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读《首席教师》心得体会

时间:2022-06-18 12:01:16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读《首席教师》心得体会范文(精选9篇)

  当我们积累了新的体会时,可以寻思将其写进心得体会中,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那么如何写心得体会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读《首席教师》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读《首席教师》心得体会范文(精选9篇)

  读《首席教师》心得体会 篇1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我读了郑杰的《首席教师》一书。收获非常大,这本书系统的与教师进行了面对面的知识分享。之前也曾拜读过郑杰的《给教室的一百条新建议》,那是一本站在学校管理者角度上写的书,人文色彩浓于专业色彩,而本书正好弥补了它的不足和缺憾。

  教育作为培养人的事业,关键在教师。郑杰的《首席教师》一书,站在教师的立场和视角,从教师的专业成长、团队建设、校本研修等三个角度畅谈了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需要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教育素养,可以帮助大家梳理教师专业发展的关注点,重新建构教师培训的课程框架。作为一名普通教师,在读此本书时,我更关注于如何提高自身的专业成长以及在团队建设中如何与同事协作分担共赢,希望有一天就会从一个普通教师成长为学校里或本学科的“首席”。下面我结合自身谈谈心得体会。

  一、专业成长中的首席

  主要谈谈自己的自身发展,这个专题介绍的是教师发展的基本原理,同时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出若干建议。其中有一篇《人生幸福》的文章,我特有感触,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年教学生涯,但也确实让我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人生的幸福,我教过的学生也有上百人了,有的还与我同在一所学校,有的已经变成初中的学生,令我高兴与欣慰的是,他们中的许多人,都还记得我这个老师。教师节时,会有学生通过微信或QQ向我发出问候,再见到我时,还能远远的向我打个招呼,说说最近的状况。每当想起这些,看到当年的“小不点”如今长成了“参天大树”,一种莫名的幸福感便油然而生。我对教师的人生幸福也有了自己的理解。

  二、团队建设中的首席

  主要讨论如何将一个教研组或年级组打造成高绩效的团队,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教研组长或年级组长所应该扮演的角色。作为教师如何在自己的教研组中学习,怎么样才能使这个团队更加出色。教师集体要成为一个团队,成员之间必须要善于沟通。沟通的前提是学会倾听。倾听是一种能力,因为一般人思考的速度是说话速度的4倍。这往往导致大脑每分钟有40秒的时间可以分心想其他事情,而不是听别人在说什么,所以倾听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需要锻炼自己的这种能力。只有听清楚别人观点和意见了,在回应的时候才会有的放矢,让沟通成为可能。

  正如郑杰所说,我们这些人从小到大都是在鼓励竞争的环境下长大的,没有经历过系统的合作技能方面的训练,因此要实现团队合作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作为教师,我们要明白,自己只有置身于团队之中,成为团队中的一员,才能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好。

  三、校本研修中的首席

  主要讨论校本研修的有效性问题,讨论如何更好地使校本研修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方式而不是虚设的形式。这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这块内容,教学模式书上说了有很多种。比如“五阶段”教学模式,“发现”教学模式等等很多。结合我们学校的汽修的自主合作学习模式。知道了这种教学模式只是对那些学校特定的,并不是每一所学校都存在。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四种:讲授、讨论、独立学习和个别指导。四种教学方法各有千秋,也说了什么时候该用什么教学方法,使我受益匪浅,要在我以后的课堂中一一结合展现,提高自己。

  这三大部分前一个是后一个的基础和前提条件,要成为真正的首席,就必须先通过不断的学习,让自己成为值得尊敬的专业楷模;在此基础上,要设法将自己所在的教研组、年级组打造成成绩高效的团队,当一个组变成了一个团队,才有可能提高校本研修的效益,使团队成为一个真正的专业共同体,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场所。

  总之,作为一名成长中的教师,要想成为“首席”,成为本学科甚至学校的楷模,不仅要加强专业知识学习,还要加强学科内学科外同事间的合作与学习,沟通与交流。点滴成长,专注认真,坚持不懈,为成长为“首席”。

  读《首席教师》心得体会 篇2

  记得第一次知道首席教师培训这个消息时,我的心情好激动,但激动的同时又想,如果是暑假就好了,不用耽误课。当老师久了,多少都有一点轴,希望出去学习,但又害怕耽误课,要出去又是百般不放心,其实,一切都挺好,学会放下,一切刚刚好。

  本来是早就安排好的安徽省首席教师培训,由于疫情延期了,在我们快要忘记还有这件事的时候,培训来了,这确实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其实,人有时候有点懈怠,每天都很忙,很充实,都没有时间停下来思考,脚踏实地很重要,但有时又需要仰望星空。

  今天,我们一行三人从望江出发,平兰是老朋友,李主任是久闻大名,于是,一路上交谈甚欢,尤其是李主任见多识广,让我们学到了很多。我觉得,每一次学习都能碰到许多优秀的人,他们有许多地方都值得我学习,感觉自己需要学习的地方太多了。

