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2-11-27 10:00:45 说课稿 我要投稿

语文说课稿(汇编15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说课稿(汇编15篇)

语文说课稿1

  一、说教材

  《北京》一课叙述了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一座很美的城市。从教材内容看,本文有三大特点:

  1.结构严谨。

  课文共5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指出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最后一段是全文的总结,抒发了赞美和热爱北京的思想感情。中间2、3、4三段对北京的景物展开了具体的描写,特别是第二自然段是按照方位顺序来介绍。全文脉络清晰,层次分明。

  2.选择精炼。

  课文选取了三个非常有代表性的事物:—是北京天安门和天安门广场,这是北京的象征;二是街道和立交桥,这是北京的市容,反映了北京近年来的建设成就;三是北京的名胜古迹和公园。通过以上三处景物的描写,突出反映了首都北京的风貌。

  本课课文语言清新、简洁、浅显,字里行间洋溢着对首都北京的赞美之情和热爱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6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整体感知课文。

  3.讲读课文1、2自然段,体会作者按一定顺序介绍天安门及周围建筑。

  4.了解首都北京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程

  第一课时我分成三大板块,包括预习反馈、研读课文、写字指导。

  预习反馈有两个内容,一个是字词,一个是课文的整体感知。在这一板块中,我关注学生学习起点。字词教学我的目标定位是以检查为主,而不是面面俱到——每个字都教。一开始就是让学生直接读出词语并非拼读,我以学生的起点为我教学的起点,从学生的认读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音、形、义上去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生字新词,教给学生碰到不理解的词可以先拆词再综合起来理解是个不错的方法。整体感知课文,对于刚刚步入二年级的小朋友来说,他们对课文的整体感,把握起来有很大的难度,他们只会零碎的讲出一部分,所以在这个环节上,我先是让他们自由地说一说,有意识地培养锻炼这方面的能力,再是帮帮他们,在老师的提示下整体感知课文,逐步形成整体概念。而今天的课堂上也确实反映出学生在课文整体感知环节有难度,我想如果我能在让他们同桌互相说一说的过程中,到学生中去了解一下,指导几个,学生的收获会更多,交流的过程也会更顺。

  课堂的第二个板块研读课文,在这一板块,我力求体现“品读感悟,关注表达”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现在语文课堂发展方向是三得:得意、得言、得法: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作者进行心灵对话,在品读中,感受北京的美丽,天安门的雄伟,这是得其意;

  抓语言特色(是让学生发现构词特点:红墙、黄瓦,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第一个字是表示颜色,第二个字是表示一样事物,这样的词语非常有意思,而且学生还会说出很多这样的词语来,他们会感受到汉字的趣味,从而产生学习、积累的兴趣。其实在这个自然段中还有一个词语现象是有别于一年级学到的,就是“又庄严,又美丽”和课文第三自然段中出现的“又宽又长”,同样是又什么又什么,但中间加了个逗号就有区别了。那因为考虑到这段中已经放了一个语言知识点,最后决定这个还是放到第二课时碰到“又宽又长”再去比较教学。),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那是得其言;

  得法:第一个是句式训练:“什么是什么,是什么”,让学生自主发现两种表达形式的区别,老师进行小结:写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我们可以用一句话表示,中间用逗号,省去第二句的事物名称,再通过练习加以巩固。以后小朋友碰到这样的句式就会很清楚地分两步走,第一步:标点,第二步:省略一个事物,方法的习得会使学生终生受益。第二个是写作顺序的渗透教学。课文第二自然段是典型按方位顺序介绍的段落,结构严谨,虽然还不是二年级要掌握的。但教材出现了我们就可以有的放矢地渗透一点。通过我的第一问,学生知道这里介绍了三个地方: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通过自己动手摆一摆,学生又不难发现原来作者就是按照这样的方位顺序向我们介绍的,怪不得我能准确地摆出它们各自的位置。这样的理解层次小朋友肯定很难通过课前的自主学习达到,课堂上他们在我的引导下体会、感受,这就是质的提升。

  第三板块是写字指导。二年级的学生每一课要求会写的字基本都在10个,每课按两课时上的话,我这堂课至少要解决一半。通过钻研教材,我设定第一课时的写字目标为6个(图、国、优、坛、阴、城),很明显这6个字分两类:一是全包围结构,写得时候要先里面后封口,二是左右结构,写得时候要左窄右宽,同时要求学生抓住关键笔画在田格里的位置,写好字。而教师两种类型的字各示范一个较难的,其他的字因为二年级小朋友也有一定的写字基础了,所以让孩子自己观察写,当然教师在巡视的时候若发现问题就可以再强调。

  回顾整个课堂教学我的目的都不仅仅只是为了教会孩子理解这一篇课文,而是教给学生方法,从课堂走向课外,让语文课显示语文味。

  我一直很崇尚沈大安老师倡导的常规模式下自然状态的真实课堂,就像我们徐老师所倡导的从学生学习起点出发,追寻高效课堂,扎扎实实教语文,也一直努力着,不过,上课总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今天留下了许多的缺憾,不过和大家一起探讨研究,非常高兴,希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语文说课稿2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红领巾真好》。下面我就从教材分析、学习目标、教法与学法、以及教学流程这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这是课改实验人教版第三册第七单元“环保”专题中的一课。本课是一首清新优美的儿童诗,内容贴近儿童生活实际,语言生动活泼,课文插图形象传神,意境高远。全诗分三节,结构基本相同,每节都采用了自问自答的形式展开叙述。整篇课文采用了拟人的手法,为人们展示了一幅清新、活泼、动人的画面,唱响了一曲人与自然合谐相处的美与爱的赞歌。

  红领巾、小鸟对于学生来说都非常熟悉。课文图文并茂,学生们乐于接受。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自学、朗读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中应在充分挖掘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发挥诗歌利于朗读的优势,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多形式读文,体会小鸟的可爱和人与自然的和谐,感受“小卫士”的快乐自豪,从中受到美与家的启发熏陶,激发积极投身爱鸟护鸟公益活动的热情。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本组课文训练的主意图以及学生的实际,我们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二、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认识8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力目标:

  发展朗读能力,促进语言积累。体会小鸟的活泼可爱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3、情感目标:

  有爱鸟护鸟的意识,感受到做“爱鸟护鸟小卫士”的快乐与自豪。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生字新词,朗读背诵课文

  难点:懂得保护鸟类,体会人与自然的和谐。

  四、教法与学法

  这是二年级的课文,面对的学生已认识了许多生字,并能读懂浅显的童话、寓言、故事等,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本课中我运用情境导入法、媒体辅助法、情感朗读理解法等方法教学,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学生的学法采用自读自悟、合作探究进行指导。

  五、教学流程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采用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的潜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力求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教学

  (一)媒体导课,激发兴趣。

  好奇是小学生的天性,只有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便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根据儿童的特点认为低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占主体,采用多媒体导入新课能一下子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为下面的教学打下基础。因此,一开始就把多媒体设计为:出示课文中的插图,配上小鸟在天上飞的动画和小鸟叽叽喳喳美妙动听的叫声.由师提问,在动画中你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小鸟和少先队员之间究竟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引入下一环节的学习。这样导入符合低年级儿童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游戏激趣、巩固识字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我们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而低年级以识字为重难点。教学中应抓实抓好识字记字的环节,多形式识字记字,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强调重点字音,组织交流识字记字方法,为学生打好阅读写作基础.因此课上我设计了摘苹果、开火车等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巩固了生字词。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课堂气氛也活跃起来。在认识生字时,通过出示生字词卡片,用齐读、开火车读、个别读等方法,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强调重点字的读音。如:“蓬、棱”都是后鼻音,“喳、巢、崭”是翘舌音,“棱”在“扑棱棱”一词中变读为一声。在读词语的时候,通过多媒体出示词语,并对学生说,看,生字宝宝带着它们的朋友坐着云彩来了,只要你大声叫出它们的名字,它们就会出现在你面前,和你成为好朋友的这样的识字环节不仅富有趣味性,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后通过游戏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认字经验,说说自己是怎样认识、记住这些汉字的,轻而易举地突破了教学重点.

