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教育心得体会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可以记录在心得体会中,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一起来学习心得体会是如何写的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的教育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的教育心得体会1
现代社会当中,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作为一个凸显的问题已经不是某个国家特有的,而是全世界所共同面临的问题。目前,世界各国都十分关注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问题,都在为促进未成年人健康、向上的思想道德做出努力。
一、世界各国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现状。
1、美国人吃惊地发现其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状况与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正在成反比例发展,美国人对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
2、在英国的教育发展历史中,宗教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英国青少年的道德培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随着社会情况的日益复杂与多元化,社会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水平的要求日益增强,光靠宗教的力量对其进行道德教育已经显得力不从心了。目前,英国青少年的犯罪率正逐渐增多。因此,英国政府拟向伦敦 100 多所学校派全日制驻校警察,其任务主要是负责学校治安,同时在学生中开展反毒品和公民道德教育。可见,英国的思想道德教育也面临着重大的危机。
3、青少年的道德水平和公民意识急剧下降。这已经引起了法国民众和政府的重视,提高公民道德教育水平,改革现有的公民道德教育,培养青少年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呼声越来越大。
4、新加坡实施的是道德教育与公民教育一体化的思想道德教育模式。新加坡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社会公民。
二、国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及我的建议
(一)加强对儒家伦理道德的继承和发扬我国是儒家思想的发源地,儒家思想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在我国代代相传,是我国最重要的文化遗产和思想宝库。进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不能把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抛之于脑后。虽然儒家思想残留着很多封建思想,但是儒家思想中那些具有时代价值的内容仍然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注重把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与当代的时代精神和我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从而形成具有时代精神的儒家伦理道德观,如注重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培养人的平等、尊重、团结和协作的意识,培养人的国际理解与关爱精神等等。
(二)改革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内容,使其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
(三)采取以课程为主,辅以各种道德实践活动的道德培养模式。
(四)完善思想道德教育途径,注重发挥社会与家庭道德教育的功能与责任。
三、结合我园实际开展的未成人思想道德教育课程。
第一,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重新确定道德教育的内容序列。我幼儿园主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实际的思想道德教育。比如根据传统节日来制定不同年龄段的教育,如母亲节,我们引导三岁以下的婴幼儿知道妈妈对自己的喜爱和关心,自己也要爱妈妈,要跟唱一首歌如《我的好妈妈》,或者通过涂色一朵花来送给妈妈表达对自己妈妈的喜爱;而对于四岁以下的幼儿,我们重在引导他们认识妈妈每天的繁琐而细致的关怀工作,妈妈对家庭的付出等等,要求幼儿能自己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减轻妈妈的负担,表达对妈妈的爱;学习主动关心和照顾妈妈,做个小大人而对于六岁左右的学龄前儿童,我们则重在引导他们完整讲述出妈妈的优点和不足,认识妈妈在家庭和社会中的不可替代的地位,。。。。。。此类尊敬长辈、关爱家人或者同学师长的思想品德教育我们多数在母亲节、父亲节、重阳节、教师节、五一节、六一儿童节、妇女节中去实施。
第二,注重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道德品质,如礼貌、尊重、勤奋、谦让、遵守纪律等。所谓校园无小事,处处皆教育就是这个道理。此类教育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去无意渗透。其中,选择专业规范的思想品德教材也是非常重要的,其中,爱国题材、诚实等品质、坚强乐观、团结互助、友好相处、有宽容怜悯之心等也是幼儿园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我幼儿园也曾今尝试诵读弟子规、三字经等国学经典,传递和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第三,学校要严格按照对学生的道德规范的要求来要求教师以及学校的行为。同时要求家长的配合,成人的正面示范就是活的生动的模范表率,例如:绝大部分孝顺爷爷奶奶的父母一定会教育出关爱爸爸妈妈的宝宝,成天吵闹的家庭多半会造成一个没有爱心的孩子等,家园共育会让思想道德教育成效事半功倍。
以上我是学习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机制建设的点滴体会,希望我自己能在不断的学习中成长进步,更希望我幼儿园的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能日见成效,不断完善。
人的教育心得体会2
看完《插班生林可树》后,我的脑海里就跳出了这句话:教育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林可树行为偏差的造成,是因为有一个不懂教育的母亲(家庭)。在教育方面是个门外汉,也可以说是个无心人。林可树对学习的厌倦,更是因为镇小老师的放弃,身在教育之门,却没有教育之心,也是无心人。
幸运的是,林可树碰到了一个教育有心之人:杨聪老师。他细细观察林可树的一举一动,深刻探究造成林可树厌学、冲动、好斗的原因与根本,有的放矢地去引导与纠正林可树的偏差行为与习惯,努力培养林可数的自尊心与上进心。终于有一天,林可树的脸上也绽开了阳光般的微笑,期待与老师的再次相见。那久违的笑容,那真心的召唤,是对杨老师最好的犒赏,也是对这个有心教育事业的教师又一次肯定。
我最心动于杨老师在文章最后的几句话:我曾经也是学生,也渴望着老师的沟通、理解、鼓励、宽容和赏识……教育,就是让把我曾经需要的给学生!
