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位置》说课稿

时间:2022-10-21 10:16:41 说课稿 我要投稿

《位置》说课稿(精选15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位置》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位置》说课稿(精选15篇)

  《位置》说课稿 篇1

  我说课的题目是《位置》。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几个方面来阐述本节课的内容。

  一、说教材

  《位置》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内容。由于学生在四年级已经认识了在平面内通过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作为六年级的学生,应该比较容易接受用“数对”的方式确定物体的位置,并且在生活中已具备确定物体位置的经验。所以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这些经验和知识,创设贴近现实生活的环境,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鼓励学生通过自主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将用生活经验描述位置上升为用数学方法确定位置,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空间概念。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对以上教材及学情分析,我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

  1.学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2.通过观察、发现、总结、归纳,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3.通过运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体验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确定位置的丰富现实背景,体会数学的价值。

  三、本节课重难点:

  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四、教法与学法:

  本节课用小组讨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前几天,我们去多媒体教室上课时,有些学生根据自己的座位卡,却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也有两个同学拿着不同的座位卡却找到了同一个位置,并且都认为这个位置是自己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学生可能会说:不理解座位卡上的位置是如何表示的,所以,出现两人争执一个座位的情况,因此,请大家小组讨论:怎样确定一个具体的位置呢?

  学生可能会说:报名字,第X排第X号,用一个数字表示一个人……

  师:如果用这样的方法会遇到什么问题呢?有没有更简单更便捷的表示方法?

  让学生明白,学生的这些表示方法在表示位置时都会产生矛盾,因此,造成学生认识上的冲突,促进学生进一步寻找更便捷的表示方法,由此,自然而然的引出“数对”的概念。

  这样,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日常生活中的密切联系,充分感悟“数对”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也激发了学生探究“数对”的欲望。

  2、自主探究

  ①明确行、列的含义及确定第几行第几列的一般规则。

  当学生出现矛盾冲突时,我让顺利找到自己位置的学生介绍自己是怎样找到的。

  由学生的发言中,引出列和行这两个概念,使学生明白竖排叫列,横排叫行,确定第几列一般从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

  并让学生体会到正是这些规定与约定,才使人们在确定位置时有一致的结论,从而也避免了找错座位的现象。

  ②使学生明确用数对表示位置时,一般先表示第几列,再表示第几行。这时,我再让学生讨论:

  (1)如果先表示行数,再表示列数,那么你能写出张亮的位置的数对吗?

  (2)如果不约定先表示列还是先表示行,你能判断23表示是那个座位吗?

  从而使学生体会数对中两个数的顺序的重要性,这时,我说明,我们约定用数对表示位置时,一般先表示第几列,再表示第几行。

  在引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时,我没有直接讲授,这些重要的知识点,是从学生之口引出,使学生获得极大的满足感,更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④师生共同归纳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注意点:、

  (1)确定位置需要确定一个标准。

  (2)确定一个位置需要两个数据。

  (3)一组数对只能确定一份位置,如果一组数对的两个数的前后位置变化了,所表示的位置就不同了。

  3练习

  让学生试着用数对表示一些同学的具体位置或给出座位的数对时,让学生说出名字,猜猜他是谁等。这个环节围绕学生熟悉教师场景;来解读“数对”表示的含义,会使学生探究的过程更清楚,对数对的意义理解更深刻。

  在进行练习时,我选择实际生活中的素材,如电影院、动物园、地图索引、国际象棋等例子,让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不但能学到知识,发展技能,而且能深深感受到数学并不是书本上的枯燥知识,它的身影活跃于生活的每个角落,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教学的价值。

  六、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条理清晰,简洁明了,能更好的突出重点。

  《位置》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

  《用数对确定位置》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P98——100的教学内容。

  2.教材分析

  本课安排的是用从生活中的电影院中位置的确定来引入数对的方法。教材呈现的例题是小军在教室的位置的问题情境,“用数对确定位置”是在第一学段已经学了上下、前后、左右以及第几排第几个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第一段学习内容的延续和发展。让学生用抽象的数对来表示位置,进一步发展学生空间观念,提高抽象思维能力,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图形与坐标”打下重要基础。

  3.教学目标

  我是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来设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由具体的座位图到用列、行表示的平面图的抽象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用数对表示位置的简洁性,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4.教学重、难点

  从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特征出发,我理解本课的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并掌握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正确使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

  本课时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学法”,辅以“情境教学法”进行教学。教学中,从生活中常见的电影院导入新课,借助找位置的实际问题,让学生逐步形成如何去确定位置,再让他们小组交流,从中巩固新知,学会写数对,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技能。

  2.学法:

  学生作为主体,在学习过程中的学生的参与状态和参与度是决定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学法的选择上体现出“玩中学——学中玩——在合作交流中学——学后交流合作”的思想。

  三、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提问:《题西林壁》这首诗学过吗?为什么诗人不识庐山真面目?

  指出:观察物体角度很重要。中国有句俗话“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就是告诉我们要以旁观者、局外人的视角观察人、事、物,才能更准确。

  (出示电影院的座位图)提问:同学们,你们去看过电影吗?这是电影院一个厅的平面图,竖着的一排叫什么?横着的一排呢?(板书:竖排叫列,横排叫行)

  老师想要观察这个厅所有的观众,应该站在什么位置?(银幕的位置)

  指出:会选角度观察,我们今天的课就成功了一半。下面就进入我们的数学之旅吧!

  (二)、认识数对

  1、游戏——寻找幸运观众

  (1)给出任务:电影院今天搞活动准备在这个电影院里选择三位观众免费观看,已找出两位,剩下的一位,让学生自己寻找。

  (2)寻找幸运观众

  第一步:漫无目的寻找。

  第二步:根据提示寻找。教师给出提示(3,2),学生根据提示指一指幸运观众可能在的位置,教师用投影显示8个可能的位置。

  第三步:根据视角寻找。进一步缩小范围,点击鼠标,寻找出幸运观众。

  提问:为什么一个提示出示8种可能?(不知道哪个数据表示行或列,也不知道是从哪边开始数起的),你认为观察者在哪?根据观察者的视角和(3,2),你认为可能在哪?

  (3)理解数对的含义。

  提问:(3,2)表示什么意思?(板书:第3列,第2行)列是从观察者的哪边开始数起?行呢?(板书:从左往右从前往后)

  指出:像这样用一组数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内容。(板书课题: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

  提问:你觉得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有什么好处?(简洁)能不能将逗号省去?能不能将()省去?(逗号将列和行分开,括号是数对的特征)

  (4)运用数对

  用数对表示出前2位幸运观众的位置。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

  提问:以谁的视角来观察,哪边是第一列?(选5个同学,其他同学用手势表示正误,)

  提问:比较一下,你和你的同桌写出的数对有什么相同点?为什么?

  (三)、用数对确定位置

  1、★出示“小军班上的座位表”。(表略)

  师:你能说出小军的位置吗?