语文说课稿3

  一、 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桥》的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沉稳,高风亮节和果断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老支书身上那种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正是文章要向我们弘扬的。

  2、教学目标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品位语言,理解内容,深刻感受课文中人物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3)、让学生在读书思考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3、教学重难点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难点是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二、 说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创设情境法,激发学生探索文本的冲动,朗读感悟法,领悟课文情感,积累语言词汇,以及讲授法,点拨法等

  在本课的设计过程中,我着重考虑如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参与度,提高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因此,在理解文本的过程中,我让学生运用探究、合作学习等方法,自读自悟,自主获取知识、发现问题、体悟情感,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 说教学程序

  (一) 开门见山,聚焦洪水

  1利用提示性谈话,提出阅读要求:边读课文边用笔勾画出描写大雨和洪水的词句。努力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2、根据学生交流的结果,适时用课件出示这些句子或词语,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朗读,体会洪水的可怕。(课件出示:略)

  3、通过多媒体情境展示,再现文本情境,让学生用心去感受当时的场景,并在情感体验中声情并茂地读,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深化情感体验,使语言、情感、精神三者和谐共振,并为下文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抓重点词,感悟群众

  我让学生找出描写人们慌乱的词语,并适时板书:惊慌、你拥我挤、疯了似的、跌跌撞撞。再让学生读一读,感受人们的惊慌失措。

  (视频对学生留下的情感冲击,会使学生以换位思考的方式,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真切地感受到当时情势的危急。)

  (三)、熟读精思,步步深入

  1、激情导入,聚焦老汉

  惊慌失措的人们“你拥我挤、疯了似的、跌跌撞撞”拥向那唯一能逃生的窄窄的木桥,危险将在瞬间发生!这时,人们看到--(课件出示课文:略)生接读。(板书:老汉)

  2、透视老汉,深入感悟

  ①、潜心会文自读感悟

  阅读是教师、文本、学生对话的过程,学生潜心会文是实现三者对话的主要环节。让学生把感受最深的部分读一读,怎么感受就怎么读,这是对学生自我感受的珍视,体现对学生情感的珍视。因此我让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老汉是怎样的一个人?画出令你感动的词句。在最打动你心灵的地方写上自己的感受或感动的原因,并读一读,怎样感受就怎样读。

  ②、抓重点词句品读感悟

  (“有感情地朗读”是学生亲近文本、感受文本情感、获得语感体验的重要手段。以悟代讲,以读代讲,更能让学生直接与文本进行对话,在对话中触动情感的脉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领悟可能不很到位,我就适时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经过自读、悟读、范读等方式,使学生能较好地把握人物的情感,与文中人物产生共鸣,从而真正达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如在学生感悟到老汉的镇定、舍己为人后,我首先用激情的语言过渡,再引导学生抓住“冲、揪、吼、凶得像只豹子”体味老汉的严格要求,接着,学生加上表情、动作,带上自己的真情实感朗读体会老汉的严格要求,品味老汉焦急、恼火背后的那颗爱民之心。

  3、走近人物,激情对话

  过渡:老汉是村支书,他爱民;老汉是父亲,他爱儿子。但在生死攸关之际,他无私地选择了大家。为了村里一百多号人的安全,他失去了儿子,留下的只是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伴随着那如泣如诉、深沉悲愤、感人肺腑的背景音乐,我沉痛的交代着课文的结尾。 音乐的渲染,老师深情的范读,孩子们的感情是一发而不可收。我先让学生在音乐声中再读课文,让学生通过联想:老太太正站在丈夫和儿子曾经站立过的地方,深情地呼唤着她的丈夫,呼唤着她的儿子。老太太会对她的丈夫和她的儿子说些什么呢?如果老汉能听见老太太的诉说,他会怎么想呢?从而深入感受人物内心的真实状态,达到情感的升华。)

  (四)、再度释“桥”,领悟深意

  此刻,山涧溪流上,再也没有了那座带给人们生的希望的生命桥(板书:生命桥)。可我们却分明看到有一座桥稳稳地架在了人们的心目中,它熠熠生辉,它坚不可摧。你看到了吗?是一座什么桥?学生交流:从而理解这不是一座党员和群众之间的连心桥。(板书:连心桥)

  (五)、拓展练习,情感升华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孩子们在“接受感动”后,有着强烈的倾诉欲望,这既是对课文学习的积淀,更是一种真情的感动在传递和蔓延。因此,我布置了如下的练习:想象写话,祭奠的这一天,全村的老老少少都来了,整个村庄都呜咽了。老支书的墓前,齐刷刷地跪了一片。悲痛欲绝的乡亲们会说些什么?请你身临其境地想一想,写下乡亲们的肺腑之言。

  四、 说板书设计

  老汉 人们

  镇定 桥 惊慌

  舍己为人 有序 你拥我挤

  严格要求 生命桥 疯了似的

  爱亲人 跌跌撞撞

  连心桥

  我的板书力求达到简明扼要,抓住题眼,直奔中心,达到“高效能、简约化”的功效,有利于学生理解文本的主旨。

语文说课稿4

  《雷雨》是第四册看图学文。课文描述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自然界的景象变化。我在《雷雨》一课的教学设计中,巧妙地运用多媒体组合课堂教学环境,创设生动、形象、多有感染力的课文情境,在强化语言能力训练的过程中,结合进行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的训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下面,谈谈《雷雨》的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学起始阶段,我播放《夏天的雷雨》这首歌,让学生边结合看课文第一幅插图(描写雷雨前;雷雨中的自然现象的变化),边听轰隆隆的雷声和哗啦啦的下雨声,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具体感受雷雨前、雷雨中自然界的景象变化。为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产生探究自然界奥秘的悬念,我设计如下的导语:

  雷雨是夏天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雷雨神奇莫测,十分有趣。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看一场雷雨,好吗?

  为了使学生整体感知全文,我设计如下的情境教学环节:让学生边听课文录音朗读,边欣赏多媒体课件再现课文情境的一幅幅生动逼真的画面,边想象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的变化。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器官,也促发形象思维活动的展开,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浓厚兴趣。

  二、创设情境,品词析句

  创设情境,有助于引导学生展开品词析句的学习语言的活动。我作如下的教学设计: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后,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品词析句。如理解句子:“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我把教室的灯关了,让学生看图:画面上厚厚的黑云笼罩着整个天空,天色十分昏暗。让学生感受雷雨前的自然现象的变化。

  三、创设情境,观察、想象

  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各不相同。我让学生用对比观察的方法,认真观察各幅图,找出各种景物在雷雨前、中、后不同阶段自然景物的变化。如:雷雨前、中、后的天空,小树、蝉、蜘蛛、雷、雨、闪电有怎样的变化通过指导学生用观察对比的方法,有目的、有重点、有顺序地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雷雨后的自然界是一幅非常美丽的画卷,为营造美的氛围,我让学生伴着轻柔的乐声,听着教师的导语,欣赏雨后的自然界美景:我相机展开想象能力的训练,引导学生一边看图.一边想象:如果你是一只快乐的小蝌蚪,你能把雨后看见的雨后美景告诉大家吗蜻蜓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小鸟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这样,使想象能力的训练和说话能力的训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四、创设情境,发展思维

  低年级学生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创设情境将抽象的语言文字化为直观可感的画面,是培养生思维能力的最佳途径。为此,我设计以下的问题

  小朋友,你们看图。雷雨前,天空有什么变化请你们认真看,仔细听。(请学生看雷雨前的有关录像)

  让学生通过句子的填空练习,加深对抽象的关联词语的理解,从中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五、创设情境,指导朗读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报欣赏雨前、雨中、雨后美景的感受表达出来,是语言训练的教学目标之一。我通过创设情境,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指导朗读描写雷雨前的语言片段时,先让学生看录像,了解雨很大,雨是由大到小慢慢停下来。再引导学生理解“哗,哗,哗”的声音,表明而下得急,下得大,要读得声音重一点,停顿短一点。“渐渐地、渐渐地”,表明雷雨由大到小、由急到缓有一段时间,要读得稍慢一些。描写而过天晴的自然景色的语言片段非常美,我让学生仔细看雨后初晴的画面,把画面中描绘的雨后美景找出来,在寻美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审美的情趣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欲望。

