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培训心得体会范文(通用10篇)
当我们对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时,可以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样能够让人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那么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新闻培训心得体会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新闻培训心得体会 1
9月20日,我有幸参加了车站举办的新闻写作培训班。本次培训邀请到了《鲁中晨报》交通专栏首席记者张欣老师为我们授课,这次培训,使我受益匪浅,感受颇多。
首先,我感受最深的是当一名新闻工作者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无论你是专业的还是业余的新闻记者,只要是写新闻就必须追求真实性。一个实地发生的事情才是一则新闻开端和基础。你可以讲究写作手法上的'技巧,但决不能捕风捉影、无中生有,更不能弄虚作假。
其次,我学习和掌握了新闻写作的方法和技巧。知道了消息、通讯报道及言论的表现方式。对于初学者来说,可以首先专攻消息的写作。消息的特点是以直截了当的叙述来告诉读者新近发生的事件,消息报道讲求短小精悍、新鲜迅速。遵循新闻五要素的原则:时间、地点、人物、事情、为什么。消息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尾组成。标题是重中之重,它的好坏直接影响稿件入围。而导语是浓缩的精华,要求用极简要的文字介绍消息的主要内容。
要想写好新闻必须有谦虚谨慎的心态,学习各方面的知识充实自己,平时多看报观摩学习,细心观察发现问题,随时多练笔,并一直坚持下去。只要坚持就一定会有进步,也一定会有收获。
这次培训虽只有短短的三个小时,可它却如指路明灯一样,为我指明了方向激发了我新闻写作的信心和决心。我会积极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新闻写作水平。
新闻培训心得体会 2
10月28日,我有幸参加了由我院从中文系请到的吴老师进行的宣传教育培训的讲座。这次培训主要对新闻写作知识与写作技巧、公文写作与处理,最重要的是对写作的创新。宣传教育培训讲座通过三次讲座,使我受益匪浅,颇有感触。而且由此创办了宣传教育培训班。宣传教育培训班的创办使我院对宣传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宣传教育培训讲座主要强调了以下几点:
一、 要有新闻敏感性和主动性。
通过这次新闻写作培训讲座,使我认识到新闻绝不是你想什么就写什么的,而是要客观地描述事实。我们在日常的工作生活和学习中,要不断提高对工作的理解力、生活的执行力和学习的创新力,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件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另外,要站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去观察研究,这样才能写出最真实的新闻。这样才能写出更好的一篇新闻。
二、 要善于思考,善于积累。
新闻就是要对最近发生的,有报道意义的事件及时报道,这就需要我们要有一颗善于思考的心。写好一篇新闻,仅有发现和思考是不够的,还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水平,锻炼自己的日常写作能力,不断丰富自己的生活。
三、 要有一颗善于发现的眼睛。
要写好新闻,闭门造车是不行的,我们要用敏锐的双眼去观察世界,去留心生活中的点滴,这样写出的东西有特色。如果想作为一名优秀新闻工作者,就应该用眼睛多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多看,多问,多学,善于去发现新闻点。有了身边的人和事做素材,我们的写作才会更贴近生活,贴近读者的心。
四、 注重新闻写作的创新。
新闻的写作在于不断的创新,不断的积累。生活中要多注意观察,从中得到灵感,创新新闻。
新闻培训讲座使我对新闻工作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会积极向优秀的同学学习,不断提高自身新闻写作水平,争取早日成为优秀的新闻工作者。
新闻培训心得体会 3
