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少数民族国语教学说课稿

时间:2022-10-15 08:48:46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少数民族国语教学说课稿范文(精选7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少数民族国语教学说课稿范文(精选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少数民族国语教学说课稿范文(精选7篇)

  少数民族国语教学说课稿1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族人民勤劳勇敢,他们都是中国人。

  2、主要从服装上尝试辨别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朝鲜族四个民族,了解他们的主要生活习惯及居住地。

  3、培养幼儿热爱少数民族的情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活动准备:

  1、课前丰富有关地理知识与音乐舞蹈方面的技巧。

  2、自制投影片,中国地图,四个民族娃娃(彩色图片),居住地标记(蒙古包、大雪山等彩色图片大小各一套),彩色挂图,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出示中国地图,复习儿歌“中国地图”,巩固以前所学的地理知识。

  2、让幼儿知道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

  第一次尝试: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请幼儿说一说知道有哪些民族,居住在地图上的什么位置?

  幼儿讨论。

  3、出示朝鲜、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四个民族的娃娃,一起找出他们居住在“大公鸡”的什么地方,并将民族娃娃,一起找出他们居住在“大公鸡”的什么地方,并将民族娃娃与他们居住地的标记贴在地图上。

  二、基本部分

  1、放映投影片,并出示挂图,认识四个民族的服饰特征并了解其生活习惯。

  (1)放映蒙古族的投影片,让幼儿通过观察、讨论,了解蒙古族人的服饰特征与主要生活习惯。

  第二次尝试:幼儿观察讨论蒙古族人穿什么样的衣服?他们的服饰跟我们有什么不一样?他们爱好什么?……

  (2)出示蒙古族的挂图,深入引导幼儿观察,并能用完整的语言描述其服饰、生活、乐器等部分特征。然后由老师小结,加深幼儿印象。

  教师小结:蒙古族人身穿长袍,斜开衣襟,头上扎着头巾或戴着皮帽子,腰间束死带,脚穿皮靴。他们生活在大草原上,以放牧为主,住在可以随拆随搭的蒙古包里,他们爱吃牛肉、羊肉、喝奶茶。蒙族人喜欢唱歌、跳舞、弹马头等。

  (3)用同样的方法,介绍藏族、维吾尔族、朝鲜族。

  2、利用投影片,组织添色游戏“为民族娃娃穿花衣”,让幼儿再辨认不同的民族服饰及居住地,巩固所学知识。

  游戏规则:利用投影的套色方法为民族娃娃戴漂亮的服饰,然后请小朋友辨认所出示的民族娃娃并送到相应的布景下。(在教室四周准备雪山、蒙古包、城堡、花园的布景)

  3、欣赏四个民族的音乐,尝试创编民族舞蹈。

  第三次尝试:幼儿根据平时的知识和上课的认识边听音乐边舞蹈,区别各民族不同的舞蹈风格,鼓励幼儿创编。

  三、结束部分

  1、培养幼儿热爱少数民族的情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师:我们今天认识了几个少数民族,他们和我们一样都是中国人,我们五十多个民族生活在一起,一起劳动,一起唱歌跳舞,共同建设我们的国家……

  2、(放映民族大团结的投影片),幼儿随音乐自由舞蹈,结束。

  说课:

  我选择的是一节常识课,如何摆脱枯燥、单调的形式,让幼儿心情愉快地得到知识、开阔眼界,我便在活动的设计、教具的选择以及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动脑筋。

  具体地说,认识少数民族这样一节常识课,大体可以分为三部分。

  开始部分主要是利用幼儿的以往经验,从复习儿歌认识中国地图开始,知道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重点是让幼儿知道除了汉族外,其他的各个民族都是少数民族。教师用意在使幼儿理解民族大团结),引入本课的具体内容,(请来四个做客的民族娃娃,让幼儿猜一猜他们来自哪里,客人说出自己从哪里来)认识四个民族在地图上的大概位置。这样通过大地图(中国)——许多民族——四位客人。一步步深入到课题,吸引幼儿,激发幼儿学习的欲望。

