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说课稿

时间:2023-04-04 11:41:06 说课稿 我要投稿

说课稿范文锦集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范文锦集,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说课稿范文锦集

说课稿范文锦集1

各位老师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点、线、面、体》,下面我对本课题进行分析:

  一、教材分析(地位与作用)

  《点、线、面、体》是人教版必修教材第4章第1节第2个课题。因此,本课题的理论、知识是学好以后课题的基础,它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一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的概念。

  (2)理解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

  2.解决问题:

  使学生经历用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用它们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情感态度:

  让学生认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各种数学活动发展学生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

  三、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点动成线、线动作成面、面动成体的活动。

  由于这个活动比较抽象,为了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上谈谈。

  四、教法分析

  为了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五、教学流程:

  活动1

  从静态的角度认识体、面、线、点之间的关系,即“体由面组成,面与面相交成线,线与线相交成点”。这是本节课的重点,为了突破这个重点,我将抽象的概念融于大量生动形象、具体的实例中,有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记忆。让学生体验图形是有效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从而使学生乐于接触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活动2

  从动态的角度认识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即“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这是本节课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引导他们通过活动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让学生认识到通过观察、实验、类比、推断可以获得数学猜想,体验数学活动充满探索性和创造性。

  活动3

  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几何体的组成,即“点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小结

  通过小结让学生明白,本节是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几何体又进一步抽象出体、面、线、点基本元素,最后又由这些元素得到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即“由具体——抽象——具体的过程”。同时让学生初步学会反思。

  布置作业

  巩固所学的知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六、板书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本节课的脉络。

  七、课后反思

  这节课,通过三个活动引导学生认识点、线、面、体及其之间的关系,使学生经历用图形来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并会用他们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并锻炼学生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当然,本节课也有不足之处。比如:第三个活动没能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和归纳,在学生探究的时候,引导不够。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应多想信学生,让他们多说,老师少包办,这样教学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最后我以这样一副对联结束这节课:

  上联加减乘除谋算千秋功业

  下联点线面体描绘四化蓝图

  横批你行我也行

  谢谢各位。

说课稿范文锦集2

  一、说教材

  《牧童》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篇《古诗词三首》中的第一首古诗,本单元以“童真童趣”为主题,本首诗主要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表现出牧童心灵的自由自在,无牵无挂,自然放松。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充满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与追求。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编写特点和五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牧童、蓑衣、铺”等生字生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默写古诗。

  3、通过看注释、圈点批注、想画面等方法,理解诗意,并会用自己的话讲述诗意。

  4、通过古诗的学习,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与快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为了能顺利达成这一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重难点确定如下:

  重点是:通读古诗,再通过看注释、圈点批注、想画面等方法,理解诗意。

  难点是: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与快乐,从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5、说学情:五年级学生已学过很多古诗,他们基本能借助注释、工具书、看图想画面等方法读懂古诗大意,但是,他们对古诗背后蕴含诗人的情感还不能深刻体会,此时,教师就应适时点拨引导。

  二、说教法学法

  教法: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曾经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被点燃的火把。”为了突出重点,攻破难点,解决疑点,再结合本课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课教学方法:朗读感悟法,例如:初读古诗时,我让学生充分的把古诗读几遍,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再读古诗,通过个别读、齐读、对读等方法读出层次美,读出情感。其次我还运用了圈点批注法、点拨引导法,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积极思维、热情参与、独立自主地去解决问题。

  学法: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关键,可是学生获得知识又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我首先引导学生学会圈点批注,运用圈点批注法阅读xx。可以在圈点中积累词语,在批注中感知语言,感知作家作品所表达的情感,这样课堂就会有了语文味。学生运用圈点批注法,就如拥有了学习语文的一把钥匙。例如:在初读古诗这一环节,我让学生边读边用斜线画出古诗的节奏,用圆圈画出不认识的字词,然后和小组的同学交流,力求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发展性,创造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其次教会学生合作交流,学生在初读古诗的基础上,边读边勾画出重点词句,并在旁边处写上自己的感受,就疑难问题进行小组讨论以求明确,解决疑难,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总结规律。这种方法最大的特点就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敢于说话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我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根据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环节我借助多媒体回忆童年生活的情景,从而引入古代儿童的生活又会是怎样的?这样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多种感官,引发学生的思考,自然而然的会把学生带入文本。