  我们大概10点多到报到地点——皖源国际大酒店,报到结束,放好行李,马上参加开班典礼。首先是安庆师范大学的校长及分管负责人发言,听到他们介绍安庆的历史,我这个安庆人竟然有很多都不知道,真是汗颜,同时,作为安庆人,一股自豪之情油然而生,对自己的家长又多一份热爱之情。接着,学员代表发言,她们一个个那么积极,那么阳光,这让有点颓废的我,也开始热起来,想着要好好学习,好好表现,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

  下午是来自安庆一中的苏家友老师做报告,苏老师是市级学科带头人,高级教师。他做了提升素养,赢在课堂——例谈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效率的报告。苏老师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既有鲜活的案例,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非常接地气,来自一线的宝贵经验,值得借鉴。

  苏老师谈到,有效教学前提:扣住文本,注重生成。有效教学前提必须吃透教材,注重生成。深以为然,教师上课之前,首先要对教材了如指掌,不是教教科书,而是用教科书教,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教师要研究教材、尊重教材、创新教材,教育的改革应该是来自课堂,只有一线教师吃透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课堂改革才会落地生根。

  有效教学原则,循序渐进,注重重构——苏老师启迪我们。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即:目中有人(学习对象)心中有本(教材与课文)什么是好的教育?好的教育是适合学生的教育。学习是一个自主建构的过程,以已有的知识建构新的知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依赖于个人经验。教师要善于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学生认知能力有差异,已知的背景存在差异。

  有效教学方法,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教学当然不是胡子眉毛一把抓,主张一课一得,各个击破。一节课的目标不要太多,甚至这节课学生没有掌握也没关系,后面还会学习,学习不急在一朝一夕,要学会等待,静待花开。有的老师特别着急,希望一节课就让学生学会,一节课设计了很多内容,那样学生学得累,效果也不好。

  提高课堂效率,转变方式强调由单一性转向多样性,突显自主、合作、探究,把学习融入生活,把生活融入学习,倡导在读中学、玩中学、做中学、游戏中学、听中学、思中学、合作中学。转变学习方式,高效课堂突显自主、合作、探究。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我们提倡小组推荐代表来交流,但代表交流时,不是说我们,而是说我,小组要讨论,达成共识,交流时要说我们小组怎么样,这样合作学习才开始发生。在小组合作时,任务指向性要明确,交流之后要展示成果,不让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优化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李吉林老师提出“情境教学法”,可见创设情境多么重要。导课时,我们经常会创设情境,让学生进入情境,学会共情。文本解读时,我们还会进入情境,把自己想象成文中的主人公,与他一起同悲欢共命运,理解文本就水到渠成了。创设情境:要有感染力教师要充满激情,情绪饱满,把学生带入那种情境中。创设情境:要有激情、真情只有发自内心情感的宣泄,才会打动学生,才会感染学生,才会达到情境创设的目的。

  正如苏老师说的那样:学无止境,教无止境,研无止境,让教与学灵动精彩,让教与研和谐共生,让充满生命的课堂教学成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沃土。

  读《首席教师》心得体会 篇3

  “时间都去哪了,还没有好好看你,就要走了。”十几天的培训即将结束,要和信阳师范学院说“再见了,心中有留恋,有感恩,有感悟。这次培训学习,我对语文教育教学有了更深刻的思考,总结如下。

  一、处处皆风景,事事是学习。

  踏入信阳师范学院,犹如到了美丽的苏州园林。这里的一草一木,一花一石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

  这里的地形属于丘陵地带,学校南边有一条宽宽的河,河上有彩虹桥、树叶桥,河两岸的夜景是一道绚丽的风景线。城外面是连绵起伏翠绿的群山,她像母亲的臂膀呵护着这座城市。

  进入校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大笔直的水杉树,他们枝枝向上,如同庄严肃穆的卫士守护着校门。看到挺拔的水杉树我想到了西北高原上的白杨树。由水杉树围成的广场中间,有一个标志,造型如同展翅飞翔的鸟。不管走大路、小路,眼前都会出现不同的风景。楼和楼之间依地形设计不同的花草树木,像小花园,给人一种赏心悦目之感。路边狭长的空地上依地形栽种一簇一簇高大的竹林。稍大的空间设计成一个牡丹园,牡丹园里有不同颜色的牡丹,还有小桥、小河、假山、石子路,如同游苏州园林。

  再往前走有一棵树广场,两边是自然形成的小山,小山上种了多种不同的花和树。一座小山上种了好多的樱花,有樱花长廊小路,感觉进入了世外桃源。小山另一边是如红云般的红枫林,枫林下面是石头组合的瀑布,瀑布几经曲折流到下面的“半亩塘”湖水中。小山和湖水相连的地方是高低不平,曲折有趣的木桥。桥的一边依据山势栽种了不同的树木花草。桥的另一边是湖水,湖水里有自由自在的鱼儿,有悠闲自得的天鹅,有一簇簇的水草,有飘落的花瓣,有小山的倒影,湖水的中央有一个小小的“船”,那是天鹅的家,我多次看到天鹅在它家旁边活动。来到半亩塘,我们会想到诗句:“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半亩塘对面是高大雄伟到图书馆,我们看到很多学生在半亩塘和图书馆旁边读书学习。半亩塘的西边是一个体育馆,造型别致,如同一个巨大有帽沿的帽子。