  基本部分是让幼儿认识各民族的服饰特征与生活习惯,通过认识、巩固加深幼儿印象。可以先让幼儿观察幻灯片,由教师的导语让幼儿尝试,进一步仔细观察挂图,在幼儿回答的基础上由教师小结,由此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与表达能力。然后是复习巩固,通过自制幻灯片的添色游戏,调动幼儿兴趣,快速辨认并参与游戏,这样幼儿既动手参与了游戏、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复习了新课。最后为了丰富知识,让幼儿大致了解他们的音乐及舞蹈,这样满足孩子爱唱爱跳的欲望,培养音乐的感受力及欣赏、创编的能力,老师应跳出各民族的舞蹈风格,用情绪与动作感染幼儿,活跃课堂气氛。

  结束部分既要与开头呼应,又是全课的“点睛之笔”,再一次理解“民族大团结”的含义,通过浅显的讲解与欢快的动作,让幼儿感受“团结、欢乐”的氛围,由此完成教学目的。

  环境创设能够吸引幼儿,活跃课堂气氛。我首先引导儿童在地图上找位置,复习所学国的地理知识,也可以为以后的学习打基础。其次在认识几个民族时我云哟感幻灯片与图片相结合,因为一组反映一个民族的幻灯片内容虽然丰富、认识全面,但细节不够突出需要图片的补充认识。最后在课中游戏时,需要彩色的民族娃娃,居住地的布景,这样才能吸引幼儿参与游戏,复习知识,并且加深印象。

  在选择教学方法时,我选择了“尝试教学法”,因为通过平时的实践我认识到孩子先说先做、多动手、多尝试比老师教一句幼儿跟一句效果会好得多。

  这节课让幼儿三次尝试,首先说一说四个民族在地图上的什么位置居住,因为孩子在幼儿园、家庭、社会不时地会听到、看到、学到一些知识,让幼儿说可以满足他们表达的欲望,激发他们以后有求学的兴趣。其次通过观看幻灯片、观察图片,幼儿第二次尝试,培养他们的观察力与表达能力,说一说自己所看到的。最后让幼儿第三次尝试,欣赏不同民族的音乐后,创编舞蹈,培养了幼儿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创造力、鉴赏力。

  少数民族国语教学说课稿2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高中《音乐鉴赏》第三单元(音乐与民族),它是以中国少数民族的民歌和民乐为切入点,在音乐鉴赏和探究活动中旨在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我国不同民族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和韵味,认识民歌中常见的一些体裁形式,进而能对民族音乐文化进行初步的研究,树立平等,多元的文化价值观。

  本课将主要鉴赏学习蒙古族民歌《辽阔的草原》,藏族民歌《酒歌》。

  2、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本课的音乐作品,能辨别本课不同音乐作品的民族风格特点。

  (2)引导学生探究音乐作品中的民族风格是如何通过旋律、节奏、调式等音乐要素表现出来的

  (3)通过鉴赏不同风格、不同体裁民歌,从而加深同学们对祖国的热爱,并拓宽音乐视野,提高鉴赏音乐的能力。

  3、教学重难点

  在鉴赏“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教学中让学生感受体验音乐的民族文化特征,认识理解音乐与人民生活、劳动习俗的关系。

  4、教学准备:课前我要求学生搜集有关少数民族人文、地理、风俗等方面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及课件。

  二、说学法

  我觉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法和学法是相统一的,有什么样的教法就有什么样的学法,应该说“教学思想”决定了教学模式,教学模式决定了教法与学法,但无论是教法还是学法,都必须重视学生的存在,以学生的“主动式”学习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特点,我在学法的指导上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主要是通过“听”“唱”“演”等要素,让学生感受体验歌曲的情绪、演唱方式。通过列出表格,直观地对比分析的方法,使学生自主地得出结论,从而完成能力目标,验证结论。

  三、说教法

  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高中生已经具备的音乐审美经验,在教学中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画面。采用比较鉴赏法、亲身体验法等引导学生利用其直接审美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水平,聆听比较不同民族音乐的不同风格,引导他们探究音乐作品中的民族风格是通过音乐的基本要素(如音阶、调式、旋律、节奏等)表现出来。

  四、说教学策略

  本课主要是鉴赏少数民族歌曲,了解歌曲的风格特点,在教学过程策略中,我将采用“主动式”学习教学模式,达到教学目标。

  1、创造情景,兴趣导入

  同学们课前已经多多少少地搜集了一些有关少数民族人文、地理、风俗等方面的文字、图片、音像材料,有没有谁能说出各个领域的民歌风格?或能演唱熟悉的少数民族歌曲?

