了另一个青年问同样的问题,老人家也同样反问,青年回答说:“我的家乡很好,我很想念家乡的人、花、事物……”老人家便说:“这里也同样好。”旁听者觉得诧异,问老人家为何前后说法不一致呢?老者说:“你要寻找什么?你就会找到什么!”

  的确,这个故事告诉大家:当你以欣赏的态度去看一件事,你便会看到许多优点;以批评的态度看,你便会看到无数缺点。反观我们传统的教育,多是为了分数的教育,从教师自我出发,而不真正是对幼儿这一主体人的教育,教师的抱怨也就“顺理成章”了。而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孩子的发展。我们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幼儿全面发展(由于个体差异,绝对意义上的全面发展实际上是不可能的。我的理解是指孩子的发展能为个人所驾驭,孩子可以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自由地从事多方面的活动,充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何况,“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优生”有缺点,“差生”也有闪光点,在我们教师心目中每个孩子都应是有天才的一面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改变教育观念,重新整合新型的师生关系,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欣赏者”。从这一角度出发,教师应该尊重幼儿合理的心理需求与个性差异,尊重他们的爱好与选择,尊重他们的人格。同时,及时捕捉幼儿身上的“闪光点”,并予以赞扬,特别是对“差生”而言,一两次别开生面的欣赏不啻是沙漠里的绿洲,久旱的甘霖,这样将会激发他们身上的潜能,让孩子在充满鼓励与期待的沃土中成长,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三、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

  在《教育新理念》中,尤其使我感受最深的,是作者所提出“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书中阐述到“创造始于问题。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首先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问题性教学。”“美国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教师并不是以知识的传授为目的,而是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问题的深度、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形成自己对解决问题的独立见解为目的。问题能力在于学生,能不能以问题贯穿教学在于教师。”目前,在农村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教师们也迷失了方向,把握不住了重点,一学期下来不知道让孩子们学会了什么?懂得了什么?对自己教学产生了怀疑,不知从何处入手。这不由得引起人们深思的是,教育的真正功能究竟是什么?在文中,袁教授给予了回答。他提出教育的真谛在于“将知识转化为智慧,使文明积淀成人格”。其中包括两层含义。其一:对教师而言,教会学生致知的方法,求知的渠道,学会判断知识和信息,要比教给学生现成的知识重要得多。因为知识本身是多变的,不断更新的。其二:现代文明的成果并不能通过传授内化成为人格,人格需要人格魅力的感召。那么,教师的教学行为直接影响到学生智慧、人格的形成与发展。这不由又落实到最根本的就是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师究竟应该教什么,怎样教?通过学习了袁教授的《教育新理念》对我们真的收获不浅!

  常读书和常思考,使我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出严格的反省和内省,既要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总结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根基。愚人不才,笨鸟先飞,我愿把追求完美的教学艺术作为一种人生目标,把自己生命的浪花融入祖国的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潮之中。

  幸福与教育读书心得 篇5

  在本书的第一节,周国平先生就拿出古今中外皆认可的有关教育的7条箴言,既然是教育箴言,应该具有很强大的生命力和学习价值。反复思考,确实让人有一种触动心灵只感觉,它们是:

  1、教育即生长,生长是目的,在生长之外别无目的。

  此论点由卢梭提出,杜威进一步阐述,教育即生长,道出了教育的本义,就是要使每一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长,而不是把外在的东西,灌输进一个容器。甚至本身就具有很大的价值,每一个天性得到健康生长的人,本身就是一个优秀的人。我们的教育真正目的就应该是促进一个人的健康生长,而不是用一个模子制造大量的仪器。教育的急功近利其实是一种拔苗助长的劣习,最终使教育走向了它的反面。

  作为一个优秀的老师,我们应该放慢自己的脚步,降低自己的期待,让孩子慢慢的成长,慢慢的长大。你会发现孩子们会给你很多的惊喜!

  2、儿童不是尚未长大的大人,儿童期有其自身的内在价值;

  我们最常说的一句话是:“长大了怎么怎么,为了将来不后悔,你应该怎么怎么样”如此等等。似乎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孩子长大后的某些成就,完全忽视了孩子成长的过程和当下意义。

  书中写道:人生的各个阶段皆有其自身不可取代的价值,没有一个阶段是为另一个阶段准备。尤其是儿童期,原是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也应该是人生最幸福的时光,教育所能给的最大功德是给孩子一个幸福的、有意义的童年,以此给他们的一生打下良好基础。而今天,大人们纷纷把自己渺小的功利目标强加给孩子,驱赶他们在名利场上拼搏。我担心,在他们未来的人生中,在若干年以后,同年被野蛮剥夺的恶果不知以怎样的方式现象出来。

  尽量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留给孩子一些除了学习意外地记忆,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给孩子慢慢长大、享受成长的机会,对每一个人健康生活的构建,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3、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摆脱现实的奴役,而非适应现实;

  这句话是西塞罗的名言。蒙田也说过:学习不是为了适应外界,而是为了丰富自己。孔子语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也是这个道理。教育就是应该促进内在自由、产生优秀的灵魂和头脑创造条件。