文书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为联系事项,记载事情,履行职责而形成和使用的具有一定体式的文字材料。我在文秘工作岗位虽然也是干了十来年了,工作自己感到也还算是过得去,各种文书,起草的、审改的、也还算不少,也知道有一定的差距。但问题的症结始终未能找到和改进。通过三天紧张的学习,特别是王学新部长,理论结合实际的讲述,使我受益匪浅,找到了自己的差距,他的丰富经验和敏锐的思维,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必将会对我今后的.工作给予更大的帮助,主要体会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完善自我。
充电加氧回过头来看自己以往的工作,起草的各种文书,或审改的文书,虽然具备某一特性,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模式,但感染力差,自己也感到很乏味,追其原因,就是学习面、知识面太窄,没有把握它的基本特性,各种文书都有它的基本特性。
王部长归纳的公文的7个基本特征:
1、鲜明的目的性;
2、极强的政策性;
3、严格的规范性;
4、有效的法定性;
5、不变的真实性;
6、界定的时效性;
7、各种的指导性。
必将对自己的工作有极大的帮助,也使自己感到,只有不断学习,掌握更多本领,丰富和拓宽知识面,才能把工作干好。
二、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丰富知识。
当好领导参谋总结也好,工作安排也罢,都是企业月月出现的最多的公文,没有丰富的知识,就不能把当月的工作总结的有条理,有重点和亮点;没有丰富的知识,就不能使工作布置有连续性、指导性;没有丰富的知识,就不能具备超前意识,更不能把领导决策连贯始终,贯彻下去。所以,学习是一切事物的源泉,只有不断加强学习,不断丰富知识,才能具备超前意识,才能在公文起草、整理、归纳中,主旨明确,论理充分,只有不断丰富知识,才能在公文中体现领导的前瞻性、决策性、指导性,才能更好的发挥它的时效性,才能不断地给领导当好参谋。
三、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在工作中。
不断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是这个时代的必然要求,学习的目的是不断丰富自己在工作中有新的思想内容、方法等,更好的服务工作。创新又反过来给学习带来更多的学习内容和内涵,只有创新,才能使人感到耳目一新,别具一格;只有创新,才能使人感受到它的鼓动力、感染力、号召力;只有创新,才能在公文中体现别具一格、独具匠心,极具个性的鲜明特征,使人有新鲜感,被感动、被召唤、被凝聚,使之同心协力,干好工作,为企业的发展共同努力,而创新就必须不断的学习,只有学习,才能够创新。
新闻培训心得体会 4
四月的天气骤变,一个月的时间里,我们经历了春夏秋冬。清明时节淅沥的春雨中,感受到的是花儿努力盛开的蓬勃朝气。19日,xx大范围的降温,多个地方积下了厚厚的雪,白皑皑的大片大片胜似花儿竞放。
按照市公司的统一安排,xx各个县区的新闻写作精英欢聚x县牡丹园。课程安排紧凑,将新闻写作与摄影技巧科学地穿插。我喜欢讲师的幽默风趣,浅显易懂的授课方式,我喜欢讲师量化的指导建议,像师傅领进门般的`开导思想,贴切自身实际,解决实在的防碍和顾虑。我更喜欢宁书记对广大新闻战线的基层通讯员的殷殷期待的话语。
新闻写作是一项需要积累素材,长期实践的工作。我们大部门通讯员是兼职在这个岗位,但工作职责不容有差,它要求我们:严肃认真的做好企业的对外形象宣传,领导对内掌控信息。对立和世界500强企业相符合的新闻工作形象。做到将基层一线的鲜活事件、工作亮点、创新举措写成稿件,上报新闻宣传中心,将一个个好事件的扩大影响,让一个个好举措交流推广。
新闻的素材就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找到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从集团公司、市公司的文件通知中找热点,从日常工作中找焦点。寻找素材最重要的是克服麻木、懒惰的坏习惯,愿意将全部热情投入到新闻宣传中,愿意将看到的每处细节点滴记录下来,愿意深入挖掘优秀人才的闪光点。我们干一行,用坚持、责任、信心热爱着这个行,终有一天会守得云开见月明。
新闻培训心得体会 5
近日,我参加了由XX老师主讲的通讯员培训。XX老师以《XX报》稿件为例,讲解了新闻写作的基本要领、采访技巧、经验体会等相关知识,为进一步做好企业新闻、做大做强宣传报道工作提供了宝贵的智力支撑,也深刻的体会到了新闻通讯员“手中一支笔,胸中百万兵”的宏伟气势。以下是我参加培训的心得体会。