正是因为杨老师的有心,他愿意和学生换位思考。让自己处处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的症结,然后做出正确的教育行为。让林可树在心理上接纳老师,愿意和老师沟通,愿意接受老师的建议,从而一点点地改变自己固化的行为。
正是因为杨老师的有心,他才会如此用心地记录教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及时反思,及时调整,及时跟进,使自己的教育行为能和林可树互动起来,热乎起来,最终感化了已然自卑的林可树,让这个孩子重新感受到了学校的美好,学习的美好,享受到久违的成功与喜悦。
正是因为杨老师的有心,他才会在教育实践中总结出一串又一串闪光的智慧果:
“当学生还不愿意同你对话,不愿同你交流内心的真实想法时,尤其在接受、信任、悦纳你之前,你再怎么苦口婆心,再怎么为他着想,再怎么批评教育,都可能是劳而无功、吃力不讨好,还可能让他走向你希望的反面。”
“我的目的是让他从交流的本身之中体会到我对他的重视和关注,让他能够感觉到,他在我眼中是值得我为他说这么多花的。”
“我们应该考虑到,处理孩子世界里的一些矛盾,有时候不好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不便用世俗的规则去解决的。”
“如果教师没有用心花时间把‘外在的理’通过一些教育的方法和生活的细节内化为问题生的‘内在的理’,那么,问题生的‘心门’就没法被打开,教师自认为‘为他好’的种种言行,反倒让问题生毫无感觉,甚至他还可能认为是教师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对他坏’。”
“我知道,退而求其次,适当地变通处理问题生的一些问题,这是很有必要的,不然死死板板的,看似严格要求,看似一视同仁,反倒无助于问题生的转化。”
“习惯把学生往好处想的意愿会对问题生形成良性的正面的互动默化。心理学也表明,把学生往坏处想,常常会把问题生难得的好苗头给掐断,而把学生往好处想,也有可能把问题生的坏水渐渐蒸发掉。人性是相通的,每个人都需要的人对他展示积极向上的期待,这更是学生成长,尤其是问题生转化的另一种阳光。”
……
这些富有哲理的话,一次又一次激起了我的共鸣,感同身受。这些富有思想的话,也一次又一次提醒我们教师,只有在教育上做个有心人,才能真正地去了解我们的学生,才能真正意义上地为孩子们铺好路,打好基石。有心的老师们,请记住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那些始终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一个孩子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教师。”
人的教育心得体会3
一项关于中国隔代教育的调查显示,仅在北京一地,就有七成孩子正在接受隔代教育。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已经成了特有的中国式教育,随着中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会有越来越多的孩子接受隔代教育。据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学前教育处统计,北京市0~3岁孩子的入托率仅为12%。
爸爸妈妈忙工作,爷爷奶奶带孩子,这是不少城市家庭中的常见现象。虽然爷爷奶奶带孩子让爸爸妈妈似乎省心又安心,但随着孩子的长大,爸爸妈妈才发现操心的事情又来了。
由于隔代教育,被过度宠爱的孩子养成了不少坏习惯。因为孩子的问题,又导致了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之间的矛盾。如何避免隔代教育带来的问题,怎样才能让隔代教育趋于和谐?
三代人的三种声音
孩子的爸爸妈妈对孩子的爷爷奶奶说,您这样做对孩子不好;孩子的爷爷奶奶对孩子的爸爸妈妈说,你也是我带大的,不也挺好的;孩子会说,哎呀,我该听谁的?
类似这样的情景剧,在中国的很多家庭上演着,而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孩子的父母同老人们或多或少会有不和谐的地方。
卢勤认为,家里有老人是孩子们的幸福,也是儿女和儿孙的幸福。一家老少三代,看法不同,处事方式不同,产生矛盾很正常。
有一些家庭,原来父母都生活在农村,后来进城工作了,但孩子还留在农村,让爷爷奶奶带着。这些孩子稍微大点就会被带到城里来,不是自己带的孩子,可能跟父母的感情就差点,对爷爷奶奶就多了一份留恋。
城市里长大的孩子,有个规律,谁带的孩子谁护着。如果说孩子是爷爷奶奶带的,爷爷奶奶最不爱听的就是父母的挑剔,你只要一说孩子有什么毛病,爷爷奶奶就会生气,认为是说他们呢。如果是爸爸妈妈带的孩子,自己说行,但是爷爷奶奶一说,就不高兴了。我的孩子我教育,你还说三道四,你的方法不可以,于是就产生了矛盾。孩子对于大人之间的矛盾也感到很苦恼很无奈。
“现在,可能是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之间的矛盾多于和孩子之间的矛盾,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怎么能够一致起来,共同给孩子一个很好的环境,这才是矛盾的焦点。”
角色颠倒体验责任
杨家亮是五年级的学生,在过节时,他和爸爸在家里,为了学习的事情上演了一场“撕书”大战。
那天中午,我想要出去玩,奶奶怎么拦也拦不住。我在外边玩了整整一个下午,到了晚上六点多我回家了,而在我回来之前,爸爸已经回来了。一进门,奶奶小声对我说,你爸回来了。我就做好了两种心理准备:一个是挨打的准备,另外一个就是赶快写作业的准备。
一见到爸爸,他就跟我嚷嚷,然后就把我的书给撕了。他撕书的时候我就躲起来了,奶奶挡在门外,不让我爸爸进去。
在北京电视台《谁在说》的节目现场,杨家亮的爸爸也来了,他很苦恼:“在家庭教育当中,我总感觉自己是个敌人,对孩子来讲,我是敌人,对于老人来讲,我还是敌人。孩子在防范我,因为他做得不对的地方我就纠正。当我纠正的时候,他就跟我发生抗衡。在这种情况下,孩子肯定要回避你;在你教育孩子的时候,老人肯定要保护孩子,说我怎么这么唠叨,说我对孩子太严厉,她接受不了。有时我也很无助。”
杨家亮的爸爸也承认,发生撕书事件,如果没有孩子奶奶的出现,撕书事件只能继续,后果将如何,自己也不清楚,“我也不想那么做,但事情走到了这一步,没有办法,控制不了,撕书我也挺后悔的”。
如何处理这一矛盾,卢勤开出了处方:委托。“可以将爷爷奶奶拜托给孩子,让孩子去照顾爷爷奶奶。”
有件事会给大家启发。原来有一位爸爸,他的妻子身体不好,而他自己又要到外地去上任。临走前,他告诉儿子:“我要到外地去工作,一年都不会回来,照顾妈妈的任务我就拜托给你了。请你每天晚上关好门,关好窗,关好煤气罐再睡觉。”儿子满口答应了。
一年后,当这位爸爸回来后,妻子告诉他,自从他走后,孩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儿子对我可关心了。”
把关心和被关心颠倒了一下,关系立刻发生了变化,从让妈妈关心儿子,变成儿子关心妈妈,一旦孩子找到了一个他关心的对象,他的责任意识就有了。
其实,家里有老人是教育孩子的最好机会。让孩子关心老人,不要把孩子交给老人,这孩子就交给您照顾了,老人的心理负担重了,有时会着急上火,这也影响他们的健康,倒不如将老人交给孩子,让他们来照顾老人。
老人有快乐的心态,爸爸有快乐的阳光,孩子就有非常温馨的家。做儿女的要把老人放在第一位,不要给他们增加负担,养孩子是自己的责任,不是老人的责任。
另外,孩子让爷爷奶奶带,父母回来也别老挑孩子的毛病,这样容易让孩子养成两面性。
发挥正面力量
有两个孙子一个孙女的霍爷爷,也阐述了自己的教育心得。
在他看来,老人并不是累赘,隔代教育应该成为孩子教育的一种正面力量。老人们在上班时候没有能力帮着带孩子,退休后,时间充裕了,有条件帮助孩子,大家都有这种能力。
在鼓励认可孩子优点的同时,作为老人,应该看到孩子的缺点,并严厉地指出来,因为包庇孩子的缺点并不是爱孩子,而是在害他们。
批评孩子的时候,要有一个原则:不要当着别人的面批评孩子。以前,他也试过当着别人的面批评某个孩子,结果孩子的心理就承受不了。现在,所有孩子的缺点一律不在家人面前提,更不在外人面前提。
他给每个孙子孙女都建立了一个“功过簿”,将孩子的优点一条一条地记录下来,受到表扬了,记录下来,做了好事了,记录下来,有什么缺点,同样也记录下来,做错事情了,也不能豁免,统统记录下来。
通过这样的方法,孩子们慢慢会改掉缺点,在自己的“功过簿”上用实际行动写下更多更好的内容。
老人要真正学会鼓励,在鼓励的基础上有艺术地批评孩子,隔代教育能成为一股正面、积极的力量!