  我看后感觉很惭愧因为我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好好学习,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看来,我的教育理念要好好提高了。

  4、最重要的教育原则是不要爱惜时间,要浪费时间;

  这句话出自卢梭之口,听来似乎荒谬。如果说教育即生长,教育的使命就是为生长提供最好的环境。什么事最好的环境?不外乎自由时间和好的老师。在希腊文中,学校一词就是闲暇的意思,希腊人认为:学生必须有充足的时间体验和沉思,才能自由的发展其心智能力。

  说到底,一切教育都是自我教育,一切学习都是自学。就精神能力的生长而言更是如此。老师讲的再好,说的再多,如果学习不学习,一切都是白费,所以老师的任务不是讲课多么好,而是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5、忘记了课堂上所学的一切,剩下的才是教育;

  这句话似乎平时听到过,今天才知道第一次出现是在爱因斯坦的文章里。其实有时候想一想还真是这样,我们在学校了学习的东西,似乎大都没有了印象,就连大学里学习的知识,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也没有太大的作用。而对我们有用的都是内化为我们身体的一部分,似乎不是学习得到的,而是本来就是我们的。也许就像书上所言“忘记了课堂上所学习的一切,剩下的才是教育”。课堂上所学习的一切,必须内化为自己一部分才有实际意义,否则一切都会还给学校,没有实际意义。

  6、大学应该是大师云集的地方,让青年在大师的熏陶下生长;

  对于大学的含义,我不愿意多说什么,但是深有同感。名校何尝不是如此?每一个名校都有一大批名师支持着,没有名师,也无所谓名校了。

  幸福与教育读书心得 篇6

  闲暇之余,有幸拜读了汤勇先生写的《做一个卓越而幸福的教育者》一书,感触颇深。书中一篇篇扣人心弦、生动活泼的教育讲演,一个个启迪心智、发人深省的心灵故事,带我们行走于幸福教育的路上。告诉我们一个朴素的道理:要成功更要成长;要卓越更要幸福。《做一个卓越而幸福的教育者》共分九章,从“把自己变成珍珠”到“行走在幸福教育的路上”,从“做最好的自己”到“有效课堂的追求”,从“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到“走向明亮的远方”,从“校长力量的源泉”到“今天怎样做教育”,每一章都生动、精彩,富有哲理。如开篇作者就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自以为是的年轻人,大学毕业后最初找不到工作,一直觉得怀才不遇,因没有遇到伯乐而泄气,因社会对他的不公而充满仇恨。后来总算找到了一份工作,他却认为工作很普通,很不理想,自己是大材小用,于是在工作中得过且过,以致多次碰壁,领导、同事都瞧不起他,他为此很绝望。一天,他来到大海边,打算就此了却一生。在他正要自杀时,一位老人从附近走过,救了他。老人问他为什么要自杀,他给老人道出了原委。老人什么也没有说,只是从脚下的沙滩上捡起一粒沙子,让年轻人看了看,然后,就随便扔在了沙滩上,叫年轻人把刚才扔的那粒沙子捡起来,年轻人说这根本找不到。老人又从口袋里掏出一颗珍珠,随便扔在地上,然后问年轻人能不能捡起来,年轻人毫不费力地捡起了珍珠。老人于是意味深长地说:“你应明白,现在的你还不是一颗珍珠,所以你不能苛求别人立刻承认你。如果要得到别人承认,那你就要想办法使自己变成一颗珍珠。”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作为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起点是一样的,给大家留下的印象是一样的。之后,谁会得到大家的率先认可,谁能使自己脱颖而出,唯一的途径就是让自己变得足够醒目、足够优秀。整天怀才不遇、怨天尤人、满腹牢骚那是弱者的悲哀。

  教师工作是一种需要较大付出的心智劳动。在这一劳动过程中,是带着“教书匠”的观念来实施教育,还是带着快乐的工作观念来实施教育,其教育结果会大不相同。记得魏书生老师说过这样说过:人活在地球上一共两件事:第一做人,第二做事。做人认认真真守住平常心,做事实实在在为他人和自己带来快乐。静下心来做眼前能做的事。大事做不来,小事赶快做;元帅当不了,好好当士兵;上如不着天,下边要着地;高处不能成,低处要肯就。这是我们所有人都能做的事。我们每位教师所干的工作,不一定都是十全十美的,不一定都是自己喜欢的,也不一定都是专业对口和自己熟悉及专长的。我们能把自己喜欢的、熟悉的工作干好,那是十分容易的事情;能把自己不喜欢的不熟悉的工作干好,这就需要人具备更高的素养。教育工作肯定会遇到“难度大,压力重,学生难教”等状况,确实会出现“不喜欢”的心情。但是,我们要明白我们不能选择我们的学生,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态。其实不管是平常之心、宽容之心,还是感恩之心,只要你拥有阳光般的心态,就会少些烦恼、多些快乐。将教育视为一种艺术,乐此不疲,虽苦犹甜,那么你就能够拥抱幸福!就像书中所说的那样:“有舞台,就应该好好的演一个角色,没有舞台,就应该静静地做一名观众,我们现在有教育这个大舞台,有教书育人这样一个特定角色,有灵魂工程师这样一份特殊职业,我们就应该好好扮演人生角色。与其等待下雨,不如自己浇花;与其左顾右盼,不如面对当下;与其在徘徊中消沉,不如怀揣理想,坚定的行走在教育的路上”。