  不管走到哪里,都觉得眼前是一幅美丽的画面。半亩塘的东面有一大片山坡,山坡上长满了绿色的小草,没有树,草坡的尽头立着一块儿巨大的石头,上面刻着:一棵树广场,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一个生命唤醒另一个生命。

  来到这里,有山有水,有花有草,气候湿润,空气清新,绿化设计精巧,如同进入仙境一般。看到赏心悦目的美景,心情愉悦。美景让我们对美好生活充满了信心。人在心情愉悦的情况下,学习效率高,更容易敞开心扉。

  每天有两位专家做报告,需要有两位学员做主持,锻炼了学员们的胆量、口才和思维——这是学习。每天讲座前有半个小时的微论坛,学员在上面分享自己的经验,交流听课中的心得——这也是学习。每一场讲座之后,有半小时师生互动,学员提问题,专家进行解答——这还是学习。培训团队把组建班委的任务交给大家,我们自己搞活动促认识,每个小组轮流制作简报,组织文艺联欢晚会,参观信阳博物馆和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这更是学习。我们了解了信阳发展的历史,知道了它的历史变迁,风俗文化,感受到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艰苦战斗,取得胜利的不易,对战争中牺牲的将士充满敬意。

  我们这次培训的名称是农村首席教师素质提升,能被选拔出来的老师都比较厉害。每位老师都有一把“刷子”,都有丰富的教育经验,教育特色。每位老师都是中学高级教师,有追求、引领农村教育的使命感。我要博采众长,汲取他人的优点,就像蜜蜂酿蜜一样,采不同的花粉,酿出多味的蜂蜜。我发现这个班大部分是业务主任或业务校长,他们有着较高的业务能力。我们这些学员来自不同的地方,每个地方的教育特点不同,会汲取到不同的经验。相比较而言,获嘉的教育走在了前面,他们县有名师工作室,在工作室的带领下很多语文老师的素养比较高,他们勇于发言,有先进的教学理念,这次他们来的人较少,大部分学员跟着名师工作室到南方培训去了。辉县的教育也非同一般,从冯老师的言谈中可以感受到他们县的教育气息。相比较而言,封丘、延津、信阳的教育质量落后。应举乡的教育处在全县的前列,我认为这得益于他们校长和业务校长有着教育情怀的追求。

  封丘团队里人才济济,有老师诗写得好,有老师课讲的精彩,有老师教研做得扎实,有老师朗读的专业,有老师教学方法独特,有老师指导写作有妙招……我们在交流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行也。我在成长的路上,也许成不了圣贤名士(这简直是一定的),但一直走在成为圣贤的路上。

  只要留心,处处皆学问。所有的实践、体验、活动都是一种学习。

  二、细读文本,走进精彩语文世界。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要想让课堂精彩,引领学生走进精彩的语文世界,需要解读文本的能力强。有多位老师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来解读文本,让我受益匪浅。文本是课堂的主要抓手,文本也是课堂精彩的生发点。

  我们从哪些方面进行文本解读呢?读文本的题目、文字背后的含义、读出构思,也要读出作者的情感和思想。读文本有关的书、读作者的成长历程及其他同类的作品,还要读出时代背景对作者的影响,读懂课标。如果一篇文章是一条小溪,那么相关文章、课标、时代背景,作者成长历程,同类文章,写作技巧等连到一起,就形成了一潭水。

  触动我最深的是,徐洪军老师讲的《文本细读与中学语文教育》。徐老师说解读文本前要了解语文课标,这是教学目标的要求。徐老师讲了语文教师素养的养成,探讨什么样的语文老师最受学生欢迎。他说让学生读书比上课重要的多,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既要语言表达能力强,字写得好,还有比较高的`文学审美、作品分析能力,广博的文史哲知识面,具有浓厚的人文精神和人文情怀。徐老师认为文本细读的方法是慢、细、深。经典代表着一个民族的灵魂,一部经典至少读三遍,第一遍是“进得去”,进行主观体验,物我两忘;第二遍是“出得来”,对经典进行理性分析;第三遍是“表述经典”,能整体观点。他告诉我们在读作品的时候先直面作品,不带任何前理解,可以让我们读出跟别人不一样的东西来,要尊重自己的理解,别人代替不了的。徐老师是从大的角度告诉我们,如何进行文本细读,像站在最高的山峰上欣赏另一座山的秀丽、雄伟、高大。他视野开阔,知识渊博,引领我们从更高更广的视角解读文本。