  待学生有所交流后,我接着运用课件向学生展示超级女生演唱民歌的视频,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及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明确学习目标,并引出课题——“中国少数民族音乐鉴赏”。

  2、整体感知,体验风格

  初听:

  通过多媒体播放《辽阔的草原》和《酒歌》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趴在桌上,乘着音乐的翅膀进行想像……

  初听鉴赏后,请同学们各抒己见(你有要说的吗?谁能谈谈自己的感受)

  复听: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理解作品,并提示学生注意听它们的节奏、节拍、曲调以及情绪,并比较它们不同的风格特点。

  复听鉴赏后请同学们将答案写在纸上,以小组互动交流,再请小组代表上台展示交流,培养学生认真聆听音乐的习惯,并根据其直接审美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水平比较分析它们之间的不同风格特点。

  再听:简介音乐的民族风格(课件展示)

  同学们先看一看鉴赏提示1、2,再看看屏幕展示提示,回过头来,再一边听,一边想音乐的民族风格特点的形成与哪些因素有关?以小组为单位填写(音乐风格与民族关系的初探)学习卡片,再投放在展示平台上,互动交流,行吗?

  “音乐风格与民族的关系”初探

  地理环境与自然环境;社会生活与风俗习惯;语言文化与民族性格

  这样设计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动式”学习的能动性。

  3、探究分析,感性上升到理性

  先由课件展示《辽阔的草原》简介

  这是一首呼伦贝尔盟的长调歌曲,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蒙古族年轻的女歌手宝音德力格尔带着这首歌参加了世界青年联欢节,并为草原人民赢得了金奖。从此,主这首歌便成了蒙古族的象征之一。

  再赏析金曲

  在赏析金曲过程中,要求学生边听音乐边画图谱,感受音乐形象和音乐情绪,并让学生谈谈音乐在具体表现形态上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分析音乐的节奏、旋律、速度、节拍等音乐表现要素对音乐风格的表现作用,从而总结出歌曲的音乐特点是:全歌为对比呼应的上下句一段体结构、羽调式。节奏

  自由宽广,旋律悠扬舒展,具有浓厚的草原气息。接着介绍蒙古族的相关音乐文化(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娱乐活动等)揭示出蒙古族的性格特征(勇敢、强悍、粗犷、豪爽)。并出示讨论与交流的问题:蒙古族音乐的风格特点与蒙古人的性格特征之间存在什么样的联系?

  这样设计旨在通过鉴赏音乐,了解民族文化,反过来又通过了解当地文化进一步理解音乐,当学生由了解提升到了理解的程度时,再组织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韵味,请会跳蒙古舞蹈的同学上台为大家伴舞(或老师伴舞,学生轻唱旋律)加深学生音乐风格的.理解。

  然后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活动,提出问题:通过本堂课的音乐体验,你认为音乐作品的民族风格主要是通过哪些音乐要素表现出来的?并举例分析。

  这样设计旨在学生对音乐的欣赏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4、拓展延伸

  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更多的少数民族人文、地理、风俗等方面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在班上交流介绍或演唱、演奏,因为一节课的容量毕竟有限,老师所能做的仅仅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后才是学习的最大课堂。

  5、结束语

  如诗如画的四十五分钟很快就要结束了,今天,我们欣赏了部分中国少数民族音乐,音乐有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不同的民族的音乐作品具有不同的音乐风格,它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习惯、语言特点、思想感情、历史文化影响等。但愿今天的课能给同学们留下美好的回忆,同时也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养成良好的鉴赏习惯,善于发现美,感知美,创造出更多更美的艺术形象,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

  五、感悟与反思

  这是一节注重培养学生自己的音乐感受能力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音乐鉴赏课,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具备人本思想的教育理念、自由活泼的教学方式,为我们老师开启了一片教育的新天地。我认为一堂好的音乐鉴赏课应该体现课堂教学“生活化”学生学习“主动化”的教学理念,让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平等互动与交流,使学生在有兴趣和充满情感的情境中愉快地接受美的熏陶,主动获得感受与鉴赏、表演、创作、评价等方面的艺术能力,完成审美教育。当然,这种赏识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今后我将努力改进,取得更好的效果。