语文说课稿5

  大家好!(鞠躬)我是语文组xx号考生。

  下面我将与各位分享一下我对课文《老王》的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

  《老王》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第4单元的第2篇课文,是一篇叙事性散文,杨绛通过写自己与车夫的交往,写车夫艰难困苦的生活和善良厚道的品格,含蓄地提出了关怀不幸者的社会问题。本单元课文都是叙事性作品,写的都是普通人,以“爱”为主题,几篇课文都在诉说对普通人,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本单元阅读教学,要求感受课文所表现的形形色色的“爱”,从而陶冶自己的情操,去关注身边的人。

  二、说学情

  教学的本质是促进学生的生命发展,课堂学习过程就是学生生命成长的历程。充分抓住同学生活环境特点和心理特点。现在的学生对于“xx”时期的情况了解较少,很难体会到当时人与人之间关怀的难能可贵,更难以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借助这篇美文,让学生感受的社会情怀,关心身边的人。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以及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一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理解和积累文中重要词语,了解作者生平以及写作背景。

  【过程与方法】

  理解课文,领会作者与主人公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爱生活中的不幸者,陶冶美的情操。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立,理解课文,领会作者与主人公的思想感情为我的教学重点,联系身边的人,关注、关爱他人为我本堂课的教学难点。

  五、说教学方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中我采用朗读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法。

  那么接下来我将着重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首先,在导入环节我采用的是多媒体导入和谈话导入相结合的方法。由苏芮的《奉献》导入课题。这是一首奉献的颂歌,体现了人与人之间无私奉献的精神。让学生在音乐的氛围中进入课文主题。

  接下来播放几张明星照片和相关资料图片,并谈话导入:生活中人们总是对名人的一言一行非常地关注,但生活中更多的是普通人,你是否也曾关注过身边的普通人?我国著名作家文学家杨绛曾经关注过一个车夫,为他写下了散文《老王》。以一组反差相当大的图片进行对比导入课堂教学,建起学生学习课文的情感基础,激发学生对课文、人物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快速进入教师设置的情景中来,,为下面的教学打好情感基础。

  (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环节,我会请同学们朗读课文,解决生字词,屏幕出示生字词。接着,教师介绍杨绛生平以及写作背景。之后再次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很好的掌握本文的生字词,还有利于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脉络。

  (三)细读课文,深入研读

  接下来是细读全文,梳理文章结构的环节。

  我请同学们认真阅读全文,结合同学讨论、小组交流的方式总结出本文的主要内容。学生能够总结出本文主要写了老王的“苦”和“善”两部分,“苦”表现在谋生手段艰难,生理上有缺陷,居住条件恶劣。“善”表现在为作者送冰,车费减半;送钱先生看病,不愿要报酬;身体病重,还要来谢恩。这样可以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全文内容。

  接下来进入到疑难解析环节。我会请同学们思考以下几个问题:老王为什么在去世前给“我”送香油和鸡蛋?这件事情体现了老王怎样的性格特点?老王说“我不是要钱”,为什么最后还收了钱,体现了他的什么品质?对文章最后一句话怎样理解?请学生反复阅读并进行小组讨论。把握本文中老王老实善良、施恩图报的形象以及作者同情关心弱者的品质特点。

  (四)小组讨论,拓展延伸

  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本文情感的体悟,我会组织学生讨论并思考:怎样看待街边乞讨的人?别人向你乞讨会怎样做?通过这种讨论的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关注身边人,关注弱势群体,并培养对问题的钻研精神并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回顾全文,小结作业

  课堂小结是对本堂课所学知识的巩固。面对不幸的人,我们应该去关心他们,帮助他们,而不应该去歧视他们。我们生活在幸福中的时候,不要忘了还有许多人需要帮助。遇到不幸时,我们要相信自己不是孤独的。请记住不要放弃每一次帮助别人的机会,因为“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课后作业是教与学的交汇点,是与课堂学习内容的对话。我希望通过作业的布置,强化学生对本文的理解,并能够实现知识的迁移。

  基于此,我设计了如下作业:如果你是老王的邻居或者认识的人,你知道了老王的死讯后,你有什么想对老王说的?请写一段话。

  七、说板书设计

  板书的内容即明确了文本的逻辑框架,又从内容具体深入解读了课文。简洁清晰明了。

语文说课稿6

  教材分析

  这是本学期的最后依次习作,也是依次不限定习作内容的自主、自由习作,教材对习作内容、方法和要求作出了明确的提示。到了中高年级,几乎每册教材都安排一次自主式习作,看似雷同,其实变化很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升高,知识、能力、生活经验都相应地得到了增长。本次习作又是结合第二单元的主题展开的,感受童年生活情趣的同时,消除学生害怕写作文的心理。

  设计理念

  1、根据习作内容和学生的知识能力特点,利用文本、音画引路等多种形式, 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使他们乐于书写自己的童年趣事,表达自己对童年生活的热爱,感受童年的乐趣。

  2、创设宽松的习作空间,减少束缚,让学生在和谐民主的习作氛围中无拘无束地、有创意地习作。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意激励学生的写作热情和评改自信,让学生在习作、评改中享受成功的喜悦。

  4、重实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在观察、思考,互动、交流,表达、赏析,评价、修改等自主、合作学习中获得语文素养的和谐发展。

  学情分析

  学生到了高年级,知识、能力、社会阅历等方面都有了提高,但一提起写作文,人人恐慌、害怕。

  活动设计

  1、师生共同聆听歌曲《童年》。

  2、“小小采访”——与父母讲童年(做个专业的小记者)

  3、收集所有有故事或给你回忆的小纪念品。

  4、每天将积累与心得或写或画下来。

  5、收集与趣事有关的童年照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内容具体,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中心明确。

  2、过程与方法

  ⑴、学会记事,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也可以写这件事使你明白了什么。

  ⑵、通过事情表达童年的美好,旨在突出“趣”,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事,体现个性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习作,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提升情感、审美的价值,让学生享受作文教学的愉悦。

  教法、学法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鼓励全体学生通过朗读佳作、优美片段,讨论交流习作中的优点与缺点等方式参与作文评讲。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联系各自近期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选择最想写的内容写下来。

  教具准备

  学生:搜集小时候的老照片或珍藏的能引起童年趣事的有关物品。

  教师:准备好例文以及相关课件。

  简要流程

  激趣、指导、赏析、修改,具体分为七大板块:

  谈话激趣,触发回忆

  明确要求,简要指导

  范文引路,

  讨论写法

  指导构思,有序表达

  精彩片段,享受快乐

  评议修改,完善习作

  名言警句,课外延伸

语文说课稿7

  一、说教材

  《将心比心》一文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组的一篇阅读课文,本文以“将心比心”为题,通过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两个小故事,揭示了令人深思的人生哲理。根据文章的特点,我为本课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2、让学生通过阅读,受到“将心比心”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

  3、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根据教材编排和教材本身的特点,我确定本文的教学重难点是: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能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二、说教法学法

  学法为:

  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和学法指导,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因此,我尽量做到大胆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用自己最感兴趣,最擅长的方法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全班交流,来取长补短,达到整体的完整。引导学生掌握“读——思——说——读”的方法通过读感知课文内容;通过思,即根据问题认真思考,从深层次上进一步认识课文内容;通过说,进行反馈和交流,检验读和思的效果;再通过反复朗读使感情进一步升华,加深对课文内容的领会,达到感同身受的效果。

  三、说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文本的特点及学生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过程划分为以下几个环节:引导揭题──检查预习──阅读体会──学习升华──拓展延伸。

  1、联系生活中的实例展开讨论,激发学生兴趣,从而揭示课题。

  2、读课文:

  本环节主要是让学生读通课文,认识生字,理解生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细读课文

  课标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阅读又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这个环节的设计是为了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围绕“事情的哪些地方温暖了你的心?”这一主线问题,学生自主读课文,做批注,小组交流讨论,全班汇报。

  ⑴本环节主要抓住人物语言,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人物品质。

  ⑵在读第一自然段时,抓住阿姨的那段话:“我的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你读了这句话体会到什么?最使你感动的是什么?交流,讨论后,板书:关心帮助他人,然后让学生思考:如果你是这位阿姨你会怎么做?

