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读书心得10篇
某些事情让我们心里有了一些心得后,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那么心得体会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幼儿教师读书心得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幼儿教师读书心得10篇1
最近看了一本《给幼儿教师的一把钥匙》的书,确实是给我在幼儿教育的一个角开启了一扇窗。这本书里的一个个的问题,一个个的案例,一个个分析都是从教师教育上发生的实例,掌握解决这些问题是每个一线教师务必具备的教育技能。书中从教师与儿童、教师与家长、教师与社区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其中在教师与家长这一方面,这本书教会教师如何更好的去帮忙家长转变教育观念,如何跟家长沟通使家园合作更有效。
家长是幼儿园重要的教育资源和合作伙伴。教师有职责帮忙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目标任务,以便双方能达成教育共识,构成教育合力,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家长工作难做,但是很重要。家长一向以为孩子在幼儿园只是在玩,有的家长自己早上想睡懒觉,便很晚才送孩子来园,不重视幼儿园的教育。教师在有时刻跟家长个别交流的同时,还应经常召开家长学校的交流会,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教师也有更多的时刻对家长进行教育引导,能够让家长和教师持续一样的教育观念。家长能够亲自参与孩子的活动中去,能够更快的转变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观念。每个学期我们都会组织几次亲子类型的活动,以便家长参与到幼儿园孩子的活动中去。
作为从事教育职业的每一个教师,个性是我们幼儿教师,重在研究学校教育的同时,还要研究家庭教育,重视家教指导工作。因此,教师与家长的互动与沟通是十分重要的,将成为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我们只有正确认识和处理教师和家长之间的关联,才能共同把儿童教育工作做好。对我们来说,在双方沟通中怎样善于抓住时机,在随意交谈中如何自然的捕捉到家长的心声。怎样有艺术的向家长宣传、指导保教知识,还存在着务必的难度。
如何解决与幼儿家长沟通中存在着的一些困难我认为就应从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入手,不断提高与家长沟通的方式、途径与技巧。
教师每一天与家长接触时刻虽然短暂,但三言两语中也能反映出一些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要灵活掌握交谈技巧及说话的艺术。过去,我总认为时刻短,与其拐弯抹角,不如直截了当的说。于是有时当着孩子和家长就告状,弄得家长十分尴尬,孩子也害怕。这样,既不利于孩子克服缺点,也不利于家园配合。这本书开启了我一扇窗,成为我学习新技能的一把钥匙。人的一生有很多的窗需要开,既然选取了教师,就意味着要面临很多挑战,需要寻找更多的钥匙……
幼儿教师读书心得10篇2
对于成长于文化断层年代的我们,胡适先生似乎只是历史的一个符号,他以前走在文字改革的先端,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等,由于种种原因,难得看到胡先生的文字,对于他的了解多来自片段性的轶事或宏大感受。近日于南图觅得一本《胡适的声音》,虽然只是一册不同时期的演讲集,但也足以窥见胡先生博大精深学养的沧海一粟。
“宁鸣而生、不默而死”,是《胡适的声音》一书的卷首语,这是胡先生一生主张并奉行的人生格言,由此看来,不论在什么语境下先生都会是一个“大右派”。作为一个有深厚旧学背景,在完善的西学教育中成长起来的学者,胡先生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学等诸多领域均有建树,是真正学贯中西的大家。他的文字晓畅明白,朴实自然,没有精英意识,即使此刻阅读也有极强亲近感,很贴合他倡导的白话文就应是“活”的文字。
书中涉猎的领域和年代跨度很大,从“五四”时期到五十年代,几乎收录了胡先生一生中不同时期的各种演讲资料,让我们看到胡先生历经学者到官员(驻美大使)直至“中央研究院”院长等不同主角转化中为人,治学的态度,能够充分体现他毕生倡言的“大胆的假设,留意的求证”、“言必有证”的治学方法以及"认真的作事,严肃的作人"的为人之道。