  河大的杨亮老师,他讲座的题目是《基于新课表背景下的语文教材资源开发》杨亮老师45岁,经历丰富,他的讲座接近教学生活。杨老师认为课文是语文教材资源的重要来源,一个语文老师必须对教材要熟要透,尽可能的原文背下来。杨老师认为我们要注重课标,注重中考真题,因为考试制度决定塑造什么样的人。杨老师收集了世界各地,全国各地的课本、试卷进行研究。阅读文本的时候要把单篇阅读,群文阅读,整本书阅读和写作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庞大的网络,这样的阅读可以扩大我们的认知视野,这些都属于语文教材的资源。让我震惊的是杨老师对初中课本中的内容很熟悉,能说出原词原句来,很多学员还没有他对课文内容掌握的熟透。杨老师提问我:鲁迅为什么以阿长和山海经为题目?他让我用课本中原文词语进行回答,这个提问时刻提醒我——语文老师一定要对教材很熟很透。

  冯伟老师的讲座深入浅出,他以小学课文《桂林山水》为例,选取开头的一段话为例,引领学生一步步从仿写句式到仿写整篇。冯老师的讲座既贴近教学实际,也是思维训练。

  听冯老师讲座,内心触动深,收益大。我开始实践学生写作,他的讲座如同一扇窗,让我看到了“写作”世界的精彩和神秘。听他讲座时,我不断的反思自己:语文课的语文味不浓,对“语言”的理解不够透彻,对文本挖掘的不深,对学生写作指导的不够具体……冯老师的讲座如同一粒种子,在我心中已经发芽。

  钱道静老师教的是对外汉语,她对文字比较敏感。她从甲骨文、文字的演变过程,了解文章的出处,文字的本来意义和变化中的意思。钱老师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来理解文本,我觉得这样教生字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对汉字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情感。

  反思自己对文本阅读不够深刻,也不够重视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很多时候阅读文本没有考虑到课标的要求。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有意识地锻炼并提高自己和学生解读文本的能力。

  三、有教育情怀,开创教育新天地。

  赞成这一句话: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这次培训有三位校长做讲座,他们有教育情怀,有独特的教育理念。因为热爱,所以付出。校长是一个学校的领头雁,校长的办学理念是学校的立校之本,也是学校的灵魂。

  李林校长是罗山一中的校长,他讲的题目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学生生命成长奠基》。李校长把“生命成长”理念渗透到学校的每一个角落,滋养着每一位师生。他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幸福的人,全面发展的人。他把学校的图书馆分解在教学楼的走廊里,让每个学生便于读书,让书走进学生的生活。把钢琴放在门厅里,让路过的师生受到音乐的熏陶,他看到的是一个个珍贵、鲜活的生命,而不是眼中只有升学率,只有考试成绩。李林校长现在60岁了,在退休前夕,他给全校的老师、学生及家长各写一封信,表达对他们的关心和祝福。为学生生命成长奠基的教育理念,是我心中理想的教育。

  杨漾校长是一位56岁的女校长,她个子不高,但在我心中她是高大的。听了她的故事,让我对这位女校长肃然起敬。不仅仅佩服她的才华,把综合实践活动落实在教育教学中,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省内首次实践综合实践活动,而且做出了成绩,做出了示范。还不仅欣赏她的用心,把做过的所有活动都留档存案,还把徒弟推向更高的平台去锻炼,甘愿让徒弟超越自己,这需要宽广的胸怀。最让我佩服的是她的胆量,面对即将倒闭的百年老校,她用了三年的时间,还清了600多万的外债,清理了十几亩刁民的破屋。她顶着上热搜、拉条幅被咒骂的压力,坚持正义,终于让这座百年老校恢复了青春的光芒。我给杨老师的回应如下:

  杨老师:您好!欣赏您平易近人的微笑,还欣赏您创新综合实践活动的行动力,佩服您为了学校的发展敢于和刁民对抗的勇气。您个子不高,但在我心中就是顶天立地的女英雄!听您的讲座,我找到了自己的资源,原来我无意中做的事情就是综合实践活动,谢谢您,亲爱的杨老师,您是我学习的榜样!

  丁继章校长有教育情怀,教育热情,坚守农村26年,每天和学生在一起。他把“养成教育”理念在全校实践,20多年来这所农村高中,在高考中都是全县第一,他创造了农村学校的神话,大别山的农村学校也培养出了清华学子。丁校长写了6本书,发给我们每人一本他写的《校长心语》,很多学员请他签字。丁校长虽然有着浓重的方言口音,但我依然能感受到他的教育热情和情怀。他具体做了哪些事,是怎么做的呢?6本书详细告诉你他学校发生的故事。