从事多年儿童教育的《父母必读》主编杜迪芳也表示,在隔代教育问题上,父母应该做到三点:第一,不要把社会角色带回到家中。比如在社会上你是什么领导,或者你掌管着一些什么东西,或者自己有不愉快的事情,如果把这些情形迁移到家庭里,可能会造成一些冲突。第二,父母不要过分依赖孩子的爷爷奶奶,过度依赖也不利于自己的成长。人们常说,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同孩子一起成长。如果父母不尽责任,将其推给老人,既不利于自身的成长,也不利于家庭的成熟。第三,统一家庭价值观。作为父母,结婚后,其实是在延续着各自家里原来的文化。有时候,看起来是对孩子问题的冲突,可能都会反映到自己原来家庭里的价值观。这就要求双方多接纳对方的文化,包容对方的价值观,这样冲突也会减少。
衡量利弊
现在的父母都非常繁忙,因为社会竞争压力大,就业机会少,好不容易有了一个工作能把它干下去,就要付出很大努力。孩子确实有时没人管。孩子回家一推门,屋里冷冷清清的,一点儿人气儿都没有,孩子孤独的心就会越发孤独。如果家里有老人,当父母繁忙的时候,老人就能成为孩子的一个伙伴。这个最大的优势。
劣势就是很多父母把孩子扔给老人就什么都不管了。长此以往,会造成孩子和爷爷奶奶的感情深厚,而同父母的感情比较远,将来长大后,容易和父母产生情感的隔阂。因此,爸爸妈妈要多和孩子在一起,老人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并不是孩子生活的全部。
另外,老人对孩子的品德比较注意,但爸爸妈妈比较看重孩子的成绩,对孩子的品德方面比较忽视。这点父母应该多向老人学习。但老人带孩子,容易溺爱,因为他们养孩子的时候,经济条件没有现在优越,内心有种愧疚感,希望在孙子辈上补偿,会加倍宠爱自己隔辈的孩子。替孩子收拾书包、帮孩子叠被子、送孩子上学、给孩子做事情……时间一长,孩子就会缺乏责任感。因此老人带孩子时,绝对不能溺爱,而应当严格要求孩子。有规矩的孩子将来就会有好习惯,走向社会就可以生存。
无论是父母还是爷爷奶奶,都应当掂量好利弊,为孩子创造一个更好的成长环境。
人的教育心得体会4
未成年人是一个特殊群体,即在于他们在社会中处于弱势地位。他们从心理上正处于从无知到有知、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转变时期,心理上比较脆弱,更容易受到外界的诱惑和外界的侵犯;另一方面,我们这个社会还是一个以成年人为中心的社会,所制定的法律政策的主要参照物是成人。 因此我认真的学习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后感触颇深:
(一)分层教育,上好法制课。要做到有计划、有课时、有教师、有教材,并密切联系学生思想实际,使学法、用法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实践中,一是注意根据中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识水平由浅入深地分阶段、分层次施教。比如高中阶段主要学习法律基本理论和知识,帮助学生树立宪法权威的意识和依法享有公民权利、履行公民义务的观念。同时,要按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基本的法律常识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增强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二是要把法制教育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要指导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结合本学科特点,有意识地渗透法律知识,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受到法制教育。
(二)形式多样,提高法制教育效果。比如举办主题班队会、模拟法庭、开展社会调查、知识竞赛、社会实践等活动,是学校开展法制教育的重要形式。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形式,通过宣讲法律故事,进行典型案例审理等,对学生进行生动直观的教育,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教育效果。
(三)突出重点,提高法制教育针对性。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法制教育,除进行必要的法律知识教育,培养学生法制观念外,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根据青少年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对少数有不良行为以及有不良行为倾向的“问题学生”实施重点帮扶,预防和减少犯罪。一是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发动教师对全体学生家庭情况进行调查,对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的学生的校内外表现重点掌握,对有不良行为的学生,及时与家长联系,互通信息,同时,学校领导、老师结对帮扶,防患于未然。二是做好后进学生的转化工作,是预防和减少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的重要一环。
法制教育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的目的是为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每一个学生主动地、活泼地发展。在组织教学中把整体教学、分组教学与个别教学结合起来;在教育过程中,贯彻个别对待的原则,讲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学生们像一朵朵稚嫩的小花苗儿,但每一颗都有与众不同的可人之处。因此便更需要我们用不同的方法用爱心去浇灌、呵护。
总之,国民素质的提高,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民主与法制的推进,都寄希望于广大青少年。我们要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力度,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
人的教育心得体会5
这段时间我经过学习《有效教学》,深有感触。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应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教与学必须有一个和谐课堂步骤,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步骤来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到达有效教学,创设情境,构成问题,使学生愿学。情境的创设关键在于情,以情激境,以最好的境、最浓的情导入新课,构成问题。提出的问题要击中思维的燃点,这样不但能对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迅速唤醒,从而提高单位时间里的学习效率。学生因情境的巧妙刺激,学习热情激发起来,萌芽学习兴趣,认知系统开始运转。
我觉得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切实作到有效两个字应当至少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认真研究教材。吃透教材是教师进行有效课堂教学的立足点。除了教学的重点,难点的把握,教师还应当研究到教材的重组与延伸
