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二十四孝图》读书心得

时间:2022-09-01 09:15:32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二十四孝图》读书心得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书心得如何写了哦。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书心得头疼,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二十四孝图》读书心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二十四孝图》读书心得

《二十四孝图》读书心得1

  鲁迅的文章中,我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二十四孝图》。这样一篇文章,虽然叫《二十四孝图》但其实并没有写出如何孝顺父母,没有起到教孝的目的。

  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但其中的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尝粪忧心令人发指。

  其中郭巨埋儿是说晋代有个叫郭巨的,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为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养母亲,对母极孝。后来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就和妻子商量:儿子可以再生,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粮食好供养母亲。夫妻遂把儿子抱出,挖坑要埋。,兴好挖出一坛金子来,才免了儿子一死。

  郭巨虽有孝心,但杀儿之举,欲有违人道。所以后来有人把这种孝举,称为愚孝。

《二十四孝图》读书心得2

  读了《二十四孝》,我最喜欢拾葚异器这个小故事。它讲的是一个叫蔡顺的人少年时丧父,对母极孝。当时环境恶劣,只好拾桑葚充饥。

  一天,蔡顺遇到了赤眉军,他们问他为什么要把红色和黑色的桑葚分别装在两个蒌子里?蔡顺回答说黑色的留给母亲吃,红色的自己吃。赤眉军听了,很是怜悯他的孝心,送给他三斗白米,一头牛,让他回去侍奉母亲,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敬佩之意。

  这个故事令我感动了许久:蔡顺对母亲的孝心虽然只体现在那么一点儿小事上,但却值得让人回味。

  我也很敬佩蔡顺,敬佩他的孝心,事事都为母亲着想。读完这个故事后,我认真反思了一下,发现生活中其实有很多这样孝敬父母的事,这样的小事虽然很平常,更不引人注意,但它们包含了一颗颗爱心、一颗颗孝心。

  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就是百善孝为先,我们应当孝敬父母,只要从蔡顺拾葚异器这一点点小事做起!

《二十四孝图》读书心得3

  《二十四孝图》图文并茂,非常感人。我发现,百事孝为先,小时候那些孝顺的人,长大都有了很大的成就。

  二十四孝有:孝感动天、亲尝汤药、啮指痛心、百里负米、芦衣顺母、鹿乳奉亲、戏彩娱亲、卖身葬父、刻木事亲、行佣供母、怀橘遗亲、为母埋儿、扇枕温衾、拾萧异器、涌泉跃鲤、闻雷泣墓、乳姑不怠、卧冰求鲤、恣蚊饱血、扼虎救父、哭竹生笋、尝粪忧心、弃官寻母、涤亲溺器。其中,我最喜欢刻木事亲,意思是:丁兰,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南(今河南黄北)人。幼年父母双亡,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后一定见面,从不懈怠。久之,其妻子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针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居然有血流出。丁兰回家见木像眼中垂泪,问知实情,遂将妻子休弃。

  现在有很多人特别是我们这代人一天到晚都是在想自己该怎么样,自己吃的好不好,玩得好不好,向父母要这要那,达不到要求就发脾气,有时对父母和长辈说话、行为很不礼貌。和前人相比我真的对孝顺二字没有做好。读了这本书,我以后一定要孝顺父母,尊敬老人,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美德。让我们从点滴做起吧!

《二十四孝图》读书心得4

  在暑假,阅读鲁迅的《朝花夕拾》之前,我和要好的朋友去参观北京的孔庙,在许多展品中,我不知道为什么一眼就看到很小的角落里,甚至字都看不清的二十四孝图,其中一个“郭巨埋儿”。

  正如鲁迅所说,画面确实很清晰,但我还是不想承认我明白其中的意思。

  照片上还有一张纸条,上面的字很小,我又看清楚了,而且又我只能看到一栏字,“子可再有,母不复得”,但我不知道他为什么要埋葬儿子。

  直到八月,看到《朝花夕拾》,我才突然意识到原来是因为他们家穷,真的养不起那么多人,只好把老人养活,把儿子活埋了。

  这张二十四孝图太恐怖了,对于一个“孝”字,竟然想要那么多的讲究,甚至完全抛弃自己的孩子。

  更重要的是,有时还是为了孝顺并未养育过自己的后母!难怪过去的人见父母都跪下来说“不孝之子见父母,求父母……

  这二十四孝的人物,就这二十四孝图,我与小时侯的鲁迅先生真是有同感,自己不要做孝子,并且希望父母也不要做孝子!

  照片中的孩子仍然微笑着,在妈妈的怀里玩耍,而她的爸爸想要把孩子抱过来。孩子的母亲似乎有些不放弃,有些我不记得了,如果,婆媳之间的关系将来不好,那么孩子就是一个孝顺的儿子,一点也不反对他的父母!

