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数的运算》说课稿

时间:2024-05-20 10:01:13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数的运算》说课稿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的运算》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数的运算》说课稿

《数的运算》说课稿1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老师们,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回顾与整理总复习第117页知识与技能部分(二)数的运算。

  数的运算这部分内容包括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意义和计算法则、运算定律和简便运算以及四则混合运算三部分。《整理和复习》中将小学阶段的计算知识和技能进行了系统整理:

  (1)进行比较对照,沟通了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意义,看到四则运算间的关系。

  (2)通过复习运算定律和简便算法 及其应用,加深对算理的理解。

  (3)通过复习四则混合运算,在掌握运算顺序的基础上,学会在计算过程中根据运算符号和数的特点以及数与数之间的联系,合理灵活地选择计算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对于数与计算,学生在生活中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又经过前边单元的系统学习,对整数、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意义和特点有了比较详细的了解,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增强学生的数感,灵活选择适当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进一步感受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与计算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数感,提高计算能力。

  说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系统归纳、整理整数、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意义、特点和表现形式,并能正确灵活运用运用。

  2、学生对生活中的事件和数据,从数学的角度、用数学的思想加以解释,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的数学意识,经过分析、思考、讨论、争论,得出数学的结论。灵活选择计算方法,把枯燥的计算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系统化、深化。

  3、体会合作交流的实际意义,在合作交流中学习。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对生活中的事件和数据,从数学的角度、用数学的思想加以分析解决。教学难点是:能灵活地运用运算定律和性质进行计算。

  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①预习与回忆法让学生对将要复习的内容先进行回忆,调动自己头脑里的相关记忆,并对将要复习的内容先进行自我学习.

  ②自主梳理,整理归纳法梳理要完成两项任务,一是将相同的知识点联系起来,二是把不同的知识点分开来,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整理归纳法是教师在研究教材和学生的基础上,让学生把学过的知识按一定的方式予以分类,整理,以求系统连贯,便于学生的复习与提高.

  ③比较法比较是重要的也是常用的思维方法.在数学复习课中利用比较法复习,可以帮助学生分清知识的联系与区别,便于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④讨论法便于有针对性地解决一些复习中的疑难问题,提高复习效果.同时也便于教师及时掌握复习过程的反馈信息,以便更有效地进行下一步复习.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青岛版数学《数的运算》说课稿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青岛版数学《数的运算》说课稿三、说学法:

  本课属于复习课,内容和形式十分特殊。虽然这一阶段的学生的思维能力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但其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已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他们已初步具备了主动学习,自学思考的能力。对于老师提出的学习任务,他们有主动回忆,主动复习的内驱力,他们能根据具体要求有序地展开思考、讨论、从而获得丰富的知识再现。可以说,他们有能力去将尚不清晰的相关知识加以整理,内化整合,形成体系。因此本课让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交流回顾,调整起点 合作交流自主梳理,引导建构比较分析,强化认识综合练习,整体提升独立练习当堂反馈,小结反思.等学习活动,经历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达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这个目标,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真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个目的。

  教学过程:

  一、预习回忆,先行复习.

  课前我先安排学生根据教材预习并注意做好预习笔记,这既是让学生先回忆,调动自己头脑里的相关记忆,对将要复习的内容先进行自我学习,也为教师组织课堂复习提供基础.

  二、交流回顾,调整起点.

  在上课的第一个环节我先安排同桌交流预习情况,在此基础上再组织全班进行交流,既是对学生预习情况的检查,反馈,也是希望通过两个层次的交流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再次体验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意义,调整全体学生的学习指向与起点,为系统建构运算的意义做准备.

  三、自主梳理,引导建构.

  在学生体验回顾了四则运算意义的基础上,我通过一组题的独立思考与交流,意图在于引领学生能在具体的问题中寻找所学过运算的原型,比较系统地构建四则运算的现实意义.

  四、比较分析,强化认识.

  此环节主要是通过小组,全班交流学过的运算定律有哪些,应如何应用。

  五、拓展深化,提高认识.

  本环节主要依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引导学生研究四则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拓展深化学生对四则运算的认识.主要分两步:首先解决应用与反思的第四题,体会四则运算中合理选择计算方法。其次,出示118页,红点问题,让学生体会采用合理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六、总结内化,形成系统.

  本环节在引领学生全面回顾,体会四则运算意义与关系,各部分间的关系的基础上,通过我们本节课复习了哪些知识 这个问题,让每一个学生再一次经历全面,系统地总结四则运算的意义与关系,形成相应的知识体系.