  幸福与教育读书心得 篇7

  教师的专业成熟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需要经历一系列的发展阶段。教师的劳动不同于一般的劳动,教师的专业实际上包含两个专业:一个是学科专业,一个是教育专业。教师的工作要求教育工作者既是学科知识的专家,又是学科教学和教育知识方面的专家。优秀的教师既需要有深厚的学术根底,广阔的学术视野,不断更新知识,追逐学术前沿的意识,又需要把握教育的真谛,了解青少年发展的规律,懂得教什么和怎样教,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以及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对学生认真负责的品质。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职能,发展学生的潜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如何使教师能更好的发展自己,使自己更符合新课程对教师专业知识层次的需求,《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一书中已指出教师是“个人成为教学专业的成员并且在教学中具有越来越成熟的作用这样一个转变过程”,小学语文教师读书心得。终身学习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保证。教师专业化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历史要求。现在越来越提倡学习化社会。学习成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会学习尤为重要。要有竞争力、应变力,首先要有学习力。我认为教师的责任是使学生由学会知识转向学会学习。“学校”就是作为学习者的学生和作为学习者的教师同时存在的场所。21世纪的教师已不是就时间意义而言,更多的是就教师身上所体现的新世纪人的素质而言,教师应当首先改变心智模式,意识到教育者再也不可能居于对教育的垄断性地位,他本身需要终身学习,才能够以引导者的身份进行教育,也才能够实现教育者和学习者的平等性合作地位。

  教师专业化是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和必然趋势,不断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也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现实需要。当前,随着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特别是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的教师质量与全国实施素质要求的差距明显表现出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初步建立、加入WTO以及人才市场竞争局面的出现。只有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教师,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只有教师自身具备不断学习提高的能力,才能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教师的创新能力需要终生培养,教师的创新动机需要终生激励,而无论是创新能力还是创新动机都来源于教师的终身学习。

  从教师职业特点的角度看也要求教师要终身学习。教师迫切需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适应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概念;提高将知识转化为智慧、将理论转化为方法的能力,适应综合性教学、研究性教学、实践性教学的新要求;提高将学科知识、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有机整合的能力;增强理解学生和促进学生道德、学识和个性的全面发展的综合水平,学会从哲学的角度思考,我们会发现——尽管每种人生千差万别,但从逻辑上存在着一个普遍的发展模式,即:“认识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所说:“没有思考的人生是不值得活的”。诚然,人生修养是一项极为复杂、艰难的工程,而一个乐于高度自我超越的教师是永不停止学习的人,我愿意进行终身的学习,形成完整的人格,实现自我超越,影响我的学生。

  总之,教师的继续学习是教师专业不断发展的历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教师要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人员,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究历程来拓展其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平,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加强教师专业化学习是新课程的需要,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幸福与教育读书心得 篇8

  在学校暑期组织的读书活动中,我有幸拜读了《幸福与教育》这本书,之所以选择读这本书,那源于我们南苑学校学的办学理念:营造绿色教育生态,传递教育幸福。

  看着这本书,脑海中回忆起校本培训,回忆起了六十年校庆画册扉页那充满使命感的七个字:做幸福的传递者!我情不自禁地问自己:我的学生幸福了吗?如何使学生获得幸福?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育的目的又是什么呢?书中是如何讲解的呢?

  带着问题,我迫不及待地打开了这本书。本书作者内尔·诺丁斯博士,她是美国斯坦福大学退休的荣誉教授,美国教育哲学协会和约翰·杜威研究协会前任主席。

  书的主题是如何让孩子们在快乐与幸福中学习?如何通过学习,获得幸福?提出问题后,作者从三个方面,来阐述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看到这些标题,感觉似乎都是概念以及定义比较多,甚至是无止境的论述。但当读到作者提出的问题后,便有一种如遇知音的感觉,这本看似枯燥的书,却让我兴趣盎然的读了下去。作者用她那温柔与敏锐融为一体的独到眼光,让我们直观地看到了那些并非显而易见的至理,令我感触颇深!