对书中感触颇深的是一篇对“五四”事件的回顾演讲稿,具体而详尽的过程描述让我们身临其境。一方面,他承认“经过了这次轰动全国青年的大解放,方才有中山先生所赞叹的思想界空前之大变动”。另一方面,他坚持说,五四运动“实是这整个文化运动中的一项历史性的政治干扰。它把一个文化运动转变成一个”。他明确表达了:对抗争政府的同情和对运动方式的拒斥。胡先生作为独立知识分子,一贯坚持以自己的方式“宁鸣而生”。
另一篇极具特色的演讲稿是关于中国禅宗的发展史,从中国哲学史的角度系统讲述了佛教在中国成长发展的过程。胡先生关于禅宗发展史的研究考证翔实,表述客观风趣。胡先生本人没有宗教信仰,他的佛教研究完全从学问的视野进入。胡先生的禅宗研究源于他编著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到他离世只完成《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禅宗史是研究的不足之处,他一向在进行这方面的弥补。胡先生对禅宗史下过很多功夫,颇有心得,在研究的基础上专门为影响很大,成为一代宗师却不识字的六祖慧能的,作了一部《神会和尚传》;晚年,又花很多时间去考证《虚云和尚年谱》。虽然禅宗史只是胡先生治学一隅,但严谨的态度足以描述中国佛教发展的历史,他的研究甚至曾引发日本禅宗学者铃木大拙与他的一翻论战。胡先生对于禅宗史的研究体现了他在治学中的“不默而死”。
多看看胡先生的研究,会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礼貌的交融,感受到他作为独立知识分子,用独立、理性、职责、正见、负责的言论来发表个人思考的行为特点。
如何深入的探寻与认同自己的文化,如何以独立知识分子的思维来“宁鸣而生、不默而死”,是我们需要一生探寻的问题。
幼儿教师读书心得10篇3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可见,作为一名教师并不容易,而作为一名深受幼儿和家长亲睐的教师更不容易,其肩负着是无数人的期望和重托。对新时代的教师也无疑是一次对知识、教养潜力、综合素养的考验,其中教师对教学活动设计就是一个值得研讨的问题。
在实践与反思中,我觉得幼儿园的活动设计,务必以促进幼儿发展为出发点。教育活动设计应适应幼儿水平,对所提出的教育目标,既不可任意拔高,也不能盲目滞后。资料应以幼儿身心发展的成熟程序为基础,注重幼儿的学习准备。幼儿发展的动力是内部矛盾,活动设计应促进幼儿内部矛盾的产生并解决,促进幼儿尽早尽快地获得发展。教师不就应把着眼点放在幼儿这天明白了什么,明天将学会什么,而就应着重思考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潜力,如何使幼儿在活动中学会学习,以及该活动会对幼儿的发展起什么作用等方面。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生活化,就是要使幼儿园的教育具有生活的色彩和好处。要求选取贴合学前儿童学习的生活经验,把富有教育价值的资料纳入教学之中,增加教育的人文精神。众所周知,对幼儿来说,生长是重要的,他的发展是随着生命运动而进行的。儿童在自己的亲身生活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学习,由此获得各种生活知识,习得人际交往的经验,为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幼儿园的活动设计,应紧密结合幼儿的生活,遵循生活化的原则。
学前儿童的生活是活动,爱活动是学前儿童的天性。活动化原则是指教育活动的设计和组织应以活动为基本形式,其本质是透过调动幼儿用心进行外部活动而引发用心的内部活动。这种内部活动不仅仅仅是智力运演,也是情绪调节、态度构成、知识结构化过程。
读后感:一节成功的活动设计,不仅仅能教会幼儿许多本领,对我们老师也是一种成功,那么如何设计一节优质的教学活动是我们老师值得思考的,在我们选取一节活动时,选材很重要,同时也需要教者有过硬的教学潜力
回顾自己以前的教学过程中也曾想“约束”孩子。当孩子们说话时觉得他们太吵了,期望他们安静。但是这种“约束”对孩子们没有任何作用。相反孩子们想说的、想做的却更强烈。因为在此时我是“主人”,而孩子们是“服从者”。所以他们的行为不是发自内心的,而是外人强加的,所以孩子们的安静时一时的,只要我一离开,他们便会很快的开始交谈起来。
当我接触蒙氏教育,开始了解蒙氏时,尤其当我阅读了这段话语之后,我才找到了真正“管理”孩子的方法,想让孩子遵循一些生活规则不是去管理他,而是让他成为教室的主人。
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忘记那些“不许动”的原则,因为这种“不许动”的背后,隐藏的是孩子们那种强烈的“我要动”的。所以不管用什么活动,我们都就应让孩子去动,在满足孩子需求的前提下提出要求,这时孩子们“安静”了,有秩序了,这是孩子们自己的纪律。在自由之后所获得的纪律。