  少数民族国语教学说课稿3

  一、活动目的:

  1、加深对少数民族的了解,知道有关少数民族的风俗、民情、文化等知识,有尊敬少数民族的情感。

  2、鼓励幼儿大胆地说。

  二、活动重点:

  能运用语言大胆地说出少数民族的风俗、民情、文化。

  三、活动流程:

  师生交流——幼儿竞赛。

  四、活动过程:

  (一)师生交流。

  师:听说你们知道很多关于少数民族的事情,你们愿意去考考他们吗?(幼儿和老师交流。)

  要求:大胆地考问老师。

  (二)幼儿竞赛。

  师:刚才你们考了老师很多问题,现在老师也要考考你们。

  1、抢答题。

  (1)云南地区有多少少数民族?

  (2)哪个少数民族喜欢吃手抓饭?

  (3)世界上时间最长的狂欢节叫什么民族?

  要求:谁先抢到板谁回答。

  2、必答题。

  要求:每人抽取一张纸,每组轮流回答。

  (三)结束评价。

  少数民族国语教学说课稿4

  活动设计背景

  由于本土环境因素,幼儿所在的居住地就是蒙古族自治县,幼儿已经对少数民族有了浅显的意识,在此基础上,帮助幼儿了解民族文化的多元性,培养幼儿对多元文化的理解与尊重,是幼儿园社会教育目标的重要部分之一。“多彩的民族”系列活动从展现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的角度,通过认知探索活动、社会活动、亲子实践活动等不同的形式,使原本抽象的各民族文化在幼儿眼中具体而生动起来,从而帮助中班幼儿更好地理解少数民族的文化,进而培养他们热爱多民族祖国的情感。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初步认识维吾尔族、蒙古族的聚居地、服饰、风俗习惯等,知道他们是少数民族,知道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语言表达能力。

  3、激发幼儿热爱祖国,团结少数民族的情感。

  4、培养幼儿完整、连贯地表达能力和对事物的判断能力。

  5、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了解少数民族的民族风俗习惯和特色。

  教学难点:能通过各民族的主要风俗习惯和特色辨认不同的少数民族。

  活动准备

  知识准备:请幼儿了解自己的民族。

  物质准备:flash课件、课件、《爱我中华》磁带、少数民族头饰。

  活动过程

  师:今天,让我们随旅游团一起坐飞机去旅游好吗?(课件出示飞机飞行,幼儿同时动作飞机飞行状)来到了新疆的上空,飞机慢慢降落,大家下飞机,轻轻地坐下。(出示中国地图画面课件。)切换展开。

  (一)认识维吾尔族。

  1、(一组幼儿戴维吾尔族帽。)大家好:我是维吾尔族的导游,欢迎大家到新疆来观光旅游。

  2、演示课件:

  (1)你们了解维吾尔族,了解新疆吗?

  (2)他们在干什么?(跳舞。维吾尔族喜欢跳舞,他们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

  (3)维吾尔族穿什么样的衣服?什么款式的?(都戴小帽,女的穿黑色坎肩、长裙、男的穿对襟长袍。)

  (4)新疆有什么特产?(哈密瓜、葡萄、葡萄干)

  (5)维吾尔族人在干什么?他们有哪些生活习惯?(弹冬不拉、吃羊肉串、摘葡萄)

  (6)维吾尔族是一个热情好客的民族,听说我们来旅游他们正跳舞欢迎我们呢!我们一起去参加吧。(大家一起学跳新疆舞蹈。)丰富词汇:亚克西。

  (7)今天,大家在新疆的旅程就结束了,欢迎你们下次再来。

  (二)认识蒙古族

  大家坐飞机微闭双眼来到查干湖的上空,慢慢降落,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幼儿睁眼做惊讶状,这么热闹啊,是什么日子呢?(民俗旅游节)

  2、演示课件。

  (1)他们在干什么?(居住蒙古包、拉马头琴、跳舞、祭敖包,举行民俗婚礼,

  (2)蒙古族穿什么样的衣服?(头上扎头巾、穿斜襟长袍、靴子、扎腰带)(3)他们在讲什么?(讲蒙语)指名蒙古族幼儿用蒙语和大家问候。

  3、大家想对蒙古族有更多的了解吗?请同学们随大屏幕去内蒙古大草原去了解更多关于蒙古族的知识。

  (在观看屏幕同时认真倾听导游介绍讲解。)

  (1)蒙古有什么特产?(羊毛、棉花、织成的毛巾、围巾)

  (2)蒙古族的人在干些什么?(喝奶茶、剪羊毛、牧马)

  (3)蒙古人不但牧马牧羊,他们还喜欢一项运动,你们知道是什么吗?(摔跤)

  4、小朋友们课前老师让大家对自己的民族和家乡做了了解,你们知道自己生活在什么地方吗?