首先,培养新闻敏感,就会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新闻点。“世界并不缺乏美,缺乏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对于新闻记者来讲,要从关心企业发展,调动全员共识的角度,积极挖掘提炼那些体现事物新发展的闪光点。新闻敏感的培养,除了调动感官,还要深入了解行业、企业发展动态,借助领导讲话关键词、年度工作报告、内部报纸等,为发现新闻点提供价值导向。对于企业新闻来讲,各基层单位的基本业务是高度重合的,都在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工作,但如何推陈出新,新瓶装旧酒就有学问了。优秀的记者都会有这样的体会,一条好的新闻更多的是在和采访对象偶尔聊天过程中不经意发现的。真正的采访并不局限于“你问我答”的有板有眼,而是要求你融入采访对象的所思所想所感,做一个善于沟通的有心人。
其次,企业新闻的专业化问题。企业新闻和大众传媒中的新闻所承载的职能是不一样的,企业新闻的服务对象更加具体,就是围绕企业发展做文章。企业新闻特殊性,造就了其自身存在的相较与社会媒体新闻所不具备的优缺点。在企业内部,我们一般不存在被受访者拒绝的现象,更易于展开采访,但由于工作实际情况,有时我们来不及直接和采访对象进行深入交流,甚至仅通过汇报材料修改提炼而来,这就造成了细节挖掘不够的问题,其宣传效果自然就大打折扣了。因此,企业新闻在突出特殊性的同时,要应尽可能的体现新闻的一般性特征,向新闻专业化迈进。在报道艺术上,除了正面宣传的`单一模式,需进一步凸显新闻解决问题功能的发挥。这就要求我们在强调新闻业务技术的同时,更应从受众心理出发,依据企业内部舆情,因势利导,按新闻规律办事,将企业宣传工作推向更高水平。
第三,新闻文风务必生动活泼。对于企业来讲,公文写作是日常文字工作的主体,由于公文写作已经形成一种既定模式,所以做宣传工作,首先要突破的就是由公文文风向新闻文风的转变。当然对于新闻语言的锤炼来讲,我们仍需不断突破,避免落入一种或几种写法的窠臼,在遵循新闻规律前提下,注重用鲜活的语言呈现鲜活的事实。
通过此次培训,XX老师的授课从不同维度对做好企业新闻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也引发了我对如何做好企业新闻的许多思考,企业新闻理想的实现也会插上隐形的翅膀,沿着服务企业大局、弘扬企业理念的初衷,实现超越。
新闻培训心得体会 6
荣幸地参加全省药品监管系统新闻宣传工作培训会议,能亲耳聆听xx有关负责同志的授课,受益匪浅。xx精辟而又生动的会议总结,以及邀请的各位新闻信息工作的专家们启迪性的点拨,让我们对以往在工作中所感到的困惑和不解如醍醐灌顶,更为我们今后的工作鼓气加劲,对于笔者个人更是感触深刻。
一、通过此次研究使我更进一步认识到消息宣传事情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随着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人类社会已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期,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全球化、知识化、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在当今快速发展社会里,随着改革开放不断的深化,中国成为越来越受世人关注的开放式国家,我国经济发展格局和形势走向倍受世界关注。
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现代化高科技的流传信息工具,使得世界没有了间隔,信息的传递准确而又快速,媒体的关注无孔不入。
社会各界媒体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地关注着我们的政府、我们各部门,他们的镜头、画面、文字能直接反映着我们的形象、声誉,影响着公众对我们的信任。作为药品这个关乎人命的特殊商品的管理部门,直接关系到公众的生命安全,更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能引起媒体的极大兴趣。而作为药监的一员,我们有责任和义务让公众了解我们,宣传我们的职责,调节我们部门的公共关系,推行政务公开,让百姓更准确、更全面地清楚部门职能,也就能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更多地造福于人民,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使公众理解我们的所作所为,减少误解,主动把握舆论导向,增强政府公信力,维护自身部门形象,作为药监的每一员都责无旁贷!
