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说课稿范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物理说课稿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物理说课稿范文1
开场白:各位领导、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八上物理引言《奇妙的物理现象》,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说说,本节课题的设计思路。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启蒙课,引言则是启蒙课的开篇。向孩子们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展示五彩缤纷、充满神奇的物理世界。通过引言学习让学生们初步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物理学家的高尚情操以及物理学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的重大作用等,以便使孩子们对物理世界有一种新奇感、求知欲,产生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引言体现了义务教育阶段物理教育的培养目标: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从引言可见本教材的主要目的:不仅要从知识与技能方面培养学生,而且还将注重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培养学生,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兴趣,良好的思维习惯,有根据的怀疑精神,一定的创新意识等。
2、教学目标:
根据初中物理新课标的要求和本节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认为这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三点:
知识目标(1)通过观察、实验活动,初步感受物理现象的奇妙,激发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能力目标(2)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初步体验观察的方法,能根据观察到的物理现象提出简单的科学问题。
情感目标(3)让学生在熟悉的情景中,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进行实验探究,从而感受物理与生活的联系。
3、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使学生们对物理世界有种新奇感、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学的浓厚兴趣。
难点是成功地演示新奇有趣的物理小实验。
二、说教法
物理课是八年级学生接触的一门新课程。这门课对于部分八年级学生来说简直有点“谈虎色变”,因为听哥哥姐姐或高年级同学说物理最难学,所以对物理课已经产生逆反心理和畏难情绪。要改变同学们对物理课的偏见,必须用“兴趣”心理去战胜他们的“逆反”心理。心理学理论指出对事物的第一次印象是最深刻、最难忘的。而引言课是八上物理的第一节课,所以我精心设计,力求把它上得生动活泼,使学生们一接触物理,就对它产生极大的.兴趣和美好的印象。本节课我采用演示实验及学生分组实验相结合的方法,观察和实验是学生认识物理世界,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发展学生智力的前提条件,是检验物理知识真理性的标准。教师边演示、边导控,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并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
三、说学法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本节课的特点,在教学中,我着重指导学生如何观看演示实验和自己动手做实验,让学生对实验结果做出猜想,引导学生观察物理现象,不失时机的引导同学们讨论研究,启发学生对物理现象提出问题。因为这是初中物理的第一节课,对于这些物理现象,无需让学生弄明白其中的道理,只要让学生亲自经历实验探究的过程,并产生追根究底的欲望,获得科学研究方法的初步体验,就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四、说教学程序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几幅图片(如蔚蓝色的天空、从树上掉下的苹果、浮在水面上的钢铁轮船等)和一段二胡曲。从幼年起我们就对自然界中的现象怀有好奇心和神秘感,一个个现象觉得就是一个个谜,总想把它们打开,为了揭开其中的奥秘,让我们一起来探索。
2、进行新课
(1)观察有趣的物理现象
本活动包括两个简单的演示实验。完成这两个实验本身并不难,教师也无需花费力气去讲解实验的原理,但在整个活动中要让学生参与到对问题探究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对实验结果做出猜想,引导学生观察物理现象,不失时机的引导同学们讨论研究,启发学生对物理现象提出问题,对于提出有独到见解问题的学生要给于鼓励。例如,放在玻璃罩里的长、短两只蜡烛,谁先熄灭的演示实验,实验前,先让学生猜一猜究竟是那只蜡烛先灭,引导学生讨论,这是一个开放性的实验,实验时控制条件可得出不同的实验结果。实验完成后,在启发学生思考实验现象,并对实验现象提问。有的同学在课堂上思维很活跃,会提出各种猜想,作为老师,这时即使学生提出的某些猜想显得很幼稚、很荒诞,也要发掘其合理因素并予以鼓励。但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猜想,在学生说出他的猜想后,可以问问他“你为什么要这样想呢?”接着做水煮金鱼的演示实验。实验前让学生猜一猜,实验后,使其感到惊奇,产生疑问,引起思维,激发兴趣。
(2)动手做一做
这是学生第一次独力观察物理现象,我采用同座位的两个同学为一小组的方式进行。
活动(1)透过盛水的玻璃杯看书本上的字,你发现了什么?请同学们做个小小科学家,实验前先猜测结果,再做实验验证你的猜测是否正确。比赛哪一组做得又快又好、发现的物理现象最多。实验时,给学生留有足够的观察和思考时间。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物理现象并说出自己的各种发现。如从杯子侧面观察发现书本上的字是变大了;发现书本离玻璃杯越来越近,书本上的字就越来越大;书本离玻璃杯越来越远,书本上的字就越来越小,其间还有一个字体左右反向的过程;从杯口向下观察的情况等。教师与学生一起归纳、总结,再请同学们将自己没有发现的物理现象做实验验证。教师不要刻意追求学生得出完整的观察结果,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最后请同学们参与探究活动。
(2)隔着玻璃板、课本、搪瓷盘、塑料板等物品,磁铁对铁钉的吸引会变化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发现了许多物理现象,也产生了许多疑问,要想知道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等你们学习了物理以后,就能将这些谜一个个打开。
3、课外作业
(1)调查一下,你周围有哪些有趣的物理现象和问题?