  2、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新课标指出:“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学生也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本环节我让学生充分的把古诗读几遍,学会圈点勾画,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组内互相学习,重点理解“蓑衣、铺”字,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借助一些图片帮学生理解词语,指导学生读通古诗,读出节奏。真正体现了学生在做中学的`教育理念。

  3、研读古诗,深入思考

  阅读教学正像叶圣陶先生说的那样:“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美读得其法,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苏霍姆林斯基还说过:“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比教给知识更重要”。所以在这一环节中,我鼓励学生,不仅要读通古诗,还要想象画面读懂诗意,结合学法指导,重点采用朗读,圈点批注、合作交流等方法,指导学生在读中悟情,读中悟理。主要抓住以下三个环节:

  (1)、出示自学任务。

  (2)、学生自己对照任务自读自悟,期间自己用圈点批注的方法尝试解决问题。

  (3)、小组的同学一起交流自己想法,我作为引导者,适时抓住学生交流的精彩词句、语段谈体会,谈作者用词的好处。

  例如:抓住“铺”想象画面,品读“弄”感受情趣,想象“卧”感悟形象。然后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去感受xx所表达的情感,我还鼓励全班同学敢于大胆对个别同学的发言做出合理的评价,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在品读中积累语文,在合作中体会学习的乐趣。

  4、拓展延伸,读懂诗人

  (1)、学习古诗,不仅要读出诗中画,还要读出诗中人,也就是诗人的思想体现,为了解决这一难点,本环节我引入诗人的背景资料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体会诗人对自由、悠闲的田园生活的向往,之后我还出示了几首古代儿童诗,拓展知识,开阔视野,学生通过读,突出单元主题。

  (2)、一节好课的结束是学生课外阅读的开始,所以我针对本节课的学习情况布置让学生课后搜集更多的儿童诗去读一读(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阅读量。又达到了课内外知识相连接目的)

  四、说板书

  好的板书是课堂的浓缩,本节课我主要抓住学生对牧童的评价语言和作者情感表达的概括进行板书,这样结构清楚,层析分明,力求达到简洁明了,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五、说反思:

  以上就是我预设的一堂课,本节课我主要是打破了古诗教学中逐词逐句的串讲串问,通过想象画面,抓关键词,品精妙处,进一步想突出语文味,不过课堂是生成的过程,课中难免会遇到一些跟预设有偏差的问题,但我会努力根据课堂生成的机智去随时调整、我的说课到此结束,不当之处,请评委老师批评指正!

说课稿范文锦集3

  一、说教材

  《凡卡》是小学语文人教版教材第12册中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通过凡卡给爷爷写信这件事,反映沙皇统治下俄国社会中穷苦儿童的命运,揭露了当时社会制度的黑暗。xx表达上的特点有两个方面,一是由“作者的叙述”、“凡卡写的信的内容”和“凡卡的的回忆”三部分内容穿插起来,互相辉映;一是采用对比、反衬、暗示的表达方法。

  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设为: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凡卡悲惨的生活遭遇,体会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2、初步领悟xx所采用的对比、反衬、暗示的表达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xx内容很丰富,其中反映xx主旨的核心内容是凡卡写的信,而信中最能集中地反映凡卡生活悲惨和内心痛苦的是第八、十、十五自然段,因此,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通过第八、十、十五自然段的理解感受凡卡生活的悲惨和内心的痛苦。

  xx的教学难点确定为:初步领悟xx所采用的对比、反衬、暗示的表达方法。

  二、说教法学法

  教法:问题情景教学法,直奔重点,,引导感悟。

  学法:质疑、探究、感悟、朗读四结合学习法。

  三、说教学程序

  (一)谈话导入,初设疑问

  由“圣诞节”这一西方节日谈起,此节日相当于我们的春节那样隆重。当我们沉浸在新年的快乐之中时,在19世纪的俄国有一个九岁的小男孩凡卡,在最快乐的圣诞节夜里,孤零零的正边哭边给他爷爷写信,大家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1、快速读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由于课始有了目标,学习就有了方向,读书就有了热情)

