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五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4-06-09 14:31:17 说课稿 我要投稿

五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五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五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

五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1

  一、说教材

  《草船借箭》是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作者是明朝的罗贯中。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著名的赤壁之战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发生的,而“草船借箭”就是“赤壁之战”中的一个小故事。《草船借箭》这篇课文讲述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十天内造出十万支箭,以此来陷害他。诸葛亮为顾全大局,与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暗算,说明诸葛亮有胆有识、谋划周密、才智过人。课文结构严谨,故事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本单元教材以“中国古典名著”为主题。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阅读名著对于增益智慧,提升素养,特别是提升语文素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编写本组教材的意图不但要让学生在阅读和语文实践活动中掌握我国语言文字和表达的技巧,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传承民族文化,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二、说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瑜、忌”等9个生字,会写“妒、忌”等11个生字,正确读写“妒忌、推却、都督、迟延、探听、幔子、私自、军令状、自有妙用、神机妙算”等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一说故事的内容。

  3.紧扣课文语言,感悟文中周瑜、诸葛亮等人物的特点,特别是通过对诸葛亮筹划安排“草船借箭”部分内容的研读,感受诸葛亮足智多谋,安排周密,知天文、懂地理、识人心的本领。

  4.通过学习,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亲近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1.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一说故事的内容。

  2.紧扣课文语言,感悟文中人物的特点。

  3.通过学习,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亲近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

  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感悟文中人物的特点,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三、说学情

  由于故事发生的年代久远,学生对于故事的历史背景比较陌生,学生又对《三国演义》了解很少。所以理解文章并弄清事情的前因后果有一定难度,尤其是透过文字来看清人物的性格特点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因此在教学中重点引导学生了解诸葛亮是怎样草船借箭的,了解借箭成功的原因。从而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感悟文中人物的特点,并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四、说教法

  在教学中以读为本,以读代讲,以读促思,以读悟情;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竞争和合作意识。

  五、说学法

  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课堂上以读为主,采用画一画、想一想、议一议的方式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质。

  六、说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播放大型连续剧《三国演义》主题歌《滚滚长江东逝水》导入课题,并引导交流与课文相关的资料。激发了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热情。

  2.自主学习,理清文脉。

  引导学生在默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完成对课文脉络的了解,进而弄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为下一环节的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做好铺垫。

  3.合作学习,深入理解课文。

  为避免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混乱状况,在进行探究交流时,引导学生按照课文的写作顺序,从“故事起因”“借箭准备”“借箭经过”“借箭结果”等几个方面合作学习、探究交流。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除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进行交流汇报外,还组织学生对学习中产生的困惑进行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学会独立地发现问题,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对于学生自己解决有困难的问题,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从而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深入理解的同时积累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提高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能力。

  4.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通过课堂小结,使学生了解到课文结构严谨。故事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先写了草船借箭的原因;接着写了诸葛亮做草船借箭的准备;然后重点写了草船借箭的经过;最后写了事情的结果──箭如期如数交付周瑜,周瑜自叹不如。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叙述得清清楚楚。不仅如此,文中的许多内容还前后呼应,如,结尾与开头照应。这样严谨的结构,大大增强了故事的完整性和严密性。

  要求学生运用学会的方法课外阅读《三国演义》中自己感兴趣的章节,目的是让学生在

  阅读中检验自己阅读古典名著的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七、说板书设计

  以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作为本课教学的板书,板书内容简洁,显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看过板书就能对文章内容一目了然。

  草船借箭

  起因:周瑜妒忌诸葛亮,用十天内造十万只箭的任务来为难、陷害诸葛亮。

  经过: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了十万只箭。

  结果:诸葛亮借箭成功,周瑜自叹不如。

五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2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异国风光的美丽和独特。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内容,受到威尼斯独特地理风貌以及文章语言美的感染,受到热爱大自然与热爱生活的教育。

  2、从品读精彩片段中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事物的特点来描写事物的。

  3、认识威尼斯小艇的特点和作用。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师:上课前,请同学们先看几张图片,同时我要考考大家,看谁的观察力好,谁的记忆力好,看完后,告诉老师你们都看到什么?(播放:课件)

  生:有船、水、建筑。

  师:那么这是什么地方的生活环境呢?它就是有名的意大利水上城市:威尼斯。(播放:课件*2)。这是老师在网上搜集的资料,

  谁来帮老师读一下?

  师:既然这座古老的城市被水包围着,那么它的交通工具必然是什么?生:小艇。(播放:课件)

  二、整体感知新课。

  师:这节课我就来学习第13课《威尼斯的小艇》。请同学们齐读课题,注意:艇是后鼻音。

  师:假如让你来写《威尼斯斯的小艇》你会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呢?(小艇的样子、作用等)。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本课的作者: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他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师:请大家自由地把课文读一遍。标出段落。

  三、 学习第一自然段。

  1、齐读。

  2、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播放:课件)

  3、课文是如何突出小艇的重要性的?把小艇比作什么?

  四、 学习第二自然段。

  1、小艇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引入第二段)

  2、指名读。

  3、小艇有哪些特点?课文是用什么修辞手法来描写的?

  4、你还能把小艇比作什么?

  5、这一段是写小艇的外形,下一段是写小艇内部结构的,谁来 读一下?

  五、 学习第四自然段。

  1、小艇的外形是很美,坐在里面也很舒服,但这都离不开什么呢?

  2、指名读。

  3、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播放:课件)

  4、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5、你可以把这几个关联词加入课文中去吗?

  虽然……但是…… 不管……总……

  即使……也…… 不仅……而且……

  六、 学习课文最后两段。

  1、人们都利用小艇做什么事呢?下面我来测试一下大家的听力和记忆力怎样。

  2、可见小艇对人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播放:课件)

  3、除了课文中写到的一些事情,你认为人们还会利用小艇做些什么事情呢?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

  七、 总结。

  1、威尼斯美不美?威尼斯的.小艇美不美?其实美的地方又何止一个威尼斯,世界是美的,生活是美的,美于我们的身边无处不在,中要我们用一颗真诚的心去观察世界、体验生活,那么你就会感到生活充满了快乐。

  2、请大家带着对威尼斯小艇的喜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把课文再读一遍。

五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3

  小学语文课文里选编了不少介绍城市的文章,《威尼斯的小艇》通过对小艇的介绍展现了威尼斯这座历史名城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前天太钢王老师讲的《北京亮起来了》这篇课文通过对北京夜晚灯海的描写展示了北京这座古老城市的繁荣、辉煌、亮丽、年轻及她的勃勃生机,小学语文5年下《拉萨古城》说课设计。今天我执教的《拉萨古城》这一课也是属于介绍城市一类的文章。

  拉萨是一座什么样的城市呢?她给我们的印象是什么呢?我想可能在我们一般人的眼里那就是偏僻、落后、遥远、古老。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通过仔细地研读课文,查找了大量的资料,才对古城拉萨有了更深的了解:神秘、圣洁,不但具有她独特的民族文化,同时也一样地富有朝气和活力,一样地充满现代生活的气息。

  那么,如何把城市的这些特点让学生从课文中读出来,感悟到,并形成自己深刻的印象?

  在研读课标过程中,新课标第三学段的标准要求:学生结合上下文,抓住课文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小学语文教案《小学语文5年下《拉萨古城》说课设计》。所以第一段我只抓住了三个词语:“白色的楼房”、“黑色的门框”、“五彩经幡”,也就是紧紧抓住了拉萨民居颜色和造型的特点来理解拉萨这座城市的文化。白色给人以圣洁,黑色给人以神秘,经幡代表奇特的民俗。神秘、圣洁、奇特这正是拉萨古城的独特之处。

  第二段我抓住一组比喻句“整座拉萨古城像一支正要启航的漂亮而庞大的舰队,布达拉宫则是无与伦比的旗舰。”通过学生对“舰队”、“旗舰”的.理解,使学生明白布达拉宫是拉萨古城,甚至是西藏的政教合一的中心地位,体会到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最后一段介绍八廓街,我只抓住“宗教的江,生活的河”这一句,让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使学生感受到拉萨古城是一座既古老又现代,既神秘又开放,既虚无又真实的富有魅力的城市。

  因而我认为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确实有不少文章只要我们抓住了关键词句,理解了关键词句,就能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而大昭寺一段建筑术语、民俗文化特点词汇较多,既抽象又生僻,所以我采用热区链接,以图代讲,是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在这里我还要说明的是,仅凭一篇不足千字的短文让学生真正了解拉萨是不可能的。为此我专门设计制作了《拉萨古城》专题性学习网站。内容包括:情景导入、课文学习、学海罗盘、学海泛舟、请你欣赏、畅所欲言、知识拓展、佳作展示八个模块。在这里学生可以了解自主学习的要求,浏览其中的图片、文字资料,欣赏其中的视频影象,还可以上传自己的作品,在聊天室里发表自己的感受,为学生打开了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提供了一个自主探究的学习平台,创设了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

  以上是我对《拉萨古城》一课的一些做法和想法,不到之处请各位评委、老师提出宝贵意见。

五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4

  一、说教材

  《礼物》是一首儿童诗,全诗共五小节。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向读者介绍了亲人们在去年和今年送“我”的礼物,以及“我”通过这些礼物懂得了什么。全诗表达了亲人对“我”的无限关爱和殷切的期望。诗歌的前4小节在结构上很相似,分别写了去年今年春天,爷爷、奶奶、妈妈、爸爸送给我不同的礼物,有种子、小鸡、手表、《少儿百科全书》,从中我懂得了自然、生命、时间、世界的博大和精彩。最后一小节点明了礼物虽小,寄托着亲人的关爱和期盼,我就是在浓浓的亲情中成长的。全诗构成如下思路:

