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在读书中思考 在实践中探索

时间:2021-07-29 09:44:06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在读书中思考 在实践中探索

  近日,读了《成长.路径》一书,我心潮澎湃,感慨万千,以往我们只看到专家们身上笼罩的光环,只看到他们外在的荣誉,却没看到光环背后的汗水和努力,他们成功的背后是一串串坚实的脚印!专家们成长的过程是在读书中不断思考的过程,是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的过程,是永无止境不断前进的过程。他们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执着和坚毅感染了我,激励着我,也引起了我对自己的教学生涯的反思。

在读书中思考 在实践中探索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发现,专家们的成长无一不与读书结缘,秦晓华老师的“教师应是实践者,更应是职业读书人”,陈伟国老师的“惟有读书高”,曹玉辉老师的“灵魂喜爱在书中独舞”,高青老师的“读书首先是为了充盈我们自己的生命”,周奎英老师的?“三十读书犹未晚”,张忠诚老师的“读书是福”等观点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有了心灵的触动。腹有诗书气自华,为人师者,自己需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碗水,而各位专家对教育教学独到的见解,深刻的认识和精辟的论述真是让人叹服,他们有的何止只是一桶水?真是有如江河呀。与专家们相比,再来反观自己桶内的水,真是感到汗颜!记得有一次,几个学生因弄不清刘胡兰究竟是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的,还是被日本鬼子杀害的,争论未果,便向我求助,而我竟愣在当场,无言以对,虽然我后来上网查阅,告诉了学生答案,但是当时的无奈与尴尬却让我至今难忘。“书到用时方恨少,是非经过不知难”,专家们的成长经历启示我们:惟有读书才可以增加自己的文化积淀,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正如高青老师所说:“在我的印象中,所有的优秀教师都首先是一个优秀的读者”。

  专家们不只善读书,还善思考。思考是学习探索的过程,更是不断成长进步的过程。秦晓华老师很认同孔子“学而不思则罔”的观点,坚持读、思、写、行四位一体,因为善思,他工作第一年就在《语文学习》和《中华语文教学》上发表了两篇文章,而且这两篇文章均来自他的教后记。这一点很让我佩服,更值得我学习。从教十余年来,我虽然也尝试过写点东西,但是由于缺少思想,只有寥寥几篇获奖。虽然我也会在教案里写上大段的反思,但那都是为了应付领导检查而为之,写的都是空话套话,从未真正静下心来去思考。洛克威尔有句名言:真知灼见,首先来自多思善疑。作为老师,我每天教育学生要“勤学苦练、多思好问”,却恰恰忘记了要去身体力行,为学生做表率!与秦晓华老师比起来,我怎能不万分惭愧?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专家们的睿智和博学离不开读书,更离不开实践。在这一点上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甜甜语文”――魏星老师和“草根学者”――王玉敏老师。魏星老师的“煮书”、“磨课”再到“探航”,就是一个不断实践、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过程。书中的一句话形象地体现了“磨”字:“每次公开课都要经历一场炼狱班的煎熬,一次次阵痛,一次次蜕变,一次次又咬着牙挺了过来。”说到公开课,即使是校内的教研活动,大多数的老师们都会有畏惧心理,避之唯恐不及,能不上就不上,实在避不过,终于上了,身心顿时轻松,再不愿回首,评课时大家都只捡好听的说,何谈“磨”课?少了化蛹成蝶的痛苦,又哪来冲破束缚的喜悦?我想,如果我们能有魏老师磨课的精神,又何愁上不好课,又何愁不能成功?魏老师的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新:“不倦的探索,让我获得了思想的自由,教育的自由;在不倦的探索中,我感受到精神的太阳正在升起!”

  王玉敏老师由一名“幼儿园的临时工”,到“江苏省幼儿教育先进工作者”,再到“优秀园丁”、“名教师”,也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的过程。王老师坚信的始终是自己的科研成果和实践经验。当别人都在向时间要教学质量的时候,他却通过潜心钻研、大胆实验,缩短了孩子们学习的时间,而学生们良好的发展情况,在多年以后终于证明了他的努力和付出。的确,教学方法是需要反复验证才能知道是不是真的有效,有实践才有探索,有质疑才有创新。再想想我,乃至周围的老师们,都是一本教案抄了又抄,一本教参翻了再翻,课始终是那样上,每一天都是那样过,固步自封,因循守旧。与王老师相比,我们少了质疑精神,少了创新意识,少了锐意进取,也少了太多的激情。“我要搞科研,要让我教过的孩子都学到真本事,这才对得起自己的良心。”王老师的话虽朴实,却耐人深思,对我们无异于当头棒喝!