所以这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不管什么时候,孩子才是他自己的主人,当他成为自己的主人时,老师只需要给予正确的引导,他就能很好的发展。
幼儿教师读书心得10篇4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夕阳之辉。一个人的一生中之所以能不断提高,与其始终如一的学习是分不开的,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无涯。知识是没有穷尽的,坚持学习让人始终处于不败之地。反之,没有知识的不断补充和积累,人便会落后于时代。歌德说过,谁落后于时代,就将承受那个时代所有的痛苦。个性是在现今知识爆炸的年代里,不能接触新的知识便会被时代所淘汰。
对于我们教师学习新的知识来应对新的挑战,更是不可忽视的。它能带给我们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正如高尔基所说,没有任何力量比知识更强大,用知识武装起来的人是不可战胜的。但是由于工作的限制,上班族们不能向学生那样坐在课堂里学习,而读书就成了我们最有利的知识武器,透过书本我们能够充分利用业余时间,也不受空间的限制,方便的学到新的东西,扩展新的思路。总的来说,读书对于我们个人成长的好处可体此刻几个方面。
一、读书能够让我们站在更高的高度来看问题,从而少犯错误,少走弯路。
牛顿说过他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上看得更远,科学巨人的虚怀若谷自然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还能够从中学到更有价值的东西。书籍对于整个人类的关系,好比记忆对于个人的关系。书籍记录了人类的历史,记录了所有的新发现,记载了古今历代所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只有认真的学习前人的经验和理论,才能在一个更高的高度上来看问题,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并有一个较高的起点。书本是前人智慧的结晶,是他们的研究成果和经验的体现,透过对他们的学习,发现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来不断的完善自己,大大的促进了个人的成长。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这样说,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也是这样来实现的。试想,如果每个人都是从头开始,那么,无论多么伟大的人,做出多么大的贡献,人类社会最终还是在原地踏步。由此更可见读书的重要性了。
二、读书开阔人的视野
书本中的知识可谓是包罗万象,他能拓宽我们的视野,让我们的知识更全面。从而能够更深刻的思考问题,事物都是广泛联系的,现代的许多实践都证明了各种信息的相关性,如果只明白一个领域的信息,必然会有碍于自身的发展,掌握更多方面的知识,才能使未来的不确定风险降至最低。就像做股票的人都应了解当今的政治经济形势,以便能更好的分析股票走势一样。研究物理学的学者们都要有必须的化学和其他基础,才能有所成就。记得一位诺贝尔获奖者在复旦做讲演时就曾说过,现代科学已没有明显的界限,你务必对相关的科学都有所了解才行。
在这方面,伟大的导师恩格斯就是一位广泛学习的典范,他虽然只上过中学,但由于他发奋读书,十九岁时就能用十二种语言说话和写文章,在参加工作实践后,他也没有间断过学习和研究,从而被马克斯称为一部真正的百科全书。广博渊深的知识,对恩格斯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准确的传播科学共产主义理论有很大的帮忙。
从它的经历中,我们能够体会到知识的力量,更能体会到书本做为人类掌握知识力量的有力武器的巨大作用。
三、读书有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人生来无善亦无恶,关键是正确的引导。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有一位良师益友就能起到很用心的作用,书本就是这样的一位。一本好书就如一个好的导师,它能教你如何做人,做一个于己于社会都有用的人。书籍能安慰我们的心灵,使我们摆脱悲哀和痛苦的羁绊;书籍能够使枯燥乏味的岁月化为令人愉快的时光。书必将各种信念注入我们的脑海,使我们充满崇高的欢乐和思想,从而使我们入神忘情,灵魂升华。