  生:小军在第4列第3行

  小结:一起数在第四列,第三行。用数对表示,小军的位置是(4,3)。

  2、★师:如果我们把每个同学的位置看成一个圈,就成了这样的图形。

  (多媒体显示,把刚才的图片抽象化,每个同学只用一个圈表示)

  师:小军在班上的好朋友小林坐在教室的这个位置,你能用数对表示出小林的位置吗?谁来说一说师:这些实际上是我们数学教学用书上的,实际上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关于数对的问题

  (四)、巩固练习

  1、课件出示练习三第2题:

  (1)小明家刚买了新房子,正在装修,这是他家厨房一面墙上的瓷砖,请用数对表示四块装饰瓷砖的位置。

  (2)各自在书上填写后指名汇报,全班交流。

  (3)讨论:你发现表示这两块瓷砖位置的数对有什么特点吗?(注:两块出示后讨论,再出示第3块讨论)

  在同一列的瓷砖,数对中的第一个数相同在同一行的瓷砖数对中的第二个数相同

  2、课件出示练习三第3题

  学校要举办艺术节,准备放置一些花来装饰一下我们的校园,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1)写数对:能用数对表示出这些盆花的位置吗?各自在书本上填写后指名汇报,全班交流。

  (2)找规律:观察这些盆花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先让学生在小组中说说自己的发现,再组织全班交流

  3、学习了这么长时间,同学们也有点累了,我们一起来玩个找字的游戏,好吗?

  出示题目以及游戏规则,玩四次。指名交流思考题,安排位子

  你知道吗,介绍笛卡尔如何想到数对。

  拓展延伸,拓展到三维的角度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大家学习的很棒,摩斯侦探想再考考大家,你们有信心用今天学习的数对的知识找出摩斯密码下的秘密吗?下课了。

  四、说板书设计

  板书主要就是从问题想起的策略的一个思考过程,比较清晰,简单,能突出说出这节课的重点

  用数对确定位置

  竖排叫列从前往后数对。

  横排叫行从左往右(4,3)

  五、总结

  以上是我对本课教材教学以及教学方法的预设。基于对本课的设计理解,我认为我们应从数学思考、数学意识的层次上解读用数对确定位置,而不能将此类课型简单地的教学。

  学生从生活实际慢慢的到需要引入数对来确定位置,比较自然,学生在学习时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位置》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妙不可言的位置》是人教版课标本语文第六册的一篇选读类科普短文。文章采用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介绍了地球之所以存在生命,有液态水,是因为其在太阳系中的独特位置。课文共有5个自然段,第1段简要概括了地球在太阳系中的具体位置。第2段说明了地球出现生命是因为地表存在液态水。第3、4段将地球与靠近太阳的金星作比较,用列数字的方法阐明地球存在液态水的条件,解释了稍远成冰,太近成气的微妙关系。最后一段则总结全文,回归标题再次强调了地球位置的妙不可言。突出运用作比较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是本文在写作上的重要特点。

  2、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的教材分析和三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依照“语文课程标准”精神和要求,我拟定了如下4点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词,读准“笼罩、地狱、辐射、液态水”等词语,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进一步巩固作比较、列数字两种说明方法,明白“地球的位置妙不可言”的缘由。

  (4)激发对探索宇宙自然的兴趣,增进热爱地球的情感。

  3、教学重难点

  通过以上分析,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了解地球位置的特点,体会课文怎样运用列数字和作比较的方法来说明地球位置的妙不可言的。

  二、说教法和学法

  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和三年级学生的特点,我选择以下教学方法:

  1、对比式教学。由于学生在《太阳》一课中已经首次接触了说明文,对说明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所以我采用对比式教学,通过与已学精读课文的对比,让学生逐步明白这篇选读课文是怎样再次运用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的。

  2、读写结合法。本课的第3、4自然段都是讲金星、地球、比地球更远离太阳的行星,与太阳距离、受到的辐射强度、水的存在形式的三者间的不同。让学生将内容清晰地记录在表格中,把从课文中了解到的知识,进行重构,凝练,让语言和知识在转化中再一次得到同构共生。

  在教学中,我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反馈表格内容,通过读读、划划、写写、议议,鼓励学生选择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

  三、说教学过程和设计意图

  选读的课文一般用一课时时间来完成教学目标,所以重点不能过多侧重于字词的解读。本课时的主要任务是细读课文3、4自然段,体会课文怎样运用列数字和作比较的方法来说明地球位置的独特性的。略读课文125自然段,对学生进行言语能力训练。

  在本课时安排中,我主要分了四个板块。第一板块——导入新课,复习方法;第二板块——引入对象,习得生字;第三板块——帮扶学习,对比范例;第四板块——小组合作,对比特点;第五板块——总结发散,激发情感。

  第一板块:导入新课,复习方法

  1、板书词语“妙不可言”,让学生解释大意,并结合生活实际说说“妙不可言的XX”,相机板书“妙不可言的”

  2、直接揭题,“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来共同学习一篇课文,题目是‘妙不可言的’”,一边说一边将“位置”两个字补充完整。再次提问“你们知道是谁的位置吗?”根据学生回答将“地球”两个字写在黑板中央。引导齐读课题。

  3、第三小步,直接揭示本文的文体,同时在大屏幕回顾说明文的阅读方法:如,先找说明对象,再找说明方法

  【一节课的时间不多,直接叩题导入有利于将时间放在后面的内容上,同时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解释“妙不可言”,将它和“位置”相联系,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再次回顾说明文的阅读方法,可以唤醒旧知,快速进入文本学习】

  第二板块:引入对象,习得生字

  学生不是第一次接触说明文,将本文作为资源再次复习说明文的几大要点,同时扫除生字词,为接下来进一步学习做铺垫。因此在第二板块导读中,我会出示这样的

  1、自读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用笔划出不理解的词,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理解词意。

  2.想一想,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出示自读要求后,分3步走,

  首先是扫除字词,读通句子:

  根据学生回答在屏幕文本上划出相对应的难点字词,课堂上互相交流解疑。最后将所有生词齐读两遍,送入相对应的句子再次巩固。

  其次要引出说明对象,初步感受语言的准确性:

  解决了难读的字词句后,抛出问题:“那么小朋友们,在这篇文章里,作者要说明的对象是谁呢?”再次引出地球。并让学生谈一谈对地球已有的知识储备。

  同时在大屏幕上引入本文的最后一段“地球所处的位置真是妙不可言”。出示太阳系的图片,引导学生找一找地球的位置,自由朗读,强调“由近到远”这一个词语,去掉对比着读,体会语言的准确性。

  最后简单训练一组说话,看着太阳系其他行星,让学生像课文介绍地球位置一样介绍一下其他行星的位置。例如:金星在太阳系中,是距太阳由近到远排序的第二颗行星。

  【科普性文章是知识性很强的文章,让学生课前围绕主题收集有关资料,调动旧知,为更好地学习课文储备能量。那么在课中,可以抓住教材与课外资料中存在的联结点,辐射开去,使课内课外有机结合起来。】

  第三板块——帮扶学习,对比范例

  在之前复习了说明文的阅读方法,因此在重点学习时直接出示“列数字”这一方法是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随后让学生

  1找:找一找文中出现的数字

  2想:思考这些数字说明了什么?