2、仔细推敲教学方法。随着网络的的普及,教师能够利用的资源是越来越多了,教师交流教学方法的渠道也是越来越广,我们能够发现相同的教学资料往往有多种不一样的教学方法,如何选择适合自我班级学生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3、有针对性的设计课堂练习。学生吸收知识第一印象往往十分重要,而教师在课堂上设计的听说读写各式练习往往直接影响着学生课后练习的正确率。
4、制造宽松融洽的课堂氛围,良好的心态更加有利于学生投入的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
具体还应从一下几个方面开始抓:
1、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有的学生是由于自尊心受到了伤害,比如遭到讽刺,挖苦;受到不应有的干涉,与家长、同学、教师发生矛盾,尤其是当和教师发生矛盾时,他就更不可能把精力专注与学习。
2、对学生的期望值不要太高
有的学生是因为教师、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太高,孩子因为没有到达预期目标而产生了负罪感和内疚感,所以也就产生了厌学的情绪,这样也就不能去听教师所教的课程了。
3、真正的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
有的学生是因为我们教师没有适应人本教育,没有改正自我的教育观念和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同时自我不能做到以身作则,对学生的爱心不够,不能真正的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与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4、教师要幽默
有的课堂过于死板,气氛过于沉闷,激发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他更不会去学了。学生很喜欢幽默的教师。
5、教师要讲究对学生评价的方法
评价很重要,无论是课堂评价还是学生的自评、互评都要准确。课堂上要多鼓励,及时鼓励,肯定评价要多于否定评价;学生之间的评价要把握好,不要使学生的自评、互评变成自我夸耀、自我贬低,或互相进行攻击、互相挑刺,评价要中肯,要切合实际。仅有这样,学生才能更专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6、教师做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和鼓励者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和鼓励者。教学中要尽可能地根据教学资料和学生实际,准备好充足的学习材料,为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供给广阔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自主、自觉、自由的活动中积极、主动、探索式学习。
所以为了做一个好教师,一个能被学生认同的好教师真是太不容易了,首先要把教室布置在教学环境中,这样学生才能进入专心的学习状态;在课堂上要建立民主与规范,既不能把课堂管死,又不能让课堂太活跃,影响了课堂纪律。可是课堂的学习行为规范必须要明确,要说到做到,然后还要对学生付出真诚的关爱,哪怕是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不要去伤害学生。
我们既要承认激励赏识教育的正面作用,也要承认它存在着必须的局限性,这才是科学的发展观。当然惩戒要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前提,批评时在方式上要含蓄、委婉、注意语气,讲究“度”。我们教师仅有做到了这些,才能被学生认可、理解,那么就不会再有教不好的学生了。
人的教育心得体会6
《人的教育》为我们讲述了幼儿教育中的各种问题,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福禄贝尔在对待家庭与教学科目时,认为“教学即生活”,强调只有当家庭与学校生活一致时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在课程与教育目的问题上,福禄贝尔有一段话至今仍发人深思,他说:“幼儿时期的生活方向未完全确定,如幼儿绘画并不是为未来成为画家做准备,教幼儿音乐并非以将来成为音乐家为目的,这些活动仍然为发展幼儿时期多方面人性所需,如个体需食物来补充营养一般。我们要帮助儿童真正过着完美的儿童期,为达到这个目的,即使儿童的学校生活需要延后一年或两年来完成,还要比误导他们的人生目标要好一些。”
福禄培尔关于教育的另一个重要原则是人的“自动”发展的原则。
福禄培尔认为,这种“自动”发展是个体利用自我能动的力量,通过内部表现于外部和外部表现于内部的两个阶段实现的。之所以提出人的“自动”发展的教育原则,还在于反对旧教育对儿童的束缚。但福禄培尔并没有因此使儿童的发展绝对自由化,而排斥外部力量对儿童发展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发挥教育的作用,福禄培尔研究了儿童的发展过程,将其划分为三个阶段:幼儿期、少年期和学生期。在他看来,不同的教育手段对儿童的影响和作用是不同的。
我想,所谓教育,就是在孩子这张“白纸”上进行描绘。描绘的次数多了,这张白纸上的内容也就越丰富。随着内容的丰富,想要再次描绘,必须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因此,对于孩子的教育,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方法和手段必须调整。这样,才能在画纸上,描绘出更为丰富多彩的画面。
在幼儿的生活中,作者也有其独到的见解。在没有其他活动物体存在时,不能让幼儿独自呆在床上或摇篮里,这样不仅会使身体虚弱,也是产生心理上娇嫩和脆弱。幼儿的卧床从早期起不应过于柔软,也不能用羽毛的枕头。而饮食始终只能是养料,唯一的目的是促进体力和智力活动,儿童的食物应该尽量简单,以能够维持儿童的生活所需,使他在体力和智力上达到同样程度的发展为限。教幼儿站立和步行时,我们不应当使用拐杖和绳子。在幼儿的成长中,他会自己发现自己有走路和站立的力量,自然的学会这些技能。这些观点,涉及到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对于儿童过分的保护,并不能让他们最好的成长。适当的放手,让幼儿在“艰苦”的环境中学会生活,在困难中学会坚强。有利于他们身体的发展,又有利于他们心理的锻炼让他们成为独立、坚强、自信的人。
《人的教育》这本教育名著非常值得我们去读,这次我只对书中内容作大致得了解,也还有一些不明白的地方,今后我还将花更多的时间去仔细研读。
人的教育心得体会7
暑假这两天在家读了德国著名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福禄培尔所着的《人的教育》一书。《人的教育》这本教育名著蕴涵了福禄培尔的许多重要思想,在教育上有很大影响。他非常值得我们去研读。
全书共分为五章,在第一章“总论”中,作者提出了教育要顺应自然的原则,从这一原则出发,他要求让儿童从最早期开始就能不受干扰地自然发展,注重他们的个性的发展。对此我感受很深,也非常赞同他的观点,我们不妨看看我们身边的朋友们,他们的孩子才多大,就不管孩子有没有音乐的天赋,就送去弹钢琴、弹古筝、拉二胡等。甚至几个月大的孩子每天竟要听一小时的《圣经》,难道你不觉得荒唐吗?孩子的童年应该是快乐的而不是像赶集似的穿梭于各种培训班!