所以我们要倡导并支持读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做一个称职的教师,以带动教育事业的蓬勃健康的发展教师不仅仅要多读书,还要读书广。
幼儿教师读书心得10篇5
有人说,孩子是从另一个星球来的“生物”。他们时刻处在自己的频道,成人难以进入,所以对孩子的行为进行观察和记录就尤其重要。观察是幼儿教师走进孩子心灵的主要手段,是教师分析孩子行为背后原因的重要方法,同时也是幼儿教师了解孩子的重要途径。
这本书用清晰的文字和准确生动的事例,细致入微地将对幼儿行为的观察与记录全方位地展示出来。从具体的心理学、行为学概念到复杂的理论观点,再到观察记录的具体步骤和实施方法。我仔细研读后,对书中实验得出的结论与工作经历中的感受产生了深深的共鸣。我的实践也有了理论的指引。
“教师不读书、不学习怎么成长,怎么教育孩子?”是啊,孩子需要学习,我们老师更需要学习。要给孩子一杯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孩子是发展中的人,我们教师要用自己专业的知识和方法观察孩子,以孩子为中心,真正成为孩子的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与孩子共同体验成长的快乐。
我们读书时需要三心:耐心、用心、静心。第一是耐心,我们观察孩子时候,就应该停下一切,用眼睛注视孩子,用温和的语言和孩子交流,而且要像对待朋友一样。第二是用心,我们对待孩子时要接受孩子的一切情绪,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孩子是主导者,教师是引导者。第三是静心,对于孩子的行为要直接询问、换位思考、帮其理清问题。看懂并看透每个孩子行为背后的意义,教师可以从孩子的行为中,分析出许多信息。这也是教师自我成长、能力提升的一个过程。
学会观察,才能读懂孩子!
幼儿教师读书心得10篇6
对一本教育类书籍的的阅读方式有多少种可能性呢安静地进入,让作者带着你简单游弋在各种教育观念间,寻觅着教育中的清风明月,陈震老师的《做温暖的教育者》一书做到了。
陈震老师是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他的语言功底深厚,善于敏感把握身边事物,对各种话题,信手拈来,皆从教育的角度进行叙述,日积月累,坚持书写,构成了二十七万余字的教育类著作。
书中文章大多短小精炼,无赘言赘语,给人很强的阅读愉悦感。书中话题涉及丰富,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一位普通教师为师、为学、为人的自在寻觅过程。应对现实的琐碎与繁杂,陈震老师始终以教育者的智慧关照教育现实,展现了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工作与生活姿态。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寻求有境界的工作姿态。
书中对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姿态提出了很多推荐,如:教师的基本要求是努力创设宽松的和谐环境,调节构成宽容的内部心境,坚持宽厚关爱的沟通心态;“小疑获小进,大疑获大进”,能够努力培养出有怀疑态度,批判思维与创新精神的学生等等,这些都是需要教师不断寻求的!
对于教育者的工作姿态陈震老师认为有境界为上,借鉴王国维先生对于境界的经典描述,即:第一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有境界的教育自成格调,有境界的教育才有生命力。境界有大小、高下之分,并无优劣。教知识,教方法,教心态能够成为教育的三种境界,对于成长中的人来说,知识,方法,心态都是重要的,境界由低到高,低层次是知识获得,高层次是心态培育,只要能够有效整合,就能促进终生的和谐发展。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寻求有品质的生活姿态。
有品质的生活姿态是内涵多元的,阅读是良好的通道。读书能够愉悦身心、提升自己。读书让生活更有品位,读书使人内心更加宁静,读书使职业更有智慧。
教育工作者是文化的传承与引领者,读书不仅仅是提升自我的需求,也是职业的要求。一位教师只要愿意与书为伴,坚持“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态度,就能寻觅到心中的清风明月,就能塑造出有品质的生活姿态
让每一点感动在心中融化,让每一点感触在心中发芽,并将思考记录笔端。陈震老师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为我们带给了工作与生活姿态的良好范本。
让我们以温润的内心,寻觅着教育中的清风明月,成为温暖的教育者!