  1、生活层面写作思路情感表达

  2、亲人送礼物感受亲情浓浓的亲情

  这首诗以叙事为主,同时表达了强烈的情感。语言朴实,读起来琅琅上口,但其中蕴含了深刻的道理。考虑到三年级的学生的认知水平与理解水平,在理解“种子”与“自然”,“小鸡”与“生命”,“手表”与“时间”,“少儿百科全书”与“世界”有一定的难度。我们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二、知识目标

  1、通过学习,学生学会10个生字,会认读3个生字。

  2、通过学习能初步理解诗歌内容。学生能感受到亲人对“我”的爱,体验到亲情的伟大,使学生对亲人产生感激之情。

  3、能背诵课文。

  三、情感目标

  使学生体会长辈对晚辈的深深情意与殷切期望,教育学生不辜负亲人的期望。

  教学重点:学生能感受到亲人对“我”的爱,体验到亲情的伟大,使学生对亲人产生感激之情。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能初步理解诗歌内容。

  四、教法与教学手段

  根据这首诗的特点,我采用了情趣教学法进行教学。

  1、运用多种媒体,创设情景。

  教学中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唤起学生的情感。教学《礼物》我在一下来两方面作了努力:

  (1)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在课前我与学生交流春节亲人送的礼物。运用可见创设家的氛围,唤起学生对家的向往,使学生容易入情入境。

  (2)引导学生超越文本,调动多种感官发挥想象。

  在理解“种子”与“自然”,播放种子发芽生根及春天的画面,让学生身临其境,通过多种感官领略大自然的美。从而理解种子与自然的关系,当学生有了收获有了体验,对送礼物的人的'情感就自然而发了。

  2、教师是学生的合作伙伴,以趣激情。

  (1)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教师引导学生相互合作,读通课文。学生读通后进行激励,师生互动调动学生情趣。

  (2)表情朗读,体验真情。

  一首诗歌就是作者一生的体验、积淀。品读诗歌,越是细细品味,越能够体会其中的情感与内涵。

  教师在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之后,进行朗读指导,配乐朗读,鼓励学生有个性朗读。

  五、学法指导

  因为诗歌具有感情强烈、语言精练、意境优美、音韵和谐等特点,因此教学时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理解能力,体会作者的情感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1、反复朗读,读有层次。

  这首诗,一开始就让学生反复朗读,达到读的正确流利。在指导学生理解诗意后,有感情朗读。通过反复吟读,感受诗歌的音韵美。

  2、授之以渔,教其方法。

  根据本课的特点,可以引导学生掌握以下方法理解诗意:读文章想画面,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抓住重点词语细细品悟,联系上下文理解。

  学诗的方法:朗读——读通——理解——悟情——品读——背诵(仿写)。

  六、教学过程

  本课的特点有叙事抒情说理的特点,教学过程如下:

  初读感知——理解内容——体会感情—掌握方法———熟读成诵——仿写诗歌

  课堂教学设计如下: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2、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3、品读课文,感悟亲情;

  4、再读课文,表达亲情;

  5、仿写诗歌,传递亲情;

五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5

  一、说教材:

  《景阳冈》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小说《水浒传》第二十三回选编的。课文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现了武松豪放、勇武而又机敏的英雄性格。

  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先讲武松进店饮酒,不听劝告,执意过冈;接着讲武松上冈,见了官府榜文,才知真的有虎,但决定继续上冈;然后讲武松赤手空拳与猛虎搏斗,终于打死了老虎;最后讲武松一步步挨下冈来。在这四部分中,第三部分是重点,前两部分,即武松在酒店喝酒和上冈,不仅是故事情节发展的需要,而且表现了武松豪放、倔强的性格和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为写他勇打猛虎做了很好的铺垫。

  课文中武松的形象栩栩如生,让人过目难忘。作者运用了多种表现方法来刻画人物,特别是在动词的运用上,很有特色,对表现武松打虎时的惊心动魄的场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使文章大大增色。

  文章写人虎相遇时,老虎的“一扑”“一掀”“一剪”等动作,把老虎凶猛残暴、让人生畏的气势显现无遗。而武松只是“闪、躲”“闪”和“躲”的意思相近,但内涵有些不同。“闪”是闪避,即迅速侧转身子躲避,它表现了武松动作敏捷、武艺高强。武松在遭到老虎的突然袭击,“闪” 是本能反应,说明武松动作之敏捷;“躲”是躲避,指故意离开或隐蔽起来,使人看不见。“躲”是有意为之。闪和躲,同时说明了武松既有优秀的本能又有沉着冷静和勇敢无畏的性格。

  文中写武松手中唯一的武器就是哨棒。作者写到哨棒的地方就有十多处,而每一处所用的动词均不一样。这些动词,用得无一不是恰到好处。请看:“靠、提、拖、插、拿、抡、劈、丢”,这些动词突出了武松的豪放、倔强、无畏的性格特点。

  当武松躲闪过了猛虎的“一扑、一掀、一剪”之后,便立即转守为攻。在文中,这部分内容又准确地运用了几个动词“揪、按、踢、提、打”,把武松打虎的场面写得有声有色,神采飞扬,打虎英雄的形象跃然纸上。

  再看,经过一场恶斗,打死了老虎之后,武松的精力已经耗尽,他先坐在青石上歇了一会儿,随后,便“一步步挨下冈来”。一个“挨”字,可以说比用任何一个表示“走”的意思的动词更合适不过了。它精确地写出了武松在同猛虎搏斗后,手脚疏软、筋疲力尽的状态。武松毕竟是血肉之躯,经过一场激烈的人虎相搏后,他疲劳了,困倦了,这是很自然的现象。这样的描写,非但无损于英雄的形象,反而使人物形象更加朴实、丰满、逼真、可信。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武松的英雄气概,体会其豪放、勇敢、机智的性格,并能讲述武松打虎的部分,从而进一步感受名著的魅力;同时,在阅读中积累阅读名著的方法。

  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这部分,是课文重点,也是教学重点;了解武松的英雄性格,是教学难点。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教学目标 :

  (1)认识“倚、著”等19个生字,会写“冈、饥”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晌午、筛酒”等词语。

  (2)指导学生遇到难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和阅读经验猜出词语的大致意思。

  (3)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弄清楚,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能简要的说一说故事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详细讲述武松打虎的部分。

  (4)抓住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动作等了解人物的特点,了解武松豪放、勇敢无畏的性格。

  (5)通过学习,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2.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联系上下文和阅读经验猜出词语的大致意思;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了解人物的特点,了解武松豪放、勇敢无畏的性格;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亲近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3.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遇到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和阅读经验猜出词语的大致意思,把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弄清楚;抓住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动作等了解人物的特点,了解武松豪放、勇敢无畏的性格。

  三、说学情:

  我国著名的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水浒传》这本家喻户晓的文学名著是课程标准推荐阅读书目之一。学生在此之前的学习或生活当中或多或少有所接触,影视节目在多次滚动播放。因此,他们对其中的人物形象或多或少有所了解,但这种了解不够深刻、全面,在学生平时的阅读中,他们大多只关注故事情节,而忽略了作品的艺术性、思想性,教学中带领学生通过对重点段落章节的阅读、探究,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深入地了解它的表达方法。并通过片段教学引导学生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提高学生阅读欣赏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四、说教法和学法:

  1.说教法: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主要选用“自读、自悟、自得”和“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方式,采用创设情境法、情感朗读理解法和直观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和展开想象。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理解课文内容,积累阅读方法。展开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双边活动,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学能力。

  2.说学法: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自主阅读、以读促思、读中感悟、读中发现”,引导学生积累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学会读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巧妙设计,激发探索,不仅让学生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达到让学生“会学”的目的。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说教学流程:

  1.交流小说,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交流激趣。

  由欣赏大型电视连续剧《水浒传》的主题歌《好汉歌》入手,引出对《水浒传》的探讨和交流。在交流中引导学生了解《水浒传》的创作背景、语言技巧和描写人物的.笔法,初步了解《水浒传》的语言平实朴素、准确、洗练而生动,富于浓烈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个性;在描写人物上,粗笔浓墨,色彩绚烂,酣畅淋漓,神情面貌如见其人。无形中拉近了欣赏与《水浒传》的距离。

  (2)导入课题。

  在拉近了学生与《水浒传》距离的基础上,导入课题,并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和景阳冈的有关信息,进一步拉近了学生和文本的距离,调动了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

  2.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本课生字新词数量多,很多词语都遵照原文,未加改动,与现在的用法差距很大,因此学生理解词语难度大,在教学中我尝试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结合词语所在的语言环境猜一猜词语的意思,在交流环节教师再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理解古典名著中词语的方法。

  3.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是指读完一篇文章后产生的心理感触,是对课文的整体领悟,是阅读者通过直觉在较短的时间内对课文要点进行大体上的领会和把握。它是阅读者着眼于全局,通过自己的主观认识,综合运用学过的各种语文知识和语感,对阅读材料进行宏观的理解。

  在教学中鼓励学生通读全文,初步把握文章大意,也就是先对文章的大致内容有个整体感知。这样,有助于学生能迅速进入状况,融入文章,对文章各部分内容的把握与理解也就能更迅速,更准确。