  旧社会真的很邪恶,人们是对的。我想知道郭巨的妈妈是不是故意这么做的?她没想到郭巨会把孩子埋了。因为郭巨一定一直很孝顺。

  后来,我和朋友去首都博物馆玩,看到了二十四孝图,这张图很大,我给他讲了这个故事,她也很害怕。看来鲁迅先生认为的不错,小孩子们都是可爱的,且心意相通的。

《二十四孝图》读书心得5

  《朝花夕拾》中有一篇叫《二十四孝图》的文章,给我印象十分深刻,颇有感受。

  文章讲的是作者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作品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作品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但其中的“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尝粪忧心”令人发指。先说说那个郭巨埋儿吧。

  说是晋代有个叫郭巨的,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为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养母亲,对母极孝。后来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就和妻子商量:“儿子可以再生,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粮食好供养母亲。”夫妻遂把儿子抱出,挖坑要埋。兴好挖出一坛金子来,才免了儿子一死。郭巨虽有孝心,但杀儿之举,却有违人性,不合儒家“天地之性,人为贵”的人本观念。看似大孝,其实是残忍。古有为求神为父母治病舍身的,也有割股肉以解父母想吃肉之念的,今有为父母治病献五脏的,极少有为父母去杀人的。为了节约粮食,就想把自己的亲生儿子杀了,一则有违老母爱孙之心,二则陷老母于不仁。所以后来有人把这种孝举,称为“愚孝。“随便一翻《二十四孝图》,这样的字眼映入眼帘:“卖身葬父”、“埋儿奉母”、“哭竹生笋”。“刻木事亲”、“埋儿奉母”让人感到冷酷无情;“孝感动天”、“卧冰求鲤”、“哭竹生笋”迷信思想严重;“尝粪忧心”则让人恶心。

  孝是应该的,迂腐是愚蠢的,盲从是可悲的,卫道是可恨的`。

《二十四孝图》读书心得6

  今天,我读了一本书《二十四孝》。大家听着是不是很熟悉?对,《弟子规》中我们学过一部分,可还有许多我们没听过的呢……

  最让我感动的是“恣蚊饱血”,故事是这样的:古时候,有个叫吴猛的八岁小孩,家里很穷,买不起蚊帐,所以,夏天的晚上,有再多的蚊子咬他也不驱赶,他认为,如果把蚊子赶走,那么,蚊子就会咬他的双亲。吴猛的孝心已到了这种地步。

  “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虽然,现在我们的生活水平都提高了,家家都成了过去的“地主老财”了,不用再向吴猛学习了,但爸爸妈妈无比辛苦,我们回到家里,帮他们拿衣、换鞋、倒茶、做顿饭,这都是“孝”。

  《二十四孝》中还有很多故事,像:孝感动天、刻木事亲、哭竹生笋都是我最喜欢的,也是最令我感动的,看着它,让我时时刻刻不要忘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

《二十四孝图》读书心得7

  不经意一看《二十四孝图》,这样的字眼映入眼帘:“卖身葬父”、“埋儿奉母”、“哭竹生笋”。“刻木事亲”、“埋儿奉母”让人觉得冷酷无情;“孝感动天”、“卧冰求鲤”、“哭竹生笋”迷信思想严重;“尝粪忧心”则让人恶心。

  孝是应该的,迂腐是愚蠢的,盲目是悲哀的,卫道是可恨的

  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中国古代二十四孝的故事,其主要目的是弘扬封建孝道。而其中的“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尝粪忧心”令人发指。

  让我们先谈谈郭巨埋儿吧。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成两份,他给了两个弟弟。他独自抚养母亲,对她非常孝顺。

  后来家庭逐渐贫穷,他的妻子生了一个男孩,郭居担心抚养孩子将影响供养母亲,就和他的妻子讨论:“儿子可以再生,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粮食好供养母亲。”

  夫妻遂把儿子抱出,挖坑要埋。兴好挖出一坛金子来,才免了儿子一死。

  郭巨虽然有孝道,但杀子的行为,却违背了人性,不符合儒家“天人合一,人为贵”的这一思想。看似大孝,实则残忍。

  在古代,有一些人求神治愈他们的父母,并放弃了他们的生命。还有一些人为了满足父母吃肉的欲望而割肉。为了节省食物,他想杀死自己的儿子。

  一则有违老母爱孙之心,二则陷老母于不仁。,所以后来有人把这种孝举,称为愚孝

  百善孝为先,“孝道”是中国大地上最古老的中华美德,我们应该知道如何理解长辈的心,知道如何感恩,知道如何尊敬长辈。只有懂得孝顺父母,才是一个负责任、高尚的人。

  最后,我祝愿中华民族的美德——“孝”代代相传!

【《二十四孝图》读书心得】相关文章:

《二十四孝图》读书心得范文12-07

《二十四孝》读书心得08-20

思维导图的读书心得精选04-14

故事《二十四孝》的读书心得08-20

读《二十四孝图》有感04-18

读二十四孝图有感12-06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05-11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05-13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