  2、了解课文内容,分清作者叙述的'内容、信的内容、回忆的内容。

  (二)重点段落,精心研读

  由于课文篇幅较长,内容和形式比较复杂,必须突出重点段落,才能触类旁通。信的内容中,重点感悟是“凡卡学徒生活苦”(第8自然段)。回忆的内容中,精读“凡卡与爷爷砍圣诞树”(第13自然段),深入理解xx最后一段(第21自然段)。

  1、指导感悟第八自然段,采取自读和交流讨论的方式。指导过程如下:

  师:凡卡在信中向爷爷诉说学徒生活的事中,哪件事留给你的印象最深刻? 师:那好,大家再认真阅读这些内容,看看通过哪些词句让你感受最深?(学生自读本段)

  生:我对凡卡挨打这件事情感受最深。通过“揪”、“拖”、“揍”这些词,我仿佛看见了凡卡挨打时满地翻滚的样子。

  生:我对老板娘拿鱼嘴“戳脸”,伙计们“捉弄”他,老板随手“捞起”个家伙就打这些词语可以看出他们拿凡卡不当人,我们仿佛能听见凡卡挨打时痛苦绝望的惨叫声。

  师:说得好,体会得很深。还有想说的吗?

  生:我对凡卡挨饿这件事情感受很深。从“一点面包、稀粥”等词我能体会到凡卡几乎天天挨饿,我仿佛能看见他瘦得皮包骨的样子。生:我对凡卡挨冻、睡不好这些内容同样感受很深。“他们叫我睡在过道里,他们的小崽子一哭,我就别想睡觉,只好摇那个摇篮”。还有一处“我原想跑回我们村子去,可是我没有鞋,又怕冷”。从这些内容中,我仿佛能看见凡卡缩在墙角里瑟瑟发抖的样子。

  师:大家体会得多深啊!从凡卡受到的这些苦中,我们进一步感受到什么? 生:他的命运很悲惨!

  接着让学生以同样的方法学习第10、第15自然段,鼓励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大胆提问,通过讨论探究解决问题,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凡卡的不幸。最后,让学生把信的全部内容有感情地读一读,进一步体会了凡卡的悲惨生活。

  凡卡回忆的“快乐”生活,是和爷爷去砍圣诞树的情景。这一段放手学生去读,读出凡卡的快乐和爷爷的有趣。读后教师质疑:课文写了凡卡学徒生活苦,为什么又回忆凡卡乡下生活的“快乐”,这是不是矛盾?引导学生讨论,领悟作者这样写更反衬出凡卡学徒生活的“悲惨”。

  (三)拓展想象,深化主题

  课文最后写了凡卡寄信和做梦,暗示凡卡希望回到爷爷身边只能是一个甜蜜的梦而已。《凡卡》的末尾段写道:“过了一个钟头,他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他在梦里看见一铺暖炕,炕上坐着他的爷爷,搭拉着两条腿,正在念他的信??泥鳅在炕边走来走去,摇着尾巴??”本片段以省略号结尾,作者没有告诉读者小主任命运的最终结局,对此,我为学生创设一个拓展想象的空间进行创新思维训练,去共同完成这个悬念,同时也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师:小凡卡满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他的美好愿望能实现吗? 请同学们动脑筋思考后,跟自己的学习伙伴交流或讨论一下。

  四、板书设计:

  15凡卡

  乞求爷爷带他回去

  挨饿挨打睡不好被欺负

  {沙皇统治,命运悲惨}

说课稿范文锦集4

  一、说教材:

  《快乐的节日》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十三单元“快乐的生活”中的第一课。本课课文是一首唱了近五十年的歌的歌词,从新中国建立的喜悦,唱到社会主义新生活,唱到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因为它传达了时代的脉搏和气息,又切合儿童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原文共有三节,这里只选了两节。末段是副歌。本课时为第一课时

  二、说教学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节日带来的快乐。

  (二)、过程与方法:

  1、在拼读中独立识字

  2、通过朗读感受生活的快乐。

  (三)、情感价值观

  在朗读中体会快乐,做一个好学生。

  三、说教学重难点

  1、会读写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四、说学情

  东河小学二年级共有22名学生,他们能够借助拼音认识生字,以养成在初读课文时划出并读一读的习惯,有小组合作的经历,部分同学写话的能力比较强,喜欢画画和读书的同学比较多,经过将近一年的训练,他们已经初步具备了课前预习的习惯,能够进行独立识字。已有老师利远程教育资源给他们上课的.经历。