  ⑶在阅读第二自然段时,抓住母亲的话重点阅读体会,如“不要紧,再来一次!”你体会到什么?(宽容)如:这是我的女儿,和你差不多大小,正在医科大学读书,她也将面对自己的第一个患者。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针的时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读到这里,你体会到妈妈什么品质最使你感到了吗?

  (4)现在我的心情是温暖的,幸福的,开始我的心情是这样的吗?生:不是,是抱怨的。师:原来想责怪护士的我,以为母亲的话语而感到温暖和幸福。将心比心,我会想到什么呢?引起学生的思考:要想得到别人的宽容和理解,就要学会去宽容和理解别人。

  阅读教学就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情感交流、心灵沟通的过程。真正的阅读要是使阅读者披文入情,能透过文字触到语言的深层内涵,从而领悟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因此此环节教学不能停留在理解内容的层面上,而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4、深入文本,升华情感

  生活中,“将心比心”的表现举不胜举,都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思想,这正如作家罗兰所说:“如果每一个人在与别人相处的时候,都能先想到别人,后想到自己,多想到别人,少想到自己,那么世界上不但可以增加很多欢乐与和气,而且可以减少很多悲剧和恨事。”

  5、拓展延伸,提升品味(板画出心)让孩子们在这颗心里装入一个分量最重的词,你会装什么呢?学生们会写很多词,如:帮助,关心,温暖,理解,宽容,鼓励,尊重,信任等等,这样设计能让孩子们走进文本,产生了感同身受的效果。

  四、说板书

  板书设计是课文静态的呈现,针对课文内容,我设计了这个板书

  关心 帮助

  将心比心

  宽容 理解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这样的设计既增强了直观性,又有利于对课文内容一目了然,更突出了课文的主旨。

  五、教学反思

  一堂课结束了,反思这节课我感觉有收获的是:

  学生逐步学会了抓重点句段和词语体会理解课文的方法,在感受温暖的过程中,理解了“将心比心”。汇报时虽不够流畅深入,但却由心而发,有理有据。

  此外,孩子们这节课特别的投入,把心融进了课文情境,并由课文想开去,联系生活体验,感受到要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

  但本节课也有遗憾之处,我没能跳出精读课的圈子,指导、讲解过多,还是没有把学生推上主角。叶圣陶先生说过,略读指导需要提纲挈领,期其自得。今后,我要把握好“精”与“略”,内容上,理解课文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的教学,一般是“粗知课文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要求。方法上,要更加放手,要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以后的大量阅读中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语文说课稿8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争吵》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围绕“我”和克莱谛之间因本子被弄脏而发生争吵这件事,重点讲了“我”的心理变化,以及“我”对整个事件的感受,告诉我们朋友之间要相互谅解、彼此宽容。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先写“我”和克莱谛吵架的原因;再写“我”的内心活动:为吵架而感到不安、后悔,又没有勇气承认错误;然后写克莱谛的友善化解了双方的矛盾,两人重归于好;最后写父亲对“我”的严厉批评。课文细致描写了“我”的心理活动,“我”的不安与后悔,“我”知错却没有认错勇气的矛盾心态,写出了“我”对克莱谛往事的回忆及印象。这些心理活动的描写真实地体现了“我”的个性特征,一个明是非却爱面子的“我”活脱脱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也为克莱谛后边的友善行为作了铺垫和暗示。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是教学的重点、难点。

  2、教学目标

  1被崛13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石匠、墨水、故意、诚心诚意、承认、缘故、愤怒、独自、戒尺、既然”等词语。

  2庇懈星榈乩识量挝模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

  3碧寤岣盖姿档幕暗暮义,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间发生的问题

  重点、难点: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3、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1、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

  2、理解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3、有感情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1、小结全文,有感情朗读课文。

  2、课外延伸:说说写写你自己的故事。

  二、说学生:

  三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语言朗读能力,通过自学能够自由朗读课文,并对课文进行简单的理解和分析。而三年级的孩子特富有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对新事物、新问题的出现抱有强烈的探究欲望。但语言重组能力不是很强,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启发。

  三、说教法和学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时我采取引导法、探究法,以课文题目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质疑,然后组织学生探究并体验,最后结合实际进行拓展延伸,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

  创新教育中所说的研究性学习,小学生由于心智发展水平相对比较低,对他们而言,所谓创新性学习,不是真的期望他们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中有什么发明创造。而是指他们经过研究性学习,发现前人早已发现的知识,或对已知道的知识进行新的有意义的重组。本课的研究性学习就是把这种“发现和重组”的过程当做追求的重要目标——激活学生潜在的创新意识。通过课堂上的这种研究性学习注意创设一种重要研究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面临问题,主动地进行探索、发现和体验,小学习语言的同时,学会对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促进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

  四、说设计意图

  通过调查报告形式结合学生探究,了解课文内容并体会课文的内涵。从中感悟人物的心理变化并挖掘人物形象特点。

  利用探究性学习方法,使学生体会作者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间发生的问题。

  五、说过程

  我的课堂结构是:调查事件——质疑导向——探究体验——学习升华。

  爱因斯坦说过:“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答问题更重要。”由于文章题目是我们生活的故事,所以上课伊始,就跟同学说:同学之间常有争吵,而事后老师往往通过调查处理,今天你们也帮老师处理一件争吵事件,行吗?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三年级孩子的好奇,探究的欲望。

  调查争吵事件。设计调查报告形式的作业,本身就是很有创造性。通过调查报告的呈现展示为导入,在展示交流中逐步聚焦,让学生明白课堂自主探索的主题。采用多次调查的形式,体会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和进步。

  确定好了文章的基本框架后,学生进行自生探究,这样就为理解和探究作好铺垫,使探究确定了方向。

  接着进入教学的第二阶段——探究体验。

  探究定向后,我用信任而又带鼓励性的语言引导学生反复读文,学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难免有些片面,这时,我再让学生合作探究,学生由自主探究转为合作探究。

  学生通过读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后明白了,我的一些弱点:爱瞎猜、爱面子和缺点报复同学,又能看到我的长处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善于反思。也看到克莱谛能谅解同学的过错,宽容同学,珍视同学之间的友情。

  在合作探究中突破教学难点重点:理解父亲的两句话对我的帮助,同时感悟父亲第三句话对我今后的影响。知道是我的父亲教育了我当好一个好孩子应如何去面对自己。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之后,问题基本明朗化,我根据学生的学习汇报相机板书,并及时出示下列

  重点句:我觉得很不安……不该那样做(我很后悔)

  克莱谛是个好人……父亲又是那么喜欢他的种种情形来(看出克莱谛是个心地善良的人)

  啊,要是我……该有多好!(非常的后悔)

  我又记起父亲……的话来。

  克莱谛不时……而是悲哀。他又说……“我也等着你!”

  可我心里……只要防御就是了”

  既然你错了,就应该……戒尺!

  ……

  新课改要求语文教学要加强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不但要从朗读技巧上指导,而且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表达出思想感情,所以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我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朗读体验。比如:用后悔、难过、得意的语调读我对争吵后的感受和和好后的高兴,用不是滋味的语气读我陷入沉思的段落;用稍快、兴奋的语调读我报复克莱谛后的感受。

  在学生探究体验,我引导学生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并结合自身进行现身说法,使教学进入第三个阶段,教学时,我从两个方面引导:

  1、首先判断父亲的话,对我来说是合理的吗?

  2、再结合父亲前2句话的理解,感悟父亲话的内涵。

  六、教学简案

  一谈话引入

  同学之间常有争吵,而事后老师往往通过调查处理,今天你们也帮老师处理一件争吵事件,行吗?

  二学习1—4自然段,初步感受人物特点

  1、课件出示:我和克莱谛争吵动画 老师配读课文1—4自然段

  2、请你说说你对事件的看法?

  3、出示调查表

  调查时间 调查人:

  调查对象

  事件原因

  争吵中的人物

  表现(关键词)

  你的看法

  要求:仔细阅读课文1—4自然段,以小组为合作团体,快速完成表格。

  4、反馈交流(选一份)

  过渡:看来同学们对他们的情况了解比较深刻,那么他们争吵过后的结果是怎么样的?

