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优秀游戏案例遴选标准解读心得体会

时间:2022-10-27 16:12:20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优秀游戏案例遴选标准解读心得体会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通常就可以写一篇心得体会将其记下来,这样我们就可以提高对思维的训练。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能感染读者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游戏案例遴选标准解读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优秀游戏案例遴选标准解读心得体会

  听华xx教授的讲座优秀游戏案例遴选标准,领悟了游戏与儿童发展的关系及游戏与教学的关系;认识了角色游戏与叙事能力及结构游戏与数学有着长期效应。在教育实践中,游戏被推崇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怎样实现游戏与教学的有机融合?教学生成游戏、游戏生成教学,我体会到:

  一、提供的空保障

  幼儿园应充分保证幼儿每天有足够的自主游戏时间,提供开展自主游戏的必要条件,鼓励幼儿在自主游戏中表现自己的长处和获得成功的体验。如小班应该多一些角色游戏的时间,大班应该多一些结构游戏的时间,每次的游戏时间依据年龄段有所不同。其次是空间上的保证。游戏本身是创造性的,可变化的'。过于精致、过于真实的空间布置会限制幼儿的创造性发展。活动的空间、材料与常规要求应有利于引发和支持幼儿游戏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幼儿在游戏中与游戏环境的相互作用,把游戏环境的布置与创设这些工作更多地留给幼儿。还应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家庭和社区教育资源去丰富幼儿的游戏,以保障幼儿游戏的空间。让幼儿更自主、自由的开展游戏。

  二、观察幼儿游戏

  游戏是幼儿幸福童年的保证,教师观察游戏要关注﹣幼儿认知、幼儿语言、幼儿交往、幼儿情绪、幼儿游戏主题、游戏专注度、材料使用、游戏常规这几方面,发现幼儿对游戏的真实需要,最大程度满足和提升幼儿身心发展需要。在幼儿自发性游戏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游戏并捕捉到与课程目标和内容相关的行为,做好游戏情景向教学情景的转变工作,通过及时地指导和介入,推进游戏,这个时候的游戏与教育就融为了一体。

  三、隐蔽教学目标

  无论是幼儿自发的游戏,还是游戏化的教学活动,应注重过程而不过于追求结果,应该看幼儿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自己,而不是有没有教育意义。只有这样才能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因此教育目标在这里只能是隐含的,教师的目标不能直接成为对幼儿的活动的显性要求,这意味着教师将教育意图客体化,把教育目标隐含在为幼儿提供的环境中,把教育要求转化为幼儿的需要,通过幼儿与环境的作用,通过幼儿为满足需要的主动活动来实现目标。在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中,教学目标越隐蔽,活动中幼儿的选择自由度越高,活动不急功近利地追求目标的即时达成,那么这个教育活动就与游戏融为一体了。

  华xx《优秀游戏案例遴选标准解读》告诉我们对于儿童来说,游戏不仅是发展的需要,也是发展的体现,幼儿的游戏水平反映的正是他的发展水平,所谓“聪明的孩子会玩”,“会玩”指的是游戏水平高,"聪明”指的是认知水平高,幼儿各方面的发展都是通过游戏实现的。游戏与教育两者融合、互为生成这是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最高境界,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深入!

【优秀游戏案例遴选标准解读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及案例分析01-14

发言稿标准格式解读03-31

读新课堂标准解读有感04-06

雅思作文评分标准解读03-31

关于SAT作文评分的标准解读04-10

SAT作文评分标准解读04-10

解读优秀散文03-16

读《幼教名师成长案例解读》有感04-06

《幼儿名师成长案例解读》 读后感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