  在学生初读课文时对文章的线索有个大概的了解,然后总揽全文,并整理线索,这样学生对文章的情节发展过程就有了总体上的把握,这就为下一步作进一步的细致的局部分析作了充分准备。

  4.细读课文,深入探究。

  (1)“喝酒”这一部分,主要突显了语言方面的特点。我先让同学们默读这一部分内容,并标注出人物对话,特别是着重标注武松的语言。引导学生在朗读和分角色朗读中感受武松豪放、倔强的性格特点。

  (2)武松“上冈”这一部分,作者着重从心理描写入手。教学中引导学生默读课文有关内容,画出描写武松心理活动的句子,读一读,深入体会,并引导学生在互相交流通过体会武松心理心理活动的变化,感受武松的倔强、固执和无畏的英雄气概。向学生渗透侧面烘托这一表现人物形象方法。

  5.“打虎”这一部分,主要突显了动作方面的特点。教学这部分课文时,我引导学生抓住武松和老虎的动作进行探讨和交流。引导学生从“抡、劈、揪、按、踢、提、打”等词语感受武松虎虎生风,感受武松打虎的英雄气势,感受武松勇武过人的高大形象。从武松三次“闪”感受武松的“机智”或“机敏”。

  6.“下冈”这一部分,主要突显了动作和心理活动方面的特点。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武松的心理活动感受他的机敏;引导学生探究“挨”字,感受作者用词的巧妙。

  7.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通过课堂总结引导学生从总体上感受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主旨,并在理清课文顺序的基础上继续生如感受人物形象。

  在拓展延伸环节,引导学生了解《水浒传》中许许多多人物都有表现自己特点的绰号,并通过交流了解学生比较熟悉人物的绰号,感受人物的特点或品质,感受施耐庵是如何既传神又真实地塑造人物形象的。

  提出有争议的问题:对于课文中的武松,人们有不同的评价——“武松真勇敢,‘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武松很要面子,有些鲁莽,不听别人善意的劝告,虎口逃生只是侥幸。”引导学生在交流中发表自己的看法,鼓励学生说说自己的理由,教师在讲评环节对各种看法都予以肯定,目的是向学生渗透要一分为二的看待问题;要辩证的、发展的看待问题,评价事物。

  七、说作业设计:

  阅读《三国演义》中自己感兴趣的章节,在阅读中检验自己掌握的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巩固自己学会的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八、说板书设计:

  这堂课的板书设计,既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概括了人物特点,又形象直观,条理清晰,便于学生理解,进而辅助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

  景阳冈

  喝酒——豪放、倔强

  上冈——倔强、固执和无畏

  打虎——机智灵敏、有勇有谋

  下冈——机敏

五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6

  本课预设两课时完成,因此第一课时我将教学目标定位为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正确读写“天性、宇宙”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3、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的特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重点词语的意思,读懂课文;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阅读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的学生自主阅读、探究的实践活动。教师是学生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和合作者。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坚持以“读”为主,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具体设计思路如下:

  1、谈话导入:

  利用一个小调查,引出世界上还有一个与我们不一样的.民族,在此基础上揭示课题,并引导学生对题目质疑,从而很好的创设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初读感知:

  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并提醒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之后组织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这个环节主要是为后面的朗读感悟作铺垫,在此我就不再赘述了。

  3、朗读感悟:

  在这一环节中,我的构思是抓重点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品读字词,由句到词,再由词到句,循序渐进,逐步深入。比如,在提出“作者在德国看到了一种怎样奇丽的景色”的问题后,找此相关语句,引导学生理解了“德国人养花是给别人看的”这个奇特的风俗。在这段话中,有一些词语的理解对五年级学生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让学生看课件欣赏图片,教师范读来帮助学生理解相关词语。再在此环节中,我特别注意了读的目的性的引导,不仅读得正确、流利、也要有一定的感情。通过多种形式、不同目的的反复读,学生一定积累了一些优美的词语,而且课后要求的背诵,我想也是水到渠成了。

  4、交流拓展:

  此时,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颇耐人寻味”一处,让每一位学生自己去体会,去琢磨,去寻找生活中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学生在读、思的过程中不仅加深了这句话的理解,自然也潜移默化的受到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教育。

五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7

  一、教学目标的分析与定位

  《月光启蒙》是苏教版第十册的一篇淳朴优美、感情真挚的散文。作者孙友田回忆了自己童年时,在夏夜月光的沐浴下,母亲为自己唱民歌、童谣和讲神话故事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母亲启蒙教育的感激、怀念之情。课文的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亲情,是篇激发学生学会感恩的好文章,也有利于引导学生通过学习优美的文段和动听风趣的发歌、童谣,认识祖国民间文学的丰厚博大,在今后的生活中,主动吸取多种优秀文化,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学的情感。

  而五年级的乡镇学生,他们和亲人朝夕相处,对自己身边的乡土文化有一定的接触,因此课文内容对他们而言富有吸引力。

  基于以上对教材内容、编写意图以及教学对象的分析,本课的教学我设置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九个生字,绿线内的七个生字只识不写。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饱含的感情以及深刻含义。

  4、领会“月光启蒙”的真正内涵,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感激与怀念之情。

  5、通过家乡民歌童谣的交流,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教学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在本课教学中,我遵循“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在具体实施时,突出了以下教法与学法的运用:

  1、疑问:古人云:大疑而大进,小疑则小进。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我让学生依题质疑,在读文中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文中语段进行发问与思考,以活跃思维。

  2、研读。阅读教学是学生在阅读时对课文相关信息的提取、加工、分析和处理,是对课文相关的生活经历、认知经验的联想与沟通。本课的教学设计我着重让学生经历这种阅读过程,在研读中感受亲情、回味亲情、体验亲情。

  3、对话:《课程标准》强调“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本节课力求让课堂成为对话的生命殿堂,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架设学生与文本之间交流的平台。走进文本深处,倾听文本的声音,触摸作者的心灵。

  根据课文知识丰富、教学重点多、乡镇学生学习进程较慢的实际情况,本课的学习我打算用有利于课时进行。思路如下:

  第一课时:初读学词,扫除朗读障碍,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抓住“童年的夏夜永远是美妙的”进行自主探索,重点感悟,学歌谣童谣,交流所惧到的家乡的民歌童谣。

  第三课时: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领会“月光启蒙”的真正内涵,激发学生现实中亲情的感悟。

  三、教学过程的安排与意图

  (一)揭题质疑,初读学词。

  板书课程中“启蒙”二字,理解“启蒙”的含义是使初学者得到基本的入门知识。再板书“月光”二字,让学生提问: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一般来说,给予自己启蒙的是师长或书籍等,但这里的“月光”便给了学生悬念。学生会提出各种各样的疑问。这为他们接下来的学习打好了基础。这就是所谓的“疑则进也”。)

  接下来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教师检查生字词的自学情况,再检查课文的朗读情况,最后让学生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以及围绕课题疑问所能做出的解答。

  (二)创设情境,初步感受。

  出示句子“童年的夏夜永远是美妙的”,让学生说说这句话勾起了你怎样的回忆?通过学生的回忆,唤醒了他们的切身经验与体会,为课文学习奠定了感情基础。

  (三)自主探索,重点感悟。

  首先,默读课文,让学生说说哪些地方写出了童年夏夜的美妙?(课文从月夜景色的美妙,歌谣的美妙,故事的美妙,童谣的美妙,猜谜的美妙几个方面加以表现,层次清晰,学生不难把握。这个问题的交流,有利于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

  接着,引导学生朗读文中生动幽默的歌谣童谣,激发学生产生对民间文化的兴趣。让学生喜欢哪首就在班中为同学们朗诵哪首,让激情在读书中飞扬,让童趣在教室里回荡。

  然后,再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或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多品读,在旁边写下感受。给学生充足的研读时间,然后再在班上交流。(《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样的设计为学生驰骋思维,放飞思想,张扬个性,提供了广阔的时空,也让学生充分接触到了文本。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我们要把这种差异转变为课堂中的教学资源,为我所用,让学生在汇报读书成果时,取他人之长,补已之短。)

  最后,交流所收集到的家乡的民歌童谣。(家乡的民歌童谣属于潜藏的学习资源,要让学生提前收集,必要时还要给予适当的指点。学生在收集与交流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了乡土文化的慧厚,语文来源于生活,扎根于现实。只有把语文与生活联系起来,学生才能充分领悟语文学习的必要性与深刻性。)

  (四)师生共融,情感共振

  首先,小组讨论:为什么要用“月光启蒙”做课题?交流后自然引入最后一自然段的学习。

  接着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妈妈对自己的好,说说此时此刻想对妈妈说什么话。(从现实走进了课文,又从课文回到了现实。学生在交流中感受到了人世间最纯洁的亲情。他们的感情与作者的感情融为一休,化为绵绵。这不就是语文教学中反映出来的人文主义吗?)