  在学生找数字时,一定会找到480摄氏度;1.496x10的八次方,1.082x10的八次方这三个数字,两组数据。

  在习得温度这一数字时,重点引入关于地球温度的课外资料,提问:“小朋友们,为什么这两颗行星表面的温度差了那么多呀?”引导出距离产生温差。随后再学习第二组数字。

  第二组数字需要读正确、想象距离、从而感受辐射的强弱。在想象距离中,由于抽象的数字不能引起共鸣,可以适当引入已学课文《太阳》里的一句话“太阳离我们有1.5亿公里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走3500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这样有利于像数据具体化。

  最后指导朗读,强调“受到照射要比地球强得多”并小结:“小朋友们,有了学过知识的帮助,我们对1.496x10的八次方公里到底有多远有了具体的认识。拿我们熟悉的事物进行比较,可以帮助我们对不熟悉的事物也有进一步了解。”同时再次回归文末一段“可见,地球的位置真是妙不可言。”

  【在调动原有知识的基础山,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列数字对解释金星受到辐射比地球更强这一原由,同时和太阳做比较,也为下文的小组继续合作提供了一定的范例。】

  第四板块——小组合作,对比特点

  【了解地球位置的特点,体会课文怎样运用列数字和作比较的方法来说明的,既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重难点,列数字我已经扶着学生进行了学习,那么作比较我将采用合作学习,汇报交流的方式,既避免学生学习起来感觉枯燥,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我一共分四步来进行引导的】

  1、过渡:

  小朋友们,刚刚我们已经知道了课文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那么请大家找一找,课文还有哪些地方使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呢?现在,请小朋友拿出课前的学习单,我们小组合作着,来学一学。

  2、学习单导读:

  同时我也会在大屏幕上出示相对应的学习单表格,横向三列:金星地球、比地球更远离太阳的行星;纵向三行:和太阳的距离,受到太阳辐射的强度,水的存在形式。

  3、合作学习:

  学习这样的相对较为枯燥的科普说明文,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始终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因此,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愿结组,讨论课文是怎样对比将的特点写清楚、写具体的。同时我也深入小组参与讨论,及时发现问题,引导合作学习的有效进行。

  4、汇报交流:

  在汇报交流时,我会将学生答案相机投影到大屏幕上,让学生自己上台,将表格上的数据流畅地连接起来。表格上的数据可以形成三句话,能分别让一组的同学上台展示。例如,金星和太阳的距离是1.496x10的八次方公里,收到太阳辐射的强度比地球强得多,因此水会背紫外线分解等等。

  根据学生的小组汇报,我会在黑板上相机板书关键词“近、远”“被分解、液态水、冰”。

  在两组汇报结束后,会再次回归文末的最后一句话,让学生在齐读中感受位置的妙不可言。

  第五板块——总结发散,激发情感。

  1、写话练习:

  在大屏幕上出示金星的图片,像学生们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金星上是怎样的吗?看图,你看到了怎样的情景?请在学习单上发挥想象写下来。”而在孩子们的学习单上,则是:“我从照片上发现,金星上没有……,没有……,没有……。”

  在指名回答交流的基础上,得出“相似的大小、质量、构成,但地球上有的,金星上都没有。”的结论,同时再次回归,齐读第一段,“地球在太阳系中,是距太阳由近到远排序的第三颗行星,正是由于地球所处的位置,使它成为宇宙的一个奇迹。”

  【正如著名特级教师吉春亚老师所说:常识性的课文课文应该怎么上才姓“语”?惟有着眼于语言形式,促使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得到培养。以上这种写话训练,点比较小,但在学生想象中希望可以对比着将语言和知识互相转化共生。】

  在学生对地球位置有了特殊的感情之后,拓展生活中的若干环境破坏的图片资料,让孩子在浏览文本后回归现实问题,说一说,看了这些环境被破坏后的案例,心里有什么想要说的。通过学生的回答,进一步激发对地球保护环境的重视。

  【科普性文本往往缺少情感纽带的联结。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以生活为依托,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欲望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四、说板书设计

  妙不可言的位置(由近到远)

  近←地球→远列数字

  被分解液态水冰作比较

  《位置》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这节课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的知识。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学习了用上、下、左、右、前、后确定位置,三年级下册学习了用东、西、南、北等词语描述物体方向,在此基础上,本单元进一步在具体的情境中根据列与行这两个因素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并学习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继而为沟通位置与方向的联系(六年级上册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参数确定物体的位置)以及第三学段“图形与坐标”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本节课教材在编排时安排了两个层次的内容:一是让学生能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二是学生会在方格纸上根据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基于上述教材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课程标准提出的落实“四基”的要求。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道能用两个数据确定物体在平面中的位置,理解列与行的含义,知道确定列与行的规则。

  2.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确定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增强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4.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

  5、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一一对应的思想,体验数学交流的简洁性。

  教学重点是: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确定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教学难点是掌握在生活情境中确定位置的数学方法,理解起始列、行的含义。

  这样的目标设计,使我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体验,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感悟数学思想,发展各种能力。

  二、说学法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独立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过程。基于此,在学法上,学生主要采用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展开学习。(如独立思考我只有一个孩子,为什么会有四个答案,问题出在哪儿了?自主探索简洁明了的表示物体位置方法,合作交流谁创造的方法最简洁明了)

  三、说教法

  本节课在教法的选择上,我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主要采用了,学前:创设情境、观察发现;学时:合作交流、探究体验;学后:讲练结合、应用拓展。精心组织一系列有效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全面、全程、全心地参与到每一个数学活动中。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数学知识本身所具有的特征,以及学生的认识规律、思维发展规律,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观察发现

  通过让学生介绍我们是哪个班,使学生体会到用两个信息确定一个对象在生活中很常见,明确一个信息不能准确地描述所指的对象。

  (二)合作交流,探究体验

  这一环节是达成本节课教学目标的关键环节,也是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主要途径,为了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我设计了以下三个活动:一是通过学生猜情境图中哪一位是我的孩子,理解列与行的含义;二是通过第4列第3行站的是我的孩子这一信息,指出情境图中谁是我的孩子,会有四种答案,而我只有一个孩子,造成一种矛盾冲突,促使学生想到统一定位的必要性;三是在确定了我的孩子的位置之后,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创造出简洁明了的表示位置的方法,目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体验到数学交流的简洁之美。通过这样三个层层递进的学习活动,学生经历了知识形成的过程,积累了基本的活动经验,达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三)巩固练习,应用拓展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本环节我设计了不同层次、不同梯度的练习,

  1.基本练习,用数对表示其他三位同学的位置。根据数对(2,6)、(6,2)确定人的位置。

  2.拓展练习,坐在数对(3,6)、(X,6)(3,Y)、(A,A)、(A,B)处的同学站起来。

  3.变式练习用彩笔给方格纸上给了数对的格子上涂上颜色。

  4.提升练习,学生联系生活举出生活中用到数对知识的例子,欣赏生活中的数对。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

  (四)反思总结,自我建构

  最后引导学生回顾、梳理、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给学生再次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相互提醒和分享中,进一步明确本课知识重点难点,掌握解决问题方法措施,把新知识建构在已有的知识体系中。

  最后我说板书设计:我力求为学生呈现知识形成的过程,力求为学生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

  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也存在很多不足,如:在探究汇报环节,对学生用规范的数学语言汇报指导的还不够,课堂细节的处理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敬请各位专家、老师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我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获得最大程度的提高和发展,谢谢大家!

  《位置》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本节课选自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确定位置》第一课时。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的第二学段中针对本单元有明确要求,“在具体情境中,能在方格纸上利用数对(限于正整数)表示位置,知道数对与方格纸上点的对应”而本节课的内容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和基础。

  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以及数对的含义。

  难点是在具体情境中理解确定第几列第几行时要从观察者的角度考虑。

  二、说学情

  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学习了用类似“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描述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已经初步获得了用自然数表示位置的经验。而本节课就是对之中描述方式加以提升,用抽象的数对来表示位置。

  三、说模式

  为保证教学有成效,学生能学会,我采用情景教学法。在教师给出明确的规则或范例后,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体会第几列第几行的确定规则,以及用数对表示位置。并且用许多的举例、练习巩固对规则、方法的理解运用。

  四、说设计

  1.本堂课再设计时本着一个原则:“利用学生的生活实际教授学生学知识。”所以在授课一开始就引入学生的座位摆放,通过让学生独立尝试描述某一位同学在班里的位置,引出明确、简明的描述位置的需要。

  2.通过在具体情境中介绍列、行,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以及利用数对表示具体位置的方法,让学生对本节课的主要知识进行理解。

