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宜堂事迹简介
时刻以王宜堂同志公正无私的品格提醒自己,始终保持一身正气,不管在什么场合、什么情况,始终坚守党的原则,遵守党的纪律,严守党的秘密,敢于讲真话、说实情,做到公道正派、刚直不阿。
王宜堂事迹简介【篇一】
王宜堂同志是全省广大基层党员干部中的先进典型,是全省农村党员的一面旗帜,是脱贫攻坚第一线的先锋模范。在担任村干部的11年里,无论在哪个岗位上,他都尽心尽责、任劳任怨,认认真真干好组织交给的每一项工作,是“老黄牛”式好干部。他热心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村里群众有事总先想到找他,都说找他办事放心。他积极争取小康路建设项目资金,组织带领群众投工投劳,修通了一条6公里的通村路;争取挂帮部门支持,修通了横岔组2.5公里的通组路,结束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历史。他挨家挨户走访贫困户,宣传党的好政策,和乡亲们一起算贫困账、谋脱贫策,组织动员群众扩建鱼塘、养殖山羊、种植高粱、发展核桃等产业。在王宜堂同志的带领下,近年来,村容村貌发生了变化,产业发展有了一定基础,群众生活有了改善。他是大家公认的一杆“公平秤”,在危房改造和低保评议中,他坚持一碗水端平,不谋私利、不优亲厚友;村里修建鱼塘测量土地时,有的.农户不在家,但知道他参加测量,都说信得过他。在他突发脑溢血的时刻,记着的第一件事就是请人转交没来得及支付搭乘群众摩托车的费用。
为表彰先进、弘扬正气,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坚定信念、勤政务实,牢记宗旨、无私奉献,根据王宜堂同志生前一贯表现和先进事迹,省委决定,追授王宜堂同志“全省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省委号召,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开展学习王宜堂同志先进事迹活动,学习他信念坚定、忠诚踏实的品格,学习他牢记宗旨、一心为民的情怀,学习他以身作则、恪尽职守的担当,学习他坚持原则、公道正派的作风,立足本职、扎实工作,争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党员、好干部。
王宜堂事迹简介【篇二】
王宜堂,男,汉族,生于1968年4月,贵州仁怀市人,中共党员。2005年参加工作,先后担任过仁怀市九仓镇原横岔村治安调解员,三涨水村村委会副主任、村委会主任、村党支部副书记。今年2月15日,他在前往通知困难群众体检的途中,突发脑溢血抢救无效去世,年仅48岁。
5月10日,中共贵州省委的追授决定说,王宜堂同志是全省广大基层党员干部中的先进典型,是全省农村党员的一面旗帜,是脱贫攻坚第一线的先锋模范。
王宜堂在担任村干部的11年里时间里,无论在哪个岗位上,尽心尽责、任劳任怨,认认真真干好组织交给的每一项工作,是“老黄牛”式好干部。他热心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村里群众有事总先想到找他,都说找他办事放心。他积极争取小康路建设项目资金,组织带领群众投工投劳,修通了一条6公里的通村路;争取挂帮部门支持,修通了横岔组2.5公里的通组路,结束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历史。他挨家挨户走访贫困户,宣传党的好政策,和乡亲们一起算贫困账、谋脱贫策,组织动员群众扩建鱼塘、养殖山羊、种植高粱、发展核桃等产业。
王宜堂是大家公认的一杆“公平秤”。在危房改造和低保评议中,他不谋私利、不优亲厚友;村里修建鱼塘,测量土地时,有农户不在家,但知道他参加测量,都说信得过他。
王宜堂事迹简介【篇三】
榜样在哪里,榜样就在我们身边。近段时间,王宜堂同志的感人事迹,传遍酒都大地,令人为之动容,令人肃然起敬。王宜堂同志是平凡的,也是伟大的,他默默无闻地在村干部的岗位上坚守11年,直至倒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年仅48岁。
王宜堂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就是一个焦裕禄式的干部,因为他和焦裕禄一样:心中装着百姓,唯独没有他自己。他在九仓镇三涨水村当了11年村干部,很多群众都脱贫致富了,可他自己却几乎一无所有,家中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没有过上一天光鲜的日子。
是什么力量一直在支撑着王宜堂? 是一种“跟党走”的坚定信念。在王宜堂心中,只要听党的话、干党的事,就一定不会错,纵使忍辱负重、吃苦吃亏、流汗流血也在所不辞。
作为一名组工干部,学习王宜堂精神,就要从“研、学、宣、做”上做起。“研”,就是要从王宜堂的感人事迹中,深入挖掘其精神内涵,把王宜堂精神的实质研究透彻;“学”,就是要把王宜堂精神学深学透,入脑入心;“宣”,就是大力宣扬王宜堂的事迹和精神,发现、褒奖和关心关怀更多“王宜堂式”的干部,倡导更多同志学习王宜堂,争做“王宜堂式”的干部;“做”,就是要以王宜堂为镜,对标先进典型,查找自身差距,强化对党忠诚的信念,树立朴实为民的情怀,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传承公而忘私的精神,发扬苦干实干和艰苦朴素的作风,立足岗位实际,按本色做人,按角色做事,做“丹砂型、人梯型、钉子型、工匠型、清风型”的“五型”组工干部,当先锋,做表率,坚定信念,永跟党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