(2)做以下的小实验:
[1]将一个生鸡蛋放进盛有清水的杯中,然后逐渐向水里加食盐并使其溶解,注意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并对这个现象提出问题。
[2]小心地把水、食用油(每种一小杯)沿着杯壁依次缓缓倒入深玻璃杯內,然后再放入一粒葡萄或一小段蜡烛。将你观察到的现象画下来并提出问题。
4、板书设计
引言—探索物理世界的奥秘
第一节奇妙的物理现象
一、观察有趣的物理实验
二、动手做一做
物理说课稿范文2
1说课分析
高中物理第一章第六节“力的分解”是在前五节学习了力的初步概念,常见力和力的合成的基础上,研究力的分解问题。它是前几节知识内容的深化,依据可逆性原理和等效思想强化矢量运算法则,同时矢量运算始终贯穿在高中物理知识内容的全过程,具有基础性和预备性,为以后学习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矢量奠定基础。因此,本节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矢量概念是高中物理引进的重要概念之一,是初中知识的扩展和深化。在初中物理中,学生只学习了同一直线上的力的合成,“代数和”的运算在学生头脑中已成定势,造成了学生的认知断层,因此本节教学的重点是:理解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在具体情况中运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教学难点是:力的分解中如何判断力的作用效果以及分力的方向。
2说课目标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面向全体,全面发展,提高科学素养为指导思想,按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新课程标准理念,提出三维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理解分力的概念及力的分解的含义,知道力的分解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理解力的分解的方法。
②能力目标:强化“等效代替”的物理思维方法,培养观察、实验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德育目标:力的合成和分解符合对立统一规律,联系实际培养研究周围事物的习惯。
3说课方法
针对本节课的特点,采用实验体验、问题解决式教学法。其指导思想是让“学生主体,教师主导”观在教学中得以体现,从理论深入到实际。其操作策略是:
①问题学生提。学生通过提出问题,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
②认知准备。注重学生认知准备,提高课堂教学的达成度,这堂课前的认知准备分两个层次,一是浅加工阶段的认知准备,如分力、力的分解概念等;二是深加工阶段的认知准备,学生提出的问题,能击中要害,抓住关键。
③学生体验、感受,形成直觉思维,能突破难点,同时留下深刻印象。
④巧用评价,激活学生内动力。采用师生情感共鸣、配合默契、体验成功的内在激励方式,从深层、长久、公平的角度,让评价内化为学生内动力。
4说课指导
①引导学生质疑。质疑在不好理解处,质疑在不好分析处,质疑在不好掌握处。
②提供思维策略。用实际效果确定分力方向;用平行四边形定则确定分力大小。
③教给分析方法。实际效果分析法,等效代替法。
5说课过程
1.课前预习,自主探索
①课前一天晚自习,引领学生学会预习,给足他们自主探索的时空,让学生带着一定的知识储备走进课堂,提高合作、探索学习的有效性。
②提出问题(书面)教师汇集、列序。
2.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这里有一个钩码,可用一根细线提起,可用两根细线提起,哪种情况细线容易被拉断。演示用一根细线提起来,再将此细线穿过钩码,两端上提分开,细线断了。以此激活课堂。
3.共识目标,质疑问难
同学们预习后提出了有价值、有水平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就能达到本节的教学目标。展示教学目标、展示经教师筛选、排序的问题,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做到了以学定教。
4.循疑而进,问题解决
①什么是分力?什么是力的分解?属表征问题,学生在书上勾画(多媒体展示)。
②为什么说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
请学生回答:合力可等效代替两分力,那么两分力就可等效代替合力?因为分力的合力就是原来被分解的那个力(语言加工)。从而领会分力与合力的关系:等效代替不能共存。”
③什么情况下力的分解有确定的解?
请学生画,同桌讨论,看教材上图1—29。
引导学生总结:已知两个分力的方向或已知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两种情况有确定的解。(这不是重点,欲放即收,决不越俎代疱)。
④在具体问题中怎样进行力的分解?
通过实例分析说明:为什么要分解?实际效果怎样定?分力方向如何找?分力大小如何求?