  3.回归到书本中的例1中,让学生在例1的图中找到某个位置,目的就是检验学生在现实中能分清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方法后,在书本中是否也能把这个角度转换过来。

  4.之后重点介绍例1下面的圆圈图,并利用这个图做一些练习。因为这个图是对例1中座为的抽象过程,在这一图中的练习室学生学习在方格图上确定位置的必要过度。

  5.最后就是练习环节,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练习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五、说板书

  用数对确定位置

  竖排叫做列 从左往右数

  横排叫做行 从前往后数

  数对

  第2列第3行 (2,3)

  第4列第5行 (4,5)

  (目的:在板书上明确书写出列、行的含义以及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并且在列举出的两个例子的基础上出示数对的书写格式,借此过程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清晰的思路,帮助学生理解。)

  六、说评价

  本节课的评价侧重于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是否能够积极的发言这两方面,回顾课堂教学过程教师能够对学生进行评价,已达到激励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的目的。

  七、说开发

  1.本节课没有直接利用例题传授知识,而是利用学生在班级中的位置这一实际情境授课。一方面课堂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具有真实性;另一方面也能调动起学生的兴趣。

  2.在练习时,利用课前的口算题在黑板上的位置进行练习,使口算练习也参与新课学习的过程,避免一堂课中口算练习与新知学习脱节。

  八、说得失

  得: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列、行的含义以及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并且能够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基本完成教学目标。

  2.将口算题纳入新知练习环节,丰富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失:1传统授课模式下教师限制比较死,学生主体地位得不到充分的体现。

  2.板书设计不够精细,在课上没有给学生表清“用数对”确定位置,以及在强调数对的书写格式时只是口头强调,还可以用彩色粉笔进行标注。

  3.课堂评价较少,评价语不够丰富。

  《位置》说课稿 篇6

  一、 说教材

  (一) 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本章节是高中必修2平面解析几何初步圆与方程的第三节内容。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已经掌握“圆的方程”、“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后,在已获得一定的探究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两圆的位置关系,它是圆与方程章节中一种重要的位置关系。

  (二)教学目标

  1.了解圆与圆之间的几种位置关系。

  2.掌握利用圆心距和半径之间的大小关系判定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三)重点、难点

  1.重点:圆和圆的五种位置关系及其应用。

  2.难点:圆和圆的五种位置关系及数量间的关系。

  二、说教法

  常言道:“教必有法,教无定法”。所以我针对高一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能力水平,大胆地处理教材,并作了精心的安排,采用启发式教学、循序渐进的原则、采取类比、观察、讨论、归纳等方法,注重创设问题情景,充分体现数学是源于实践又运用于生活。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注意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减少学生对新概念接受的困难。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动手、动口、动眼、动脑,主动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教法的核心是类比,在直线与圆位置关系的基础上类比出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三、说学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培养学生类比、观察、分析、归纳能力,根据本节课的特点,我以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以学生活动为主线,让学生自己观察、归纳,让他们在学习中学会学习。

  四、说教学过程分析

  环节1,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奥迪标志,五连环,齿轮等引出所要讲的新课题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环节2,在进入新课讲解之前,先给学生复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在由此拓展拓展到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给学生讲解圆与圆之间的几种位置关系和用圆心距和半径之间的大小关系判定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环节3,例1由两圆的方程判断位置关系,重点讲解几何方法,若有学生提到代数法,教师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告诉学生怎样恰当选用这两种方法。

  例2难度加深一些,要充分运用两圆相切的几何性质,要引导学生想到不同的解题思路。然后做一些练习进行巩固。

  环节4,对本节课小结

  《位置》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2—4页。学习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本课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能用这些方位词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会在给定的条件下确定平面图上的方向;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2)通过现实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活动体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学以致用的意识和小组合作的精神,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能用这些方位词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教学难点: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说教学策略

  1、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对本课学习打下了坚实基础。

  2、设计理念:

  (1)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教师进行数学教学时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不能死抠教科书,应避免让学生死记枯燥的概念。这节课从学生的兴趣引入,选择了学生乐于接受,有价值的教学内容为题材在教学过程中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自主的学习。

  (2)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新课改积极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要切实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合作探究是重要的方法之一。

  3、教法

  这节课我主要采用互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通过师生、生生到动,合作,探究等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新知识。

  4、说学法

  课程标准指出必须转变学生旧的学习方式。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上力求体现: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通过师生,生生互动、探究、合作完善自己的想法,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通过灵活、有趣和富有创意的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5、教学准备:CAI课件,每组学生一张校园平面设计图,学生按教室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就坐。

  五、说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教学一开始,让学生介绍恩施的旅游景点,自然引入课题位置与方向。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增强了学生对老师的亲切感。

  (二)活动体验,学习新知

  1、辨别方向

  步骤1:学生介绍辨别方向的方法:

  看太阳辨别方向,学生说后,师生边说边做;用指南针辨别方向;在深山看树叶辨别方向;看积雪辨别方向;看北极星辨别方向(学生说后,师生边说边做)。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充分汇报,交流生活中辨别方向的方法,将已有的前、后、左、右的方向知识与东、南、西、北建立联系,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经常要用方位的知识,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步骤2:用方位词介绍教室的情况,让学生介绍教室的四个方向各有什么东西,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步骤3:游戏活动,听口令做动作

  活动(1):老师叫口令,师生做动作;东边的同学起立跺跺脚,西边的同学起立拍拍手,南边的同学起立摸摸脸,北边的同学起立挥挥手。

  活动(2):学生帮助老师叫口令:面朝西的同学坐下、面朝东的同学坐下、面朝南的同学坐下、面朝北的同学坐下。

  活动(3):学生到教室中间听令做动作,向东站好,向南一转,向西一转,向北一转。

  活动(4):学生叫口令老师做动作,面向南站好,向东一转,向北一转,向西一转。

  形式多样的游戏活动,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做中学,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让学生在活动中不知不觉,轻松愉快地理解了数学知识。

  步骤4:引导学生归纳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排列规律。让学生去发现,有利于学生掌握这四个方向的关系,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

  2、体验方位的相对性,你们组在老师的哪个方向

  由于三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的关键时期,此时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仍然是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因此,借助师生间的位置关系,让学生体会东、南、西、北四个方位的相对性容易理解,效果很好。

  3、制作校园平面图:利用学具摆出学校的平面图,既让学生感受到校园建筑布局合理、美观,又让学生认识了学校建筑物所在的方向。

  (三)实践运用,发展新知

  通过灵活有趣,富有创新的练习,看简单的线路图回答:三(6)班的向秀坤家住市政府宿舍,放学回家怎么走?三(6)班同学到市地税局看花园怎么走?判断胡老师要去的广场或超市;小导游摸拟走风景点。让学生把所学的有关方向运用实际生活中,使学生获得充分的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整节课是由各种活动贯穿其中,有“说一说”、“做一做”、“猜一猜”、“走一走”、“画一画”等活动,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数学的生活性,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教学必须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等新理念,使学生愿学、乐学、教学重难点突出,课堂气氛轻松、愉悦,是一个立体化的开放式教学,学生也从中获得大量的知识信息,提高了各种能力。

  《位置》说课稿 篇8

  一、说教材

  《位置与方向》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数学常识,实践性、应用性很强,有力的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的“人人学有用的数学”这一基本理念。本课是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本单元共分为2课时,我今天主要说第二课时。第二课时主要学例3、例4内容。

  二、说学情

  学生在一年级的时候就学过用“上、下、前、后、左、右”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经验,在本单元第一课时已经能够辨别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但是,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方向知识还是比较抽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创设具体情景,加深学生的认识。