  五、说学前准备:

  (一)学生准备

  1、预习本课生字并在书上画出生字词

  2、正确的朗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与读懂的地方

  3、有条件的,可以和高年级同学学唱《快乐的节日》

  (二)教师准备

  1、教学挂图

  2、远程教育中的课件及自制语句测读课件。

  六、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巧铺垫

  我充分利用课前预备短短的五分钟反复播放远程教育资源多媒体课件《课间休息》中的《快乐的节日》并鼓励学生学唱,目的是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因为低年级喜欢观察陌生人。当熟悉的、欢快的音乐一响起来,他们就不知不觉随着音乐哼起来,唱起来。我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充分利用他们的无意识达到了我让他们初步感知课文的有意识目的。实现了语文课与音乐的整合,为下一个‘导入新课’教学顺利展开做一个作了铺垫。

  3、自由突个性

  “一切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再这节课当中,我首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画,找出课文中你认为那些语句是写快乐的节日,读中有思,读中动笔。既渗透了“不动笔不读书”的道理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习惯,又处处突出了“你”。其次,以学生评价老师、学生之间互评等多种评价创设师生平等的氛围。,让学生说当小老师带读生,自己设计即将到来六一儿童节。自己的节日自己做主。

  4、突出整合创情境

  在这节课中,我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进行了学科间的整合。首先是利用《课间休息》课件与音乐整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顺利导入了新课。其次,我利用《课文诵读》课件指导学生进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环节教学,学生的参照物更加标准。利用《学一学》解决识字实现了远程教育资源与语文课程的整合。

  总之,本节课我设计的思路是: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还评价的权利于学生,让学生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合作探究,细读品味倡导个性化阅读。

说课稿范文锦集5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Rulesrundus“

  一.说课内容:

  本单元是九年义务教育英语六年级第一册第二Mdule第7单元的内容。

  二.教材分析:

  本课时是第七单元的第一课时。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能看到很多有关规则的标志。正是因为有这些规则和标志,我们的社会才井然有序。本课时我们将讲到在哪里我们有规则,以及这些规则的意义。从而让我们学生了解规则,并遵守班级规则,学校规则和社会规则。创造和谐社会,共同为创建平安世博添一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用介词来表示地点,用情态动词ust,ustn’t来表示义务和禁止。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方位介词和情态动词的运用。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老师的引导,讲解,学生的反思,观察和讨论等活动,使学生发现身边的规则,并了解这些规则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思考,观察和讨论,引导学生了解掌握方位介词的运用和情态动词来表示禁止做某事。让学生在学中用,在用中学,在生活中来掌握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节课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从身边感兴趣的事情出发,高高兴兴地进入英语学习的世界。在探索中激发兴趣,从发现中寻找快乐。从而了解规则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法与学法:

  教法: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导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我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

  学法:从寻找-------探索-----发现到运用,即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教学情景,注重教师的导向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以致用。

  六.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

  1.创设生活情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说课稿范文锦集6

  一、说教材

  本课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42、43页的内容。它是在学生掌握了1~5及0的认识和相应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经会用这几个数表示事物的个数,也体会到能用它们表示事物的位置顺序,而且还会比较它们的大小。“6和7的认识”要让学生体会6、7的意义,体会数学符号的价值与作用,为形成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创造条件。

  二、说教法

  1、发挥主题图背景的作用,理解6和7的意义。

  6和7都是抽象的,要认识它们必须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可感知的现实背景,让6和7与它们所表示的事物的个数或事物的位置对应起来。教学中,注意发挥好第42页主题图的作用。先让学生从整体上说一说劳动场面,再让学生找一找、数一数、说一说,找到可以分别用6和7表示的事物,再用圆片、小棒摆6和7,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6和7。从这许多的6个事物和7个事物中抽象出6和7,使学生经历数学符号化的过程。最后让学生说一说身边的事物,那些可以用6、7表示,帮助学生理解6和7的意义。同时,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用数表达、交流,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