  幸福与教育读书心得 篇9

  近日,有幸读了《幸福教育》这本书。什么是“幸福教育”呢?该书从人性观界定了哲学和教育学意义上的幸福概念,认为幸福是人的生理幸福、心理幸福和伦理幸福的辩证统一,是人性得到肯定时的主观感受;幸福是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得以健康统一的价值标准;颇有见地,值得深思。

  书中写道:“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不能为任何不相干的利益而牺牲这种幸福,这一点当然是毋需置疑的。教育以幸福为目的既是一种实然事实的存在,也是一种应然价值的追求。幸福教育是为“人”的幸福的,幸福能力表现为发现、创造幸福和享用幸福的能力。也只有当这种能力变成了学生的内在素质,他的幸福才是自由的和终身的,教育也才是成功的”。我们的教育就是培养学生感知幸福的能力,让他们学会感受幸福、和享受幸福。

  其实要让学生们感受幸福的体验其实很简单。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个小小的红钩、一个肯定的微笑、一阵响亮的掌声,一朵鲜红的小花、一个可爱的笑脸,都足以让孩子们欢欣鼓舞,能让孩子的脸上泛起幸福的笑容,我们的孩子就是这样容易满足﹗孩子脸上洋溢的幸福的微笑,我们也就幸福地醉了,赏识我们的学生,用爱温暖他们的心灵,就能创造无数个奇迹。我们不如慷慨一些,多给孩子们一些自信、一些支持、一些鼓励。阳光会洒进学生的心里,孩子心理就有了幸福了。

  书中又写道:“幸福的人有四大性格特征:首先,幸福的人自尊,对自己多持肯定的态度;其次,幸福的人自制力很高,克服困境的能力也较大;再次,幸福的人很乐观,对生活所求甚少,所以常有意外的惊喜;最后,幸福的人多外向,易于他人共处,有较好的人际关系,而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幸福生活的一个标志。年龄、性别和收入(只要能保证生活必需)都和幸福没有必然的联系,所以,要判断一个人是否幸福,最好从他的性格特征、是否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否有能够获得社会支持、目的和希望的信仰来判断。培养良好的个性特征与提高学生的幸福能力具有内在的积极联系。”知晓了这些幸福的特征,作为教师,我们要以学生的幸福为幸福,努力塑造好学生的性格,与学生携步入幸福路径,享受幸福生活!

  幸福与教育读书心得 篇10

  暑假期间,仔细阅读内尔·诺丁斯著、龙宝新译的《幸福与教育》一书,深受启发,感慨良多。其中一句话“因为教育是一个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变得更完善的职业,而且,只有当教育者自觉地完善自己时,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完善和发展”内涵丰富,值得回味。这句话告诉我们,教师幸福,就会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学生也就会感到幸福。没有教师的幸福感,就很难有学生的幸福感。因此,教育事业需要幸福的教师!

  怎样做一个幸福的老师?

  我认为,首先要有“苦中作乐”的观念。对待工作、生活的态度决定着幸福的心态。教师工作辛苦,条件艰苦,生活清苦,承担的教学任务重,承受的教学压力、家长压力、社会压力大。我们必须认识到教师职业所担负的沉重压力和超负荷付出,同时,应该认识到,我们现在的物质生活虽不是处于社会的上流,但是衣食无忧,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我们每个人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平常可以倾听音乐,欣赏作品,交流想法,这是精神世界中的补充和装点。更重要的是,我们每个教师都是自由的、独一无二的人,“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理想追求,在三尺讲台上尽情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因此,我们要不断调整自己心态,发扬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以苦为乐,苦中作乐,不管压力轻重,每天给自己一小段闲暇,不让幸福远离自己。

  其次,要有一颗平常之心和宽容之心。幸福是一种感受。平平淡淡才是真。如果教师缺少平常心,就会对学生提出过高过严的要求,就可能失去耐心、细心、冷静和理智。有这样一句话:“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不完美的人引领着另一个不完美的人追求完美的过程。走进我们的学生中去寻找自己的幸福,虽然孩子们淘气贪玩,反复叮咛的话儿不听,纠正几遍的错误,接连又犯;桌椅摆放歪了,作业又忘了了……但我知道,这就是孩子,孩子怎能不犯错?孩子各有差异,怎能整齐划一?懂得了这些,我会悄悄地告诉自己:少一点挑剔,多一些理解;少一点批评,多一些微笑——让学生在我们的理解中成长,让我们在自己的宽容中幸福。

  再次,还要有一颗感恩之心。太阳每天都是新的。生活中一切的不如意,其实都有积极的一面。生活中,值得我们敬重与感激的人或物很多,感恩是一种乐观的人生态度,是知足常乐的心态。作为一名教师,如果能怀着感恩之心去看待孩子:会被孩子们眼中饱含的渴望和纯真所鼓舞;被他们的尊重和认可感到身心愉悦;被节日里的卡片、小礼物所深深感动……此刻的我们不难发现孩子们是如此可爱,生活是如此美好。一个幸福快乐的教师,才会有一群幸福快乐的学生。

  其实不管是平常心、宽容心,还是感恩之心,只要你拥有阳光般的心态,就会少些烦恼多些快乐,将教育视为一种艺术,乐此不疲虽苦犹甜,那么你就能够拥抱幸福!我想,这是幸福的开始,我相信,我们每个教师都在延续着这份幸福。

  幸福与教育读书心得 篇11

  本周阅读的书籍是《收获幸福的教育》,从书柜中看见这本书的时候我就在想:作为施教者,我幸福吗?每个人对于幸福的定义不一样,我也不太确定自己内心是怎样定义它的,所以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幸福的施教者。