  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总结了全文,深化了中心,在语言中起到重要作用,板书的设计我力求突出其意义。(板书略)

五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8

各位老师下午好

  刚才,我们一起享受了一节家常课给我们带来的质朴和美感,听了大家的评课,我的第一感受是大家真不愧是各校选派来的骨干,评课时实事求是、观点鲜明且个性十足,我们的确需要这样探讨甚至争论,这样才算是真正的共同学习与成长,这是种很好的研讨氛围,也是热爱语文课堂的老师们最好的平台。

  说到这节课,因为张老师之前忙于学校的各种琐事,只花了一个星期去准备,所以我把这节课称之为充满美感的常态课。没有花更多的时间去准备去雕琢,并非我们对待这节课的态度不端正,是因为家常课、常态课是张老师,还有我本人一直以来追求的理想课堂,虽然时间紧,张老师在这遍之前试讲了二次,也就是一个星期之内共上了三次。三次课呈现出的效果是不一样的,但有共同点,语文味十足。 有语文味的课堂,我认为把握两点足矣,一是尽显语言文字的美,二是扣击人文之美。这只是我自己比较狭隘的看法。下面我从这节课体现的五处美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自然之美。

  一节好课,它不拒绝、不反对预设,我们的备课就是一个预设的过程嘛,但是我们的课堂本质上应该是生成的,包括整个教学流程,跟学生的互动和对话。这节课好就好在它的自然天成。张老师的公开课从来都是背粗案,简案,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绝不用重复的学生。为的就是呈现一个生成的课堂。就拿今天的课来说,张老师往那一站,首先人美是返璞归真的那种纯净的美;然后她一张嘴,声音美极了,甘露一般,这是一种磁石般吸引学生的美;她一朗读,节奏之美,语感之美显现出来了,这种美带给学生的是享受更是语文素养的熏陶,所以学生后面说写的环节令人赏心悦目,简直就是张老师的翻版,因为这个班她代了两年,受其影响之深嘛。大家可能以为完美的流程,完美的表达背后似乎隐藏了太多的预设,其实不然,因为我听了前面的试讲,我有发言权,三节课在细小的环节上的处理都不尽相同,就连每个环节的时间分配上都不一样,因为她更多的是在关注学生的发展,生成的东西一多,就有了今天自然状态下的真实的课堂。

  智慧之美。

  美貌与智慧并存这种魅力,这种美是超乎寻常的。从课程设计上讲,一开课张老师用“四五十年后,季老先生再回德国,他发出了怎样的感叹?”这有效的一问,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使问题直击文章中心,这样学生就很自然地从整体入手,对整篇课文作了整体思考,这也就是我明天要讲的阅读教学的十种模式之一,主线贯穿式。从教学过程来讲,这节课生成的东西多,张老师的智慧也就显现得多,例如:

  个性之美。

  所谓个性,就是出众。张老师的与从不同在于什么?其一读得与众不同,从课题上就入手,把语文课的味读出来。她用抑扬顿挫的朗读艺术带着孩子们用读来诠释文本的内含,给文字注入生命,去撞击孩子们的心灵。她还通过范读,引读,接读等多种方式蹲下身子参与到学生的朗读之中。正是这种个人的素质魅力引领着学生有效地把朗读训练和理解课文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又通过朗读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写花美的那段就体现得很好,如此带着孩子在文本中走了个来回,大家都看得到效果嘛,从开课时读题目的疑惑与惊讶到结束时读题目的由衷赞叹,这就是孩子的理解与成长。

  其二张老师用极具感染力的肢体语言营造了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每个老师的教态是不同的,张老师那一举手,一投足,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不是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在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有了这般的亲和力,学生肯定不畏惧,乐于阅读,教学效果那是不言而喻的。

  丰富之美。

  文章篇幅不长,大部分内容学生也不难理解,这节课最美之处是将工具性与人文性体现得淋漓尽致。首先是真正将语言文字的.发展放在首位,将听说读写落到实处。老师们不难发现,课中的学法指导无处不在,例如:在张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学会了边读边思考;学会了理解词语的方法(对应接不暇的理解),学生学会了联系上下文和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文中的重要句子(对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理解);学会了合作学习;学生还学会了运用课外资料来促进对文本的理解。

  具有“语文味”的语文课堂必须是“文道同行”的。这节课的人文渗透有力度,不是在单纯地讲大道理,而是与工具性相结合,既练习了说、写,又起到了思想引领,指导行为的作用。

  再次,作业的设计也为这堂课增添了光彩,使课堂丰满起来。课结束时张老师向大家推荐了有价值的书籍,力求学生迈进更为广阔的阅读世界。

  遗憾之美。

  语文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一节课不可能十全十美,它应该是真实的、不粉饰的、值得反思的,可以重建的课。只要是真实的,就是有缺憾的。有缺憾恰恰是真实的指标。

  A上午我们讲到了第三学段的阅读教学目标,对照起来,这节课中默读的成份少点,静思默想应该是高年级课堂中最常见的读的形式,课如果一直处在高音区,不管是老师和同学,这样肯定有点累,教得不轻松学得也不轻松。

  B今天的课各个层面的东西都有,虽丰富却显得繁琐了一些。这也不是张老师的问题,因为在试课后我们是希望张老师的课能够将阅读教学中应该注意的方方面面能尽可能多的展现出来,也就是这节课是纯粹为了迎合我们这次阅读教学的主题而量身设计的。本身我们是提倡阅读课一课一得,抓住重要部分,带着学生搞透彻的。C张老师是典型的淑女形象,课堂细而显得碎,柔而显得腻,这节课多了一丁点绵长,少了一份利索。各环节转换得稍嫌繁重,例如

  D学语文其实就两点,就是多读和多写。有些文字根本可以不用讲,可今天有的环节却问过来,问过去,嚼过来,嚼过去例如在说写奇特的句子时。所以,我们的孩子在课堂约后半节产生了审美疲劳。

  E要想大幅度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有三个关健,一是对文本要有正确深入的解读,二是要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设计,三是灵活机动的课堂实施。就这堂课而言,教育机智略显单薄,例如在讲花的美与多时,

五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9

  一、说教材

  古诗,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秋浦歌》李白对其加以创造性的发挥,而生成了一个全新的诗歌词汇“赧郎”,用来表达他对眼前的辛勤工作的劳苦大众的由衷的钦佩之情,工人们的脸庞因为炉火的烘烤,因为劳动的紧张,在月色的笼罩下和炉火的辉映中,一个个显得精神焕发,红光满面,繁重的体力劳动,并没有压垮他们,相反,他们在这种艰苦的创造性的工作中,感到了一种发自内心的豪迈与振奋,所以,他们才能够一边挥汗如雨地工作,一边情绪昂扬地放歌,那高亢的劳动号子,此起彼伏,响彻夜空,编织成一曲粗犷的劳动创造一切的赞歌,甚至使得寒冷的河水都为之激情荡漾起来!工人们这种乐观向上,团结互助的精神面貌,给了本来就十分敏感的诗人以强烈的内心震撼,如果说诗歌的前三句是通过主要是通过画面来表达诗人内心所受到的视觉冲击的话,那么在诗歌的结尾,则是通过音响效果来重现诗人当时所感受的听觉震憾,连“寒川”都不能自已,那么就更不用说天生浪漫,感情丰富的李白了。他在这一瞬间,已经全然忘记了自己满头的白发,而又一次感到生命的可贵,体验到劳动的崇高,于是他的内心再也无法消沉,他的灵感又一次焕然喷发,于是大笔一挥,创造出了一幅有声有色,无比壮观的秋夜冶炼全景效果图,言简意赅又淋漓尽致地抒发了作者对创造性的劳动和质朴的劳动者的由衷的赞美和钦佩之情。千载之下,我们都似乎可以体会到李白在写作此诗时那种欲罢不能,不吐不快的创作欲望。

  二、说学生

  教学对象是五年级学生,他们已学过不少古诗,初步掌握了一些学习古诗的方法。所以学习这首诗应重点引导学生感悟语言,体会感情,欣赏意境,培养感悟能力、表达能力和实践能力。根据学生实际、融入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较难。我根据教材特点和大纲要求,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读懂古诗,了解古诗所描写的热火朝天的劳动情景,从中感受劳动者积极向上、不畏艰辛的精神。

  2、认识“赧”字,理解诗句的意思。

  3、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古诗描写的劳动场景,从中感受劳动者积极向上,不畏艰辛的精神。

  2、理解古诗的意思。

  三、说教法及教学手段

  俗话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为了使学生能学得快活,学得轻松,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我采用“创设情境——读中感悟——品味吟诵——迁移拓展”的方法进行教学。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我制作了有关课件,把冶炼的影视文件、能调动学生情感的优美的音乐,诗中比较难懂的词句等制成了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领悟诗情画意。

  四、说学法

  根据以上教学方法,学生可采取“读一读,想一想,悟一悟。说一说”的学习方法,采用个人自学,小组合作、全班讨论交流的形式来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读,即读诗中的重点词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始终贯穿于课堂的全过程;“想”,想自己悟到了什么,联想到了什么;“悟”,通过画面你感悟到了什么; “说”,说自己的独到见解。学生始终在教师引导下动脑,动手,动口,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知识,积累语言,在反复的多形式的朗读中有所感悟、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五、说教学过程

  针对教材,结合学生实际,《秋浦歌》这首诗的教学我是这样设计的:教学分四步进行。(念四步)

  第一步:创设情境,感受形态美

  鲁迅先生说过:“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运用多媒体,可以创造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激发学生审美的情感。教学伊始,就播放录像,学生亲眼目睹了冶炼工人的脸庞因为炉火的烘烤,因为劳动的.紧张,在月色的笼罩下和炉火的辉映中,一个个显得精神焕发,红光满面,繁重的体力劳动,并没有压垮他们,相反,他们在这种艰苦的创造性的工作中,感到了一种发自内心的豪迈与振奋,所以,他们才能够一边挥汗如雨地工作,一边情绪昂扬地放歌,那高亢的劳动号子,此起彼伏,响彻夜空,编织成一曲粗犷的劳动创造一切的赞歌,甚至使得寒冷的河水都为之激情荡漾起来!工人们这种乐观向上,团结互助的精神面貌。