二、通过研究让我更进一步地意识到自身的不足。
这次研究启迪了思维,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充实和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与业务能力,提高工作的理解力、执行力和创新力;通过研究也是对自己以往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的梳理,经过各知名老师的指点,自身的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深刻地意识到以往的视野是多么狭窄。
以往的宣传往往从自我思维出发,站在自身的角度来说药监,没有充分地了解民意,没有从全社会的角度全方位地看待我们自身言行,不能深入地从公众的角度来理解我们的宣传意义,就难以充分地考虑公众需求怎么样的药监,我们的宣传也就很难进入公众的视野。
(二)错误地认为只要自己认真地干好工作,要宣传干什么?
干好自己本职工作是职责所在,再满世界去宣传去,那不是自吹自擂?其实"好酒也怕巷子深",给公众提供再好的服务首先要让公众愿意接受,的服务也要采取的服务方式。
(三)在公众还不十分了解我们的职能,在我们的行为得不到群众的理解,甚至是误解时,不能以主人翁精神积极主动去引导舆论的导向,也就不能及时向社会充分地展现我们的`职能而取信于民众。甚至于事后的解说有越描越黑的趋势,疲于解说的宣传给民众似画蛇添足之感。
(四)自身的知识面狭窄,语言词汇量远远不能满足写作的需要。
不能把我们精彩的打假除劣行动娓娓诉出,不能把美好的人物形象跃然于纸上,不能把我们的法律政策更全面更具体更形象生动地刻画入民心,时常是词不达意心有余而力不足,干巴巴的文字不能引人入胜吸人眼球,以至于只有自己心里的感动而没有积极宣传的行动。
三、通过研究让我进一步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工作能力和方法。
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应用,通过研究联合实际,立足岗位创优,把所学的东西转化为谋划宣传事情的思路、正确策划宣传的措施、促进事情获得实效的本领和能力,提高事情效率,达到向全社会展示我们部分,让广大的民众了解我们的职能,这才是研究的根本目的。
通过研究,深深的感受到我们肩负重任,构建和谐社会人人有责,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
(一)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研究后使我认清了这次培训的重大意义、认清了自己岗位的重要、认清了自身的不足和努力方向,拓宽了视野,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站在更高的角度去思考自己的职责,全方位多视角去展现药监形象。俗话说"名誉是人的第二生命",一个行业一个部门要稳步立足于社会,少被公众曲解,不被社会排挤,我们行业的每一员都有责任和义务向全社会正确、公开、诚信地宣传我们的社会行为。
维护自身形象,营造有利的氛围,取信于民,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我们的工作,发挥我们的监管职能,取到事半功倍之效。
(二)增强主人翁的意识,积极主动引导舆论。对于突发事件或是被公众不了解的职能行为,与其事后澄清解说,不如在坦诚、真实、透明地向公众公开我们的决策、和目的,把我们为维护公众安全所采取或将要采取的措施和行动毫无保留地展现在群众的视野里,争取时机正面宣传,以免不利因素先入为主地误导公众。
适时地开展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政策的宣教活动,提高群众对我们事业的理解水平,有利于全社会共同参与来维护民众的饮食用药安全。
