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心得

时间:2020-10-31 10:20:12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心得(通用5篇)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书心得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书心得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月亮与六便士》读书心得(通用5篇),欢迎大家分享。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心得(通用5篇)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心得1

  塔西提是个巍峨的绿色岛屿,岛上有许多葱郁的线条,大概是安静的峡谷吧,那些幽深的沟壑散发出神秘的气息,谷底有这潺湲的冰冷溪流,你会觉得在那些林荫茂密的地方,人民依然按照古老的方式过着古老的生活。

  一不小心,看完了《月亮与六便士》。这本书早就听说,而且也放在我的图片架上,但一直没看。原因是近来的时间的碎片化,和越来越懒惰的生活作息,不想去触及长篇。另外从多个角度看来,觉得这是一本好书,不能象看武侠一样草率,随手翻翻,看完所有文字,就认为自己看过了,所以一直没翻页,甚至连尝鲜就没有,怕不小心看了几页,如同没准备好约会样,没有准备得妥帖,就与思慕已久的恋人相会,失去了天时地利人乐的情调与滋味。

  看完最后一章的前夕,我停顿了好久(一二天),对比之前看书的节奏而言,我慢了许多。因为有之前的经验,我没有象之前,用尽一切闲余,如饥似渴地看完它,反而是信手在一周之内的缓缓地看完这个中篇小说。看完后,没想到它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长,也没想到它的内容会比我想象中的更精彩。我再一次手不释卷地看书了,如同我之前看《红楼梦》或者《二月河的三部曲,雍正,康熙,乾隆》一样,而且在心中赞不绝口,并时常沉思掩卷,自以为感触良多。

  文字的优美的确是出人意外的,没想到译本也有这么好的文辞。很多时候,我竟然可以沉浸在文字所描绘的优美的风景中,可以沉浸在文字所描绘细致感受里,去体味文字中我的非凡体验。毛姆的确有着非凡的表达水平,就如同《文心雕龙》所言述的一样,作者可以言人心中所感,但口不能言之语。表达完成时有一种畅尽的欢快。对就是这个意思,我只想这样说,然后他就表达清晰了。这样的文辞表达,让人倍感贴切。同样因为文字的优美,所描述的风景纯净芬芳,人物鲜活光亮,我徜徉其中,如同真实旅行了一番,感受到新鲜和沉浸,回头看来,意味深长。当你看到某篇某章时,你一定会同感这一句,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当然,最最重要的阅读体验,不在于文字,而在于文意。先讲几个我熟悉的其它人物的联想。首先,BBC记录片《人生七年》中的布鲁斯,在七岁的时候,就充满了梦想,将来去南亚某个岛国去教学传道。没有为什么,在他35岁的时候,大学毕业,真到了孟加拉去支教,生活显现出贫穷,杂乱,但安详平和。如面容一样朴实的他就实现他儿时的梦想。看到那一集的时候,我心思杂乱的,他们在追求什么,而我呢?接下来我想起了《明朝那些事》中的最后一章节,徐宏祖,也就是我们深知的徐霞客。在那本诙谐欢快的小说里面,在跌宕恢弘地撰写一部帝王将相的大传后,只是平铺直叙地讲了徐霞客的一生,从小就不爱好功名,但爱读书,而且突然就爱起了驴行,反正哪里没去过,好看,就去哪。就这样,家境并不十分富裕的徐宏祖,穿着俭朴的衣服,没有随从,没有护卫,带着干粮,独自前往名山大川,风餐露宿,不怕吃苦,不怕挨饿,一年只回一次家,只为攀登。一直到终老,无家无子而亡。图什么,没说,作者只是悠悠地说了一句台历的文字:最完美的结束语:成功只有一个——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而另一个名篇,阿甘呢,你们自己去看看。

  终于我还是不落俗套地说一句:满大街都是便士,为何只盯着月亮。致敬这本伟大的小说-《月亮与六便士》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心得2

  《月亮与六便士》声名在外,好像成了不得不读的一本书,但是我不喜欢。毛姆用词很准确,句子也很优美,但是他像任何一个西方作家一样,讲故事啰里啰嗦,每个不相干的甲乙丙丁胖瘦美丑也要用心描述,让人看着厌烦。主人公也不讨喜,甚至真实的有点讨厌,这大概是毛姆最想表达的东西吧,那就是实实在在发生的事情,没有一丝一毫的修饰。