  三、说教学目标(重难点)

  基于教材特点和学生基本情况,我将本课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几点:

  1、会辨认东南西北等八个方向,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方向

  2、会确定观测点,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教学重点)

  3、利用所学的方向知识,准确流利地描述行走路线,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

  4、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和空间感受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一年级的语文课本上就学过一首方向歌: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现在我请几位同学给大家展示一下,一边背儿歌,一边用手指相对应的方向,其他同学都是小老师,看看他们所指的方向和你想的是否一样。师提示:东面

  设计说明:利用学过的知识引入本节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让学生动手指,加深学生对方向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空间感受能力。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每天早晨,我们的同学都从四面八方来到我们美丽的常山路小学校园里,现在,老师提问,同学们举手:

  谁是从东面一中方向来的?生:

  谁是从西面华叶新城小区方向来的?生:

  谁是从北面水韵佳诚小区方向来的?生:

  谁是从南面天山小区方向来的?生:

  老师发现,有一部分同学没有举手,那这部分同学是从哪个方向来的?“四面八方”老师刚才确实只提问到四个方向,那除了这四个方向外,还有哪些方向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走进本节课。

  设计说明:这部分内容通过创设情境,生成问题,将东南西北和学校四周的小区结合,让学生从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加深对八个方向的认识。

  首先来看大屏幕(出示方位示意图,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了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其中北与南相对,东与西相对。现在,我们又有四个箭头指向不同的方向,哪位同学能够将具体方向移动到相应的位置上。(黑板上提前画出方位示意图,并用纸张打印出八个方向)

  东南与西北的对话,东南说:西北,咱俩位置相对,我一抬头就看见你啦。西北说:不光咱俩位置相对,西南和东北的位置也是相对的。

  设计说明:通过拟人对话的方式,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加深学生对相对位置的理解。

  师归纳:到此为止,我们认识了八个方向,要注意,找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是确定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四个方向的前提。

  2、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首先,我会在大屏幕上出示一幅图片:学校在中间,其他小动物家在学校各个方向,告诉学生们,我们学校要迎来一群新朋友,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分别住在学校的什么方向。

  小组讨论,一会儿找同学来展示。

  变换观测点,提问全班。(使学生真正做到举一反三,具体问题具体对待。)

  方法归纳:

  ①确定观测点。

  ②建立方向标。

  ③确定物体所在的位置。

  强调:以哪个建筑物为观测点,就在那个建筑物那里建立方向标。

  设计说明:小组合作探究,学生主动参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迁移运用

  先描述一幅场景:

  小动物们来我们学校参观游览以后,我们的同学也想去动物园进行一次回访,到了动物园大门口下车后,同学们非常激动,三三两两组合在一起去他们感兴趣的场馆参观,现在来到我们面前的是文文和小平,我们看一下他们都想去哪里?

  设计说明:以动物为线索,将探究新知和迁移运用串联到一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在大屏幕上给学生展现一幅动物园导游图,出示两个问题:

  1、小平在大门口,她想去看熊猫,应该向什么方向走呢?

  2、文文现在在长颈鹿馆,她想先去看狮子,再去猴山,应该怎么走呢?

  3、同桌互相提出问题,一个同学说出想去的场馆,另外一个同学描述行走路线,并且试着解答。

  方法归纳:

  如何描述行走路线?

  1、确定出发点、目的地,选择合适的路线。

  2、每到一个地点就以这个地点为观测点,确定下一个地点所处的方向。

  3、用“先向……然后向……最后向……”准确描述出来。

  设计说明:把所学的方向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同桌互相提问,让学生能够发散思维,畅所欲言。

  (四)巩固练习

  课本练习二 第5题

  设计说明:这道题既考查学生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的能力,又检测学生描述行走路线的能力,比较有代表性。通过巩固练习,可以及时、准确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学到了很多有关方向的知识,会辨认东南西北等八个方向,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方向;会确定观测点,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利用所学的方向知识准确流利地描述行走路线,解决实际问题,希望同学们用学到的知识武装自己,强大自己,变成一个了不起的方向小勇士。

  设计说明:通过课堂小结,点明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加深学生的印象。

  (六)板书设计

  设计说明:板书设计是我整个课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致力于简明扼要,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五、说教学反思

  通过巩固练习,发现学生掌握良好,说明本节课比较好的完成了设定的教学目标,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本节课没有兼顾到发言不积极的同学,以后我会从这方面着手,及时鼓励,尽量照顾到所有层次的同学。

  《位置》说课稿 篇9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2—4页。位置的有关知识在一年级时学生已经有所接触,他们学会了用“上、下、左、右、前、后”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今天这节课是要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会辨认现实生活中乃至地图上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为四年级进一步学习“位置与方向”作准备。

  二、说教学目标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东、南、西、北等方位概念是比较抽象的,所以需要大量的感性知识和丰富的表象进行积累。因此,应该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创设大量的活动情景,让所有的学生在观察、操作、想象和交流等数学活动中建立东南西北方向的概念,并丰富对它们的认知。

  基于以上的思考, 并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能用这些方位词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会在给定的条件下确定平面图上的方向;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2)通过现实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活动体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学以致用的意识和小组合作的精神,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应该是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掌握地图中“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难点是理解方向的相对性,在具体情景中,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他三个方向。

  四、说教学策略

  1、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对本课学习打下了坚实基础。

  2、说教学理念: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是《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对数学教学活动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

  3、说教法

  这节课我主要采用互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通过师生、生生到动,合作,探究等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新知识。

  4、说学法

  本课在教法上贯彻如下两个原则:一是少教多体验原则。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体验”作为数学教学的过程目标之一。这节课中教学重点内容注重让学生去体验和感受。课前我带领学生在操场上进行了实践活动,辨别了操场上的东南西北,体验了校园的东南西北后并做记录。回到教室让学生把记录展示到黑板上,学生会发现记录图中有学校大门在上面,有的在下面,看起来不方便,进而使学生感受到统一方向绘制地图的必要性。在教室里引导学生辨认方向,设计了“指一指”、“认一认”、“转一转”等活动,辨认其他方向时设计了“我说你做”的游戏,使学生对实际的方向不断进行认识、体验和感受。具体来说我主要运用了操作法、比较法、游戏法。

  五、说教学程序

  数学学习不是一个简单的、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学生体验探索、实践活动的过程。基于这一理念,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找一名学生向大家介绍自己前后左右的同学分别是谁?介绍后转身再向大家介绍一下? xx的位置是固定的,为什么一会儿在他的左边,一会儿在他的右边?(学生有了争议)看来用前后左右来说物体的方向有局限,怎么办呢?你还能用知道的哪些方向词来表示呢?(学生自由发言)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

  【课始师生的谈话,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融洽了师生之间的关系,并为后面认识东南西北埋下了伏笔,同时顺利地导入了新课。】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第一层次:学生介绍辨别方向的方法

  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或知识体系进行介绍:(可能会有以下几种说法)

  (1)我可以看太阳辨别方向:太阳升起的一方是东方,后面是西,左边是北,右面是南。

  (儿歌:《东西南北》早晨起床,面对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边是北,右边是南。可以边说边做动作。)

  (2)用指南针辨别方向:指南针红色的指针指向北,另一边指向南。

  (3)如果是在雪地上可以观察积雪辨别方向:积雪化得快的一边是南,化得慢的一边是北。

  (4)如果是晚上,可以观察北极星辨别方向:面向北极星,前面是北,后面是南,左面是西,右面是东。(可以让学生边说边做动作。)

  (5)观察树叶辨别方向:树叶密的一面是南,树叶稀的一面是北。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充分汇报,交流生活中辨别方向的方法,将已有的前、后、左、右的方向知识与东、南、西、北建立联系,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经常要用方位的知识,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二层次:辨别生活中的东南西北

  1、在操场上辨认生活中的方向(室外)

  (1)找方位,利用现实环境和经验辨认四个方位。

  a、你知道太阳是从哪个方向升起的吗?让学生用手指一指东方,激活学生先前的生活经验。

  b、认定东方后再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

  c、分组探究:当你面向某个方向时,其余三个方向在你的什么位置上?发现“方向”与“位置”的对应关系。

  d、小组汇报、交流,进一步体会方位感。

  e、独立观察,在小组内说一说“操场的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上各有什么景物”?