在《人的教育》中,福禄培尔还提出了家庭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在幼儿期,人的教育主要是托付给父母和家庭的,儿童与家庭成员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因此要给缺乏教育知识的父母提供内容和方法上的指导。对于这一点也是我很欣赏的,我觉得为人父母,懂得一些如何教育孩子的知识和方法是非常必要的。父母的教育对孩子今后的发展有很大影响,父母在平时要有意识去学习了解一些育儿方法,避免错误教育对幼儿产生不利影响。
虽然这本教育巨著读来受益匪浅,但书中提到的有两个观点,我并不赞成。第一是他的唯心主义思想,作者将一切都归结为上帝这个统一体。第二是作者在书中强调“培养精明能干的母亲的必要性居首要地位”。其实我认为,在一个健康的家庭中,父亲在孩子的心目中也是同等的重要的。如果作为一个父亲在孩子的眼中不能与母亲同等重要,那么,这个家庭一定不是一个健康的家庭。不单是母亲要精明能干,父亲也应如此。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既使是好孩子也会养成不良习惯甚至于学坏的。
总之,这本书中提到的教育思想,不仅对当时德国教育普遍存在的那种机制的和机械刻板的教育方法具有革命意义,而且对当下的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也具有启发意义。值得一读!
人的教育心得体会8
我因对交通法规的认识不足,加上对部分市区路况不熟悉,导致在驾驶过程中出现违章行为而未能及时察觉,导致扣分积累了9分,并进行了再培训。我对自己的行为感到十分的惭愧和后悔,并在此做出深刻检讨。同时也非常感谢交警部门对我的培训,通过这次培训,不仅使我更加牢固的掌握了交通法规的知识,而且对我思想认识的提高也是一个很大的帮助。在耳听目睹了那么多因违章驾驶导致的车祸而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巨大的损失和痛苦甚至是生命的代价后,我发自内心的认识到严格按照交通法规的规定进行驾驶的重要性,我也深刻的体会到了交警部门对交通秩序进行管理的良苦用心。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一定要提高思想认识,严格遵守交通法规,做一名合格的驾驶员。
通过对《道路交通安全警示教育》的学习,对道路交通事故易发的原因、特征和造成的严重后果都有了详细的了解,一幅幅惨痛的画面,一桩桩血的教训,深深地触动了我,真正让我感受到了“车祸猛于虎”,充分认识到了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重要性。
每一个人都是道路交通的参与者,我们应该严格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做到行车、行路安全。特别是车辆行驶在各种道路上,路况复杂,必须注意行车安全,确保自身和别人的生命安全。这次道路交通安全警示教育对我们初学者来说,受益匪浅,它让我看到了生命的脆弱,看到了人间的生离死别,看到了一个个美好的家庭就这样消失。我的思想又一次被深深的触动。分析一桩桩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大多数都是因为违章行驶,而导致车毁人亡。特别是没有经过驾驶技能的培训学习,便开车上路,一旦遇到紧急情况,便会手忙脚乱,交通事故的发生,也就会成为必然;另外,超速行驶,也是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还有一些交通事故的发生,是因为有些驾驶人员素质偏低,对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故意不遵守交通法律法规,驾驶车辆横冲直闯。这些,都是作为一名合格的驾驶人员不应有的行为。血的教训让我们更加珍惜生命,在今后的驾驶培训学习中,我将会更加努力地学习,掌握好驾驶技能,认真学习好道路交通安全的法律法规,让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优秀的驾驶人员。最后,希望我们所有的驾驶人员都能多一份小心,多一份警惕,这样就会多一份安全,少一份悲痛!
通过本次道路交通安全警示教育,我的思想意识和觉悟都得到巨大的提高,对交通安全有了更为深刻到位的理解。我深深地认识到交通安全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以人为本,安全第一”,严格自觉地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是一个机动车驾驶员最基本的义务,也是保障国家、人民以及个人财产和生命安全的必要行为。下面就安全行车工作,谈一点自己的体会:
道路交通安全,不仅关系着过往车辆行人的有序行车,同时也关系到每一个道路交通构成者的生命安全。通过对道路交通安全知识得学习,我充分认识到了遵守道路交通规则的重要性,体会到了“珍爱生命,安全出行”的真正意义。
学习过程中繁文缛节般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不免让人心生倦意,但是学习了交通安全事故案例之后,一幕幕触目惊心的事件和惨不忍睹的苦果徘徊在我的脑海久久挥之不去。这些事故无一例外都是因为忽视思想作风建设、忽略道路交通安全而引发的,事故的后果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无法弥补的重大损失。在学习道路交通安全警示的现场,我深刻体会到道路交通安全就存在于我们道路驾驶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里,稍有懈怠都有可能酿出恶果,毕竟“车祸猛于虎”。
在今后的驾车中,需要做到如下几点:
一、不疲劳开车,不违章行驶
在不行车时,要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以便工作时精力充沛,不打瞌睡。开车感到疲劳时,要停在安全的地方休息一会。
二、要做到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
三、要做到平时多锻炼,保持身体健康,远离疾病。发现身体不适不开车,随时保清醒头脑,不开勉强车。
四、要中速行车,谨慎驾驶。
“驾车如驾虎”,驾车上路,不能有丝毫马虎,通过本次学习使我认识到,只要一上车,就要全神贯注,中速行驶,遵守交通规则,心态平稳,确保行车安全。做到有心事不开车、心情燥烦不开车。
五、要搞好车辆日常检查维护,杜绝病车上路。
行车时要注意做好车辆的“一日三检”工作,杜绝故障车上路,有问题及时修理,不抱侥幸心理开有问题的车辆。
六、要认真参加安全学习,时刻绷紧安全弦
作为一名司机,最根本的是要保证行车安全。因而,只有在安全学习上一丝不苟,积累行车经验,才能做到随机应变,及时处理突发事件。安全教育会不但要参加,而且要理解安全教育的重要意义,会中认真听,会后反复琢磨,虚心向别的驾驶员学习,力求不断提高自己的驾驶水平。
生死一秒间,眨眼两重天。交通安全关乎生命,生命没有彩排。车祸,让许许多多温暖的家庭支离破碎,让幸福在车祸中断送。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车祸中转瞬即逝,许许多多肇事司机在一失足间铸就了千古恨。触目惊心的数字,成千上万的亲人就在车祸的转眼间中沉浸在悲痛之中。
当想象他们丧失亲人时那悲痛欲绝的情景,谁还会不真真切切的感受到生命的可贵无处不在?为了不再让亲友生离死别的场面再一次出现,不让交通事故无情地吞噬我们无辜的生命。我一定严格遵守各项交通道路交通安全法规法律,时刻以清醒的头脑掌握好手中的方向盘,控制好脚下飞旋的车轮,守好道路交通安全的第一道防线,不开霸王车、不违规超车会车、不无证驾驶、不疲劳驾驶、不酒后驾驶,不超载、超速,避免心存侥幸而给自己和他人留下终生的痛苦和遗憾。
在血的教训的照映下,生命如此地脆弱,如此地不堪一击。多一份小心,多一份关心,就会少一份灾难,少一份失望。珍惜生命,从我做起。