  看完录象,教师启发学生联系积累的情感体验谈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必将争先发言。

  第二步:质疑释疑,感悟语言美

  关于古诗的教学,叶圣陶曾说过:“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象,如果抓住精要之处,指导一二句话,也许就够了,不一定要繁复冗长的讲说。” 陈献章先生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教学中,把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读、自悟,感悟诗歌语言的精髓。

  第三步:品味吟诵,欣赏意境美。

  欣赏意境是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也是有感情地朗读训练的前提,是古诗教学的关键。我采用两种方法对学生进行意境欣赏的指导分别是:

  1、紧扣词句品意境

  让学生自由读全诗,说说哪些词语用得好。这些词让你想到一个怎样的画面?学生各抒己见,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感悟古诗精湛的语言艺术,指导反复诵读,欣赏意境美。教师相机重点引导学生品味赧郎。歌曲。动寒川等字词:通过品味,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正是通过写自己所看到的,所联想的,表现了冶炼工人们这种乐观向上,团结互助,不畏艰辛的精神面貌,作者由衷地发出赞美和钦佩之情。

  2、想象品意境

  在学生品味了古诗的语言美后,教师出示冶炼的影象,引导学生对照录象,结合自己所有的情感体验、积累的语言材料,用自己的话描绘眼前的场景。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情感,发展个性。这样不仅强化了学生对古诗内容的印象,更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是学生在理解诗句、进入意境后的再创造。这是人与景的交融,人与诗的交融,更创造了人与人的交融。

  通过以上读书、感悟,奠定了一定的情感基础,学生读好古诗已不是难题。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那古诗就是跳跃的五线谱。在学生个人读,同桌读,小组读,齐读、表演读等多形式朗读后,我把音乐引进课堂,(课件:读背,音乐、图片)让学生和着音乐,或读,或背,使学生道德情操得到陶冶,思想境界得到净化,朗读训练也将水到渠成。

  第四步:迁移拓展,感悟积累。

  语文教学光依靠教材是不够的,教师应灵活把握教材,扩展教材,以课堂教学为主体,以语文实践活动为双翼,展开教学活动,使我们的小课堂得到无限的拓展和延伸,架设起课内、课外有机连接的桥梁,构建起语文教学大课堂的课程体系。

  美国华特有句名言:知识是宝库,实践是钥匙,有了知识不运用,如同农民耕而不播种。 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了一定的学习古诗的方法,这样以课堂为载体,以有限拓无限,会给语文教学不断注入生机和活力。

  在教学过程中,以帮助学生领悟古诗的语言艺术,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学习古诗的方法。使学生学习冶炼工人们这种乐观向上,团结互助,不畏艰辛神优秀品质。

五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10

  【说教材】

  这是一篇凝聚着强烈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的文章,教材通过对龙的传说、龙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以及龙的象征意义的描述,赞颂了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对自由完美的向往和追求,意在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教学重点是理解龙的象征意义,体会龙所代表的追求自由完美的民族精神。难点在于学习作者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

  【说学情】

  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基础和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本课的学习中引导学生以读为主、读中感、读中悟,让学生在充分阅读和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在积极思考和交流中感受成功的快乐。

  【说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有关龙的知识,感受中国的龙文化。

  2.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练习写较复杂的提纲笔记,总结几种主要的说明方法。

  3.写摘录笔记,独立识字学词。认字6个,写字12个。理解“数不胜数、装饰、描绘、崇拜、图腾、旨意、龙凤呈祥、龙腾虎跃、祥和”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累积成语。

  【说教法】

  教学方法:“五环节”教学法。“五环节”教学模式将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及课外活动的全过程中,通过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来构建各学科高效课堂策略研究;提高语文课堂中教师导入技巧的研究;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设计语文课堂自主探究合作方法的研究;小学语文课堂成果展示的策略研究;小学语文课堂探究方式的策略研究;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总结的策略研究等。 【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自主预习

  1、播放歌曲《龙的传人》,教师问: ①知道这首歌曲的名字吗?

  ②关于龙,你都知道些什么?(教师组织学生用简短的语言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龙的资料。)

  ③谁知道歌词中的“龙的传人”指的是什么人?

  2、过渡:中国人为什么要自称是龙的传人呢?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组织学生欣赏歌曲,交流课前通过读书、上网、看电视等多种方式收集到的有龙的的图文资料,这样丰富了课程资源,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将课堂延伸至深课外,使其产生好奇心、求知欲,就能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借助工具书理解不懂的词语,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教师出示含有本课生字的词语,检查认读。

  3、讨论交流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既提出了阅读教学首要的、也是必要的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又抓住了重点设问: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起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在此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让学生充分享受个体认知的快乐,意在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独立思考的品质。]

  三、细读感悟,合作探究,汇报交流,点拨升华。

  1、学生以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把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多读两遍,想想读懂了什么?边读边在书上批注感悟,并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读完后自己出题目检测阅读效果。

  2、小组内汇报交流:先把自己感兴趣的段落读给同学听,再说说从中读懂了什么?是从哪些词句中读懂的?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和同学一起讨论。互相交流题目检测阅读效果。

  3、集体汇报交流,教师相机点拨指导。

  (1)课件出示在不同时期文物古迹中龙的图案,引导学生观察体会其样子的不同,深入理解它并不真实存在,只是人们想像出来的传说中的动物。

  (2)理解图腾的意思,讨论远古时期的人们为什么把龙当作崇拜的`图腾?

  (3)①理解“金龙献瑞、龙凤呈祥、龙飞凤舞、龙腾虎跃”等成语的意思。

  ②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想象它们所表现的“祥和幸福、欢腾自由”

  景象。

  ③拓展交流:你还知道哪些带“龙”字的成语?

  (4)讨论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体会作者首尾照应的表达方法。

  [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小组内讨论交流,为学生展示自我搭建平台,为每一个学生展示自我创设平等的机会。教师点拨时抓点带面,点上着力,次要内容以读代讲,一带而过。重点内容反复品读感悟,让学生在研读品味中生情,大手笔处理教材,以学定教。]

  四、感情朗读,升华认识。

  教师过渡:中国人自称是龙的传人,是因为我们向往和追求自由完美,你能通过朗读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

  1、学生自由练读。

  2、指名读喜欢的部分,师生评议。 3、播放歌曲,学生跟唱,引发情感共鸣。

  [在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受到情感熏陶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将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深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激发学生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得到培养

  五、拓展延伸,归纳小结。

  1、搜集有关龙的资料,创办专题读书笔记。

  [这个问题的设计,是在学生深读积累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为学生创造性的学习提供一个空间,从而使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培养,体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反思:本节课围绕“质疑、解难,读书、感悟,讨论、交流”展开教学,通过听歌导入,图片展示,让学生“乐中求知”,通过自读感悟,小组合作交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教师的相机点拨,又突出了重点。将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落到了实处。

  【板书设计】

  龙的传人

  中国人与龙 龙是什么 龙的象征意义 龙的传人——中国人

五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11

  一、说教材

  《祖父的园子》是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7课。课文节选于著名作家萧红写的回忆性长篇小说《呼兰河传》。课文先通过蜜蜂、蝴蝶等的描写来反映祖父的园子充满生机。接着写我和祖父在园子中劳作的情景,体现出祖父的园子带给了我无穷的乐趣。最后写了作者记忆中的园子里一切都是鲜活的自由的。课文孩子气十足的腔调,春天泥土般新鲜的语言,诗意浪漫的景物描述,是本文表达方式上的突出特点。选编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并积累语言。

  二、说学生

  小学五年级的学生随着生理发育和心理素质的不断成熟,在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上都有了一定的发展,有了独立思考问题,敢于在交流和讨论中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和兴趣爱好积极发言提出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感悟的良好习惯,这些因素对本节课的教学是非常有利的,我将充分为他们提供展示才能,施展特长的机会。

  三、说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目标的核心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根据课标精神,结合本组教材的教学要求、本课课文内容和课型特点以及学生的学情,我拟定了本课教学的如下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会认读8个生字及“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等词语,通过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熟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我”在祖父园子里的生活情景,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快乐的心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录文中优美的词句。

  过程和方法目标:体会作者从哪些情景表现“我”在园子里自由、快乐的心情。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快乐的心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

  《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因此,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自主读书,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我确定引导学生体会“寄情于物”的表达方法为本课的难点。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说教学过程

  我把本课的教学思路拟定为五个步骤:谈话激趣,揭题导学;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走进园子,品味童年;创设情境,激起思辨;延伸拓展,增进积累。

  (一)谈话激趣,揭题导学

  童年冬阳下的一队队骆驼,给作者和我们留下了难忘的记忆。我们今天来学习第7*课《祖父的园子》看看课文中的哪些情景,能让“我”对童年生活久久不能忘怀呢?接着我板书课题(祖父和园子隔了一段),随后在“祖父”和“园子”前面分别加个括号,请同学们读书后在这两个地方填上两个词语,要求知道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祖父,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园子。由此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把学生引入文本的自主阅读状态。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略读课文虽然少了写字、学词学句等许多头绪,但也要扫通识字的障碍,为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粗知文章大意做好准备。因此,这个环节我这样做:

  1、学生自由、快速地默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新词,并思考:祖父的园子是一个怎样的园子?