  (2)标记方位,培养迁移能力。

  每人都把操场四个方向上的象征性景物,在记录纸上记下来,并标明四个方向。

  2、辨认地图上的方向(室内)

  a、展示学生的记录纸,让学生把记录纸贴在黑板上。

  b、指导学生观察:他们图上所标的方向有什么不同?如果把地图挂在墙上,有的上面是东,有的上面是西或北,这样行吗?该怎么办呢

  c、小组内讨论,集体交流。

  【将物体与方向建立联系,有利于学生对方位的记忆。】

  第三层次:辨别地图上的东南西北

  1、 在地图上找自己家乡的位置(课件出示中国地图)

  师:同学们,这是一张中国地图,它像一只什么动物?(公鸡)请你们找找我们山东位于中国的什么位置?北京在山东的什么方向呢?

  学生看地图。

  师:我国最北部是哪个省?最南部呢?最西部呢?

  学生看地图回答。

  2、在教室里辨认东、南、西、北

  教室的窗户在( )面,门在( )面,你面向( )面

  预计学生中会出现上方定为东南西北的都有,让各种不同表示方法的同学做一下介绍,从而引出为了统一,方便大家观察,地图一般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设计的。

  教师板书: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让学生亲身经历画平面图,统一平面图方向的过程,感受方法的多样性,明确了统一方向的必要性。实现了从实际方向向地图方向的迁移,注重了对学习过程及学习方法的探究。】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操场上活动,巩固对四个方向的认识)

  1、游戏:指方向

  2、游戏:背对背

  3、游戏:蒙眼说方向

  【喜爱游戏是学生的天性,考虑到这一点我结合教材内容,通过多种活动调动学生的手、脑、口、眼、耳等多种感官,营造玩中学,学中玩学习氛围,不仅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的联系,也为学生创设了主动参与学习的空间。】

  四、实践应用

  本环节主要设计了灵活有趣,富有创新的练习。

  1、看简单的线路图回答:小峰和小娟上学可以怎样走?

  2、出示北京天安门广场及四周建筑的照片和相应的平面示意图,让学生说一说各建筑物之间的位置。

  【让学生把所学的有关方向知识运用实际生活中,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课外拓展

  1、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知道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教师向学生介绍有关指南针的知识让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

  3、西西在野外迷了路,你有办法帮他找到方向吗?给学生拓展辨别方向的方法技巧。

  【生活是数学的源头,引导学生回到熟悉的生活中去,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乐趣。基于这一理念,在课的结尾我并没有满足于学生学会了书本上的知识,而是又回到了现实生活中如何辨认方向这一实际问题,学生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后,我又给予了补充,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六、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课到此时,我想每一位学生都有很多的收获与想法,让学生说一说本课的收获与遗憾,要特别关注学生的遗憾,因为这是急需解决的。

  至于本课的板书,我致力于条理清晰,简明扼要。

  板书设计: 东南西北

  (上) 北

  (左)西 —|— 东(右)

  南(下)

  《位置》说课稿 篇10

  一、说教材

  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观察物体。这个内容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材是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以及已学习了位置及左右等知识的基础上,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教学的。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使学生知道站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一个位置最多能看到三个面;能辨认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学会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2、能力目标: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热情,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 能结合具体事物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

  本课的教学难点: 体验从不同角度看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四、说教法、学法

  发现法:教学时,教师用摄像头演示从各个角度观察最多可以观察到三个面。再次引导观察发现。教师的作用是组织发现活动,关注活动中的学生,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新知,亲历探索过程。

  《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实践操作法、自主探究法也是本节课中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主要方式,同时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

  实践操作法: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儿童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他们需要通过各种活动来学习知识,发展自己的智慧。因此,在教学时,设计让每位同学把观察到机器猫的形状拍下来,通过动手,亲身感知、体验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逐步发展空间观念。

  自主探究法: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始终做到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素材、创设充分学习的空间、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如,教学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最多能看到三个面时,引导学生观察验证,小组讨论填写观 察 记 录 表,得出结论,自主探究中学习知识。

  观察法:例1观察物体教学中的观察是很好的学习方法。例如,教学例1时,观察目的明确。教师通过让学生观察玩具狗,画小狗,再观察其他同学画的小狗,观察结束后组织讨论,同一只小狗为什么同学们画出来的形状不同。这一安排不仅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而且教给学生观察的思维方法。

  五、说教具学具

  《盲人摸象》课件、玩具狗等。

  六、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主要由三个环节来完成

  (一)创设情境,激趣感知:

  1.讲故事:从前,有四个盲人,他们从来没看见过大象。有一天,这四个人商量好,一起去看大象。到了大象身边,第一个人摸到了大象的四条腿,说道:大象像一根柱子。第二个人摸到了大象的身子,说道:大象像一堵墙。第三个人摸到了大象的尾巴。说道:大象像一条绳子。最后一个人摸到了大象的耳朵,说道:大象像一把大扇子。

  2.提问:这四个人摸到的大象的样子为什么会不一样呢?

  3.全班汇报交流。生:他们摸得地方不同,所以摸到的大象的样子也就不同。生:他们都只摸到了大象身体的一部分,所以他们都不能完整地说出大象的样子。……

  4.引入新课:由于每个人摸到的位置不同,对大象的感受也就不同。那么如果我们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物体又是什么样呢?这节课共同探讨一下从不同的方位观察物体。

  (情景引入,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感知了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观察同一物体。

  (1)定位观察

  提出要求:请组长把玩具狗放在桌子的中间,头对准1号同学。

  组织学生分组观察:你看到的玩具狗是什么样子的?把看到的样子用笔画出来,画完后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组织汇报交流。

  小结:虽然观察的是同一物体,由于每个人坐的位置不同,所以看到的结果也不同。

  (通过定位观察、表述看到的物体的样子等活动,体验观察物体的方法。)

  (2)、换位观察

  请学生按顺时针的方向换位观察物体,请学生说说:你们现在看到的玩具狗的形状和刚才一样吗?你形状看到了玩具狗的哪一面?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同样一个玩具狗,为什么我们看到的形状却不一样呢?组织各小组同学讨论。

  然后反馈汇报结果。最后引导小结:因为这三个同学观察的位置不同,所以看到的玩具狗的形状就不一样了。

  (通过换位观察,加深了学生自身的感受,使他们亲身体验到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物体的样子是不同的。)

  (3)、全面观察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全面观察,这时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全面去观察这个玩具狗,并引导总结出:要认识一个物体,就必须全面地去观察。

  游戏:比一比谁的反应快

  游戏规则:听清楚老师说哪个小组要看玩具狗的哪一面,想一想自己应该站在什么位置能看到这一面,就马上跑到相应的位置。

  通过从不同位置对玩具狗进行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使同学们明确: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结果是不同的。

  (学生可以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信息,主动地进行实际的观察、比较,体会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并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地判断观察者的位置,进一步地完成这节课的教学要求。)

  2、观察不同的物体

  请同学们拿出你带来的玩具放在桌子中间,并把玩具正面对着1号同学。

  (1)组织学生分组活动

  (通过学生观察自己喜爱的物体,进一步证实自己的发现,从而验证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这一结论。)

  (2)引导学生谈自己的感受。

  通过刚才的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三)层次练习,应用拓展

  1、教材第67页的例1。

  (1)出示例1的情景图。

  (2)组织学生观察判断。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想一想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是谁看到的就在下面标出他的名字。

  (3)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体验观察物体的方法,有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

  2、教材67页的“做一做”。

  请同学们把书翻到67页,这本数学书的侧面、正面、后面是哪个小朋友看到的?请你连一连。

  3、总结

  这节课很快就要结束了,哪位小朋友能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最成功的是什么?