  2、引导学生参与,领悟数的顺序。

  理解6和7的意义,让学生找数量是7的事物时,实际上已经

  为数序的`学习埋下了伏笔(6个学生加上1个老师是7个人,6张课桌加1张讲台是7张桌子,6把椅子又搬来1把是7把椅子……),初步感知数序;摆圆片、摆小棒以及在计数器上拨珠,都蕴涵着6比5多1,5比6少1;在直尺上看一看、指一指、认一认,使学生感受到7的前面是6,6的后面是7,进而领悟到数不仅可以表示事物的个数,还可以表示位置顺序,这样让学生经过多次接触相关的实例,在现实背景下体验、在实践过程中体验“几”和“第几”的区别。

  3、创设情境,把握数的大小关系。

  事先找到年龄分别为5、6、7岁的三个学生,让他们来比较年龄的大小,进而得出5、6、7三者之间的关系,在具体的情景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在理解大小关系的同时加深对数的实际意义的理解。

  三、说设计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2、43页的内容,练习七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数数、交流等活动中熟练地数出数量是6 和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6和7,会用这两个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在认识6和7的过程中,学会合作、交流,并能用6、7表示身边的事物,感受数学的价值,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4、感受保护环境、讲卫生、爱集体等方面的教育。

  教学重点:

  能熟练地数出数量是6、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6和7,

  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教学准备:

  课件、计数器、直尺图、点子图、小棒、圆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引导学生从0数到5,再从5数到0。

  2、出示0~5的数字卡片,让学生读数。

  (二)导入

  出示课件,让学生数一数一共有多少棵数,并猜一猜我们今天

  要学习什么,从而揭示课题:6和7的认识。

  (三)新授

  1、教学6、7的意义。

  (1)课件出示主题图,让学生仔细观察。

  师:你看到了什么?数一数分别有多少?

  (2)引导学生将数的物体的数量用学具表示出来。摆好后,跟

  同桌说一说是怎样摆的。

  (3)用点子图表示出6和7。

  (4)用6根小棒摆出自己喜欢的图形,再添上一根,用7根小

  棒摆出自己喜欢的图形。

  (5)课件展示生活中的“6”和“7”。

  (6)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可以用“6”、“7”这两个数来表示。

  2、教学数序

  (1)师拨计数器,边拨边问。拨到5颗珠子后,问:“有几颗珠子?再拨1颗是几颗珠子?”指着第6颗珠子问:“这是第几颗珠子?再拨1颗,有几颗珠子?”指着第7颗珠子问:“这是第几颗珠子?”

  让学生在拨、想、说、议中理解5添上1是6,6添上1是7。

  (2)出示直尺图(写上0、1、2、()、4、5、()、())。

  要求学生根据数序填空,并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然后全班一起

  读一读直尺上的数,开展快速问答游戏。

  3、比较数的大小。

  请三名同学(年龄分别为5、6、7岁),让学生比较他们的年龄

  大小,然后出示点子图(5、6、7),让学生根据点子图来验证5、6、7的大小。

  4、教学基数和序数。

  (1)课件出示金鱼图。

  师:左数第6瓶有几条金鱼?有6条金鱼的是第几瓶?第7瓶有

  几条金鱼?

  (2)游戏:请9名学生站成一排,听老师的口令做动作。

  ①右边的6个同学手牵手。

  ②左边第7个同学跳一跳。

  5、教学6、7的写法。

  (1)师在黑板上范写。

  (2)书空写“6”、“7”,再在书上描红。

  (四)练习

  1、完成练习七的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七的第3题。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集体交流。

  (五)小结

  这节课你学得快乐吗?你学会了什么?

说课稿范文锦集7

  课题背景说明:

  紫色石蕊和无色酚酞是中学化学中学到的酸碱指示剂,它们是一种弱的有机酸。在溶液里,随着溶液酸碱性的变化,指示剂的分子结构发生变化而显示出不同的颜色。

  石蕊试液遇酸变成红色,酚酞试液遇酸不变色。石蕊试液遇碱溶液变蓝色,酚酞试液遇碱溶液变红色。像石蕊和酚酞这类能跟酸或碱的溶液起作用而显示不同颜色的物质,叫做酸碱指示剂,通常也简称指示剂。

  在自然界里,有许多植物都有不同的颜色。这些植物色素可以用做紫色石蕊和无色酚酞的代用品吗?