  我的说课结束了,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专家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数的运算》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

  【复习内容】教科书第十二册第87页“整理与反思”及“练习与实践”的1~8题。

  【知识要点】

  1、计算整数加、减法要把相同数位对齐,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把小数点对齐,计算分数加、减法要先通分化成同分母分数。但不管是整数加、减法,还是小数或分数加、减法,计算时都是把相同计数单位的数直接相加、减。

  2、计算整数乘、除法都要按法则进行计算。小数乘法先按整数乘法算,再根据因数里一共有几位小数,在积里点上小数点;小数除法把除数化成整数来除,要注意小数点的处理。分数乘法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分数除法用被除数乘除数的倒数。

  3、这部分内容与以往教材相比,有以下几点不同:

  ①关于乘法:4个6,可以是4×6,也可以是6×4;4×6读作4乘6,4和6都是乘数,也可以叫做因数。

  ②关于除法:新教材中没有给出“第一种分法”和“第二种分法”等名称。

  ③对小数和分数的混合运算不作要求,对分数中的假分数不要求化成带分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正确掌握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法则及整数计算法则与小数计算法则之间的联系,能正确进行计算。让学生掌握加减法之间,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并能应用这种关系进行验算。并在计算过程中熟练地进行估算。

  2、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依据具体算式灵活地选择计算方式,体会不同计算方式的价值。

  3、使学生根据提议正确理解数量关系,合理选择和组合信息。

  4、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百分数的意义和应用,理解相关的基本数量关系,掌握与百分数有关的计算。

  二、教学建议

  在复习这部分内容时,重点抓住以下几点进行:

  1、重视学生的口算。第一学段的要求是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法和表内乘除法,会口算百以内的加减法;第二学段的要求是会口算百以内一位数乘、除两位数。

  2、加强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

  3、鼓励算法多样化。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4、练习过程中要减少单纯的技能训练。第一学段要求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一位数乘三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第二学段要求能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四则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简单的小数、分数的混合运算也是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5、避免繁杂计算和程式化地叙述“算理”,避免将运算与应用割裂开,避免对应用题进行机械的程式化的训练。对于较繁杂的计算,允许学生借助计算器进行计算。

  6、对于每分钟的口算量,数学课程标准中没有作具体要求。

  三、知识链接

  1、认识乘法(教科书二上P1)

  2、认识除法(教科书二上P30)

  3、小数加法和减法(教科书五上P47)

  4、小数乘法和除法(教科书五上P68、P86)

  5、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教科书五下P80)

  6、分数的乘法和除法(教科书六上)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四则运算的意义及法则

  1、通常所说的四则运算是指什么?(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四则运算的意义各是怎样的?

  2、整数加减法是怎样计算的?[数位对齐,从个位加(减)起]

  小数加减法是怎样计算的?[小数点对齐,从最低位加减起]

  整数加减法和小数加减法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教师小结。

  3、分数加减法是怎样计算的?(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方法进行计算。)

  4、整数乘法和除法是怎样计算的?小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有什么相似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5、分数乘除法是怎样计算的?

  (二)完成“练习与实践”第1-8题。

  1、完成“练习与实践”第1题。先让学生直接写出得数,再交流总结出相关的口算方法。如果部分学生口算有困难,可以允许他们现写出计算过程,再写出得数。

  2、完成“练习与实践”第2题。让学生一组一组地进行计算,通过比较和交流进一步弄清各种运算的计算方法。

  3、完成“练习与实践”第3题。这一题的估算练习只要求学生估算整数加、减法和乘法。

  4、完成“练习与实践”第4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各题的.验算方法。这一题的演算方法可以是多样的,重点是让学生养成验算的意识和习惯。

  5、完成“练习与实践”第5题。先让学生列出解决问题的算式,再依据算式说说怎样计算。要让学生分析简单的数量关系,还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是用口算、笔算、估算还是用计算器算。做这4道题不难,关键是让学生以这4题为例,讨论什么情况下用口算,什么情况下用笔算,什么情况下用计算器算,什么情况下只需要估算,加深对这几种计算手段施用情况的感悟。

  6、完成“练习与实践”第6题。先帮助学生理解场景中的信息,再让学生正确理解相应的数量关系,合理选择、组合信息。

  7、完成“练习与实践”第7题。先让学生弄清应纳税款是多少元的14%,再独立完成。

  8、完成“练习与实践”第8题。先出示第8题表中数据,让学生试着比较这几个队员助跑摸底成绩。学生可能在认识上有分歧,要逐步引导他们明确:只比较助跑摸高的厘米数是不合理的,合理的方法是现分别算出每人助跑摸高的厘米数相当于起身高的百分之几,再比较得到的百分数。

《数的运算》说课稿3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回顾与整理—总复习第117页知识与技能部分(二)——数的运算。

  “数的运算”这部分内容包括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意义和计算法则、运算定律和简便运算以及四则混合运算三部分。《整理和复习》中将小学阶段的计算知识和技能进行了系统整理:

  (1)进行比较对照,沟通了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意义,看到四则运算间的关系。

  (2)通过复习运算定律和简便算法及其应用,加深对算理的理解。

  (3)通过复习四则混合运算,在掌握运算顺序的基础上,学会在计算过程中根据运算符号和数的特点以及数与数之间的联系,合理灵活地选择计算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对于“数与计算”,学生在生活中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又经过前边单元的系统学习,对整数、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意义和特点有了比较详细的了解,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增强学生的数感,灵活选择适当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进一步感受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与计算”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数感,提高计算能力。

  说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系统归纳、整理整数、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意义、特点和表现形式,并能正确灵活运用运用。

  2、学生对生活中的事件和数据,从数学的角度、用数学的思想加以解释,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的数学意识,经过分析、思考、讨论、争论,得出数学的结论。灵活选择计算方法,把枯燥的计算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系统化、深化。

  3、体会合作交流的实际意义,在合作交流中学习。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对生活中的事件和数据,从数学的角度、用数学的思想加以分析解决。教学难点是:能灵活地运用运算定律和性质进行计算。

  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①预习与回忆法——让学生对将要复习的内容先进行回忆,调动自己头脑里的相关记忆,并对将要复习的内容先进行自我学习。

  ②自主梳理,整理归纳法——梳理要完成两项任务,一是将相同的知识点联系起来,二是把不同的知识点分开来,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整理归纳法是教师在研究教材和学生的基础上,让学生把学过的知识按一定的方式予以分类,整理,以求系统连贯,便于学生的复习与提高。

  ③比较法——比较是重要的也是常用的思维方法。在数学复习课中利用比较法复习,可以帮助学生分清知识的联系与区别,便于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④讨论法便于有针对性地解决一些复习中的疑难问题,提高复习效果。同时也便于教师及时掌握复习过程的反馈信息,以便更有效地进行下一步复习。

《数的运算》说课稿4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是来自洋后学校的数学教师王金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有理数加法运算律,这节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根据新课改新理念,围绕努力实现“用好教材”,而不是传统教学中的“教教材”,我将从以下五个环节逐一进行阐述我对于本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是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的内容,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一方面,这是在学习了有理数加法的基础上,对有理数加法运算的进一步深入和拓展;另一方面,又为学习有理

  数混合运算等知识奠定了基础。因此本节课在教材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学情分析

  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加法以及正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对有理数加法运算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但对于引入负数之后加法运算律的理解,学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学中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3、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学情分析,结合新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我将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的内容,运用运算律进行简化加法运算,运用有理数加法解决问题。

  难点确定为:运用有理数加法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我确立了如下的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能用字母表示运算律的内容;

  (2)能运用运算律较熟练的进行加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体验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在实际运算中的应用;

  (2)能运用有理数的加法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通过思考、观察、比较等体验数学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方法分析

  数学是一门培养和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为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循序渐进与启发式的教学原则,我设计了以下四种教法:

  〖情境法〗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本节课的重要性;

  〖探究法〗引导学生探究在求解两个加数的和以及调换加数位置后的值有什么变化,接着继续探究结合律的规律;

  〖演示法〗演示具体的简化运算过程;

  〖讨论法〗通过探究、演示、讨论得出并领会a+b=b+a,(a+b)+c=a+(b+c)所表示的含义

《数的运算》说课稿5

  一、说教材:

  (一)地位、作用: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有理数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节课内容的难点。有理数乘法分配律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计算的前提和依据,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本节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的过程,发展学生观察、归纳等能力

  2、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分配率

  3、能运用乘法运算律简化运算,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三)重点、难点:

  运用乘法的.运算律进行乘法运算

  运用乘法法则和乘法运算律进行运算

  二、说教学方法:

  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我将采用探究发现法、讲授法等。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一个又一个带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景,诱导学生思考,教师并适时运用电教多媒体动画演示,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来达到对知识的发现,并自我探索找出规律,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从而培养思维能力。

  三、说学法:

  根据学法指导自主性的原则,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下,通过教师的启发点拨,学生的积极思考努力下,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发现的过程,使学生掌握了知识,体现了素质教育中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问题,达到教学的目的。

  四、说教材程序:

  第一步

  现在用我们所学的知识,大家解一下这几道题:

  6×13 13×6(—5)×6 6×(-5)—4×(-1/2)-1/2×(—4)提问:观察一下这两组式子和结果,可以发现什么规律?学生:每组的计算结果一样,我们可以得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在有理数中依然成立。

  乘法的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式的位置,积不变。

  ab=ba第二步

  现在用我们所学的知识,大家解一下这几道【2×(-3)】×(-1/3)2×【(-3)×(-1/3)】提问:大家又能发现什么规律

  乘法的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 (ab)c=a(bc)技能训练

  (-10) ×(-1/3)×0.1×6 20×1/4×(-8)×1/20第三步

  大家再试试这2道题

  (-4+5+1)×6 -4×6+5×6+1×6你发现了什么?