  专家们治学的严谨、求实让人钦佩,可是最让我感动的却是他们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执着,他们无一不是把教育教学当作事业来做。刘杰老师的“开展专题研究,抓住教育教学之道”让我明白:教育教学有道可循、有法可依,竟可以是一件轻松而又简单的事儿;班主任工作虽然琐碎无聊,但只要用好“智慧”,也可以举重若轻、乐在其中。孙宁老师能踮起脚尖看孩子,保护了孩子们的自尊,保护了孩子们的自信,也保护了属于每个孩子的未来,这让我们看到了孙老师对孩子们深沉的爱。魏星老师的生活,是浸润在“语文”中的生活,他的“煮书”和“磨课”虽历经磨难,可是我们却看到他在语文之路上愉快地行走,在语文之路上创造着更多的幸福,这是对语文教学的深沉的爱。白朗宁说:“我是幸福的,因为我爱,因为我有爱。”那么,爱工作、爱学生、爱事业,这应该是我们每个为人师者所追求的幸福啊。

  在物欲横流的今天,许多人无法抵御外界的诱惑,人心日益浮华,有的老师甚至偷偷地发展起“第二职业”:炒股、做生意、搞投资,教师这份职业在有些人的眼里已成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比较起来,专家们的人生境界犹显丰富,这种丰富,是因为拥有了内在精神的宝藏,是超脱于外界的热闹、物欲利诱,寻求丰富、聪慧、强大而有意义的丰富的人生。“执着一事,精益求精”,这是沈宁老师对自己的要求,我想,这也应该成为我们所有教师的座右铭。

  《成长.路径》真是一本好书,书中十二位专家成长的历程对于我们广大教师来说,真是一笔巨大的宝贵财富。他们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执着、不懈探求,对我们起到了引领和鼓舞的作用,他们高尚的人格魅力也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成长.路径》还是一面镜子,它使我们看到了自己身上隐藏的缺点和不足之处,从而能够重新审视自己、不断完善自己。古人云:开卷有益,果然所言不虚。

《在读书中思考 在实践中探索.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编辑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在读书中思考 在实践中探索】相关文章:

读书中好词好句09-28

海狼书中的好词好句10-08

让心融入书中_600字02-14

探索的近义词解释01-15

稻草人书中主要内容是什么?06-29

与朱元思书中心主旨句是什么?06-24

我欣赏书中的美初一600字作文09-01

思考的座右铭11-29

换位思考作文08-23

雨中思考散文02-02

在线咨询
文章
代写

资深编辑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在读书中思考 在实践中探索

  近日,读了《成长.路径》一书,我心潮澎湃,感慨万千,以往我们只看到专家们身上笼罩的光环,只看到他们外在的荣誉,却没看到光环背后的汗水和努力,他们成功的背后是一串串坚实的脚印!专家们成长的过程是在读书中不断思考的过程,是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的过程,是永无止境不断前进的过程。他们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执着和坚毅感染了我,激励着我,也引起了我对自己的教学生涯的反思。

在读书中思考 在实践中探索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发现,专家们的成长无一不与读书结缘,秦晓华老师的“教师应是实践者,更应是职业读书人”,陈伟国老师的“惟有读书高”,曹玉辉老师的“灵魂喜爱在书中独舞”,高青老师的“读书首先是为了充盈我们自己的生命”,周奎英老师的?“三十读书犹未晚”,张忠诚老师的“读书是福”等观点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有了心灵的触动。腹有诗书气自华,为人师者,自己需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碗水,而各位专家对教育教学独到的见解,深刻的认识和精辟的论述真是让人叹服,他们有的何止只是一桶水?真是有如江河呀。与专家们相比,再来反观自己桶内的水,真是感到汗颜!记得有一次,几个学生因弄不清刘胡兰究竟是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的,还是被日本鬼子杀害的,争论未果,便向我求助,而我竟愣在当场,无言以对,虽然我后来上网查阅,告诉了学生答案,但是当时的无奈与尴尬却让我至今难忘。“书到用时方恨少,是非经过不知难”,专家们的成长经历启示我们:惟有读书才可以增加自己的文化积淀,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正如高青老师所说:“在我的印象中,所有的优秀教师都首先是一个优秀的读者”。