  “孤独的灵魂怀着不为人知的幻想,终于向他梦寐中的岛屿进发。”这个世界上恐怕没有几个人,能在四十多岁放弃稳定的工作和和谐的家庭一心投入到自己的梦想里去。

  斯朱兰抛弃了自己的妻子和儿女,从英国走向巴黎。在巴黎他拆散了朋友婚姻,带着德克的妻子住在德克的房子里。逼死德克妻子之后去大溪地,和一个十七八岁的姑娘举行了婚礼,生了孩子。他对女人的要求就是,不要烦他,为他做家务,挣钱养他。道德在他身上完全起不到作用,除了他自己的绘画,这个世界所有的东西都不能对他产生一丝一毫影响。

  斯朱兰是幸福的,固执而专注的人都很幸福。他能完全放下前半生经营的大多数人都会过着的平淡生活去实现自己的画家梦,这种魄力和固执,没几个人能做到。他不在乎穷困潦倒,不在乎别人的评价,甚至不在乎这个世界的道德观,除了画,他对什么都不关心。这种超然境界,恐怕一天工作24小时的最工作狂人也比不上。

  也正因为他的固执和专注,使得他的画无与伦比。

  一个固执的人想走到终点,全世界都会为他让路的。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心得3

  “月亮是高不可及的,而六便士遍地都是。多少人只抬头看一眼月亮,又低头继续追逐六便土。”

  初次拿起《月亮与六便士》,领教这句颇耐人寻味的句子后便一头扎进书中的世界。书中的画家拥有不俗的收入,可也突然消失在人海里,放弃爵位,放弃稳定优越的生活,一意追逐他对画画的热爱。

  起初我觉得他是个偏执的疯子,谁会放弃实现的生活去追逐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可又转念一想:月亮是理想,是目标,而六便士是生活。世界上一心只顾着六便士的人数不胜数:疲于工作的父母,埋头苦学的学生,忍辱负重的工人……又有多少人像他一样不顾六便士去追逐散布着皎皎银光的月亮?想到这便又对画家肃然起敬了。

  毛姆的文字机智幽默,画面感极强,我仿佛能透过文字看到在破落脏乱的房间里,蓬头垢面的男人拿着廉价颜料画着不被大多数人欣赏的画。

  可是,冷静下来细细琢磨。满地都是六便土,只有画家抬头,看到了月亮。屈服于生活,一生都低头苦苦寻找六便士才是大当数人不可逃脱的宿命。追逐理想固然可敬,但选择安逸的生活也不可耻。正如书中所说:“成功与否取决于你对生活赋于什么意,取决于你对社会承担什么责任,对个人有什么要求。”

  想到这里,我合上书本,继续解着烦琐的数学题,继续同千千万万的人争夺着地上的六便士,只是在空闲时间,偶尔抬头看看月亮。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心得4

  人往往不是自己渴望成为的人,而是不得不成为的人。———题记

  看完了《月亮与六便士》,我合上书,眼前浮现出一副景象:“孤独的灵魂怀着不为人知的幻想,终于向他梦寐中的岛屿进发。灰蒙蒙的大海在凛冽的北风下白沫飞溅,他凝望着再也不能相见的法国海岸渐渐淡出视线,他的风度堪称豪迈,他的灵魂堪称无畏。”

  《月亮与六便士》是作者毛姆在游经塔西提岛回到欧洲后,以法国印象派大师保罗高更为原型写成的。作者以第一人称视角“我”的角度来写,书中情节不乏虚拟编造,但却感受到作者的真情流露。