  (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

  刚才我们认识了维吾尔族,和蒙古族。比一比,“维吾尔族和蒙古族的人都喜欢干什么?”(跳舞)我们中国有许多民族都是喜欢跳舞、唱歌的。那些民族舞、民歌非常的优美。

  (三)拓展延伸

  1、你们是什么民族的?(汉族、蒙古族、回族、朝鲜族、满族)

  丰富:我们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其他民族人口较少,这些人口较少的民族叫少数民族。维吾尔族、蒙古族都是少数民族。

  2、你们还听说过那些民族?

  接下来让我们走入行程的最后的一站就是民族村。

  3、参观民族村(放课件)教师讲解。

  (1)介绍傣族、苗族、彝族。他们的服装非常精美,手工制作,身带银饰。

  4、参观民族娃娃展厅

  (1)你喜欢哪个民族娃娃?为什么?

  五十六个民族团结生活在一起,共同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

  (四)结束

  小导游:我们为游客准备了许多民族头饰,请大家自己选一件,扮演民族娃娃。

  (放音乐《爱我中华》)现在我们都成了民族娃娃了,让我们伴着欢快的乐曲团结起来,跳一支团结舞。

  少数民族国语教学说课稿5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维吾尔族和蒙古族的服饰,初步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知道他们是我国的少数民族。

  2、让幼儿初步了解少数民族与汉族得不同之处,知道要尊重他们的习惯。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活动准备:

  《中国地图》,教学挂图《少数民族》,《新疆舞曲》。

  活动过程:

  一、说说我们的国家。

  1、出示中国地图,请幼儿观察并告诉幼儿我们的祖国很大,人口很多,有很多的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在我们国家还有几十个民族,由于他们人口较少,所以我们一般称他们为少数民族。

  二、认识少数民族的特征。

  1、出示图片:这些人们打扮的漂亮吗?引导幼儿观察他们的服饰,这个是维吾尔族的,他们喜欢戴一顶小帽子,女的穿黑色小背心、长裙子,梳很多小辫子,男的穿对襟长袍。维吾尔族人喜欢唱歌、跳舞、弹冬不拉,还喜欢吃烤羊肉,哈密瓜、葡萄干等食品。

  2、引导幼儿观察蒙古族人的服饰:蒙古人喜欢扎头巾,穿斜襟的衣服,穿皮靴。许多蒙古族人住在蒙古包里,在草原上牧羊、牧马,喜欢喝奶茶,拉马头琴,还喜欢摔跤、骑马。

  3、帮助幼儿了解内蒙古的一些特产。内蒙古出产羊毛,用羊毛可制成衣服、围巾,还出口到世界各地。

  三、结束活动。

  带领幼儿跟着音乐《新疆舞曲》高兴地跳舞。

  活动反思:

  这是一节认识少数民族的社会活动,主要通过认识维吾尔族和蒙古族动,萌发幼儿热爱祖国大家庭的情感。引导幼儿在比较维吾尔族和蒙古族的不同之处中,促进幼儿观察力、分析能力的提高。初步认识维吾尔族和蒙古族的服饰,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知道他们是我国的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国语教学说课稿6

  活动目标:

  1、在交流分享中了解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的风俗习惯及特色。

  2、感受少数民族的风情,激发幼儿热爱少数民族的情感。

  活动准备:

  幼儿前期经验、调查表、PPT等

  活动过程:

  一、讲讲知道的少数民族价值取向:回忆已有的经验,引出内容。

  1、教师:最近我们正在研究一些少数民族,谁知道什么叫少数民族?你都知道哪些民族?请你们用好听的、有节奏的声音说说你知道的少数民族的名字。(这里你的要求是用好听的节奏说,那么用什么样的节奏呢,最好你先预设一个节奏,比如老师先有节奏的说一说?)