  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1寻找可以用做紫色石蕊和无色酚酞的代用品的物质---自制指示剂。

  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课题的前期准备:

  了解什么是酸碱指示剂;常见的指示剂有哪些;某些溶液的酸碱性。

  课题实施方案:

  本活动综合了资料查阅、分析总结和实验探究的'不同研究方式。在活动过程中,首先需要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获取蔬果中色素的简单方法,然后设计相应的实验方案进行酸碱指示剂的萃取,并检验酸碱指示剂在生活中常见溶液以及实验室中常见酸碱试剂中的变色情况,通过比较筛选出较好的酸碱指示剂。

  首先要确定研究的课题——带颜色的植物都可以用做紫色石蕊和无色酚酞的代用品吗?

  其次要讨论并制定工作的步骤和程序。限定时间并组内分工:选取哪些有色物质、查找资料、需要什么仪器、药品。

  再次就是进行实验。将所需器材和药品列出清单,提前请实验室教师作准备。为了更具有科学性,应该有对照比较实验。

  根据实验小组写出实验报告,说明哪些带颜色的植物可以用做紫色石蕊和无色酚酞的代用品。最后将成品装入试剂瓶,贴上标签,写清名称、日期。

  总结与评价:

  研究出成品展示给全班同学,倾听同学和老师的评价。采纳有价值的建议,进行实验的补充、完善。实验室设置学生作品专柜,展示成品和实验报告。

说课稿范文锦集8

  一、说教材

  《小螺号》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第八册第四课《水上的歌》中的歌曲。它是本课的的重点教唱歌曲。第四课共需三课时进行,下面我说的是第一课时的内容,它紧紧围绕《小螺号》。《小螺号》是一首曲调欢快活泼的儿童歌曲。歌曲富有童趣地通过“小螺号嘀嘀嘀吹”抒发了少年儿童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等美好心情。歌曲为2/4拍、羽调式、二段体结构。

  二、说教学内容

  本节课具体内容包括:

  1、感受、学唱歌曲。

  2、处理、编词表演歌曲。

  3、拓展歌曲,延伸教育。

  三、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有三个:

  1、认知目标:学习并掌握用上滑音、波音装饰演唱《小螺号》,使歌声更具有活力更动听。

  2、能力目标:创新发展歌曲,启发引导学生能自己编词演唱,大胆参与,自信表演,展现创新火花。

  3、情感目标:在歌曲演唱、处理与创新中,自然渗透“爱”的教育,激发少年儿童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亲人等“爱”的美好情感。

  四、说教学重点

  1、能运用装饰音完整地唱好歌曲。

  2、激发学生编词创作的灵感。

  3、渗透“爱”的情感教育。

  五、教学难点

  启发和引导学生能自信地编词和表演。

  六、教学准备

  CAI课件、多媒体教学光盘、钢琴、一串串制作的假鱼、小海螺等。

  七、说教法

  根据新课改理念,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要做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参与者和促进者。根据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完整而充分地聆听音乐作品,是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和体验,启发学生积极参与、展开想象,大胆创新。我采用了感受铺垫法、启发引导法、比较法、发现法、激趣法、讨论法等各种灵活多变的方法,使学生能主动学习,积极探究,合作互动,共同发展。为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设计制作一套课件,不用粉笔板书。歌曲曲谱、乐谱知识中的符号、歌曲动画等全部用多媒体大屏幕展示,使学生感到形象、美观、直观、生动。

  八、说学法

  为了在学生中形成“我要学”的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根据教师教法的确定,学生将在老师各种灵活方法引导下通过感受欣赏自然而迅速的学会歌曲唱法;通过探究、讨论、发现去主动学习;通过合作、想象去创新发展歌曲,并得到爱的情感教育。

  九、说教学程序

  (一)、激趣活动:课堂一开始,我要利用歌曲中的主要节奏,编成律动让学生模仿。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激发学生信心,感受学习快乐。

  (二)、感受、学唱《小螺号》。

  1、情景小故事导入。

  刚才同学们的表现相当棒,老师要给大家一个小小的奖励。请闭上眼睛听这是什么声音?(老师吹螺号)同学们听出来的吗?下面老师就要奖励大家一个爱吹小螺号的小朋友的故事,想听吗?这位小朋友名叫涛涛,他生活在大海边,是渔民的儿子。每天早晨阿爸迎着朝阳,出海打鱼,到了傍晚,阿爸伴着夕阳,满载而归。一家人的生活幸福又快乐!对于涛涛来说,最大的快乐是每天晚学后,来到大海边,欣赏着美丽的海边风景,深情地吹起小螺号,螺号声声换船归,盼望阿爸快快会!同学们听涛涛又吹响了嘀嘀嘀的.《小螺号》。(放动画歌曲《小螺号》。) 2、反复欣赏范唱。