  他们三位都是优秀的校长,都有独特的教育思想、社会使命感,浓浓的教育情怀。他们用自己的思想影响着学校,影响着更多的人。

  四、在积淀中成长,做有思想、有情怀的老师。

  十几天的培训,每个老师讲座的内容不一样,教育思想也不一样。听课中,我发现讲课精彩的老师有自己的教育思想,思想如同灵魂一样,引领我们成为怎样的人。

  如果只为教书而教书,没有宏大的目标,也没有广泛的阅读,一个老师很难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怎样做有思想的老师呢?我认为首先读书多,从书中了解最前沿的教学理念,更新观念。一个人只有先了解了他人的思想,他人的观点,然后在博览群书中形成自己独特的思想,在书写中阐述自己的思想,然后在教学中实践,最后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记得牛顿说过:我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就,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人的研究和经验让我们节省了很多的时间,少走很多的弯路,多读书吧,亲爱的语文老师们。读书开阔视野,读书打开更多的视角,读书让我们走进圣,读书还可以让我们看到人性的复杂和伟大。

  有老师说过:有教无研而浅,有研无教而空。要想成为有思想的老师,教研是走向思想深刻的主要路径。很多老师之所以停留在“教书”的层面,因为没有教研,所以思想不够深刻。

  我认为优秀老师不但有专业的知识,有教育思想,还要有教育的情怀。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纯洁、鲜活的生命,当我们对教育充满了情怀,会把教育当成享受。因为热爱,每天会充满热情,会倾注心血完成教育使命。有教育情怀的老师尊重生命,会把学生的终身成长放在第一位。有教育情怀的老师,内心充满了慈悲。

  我认为做老师还要有情趣,热爱生活。当一个老师对生活充满热情,就会对教学充满好奇。有生活情调的老师,课堂不会乏味。有情趣的老师,会把生活、工作调理的有滋有味。作为老师,还要有开阔的视野,宽广的胸怀,我相信格局决定命运。

  有思想情怀的老师,不单能与学生一同前行,还能站在高处进行指导。教学中我们在分析人物形象的时候,要么说一个人很好,要么说一个人很坏。其实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多面性,因为人性是复杂的,我们不能用二元对立的方法来看待人和事。当一个老师站在高处给学生点拨,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很大的帮助。

  通过十几天的培训,我欣赏了信阳师范学院美丽的风景,感受到了专家教授深刻的思想,见识了同伴们的厉害。我要博取众长,积淀成长,完善自己,为农村的教育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读《首席教师》心得体会 篇4

  这个暑假,漂流到我手中的图书是郑杰著的《首席教师》。乍一看书名我就揣测大概是激励一线教师如何提升并完善自我,成为一名如“首席CEO”的“首席教师”,既有能力又有名气,风光无限。可是打开书细细阅读,却发现与我的预想相差甚远。

  郑杰老师早年教学的经历并不长,后来主要是从事教育管理工作,曾担任过公办、民办学校的代理校长,目前进行教育研究工作。

  本书并没有直接对教师如何进行教学进行指导,但如郑杰老师所说,学校里任何教育与管理工作,甚至包括教师面临的问题,都与教学有关,有割不断的千丝万缕的联系。

  书中提到的关键词“首席”并非“权威”,而是工作坊中能引领其他成员发展的一种力量。有“组长”的作用却没有任何权利倾向;是“骨干”却不能取代任何人;与其他成员完全平等,但最终能影响大家,让团队变得更强大。我们区近几年也成立了不少工作室、工作坊,我个人也是“胡静名师工作坊”的成员,它们的初衷就是这个,希望能以点带面,以个人带动团队,教师个人得以发展,整个团队教育水平势必得到提升,对教育的发展将会起到巨大而深远的作用。

  郑杰老师主要从三个领域进行阐述:专业成长中的首席、团队建设中的首席、校本研修中的首席,全书分为上、中、下编。每编又分为若干个话题,每个话题下首先郑杰老师先谈理论,接着由成员就此话题提出问题、发表个人看法,或提出疑惑之处。我觉得这种纪录式的编排非常新颖,且工作坊这种活动形式的安排非常合理,让思维进行碰撞产生火花,既让成员了解首席的研究理论,并结合实际进行思考,又可以让首席拓宽思路,开辟更多的未知领域,从而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为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基础,非常棒!

  在阅读中,我对教育及自身也有了更多的审视与了解。例如教师的原点即职业;我们要不断让自己“增值”,而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又有着非常微妙的关系;如何更好地提高职业满足感;教师专业发展是个多维发展的过程及发展的具体策略;如何处理面临的一些问题等。

  同时,在阅读中,我对“团队”及其建设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校本研修中教研组长、年级组长的“首席”引领作用也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对我今后的教育工作一定会起到很大的帮助。

  读《首席教师》心得体会 篇5

  本学期读了郑杰校长的著作《首席教师》感触颇深,下面就自己学习的一些心得和自身的一些体会,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青年教师成长的五大要素