  2、检查预习情况。(出示词语)学生认读生字词。

  (三)走进园子,品味童年

  这一环节是教学的重难点,主要是让学生体会祖父的园子是一个自由、快乐的园子。这个环节我是这样做的:

  1、小组合作学习。找出小姑娘调皮、淘气的句子画下来,读一读。

  2、各小组汇报学习情况。这个环节,我又分两步进行,通过读议品读来感悟文章的内容。

  (1)感受我的自由快乐。首先各组汇报找出的表现小姑娘顽皮淘气的句子。其次是分层次读一读这些句子:自已领悟读——读出顽皮淘气——抓住重点句段来读(着重读好“浇水”这一部分,通过小姑娘的动作语言来品味顽皮淘气、自由快乐。)

  (2)感受祖父的慈爱。

  首先,小结导入:我的祖父,园子里的祖父,当我种小白菜的时候,把菜籽踢飞了,他管不管?(不管)当我浇水的时候,把水都浇到天上去了,他管不管?(不管)我在园子里一会儿摘黄瓜,一会儿追蜻蜓,一会儿捉蚂蚱,他管不管?(不管)我在地上随便找个地方睡着了,他管不管?(不管)我锄草的时候,把草留住,把谷穗锄掉,他管不管?(管)

  其次,出示对话,设问导学:(出示祖孙俩的`对话)请同学们用心读这段话,看看祖父是怎样教育小孙女的?你发现了什么?

  再次,通过讨论祖父怎样教育我和祖父的三次笑,体会祖父的慈爱和我在园子的自由快乐。

  3、领悟表达方法。(品读17一20自然段),

  《课标》在第三学段中提出这样的要求:“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我抓住文本的特点,设计如下的学习流程,让学生领悟“寄情于物”的表达方法。

  (1)导学:作者写小姑娘的自由、快乐,为什么还要写小动物、花草也自由、快乐呢?请同学们用我们刚才学习的方法(读、划、议、品)读一读第十七自然段,看看它们是怎么快乐的,自由的,读的时候,请把你最感兴趣的地方划下来,然后品一品。读完以后,一起做做园子里的花朵、蝴蝶,说一说自己的自由、快乐。

  (2)学生读书、自己练说,同桌互说,上台表演。

  (3)师生讨论:作者写小姑娘的自由、快乐,为什么还要写小动物、花草也自由、快乐呢?(写小动物、花草也自由、快乐,写园子里的一切都是健康的快乐的,一切都是活的,这是为了突出小姑娘更自由、快乐。)

  (4)教师总结:作者用园子里的这些花草、小动物的自由、快乐,来衬托出我的自由、快乐、这种写作方法叫“寄情于物”,就是把作者的情感、自由、快乐寄托在花草、小动物的自由和快乐中,这是一种很重要的写作方法,我们理解了这种写作方法以后,再读课文句子的时候,就有更深的体会。

  (5)进一步体会表达方法:着重从“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白云来了,一大团一大团的,从祖父的头上飘过,好像要压到祖父的草帽上。”这样的句子上去体会。

  (四)创设情境,激起思辨

  《课标》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因此,我创设了如下情境,让学生争辩,以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1、提问:同学们,小姑娘在祖父园子里生活得那样自由、快乐、幸福,想怎样就这样,老师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作为一名学生,上课的时候,我想听就听,想玩就玩,想写作业就写作业,可以吗?为什么?

  2、小组展开讨论

  3、教师小结:同学们,我们是学生,学生的首要任务就是学习。我国古代文学家韩愈说过“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因此,老师建议同学们:要学就学个踏实,要玩就玩个痛快。希望同学们学业有成。

  (五)延伸拓展,增进积累

  1、拓展:作者为什么能将她的童年生活写得那样有趣,真实,吸引读者?(留心观察生活,并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我们也能行的!

  2、延伸:为了增进学生的积累,我进行了以下的设计:

  (1)链接作者的生平背景,推荐阅读《呼兰河传》和杨红樱的《淘气包马小跳》

  (2)摘抄文中优美的词语句子,积累下来。

  (六)说教法学法及其同步优化设计

  围绕阅读教学“以读为本,以读代讲,以读悟情,以读悟语”的理念,我主要采用了创设情境、质疑解疑、以读代讲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在学法指导上,力求体现“让学生主动参与,全面发展”的理念,教法与学法紧密结合,努力构建开放而有定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让学生在读划议品中获得语文素养的提高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为了让课上得更有趣有效,我还制作了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轻松的音乐和丰富的场景中愉快地学习。

五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12

  一、教材解读

  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七组第23课。这个组主要是围绕人物描写,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神态等感受人物的性格品质。《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主要落实在人物的动作描写上,《临死前的严监生》则主要关注人物的动作和心理,《凤辣子初见林黛玉》则落实在了人物的外貌、语言和神态上。而作者编排《刷子李》一文,与前几篇文章不同。他主要是通过对人物的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写出人物的本事。

  这篇文章选自冯骥才的《俗世奇人》,课文以学徒曹小三的目光为线索,以刷子李刷墙时定下的规矩奇、行头奇、动作奇、刷墙效果奇为内容,全文紧紧围绕“奇”来展开。它有别于一般的人物描写。这篇人物叙事文章,语言优美,情节曲折,借助曹小三一开始的半信半疑,到后面的佩服,中间又穿插了当曹小三发现白点时的质疑,让这篇人物描写的课文情节跌宕起伏,激发读者兴趣。课文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俗世奇人刷子李的技艺高超,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刷子李展露真本事时候的自信,更让我们感受到了刷子李艺高人胆大背后所付出的辛劳和努力,才练就了一身真本事。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而言,这篇文章内容的理解不难,对人物描写的防范也不陌生,但是通过正面侧面来表现人物个性的课文却比较少见。我们在课堂中要教会学生善于观察,借助一个点“奇”,围绕一条线“曹小三的目光”,化成一个圈“刷子李的正面和侧面描写”,凸显人物的形象。而这是人物描写的新方法,开辟这条道路难度比较大。因此,我将这篇课文制定了适合城关小学的学生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会认“浆、屁”等6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刷子李的高超技艺。

  3、学会作者用正面和侧面描写在凸显人物形象时的方法,对人物喜好有自己的想法。

  4、善于发现生活中人物的特点,能准确描写人物的特点,对阅读产生浓浓兴趣。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感受刷子李的高超技艺,难点是把握凸显高超技艺时的方法,并能在日常习作中运用。

  三、教学流程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以一课时设计一课时完成教学。基于学生的学情和教学目标,我通过一、二三四五,五个步骤来突破重点,解决难点,达成教学目标,

  最终让学生学有所获,学以致用

  一、出示图片,激趣导入。

  1、图片激趣,引出课题

  图片出示班级中有特殊才艺的同学的照片,激发同学们的对于同学奇人轶事的浓厚兴趣,由此引出本课学习的奇人“刷子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选取班级中的例子,更贴近学生生活,明白高手就在我们身边。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对于课文中奇人刷子李的兴趣。)

  2、板书课题,交流人物

  认识刷子李就是粉刷匠,说说预习了文章后对于这个人物的初步印象。引出“奇”,

  板书课题“奇”

  课前预习能够让老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个初步了解。

  (掌握学情,能够让老师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二、初读感知,把握文章

  1、自由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思考核心问题:刷子李的奇表现在哪些地方?边读遍用横线画下相关语句。

  (自主阅读,不动笔墨不读书,高段学生在课堂上应该读思结合,学会静静思考,潜心钻研,这也为以后的独立自主学习语文奠定基础。)

  生字新词教学。本课掌握多音字有露馅儿,轻声:包袱,

  (对于难度的词语,老师要正音。课前预习为这里解决难题奠定了基础。这也是我提倡课前预习的原因。)

  字词教学我主要通过指名读、学生正音、教师补充、齐读来完成。

  2、根据词语,尝试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概括主要内容是每个阶段学生的困难点,老师给予一定的词语,让孩子们踩着这块基石前进。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小组合作,感受奇人

  1、围绕核心问题,交流奇的表现。

  课文对于刷子李的奇,主要是通过规矩奇、行头奇、动作奇和产生的效果奇四个方面展开的。

  (这个环节的解决并不困难,通过课前预习,课上朗读,大部分同学都能掌握。)

  2、四人小组选择一个方面交流刚刚划的关键句、关键字词,并交流体会。

  (这个环节我给学生5分钟时间进行讨论探究。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老师要把课题交还给学生。生生间交流,相互补充,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小组发言,组员补充。

  (以小组为单位,发言的同学代表了小组的意见,组员补充,让小组合作落实到位。)

  课文中的行头奇和规矩奇,他穿着一身黑衣,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这个时候我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通过生活经验:一般粉刷匠穿着和浆差不多颜色,而刷子李却是黑色,通过对比,感受在这奇特着装的背后是刷子李的自信和对自己手艺的苛刻。

  课文中刷墙产生的效果奇,如:如同升天一般美,这里是一种夸张的写法,学生通过想象画面,感受他的技艺高超。

  行头、规矩和产生效果的奇这些正面描写,学生能较容易的掌握,平时的人物描写的文章也涉及过,因此课堂中我们快速交流。我将重点放在刷子李刷墙时的动作上,读一读,围绕这一步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步骤达到教学重点。重点品读第五段。