  在这本书的序言和导读部分我找到了一部分答案,这里面提到了一种 “自给自足”式幸福,比如一天当中,你因为自己做了一顿美味的饭菜、制作了一个送给朋友的小礼物比完成一项工作获得他人的赞赏更开心,这样的心里特质成为自给自足式幸福,这样的人也更容易获得幸福感。我所理解的自给自足是满足、知足,作为施教者的角色,怎样去获得更多的幸福感呢,就是要满足于学生的细微进步:小高早上的一声问好、慧慧午休安静的片刻、璇璇课堂上积极地回答、小菲抬头与人交流的自信感、小航在接受奖励时知道了等待、小全课堂上的听话、小轩在一堂课上不发出怪声、小展能够帮助弱小同学,从他们身上的微小变化中获得幸福,当然也要把这种感受幸福的模式传递给家长。

  获得的幸福感多了,才能更卖劲的工作,在工作中应有的态度是怎样的呢?在这本书的导读中我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答案,荀子的一句话: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知。学至于行而止矣。行知,明也。作为一名新老师,不要总是惧怕接受新事物,对于听到的、见到的、知道的,符合学校发展趋势的东西,应该尽力去尝试,试一试才会知道它到底是什么样的,毕竟时间才是检验经验的唯一标准。

  最后想发表一句本周的感想,教师不能脱离一线教学岗,没有了观察的对象,就没有了经验可言,认真做好教师的本职工作,才是这个行业幸福的根本之处。

  幸福与教育读书心得 篇12

  教师如何去感受幸福呢?怎样才能在平凡、清贫、繁琐中不断汲取幸福和快乐的元素呢?事实上有很多教师在享受着教育、体验着幸福,他们以多元、积极的心态和幸福观,寻找一些工作情趣和精神寄托,制造一些快乐元素,在做好心态的自我调整的同时,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学会工作与休闲,学会苦中寻乐,学会享受教育,诠释着什么是教师的幸福。

  一要享受课堂。课堂是教师生命最重要的舞台,一个懂得享受上课的人,课堂便自然会成为其享受幸福的重要舞台,营造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和学生一起痛苦、一起欢乐,你就会少了许多教学的焦虑和烦恼。

  二要享受学生。教师职业幸福感最重要的源泉一定是学生的成功和他们对你的真情回报,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许多不利因素都可以从学生对教师的尊重、理解、感激中得到弥补。但要让学生感恩你,你就必须学会感恩学生、呵护学生、尊重学生,真正做到这点并不容易,但如果你只知道权威,那也许你会离幸福更远。

  三要享受自身。把教学工作看作是一种简单的重复,那必然厌倦,也无言幸福。对自己要合理定位,科学、合理、符合自己最近发展区、又不断在动态变化提升的目标是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前提,不断的自我价值实现是人不断前进的不竭“内驱力”。过高的目标定位容易让人因体验不到经常的成功而沮丧。教学钻研中带来的新鲜感和不断进步的成就感是带来职业幸福感的催加剂。

  教师的幸福,其他职业、其他行业的人是无法得到的,也是无法体会的。学生和家长带给教师的感动是永久的,是感人至深的,是教师一生的精神财富,也是教师个人的宝藏。

  幸福与教育读书心得 篇13

  放假前,学校为每个同学发了一本《学生幸福教育自助读本》。

  我拿到以后非常开心。我打开来的第一篇是关于粗心大意的文章。我觉得这篇文章非常适合我。因为每次考试,都可以拿到90分以上的我往往都是因为粗心二字而失去不少分数。因此我对这篇文章非常感兴趣。

  这里就有一篇故事就是关于一个小孩在考试时粗心大意的例子。东东平时做作业的正确率总是不高:不是少写个小数点,就是多写个零;不是看错了题,就是抄错了答案。考试时,各门功课都会因粗心而失分,所以尽管他头脑挺聪明的,可成绩总是不理想。

  粗心大意是不少孩子共有的缺点。从电脑上查出,在心理学的观点来看,粗心就是指自己会做的事情,由于不仔细而造成的差错,作为一种性格缺陷,它的危害性是不言而喻的,如果粗心成了一种习惯,就会给学习和成长带来非常大的障碍。

  很多人在潜意识里认为,粗心只能算是个小毛病。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觉得粗心不是不会啊,既然不是不会,就不能算是大毛病,也不算是大问题,在这样的自我解脱的意识中,就形成了对粗心的放纵和宽容,所以粗心很容易成长为一种习惯,成功的可能性必然会大打折扣.如果只是在平时做作业时因粗心而导致会做的题目答错,所带来损失还不算大.但是“粗心”若是发生在另外的一些场合,比如中考、高考、科学研究等,那它所带来的就不仅仅是小麻烦了,那损失往往不可计算,甚至无法弥补。