  (和好如初)

  三探究人物心理,感受人物形象

  出示主问题:那争吵之后是什么使他们又和好了呢?

  1、探讨研究策略,自主合作研究

  要解决这个问题,你觉得要着重研究什么?有该怎么研究?

  (着重研究我是怎么说的?怎么想?怎么做?克莱谛是怎么说的?怎么想?怎么做?)

  2、下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仔细阅读课文,画出有关的词句,读一读,体会我和克莱谛的表现。自己钻研好了的同学可以与你的合作伙伴交流。

  (学生朗读,画有关句子,小组合作学习)

  3、呈现学习结果,综合训练提高。

  重点句:我觉得很不安……不该那样做(我很后悔)

  克莱谛是个好人……父亲又是那么喜欢他的种种情形来(看出克莱谛是个心地善良的人)

  啊,要是我……该有多好!(非常的后悔)

  我又记起父亲……的话来。

  克莱谛不时……而是悲哀。他又说……“我也等着你!”

  可我心里……只要防御就是了”

  ……

  (从中进行朗读训练,并做到适时的评价)

  4、出示调查表

  现在你又有什么新的看法?

  四圆满结局,感情升华

  过渡:当我的父亲知道了这件事,是怎么样的态度呢?

  出示:既然你错了,就应该……戒尺!

  你觉得父亲的话对吗?为什么?

  五小结本课

语文说课稿9

  各位评委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狐假虎威》的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学准备、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这几个方面来对本课做具体的阐述。

  一、说教材

  《狐假虎威》是九年义务教育,部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一课。它是一篇寓言故事。课文共九个自然段,讲的是一只狐狸,借老虎的威风,吓跑了森林中的百兽的故事。本文语言形象生动,特别是对狐狸,老虎的神态、动作、语言描写可以看出两者的不同特点——狐狸的狡猾和老虎的愚昧。

  二、说学情

  二年级是属于低年级,学生课堂注意的时间不会太长,他们的思维主要是形象思维,对课文内容的感悟主要是通过“读”来获得,二年级的学生对寓言故事非常感兴趣,所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不难,难的是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文的特点、新课标的要求及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制定了3个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认识“假、威”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转”会写“眼、爪”等四个生字。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

  四、说教学重、难点

  本文故事性强,理解重点词句,对了解事情经过,从而明白狐狸成功的原因十分必要。教学中,余老师把了解事情经过,分析人物神态和对话,体会动物内心世界作为教学重点,把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定为教学难点。

  五、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上余老师致力于建构简单而富有时效,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求突破:

  (一)切入课文,突显一个“趣”字

  余老师由手指游戏导入课文,“一个手指头啊,就像毛毛虫”,两个手指头啊,好像什么?三个手指头啊,又好像什么?一直玩到五个手指头。这个游戏,就像是一团线。余老师呢,牵起了那根线头。孩子们呢,手、眼、心齐用,一路抽丝剥茧。有意思地找到了五个手指头表演的——有着锋利的爪子,有着百兽之王之称的老虎。自然而然地引出,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二)随文识字,凸显一个“活”字

  1是学生在自读中,余老师充分从学生的识字经验着手,调动学生的生字积累,引导学生随文主动识字。如“嗓”“转”。这个嗓字这么复杂,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问题抛出来,孩子们动起脑筋来。加一加,编字谜,如此识字,有趣更有效。“转”字是个多音字,一个读音是第三声,一个读音是第四声。怎么很好地把它读准确呢?余老师从两种读音的不同意思入手,交给孩子辨析的方法。当“转”字表示改变方向或位置时,读第三声;围绕一个中心运动,读第四声。余老师的这种,先借助语境读准多音字,再联系旧知识进行拓展补充的教学方式,既符合儿童特点,又结合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力求识用结合。

  2是充分利用学生资源,让学生相互提醒难点字,在相互提醒中互补识字。由此,让学生获得随文主动识字的成功体验。并把这种体验转化为新的学习内动力。以达到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培养主动识字的愿望和兴趣。从而主动养成学生主动识字的习惯。

  (三)分层朗读,突显一个“实”字

  《新课标》提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本课,余老师以读为主,多读组合,以求实效。比如:在初读时,余老师要求学生读得正确、流利;品读,赏读时,余老师要求孩子们读得有滋有味儿;导读时,余老师渗透方法;自读时,学生便可以循法练读。期间,余老师相机启发、诱导、点拨、指导运用,真正让学生由不知到知,由不懂到懂,由不会读到会读。

  六、说板书

  好的板书不仅起着举纲张目的作用,还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为了更好地体现教学重点和教学内容余老师设计了以上板书。狐狸和老虎的卡通画,代替了原本冷冰冰的两个词语,让整个板书生动起来。狐狸、狮子和吓跑百兽这三者之间的线条设计也颇耐人寻味。狐狸借了老虎的威风是实线,狐狸吓跑百兽用的是虚线。事实上真正吓跑百兽的是老虎,所以老虎吓跑百兽余老师又设计成了实线。实线虚线之间,让孩子对课文的内容理解又有了提升。

  老师们,这节课上完了,但留给余老师与我的思考却有很多很多,在此,我真心的希望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行给予我们最真诚的帮助。谢谢大家。

语文说课稿10

  一、说教材

  这篇课文以小学生喜爱的故事形式出现,内容较为通俗。主人公元元因为早上多睡了一分钟,带来的是20分钟的迟到,是一路焦急地等待和不停地叹息,是步行的辛苦和脸红的尴尬,是深深的后悔和宝贵的教训。故事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十分紧密,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验、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教育和影响。

  二、说学情

  由于学生小,时间观念不强,对于如何珍惜时间缺乏感性认识。本文是一篇十分优秀的文章,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创设情境,在读中感悟,从中体会元元的焦急与尴尬,也使这件事成为宝贵的教训,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对自己严格要求,珍惜时间、科学利用时间。

  三、说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知道时间的宝贵,懂得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

  四、说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在朗读中体会元元的心情,感悟时间的宝贵。

  五、说设计理念:

  1、语文学习的终极目标就是读、写。作为二年级的学生,自读探究的能力还没有形成,所以教师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行有效引导,潜移默化地渗透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2、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让学生知道要“分秒必争”。

  3、使朗读成为学生学习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气氛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认识生字,读懂故事,初步了解“一分钟”,珍惜“一分钟”、科学利用“一分钟”。

  六、说教法学法

  教是为学服务的。选择适当的教法,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依据课标理念、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本课我采用“一法为主、多法相辅”的策略,以“读悟结合法”为主,情景教学法、多媒体演示法为辅,优化结合。

  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为了让学生学会自己学习,本节课我将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具体的教法学法我会在下面的教学流程中结合着展开来说。

  七、课时安排

  本课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初步感知课文,通过范读、自由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熟悉课文内容,在交流合作中认识9个生字,并会写“叹、哈”等8个生字;第二课时在竞赛和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够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朗读中体会元元的心情,感悟时间的宝贵。我今天说课的内容为第二课时。

  八、说教学流程

  一、复习巩固

  本环节以游戏活动的形式展开,每个活动以一分钟时间为限。

  (1)“一分钟”组词。让学生听从教师指令,从“我会认”和“我会写”的生字中选择几个,进行组词比赛,看谁组的词多。

  (2)“一分钟”找朋友。让学生听从教师的指令,用“找找说说”中的偏旁和字组成新字,看谁组得多。

  (3)“一分钟”猜谜。教师把生字编成谜语。如:门里有市场(闹),每人都用心(悔),过去一寸来一尺(迟),人戴大盖帽(欠)……以组为单位让学生猜谜,看哪组猜得多。

  设计意图:通过有趣的游戏活动,既巩固生字识记,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在活动中体会“一分钟”时间的意义,同时也完成了课后“找找说说”的练习,可谓一举多得。

  二、动画复述

  按顺序出示课文的几个镜头:睡觉、过马路、等公交车、迟到进课堂、后悔,请同学们边看边读有关的课文段落,然后进行复述。

  设计意图:故事复述的引导,一是可以内化课文的语言与情感,二是对学生进行口头表达训练,三是复习课文主要内容,为重点问题精读感悟做好准备。

  三、精读品味

  1、讨论。在上述复述的基础上,教师提出问题“元元只多睡了一分钟,为什么会迟到20分钟呢?”然后,让同学们再读课文,自己思考,最后小组讨论、交流。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用课文的语句来谈谈自己的见解,从而知道前因后果。

  2、品味。引导学生再读课文的2-6自然段,然后说说自己从课文中感受到了什么。教师可让学生自由说说自己的感受,但要说清从哪个句子或词语,体会到了什么。

  (1)品读2-4自然段。第二自然段,要注意抓住“刚刚走过去、红灯亮了”来体会元元“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的叹息和心情,并指导朗读,读出叹息、自责的语气。第三自然段,要注意抓住“好一会儿”、“才”、“跑”、“眼看”、“车子开了”来体会元元又一次的叹息“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并指导朗读,读出焦急、后悔、自责的语气。第四自然段,要注意抓住“等呀等”、“一直”来体会元元的焦急心情

  一分钟说课稿是我们精心为大家准备的,希望大家能够合理的使用,提高教学效果。

语文说课稿11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晚上好!