  根据音乐新课改的理念要引导学生完整而充分地多次聆听音乐作品,让学生在感受欣赏中不自觉的就能学会歌曲。原因很简单我们学会一首歌曲大多都是听会的,并非是先学歌谱,再学歌词。新课程重感受默化,轻专业技能。因此我设计了三次欣赏动画歌曲,每次欣赏之前提出设问;如1、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2、歌曲的“景色”是怎样描绘的?3、出示歌谱。边看边听,然后回答歌曲表达了什么情感?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总结和完善以上的问题。

  3、学唱歌曲。

  (1)学唱歌曲第一部分。

  在学习中引导学生寻找、发现上滑音出现了几次,并通过老师运用和不运用演唱的比较,让学生总结出运用上滑音更能表现出歌曲欢快的情绪。

  (2)学唱歌曲第二部分。在学唱中引导学生寻找新的记号波音,并通过比较演唱让学生更能感受到波音更能使歌曲表现出大海的辽阔、海滩的无际、美好的心情。

  (3)老师伴奏,学生初步完整演唱歌曲。

  (三)、表现歌曲。

  (1)根据学生素质和表现,即兴利用齐唱、对唱、领唱等等形式,进行各种歌曲演唱处理、表现。

  (2)启发学生唱好上滑音和波音,并运用正确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表现出渔家儿童对幸福生活的热爱之情。

  (3)引导全体学生到前面来自由发挥进行动作表演,教师给与激励。

  (四)、拓展歌曲,创作表演。

  1、引导学生想象生活中有很多声音,如自然的风声、雨声、雷声,各种动物的叫声、火车、汽车等物体发出的声音等。请各小组堂论、创作的新歌词,并划分小组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大胆创编歌词,展现创新能力。

  2、分组进行展示,其他小组同学进行评价。

  3、老师出示为歌曲创作的第二段歌词:小螺号,嘀嘀嘀吹,阿爸听了架船归,小螺号,嘀嘀嘀吹,阿爸听了笑微微。小螺号,嘀嘀嘀吹,欢唱收获多,小螺号,嘀嘀嘀吹,欢迎阿爸凯旋归罗。甜甜的生活,暖暖的亲情,见到了亲人,笑开颜也。

  4、师生各扮角色发唱不同的乐句,进行创新演唱歌曲。

  5、创编表演亲情故事。可以老师扮演阿爸、一男孩扮演涛涛,一女孩围上围巾扮演阿妈,即兴发展表演亲情故事。比如面对满载而归的阿爸,涛涛怎样表现出喜悦,回到家里阿妈做了什么好的饭菜,备的什么好酒,一家人和和乐乐吃完饭后,涛涛是怎样给阿爸解乏的等等,在表演中教师要不断的引导剧情的发展,及时引出发展的话题,使表演有看点,又能达到自己预设的教育目的。

  (五)、总结评价,延伸“爱”教育。

  最后,老师要给与学生充满激励的评价,并继续延伸“爱”的教育。可问学生,你们平日在家里怎么向爸爸妈妈表达爱心的?最后老师可以有感情地教育学生说:愿同学们个个都是爱心小天使,在学校、家庭、社会上处处去关爱他人,帮助他人,只要你心中有爱,你就会伸出千万只手去帮助别人,同时你也会得到千万只手对你的帮助。希望同学们的爱心象阳光一样播撒到每一个角落,祝愿同学们人人都成为有爱心的公德小模范!同学们,再见!

【说课稿】相关文章:

比的应用说课稿比的认识说课稿11-15

说课稿模板说课稿范文11-08

说课稿小班健康说课稿03-02

《春》说课稿春说课稿03-28

精品说课稿精品说课稿范文03-28

实用的说课稿模板 说课稿模板课件11-30

精品说课稿 精品课说课稿03-28

声音是什么说课稿好听的声音说课稿11-17

春联说课稿11-12

《春联》说课稿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