  多媒体出示句子: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

  1、自由品读,抓动作词,感受奇

  抓住刷子李刷墙时的动作摆来、摆去,感受刷子李这个动作的娴熟。

  2、想象画面

  抓住刷完后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抓住比喻的手法,感受刷完后效果的奇。

  3、通过整体感受,抓住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清脆一响、啪啪声里,一个简简单单的刷墙动作,在刷子李看来,是一种享受,这门工作俨然成了一种艺术。

  4、指导朗读,指名读、生生合作读,齐读。

  5、配乐朗读,想象画面。

  音乐的导入,让同学们试着动手做一做刷墙的动作,感受手艺人技术娴熟背后的辛勤,顺势引导到生活、学习中。

  对于重点句子的学习,我试着以读促悟,读悟结合,通过想象画面和活动演示,感受刷子李的技艺高超,感受手艺人娴熟技术背后的辛苦练习,并顺势引导到生活和学习中,理解熟能生巧的道理。

  冯骥才将这个人物神话了:这是传说。人信也不会全信。外行的'没见过的不信,行内的生气愣说不信。

  对于刷子李的效果奇、行头和规矩奇,以及动作奇,这些都是对人物的正面描写。(板书正面描写)

  冯骥才除了这些正面描写,还从哪里让我们感受到了刷子李的奇呢?找到曹小三这条线索。

  四、浏览全文,整体建构

  冯骥才写这篇文章,展现刷子李的奇人轶事,他是透过曹小三这个人的眼光。我们将目光追随到曹小三身上。这条线索学生不易发觉。而文章精彩之处正是在曹小三身上,他的心情变化一波三折,让文章充满戏剧性。

  1、浏览全文,找出曹小三心情的变化的句子。

  浏览能够较快地读好全文。再次浏览是为了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2、心情变化:半信半疑、居然、竟然、轰然倒去、发怔发傻,其实也是对师父佩服得五体投地。

  这条线索的寻找比较困难,但是老师可以出手引导,让学生试着找找看。

  重点抓住文章的居然、竟然,不同的词语是曹小三心情的曲折变化,侧面烘托了刷子李的技艺高超和自信。

  曹小三的一系列变化,作者是通过侧面描写突显刷子李的奇。(板书侧面描写)

  3、整体建构,刷子李奇人的背后是他真本事、真能耐的彰显。

  手艺人必须有本事,而这些本事是勤学苦练出来的,有了本事才能有自己的尊严,这是刷子李一生经验的总结。这堂课我们也应该让学生明白这个道理。挖掘课文背后所传递出来的道理。

  四、推荐阅读,巩固知识

  1、阅读好书

  李氏刷墙能手叫刷子李,冯氏泥人高手叫泥人冯,以此类推,推荐学生阅读冯骥才的《俗世奇人》,激趣阅读。

  一课的结束不是学习的结束,应该是下一课的延续。我们要适时地帮助学生延续课堂。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2、摘抄好句

  四、板书设计

  刷子李

  效果奇

  行头奇奇曹小三

  规矩奇

  动作奇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五、教学理念

  通过以上的教学流程,我试图体现我的“学位中心,落实语用”的教学目标,课堂中我将课堂交还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合作学习、共同探究的方式,课堂中借助各种方式的朗读、借助媒体,让学生参与互动,通过想象,解决课堂中的重点和难点。

  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的说课到此结束,如有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五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13

  一、说教材:

  《刷子李》这篇课文是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本第七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第七单元主要围绕:“作者笔下的人”这一专题,形成了“读人,说人,写人”这样富有特色的一组教材。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

  《刷子李》是一篇略读课文,选自作家冯骥才的《世俗奇人》,这篇短文以刷子李的高超手艺为话题。既为奇人,则轶事多多,但作者只选择一件小事来写,以一件极富戏曲性的小事窥见人物的大本领,大智慧。学习本篇课文,一是让学生感受人物形象,二是体会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

  二、说目标:

  在本课中,我们将知识和能力目标设定为认识6个生字,理解词语,了解作家作品,积累精彩词句。

  过程和方法目标设定为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高超手艺,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

  使学生明白“真本事来自勤学苦练”这一人生道理确定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三、说重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体会刷子李的高超手艺,难点为领悟并学习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四、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虽然课改倡导学生主体,淡化教师的作用,但作为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协作者,教师还得统筹全局。当然“统筹”决不等于“包办”,更不等于抛几个问题,分几个小组,随意讨论就能替代,我们据此拟定了以下教学原则:高起点,巧点拨,重朗读,悟精华。

  所谓高起点,作为略读课文,采用自读自悟的学法。巧点拨也是本课中使用的一种主要方法,我们设计了三种点拔方法:问中点拨,读中点拨,讲中点拨。重朗读就是通过朗读,品味语言,感受人物形象。悟精华就是通过学习课文,品味精彩句段,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感悟文中蕴含的深刻道理,体会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另外我们还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激趣法”、“示范法”等。学法:在“读”中悟精华,在“讲”中赏人物,在“练”中描生活。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下面就是我们实施的具体过程:

  一)、解题,初识“刷子李”

  1、出示课题“刷子李”,说说从课题中你可以看出一些什么?(这个题目具有浓郁的“天津味”,对于南方学生来说,可以据题质疑,激发阅读兴趣。)

  2、预设:

  (1)课文描写的是一个姓李的人;

  (2)这是一个用刷子干活的人;

  (3)这个人刷墙特别好,所以才叫“刷子李”……

  二)、读文,了解“刷子李”

  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借助课文首尾的两段语言“刷子李专干粉刷这一行。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什么都不用放,单坐着,就如同升天一般美。最让人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别不信!他还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

  这是传说。人信也不会全信。行外的没见过的不信,行内的生气楞说不信。他的徒弟曹小三学徒的头一天,见到听到学到的,恐怕别人一辈子也不一定明白呢。”设置悬念——此话怎讲呢?

  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要读得流利。

  1、师巡视指导。

  2、检查自读情况,正音,特别注意以下几多音字的读音:

  和 (hè)着琴音 必得(děi) 调(tiáo)浆

  露馅儿刷浆发怔发傻

  3、再读课文,画出能表现“刷子李”技艺高超的语句。

  根据学生所画句子,顺势导入以下两个话题的讨论:

  话题一:黑衣服的描写

  1、文中多次写到“刷子李”的黑衣服,你们发现了几处?

  2、学生交流列举。(四处)

  3、教师小结:听说黑衣服──看到黑衣服──检查黑衣服──发现“小白点”。(理出曹晓三的心理变化:开始听说师傅有绝活时的`“半信半疑”;师傅刷墙时,“最关心的还是身上到底有没有白点”;看见师傅身上出现白点时,以为师傅“名气有诈”。同时,这样把曹晓三对师傅“半信半疑”的态度和主人公“艺高胆大”的自信进行对比,充分表现了刷子李的高超技艺。)

  9、小组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10、小组派代表朗读,要让同学听出“刷子李”的高超技艺,在读之前可让其他同学友情提醒,促进交流,深化感悟。

  11、为什么要着重写“发现‘小白点’”?

  12、指导学生读出曹小三心理的变化。

  话题二:刷墙的描写(第五小节)

  1、“刷子李”的粉刷本领在课文中是怎样具体描写的?

  2、学生自读。

  3、这一小节,有哪些令你惊叹的地方,找出来读一读,与小组成员交流交流看法。

  4、小组派代表小组讨论的结果。

  (1)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像没有蘸浆。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折得清爽。(蘸浆的手法高明,或者调浆配料方法巧妙。)

  (2)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声,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动作熟练,优美。从“悠然”、“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声”、“啪地清脆一响”)

  (3)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做的活,效果非同一般。)

  5、请一生朗读,其他同学评价。

  6、自由练读。

  话题三:写法的妙处

  1、课文是写“刷子李”的技艺高超,本该花大篇幅描写他是怎样刷墙,刷得怎样好,可为什么却花了那么多的笔墨写他的黑衣服呢?