  我叫蒋红英,代表小学部语文组参加此次活动。

  我说课题目是《识字7》,选自湘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内容。

  我的说课分说教材、说学情、说三维目标、说教学过程及说教学反思五个部分。

  说教材:

  小学语文教学分几个阶段,其中第一学段是1~2年级。透过教学大纲,我们明确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语文课程标准在识字教学的目标中提出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课本上出现了“我会认”、“我会写”两种不同的要求,体现了“认写分开,多认少写”的特点。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利用课外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同时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本学期共有八课识字,此课为识字7,是中华姓氏归类识字。该话题接进我们的生活,教学活动空间较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不同方法认识生字,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学生识字兴趣,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了解中华姓氏文化,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有效载体。

  要设计有效的教学离不开教学对象的分析

  说学情:

  此课所执教的班级是我校二(2),我既担任该班班主任又是班级语文老师,因此,课堂纪律较好,部分学生大胆活跃,能积极发言。针对班级留守儿童多,开展“大对小生生帮助”活动,学生学习自觉性增强,班上学习氛围逐渐转好。学生总体上对拼音识字掌握较好,绝大多数学生能够根据拼音独立阅读,但近6个后进生进步不明显。

  分析教学大纲、教材,结合学情,我确立以下三维目标及重难点。

  说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认识本课中的17个生字,会写其中的10个字;认识主要姓氏;培养学生识字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轻松学习生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了解中华姓氏;进行日常行为文明礼仪教育。

  重点:认识本课中的17个生字,会写其中的10个字。

  难点:认识姓氏,激发学生探究中华姓氏的兴趣。

  以上的三维目标及重难点将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说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过程分为谜语导入、交流会、小书法、砸金蛋、小游戏五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深入。

  通过谜语引出主题,并先认写“姓”字。

  认写“姓”字具体包括拼音、笔顺、结构、字义几方面。

  在交流会中,通过老师范说,引导学生仿说,加强口语训练。例如:我姓蒋,学生叫我蒋老师,我的妈妈姓何,我最好的朋友姓李。

  我姓吴,我奶奶姓罗,我邻居奶奶姓周,我叫她周奶奶。

  同时引出本课部分生字,边说边学,层层深入教学。在这一环节中,我们充分遵行低年级教学理念,尊重学生已有认知水平。

  教学中不脱离教材,通过展示课文,让学生读准字音,流利朗读课文。通过多读巩固生字,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感情课文内容。并利用一些方法记忆生字。

  在小书法环节中,出示田字格,老师范写,同时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通过游戏式的砸金蛋,学生有效认读“我会认”生字。这也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最后集中出示“我会认”生字,要求学生认读.

  针对低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设计小游戏,主要目的是检验学生掌握情况及活跃课堂,让学生乐于学习及体会学习之乐。

  我认为我的课堂设计有以下优点及不足:

  说教学反思:

  紧扣教学目标,合理运用教材,结合学生特点,联系生活实际,采用多种方式教学,体现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理念;对于生字的书写,既注重老师范写又合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课堂教学又是一个整体教学过程。而后进生在课堂难以跟上进度,如何让他们爱上课堂,每天进步一点,请各位前辈指点迷津

  我的说课结束,请各位老师、评委指正,谢谢大家!

语文说课稿12

  一、说教材:

  《翠鸟》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作者对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作了非常细致的观察,形象、生动地描述了翠鸟羽毛艳丽的外形和它捉鱼时灵敏、神速的动作。在老渔翁的启发下,“我”体会到喜爱翠鸟应该把它当作朋友,打消了捉翠鸟饲养的念头。

  抓住事物特点来写,是本课值得学习的地方。作者在介绍翠鸟的外形时,抓住漂亮的特点,写了翠鸟的的爪子、羽毛、眼睛和嘴;在介绍翠鸟的活动特点时,抓住“一动不动”地“等待”,“贴着水面疾飞”,表现了它的机灵和动作敏捷。

  根据大纲要求,三年级阶段着重进行段的训练,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使学生从课文中学习作者观察的方法,提高观察力,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按一定顺序写具体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的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根据大纲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特点,确定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为:

  1、学习作者抓特点观察、描写的。方法,体会用词的贴切、生动,养成积累好词佳句的习惯。

  2、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增强爱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其中课文写翠鸟外形特点和捉鱼的第一、二、三自然段是本课的重点;翠鸟的外形特点和翠鸟的捉鱼本领之间的关系是教学的难点。

  二、说学生

  三年级的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和动态的东西所吸引,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教学时要注意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种器官参与教学实践活动,提高教学效益。

  三、说教法

  语文教学要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针对本课的学习目的和学生实际,我采取了以下几种教法:

  1、直观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寓教于乐,学生乐学乐用。

  2、朗读体会法:教学时根据本课的特点,指导学生在默读中学会思考,在朗读中想象、体会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增强爱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3、对比理解重点词语:教学时通过读句子,分析两个对比句的异同,并说说哪个用得好,好在哪里,加深对重点词语的理解,突破难点。

  四、说学法:

  xxx

  五、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在大自然中有许多美丽的小鸟,像孔雀、画眉、黄莺……下面请大家看看这是什么鸟?(出示“翠鸟”图片),对了这是翠鸟。翠鸟又叫“叼鱼郎”,它生活在xx水边的树枝上或岩石上,有着高超的捕鱼本领。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就是介绍翠鸟的。

  2、出示课题(齐读)

  3、上一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了课文是从三个方面写出了翠鸟的特点,谁能告诉老师,是哪三个方面呢?

  (指名回答,师板书:外形活动住处)

  4、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一段有关翠鸟的录像,看看翠鸟的外形和活动有什么特点?

  5、小结: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出示图片,看图说说翠鸟的外形特点。

  2、(课文是怎样描写的?)默读第一自然段,按要求把有关的词语找出来。

  3、指名说说你找到的词语,再齐读。

  4、作者是按什么样的顺序描写翠鸟的外形?

  (爪子——羽毛——眼睛——嘴)

  5、板书:爪子(红色)羽毛(漂亮)眼睛(透亮灵活)嘴(尖、长)

  6、重点理解描翠鸟羽毛的三个比喻句。

  7、用喜欢、赞美的语气,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三)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三自然段,思考:

  (1)翠鸟的动作怎样?

  (2)课文第二自然段写翠鸟的什么动作?

  (3)课文第三自然段写翠鸟的什么动作?

  2、分析课文第二自然段:

  (1)翠鸟的叫声有什么特点?它喜欢怎样的活动?

  (指名回答)

  (2)比较句子

  (3)课文第二自然段还写了翠鸟的什么动作?(等鱼)

  (4)板书:等鱼:一动不动注视(静)

  (5)指导朗读

  3、分析课文第三自然段:

  (1)欣赏翠鸟捕鱼的录像。

  (2)课文是怎样描写的?

  (3)自由读翠鸟捕鱼的句子,用“△△”划出有关词语。

  (翠鸟)说课,标签:小学二年级语文说课,二年级下册语文说课,

  (4)板书:捕鱼:蹬飞叼飞(动)

  (5)分小组讨论:翠鸟捉鱼的本领和它的外形有什么关系?