  七、说诱思探究及新课改的体现

  在本课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了充分的张扬,创新的思维火花、热烈的气氛都有利于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弘扬、培植受教育者的主体性,理应成为现代教育追求目标。培养、发展人的主体性,使教育改革的一个主题,也是深化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基于这一指导思想,整堂课设计,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中学习知识,学生乐学,爱学,使学生从学会变成“我要学,我会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其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意识。

  《位置》说课稿 篇11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

  探索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平分线的位置关系。

  2.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是学生了解掌握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的基础上,设计的一节拓展内容,它不仅是探究对顶角和邻补角的平分线的位置关的拓展和延伸,也很好的训练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的探索和归纳能力,因此,本节教材对学生掌握几何证明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3.说教学目标

  依据教材的内容和大纲要求以及新课改理念,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直观感知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平分线的位置关系。

  ②学生能利用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数量关系判断两直线平行。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的能力,推理论证及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4)情感目标:体现了知识来源于实践,而又运用于生活,同时渗透转化的思想。

  二、说重点、难点:

  学生在自主探索、验证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平分线位置关系的过程中有许多困难,依据学生现有的实际能力和认知能力,我把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平分线位置关系的探索和证明,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三、说教法

  (1)教法分析

  教师的责任之一是把人类已知的科学知识创造条件转化为学生的真知,教学又是引导学生指导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一种形式。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以学生为中心,教法上采用启发、引导、探索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创设研究问题的情境,让学生观察——猜想——证明,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达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

  (2)学法指导

  学生自主参与整堂课的知识建构,从结论的猜想到结论的证明,从参与问题的发现与解决。通过学生的思考,尝试解决、组织讨论,在问题解决中深刻理解知识,学生逐步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形成自己的见解

  (3)教学手段

  根据本节教材的特点,为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除了采用常规的教学手段,同时采用了现代教学技术——“多媒体”,实物投影等,使学生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四、说设计:

  这节课的学习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环节:

  复习回顾

  情景引入

  探索新知

  归纳总结

  巩固提高

  作业布置

  通过分层次布置作业,进一步体现素质教育的全员性与主体性, 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使一部分学生的能力有进一步的提高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是通过学生的主动行为而发的。在这节课 中,学生广泛参与,积极主动投入学习活动,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培养 和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以学生的个体独立思考为基础,引导学 生通过小组内的互相讨论、合作学习,来暴露各层次学生的思维过程及

  说评价

  特点,对所学内容的不同层次,不同侧面的理解,从而建构起学生自己 的知识体系。这样更全面更深刻,符合了素质教育的全体性和全面性的 要求,通过小组内的互相讨论,合作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新知, 提高学习水平,还可以培养学生乐于助人、团结合作的精神,使学生在 合作学习中学会学习,学会交流。

  《位置》说课稿 篇12

  一、说教材

  本课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

  在三年级“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学生认识了东、南、西、北、东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本课是四年级“空间与图形”领域里“图形与位置”的知识,是学生空间观念的新发展阶段。教材在编排上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确定位置的重要性,教材提供丰富的活动情境,帮助学生掌握确定位置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景找准观测点,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方向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与态度: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找准观测点,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对任意角度方向的准确描述。

  三、说教法和学法

  基于学生基础,教法上我采用“创设—引导—开启”为主线的启发式教学法,积极营造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开启学生的心智,使学生空间思维得到发展。学法上让学生进行深入观察、大胆尝试、精心操作、互动交流的体验式学习,主动获得新知。

  教师准备:课件、中国地图、练习图表。

  学生准备:量角器、直尺。

  四、说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激发兴趣

  课始,学生指认地图上的方向,填充八个方位图,并用量角器测量出东和东北等方向的夹角的度数。这样的开课既让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方位知识、量角的操作方法;又引发学生思考“认方向”、“量角”和今天的新课有什么联系呢?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本课的知识与方向、角度有密切联系,找准新旧知识的结合点,引导学生有效复习,便于学生在尝试新知和练习中能有的放矢,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探究交流,确定位置

  教学以“问题解决”为主线,其一般模式为:情境—问题—探索—交流—结论。围绕这根主线,为实现教学目标,我设置了以下教学活动。

  1、观察情境、发现问题

  出示公园定向越野赛的情境图,把学生带到美丽的大自然,感受空间的魅力。接着简单介绍定向运动知识。随后请学生想象自己就是参赛选手,进入模拟的空间中,观察“公园定向运动图”,交流发现比赛关键是找到各检查点的位置。于是从情景中提出“1号检查点在什么位置”呢?这样,从生活中提炼出数学问题,很自然的进入今天的主题——确定位置。

  2、探究交流解决问题

  此环节是课堂教学的核心环节,是学生掌握新知的重要时机,我采用让学生说、议、练、想四步完成新知的探究与归纳。

  (1)说一说:让学生说说以哪点为观测点?1号检查点在什么位置?学生根据已有经验会说是以起点为观测点;1号在东北方向(或者偏东方向),我都予以肯定。接着请学生仔细观察思考:有什么办法知道1号点的准确方向?

  (2)议一议:根据刚才的问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学生汇报交流时教师发挥引导作用,如果学生提出结合角度来表示位置的方法,则因势利导,课件演示300、600;接着请学生描述1号检查点的方向。教师说明在生活中一般先说与物体所在方向离得较近的,也就是夹角较小的方位。

  如果学生不能想出结合角度来表示位置的方法,教师则以合作学习者的身份,提出建议:能不能运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有关角的知识来帮助我们呢?引导学生根据方位和度数说出具体的方向。

  (3)练一练:还可以怎样说

  南偏东700()东偏北500()西偏南20°()北偏西80°()

  (4)想一想:离起点东偏北30°的方向上有山、建筑物等,怎样才能精确的找到1号点位置呢?学生各抒己见,发现要知道距离。课件配合演示起点到1号点是1千米。最后学生说出1号点的确切位置。

  通过以上步骤,学生归纳出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方法。教师板书(方向距离)。

  (三)实践运用,巩固拓展

  活动一:知识城堡

  首先完成教科书第18页做一做。学生先观察,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经过交流,重点分析给定的400米线段的意义,得出每个小段表示的距离,知道其他建筑物到小明家的距离。接着学生独立完成书中练习,同组学生互相检查。教师对完成好的学生提出表扬。

  接着完成教科书第20页第2题,学生观察情境图,发现图中左下角出现了注有数量的线段,面对新的知识,教师鼓励学生大胆猜测,统一认识,最后完成练习。

  活动二:生活乐园

  课件呈现我国省会城市及直辖市的分布图。教师以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及沈阳、上海等6个协办城市成功举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练习时,引导学生按找北京,估沈阳,量度数的步骤进行。课件配合演示,规范学生的绘图方法。学生深入理解“对任意角度方向的准确描述”这一难点,同时他们充分感受到位置就在身边,所有的物体都有位置。