(三)选择最恰当的表达方式,提高宣传效果。俗话说"一句话能让人跳,一句话能让人笑",好话被说坏了,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我们应当把握适当的时机,找出最恰当的挈入点,调整最合适的语气,选择最容易被接受的方式,讲时效、有高度、有深度、有新意诚恳地向百姓公开我们的政务行动,传递我们的信息,消除公众疑虑,赢得百姓信赖,构建和谐的社会氛围。
(四)加强研究,提高自己文化知识水平。
要想让广大人民群众了解我们药监,首先要对自己的行业有周全的了解,事件情况要周全把握、甚至要了如指掌,这就要自己平时勤于钻研营业,精于行业常识,勤于研究基础理论常识,研究政治理论、时势政策和相关常识,不断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不时收集情况,善于思考,精于积聚,查阅资料,参看文献,悟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还要紧跟时期步伐,具有强烈的时期气味,及时了解时势通晓新时期政策,对一些时期的新名词术语要能灵活应用。每篇稿件及材料从谋篇布局,到遣词造句都得十分认真,写出的文章才能具有说服力,才能让大众接受我们。
新闻培训心得体会 7
通过此次培训,我深刻理解到懒惰的想法不能有。所有能接触到的报纸中摘抄下文章的标题,重点攻克不会列标题的短板;将优秀稿件中的段落实行概括归纳,重点建构文章框架的问题;建立优秀稿件文件库,模仿吸收里面的写作技巧,重点培养良好的积累习惯。
会议报道是我们最常见的新闻报道类型。因为报纸有比较严格的级别差别,在写作会议报道时,需要注意的是分清它的报道层面。
第一层是实话实说、照本宣科。这是最基本的,长期停留在这个层面,稿件的见报率并不高,需要找到会议报道的核心,讲清楚我们做到了什么。
所以,第二层是抓住核心,重点报道。
第三层是选择热点、突出处理。新闻具有很大很大的应用功能,我们做的事情是引导正面、积极的舆论,营造感恩、诚信、专业、贡献的企业文化氛围。从会议报道这个方面来讲,从会议中得到新的概念,和参会人员交流会议的`心得体会,将会议报道深入到层。
摄影方面,我们要做好拍照不能一次成功的准备,多角度的去拍摄,找到最能反映主题,体现现场感的照片。构图的技巧具有约定俗成,黄金比例的特点。从好看、美观的角度去欣赏作品。
美好的时光短暂,愉悦的培训经历令人难忘。我们将带着满满的信心,整理思想,放下包袱,走上基层新闻通讯员的新征程。
新闻培训心得体会 8
新闻的结构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篇新闻的高下优劣、成败得失,新闻写作的结构技巧有讲究。为此,写文章需要谋篇布局,这就像盖房子讲究结构一样,新闻写作也是讲究结构技巧和新意的。新闻的结构由标题、导语、主体、结尾、背景等几部分组成。这几个部分在一个统一的系统中互相影响、互相补充。一篇文章从定题、搜集资料、构思到动笔写是需要一段酝酿过程的。
标题要能够吸引眼球
标题,又称题目,它是作者给文章的命名,好的标题,能对文章的内容画龙点睛,增添色彩,引起读者的注意和阅读兴趣。禹州广播电台的一期新闻中报道了《谁伤害了“我”》的消息,这里面说的是:颍河大桥上的两截汉白玉护栏一夜之间突然“消失”了,过往行人愤愤不平,纷纷谴责肆意搞破坏的那些人。
这个标题让人很好奇,为了解开心中的疑惑,观众会饶有兴趣地往下看。
又如《中国青年报》有个《踢了七年的“皮球”进了门》的新闻标题。该标题将“问题”喻作皮球,说的是某城市的小区未设垃圾投放点造成的环境污染长期存在的问题,7年来,因小区周围长期没人清理,该小区共向上级部门打了7次报告,每次都在“研究研究”声中搁浅。后来,由于党风和领导工作作风的好转,这个“老大难”问题终于解决了。该例中巧用比喻作标题,使非物状的事实通过一“踢”一“进”变得更加形象、生动。
导语的作用
新闻结构作为一个完整的信息整体,其结构的各个部分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一般来说,有什么样的主体,就有什么样的导语。