例1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受一个斜向上方的拉力F,请将F分解。
长胶板两端搁置,中间放一木块,用斜向上的力拖木块。运动一段位移,请学生观察此力的效果:长胶板弯曲程度减小,木块水平起动(可多媒体展示)。
讲清三个层面:
①没有沿F的方向起动,说明没有沿F方向的`效果,因为有两个效果,所以要分解。
②胶板弯曲程度减小,即“垂直上提”和“水平起动”两个效果确定两个分力的方向。
③平行四边形定则确定两个分力的大小,然后计算求解(以上用动画展示,绝不在数学上花功夫)。
例2物体静止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其重力产生的效果怎样?
先请学生将教材放在手掌上,手掌斜向下,有何感觉?再让学生分析、作图、计算,教师巡视、纠编,找出做得好的通过实物展台让学生观看,作出评价。最后,实验验证:橡皮绳一端系方木块,另一端固定在倾斜的胶板上,如图1。
观察重力的效果。抬高胶板,使倾斜角增大,观察重力的两个效果的变化情况并与求解的分力表达式对照。请思考:斜面上的情况,重力一定沿斜面分解吗?怎样分解?如图2,将重力G分解为垂直档板的F1和垂直斜面的F2。
5.联系实际,实践探索
学生阅读教材,第一段和最后一段(拖拉机拉耙来耙地,车辆上桥、下桥),深挖教材的编写规律。讨论:为什么公园滑梯倾角大而大桥要修很长的引桥来减小倾角?
6.回顾反思,学有所得
同学们,依据上例的解题过程,请你总结力的分解的方法:
①根据实例效果确定分力的方向;
②由平行四边形定则确定分力大小。
7.思维策略,巩固训练
①如图3支架,绳子对O点的拉力产生什么效果。请一名学生上讲台,手伸直拿住竹杆的一端,另一端插在腰上,在手握处挂上适当重量(50N)的水桶,请他谈谈感受。同桌的同学,一人手叉腰,另一人使劲压,互相交换做,这种自我感受、合作学习,使课堂气氛热烈、活跃,学生印象深刻。教师展示分解过程,讲解分解方法。创设问题,不知ΔABO的角度,怎样计算分力大小呢?造成认知冲突,提出作图法求解,教师讲解此法,使本节课有整体建构。
②同学们,一根线和两根线悬挂同一砝码,两根线的张角较大时,易断!知道为什么吗?多媒体展示画好了的几幅力的分解力,可得出结论。
8.总结扩展,突出重点
①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同样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
②在具体情境中用实际效果去分解力;
③分力的大小可计算、可作图。
9.作业布置,开放练习
①观察身边的力的分解实例;
②书面作业。
6板书设计(略)
物理说课稿范文3
一、说教材
1、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出自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八章《运动和力》中的第2节《二力平衡》。主要涉及到的内容有三个方面:即力的平衡概念、二力平衡条件及其应用。二力平衡是物体受两个力作用而保持的平衡状态,是物体受力平衡问题中最简单的一种情况,在力学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它既是牛顿第一定律的延续,又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其它力学知识的基础,所以二力平衡知识是联系新旧知识的一个纽带。这部分内容和方法的学习,关系到学生以后会不会进行受力问题的分析问题。因此,学习这部分知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力的平衡和二力平衡的条件。
(2)知道二力平衡时物体的运动状态。
(3)会应用二力平衡条件去分析、解决简单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二力平衡条件。
(2)学会分析一个物体受几个力及这几个力的平衡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由于二力平衡条件是从实验中总结出来的,能够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物理道理的意识。
3、说教学的重难点
(1)重点:二力平衡条件是学生进行力与运动关系分析的基础,所以二力平衡条件是重点。
(2)难点:力的平衡概念的建立是难点;由于初中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还处于萌芽状态,对物体受平衡力作用的分析、判断能力比较弱,所以运用二力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也是本节的难点。区别一对平衡力与一对相互作用力也是一个小的难点。
4、说教学器材
教师演示:
(1)自制二力平衡演示器
(2)有关多媒体课件
二、说学情
(1)学生已有的有关力及运动方面的知识为本节内容的学习提供了知识基础。
(2)学生经过一年多的物理学习已经基本掌握了探究这种方法,这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有利的方法保证。
(3)学生还存在着一定的思维障碍。例如:电梯停止在三楼,要使它匀速上升到四楼,所用的拉力必定大于电梯静止时受到的力;当我们推讲桌而推不动的时候,学生往往会认为这是推力小于阻力的原因等。这样就会造成学生对一个物体在平衡状态下,对平衡力的理解和应用产生思维障碍。
三、说教法
根据本节内容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法:
①先演示;
②安排学生“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活动,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对实验进行实验设计、操作、观察、思考;
③学生相互交流讨论自己得出结论,教师再适时地进行点拨,体现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四、说学法
新课程要求学生“会学”而不仅仅是“学会”,因此要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通过探究实验,充分发挥实验的直观作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其它任何学习手段都不能代替的。
在实验中,指导学生学会“实验探索—思考深入—归纳总结”的实验探究问题的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另外,为了让学生能够达到学以致用,真正掌握二力平衡知识,安排了几个随堂练习。
五、说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第一步:导入
为了顺利实施目标做好知识上的铺垫,提出已学问题: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能不能反过来说: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物体,不受力的作用?