  所以每当我们做完作业或考完试卷后,一定要认真的地检查每一道题,精神要集中,这样反复告诫自己、提醒自己,就能慢慢养成细心的好习惯。

  所以这篇文章不管对将来还是现在都有很大的帮助。

  幸福与教育读书心得 篇14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不可能完美,但是可以在不断的进步中追求完善,一个有着自我完善追求的人,毫无疑问幸福的,因为可以通过这种境界和层次的跃升获得不一样的感受。教师工作是崇高的,这无疑树立了一个很高的社会道德标杆,给教师的追求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完善自我沐浴幸福的教育生活》的作者是一名教师,从事着心爱的教育事业,工作中不断追求超越,在超越中寻求自我的完善,生活中拥有难得的幸福感。书中从思维品质、语言艺术、人格修炼、教学技能、自我创新、心理调试、职业道德等多个方面来阐述自我完善的方法和历程,令人读来既有普通温馨的幸福,也有特别高尚的幸福。读了这本书,读者就会认识到,人不是完美的,但却是可以不断完善的,只要愿意,就可以通过努力达到自我完善提升的目标。

  一个人能否真正认识自我,肯定、完善自我,能否与周围的人和谐相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自己的前途和命运。作为一位教育者,完善自我是沭浴幸福的教育生活的根本。因为只有全面地完善自我,才会使自己的教育生活焕发出更多色彩,使自己的教育价值不断提升。

  作为教书育人的我们,除了引导学生们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外,也应该让自己过一种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我想,唯有热爱自己的职业,和孩子们一起分享学习的乐趣,和孩子们一起享受生命的成长,才会觉得,工作时,累并快乐着。因为你并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更不能超脱到辞职不干,所以应调节自己真正融入自己的职业角色中,充分感受职业之美。这就是我们高质量的教育生活。

  幸福与教育读书心得 篇15

  《让人幸福的教育》一书,使我受益匪浅,摘取印象最深的几点总结如下:

  第一编"教育时评"中指出,教育也需要适度惩罚,无批评教育是伪教育,惩罚是一种教育手段,但批评与惩罚一定要建立在尊重与爱的基础上,因为惩罚的目标是让孩子对自己的过错承担责任,《让人幸福的教育》读后感。读到这些,我懂得惩罚是高难度的教育手段,所以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认真了解孩子们的心理需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严格遵循教育规律,在教育学生过程中学会赏识教育,让学生产生兴趣,激发他们的热情,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但学生犯错时,必须有适度的批评与惩罚,但批评一定要在尊重与爱的基础上实施,不能有任何歧视和侮辱人格的成分,在尊重学生人格尊严的基础上,让学生深刻认识自己的错误,欣然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育,这样一定会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否则,一定会适得其反。

  第二编"我的成长历程"给我印象尤为深刻的是"自由是童年的天使",孙云晓老师与记者的对话告诉我们: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的人格,但当今社会大多数的父母却剥夺了孩子的自由,使得孩子的童年并不快乐。父母的一致观点是"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众所周知,当今社会是激烈竞争但是社会,社会选拔人才的标准不变,父母老师的压力就不会减轻,对孩子的要求就不会降低,功利主义教育观对儿童精神世界的威胁就不会消失。还需要家长与老师共同努力。

  总之,读过《让人幸福的教育》一书,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在今后的工作中,应慢慢转变观念,在教育过程中以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为核心,让学生健康地成长,愉快地学习,幸福地生活。

  幸福与教育读书心得 篇16

  在《幸福教育的样子》一书中,有一篇是关于无锡师范附属小学的“乐学教育”的文章,读后,真是受益匪浅。

  我们常说,世界上最动听的声音便是孩子那甜甜的笑声。是的,孩子应该是最天真的,处于无邪的年龄,少年应该不知愁滋味。但在现在如今的校园里,书声琅琅处处闻,阵阵笑声却难露面。学习给予我们师生的都是一件苦差事,学生不乐于学,教师疲惫于教,为什么会是如此?

  反复思索:如果我们的课堂教学枯燥乏味,活泼好动的孩子们怎么会去认真听讲呢?如果我们的教学方式一味填鸭,聪明可爱的孩子难免变得代办木讷!如果我们的教育语言毫无魅力,如何能够让孩子们向我们倾吐心声呀?

  如今的课堂,我们时常会利用现代多媒体手段,去迎合孩子们的心理特征,将抽象的知识化为形象,让孩子们更直观的接触学习,和孩子们一起说说、唱唱、画画,共同走进学习氛围,在快乐中将知识内化。学习中,老师是引导者,就像一根指挥棒,带着孩子去探索、去讨论、去辩证,让孩子们积极主动地学习。但即便如此,我们认真观察,还是会发现,孩子们的笑容依然还不够多,不够甜,细细小结,还是在于孩子们肩上的担子比较重,单一的学习充满了他们的在校生活!

  学校是学习的主要场地,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但却都不是唯一的。学习更不是单一的作业、考试!娱乐游戏、表演绘画、活动锻炼,都是学生接触知识、吸收知识、应用知识的途径。单一的抄写为什么不少一点,孩子会默会用了,何必再去抄?以此来激励他们,学习不是更积极主动?中午为什么一定要是做作业,不停歇地写、记,孩子不是更加疲惫?何不让他们中午休息、看书、益智游戏为主,那不是更为下午的学习保持了清醒的头脑?