导语在新闻写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好的导语,就像是诱饵,可以帮助读者抓住新闻事实的要点,引起读者的注意,吸引其阅读全文。美国现代新闻学家麦尔文·曼切尔在《新闻报道与写作》一书中强调:“写作过程中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写好导语了。”禹州广播电台新闻中的消息《“畜饼干”端上了牛儿的餐桌》,导语是这样写的:“在文殊镇,把农作物秸秆进行青贮氨化后经过压缩,就加工成了营养成分很高的‘畜饼干’,进入冬季,这些‘畜饼干’更成了家畜餐桌上的一道美食。”这个导语就比较新颖,运用拟人化的表现手法,反映了现代新农村的变化,连牛儿都在同样享受着新农村带来的幸福,让观众有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同时,如果在新闻导语中恰当地引用一些古诗名句,不仅意境深远,而且文采飞扬,还可以大大增强新闻对受众的吸引力。2007年禹州广播电台播发了一篇《我市旅游事业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消息,导语就颇具文采:“‘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大鸿寨风光,已经撩开面纱,深深地吸引着众多的省内外旅游者。”这则消息借诗句增强了导语的美感。精练的诗句于叙事中传情达意,和消息内容形成互补,有血有肉。形式上,诗句与其他词句组合自然,既实用又渲染了一种“文”的气息,显示了语言的美感。
由此可见,导语在新闻写作中是很关键的一个环节。
主体和结尾
导语设计好了以后,和它一起孕育成熟的是新闻的主体,社会文化论文《新闻写作的结构技巧有讲究》。主体承接导语,由导语引出,是导语中事实的展开部分。
新闻主体要用足够的材料和典型的事例,将导语所揭示的主题思想加以丰富和展示。导语提出什么问题,文章主体就要回答什么问题,这样才能紧扣中心,突出重点。
禹州广播电台2007年报道了《点亮最后的黑暗》这条消息,导语是这样写的:“2007年6月30日上午,随着一声‘合闸送电’,禹州市鸠山乡魏井村村民张秀兰家新安装的电灯亮了起来,她家终于可以不再烧松香、点蜡烛照明了,一盏25瓦的白炽灯把15平方米的窑洞照得亮亮堂堂。”导语中提到了张秀兰家新安装了电灯,告别了黑暗,那么接下来,新闻的主体就告诉观众到底是谁为张秀兰带来了“光明”。
主体是这样写的:“2007年6月30日,禹州市电力部门历经两个月的艰苦奋战,禹州市‘户户通电’工程全面告捷。
……通电,让无电农民过上了前所未有的新生活。这些祖祖辈辈笼罩在昏暗油灯下、盼电盼了几十年的4026户农民兄弟终于如愿以偿,享受到了电灯、电视等现代文明生活方式。”这篇报道整体内容紧扣题旨,选材精当,主体和导语起到了相互补充的作用,并在导语中埋下伏笔,吸引大家通过主体来解开心中的疑问。由此可见,如果一篇新闻缺乏丰富的主体,新闻所表现的主题就会枯燥干巴,失去诱人的风姿与神韵。有了主体,新闻的内容就丰富了,主题也就更加突出了。
因此,要把新闻的主体写好,关键是处理好导语与新闻事实之间,以及一件新闻事实与另一件新闻事实之间的过渡,用好能体现新闻主题的引语,学会在适当的地方提供必要的背景,对新闻中的意义进行必要的解释。
俗话说得好:“编筐编篓,重在收口。”因此,新闻的收尾也是很讲究技巧的。
由于新闻对结尾不像其他文体那样要求严格,也就是说,结尾在有的结构形式的新闻中,显得并不特别重要。可是,对于有些结构形式的新闻,结尾同样是一门艺术。特别是在新闻改革中,倒卷帘结构形式被冲破,人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了结尾在新闻整体结构中的重要作用。
禹州广播电台2011年3月13日的《禹州新闻》中,我们报道了《快乐的画画老人》这则新闻。这则新闻的主体是讲述老当益壮的袁x老人,一生执著于画画,62岁了仍十分享受绘画带给自己的.快乐,依然没有放下画笔的意思。