学生明确回答后,列举常见的例子。
(一)创设情境引入:
(1)找一个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上台即可,能够激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同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这位同学站在这里静止不动,虽然只受两个力的作用为什么会保持静止呢?
(2)教师边手拿粉笔盒上下做匀速直线运动,边问学生粉笔盒所处的状态、受到几个力的'作用?
(上述两个问题的设置是为了让学生能把当前的问题同牛顿第一定律联系起来:物体没有受到外力作用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那么处于这两种状态下的物体是不是就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呢?实际生活生产中,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这时物体所受的力就是平衡力,当物体虽然受力但是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此时称为力的平衡。从而自然而然地引出二力平衡内容。用多媒体投影:“力的平衡”,进一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二力平衡条件
由于在初中阶段学生学习的是最基本、最简单的二力平衡,我们就从这开始。有的同学会从日常生活中体会到物体的其它状态:例如,火车刚出站或将要进站的时候处于平衡状态吗?显然不是!那么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应该具备什么条件呢?
(设置这样的过度语能够为学生探究新知留下悬念,激发其解决问题的。)
(1)教师首先演示一下课本中的实验。(在这里教师做演示,目的是能给学生一个示范;有很多的问题是看起来简单做起来难,我们也知道学生的探究活动大多是已知结论的探究,并不是科学家们的那种未知结论的研究。所以演示还是有必要的,也可以改成边演示边探究实验。)
实验步骤:
①硬纸板受到大小不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的力,运动状态如何;
②硬纸板受到大小相等、方向相同、在同一直线上的力,运动状态如何;
③硬纸板受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力,运动状态如何;
④硬纸板受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的力,运动状态如何;
开始第五步前,提出问题:是不是硬纸板受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的力,就一定位于平衡状态。
⑤将两钩码系在硬纸板上使两小车受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的力,用剪刀将硬纸板剪断,观察硬纸板的运动状态。
按照探究实验的常规分几步进行,重点放在学生实验方案的设计上,等到学生完成后,先找几个成绩好一点的同学向全班同学展示一下(讨论交流),然后我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我的设计方案以及空的记录表格,再由学生进行具体地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针对投影上提出的观察问题,请学习成绩中等的同学来回答。同时启发学生思考二力平衡的条件。最后归纳、总结并投影出二力平衡的条件。
(2)在整个学生的探究实验中,教师的及时引导再加上前面演示,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学生的设计、操作、观察、思考和总结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由于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实验中来了,也反映了面向全体的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3)在得到二力平衡条件的基础上,教师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对结论进行提炼处理,使学生易记、易用。教师最后总结成八个字:同体、等大、反向、共线。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对条件的记忆和理解,也能培养学生的概括思维能力。
(三)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对所学知识作小结后,出示实例:吊着的电灯保持静止,灯受重力20牛,则此灯受拉力大小为多少?
先由灯处于静止得到它受平衡力;然后分析灯受哪两个力,即重力和拉力,最后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已知重力20牛,确定出灯受拉力20牛。
最后再以提问的方式向学生强调一下一对平衡力与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区别。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正确地应用二力平衡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趁热打铁,用多媒体向学生出示随堂练习(能够起到紧扣重点、越过难点的作用),进一步巩固所学的内容、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说小结和作业
作业要尽量少而精,以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学习指导与联系的基础梳理。
七、说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重点是二力平衡的条件,为了能使学生对这个重要的内容深刻理解,一方面要认真做好演示实验,起到积极引导的作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做好探究实验,主动地探求二力平衡条件,这是关键之所在!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地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
【物理说课稿】相关文章:
物理说课稿05-24
物理说课稿模板03-29
初中物理说课稿01-16
初中物理实验说课稿04-02
物理《电阻》说课稿范文01-23
初中物理的说课稿优秀10-12
有关物理说课稿模板集锦04-19
物理说课稿范文汇总【15篇】11-13
八年级物理说课稿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