  乐学教育,让学生真正的乐在其中,让学生真正的爱上学习,才是我们老师该做的。我可能无法改变学生的学习现状,但我还是希望尽我的力,让孩子们乐于学习,让他们在校的学习是快乐的,让他们的童年是充满笑声的!

  幸福与教育读书心得 篇17

  《教育与幸福生活》展示了王君老师普通而鲜活的生命在讲坛上欢快流淌的情景,上课、备课、谈心、读书、反思、写作……一切都是那么平淡,但绝不平庸。她把自己的生命从容不迫地融进了课堂,更融进学生的生命,学生的生命在此而获得生长的力量,王君老师的生命因此而永远青春勃发。

  我读《教育与美好生活》,是因为这个题目深深地吸引了我。我深切地感到在我们的教育中充满了紧张的气息,能有多少人有底气用“美好”这样的字眼来形容我们的教育和生活的关系呢?作为一名教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书占有重要的位置,“为有源头活水来”我经常浏览一些教育理论书籍,重读了《教育与美好生活》这本书,体会到怨天尤人不会带给你幸福,碌碌无为也不会带给你幸福,只有懂得去寻找阳光普照的地方,懂得放弃忧伤的人才会自己创造幸福。读书能够让我们心境平和,如同泛舟于静静的湖面,周围绿色相伴。工作中的幸福体现在为自己建立一个通过努力可以实现的目标,这一目标应是自愿的,可实现的,体力上、精神上可以承受的。

  《教育与美好生活》告诉我们,现行的教育是选拔式教育,选拔就要淘汰,淘汰必然导致一些学生学业上的不成功,老师不能因这一永远达不成的理想而承受相应的压力。解压是在工作中延续幸福的焦点,也许在工作中解压并不如电脑中解压那么方便,简洁。但为了我们的幸福,请学会解压。我们适当地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和谐才是一种美,这也是一种教育模式。我们幸福,因为我们懂得,生活中不仅有工作、家庭,还有一个真实的自己。

  我认为,每一个愿意追求幸福生活的教师,都应该让生命自由的舒展,王君老师正在这样享受着教育,我也愿意继续这样富有诗意的教育之旅。这样的教育是和谐的,这样的生活才是完美的。

  幸福与教育读书心得 篇18

  什么是学校的幸福?有人说,成绩好是幸福;有人说,朋友多是幸福;有人说,学生乖是幸福;还有人说,爱是幸福……幸福的标准因人而异,可以是猫吃鱼,狗吃肉,奥特曼打小怪兽。我觉得幸福是一种美的感觉,是精神上的满足,愉悦和快乐。它就像穿在脚上的鞋子,合适不合适只有脚知道。

  教师的幸福是什么?是学生考出好成绩为老师争光,是学生功成名就之后对老师的一份感激,还是老师桃李满天下之后那份荣耀?在我看来这一切不全都是,能让老师幸福的东西很多很多。上课时,站在讲台上"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神采飞扬是幸福;下课后,被学生围着谈天说地的眉开眼笑是幸福;劳累时,学生的一句"老师,您辛苦了"也是幸福……幸福是一种感觉,需要我们细细感受。爱是幸福,没有爱,教育就是一潭死水。幸福的教育是充满爱的教育。教育所要做就是要发掘孩子们身上的闪光点和特性,提供给孩子们适切的教育,所以幸福的教育还是需要尊重的教育。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个性,这是孩子的幸福根基。是兔子你就应该让它奔跑,是鱼儿你就应该让它畅游,是鸟儿你就让它翱翔。冰心说过:"情在左,爱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 "我以平等的尊重,真诚的爱心,去打开每个学生的心扉,因为我知道,每一扇门的后面,都是一个不可估量的宇宙,每一扇门的开启,都是一个无法预测的未来。

  幸福的教育更是需要等待的教育。每个孩子都是一朵花,只是

  一年四季开放的时间不同。当人家的花在春天开放时,你不要急,也许你家的花是在夏天开;如果到了秋天还没有开,你也不要着急跺他两脚,真正的园丁是不会在意花开的时间,他们知道每种花都有自己的特点,只是开花的早晚不同。所以,即使有些孩子现在暂时落后了,也不要心急,不要急着给孩子下定论,静静地看一看,耐心地等一等,属于孩子的花期总会来到。就如铁树开花是人间奇观一样,一株幼苗,从栽培到开花需要十几年到几十年,而且花期长达一个月以上。因此,幸福的教育还是需要等待的教育,在等待中我们也能收获孩子们成长的幸福。

  幸福与教育读书心得 篇19

  在这个燥热的暑假,我又一次捧起杨九俊老师撰写的《幸福教育的样子》这本书,内容不多,却让人回味无穷,为我的暑期平添了一份宁静与思考。书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给了我一种新的启示。

  轻轻的合上书页,我反复的问自己,“幸福”到底是什么?老师的幸福又是什么?教育的幸福是什么?