结尾是这样处理的:“在创作中,袁x老人不仅将个人与自然融为一体,而且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就是这样的不懈追求和生活目标,袁x才没有蹉跎了他大好的年轻时光。所以真心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给自己一个坐标,合理规划自己的人生目标。给自己一个短期和长足的考虑,这样就会觉得日子有奔头了。”结尾点出了袁x老人创作的执著和对生活的态度,使新闻作品更富于严密的逻辑性,给听众以完整、丰满的印象。
同时还能给人以启迪,催人奋进,点亮人生的坐标。这样一来,这个结尾就会显得比较生动且有意义。自然,那种干巴巴、一碗白开水似的结尾,是不能起到这种作用的。新闻要有好的结尾,要求记者必须掌握技巧,并在写作中注意最后的冲刺,使收尾起到总括全文、锦上添花的作用。
背景的烘托作用
背景是新闻在报道生活事实时所使用的相关材料。它是指与新闻事实有联系的历史条件、社会环境、政治原因、地理特征、科学知识等。在新闻中使用背景材料,使内容成为立体化的东西,抓住事物的今与昔、前与后、正与反的种种材料加以映衬,就可以使新闻的意义鲜明起来、主题深化起来。
禹州广播电台《禹州新闻》中播出的《一根拐杖点亮精彩人生》,说的是当地48岁的残疾人任万祥身残志坚,回报社会,无偿帮助周围其他残疾人和贫困生的感人故事。
在这篇新闻中,运用的背景是:“18岁那年任万祥在帮邻居挂玉米时发生意外,导致胸椎严重受伤。经过40多天的救治,医生给出结论,其下肢瘫痪,这辈子不可能再用双脚走路。后来凭着他坚强的毅力,终于能够站起来并自己行走的艰难历程。”向大家介绍完背景后,接着讲述了任万祥靠自己的双手致富并助人为乐的感人事迹。这样一来,这则新闻的意义就更加鲜明了,主题也更加深化了。
新闻培训心得体会 9
20XX年4月25日至26日达州市农村信用社20XX年新闻写作培训班在达县联社拉开了帷幕。新闻宣传是一个企业与外界交流的纽带,是树立企业形象的重要平台,为了进一步提高信合员工新闻写作能力,加大信合宣传工作,市联社举办了新闻写作培训班。
这是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所以我非常珍惜,不仅仅因为这是我参加工作以来第一次参加内部培训,还因为这凝聚着领导和老师的心血和汗水。刚参加工作不久,也不是专业出身,对新闻写作不太了解,通过这次市联社举办的新闻写作培训班,同事之间有机会相互学习交流,取长补短,让我学到专业的知识。
市联社为我们请来的四位老师,用新闻写作基础知识于自己多年写作经历、成功经验相结合的讲解方式,向我们讲解了各类公文写作、新闻写作基础及金融调研写作等方面的`知识,让我们对新闻写作与金融调研有了较为系统地认识。
通过本次培训,我对新闻写作有了新的认识,要写好新闻,闭门造车是不行的,要我们用敏锐的双眼去观察世界,去留心生活,这样写出的东西才会具有时代特色,才会贴近生活。老师告诉我们写新闻,必须要研究新闻,要通过多读报纸,多研究报纸,日积月累,新闻写作水平自然会有所提高。新闻写作,是很辛苦的工作,它需要耗费掉我们很多的业余时间,但当一件件作品被接纳被采用的时候,喜悦之情可想而知,那是就会觉得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本次学习培训,不仅提高了自己对新闻写作技巧的理解,激发了写好新闻的信心和决心,还让我收获了友谊。从学员的通讯录上了解到,此次新闻写作班的成员来全市七个联社各个科室网点。在两天里,大家在一起讨论写作、工作等方面的问题,特别是在最后一天的活动中,学员们更加深了彼此的认识与联系,成为了朋友。
这次培训是一次难得的学习、交流机会,大家都在这次培训中学习到许多专业知识,也通过相互的交流学习到好的经验,至于我还是新闻写作中的新人,还需要向前辈多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让自己能迅速进入角色,在平凡的岗位上,在普普通通的工作中发挥一个员工应有的作用,为企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新闻培训心得体会 10