  (6)汇报讨论情况。

  (7)比较句子

  (8)指导朗读

  4、小结:

  翠鸟不但外形美丽,而且是捕鱼高手,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具体地把翠鸟捕鱼经过表达了出来。

  (四)学习第四、五自然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自由读。

  2、谈理解,你读懂了什么?

  3、板书:峭壁上

  4、师归纳:

  老渔翁告诉我们翠鸟的家在小溪尽头的峭壁上,翠鸟来这里是和我们做朋友的,我们打消了捉它的念头,只是希望翠鸟在茂秆上多停留一会儿。

  5、文章表达了作者对翠鸟怎样的情感?(板书:喜爱)

  (五)总结全文

  1、作者写了翠鸟美丽的外形,并写出了它在捕鱼过程中动作神速、身手敏捷的特点,分别从静到动两方面表现出来,使人们不禁对翠鸟产生喜爱之情。

  2、说话练习:

  请你学学作者,用最美丽的语言赞赞你所喜欢的动物。

  (六)课外延伸

  1、欣赏鸟类的图片

  2、课外延伸

  读一读描写翠鸟羽毛颜色、外形、捉鱼动作的句子,再把你喜欢的词句抄下来。

  自选课文中的一部分内容,如,“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用彩色笔画一幅画。

  请你以“我喜爱的鸟”为题,仿照《翠鸟》抓住事物特点来写介绍自己所了解的鸟。

语文说课稿13

尊敬的领导、亲爱的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解说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教材,我将从三方面来进行研说: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说课标将围绕课程目标、学段目标、本册教材目标进行阐述;说教材将围绕教材的编写意图、体例,教材的特点,知识的整合进行展开阐述;说建议将围绕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进行阐述。

  一、说课标

  (一)课程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九年一贯整体设计,在总目标之下,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共同设计,按1-2年级,三-四年级,五-六年级,七-九年级,分四个学段提出不同的阶段目标,各阶段之间相互联系,螺旋上升,体现语文的阶段性、联系性、整体性,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全面提高孩子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也就是平常我们所说的识字写字的能力,阅读的能力,口语交际的能力,写作能力以及综合性学习的能力。

  下面我就从这五个方面,对比低年级学段来简单谈一谈小学语文的中年级学段目标。

  (二)学段目标

  在识字写字方面,一二年级的孩子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到了中年

  级孩子们则养成了主动识字的习惯了;在阅读方面,一二年级的孩子喜欢阅读并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会积累词语了。孩子们则会提出疑问来体会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口语交际部分,一二年级的孩子在听人说话时努力了解讲话的内容。到了中年级则可以把握主要内容并可以作简要转述了;在写作方面也是如此,一二年级的孩子在写作时乐于运用学到的词语,到了中年级孩子们则可以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地方了;在综合性学习方面,一二年级的孩子是可以热心参加校园社会活动,到了中年级则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的语文活动。从这五个方面,我们不难看出,小学语文从低到高,确实是相互联系,螺旋上升的。

  (三)本册目标

  课标在第二学段要求我们全面准确的加以把握,具体到本册目标是这样的:首先识字与写字方面,要求学生认识200,会写300个,会使用字典,学习使用词典,开始练习用钢笔书写,有独立识字的能力。阅读方面要求学生能正确流利的阅读课文,继续学习默读,开始学习略读,能把握文章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学会积累优美词句。口语交际方面要求学生学会交流与沟通,注意口语表达,语言优美,能讲述故事,能就见闻谈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不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本册教材围绕上述目标进行多次训练。习作方面三年级开始练习简单的习作,要求学生能不拘形式的写出自己的见闻和感受,知道与他人分享写作的快乐。综合性学习方面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语文学习,学会观察,书面口头相结合进行表达,教师要采用多种形式,

  让学生充分展示交流,使综合性学习得到提高。

  二、说教材

  (一)教材内容结构

  本册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共分为八组专题,分别是:“多彩的生活、名人故事、心中的秋天、细心观察、灿烂的文化、壮丽的祖国山河、科学的思想方法、献出我们的爱”。每个专题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教育价值。

  (二)教材编写体例、编写意图、教材特点、内容整合编写体例:

  教材的编写体例,就整册教材而言,安排了文配图的目录,再是八组专题,八篇选读课文,生字表两个,词语表一个,最后是后记。文配图的目录,样式新颖独特,符合三年级孩子的特点。本册教材安排八组专题,具体到每一组专题都设有相应的导语、课例、园地三大部分。导语部分点明专题内容,提示本单元的学习要求和重点。每单元的课例围绕专题均安排四篇课文,三篇精读,一篇略读,略读课文前设导语,根据需要有的在课后设资料袋,丰富课文内容。园地部分在原有固定栏目基础上增添了新的机动栏目,固定栏目本册继续安排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口语交际习作,口语交际习作内容广泛,师生相互配合,进一步加强对口语交际技能和习作技能的训练。机动栏目增添了宽带网、成语故事、展示台、趣味语文,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视野,阅读渠道,让学生感悟到语文的微妙之处。

  编写意图:

  教材的编写意图,本册教科书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构建开放、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教材特点:

  1、专题组织单元,加强整合性。本册教材从导语到课例到语文园地,各项语文活动都紧密联系专题展开。如第三单元四篇课文《古诗两首》《风筝》《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都是围绕秋天的主题进行编排。

  2、结合专题进行综合性学习。教师放手让学生确定内容,选择伙伴,制定计划,开展活动同时教师参与其中的综合性学习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主人翁精神。

  3、更新课文,精心安排课文类型。课文体裁丰富多样,有散文、故事、诗歌、寓言、神话等,拓宽学生视野,丰富语文知识。

  4、改进编排,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泡泡语灵活的在课文前,课文中,课文后,以学习同伴的口吻,提出思考的问题形式出现,引领学生进行读书、思考,逐渐领悟文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5、完善图文系统,注重图文并茂。课文优美精致的插图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孩子爱看书,爱读书。

  教材具体到每一个专题选材角度有所不同,老师们请看,这是教材的基本结构。全册教材围绕八组专题安排32篇课文,精读课文24篇,略读课文8篇,侧略有重,每单元根据专题都设置了相应的园地,

  对所学单元内容进行巩固。八组专题从多个角度对学生进行发启迪、熏陶。的通过练习使学生各方面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内容整合:

  教材内容的逻辑关系,全册教材围绕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展开,各部分之间相互联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有利于全面实现课程目标。通过学习,学生的认识得到加深,情感得到升华,能力得到提高。

  我将语文的十二册教材的专题进行了一下整合,我们一起来看看:(课件依次呈现)这其中有名人的专题,动物的专题,爱祖国爱家乡、生活、了解大自然、观察、爱、四季、爱护环境、科技、文化艺术、动脑思考这些专题。那么在“爱”这个专题当中呢,通过整合我们来看一看,主要是: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关爱他人”、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奉献与关爱”、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献出我们的爱”、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可贵的亲情友情”、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人间真情”、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以诚待人”。那么在“爱祖国爱家乡”这个专题中我们通过整合来看,有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热爱祖国”、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爱祖国爱家乡”、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壮丽的祖国山河”、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不忘国耻振兴中华”、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祖国在我心中”。教材“整合”的编排思想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最优化的立体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开展多样的学习活动,获得全面的学习体验得以实现,同时也在引导着学生认识世界的思想方法,为学生多角度地了解世界打开一扇扇明亮的天窗。在这里,教材成为了学生了解文化的基点,

  终身学习的起点,人文色彩更加丰厚,工具性愈加突出。我们可以想象当学生凭借这样的教材拿到了打开未知、认识世界的金钥匙,将会对学生素养的提高起着多么重要的作用。

  三、说建议

  1、教学建议

  针对以上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在此提出教学建议如下:阅读教学方面,从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分开来讲。精读课文是教材的主体,是进行语文训练的主要凭借,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重点加强词句的训练,重视对学生朗读的指导和训练,逐步培养学生默读的能力,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合作交流,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可有的放矢得进行点拔和讲解,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精心组织教学活动。

  略读课文的教学注意以下两点:一是从内容上,理解课文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即可;二是从方法上,教师更加放手,学生能够自己把课文读懂,习得基本的学习方法即可。