  2、出示地图(地图上标有代表56个民族标志):刚才小朋友说了好多少数民族,看,它们就分布在我们伟大祖国的四面八方,除了小朋友说道到,你们看,还有(让幼儿简单知道一些其他的少数民族。

  3、这么多的少数民族,你们知道一共有多少个吗?(用数字表示出来)总结:哇!祖国真大啊,原来我们一共有56个民族了,每个民族都有它们不同的风俗习惯和特色,藏着好多好多有意思的秘密。

  二、幼儿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价值取向:通过相互学习初步了解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三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及特色。

  教师:前几天,老师让你们自由组队重点调查了几个少数民族,今天请你们来说说你们的发现,轻轻的商量下派个代表上来介绍。(把幼儿的调查贴在黑板上,每个队从少数民族的吃,穿,住,运动四方面介绍)。

  1、第一组幼儿代表介绍:维吾尔族

  ①幼儿介绍维吾尔族的风俗习惯及特色。

  教师:你今天介绍的是什么族?(维吾尔族)你可以从这个地图上找出它的位置吗?(在地图上维吾尔族的旁边插上小红旗,幼儿介绍)

  ②幼儿提问,幼儿解答。

  教师:刚才这个队的小朋友介绍了许多关于维吾尔族的知识,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吗或者有什么还想要了解的?(幼儿之间互相提问,解答)

  ③放PPT提升,梳理幼儿的经验教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些维吾尔族的介绍,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PPT)服装:式样宽松、洒脱,色彩对比强烈维吾尔族的姑娘—:维吾尔族姑娘以长发为美,婚前梳十几条细发辫,婚后一般改梳两条长辫维吾尔族的花帽:是维吾尔族美丽的标志之一,四楞小花帽,冬天是用皮做的,夏天用绫,有的帽子前面插上动物的羽毛,帽子的花纹是四边对称的。

  舞蹈:他们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女孩子擅长扭脖子,男孩子一般单膝着地,会耸肩膀,女孩子会围着男孩子跳舞。

  这里老师要引导幼儿边看边观察,老师可以通过讲解和提问穿插的方法和幼儿产生互动教师:让我们带上四楞帽子,一起来跳一段维吾尔族舞蹈吧。(播放音乐背景,教师领舞,幼儿学一些基本的动作)特产:维吾尔族不仅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还被成为“水果之乡”呢,知道为什么叫它水果之乡吗?(产葡萄)维吾尔族是我们中国的最大面积的葡萄生产基地,除了葡萄你们还知道有那些吗?(哈密瓜,巴丹木,无花果,葡萄香梨)。

  2、第二组幼儿代表介绍:蒙古族(找一找地图上在哪里插上红旗)

  ①幼儿代表介绍他们的风俗习惯及特色。

  ②幼儿提问,幼儿解答。

  ③放PPT提升,梳理幼儿的经验(PPT)教师:来看看老师准备的蒙古族的资料服装:长袍,腰带,靴子,首饰,男子腰带上多挂刀子,火镰,鼻烟盒等饰物。女子用红,蓝色手帕缠头(回忆比较一下和维吾尔族的衣服有什么不一样)蒙古包:包就是家的意思。蒙古包是造在大草原上的,蒙古包的最大优点就是拆装容易,搬迁简便。里面的内饰也很多有......

  摔跤:

  蒙古人还有献哈达,敬酒,敬茶等风俗习惯,(最老爱幼、老师介绍礼貌用语,幼儿学)勒勒车是北方草原上的古老交通运输工具,它轻便宜骑。

  蒙古人有草原马背上的民族的称号(跟音乐学骑马的动作)蒙古族是一个世界民族,哎世界各地都散落着蒙古部族。

  看的时候和刚才一样提问和讲解和幼儿产生互动3、第三组幼儿代表介绍:藏族

  ①幼儿代表介绍他们的风俗习惯及特色。

  ②幼儿提问,幼儿解答。

  ③放PPT提升,梳理幼儿的经验服装:宽腰,长袖,大襟。冬天长袖长袍,夏天穿无袖长袍,腰前系一块彩色的花纹围裙。(刚才看了维吾尔族和蒙古族的衣服你们觉得少数民族的衣服都有一个什么特点)西藏是世界上住的最高的民族,谁知道为什么?(因为有个青藏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