  本书的主人公斯朱兰,在安享天命的年纪,放弃美满幸福的家庭和稳定的证券经纪人工作,选择了一条艰辛却瑰丽壮阔的画家道路。

  这需要一种巨大的勇气,这是来自真正艺术家才具有的勇气,为了追寻广阔宇宙里的明月,放弃唾手可得的物质世界,甘愿牺牲自己。

  在忙碌如蝼蚁的众生眼里,在为了饱腹之欲遵守公序良俗的世人眼里,斯朱兰无疑是一个离经叛道的破坏分子。没错,大多数人通常无法摆脱道德良知的枷锁,但却在某些语言或举动中流露出他们与生俱来的阴暗面,就像斯朱兰太太在失去丈夫后拜托“我”挽回斯朱兰时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可怜模样,“不知是因为依然爱他,还是怕人蜚短流长:在她破碎的心里,爱情遭践踏的痛苦似乎掺杂着年轻的我极为不耻的虚荣受挫之伤。”

  就像斯朱兰太太对于“我”的帮助扶持,“我”在察觉到斯朱兰太太过分热情的同时,也承认被帮助是一件乐事,但“同情心是一种奇妙力量,屡遭某些人有意的滥用:为施展巧术,他们恶虎般扑向遭难的朋友,饥渴之状让人不寒而栗。他们的关怀像井喷般汹涌,有时奔放得简直令蒙难者发窘。”在弱小无助的人面前,张牙舞爪地展现聪明才干不过是为了满足高人一等的优越感和虚荣心罢了;就像玫瑰小姐在得知斯朱兰抛家弃子之后,她向“我”透露口风时,“不仅是脸,整个身体都透着兴奋。”,并且“她跟小说家似的,只给我透露一点口风,非说约了牙医,神气十足地走了。”大概在玫瑰小姐心里,这件事不仅仅是可供消遣的谈资,更是让斯朱兰太太颜面尽失:往日充满圣母光环的女主人跌落神坛,沦为被丈夫抛弃的一无所有的老女人。这终于让玫瑰小姐的嫉妒心理稍微获得一点平衡感,颇有幸灾乐祸的意味。

  作者对斯朱兰太太社交圈里各色人物的刻画,可以说充满了对斯朱兰毫不掩饰自己脱离公序良俗,任心中猛兽肆意妄为的怜悯。“我不信他会给爱情弄得神魂颠倒,他绝不会忍受任何外在的桎梏。依我看,他生命中只有那迷也似的热望,无休止地驱使他奔向一个他自己都不清楚的目标:若有任何东西妨碍征程,他会从心底把这东西拔除,哪怕惨痛不堪鲜血淋漓也在所不惜。”

  在毛姆笔下,斯朱兰充满了天才的光辉,他无畏饥寒交迫,为了心中月亮,他可以在巴黎的破旧旅馆里过活,穿一件破旧的福克衫:他可以在马赛的繁忙街头颠沛流离,与凶猛强壮的硬汉打架:他可以在大溪地人迹罕至的小岛上忍受疾病的折磨,坚持不下山。

  毛姆允许斯朱兰像孩子般幼稚,不谙世事任性妄为。在毛姆眼里,这些在社交场合佯装高贵,心里却并存着狭隘与慷慨,恶毒和善良的芸芸众生,还不如斯朱兰。优雅矜持的幕布下隐藏着邪恶放荡的戏码,而肮脏无耻的泥土中却孕育着坚忍不拔超越神迹的创造力,前者让人眉头一皱,后者却让人回味无穷。况且斯朱兰所创造的美是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美怎么可能像石头那样丢在沙滩上,给漫不经心的路人顺手拾捡?”

  而书中安德鲁夫妇对斯朱兰背弃家庭,追寻自我的嫌恶和谩骂,也就证明了毛姆所说“良心是潜入自我堡垒最深处的密探,人类太渴望同类的认可,太恐惧同类的谴责。”对从众心理的讽刺——“它是把个人捆绑于整体的强韧纽带,逼你把社会利益置于自身利益之上:常人哄自己吃这一套,卑躬屈膝沦为奴隶,自以为登上荣耀之椅。他为自己良心大好而骄傲,对不服规矩者怎么骂都嫌不够狠。”