  总的来说我认为阅读教学应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有所感悟,有所获得,这比教师教授的要强之百倍。同时要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重视课外阅读。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旨在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我认为语文素养的提高不是在于学了多少篇课文,会写多少个字,而在于他是不是一个热爱阅读的人。学生们毕竟年龄较小,怎样才能保持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应该有一定的方法,我主要以活动为主要手段,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学生的兴趣自然浓厚。

  对于习作教学,建议首先明确小学生作文的性质,并且指导学生写作作文,第三方面指导学生练习并做好激励评价。在练笔方面,重视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乐于表达、自由表达,同时要将学生的阅读与习作进行有效的结合,以读促写。并且教师要提供和创造更多的机会,多用肯定和激励的方法,组织同学之间相互展示和交流。

  2、评价建议

  评价建议: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在这样的前提下,结合我们学校的赏识教育的主题,我们在评价是应注重“赏识激励”,以小组评价和个人评价相结合,让学生不但注重自身,同时也学会与人合作。

语文说课稿14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很荣幸站在这里和大家一起交流、学习。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8课《慈母情深》。根据教学设计,我将按以下步骤进行说课:一、说教材;二、说教法;三、说学情;四、说教学程序。

  一、说教材

  《慈母情深》节选自著名作家梁晓声的作品《母亲》,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的给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的事,表现了慈母对孩子的深情,以及孩子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根据教材的特点、课程标准、单元教学目标以及五年级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时间为一课时,教学目标有三个:

  1、知识目标:认识三个生字,理解“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等词语;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悟作者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表现人物的写法;

  3、情感目标:通过对重点句段的理解感悟,体会母亲的慈祥、善良和作者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唤起学生敬爱母亲的感情;

  教学重点:通过对母亲外貌、语言、动作描写的重点句段的品析,体会母亲的慈祥、善良以及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二、说教法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率,根据小学高年级略读课教学的要求、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采用创设情境、文本细读、质疑引导、合作交流、听读学习等教法,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

  三、说学情

  五年级学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知识经验,而且前面学了一篇有关父爱的精读课,对于这篇略读课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但由于现在的学生生活条件优裕了,不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也难以理解作品中人物的感情。因此,我课前让学生自己查找有关作者的资料,或问爷爷奶奶,了解当年的情况,帮助突破本课的难点。本课是略读课,但篇幅比较长,所以我事先布置学生预习,自学生字词,把课文读通顺,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准备。课堂上主要通过品词品句,以读悟情、讨论交流等方法完成学习目标。

  四、说教学程序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程序:

  首先,新课导入,揭示课题。通过复习古诗《游子吟》导入新课。这样,一方面巩固了已学知识,唤起了学生对母亲的感情;一方面又顺理成章的引开了课文;

  其次,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由于这是一篇阅读课文,所以让学生带着“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你有什么感想?”这样的问题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下文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再次,细读文本,品味感悟。由于本单元的主题是“父母之爱”,所以,在这一环节中,通过质疑引导学生对母亲语言、动作、外貌的描写来细细地品味感悟伟大的母爱;

  最后,总结与拓展。通过向学生质疑:“本文通过讲述什么事,表达了什么”来总结出这篇课文的中心。由于本文的重难点是“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的描写,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所以,我设计了“最想对母亲说的一句话,最想为母亲做的一件事”活动,通过播放歌曲《母亲》创设情境,让学生更进一步地领会感悟伟大的母爱。由于“母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所以我大胆地对“母爱”进行拓展延伸,通过让学生背诵《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升华主题,感悟伟大祖国的母爱。

  总之,在这节课中还存在许许多多不足之处和不尽人意的地方,希望各位领导、老师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来,以期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改进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谢谢!

语文说课稿15

  一、说教材

  这篇课文以“诚实”为主题,讲述了一位名叫珍妮的小姑娘在工艺馆参观时,由于被布娃娃的美丽所吸引而悄悄拿走了布娃娃。她身心饱受痛苦,最终,在还回了布娃娃之后,又找回了从前的快乐。告诉我们: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是一种诚实的行为,诚实的人才能生活的快乐。文章虽短,但却是一篇情文并貌、引人深思的好文章。

  二、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指导识字、写字、朗读、背诵训练;教学中以读为主,引导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在读中感悟。

  根据课标的要求及儿童的认知特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能力:认字13个,能选择不同的方法识字,并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以读代讲,学习在阅读中想象,结合自身体验理解课文,明白道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阅读,让学生懂得勇于承认错误是诚实的行为,诚实的人才能生活得快乐的道理。

  教学重点:会用不同的方法识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结合自身体验体会珍妮复杂的心情。

  三.说教法

  由于低年级儿童的认知特征,学生往往对故事内容比较感兴趣,而对人物心理体验较

  少。因此,教学时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并善于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将“读课文”与“生活感悟”融为一体。

  四.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鼓励他们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与能动性;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入情入境地读,在读中感悟;最后,通过哑剧表演的形式,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内容,体验人物情感。

  五.说教具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布娃娃,多媒体课件

  六.说教学程序

  这篇课文的教学,我设计了如下四大环节: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感

  语文课标指出:教法的选择,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因此,我设计了如下的导入方式:

  (出示手中的布娃娃)“同学们,老师手中拿着什么?”学生回答。师板书“娃娃”,师再问:“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娃娃?”学生在补充课题的同时,也进行了扩词训练,加强了语言积累。老师选择“可爱的”一词板书完整课题《可爱的娃娃》。再启发提问:“如果你有了这样一个可爱的娃娃,你的心情会怎样?”学生回答:我会很高兴,很快乐,很幸福,我的心里就像喝了蜜一样甜……师话峰一转:“然而,有一个叫珍妮的小姑娘,她得到了这个娃娃,却变得不快乐了,这是为什么呢?咱们一起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好不好?”

  布娃娃是课文的主要线索,对于学生熟悉并喜爱的事物,课文里与现实中却产生了情感反差。利用这种情感的碰撞,使学生产生探究欲望。

  (二)读文识字,积淀情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一旦对学习对象产生兴趣,就能主动排除各种外界因素的干扰,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我首先请同学们轻声读文,边读边画出自然段序号,同时圈出自己不认识的字。然后引导学生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并试着有感情地朗读“浑身湿透、又冷又饿、心惊肉跳”等词,做动作理解“盯”字,为后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打下基础,使教学重点有了训练坡度。在这一环节中,要注意对生字掌握较好的学生及时予以肯定和鼓励,让学生体验到自主学习的成就感。

  (三).精读品悟,体验情感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和情感体验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这一环节中,我注重对阅读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

  1.在学生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试着用“谁、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结果怎样”这种句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能力。

  2.引导学生用默读的方法将课文内容读通、读懂。做到“字字入目,句句入心”。边读边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段。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在课文的重点部分——第四自然段,播放多媒体课件(电闪雷鸣的场面)创设情境,在读中体验珍妮由不安到害怕再到心惊肉跳的心理变化过程。

  4.在学生准确地把握人物心理之后,鼓励学生试着用动作、眼眼神、表情等肢体语言,通过哑剧的形式表演课文第四自然段的内容。

  5.在学生表演之后,启发学生由文本内容想开去:“妈妈看到女儿‘哇哇大哭’,会怎样说,怎样做呢?”

  6.最后由“珍妮又变得活泼快乐了。”回归文本。引导学生初步体会一下“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这样以读代讲,读想结合,通过朗读感悟、角色体验、哑剧表演,让学生将自己和课文中的形象合而为一,启发学生思考:“你觉得珍妮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如果她就在你身边,你愿意和她做朋友吗?”这样不只让学生学到知识,还把情感目标落实到每个个体身上。

  这一板书设计,不但将课文的主要内容十分简明地体现在黑板上,更容易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涵——“可爱的娃娃”不但指美丽的布娃娃,还指知错能改的小姑娘珍妮,更指每一个能做到这一点的孩子。

  结合这个板书设计,我设计了这样的结语:“有一个叫托尔斯泰的大作家曾这样说过:人不是因为美丽而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通过今天的学习,让我们都来做一个诚实的人,一个可爱的人,一个美丽的人,一个快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