  采花节: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日是藏族传统节日采花节。传说,很久以前藏族的人们以采集和狩猎为生,以树叶和兽皮做衣服。一天,从远方来了一位叫莲芝的姑娘,她美丽善良,心灵手巧,教会了当地人们开荒种地和织布缝衣,还采来百合花为人们治病。有一年五月初五这天,莲芝上山采花,被镍风卷下悬崖摔死了。人们很悲伤,便在这一天上山采花纪念她。久而久之,形成了采花节。

  西藏特产酥油茶出示哈达这是什么?为什么哈达是雪白的?为什么要献哈达?学习献哈达的动作)藏族同胞特别喜欢哈达,把它看做是最珍贵的礼物,每次有喜庆之事,远客来临,或远行送别都要以献哈达以表敬意。献哈达也有他们的礼节,是这样献的,教师演示。

  教师:刚才我们知道还有哪个民族也献哈达的?(蒙古)那今天我们也来体验一下他们的风俗,把最珍贵的礼物和祝福去送给远道而来的客人老师,献哈达的时候送上你的祝福话。(背景音乐,送哈达)

  三、结束部分价值取向:激发幼儿继续探索民族风情的兴趣

  1、教师:今天我们知道了这3个民族的知识,了解了他们的不同风俗习惯及特点,除了这3个你还了解其他的民族吗?(抽2个简单介绍,表扬幼儿勇敢)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风俗习惯,我们一起来看看。(诸多民族风俗节日的多媒体,边看教师简单的说明)

  2、小结:这些少数民族和我们一样都是中国人,我们五十六个民族生活在一起,一起劳动,一起唱歌跳舞,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共同建设我们的国家。

  教师:让我们一起邀请客人老师一起来跳我们的民族集体舞吧!

  活动反思:

  这是一节认识少数民族的社会活动,主要通过认识维吾尔族和蒙古族,萌发幼儿热爱祖国大家庭的情感。引导幼儿在比较维吾尔族和蒙古族的不同之处中,促进幼儿观察力、分析能力的提高。初步认识维吾尔族和蒙古族的服饰,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知道他们是我国的少数民族。

  通过课后自己的反思,这次活动孩子已经很好的掌握了两个少数民族的名称。认识维吾尔族和蒙古族的服饰,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知道他们是我国的少数民族。整个活动幼儿的兴趣都很高,通过图片让幼儿直观的认识、了解了维吾尔族和蒙古族。

  少数民族国语教学说课稿7

  活动目标

  1.在交流分享中了解一些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2.感受少数民族的风情,产生热爱少数民族的情感。

  活动准备

  少数民族玩偶、少数民族知多少、录像、幻灯片

  活动过程

  1.观察导入

  (1)出示少数民族娃娃

  提问:你知道这些娃娃都是什么民族的吗?他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小结:少数民族的服饰、鞋饰、头饰等都是不一样的。

  2.深入了解

  (1)讨论

  提问:你们见过少数民族吗?是在哪里见到的,他们和我们有什么不一样的生活习惯?

  (2)观看影视资料(藏族、傣族、蒙族)

  提问:他们是什么民族?服饰、住房、食物、生活、劳动、娱乐是怎样的?

  3.幼儿操作

  (1)请幼儿将图片中的人物与民族用连连看方式进行配对。

  (2)交流分享,请幼儿介绍操作结果,说出理由。

  4.延伸活动

  知道我们中国一共有多少个民族吗?他们还有很多有趣的生活习惯和风俗。下面请你们欣赏一段民族舞蹈,猜猜她们又是什么民族的?

  活动生成与建议

  1.提供少数民族相关信息和书籍,让幼儿通过查阅资料获得更多的少数民族信息。

  2.活动可以与艺术结合,了解少数民族的音乐、舞蹈、乐器等,引导幼儿学习各民族儿童舞蹈。

【少数民族国语教学说课稿】相关文章:

用国语讲国语说国语手抄报03-27

国语教学心得体会03-31

少数民族谚语精选08-10

藏族少数民族谚语08-15

关于少数民族的谚语03-30

少数民族的风俗作文04-15

国语教学工作计划(精选5篇)09-26

外国语考试06-05

《国语》读后感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