  2、学生交流。

  3、教师小结:刷墙的描写是直接写他的刷墙的技艺高超,而黑衣服的描写虽然不是直接写,可从这些描写中却也让我们体会到了他的技艺高超,我们可以称这种描写为侧面描写,但无论是直接描写还是侧面描写,都是为了表现“刷子李”的技艺高超。

  三)、对联结课,课外延伸

  课件逐步出示对联:几蘸白浆,刷板赛飞天,刷出自家风采(刷子李);一双巧手一块泥,捏尽世相树正气风碑(泥人张)。横批:《俗世奇人》——引导课外阅读

  四)、作业

  1、摘录精彩的语句。

  2、推荐阅读。

五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14

  一、说教材

  《祖父的园子》选自萧红的《呼兰河传》。主要写了祖父园子中各种美好的景物,以及作者在园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言语新鲜自然、率真稚拙,充满自由想象的表达方式,排比、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犹如一幅清新和谐、富有童话色彩的画。是一篇非常适合对学生进行想象训练、朗读训练、言语训练的范本。

  二、说学情

  五年级的孩子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对文本有独特的阅读体验。对于作者来说,祖父的园子是她童年时候的乐园,对于每一个孩子来说,他们每个人心中都有着或向往着这样的一方天地。祖父园子里面的各种趣事,很多都是学生们亲身经历过的,符合学生的心理,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进而在文章中获得感知,加以模仿,发展想象力,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描写我在园中的趣事及描写园中景物自由与快乐的语段;

  2、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乐趣、自由自在的生活,感受萧红语言新鲜自然、率真稚拙之美。借助电教手段,创设情境,补白、仿写精彩语句;

  3、体会祖父对我的呵护和关爱。能够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生平,进而初步感悟园子对于作者的精神意义。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借助电教手段,创设情境,在读中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乐趣、自由自在的生活,感受祖父的慈爱和对我的关怀。

  难点:能够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生平,进而初步感悟园子对于作者的精神意义。

  五、说教法学法

  1、结合这篇文章的语言特点和情感表达方法,分析本班学生的学情,我主要采用以趣激情,以读悟情,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的读文、赏文,在读中理解、感悟、想象,在补白、仿写中提高学生对言语形式的迁移、运用能力。

  这节课重点、难点的突破上,我充分使用电教手段辅助教学。

  1、根据文本需要,加入昆虫的图片,声音,变抽象为具体,变单一为丰富,听、看、说相结合,激发学生想象;

  2、在充分调动学生想象力的基础上,尝试补白、仿写,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使用多媒体资源创设情景,烘托气氛,调动学生情绪,深化感受,体会“园子的精神意义”,有效地解决突破教学难点。

  六、说教学程序

  我的教学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走近“园子世界”——了解文章大意

  走进“园子世界”——体会景物自由、人的自由

  怀念“园子世界”——感受祖孙深情

  铭记“园子世界”——升华感情

  (一)走近“园子世界”

  1、了解出处,导入新课

  利用课件,铺展画卷,走近园子

  师:看老师在黑板上写一个人的名字。(板书:萧红)这个人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有什么关系?(是我们这篇文章的作者)

  师:萧红一生走遍大江南北,但她的心始终停留在一个地方,那就是她故乡——呼兰河。

  呼兰河,很好听的`一个名字,那是东北的一个小县城,那是萧红长大的地方。萧红在《呼兰河传》里,把她童年看到的、听到的、经历的用文字记录下来。尤其重点描写了她家里的园子,她称之为“祖父的园子”。

  为什么她对园子如此的念念不忘呢?这个园子给童年的萧红留下了什么呢?让我们随着作者美好的回忆,走近她魂牵梦绕的“祖父的园子”。

  (板书:祖父的园子)

  2、检查预习,复述大意

  接下来,请同学根据预习复述课文大意。

  在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提出整体交付问题:园子中的哪些景物或事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画下来,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然后组内交流。

  (二)走进“园子世界”

  再现园子,以读生情,补白仿写

  在学生自读,组内讨论后,让我们一起走进园子,师生共议。

  在这个重点教学环节,我借助多媒体课件完成:再现园子,以读生情,补白仿写。以完成教学重点。

  再现园子:

  1、表演读文:

  祖父的园子样样都有,都有什么?

  种类样样都有——(出示课件,有蜜蜂、蝴蝶、蜻蜓、蚂蚱……)

  2、既然是样样都有,就不仅仅是这几种,还有什么?(生自由回答)

  3、颜色样样都有

  师:除了种类样样都有,你还发现了什么样样都有?(课件中将表示颜色的词语变色,提示颜色样样都有)

  4、声音样样都有

  师过渡:除了各种昆虫,各种颜色,我们眼前还出现了一个吸引人眼球的小东西—蜜蜂(播放蜜蜂的叫声)。

  说一说它怎么吸引人眼球?指导读,读出蜜蜂的可爱。

  园子里只有蜜蜂的声音吗?你听……听到这声音,你眼前出现了一只怎样的小动物?(播放各种昆虫鸣叫声,生自由说)

  5、园子里的昆虫种类、颜色、声音样样都有!

  (播放音乐:大自然的声音,配乐朗读)

  七、说学法: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探究性学习。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的发展和语文学习得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发挥激发学生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八、说板书

  快乐

  祖父的园子

  眷恋怀念

  自由

  板书设计含概了本文的两个要点:

  1、园子带给我的是快乐和自由

  2、透过文章想要告诉我们的是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的怀念。板书简洁,精练,让人对课文内容一目了然。

五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15

  有一个人叫乐广,他非常热情,经常在家中招待别人。夏至这一天,他请一位老朋友到家中做客,他设宴席款待,朋友十分高兴。但当朋友准备喝酒时,却发现酒杯中有一条蛇,朋友十分厌恶,不想喝,但乐广又热情地说:“喝酒,喝酒!”朋友没办法,只好喝了下去。回到家中,朋友便感到胸口疼痛,全身无力,家认为他请了许多名医,想了许多办法,但都不管用。过了些日子,乐广觉得很奇怪,他想:为什么过了这么久,朋友都没有来看我呢?于是,他亲自驾车来到了朋友家,他发现朋友脸色发黄,身子也瘦了许多,就问朋友是什么原因。朋友如实相告:“自那次去你家喝酒,因杯中有一条小蛇被我吞进肚中,回到家中,我就一病不起。每天吃不下饭,睡不好觉,身体一天比一天虚弱。”

  乐广很疑惑,他想:酒杯中怎么会有蛇呢?我一定要弄个明白。于是,乐广回到家中,来到了上次请朋友喝酒的地方,仔细观察。但没有发现任何异常。忽然他猛地一抬头,看到了挂在墙上的红色弩弓,弓上面刻有彩色的花纹,他心里一下子恍然大悟。他立刻驾车把朋友接到了自己家,他又重摆宴席,让朋友坐在原来的位置上。正当朋友准备喝酒时,又发现酒杯中有一条蛇,他害怕的大叫道:“有蛇,有蛇!”乐广走过来,把酒杯拿给朋友看,朋友发现乐广的酒杯中也有一条蛇,乐广指着墙上的弓说:“其实你看到的并不是蛇,而是弓的影子。”朋友半信半疑。乐广把弓摘下来,“蛇”便消失了,把弓挂上去,“蛇” 又出现了。这回朋友终于相信了,他哈哈大笑说:“原来那只是弓的影子呀!这下子我的病全好了。”说完,乐广又和朋友喝起酒来。

  学生作品: 人不能凭主观看问题

  记得有一次,我发烧了,高烧39度,面红耳赤,直冒虚汗。爸爸妈妈就像热锅上的蚂蚁——急的团团转,妈妈给我买药,买完妈妈喂我喝药,爸爸在一旁的椅子上剪指甲,我全神贯注的注视着爸爸,生怕指甲飞到我的碗里,只听砰地一声,指甲朝我这里飞来,我以为掉进我的碗里了,我就对妈妈说:“妈妈这个碗里有指甲,”妈妈说:“没有,是你看错了。”妈妈硬让我喝了下去,喝完我顿时觉得恶心急了,连续好几天都不想吃饭,爸爸看到我这几天,吃的都很少,就问我:“你怎么了?”我对爸爸说:“那天您在剪指甲的时候指甲掉进我的碗里了,可是我还是喝了下去……。”

  爸爸笑着对我说:“指甲怎么可能掉进你的碗里呢,明明是你晚上没刷牙,第二天早晨嘴里发臭,所以你才觉得恶心。”听完我恍然大悟,觉得不恶心了,又回复了胃口,晚上我让妈妈买了许多的零食,我都吃的津津有味。

  六、小结:

  1.深入钻研教材,拓宽教材深度与广度。

  《人有亡鈇者》是19课《寓言二则》中的一则,是略读课文,根据本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我对教材进行了大胆的`取舍,将《寓言二则》中的另一则《玄鹤献珠》与《三字经》进行结合,在讲到“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时,引导学生阅读了《玄鹤献珠》这篇文章,让学生对孝敬父母有更深的理解。我又对《人有亡鈇者》这篇文言文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这篇课文的寓意很容易理解,如果在一堂课中只让学生体会、理解寓意,那么,课堂教学密度小,学生在学习中缺少写作方法的引领,于是我从文章中提炼了“对比描写” 这一写法,为了自始至终在教学中贯彻这一写法,我又精选了《杯弓蛇影》和《东施效颦》两篇文言文,引领学生挖掘文本后找到几篇文章中对比描写的句子,领悟写法,丰富了语言的积累,培养了语感,发展了学生思维。

  2、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从单元角度着眼,《人有亡鈇者》所在单元的文章都属于古代文学范畴,编者这样编排的目的是为了引领学生了解古代文化、走进古代文化,激发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但如果学生没有掌握古文字阅读的一些方法,他们会对文言文“敬而远之”,很难走进其中。基于此,在这堂课上我引导学生两次总结学法,首先就文言文的阅读与理解而言,让学生明确通过“结合注释”和“结合上下文”的方法来解读文章。其次,从如何学习古代寓言的角度着眼,在第一篇文章学习之后,引导学生及时总结学习寓言及古文的方法,即“一读,解题;二读,释义;三读,明理”然后迁移学法,让学生独立学习《杯弓蛇影》这篇文章,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探究的能力,产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

  谢谢大家!

  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谢谢!

  真诚希望得到您的指导帮助!

【五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相关文章: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说课稿06-25

五年级语文下册说课稿《桥》07-16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虎口藏宝》说课稿06-01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神奇的克隆》说课稿01-16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游园不值》说课稿01-16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精读与略读》说课稿01-16

初中下册语文说课稿04-19

五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通用11篇)07-19

高一语文下册说课稿范例05-30

五年级语文下册《最后的常春藤叶》说课稿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