人的教育心得体会9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和根本工作路线,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加强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对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实干兴邦,空谈误国”,群众路线需要小事上下功夫,做到“一不二要三坚持”才能真正“为民、务实”,让广大人民群众满意。
一、不小视小事
自古就有“失之毫厘,差以千里”“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之说,小错误如不及时改正,就会因小失大抱憾终生。小事往往因其“小”,而易被忽视,也常使人感到繁琐,不屑一顾。但就是这些小事和细节,往往是事物发展的关键和突破口,是关系成败的关键。无数的事实证明,细节决定成败:一颗马蹄钉子让查理失去了一个王国,一块小小的隔热瓦让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爆炸夺去7名科学家的性命,成也细节,败也细节,无论做人、做事、做工作,小到个人,大至国家都要注重细节。工作中也要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体现为民、务实,才能让群众满意,让群众信任。工作中一个微笑、一杯热水、主动招呼、一句话等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都不可小视。“小事”可成“成大事”,亦可“乱大事”,“小事”能体现一种观念、一种认识、一种责任感、一种智慧、一种心胸。就是要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要从办事速度、服务态度等细节上下功夫,每件小事情上都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为判断标准,这样才能“为民、务实、清廉”。
二、要学习,才能做好小事
20xx年12月23日XX王**因卸下回压阀造成井喷导致243人中毒死亡,这些血的事实再次告诉我们,“小事情”看似简单,却内涵“大学问”,处置不当或可“乱大事”。这就要求只有不断学习,把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工作相应的业务能力学透吃透,才能提高思想正能量,增强法律意识,提升业务能力,也才能干好工作。不仅如此,工作中还要向群众学习,才能真正了解群众,与群众沟通才能建立群众基础,才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习不仅要专业而且要全面,除了吃透相关的专业知识,还要学习各类案例、电脑办公、接访礼仪等,有时候看似简单的几句“拉家常”这些礼仪上的“小事”却很有必要,也很有学问。总之,通过学习才能看透拿准每件事,才能办好每件小事。
三、坚持做好每件小事
群众路线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必须长期坚持才能“润物细无声”。然而,做好一件小事容易,要坚持做好千万件小事汇流成海就难,“滴水穿石”才能做成大事,这就贵在坚持,坚持从小事做起就必须改变心浮气躁、好高骛远、浅尝辄止的毛病,踏实的把每件小事落实好,树立好细节意识,从坚持 “不迟到早退”、坚持“今日事今日毕”、“微笑服务”等平时工作中的这些小事开始,在坚持上下功夫,培养坚强的意志力,累积起来的每件小事总能“滴水穿石”。
古人有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要成就一番大事业,要有所作为,要获得硕大的胜利果实,就要小事做起,把每个小胜利汇集起来,走向成功。
人的教育心得体会10
未成年人作为国家的未来,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将直接影响国家的发展。培养和造就千千万万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既是一项长远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一条重要渠道。未成年人,主要是在学校接受教育。不可否认,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文化不断渗透,而未成年人的心智较不成熟,又极易简单模仿,从而造成社会问题。而不少学校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导致了忽略了对其思想道德的教育。
学校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要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并且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专家指出,由于现在的未成年人要接受来自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压力,其心理压力会增大,容易影响其心理健康,从而不容易接受正确的思想道德教育。
现实生活中,也有不少这样令人心痛的实例。某小学一名13岁的六年级学生,在一数学课上,由于没有作出老师出的数学题,被老师喝到:“你这个木头脑袋!”结果,在其心中造成了阴影,总是感觉自己太笨。从此,便不愿意学习,上课时人在心不在,产生了一种对抗情绪,放学回家后,他便关着房门,一个人闷在里面上网,不梳洗,不吃饭。最终,被家长领到心理诊所进行治疗,证实了其老师的责备在他的心理上造成了阴影,并且导致了他后来的一些反常行为。而这样的例子远远不止几件。现在很多抑郁症的大学生,他们感到自卑,究其根源,其中不少人是由于其小时侯老师的一句话造成了阴影。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他们的言行对学生们的影响显而易见。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要有健全的心理知识,以好的态度教育学生,大不可因为一句不妥当的话而影响了孩子的一生。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期,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场所,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与道德品质,是全面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需要。近年来,我校从小学生的年龄实际出发,积极探索符合儿童特点的教育途径,从而促进学生的道德认识向道德行为的转化。如,我们学校开展的电影课程,通过组织学生观看优秀影片,引导学生了解祖国悠久的历史、革命传统、英雄人物,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作为未成年思想道德教育主渠道的学校,有责任开展多方面的教育活动来培养学生的人格,决不只限于笼统的提出思想教育,而应该在提高学生人格素质的基础上,去谈思想进步,政治信仰,爱国主义等等。而入格素质的基本构成是这样的一个特征:适应社会、有强烈的责任感、忠诚履行社会责任,自觉遵守社会规范,维护社会风尚,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一个社会的人。未成年人要健康发展,周围的环境是非常重要的,社会、学校、家庭任何一方会对孩子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每一个孩子的背后,都是一双双关注的眼睛,而每一个孩子的眼睛,也同样在关注着每个成年人的言行。
在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尊重未成年人的主体地位,不断探索和把握未成年人成长的规律,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尊重、理解、关心、帮助未成年人为途径,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活动。