  是啊,作为一名一线的教师已经六年了。在这六年里,我似乎都没有认真的思考过作为一名教师的真正意义是什么,但是在这个假期里,我恍然大悟。我是一个“板凳甘做十年冷”的教师,我大概可以预设各种各样的课堂,可我不能预见到我的学生的未来。因为他们是无可厚非的生命。两袖清风的教师,何时脸上才能有幸福的微笑?是学生考出好成绩为老师争光?是学生拿回奖杯为校争光?是学生功成名就之后对老师的一份感激?是老师桃李满天下之后那份荣耀?

  在我看来这一切不全都是,老师幸福是上课时,站在讲台上“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神采;老师的幸福是下课后,和学生围着谈天说地的眉开眼笑;老师的幸福是劳累时,学生的一句“老师,您辛苦了”:老师的幸福是每逢佳节,天南海角飞来的祝福与思念;老师的幸福是,走在路上听学生认真的向亲友介绍自己……幸福是一种感觉,无法言语,只有细细感受。

  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不能为任何不相干的利益而牺牲这种幸福,这一点当然是毋庸置疑的。”所以,要让学生感到幸福,教师自己先得体会到幸福。

  首先:我特别喜欢美国诗人爱默生笔下的人类的生活方式:“诗意的栖居”。我觉得幸福的教师是“诗意的存在”。

  教师的日常工作是辛苦、琐碎的,但也可以从中获得种种丰富的阅历与幸福体验,因而又是快乐、充满诗意的幸福收获者。正因为如此,对教师来说,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本身。实际上,教师在奉献的同时也造就了自我,在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同时也照亮了自己。教师也是一个有生活感、生命感、价值感的人,而不只是一个掌握知识、传播知识的机器。在我们的生活里,时时会吟诵的两句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好像教师这个职业,是一种悲苦性的职业。可是,有一位教师说得很好:我不想做成灰泪始干的蜡烛,我是一个灯泡,给我电就可以发出光芒,比蜡烛明亮,比蜡烛快乐,比蜡烛长寿。诗意的存在吧,让您的学生也身临其境的感受着学习的乐趣,幸福便是如此。

  幸福与教育读书心得 篇20

  做一名教师,我认为教育的真谛就是让学生幸福。学生从离开学校到步入社会,仍然快乐,幸福,这样,我的教育就是成功的。我们教育学生用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矢志不移去追求自己的幸福。

  教师的职业就是一种幸福、快乐的职业。只有幸福快乐的教师才能教出幸福快乐的学生。学生的幸福感是我们教师给的,教师的幸福感同样来自学生。我们只有不断提升幸福感,我们的教育教学行为才会充满深情、饱含热情、喷洒激情,才会充满智慧的火花。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强大力量,会在有形与无形中影响学生。

  善待学生,努力做一个成功型教师。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快乐与成长幸福的老师是最幸福的。

  善待自己,别跟自己过不去。学会用平等的方式与学生相处和交流。放弃不必要的攀比心和功利心,善于从自己的优势中寻找人生的乐趣。保持心理平和善待每个学生,做个成功的教师。对学生真诚无私的爱是获取教育成功的原动力,没有学生的合作,教师的工作绝对不会有成效。

  为了祖国的下一代,为了民族的未来,我要勇担责任,要去感动自己,感动学生,感动社会,幸福着孩子们的幸福!这是我个人对幸福的理解。

  幸福与教育读书心得 篇21

  我有幸拜读了美国教育哲学和约翰·杜威研究学会前任主席内尔。诺丁斯的《幸福与教育》一书,让我受益匪浅,感受颇多。在书中,作者以“幸福”的另类视角为切入口重审了教育的目的,对“将幸福作为一种教育目的的话,我们会如何去教学”这一主题进行了探讨,将幸福与教育相关联,全新阐释幸福的内涵和外延,探究了教育事业的幸福使命,打开了教育研究新的视野。

  作者在书中写道“因为教育是一个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变得更完善的职业,而且,只有当教育者自觉地完善自己时,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完善和发展”,换句话说,没有教师的幸福感觉,就很难有学生的幸福感受;有幸福感的教师才会感染自己的学生,也会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感受到幸福,从而潜移默化地,学生也能体会到教师的幸福,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人性的善良。做一名人民教师,就要做一个有幸福感的教师;要有一颗感恩之心,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点滴幸福的感觉并及时放大迁移;要净化自己的心灵,将人格魅力和道德情感这两道最美丽的光环送达我们接触到的每个学生。同时我们需要有欣赏的眼睛、微笑的面容、智慧的头脑,我们的精神要融入学生的心灵,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幸福尺度,滋养学生的未来生活。我们更要有宽容的心态,上善若水,天道酬勤,让我们走近孩子,走进幸福教育,让幸福感与专业成长融为一体。

【幸福与教育读书心得】相关文章:

幸福与教育读书心得11-21

幸福与教育读书心得6篇11-21

幸福与教育读书心得12篇12-18

幸福与教育读书心得(精选14篇)12-19

幸福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04-28

幸福与教育读书心得(通用19篇)12-19

幸福与教育读书心得(合集12篇)12-18

《幸福与教育》读后感05-14

《幸福教育的样子》读后感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