作为一名新闻宣传战线的新人,我是第一次参加这类培训,整个过程对我来说既是启蒙,又是提高,让十年来一直从事网络技术工作的我,触动非常大,感受非常深刻。本次培训极大地开拓了自己的视野,让我的眼界豁然开朗,同时也坚定了做好一名合格通讯员的自信心和责任感。下面谈谈本人的几点体会。
一是要深入生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新闻宣传通讯员,首先应该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然后运用于实践。理论来源于什么,理论来源于持之以恒的学习,只有持之以恒了,才能够不断积累,不断增强。然而光有理论而不注重实践,那相当于茶壶里煮饺子xx肚子里有货倒不出来。张刚老师讲到原新华社主编穆青,当年宣传焦裕禄时,对当地记者采写的事迹不满意,继而决定自己深入生活去重写,通过亲历、走访等实践活动,掌握了大量的事迹材料,拍摄了许多感人的照片,再次写出的事迹
材料将焦书记对党、对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品格强烈地表现了出来,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
二是要勤于动笔,思考与行文相结合。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读别人的文章是为了学习和积累,如果只是泛泛地读过,没有多大意义。只有经过细心思考,细细品味,带着问题去阅读会使我们收益更多。会思考是件好事,但是如果仅仅只停留在思考阶段,不能行文,说白了那是“务虚”。思考的目的`是为了有更好的写作成文,刚开始写得不好是正常的,只要多思考、肯动手,写得多了写作水平就会在与日俱增,写东西自然能信手拈来,这才是“务实”。周老师在进行摄影讲座时说到技术可以后天弥补,但是照片选景的构思却需要先天的艺术感知。联想到,前不久按照综合部的工作要求,参加了主题为“我的年,这样过”《山东广电网络集团首届新春网络影像作品征集大赛》。两个参赛作品,一个是专业相机拍的,一个是卡片机拍的,但无论如何,自己稚嫩的选景构图、拍摄角度、相机的运用等等方面,现在想来,无不透露出“这是菜鸟一只”!周老师说,要选出一张能用的人物照片,至少要对拍摄对象拍20张以上!写作要勤于动笔、拍摄要勤于动手,以后的工作中,我将锲而不舍,多看、多学的同时,还要真正做到眼勤、嘴勤、腿勤、手勤。
三是要加强交流,自学与互帮相结合。
一花独放不足奇,万紫千红才是春。如果不注重交流,只是一味地闭门造车,容易导致思维僵化,写出的文章没新意,做出的工作没创意,只有加强交
在学习中进步,在工作中成长,这次培训使我对新闻写作知识、摄影技巧方面,有了深入地了解。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时刻牢记省公司
“改革创新年”宣传工作的各项要求,努力完成工程公司对外宣传的各项任务。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发挥自己的工作主动性,把这次学到的写作知识和摄影技巧认真消化吸收,加强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更加注重新闻写作、新闻拍摄等有关专业知识的学习,“抓新意、找亮点、求突破”,注意观察,勤练笔功,勤于练习,用成绩来答谢领导的信任,用不懈地努力来争取更大的进步,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新闻宣传通讯员。
【新闻培训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新闻写作培训心得体会10-22
新闻宣传培训心得体会04-23
新闻宣传培训心得体会范文06-07
新闻写作培训心得02-12
新闻采访心得体会10-08
新闻工作心得体会08-13
新闻专业实习心得体会02-22
关于新闻工作的心得体会08-16
新闻04-14
新闻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