(1)正视和尊重未成年人的认知能力。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要相信未成年人的认知能力,同时又要正视其认知能力,要努力避免在低估未成年人认知能力的情况下,对未成年人实行的过度保护与控制,以免使未成年人受到过多限制,使其能力得不到适当发展,道德品行得不到正常养成。同时防止未成年人在过多限制的前提下产生逆反心理;在过多限制或保护的基础上萌生依赖心理,无能消极心态,制约其良好品行和高尚情操的培养。此外,要正视未成年人的认知能力,道德教育不得“拔苗助长”,要根据未成年人的年龄特点来开展教育,更要注重引导帮助未成年人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困惑和矛盾,做到在服务中教育,在关心中引导。
(2)了解和掌握未成年人的个性特点。未成年人处于生理和心理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对外部世界充满好奇和渴望,乐于接受新事物,思维开放活跃,主体意识、平等意识较强。对未成年人的这一共性,在开展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我们必须有充分的把握,适应其身心成长的特点,坚持德育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在教育过程中多用鲜活通俗的语言,多用生动典型的事例,多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同时,要了解掌握未成年人的个性差异、年龄差异、生活环境及智能组合的差异,在德育过程中坚持因人施教。
(3)重视和倡导未成年人的互动参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改变“我说你听”的陈旧模式,使未成年人由教育过程中的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参与者,在互动参与中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逐渐懂得自己要求自己、自己监督自己,不断提高未成年人对道德问题的分析,判断能力。只有重视互动参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才能从灌输教育向情感体验转移,才能在感受和体验中升华道德情感,形成道德认识,培养道德能力。
总之,我们的学校、家庭、社会应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引导和帮助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无论是家长、老师,还是社会都一定要十分精心、十分专心、十分耐心地关心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使未成年人在教育的“黄金阶段”里,受到最佳教育。
人的教育心得体会11
刚开学时经同事介绍我在学校图书室借了一本德国著名教育家福禄培尔的著作《人的教育》。有关这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我早在几年前就学习了许多,今晚再一看,感觉也没什么可读之处,但我还是硬着头皮去读。因为我认为只要是书,它都有读的价值,既借之,则读之。
当我读到这位教育家的生平时,从中读到了一句很值得我去读并且也很让我佩服的一句话,不是福禄培尔说的,而是他的同事巴普罗说的,这句话是这样的:“如果不重视和不着手家庭教育改革,学校教育便缺少了正确的和不可缺少的基础。”我反复地把这句话读了几遍,的确让我振奋。因为谈到家庭教育使我想起当前学生家长(这里指学生的父母)大部分都在外打工挣钱,把孩子都丢在家里让爷爷,奶奶照顾。虽然有一部分家长在家,却也从不过问孩子的学习,总是只顾挣钱。他们这些做家长的哪里知道孩子们在他们面前和在爷爷奶奶面前的影响和表现完全是不一样的。因此,我认为,有些学生的不良习惯,甚至学坏行为直接与家长有着一定的关系。所以说不重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就缺少了正确的和不可缺少的基础。只有学校与家庭教育相结合,才能把孩子教育好。
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的,巴普罗也有一句话证实了父母的教育的重要性。但是我认为他的这句话具有片面性,他是这样认为的:“培养精明能干的母亲的必要性居首要地位,因为儿童早期的教育的重要性高于一切。”他在这句话中只讲了培养精明能干的母亲的必要性在儿童教育中居首要地位。我认为,在一个健康的家庭中,父亲在孩子的心目中也是同等的重要的。如果作为一个父亲在孩子的眼中不能与母亲同等重要,那么,这个家庭一定不是一个健康的家庭。不单是母亲要精明能干,父亲也应如此。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既使是好孩子也会养成不良习惯甚至于学坏的。我这里有一个典型的例子:在我们学校六年级有一个男生名叫xx,在上几年他的学习成绩一直是很好的,然而这两年由于父母离婚,双方又都再娶再嫁,都不问孩子的事,把一个孩子丢在亲戚家。这孩子由于受父母的影响和社会上不良风气的“熏陶”,已经染上了一些恶习。父母不在跟前,作为亲戚好象又不好管教太严,倒至这孩子经常逃学,即使来到学校上课也不认真学习,不是上课捣乱就是找同学打架,学习成绩可想而知了。他的班主任对他无招可用,因为他现在已经是“刀枪不入”了,这难道不与他的父母有着直接的关系吗?
因此,我认为只有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配合我们学校的教育才能使孩子成人,成材。否则,就是一种缺陷的、不完整的教育。
人的教育心得体会12
安全驾驶学习心得体会及保证书最近一段时期,我参加了增加准驾车型的学习培训班,通过理论知识和驾驶业务知识的系统培训学习,对交通法规和安全驾驶等基础知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对安全驾驶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如何遵守交通法规,做安全驾驶、文明行车的楷模,为构建和谐社会、和谐家庭尽一份自己的力量,我的体会总的一句话就是:“一慢解百忧”。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座车出行时,经常会看到公路两旁树立着高大醒目的交通安全牌:
“十次出事十次快”,“酒后严禁驾车”,“为了您和家人的幸福,请注意交通安全”等等。这些语重心长的话语,也许当时的人们对此理解并不深刻,但对于参加学习培训和即将从事车辆驾驶的我来说,理解更透了,感触更深了。回想以前交通事故,哪一起不是车速太快引发的,哪一次不是违反交通法规造成的,真是“车祸猛于虎”啊。安全行车看起来是很简单的一件事,里面确有一定的道理,就像老师傅开车一样,一个简简单单的操作,一个小小的眼神,一两秒钟的时间,就把这些道理全部包括在内了。因此,当我们驾驶车辆时,应时时刻刻遵守交通法规,避免危险事故在我们身上重演。以下是我在学习驾驶期间总结出来的几点意见,不对之处多多包涵,多指教。
一、准时参加交通安全警示教育学习,及时了解安全新形势,通过每一次听课和其他培训学习,工作上吸取大家的经验教训,稳重驾驶是安全行车的重要保证,安全学习是定期提醒我们对安全提供警惕,一点都不能松懈。
二、在城市道路行车,一定要按规定的车速,规定的路线行驶,不闯红灯,不抢道路,观察行人的状态,要以人为先。
三、在风雨季节路面可能有积水,要看清楚是路面积水水深情况,过路时发动机转速一定保持平稳,以低速档行驶,过完水路面后,要踩几下刹车排出车轮里面的积水,不然会影响刹车安全,如遇暴风雨视线不清时,要靠边停车待行,等暴风雨过后再行,一定要做到四防,即:“一防视线不清,二防行车撞人,三防车辆侧滑,四防涉水陷车”,驾车出行时时刻牢记。
安全驾驶,就是要自觉维护交通秩序,做到“宁停三分,不抢一秒”,开文明车,行文明路,以实际行动争做交通安全、文明行车的模范,做一个懂法守法的驾驶员。
廖昌志
20xx—8—27
人的教育心得体会13