幼儿教师读书心得10篇7
我是一位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需要学习的地方有很多。读完《幼儿行为的观察与记录》之后,我发现观察是了解孩子的第一步。
观察幼儿行为时,我们需要重视观察幼儿的游戏过程。青年教师常常重结果、轻过程,如这样一份观察记录:“某某小朋友到数学区随意拿了几样玩具,没怎么玩就到别的区域去了。”这句话说明,这位教师只注意了孩子的游戏结果,对孩子在游戏过程中的动作、表情、语言等没有详细记录。我们不仅要了解孩子的行为,更要了解他们行为背后的原因。在游戏分享环节,老师请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问问孩子最喜欢玩什么,让孩子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教师通过观察分析幼儿的兴趣点、最喜欢的游戏区域和材料等。
有时我在撰写观察记录时,对如何观察、观察的目的是什么、用什么方法记录等无从入手。这本书告诉我们,要学会耐心观察,等等孩子。集体活动、区域游戏、户外游戏等一日生活,都可以成为我们观察记录的重点。通过观察,我们可以更好地为孩子提供支架,投放更加适宜的游戏材料。
幼儿行为观察和记录最终目的是为了让观察更有针对性,记录更细致,我们要不断实践、反思、改进、创新,把自身的专业成长与幼儿的发展联系在一起,随时随地捕捉孩子的.亮点,找到共性问题以便及时解决。
幼儿教师读书心得10篇8
《童年的秘密》其中一段是这么说的:人们对儿童心理上的创伤仍然知之甚少,但是他的伤痕大多数是由成人无意识地烙上去的。这些创伤,几乎全部都是因为我们不了解儿童的心理所造成的,我们自以为是为了孩子好,但其实却造成了相反的后果。而《童年的秘密》里,或者指出常识性做法的谬误,或者提出了一些我们未曾想到过的地方。其实有一个敏感期我们大家都知道,就是儿童的语言敏感期。在儿童的某个阶段,学语言的能力是非常惊人的,所有人都是他们的老师,他们只是沉默的聆听,直到某一天说出他们的第一个字。但是除此之外,儿童的敏感期还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敏感期,就是对秩序的敏感。一个很重要和神秘的时期是儿童对秩序有极端敏感的时期。这种敏感在儿童出生后第一年就出现,并一直持续到第二年。
蒙台梭利说这种敏感期的存在也许更清楚地表现在儿童所遇到的障碍上,在大多数情况下儿童发脾气很可能都是由于这种敏感性秩序感在于认识到每样物品在它的环境中所处的位置,记住每件东西应该放在哪里。这意味着一个人能够适应自己的环境,在所有的细节方面都能支配它。心灵的适宜环境是这样的:一个人能闭着眼睛到处走动,仅仅只要伸手就能拿到他所要的任何东西。这样的环境是平静和快乐所不可少的。很明显,儿童对秩序的热爱不同于成人对秩序的热爱。秩序给成人某种外在的快乐,但对幼儿来讲就完全不同了。它好像动物漫步的大地,或鱼儿游憩的水。不过这一点,再深入想一想,是可以理解的。比如我们新到了一个环境,也是会经历很不适应的时期,所谓的水土不服,但是儿童却更加的敏感,敏感到桌子上放了一把没见过的雨伞也会生气的地步。而儿童的这个敏感期,据说一直会持续到五岁。
每一个在孩子成长道路上的成人,都是他们的教师,所以,并非孩子的父母亲和老师,当一个成人看到儿童端了一杯水,他就开始害怕这只杯子可能会摔破,当他感觉到这一点时,他的贪婪就使他把这杯子看作一件珍宝,并从儿童手中把它夺过来。另一方面,儿童还必须形成他的行为习惯,但是,他从来也没有得到许可,去展现连续的行为过程。当儿童工作时,他并不是为了获得某些进一步的目的而如此做的,他工作的目的就是工作本身,当他重复一项练习,使自己的活动达到一个目的时,这个目的是不受外界因素支配的。就儿童个人的反应而言,他停止工作跟劳累没有联系,因为使他的工作完全更新,充满精力是儿童的特征。
幼儿教师读书心得10篇9