  不得不说斯朱兰是整齐划一的流水线上跳出的钉子,是19世纪英国上流社会里一个蹩脚的音符。但斯朱兰所创造的唯美画卷却是独一无二的,他坦荡赤裸的自私行为却是纯粹的。

  如果说斯朱兰所追求的是美,那么毛姆笔下另一个人物“亚拉伯罕”追求的则是真理。

  亚拉伯罕在因为他辞职让位却名利双收的同事埃里克卡麦眼里,简直是一个大傻瓜——“有脑子没个性”。本是无人能望其项背的外科手术天才亚拉伯罕,却辞掉人人垂涎的职位,来到公立医疗机构做医生。他可以粉碎自己人生的基石,只因内心在亚力山卓港码头的甲板上发生的奇异变化,于是拎包上岸,开始风餐露宿的旅程,这是那些沉浸在名利场里的埃里克卡麦们无法体会到的快乐和自由。

  当看到“做你想做的,生活在你喜欢的`环境中,求得内心安宁,就是糟蹋自己的人生?成为年入过万的知名外科医生,娶个美娇娘就是成功?”我不由得想到自己,虽然我有一份在银行的体面工作,但我还是毅然辞去。为此我背负手头拮据的窘迫,背负朋友离我而去的孤独,背负家人的责骂。在旁人眼里的我,正如文中卡麦所说:“把自己的人生糟蹋成那样,也太不像话了。”

  我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平凡人,但我依然有选择人生道路的权利,哪怕只是为了自由,为了创作的梦想。而为了迎合世俗的眼光,为了维持周遭的人际关系,为了得到他人的信任好感,在浑浑噩噩中度过青春才是最可怜的失败。

  斯朱兰和亚拉伯罕的冒险人生给人一种鼓舞人心的力量,但《月亮与六便士》中的另一位男主人公则给了斯朱兰第二次生命,那就是同为画家的德克司卓夫。这是一位和冷漠无情的斯朱兰截然相反的人。德克为人善良,对爱人朋友情深义重,却天赋平平,与斯朱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然而在毛姆笔下,可怜执拗的德克和斯朱兰几乎占据一样的分量,他们身上都有一种赤诚的品质。斯朱兰赤诚地追求美,而德克赤诚地追求温暖和爱意。

  没有了德克,很难有日后登上绘画创作巅峰的斯朱兰。德克不仅是一个男人,更像是一位母亲,他救活了濒临死亡的斯朱兰,向不爱自己的女人苦苦哀求,容忍多数男人不能容忍的出轨行径——自己的妻子和曾经帮助过的男人,甚至要和给自己难堪的落难者同住。

  德克给予斯朱兰物质上的帮助,在精神上也毫不动摇地支持他,从这点来说,德克也是美的忠诚教徒。在面对斯朱兰给妻子布兰琪描绘的人体画像时,德克“不太清楚我是怎么了。本想在画上捅个大窟窿,抬起胳膊浑身力气都使上去,却忽然看清了。那是件艺术品,我不能动它,我怕。”

  在德克身上,斯朱兰的人性丑陋一面显露无疑,这大概也是毛姆唯一愿意让自己把斯朱兰拉下神坛的人物。

  德克散发出一种人性之美,他对柔情和爱意有赤诚的渴望,这使他在追求真善美的道路上着魔一般地坚持,就如斯朱兰对艺术的忘我牺牲。

  在这深沉的夜色里,月亮在照亮人们回家的道路,又有多少人愿意放弃六便士,抬头看一看月亮呢?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心得5

  《月亮和六便士》是英国作家威廉·萨姆赛特·毛姆的经典之作,书名取自毛姆另一部作品《人性的枷锁》的一篇评论,评论写道“主人公菲利普像所有年轻人一样,终日仰望月亮,却没有看到脚下的六便士”。月亮代表高高在上的理想,六便士则是现实的代表。毛姆觉得这个说法挺有意思,就用作了本书书名。

  本书情节取材于法国后印象派画家高更的生平。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德原本是位证券经纪人,拥有温柔的妻子、乖巧的儿女和成功的事业。但是人到中年之后,内心中对曾经的绘画梦想的追求越发强烈。他极度渴望成为一个画家,就像被魔鬼附身一般。于是他决然地放弃已经拥有的平淡幸福的生活,抛妻弃子去巴黎追求绘画的理想。在异国他乡,他不仅肉体上承受着贫穷和饥寒,而且为了寻找不同寻常的绘画手法,在精神上亦承受着痛苦折磨。在生活中他性格冷漠、偏执自私,然而在艺术的道路上他拥有极大的热情,完全追寻自我,坚持自己独特的作画风格。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离奇的遭遇后,主人公离开了文明的世界,来到与世隔绝的塔希提岛上。在这个宁静又质朴的小岛上他和当地的土著女子同居,创作出一幅又一幅震惊后世的不朽之作。