今年暑假期间,我有幸拜读了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外国教育名著丛书中《人的教育》一书。本书是一本著名的教育论著,分别论述了学前和学校教育的重要作用。作者福禄培尔是德国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19世纪新教育的倡导者之一,近代学前教育理论的奠基人,被称作“幼儿教育之父”。他的关于学前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活动,是他一生活动的主要方面。这本书是一部泛论儿童时期学前和学校教育的书,对我们小学教育有很多的启示。书中,福禄培尔主张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天性,反对强制性教育和压制儿童的发展,重视儿童积极活动和发展儿童个性以及强调早期教育的重要意义,主张人的一切发展阶段教育的连续性等理念。
在本书中,福禄培尔阐述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今后来学前教育的发展有着很深的影响。福禄培尔把人的教育所涉及的年龄范围划分为幼儿期、少年期(少年早期)和学生期(少年后期)三大发展阶段。在他看来,受教育的人在各个发展阶段上必然会按照自己的使命显示出自己必须实现的各种功能。学前教育在人的教育的整个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幼儿期是人的发展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阶段。书中写到:“人的整个未来生活,直到他将要重新离开人间的时刻,其根源全在于这一生命阶段,不管这未来生活是纯洁的还是污浊的,是温和的还是粗暴的,是勤劳的还是怠惰的……他(她)将来对父母、家庭和兄弟姐妹的关系,对社会和人类、自然和上帝的关系,按照儿童固有的和天然的禀赋,主要取决与他在这一年龄阶段的生活方式。”
如果儿童在这一年龄段遭到伤害,假如存在他身上的他的未来生命之树的胚芽遭到损害,那么他必须付出最大的艰辛和努力才能成长为强健的人,必须克服最大的困难在其朝着这一方向发展和训练的道路上避免这种损害所造成的畸形。所以,他把学前教育有机地列入整个人的教育的过程,看作人的真正教育的开始,明确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在《人的教育》一书中,福禄培尔提出了家庭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在幼儿期,人的教育主要是托付给父母和家庭的,儿童与家庭成员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因此要给缺乏教育知识的父母提供内容和方法上的指导。我觉得作为儿童的父母懂得一些如何教育孩子的知识和方法策略是非常必要的,父母的教育对孩子今后的发展有很大影响,父母在平时要有意识去学习了解一些育儿方法,避免错误教育对幼儿产生不利影响,给美好人生造成伤害,给人生成长造成障碍。
对儿童的教育应顺应自然的原则,是福禄培尔教育理论体系的一条重要原则。他要求让儿童从最早期开始就能不受干扰地自然发展。因此,“教育、训练和全部教学与其是绝对的、指示性的,不如更应当是容忍的、顺应的,因为在纯粹采用前一种教育方式下,人类那种完美的发展、稳步或持久的前进将会丧失。”福禄培尔拿园丁修剪葡萄藤作为比喻:“葡萄藤应当被修剪,但修剪本身不会给葡萄藤带来葡萄,相反的,不管出自多么良好的意图,如果园丁在工作中不是十分耐心地、小心的顺应植物本性的话,葡萄藤可能由于修剪而被彻底毁灭,至少它的肥力和结果能力被破坏。”教学中一定要顺应少儿的天性,耐心的指导,不能强制性地教育压制儿童。与让儿童不受干扰地自然发展的主张一致,福禄培尔重视儿童个性的发展;“在作为人类一员和上帝儿女的每一个人身上包含并体现整个人性,但他在每个人身上是以完全固有的、特殊的、个人的、独一无二的方式被表现、被塑造的……”我们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以人为本,因材施教,要千方百计保护他们做事的积极性并予以肯定和支持,尊重他们正确的观点,从而促进他们和谐发展,健康成长。
书中还说道,游戏在学前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实这对于我们小学教育来说,游戏也是很好地促进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低年级学生尤其如此。因为游戏会直接影响儿童的生活和教育,游戏能提高儿童的学习兴趣。一个能干的、平心静气的、坚忍不拔的坚持游戏的儿童必然会成为一个能干的、坚忍不拔的、能够以自我牺牲来增进别人和自己幸福的人。福禄培尔为了让儿童开展游戏和其他活动,设计出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统一到多样、循序渐进、合乎逻辑联系的游戏和作业体系以及配套活动玩具,因此也就有了他著名的“恩物”,这套教具对发展儿童的智力和创造性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此外他还主张为儿童创设活动条件,如让孩子在自己的花园里种植植物,组织他们手工制作等。因此,学校应该为学生开展更多的兴趣活动,让学生能够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教师要引导他们做有意义的事情,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福禄培尔作为历史上的一位著名教育家,近代学前教育的奠基人,他的学说的重大价值早为外国教育界人士所重视。发展我国教育事业,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体系,不仅需要研究我国教育的历史和现状,总结我国教育的经念,而且需要研究外国教育的历史和现状,借鉴外国教育的经念。这本教育名著,在中外教育史上有很大影响,对我们的日常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很有指导性,非常值得一读。
人的教育心得体会14
学习了未成年人思想品德教育我对未成年人思想品德教育有了更深一层次的认识。现代的中学生思想敏锐,对新观点新思潮接受快,因而受其的影响也最大。但学生由于受自身知识水平、生活经验等的限制,对是非、美丑、善恶等观点或社会思潮的辨析缺乏理性的认识。部分家庭对子女疏于管教,再加上学生自身法律意识的淡薄,在校学生违法违纪的现象在学校内也不断出现。
针对这种实际情况,我们学校这一学期迎难而上,坚持“德育为先”的原则,依法治教、以德育人;在德育征途中勇于探索,总结出了一套适合自身特点的德育模式即学校德育形式、德育方法倡导多元化;坚持教书育人、环境育人、服务育人的整体德育理念。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德育工作要取得好的效果,成人社会首先要尊重未成年人的主体地位,要给孩子足够的尊重和信任。作为老师在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的同时,还要顾及少年儿童的真实想法,考虑他们的兴趣、能力、个体差异,这样才能使儿童避免成为被动的受教育者。
尊重未成年人的主人地位,就要相信他们的接受能力,同时又要正视他们的接受能力。有的父母总是认为孩子还小,这个不能做那个不许做,在爱的名义下过度保护孩子。这样做,一方面使孩子受到过分限制,使他们的能力得不到适当的发展。另一方面,孩子也会在过度的限制中,厌恶说教。另外,父母的过度限制或保护,还在悄悄向孩子传递一个信息:你不行,你不能。在这样的心态支配下,孩子要培养良好习惯,形成高尚品格,难度就会更高一些。正视未成年人的接受能力,就不要"拔苗助长",不要违背了未成年人的生长规律,要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进行道德教育。
【人的教育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读人的教育有感04-08
人与环境的的教育格言04-01
《人的教育》读后感03-15
人的教育读后感12-10
让人幸福的教育读后感04-05
读《人的教育》有感(精选15篇)08-23
犹太人教育孩子方法03-14
犹太人教育孩子的方法07-27
教育的心得体会05-25
教育心得体会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