  1、青年教师的职业理想是其成长的动力要素。

  良好的教师职业理想的形成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学生的爱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许多青年教师刚进入学校时存在着“高理想”和“低现实”的矛盾,职业理想还有幻想的痕迹。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的磨练,职业的感情和认识得到了深化,多数青年教师已能正确处理个人职业理想和社会需要的矛盾,从事教育工作的理想逐渐确定、稳固。但还有些青年教师处于摇摆不定的状态,职业理想和教育教学行为出现了分化,需经历反复的思想斗争和教育实践锻炼,在工作几年后才能确立教师的职业理想。研究表明,教师职业理想的形成是一个多因素交互作用的过程。主要因素有:主观因素、环境因素、社会因素。

  2、青年教师的教育理念是其成长的关键要素。

  教师的职业知识和能力,只有在教育理念的统领下,才能充分发挥功效。教师的教育理念反映的是教师对教育工作本质的理解,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育态度和教学行为,甚至还间接地影响着未来教育的发展。教师的教育理念位于教师专业结构中的较高层次,对其成长有重大影响。从我们接触到的青年教师的成长情况来看,青年教师接受新的教育理念与摒弃旧的教育理念的周期越短,则其成长越快。

  3、青年教师的知识水平是其成长的基本要素。

  我们把教师知识分为三个方面,即学科知识、实践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教师的学科知识指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教师必须掌握一定量的学科知识;教师的实践知识是指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教师的教学不同于研究人员的科研活动,它具有明显的情境性。在这些情境中,教师所采用的知识来自个人的教学实践,具有明显的经验性;教师的教育理论知识是指教师所具有的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它是一个教师取得成功教学的重要保障。我们把教师的教育理论知识具体化为三个方面,即学生身心发展的知识、教与学的知识和学生成绩评价的知识。

  4、教师的教学实施能力是其成长的核心要素。

  教师教学实施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的成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它是教师的思维在其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具体体现。这种能力主要可分为: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的事先计划和安排;对自己实际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的监察、评价和反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调节、校正和有意识进行的自我控制。教学活动极其复杂,包括的方面和涉及的因素多种多样,因此,教师的教学实施能力的表现也是多样化的。

  在一堂课或一个阶段的课上完后,教学实施能力较强的教师会对自己的情况进行回顾和评价,分析自己的教学是否适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是否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5、环境是青年教师成长的外部要素。

  青年教师的成长一方面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机遇。另一方面,青年教师也离不开宽松、舒畅的学校环境,包括规章制度、领导风格、师资整体水平和图书资料、仪器设备,以及领导、教师、学生三者关系等等,尤其是民主、宽松的学校气氛,教研、科研和教师自觉学习的良好氛围,对于青年教师的成长关系极大。

  二、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有效途径

  在实践中,我觉得校本教研、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正是青年教师成长的有效路径。

  1、校本教研——为教师成长提供智力支持

  校本教研是指以学校为重心、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实际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主体、有理论专业人员共同参与的研究活动。它摈弃了传统的纯理论的研究方法,注重学科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有机统一,注重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和提升。以校为本的教育科研为全体教师提供了有力的学习环境和智力背景,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一个青年教师只有走“教、学、研”之路,开展切实有效的行动研究法,才能使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

  2、个人反思——梳理成败得失的一面明镜

  叶澜教授曾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是呀,中国古代就素有“三耕”之说——“目耕”(读书)、“舌耕”(教书)、“笔耕”(写作)。作为教师,如只是读书、教书,不写作、不反思、不梳理自己的成败得失,又怎么可能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呢?充其量只能当一辈子的教书匠而已。要使自己尽快成长起来,就要坚持反思。

  3、同伴互助——在资源共享中前行

  教学反思更多的是教师个体的思考。在信息社会中,同伴互助也是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方式。现代网络是获取信息的环境、学习交流的环境,也是资源共享的环境。我校在培养青年教师时,一方面采用导师制,结合备课、“一课三议”活动进行;另一方面,充分依托网络的教育功能,利用同伴互助型的培养方式,进行专业培训。

  4、集体备课——智慧碰撞的摇篮

  学期初,由备课组长与组员共同学习新课程标准,根据学科特点,明确学期教学要求,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然后,把备课任务进行合理分解。这样,每个教师的教案中,有独立备课的部分,也有共享的部分。对共享的部分,教师必须进行第二次备课,要求体现自己的教学思想,体现班级学生特点,可以修改部分章节,也可以重新备课。采用集体备课的方式,把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结合起来,有利于老师们进行思想碰撞,萌发出新的思维,最终孕育出“智慧的果实”。

  5、“一课三议”——凸显个性的阵地

  教学活动中的合作是通过“一课三议”、“三课一评”的方式进行的。所谓的“一课三议”,是指一个教学内容,由备课组内的每位老师依次试教,每次上课后,由组长组织评课、议课,修改教案,再上课……在这样一个教学流程中,对同一个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在某一环节上就会有创新点,在重点、难点的突破上就会有亮点。课堂不是静态的空间,而是动态的时间流,课堂演绎的是学生成长的故事,在这样一个气氛融洽的体现集体智慧的教研活动中,青年教师拥有了教育的热情,课堂成了一个有魅力的地方。