  专家们不只善读书,还善思考。思考是学习探索的过程,更是不断成长进步的过程。秦晓华老师很认同孔子“学而不思则罔”的观点,坚持读、思、写、行四位一体,因为善思,他工作第一年就在《语文学习》和《中华语文教学》上发表了两篇文章,而且这两篇文章均来自他的教后记。这一点很让我佩服,更值得我学习。从教十余年来,我虽然也尝试过写点东西,但是由于缺少思想,只有寥寥几篇获奖。虽然我也会在教案里写上大段的反思,但那都是为了应付领导检查而为之,写的都是空话套话,从未真正静下心来去思考。洛克威尔有句名言:真知灼见,首先来自多思善疑。作为老师,我每天教育学生要“勤学苦练、多思好问”,却恰恰忘记了要去身体力行,为学生做表率!与秦晓华老师比起来,我怎能不万分惭愧?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专家们的睿智和博学离不开读书,更离不开实践。在这一点上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甜甜语文”――魏星老师和“草根学者”――王玉敏老师。魏星老师的“煮书”、“磨课”再到“探航”,就是一个不断实践、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过程。书中的一句话形象地体现了“磨”字:“每次公开课都要经历一场炼狱班的煎熬,一次次阵痛,一次次蜕变,一次次又咬着牙挺了过来。”说到公开课,即使是校内的教研活动,大多数的老师们都会有畏惧心理,避之唯恐不及,能不上就不上,实在避不过,终于上了,身心顿时轻松,再不愿回首,评课时大家都只捡好听的说,何谈“磨”课?少了化蛹成蝶的痛苦,又哪来冲破束缚的喜悦?我想,如果我们能有魏老师磨课的精神,又何愁上不好课,又何愁不能成功?魏老师的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新:“不倦的探索,让我获得了思想的自由,教育的自由;在不倦的探索中,我感受到精神的太阳正在升起!”

  王玉敏老师由一名“幼儿园的临时工”,到“江苏省幼儿教育先进工作者”,再到“优秀园丁”、“名教师”,也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的过程。王老师坚信的始终是自己的科研成果和实践经验。当别人都在向时间要教学质量的时候,他却通过潜心钻研、大胆实验,缩短了孩子们学习的时间,而学生们良好的发展情况,在多年以后终于证明了他的努力和付出。的确,教学方法是需要反复验证才能知道是不是真的有效,有实践才有探索,有质疑才有创新。再想想我,乃至周围的老师们,都是一本教案抄了又抄,一本教参翻了再翻,课始终是那样上,每一天都是那样过,固步自封,因循守旧。与王老师相比,我们少了质疑精神,少了创新意识,少了锐意进取,也少了太多的激情。“我要搞科研,要让我教过的孩子都学到真本事,这才对得起自己的良心。”王老师的话虽朴实,却耐人深思,对我们无异于当头棒喝!

  专家们治学的严谨、求实让人钦佩,可是最让我感动的却是他们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执着,他们无一不是把教育教学当作事业来做。刘杰老师的“开展专题研究,抓住教育教学之道”让我明白:教育教学有道可循、有法可依,竟可以是一件轻松而又简单的事儿;班主任工作虽然琐碎无聊,但只要用好“智慧”,也可以举重若轻、乐在其中。孙宁老师能踮起脚尖看孩子,保护了孩子们的自尊,保护了孩子们的自信,也保护了属于每个孩子的未来,这让我们看到了孙老师对孩子们深沉的爱。魏星老师的生活,是浸润在“语文”中的生活,他的“煮书”和“磨课”虽历经磨难,可是我们却看到他在语文之路上愉快地行走,在语文之路上创造着更多的幸福,这是对语文教学的深沉的爱。白朗宁说:“我是幸福的,因为我爱,因为我有爱。”那么,爱工作、爱学生、爱事业,这应该是我们每个为人师者所追求的幸福啊。

  在物欲横流的今天,许多人无法抵御外界的诱惑,人心日益浮华,有的老师甚至偷偷地发展起“第二职业”:炒股、做生意、搞投资,教师这份职业在有些人的眼里已成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比较起来,专家们的人生境界犹显丰富,这种丰富,是因为拥有了内在精神的宝藏,是超脱于外界的热闹、物欲利诱,寻求丰富、聪慧、强大而有意义的丰富的人生。“执着一事,精益求精”,这是沈宁老师对自己的要求,我想,这也应该成为我们所有教师的座右铭。

  《成长.路径》真是一本好书,书中十二位专家成长的历程对于我们广大教师来说,真是一笔巨大的宝贵财富。他们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执着、不懈探求,对我们起到了引领和鼓舞的作用,他们高尚的人格魅力也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成长.路径》还是一面镜子,它使我们看到了自己身上隐藏的缺点和不足之处,从而能够重新审视自己、不断完善自己。古人云:开卷有益,果然所言不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