随着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不论是国家还是社会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幼儿教师来说,“活到老,学到老”的理念必须坚守,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本学期,我认真仔细地将《幼儿行为的观察与记录》这本书研读了一遍,受益匪浅。
关于“观察与记录”这个话题,其实是由来已久了,但是在过去的我们所撰写的观察记录中,更多的是带着治疗的眼光去找“毛病”,所以经常会在观察记录中看到类似某某小朋友出现攻击性现象了,是因为他性格暴躁、孤僻等诸如此类的标签式字眼。在接触了“学习故事”之后,我对观察记录有了一个不一样的认识。
一、明确观察目的——理解孩子
我们知道毛毛虫是美丽蝴蝶生命中一个必经的阶段,它不会飞,也没有那么美丽。我们知道牛犊不能产奶,尽管有一天它会长大,会产奶,但是有太多的人希望孩子能够尽可能地像成年人一样做事,并且越快越好。如果我们能够更准确地解读孩子、了解孩子,我们可以更成功地引导孩子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学会如实地观察儿童,特别是站在儿童的角度来思考。
二、真实看待幼儿——注重细节
从作者的大量案例中,可以看出作者非常注重细节的记录。尤其是孩子的眼神、声音、身体姿势、手势、面部表情等的描述。通过这些描述我发现,这些就是儿童揭示自我的方式。他们的眼神、声音、身体、手势、面部表情都在说话,都在与我们交流,他们通过自己的做事方式以及所做的事情向我们展示他们的内心界。
总之,我读了这本书,从理论上更清晰地认识了为什么要观察儿童,观察儿童行为后该如何评价这一行为,让我更好地运用到工作中。
幼儿教师读书心得10篇10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说明中指出:教师应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要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如何在日常工作中更好的完成这个目标,我们每个人都在寻找有效的方法。
看了《幼儿行为的观察与记录》这本书,我觉得它很好的诠释了《指南》的这句话。这本书阐释了幼儿教师科学有效观察孩子们行为的重要性。教师可以从孩子的行为中分析出许多信息并针对这些信息及时的调整教育的目标、方法等,从而更加专业地剖析幼儿、引导幼儿,做到了解幼儿、尊重幼儿,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而这样做的过程,也使教师自身能力得到提升。
观察记录是我们教师日常工作主要工具,在教育实践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以前的观察记录过于简单、粗糙。原因出在哪里?当然与当初教学经验匮乏有直接关系,但观察记录方法不得要领是重要原因,比如《幼儿行为的观察与记录》中对记录的语言做出阐释,应该用什么样的词类,比如多用动词、形容词等,记录幼儿动作语言及其他幼儿反应,少用归纳性,教师臆想性话语等。
有人说爱一行干一行,我觉得更应该干一行爱一行,做幼儿教师,就要做得像模像样。“幼师不能只当孩子王,更要理论硬技能强,做幼儿领域的研究者”。
【幼儿教师读书心得10篇】相关文章:
幼儿教师教育文章读书心得12-10
幼儿教师读书心得大全10篇01-22
中学英语教师读书心得_读书心得12-10
教育专著读书心得3篇_读书心得12-10
教师读书分享读书心得12-22
怎么写幼儿教师读书笔记?07-20
管理读书心得01-20
暑期读书心得12-14
呐喊读书心得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