  一个数与几个数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与这几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乘法分配率a(b+c)=ab+bc 总结:我们发现小学学过的乘法三大运算律在有理数范围内同样适用。配合例题,规范解法

  例、用两种方法计算(1/4 + 1/66/12)×12 =-1/12×12 =-1先通分加减之后再做乘法

  解2:原式=1/4×12+1/6×12—1/2×12 =3+2-6 =-1省去通分的麻烦

  技能训练,先动手试一试,再讲解

  70×14+89×14+41×14 29 24/25×5 20 1/5×5解:原式=14 ×(70+89+41)解:原式=(30-1/25)×5解:原式=20×5+1 =14 ×200 =30× 5-1/25× 5 =101 =2800 =150-1/5

  三、巩固训练,熟练技能=149 4/5 30×(1/2-2/3+0.4) 5 24/13×12 19 23/24×24 (1/3 + 1/4 - 1/2) ×12

  四、布置作业P33练习

  新课堂作业P20第8题

《数的运算》说课稿6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湘教版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下面我从四个方面即说教材、说教学法、说教学过程的设计向大家介绍一下我对本节课的理解与设计。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是初中教学运算中地较重要的内容之一,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是本章的重点之一

  一、说教材:

  (一)、素质教育目标

  1、知识教学点

  能按照有理数的运算顺序,正确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混合运算.

  2、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运算能力.

  3、德育渗透点

  培养学生在计算前认真审题,确定运算顺序,计算中按步骤审慎进行,最后要验算的好的习惯.

  4、美育渗透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会认识到小学算术里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同样适用于有理数系,学生会感受到知识的普适性美.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和运算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法则

  难点:掌握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法则,尤其是理解运算中的顺序

  二、说教法

  本节课学习新课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尊循教师为学习的领导者,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我尽力引导学生为知识的发展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说教法

  学习突出自主学习,发现。知识是通过学生动口,动手、动脑获得学生在学习中总结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法则

  四、说教学过程

  (1)、温故知新

  复习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以及乘方的运算,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和为这节课的学习作准备

  1、口算

  要求学生说出是如何计算的

  2、确定下列各式积的.符号

  要求学生说出确定的方法

  3、刚进行了除法的计算,下面的式子你会算吗?

  (2)、探究新知

  1、观察①以上三个式子与刚刚计算的式子有什么区别?包含了那些运算?

  ②说说以上每个式子的运算顺序

  ③对于第三个式子能否先算

  2、实践根据以上的运算顺序对以上的三个算式进行计算

  3、总结有理数乘除混合运算顺序

  (小组内合作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尝试计算,小组派代表到黑板演示求解过程。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有理数乘、除混合运算顺序及如何确定结果的符号。)

  (3)实践应用

  练习1:观察下面两位的解法正确吗?若不正确,你能发现下面解法问题出在哪里吗?

  (学生讨论发表观点之后,教师强调指出运算顺序的问题和除法不适合运算律的问题)

  练习2:生活小应用

  一般情况下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已知世界最高峰是珠穆朗玛峰海拔约8844.43米,请用式子表示从山底到山顶下降的温度,并计算出来。(温度下降计为记为负,结果精确到0.001)

  列式为:8844.43÷100×(-0.6)

  (通过此题讲解关于生活中用计算器的问题,让学生动手操作,教师讲解如何使用计算器,并强调精确值的问题)

  (4)、巩固训练

  1、填空

  ①(-1)×(-2)÷(-3)的结果的符号是。

  ② ÷(-)×0=

  ③(-2)÷(-3)× =

  2、计算

  ①-3.5 ÷ ×()②(-)×(-)÷(-)÷3

  ③用计算器计算1.26÷(—15)×80

  3、综合拓展计算

  4、总结

  1、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

  2、同级运算,按从左到右的确顺序进行

  3、如果有括号,就算小括号的再算法中括号里的然后算大括号里的

  (5)、板书设计

  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

  有理数乘、除混合运算顺序:

  1、可以按从左到又的顺序依次计算。

  2、也可以先将除法转化为乘法。

【《数的运算》说课稿】相关文章:

《数豆子》说课稿06-30

数的运算教学设计(通用10篇)08-05

集合的运算说课稿(通用5篇)07-24

数星星的孩子说课稿12-06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说课稿06-30

运算定律说课稿(通用9篇)07-22

《分数混合运算》说课稿范文(精选11篇)08-19

人教版《平均数》说课稿06-30

1000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02-02

《平均数》说课稿通用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