  6、专家引领——借力登高,登高而望远

  特级教师陈颖曾说:“仅仅拥有知识的人看到一块石头就是一块石头,而拥有智慧的人却能在一块石头里看到风景,从一粒沙子里发现灵魂。”知识只是奠定教师课堂教学的底气,而智慧却给教师带来灵气,一个有底气和灵气的教师在课堂上才会大气,才会表现出教育机智。对于年轻教师来说,通过校本教研、个人反思、同伴互助可以使自己渐渐进入教学的真境界,但如果缺乏专家的引领,则很难提升其教育理念,做到“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每一位刚从教的青年教师,从一般意义上讲,都是愿意奋斗、不甘寂寞、激情满怀、创意无限的老师,但一部分老师会苦于无门,不知从何处着手不知从何处释放激情。此时,学校所作的工作,就应为青年教师指路,让其明确发展方向。

  读《首席教师》心得体会 篇6

  读了郑杰的《首席教师》一书,感觉受益良多。郑杰是一位见解独特、思想前卫的教育者,他写的《给教师的100条新建议》就很有见地。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阵地,教师显得尤为重要。本书站在教师的立场和视角,从“教师的专业成长”、“团队建设”、“校本研修”三个角度畅谈了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需要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教育素养,可以帮助大家梳理教师专业发展的关注点,重新建构教师培训的课程框架。作为一名普通教师,在读此本书时,我更关注于如何提高自身的专业成长以及在团队建设中如何与同事协作分担共赢,即使不能成为“首席”,至少也能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

  在这本书中提到,成为一个“首席教师”,包括专业成长中的“首席”、团队建设中的“首席”、校本研修中的“首席”。专业成长中的“首席”,主要探讨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原理,同时对大家的专业成长提出切实的建议,团队建设中的“首席”,主要讨论如何将一个教研组或年级组打造成高绩效的团队,以及在这个过程序中,教研组长、年级组长所应该扮演的角色;校本研修中的“首席”,主要讨论校本研修的有效性问题,即如何更好地使校本研修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方式。

  本书在“专业成长中的“首席”中有一篇《人生幸福》的文章,我特有感触,因为30多年的教学生涯,确实让我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人生的幸福,从教这么多年,教过许许多多的学生,如今,他们有的在部队当师长,有的在县里当部长,有公司经理,有工厂厂长,也有个体老板,当然还有一般的工人、农民,令我高兴与欣慰的是,他们中的许多人,都还记得我这个普普通通的小学教师。离我近的,每年的春节期间都到我家里去玩,我便拿出他们小学毕业时与老师的合影,和他们共同回忆他们那美妙有趣的童年,我自己也仿佛年轻了许多;远的,就通过QQ和微信交流,述说师生情谊,分享彼此快乐,逢年过节还送上由衷地祝福。每当想起这些,一种莫名的幸福感便油然而生。我对教师的人生幸福也有了自己的理解:教师通过自己的劳动,为国家培养了有用的人才,自己的付出没有白费,本身就是幸福的。

  读《首席教师》心得体会 篇7

  这学期,我开始阅读了《首席教师》这一本书,读完一部分后有了一些收获,下面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1、专业成长中的首席,主要谈谈自己的自身发展,要多读书,不管读什么书。读书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石,通过广博的阅读获得知识有利于开展有效的教学工作,对学生的全面成长还是对教师专业发展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自我锻炼,同时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和比赛,要多培训,在原有的基础上能得到成长和发展,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团队建设中的首席,作为教师如何在自己的教研组中学习,怎么样才能使这个团队更加出色。我觉得书中有一句话说的特别好,团队一定是“组”,而组不一定能成为“团队”。

  3、校本研修中的首席,这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这块内容,教学模式书上说了有很多种。比如“五阶段”教学模式,“发现”教学模式等等很多。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四种:讲授、讨论、独立学习和个别指导。四种教学方法各有千秋,也说了什么时候该用什么教学方法,使我受益匪浅,要在我以后的课堂中一一结合展现,提高自己。

  通读了此书,对我的教学真的有太大的帮助,真的是要多读书,读好书。我深深的体会到了书是生命的源泉。

  读《首席教师》心得体会 篇8

  前段时间我有幸拜读了郑杰老师的《首席教师》一书,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人民教师的立场和视角,从我这个一线体育教师的专业成长、团队建设、校本研修等三个角度分析了我们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需要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教育素养。郑老师的这本书让我读后感觉到它可以帮助我们大家梳理教师专业发展的关注点,重建建构教师培训的课程框架。同时让我感受到这本书是他以“工作坊”的形式为各地的教研组长、骨干教师和年级组长开设的培训讲座的汇编,虽然主要内容是为这些“首席教师”准备的,但值得我们每一个教师学习。说不定哪一天,我就会从一个普通教师成长为学校里的“首席”了。