  读完这本书后,我对书中几个人物的故事印象深刻。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在作者的笔下鲜活而脆弱。

  一、施特略夫——尊严和爱情的较量。

  施特略夫是书中一个令人唏嘘的人物。他说过:“我爱她远远超过爱我自己,我觉得,在爱情的事情上如果考虑起自尊心来,那只能有一个原因:实际上你还是最爱自己。”施特略夫是一个人人都期待拥有的好朋友、热心肠的大好人。但是对待妻子这样一个他意外得到的美丽尤物,他却卑微到尘埃。他对于妻子过分地讨好,甚至使他散发出低贱的气质。然而他的妻子最终还是背叛了他,在施特略夫的懦弱性格的对照下,斯特里克兰德的霸道和原始的雄性气质的呈现,征服了这个外表文明,内心原始的女人。

  施特略夫无疑是善良的,但是他不明白的是,并不是一味的宽容和放下尊严就是爱。尊严在这里并不能和爱情成反比,不是低到尘埃里面爱情就能开出花朵,在寻找爱情的道路上,我们应当了解自己,保持尊严。

  二、斯特里克兰德太太——爱情和理想的较量。

  “如果他为了另一个女人离开你,你是可以宽恕他的,但是如果他是为了理想离开你,你就不能了对不对?因为你认为前者是对手,可是和后者较量起来就无能为力了”。这是文中的“我”对斯特里克兰德太太解析其丈夫离家出走的原因,一针见血、丝毫不给对方留情面,这甚至是对爱情的一种赤裸的羞辱——是的我爱你,但是我更爱我自己。

  通常人们讨论的都是爱情和面包的较量,一面是心灵所向,另一面又是生存必须。但是或许我们没有想到的是,在这二者之外还有更加强大、不能令人拒绝的选择,那就是去追求自己的理想。这是一种更加抽象、存在更多不确定性的东西,它让人充满好奇,想要去征服。在这些人看来,钱没有了还可以再赚,爱情没有了还可以再追求,但是如果失去了追寻内心那份执着的勇气,将永远不能成为自己想成为的那个人,而成了“不得不”成为的人。

  三、斯特里克兰德——理想和现实的较量。

  斯特里克兰德先生寻找到了自己的理想,找到了那个拥有茂密的植物,永远蔚蓝的天空,慷慨的大自然和简朴的生活的小岛。与我国诗人陶渊明类似,他们的志向都是隐居山林,寄情山水。陶公不喜现实浑浊之风,于是归田园居;斯特里克兰德不愿受生活的束缚,只想用画笔表达自己。但是陶公并没有将与山水为伴的生活坚持一生,当朝廷再次向他递出请帖,他放弃了自在随性的生活,而投入纷扰繁琐的现实之中,那是因为在陶公心中心系天下的想法从来没有消失过。而斯特里克兰德最终在这个美丽迷人的小岛上,用一场平庸而又窘迫的死亡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是现实给斯特里克兰德最后的无情抽打。

  其实不论是小说还是生活,理想和现实从来都不能割裂。理想升华于现实,然而又必须归于现实。可以问问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么,如果是平淡舒适的生活,这本身不值得羞愧。因为可耻的不是生活本身,而是你做了违心的选择还心虚地为自己辩护。如果不愿放弃心中的不甘,不愿折服于这枯燥乏味的生活,那么引用书中的一句话“满地的六便士,只有他抬起头才看得见月亮”,用高晓松的歌词来说就是:“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心得(通用5篇)】相关文章: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心得04-18

《月亮与六便士》小学读书心得02-22

《月亮与六便士》最新优秀读书心得04-08

名著《月亮与六便士》读书心得10篇03-09

《月亮与六便士》名著读后感03-26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通用10篇02-28

玫瑰与教育读书心得04-01

自卑与超越读书心得03-07

我与地坛读书心得(15篇)04-05

《战争与和平》读书心得范文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