  一、我只是教育领域中的一员

  我是教育发展中的一员,应该始终走在自我发展的道路上。虽然教育这个大家庭给予了我创造、创新课堂教学的发展条件和机会,但也因为个别原因没有更好地发展自我。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对自我发展的要求上。发展从来就是每个人自己的事情,教师自己如果对自身缺乏正确的认识,对自我发展渴望度不高,外部力量再怎么推动,效果也不会很大的。

  二、我是学校中的一员

  我们的教育是由许许多多的教师共同任教,共同发展的,如果大家的教育目标一致、发展的方向明确,各自都能努力坚持发展自我,就能够让教育这辆车平稳地前行。如果施力的方向各不相同,施力者累,被拉者更累,而且会被搞得像无头苍蝇那样。

  学校中的每一个教研组或者年级组更是一个大的集体,当这个集体内的内一个成员都有共同的愿景,并且在集体中各负其责,分工合作的时候,这个集体就有很强的战斗力,反之,则会成为一盘散沙。

  走进课堂中的教师,好像是孤军奋战,其实不然。教师始终是集体中的一员,必须要在集体中给自己定好位。一个好的集体就像做手术时的医生团队那样,麻醉师、影像师、医师、护士等各司其职,责任明确,互相支撑,用尽可能短的时间、用尽可能小的创伤为病人开好刀。这样的集体被称之为“团队”我就是其中的一员。

  三、我是研本研修中的一员

  随着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家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教师成的主渠道还是在学校,主阵地依然是课堂。于是,“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校本研修”……等基于学校的教师发展平台也应运而生。那么,这些平台有什么区别呢?

  从价值取向上看,校本教研是“成果”取向的,寄希望于通过教研活动获得在学科教学上某方面的改变;而校本研修是“成长”取向的,关注于通过研修活动,教师自身获得了怎样的发展。从路径上看,校本培训是自上而下的,是教育主管部门或学校领导假定教师有问题,拟通过培训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而校本研修则是“草根”的,是教师的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如前所述,教师的专业成长归根结底是自己的事情,必须要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内驱力。因此,校本研修应该成为教师工作的常态,教师应该成为校本研修的主力。

  实践中,值得研究的问题很多。比如说目标的厘定以及在课堂上的落实问题,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确定问题,教学策略的研究、教学模式的选择问题,作业布置的有效性问题,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辨析、学业成绩的评价……对每一个问题的深入研究,对教师来说都是一次专业提升的过程。

  作为地方校本骨干教师,要成为教师中的“首席”,就需要在这方面多花工夫,让校本研修成为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引擎。

  读《首席教师》心得体会 篇9

  不得不承认,《首席教师》的内容和我想象的大为不同。看到封面时,还以为是一本名师的成长史。一翻开才发现,内容更倾向于站在高位的职业指导。以往对这类的书抱有“干巴巴”的印象,但是耐下心来读,却是获益匪浅,解决了我这样一个青年教师的不少疑惑。

  使我产生触动的就是这样一句话:“而当课堂上,师生之间结为了伙伴关系,那么你就可以毫无顾忌地发表任何意见而不必担心任何的‘打击报复’,于是,条件允许你做冒险的事,你不必担心说错话做错事,你不必揣摩你的老师的心思,你只要思考知识本身。”郑杰老师将之称为“知识的冒险”,而取代传统“知识的盛筵”课堂。看到这一句话,我突然想起这一段时间以来一直困扰我的现象:在课堂上,学生们很少举手发言,尤其在创造性的问题上,举手的永远是那两三个人,而且答案也不具有足够的开放性,总是人云亦云。回答尚且如此,更遑论主动举手提问了。

  我对自己的课堂进行了一点回顾,试图发现自己是否有与学生的回答无关且为负面的反馈。其实并不难想,刚刚上完的一节课上我就犯了这个错误:一个平时很难控制自己行为的学生难得的举手发言,用“而且”造句,他的声音模糊不清,勉强听到的句子也乏善可陈,这时我注意到他倚靠着窗户不停地扭动着说话,于是很遗憾地,我对他这一次难得发言的反馈就是“不会站直了说话吗?”。诸如此类的反馈我还做出过许多,总是关注知识以外的部分,在语文课上对学生的行为常规进行教育,要么批评学生的站姿,要么只是冷淡的一句“嗯”、“好”,或者是直接让下一个回答。

  其实最开始当老师时我不是这样的态度,受了教育理论的影响,我总是特别夸张地表扬或者回馈,我还记得那时的课堂总是竖起一片“小树林”,点名发言根本忙不过来。在看到上面那段话之前,我还经常将学生不爱发言归因于他们的惰性。现在,我想自己应该拾起初心,多去想想夸张的自己,在学生的发言中去寻找闪光点,用我的表情和对他们回答的专注代替奖章来激励他们。

  这就是我这样一个刚刚走上教师岗位的青年教师,从《首席教师》中学习到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