  活动三:“海上空间”

  课件显示海上雷达站情景。教师发放练习图表,学生根据相关的描述,将驱逐舰、护卫舰等实物图形摆在相对应的位置。学生通过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建立空间观念。

  雷达站发现了护卫舰、驱逐舰、巡洋舰、潜水艇。你能帮着在图中找到这些舰艇的位置吗?请你动手摆一摆。

  1、护卫舰在雷达站北偏东600的方向上,距离是6千米。

  2、驱逐舰在雷达站北偏西200的方向上,距离是5千米。

  3、巡洋舰在雷达站南偏西450的方向上,距离是4千米。

  4、潜水艇在雷达站东偏南300的方向上,距离是6千米

  活动四:体验天地

  5人1组开展站位置的活动。1人在中间站立,其余4人的位置根据课件上的提示或自定。学生通过游戏切身感知位置,体验数学应用的乐趣,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号大约在我的东偏南450的方向距离2米的位置上。

  5号大约在我的北偏西300的方向上。

  3号大约在我的西偏南600的方向距离1米的位置上。

  五、课堂总结,课外延伸。

  请学生说说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收获。通过学生自我小结,再次对本节课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并通过对自己和他人的评价,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情感。

  六、布置课外题目:

  请你画一画:站在电视塔,看见西偏南450的方向上有文化广场,东偏南300的方向有体育场,博物馆在电视塔东偏南600的方向上,动物园在电视塔北偏西400的方向上

  《位置》说课稿 篇13

  一、说教材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2—4页。学习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本课在此基础上,使同学学习识别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规范的具体要求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同学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能用这些方位词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会在给定的条件下确定平面图上的方向;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2)通过实际的教学活动,培养同学识别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同学的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活动体验,培养同学热爱生活,学以致用的意识和小组合作的精神,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能用这些方位词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教学难点: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进一步发展同学的空间观念。

  四、说教学战略

  1、学情分析

  同学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对本课学习打下了坚实基础。

  2、设计理念:

  (1)让同学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教师进行数学教学时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不能死抠教科书,应防止让同学死记枯燥的概念。这节课从同学的兴趣引入,选择了同学乐于接受,有价值的教学内容为题材在教学过程中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让同学自主的学习。

  (2)合作、探究、培养同学的探索精神

  新课改积极倡议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目的是让同学学会学习。要切实实现同学学习方式的转变,合作探究是重要的方法之一。

  3、教法

  这节课我主要采用互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放手让同学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根据自身的学习体验,用自身的思维方式通过师生、生生到动,合作,探究等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发明”新知识。

  4、说学法位置与方向

  课程规范指出必需转变同学旧的学习方式。本节课在同学学习方法的引导上力求体现: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让同学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胜利的快乐;通过师生,生生互动、探究、合作完善自身的想法,形成自身独特的学习方法;通过灵活、有趣和富有创意的练习,提高同学解决问题的能力;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5、教学准备:CAI课件,每组同学一张学校平面设计图,同学按教室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就坐。 soft/

  五、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教学一开始,让同学介绍恩施的旅游景点,自然引入课题位置与方向。不只激发了同学的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增强了同学对老师的亲切感。

  (二)活动体验,学习新知

  1、区分方向

  步骤1:同学介绍区分方向的方法:

  看太阳区分方向,同学说后,师生边说边做;用指南针区分方向;在深山看树叶区分方向;看积雪区分方向;看北极星区分方向(同学说后,师生边说边做)。从同学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动身,让同学充沛汇报,交流生活中区分方向的方法,将已有的前、后、左、右的方向知识与东、南、西、北建立联系,使同学体会到生活中经常要用方位的知识,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步骤2:用方位词介绍教室的情况,让同学介绍教室的四个方向各有什么东西,使同学进一步熟悉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步骤3:游戏活动,听口令做动作

  活动(1):老师叫口令,师生做动作;东边的同学起立跺跺脚,西边的同学起立拍拍手,南边的同学起立摸摸脸,北边的同学起立挥挥手。

  活动(2):同学协助老师叫口令:面朝西的同学坐下、面朝东的同学坐下、面朝南的同学坐下、面朝北的同学坐下。

  活动(3):同学到教室中间听令做动作,向东站好,向南一转,向西一转,向北一转。

  活动(4):同学叫口令老师做动作,面向南站好,向东一转,向北一转,向西一转。

  形式多样的游戏活动,寓教于乐,让同学在做中学,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不只激发了同学学习的兴趣,而且让同学在活动中不知不觉,轻松愉快地理解了数学知识。

  步骤4:引导同学归纳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排列规律。让同学去发现,有利于同学掌握这四个方向的关系,培养同学归纳概括能力。

  2、体验方位的相对性,你们组在老师的哪个方向

  由于三年级的同学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笼统逻辑思维转化的关键时期,此时笼统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仍然是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因此,借助师生间的位置关系,让同学体会东、南、西、北四个方位的相对性容易理解,效果很好。

  3、制作学校平面图:利用学具摆出学校的平面图,既让同学感受到学校建筑布局合理、美观,又让同学认识了学校建筑物所在的方向。

  (三)实践运用,发展新知

  通过灵活有趣,富有创新的练习,看简单的线路图回答:三(6)班的向秀坤家住市政府宿舍,放学回家怎么走?三(6)班同学到市地税局看花园怎么走?判断胡老师要去的广场或超市;小导游摸拟走风景点。让同学把所学的有关方向运用实际生活中,使同学获得充沛的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解决问题战略的多样性,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了同学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整节课是由各种活动贯穿其中,有“说一说”、“做一做”、“猜一猜”、“走一走”、“画一画”等活动,充沛体现了课程规范中数学的生活性,同学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教学必需以同学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等新理念,使同学愿学、乐学、教学重难点突出,课堂气氛轻松、愉悦,是一个立体化的开放式教学,同学也从中获得大量的知识信息,提高了各种能力。

  《位置》说课稿 篇14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61页“小数点移动”。

  2、本节课教材分析: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这一内容的学习,是在已经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性质和小数大小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习这一规律既是小数乘除法计算的理论依据,又是复名数与小数相互改写的重要基础。通过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用联系变化的观点来认识事物,并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3、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小数点移动的方法。

  2)使学生探索出小数点向左、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3)通过观察、概括,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应用意识。

  4、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教学重点:探索并归纳出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的规律,和比较熟练地判断随着小数点位置的变化,引起这个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教学难点:如何发现这个规律和当移动小数点时,小数位数不够怎么处理的情况。

  教学关键:则是启发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方式,发现并归纳出这一变化规律。

  5、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卡片

  二、说教法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根据学生认知活动的规律,学生实际水平状况,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我在本节课以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为主,采用情境教学法,先通过小数点自我介绍这一情境感知并进行猜想,再通过从故事中提取数学问题,自己总结归纳出小数点移动的变化规律,从而使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进而达到感知新知、验证新知、应用新知、巩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同时在课堂上多鼓励学生,尤其注重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注重现代教学技术和直观教具的使用。老师准备教学电脑课件。

  三、说学法

  本节课学习适于学生展开观察、猜想、比较、交流、讨论、归纳等教学活动,为了更好的指导学法,我采用小组合作形式、自我探究、闯关等形式组织教学。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去发现,体验创造获取新知,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在活动中迸发知慧的火花。

  四、说教学过程设计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已定的教学目标。我安排了四个主要的教学环节;1创设情景,激趣引入,——2操作感知,探究规律——3多层训练,巩固规律——4自我检测,反馈评价——5课堂总结,故事升华等。

  1、创设情景,激趣引入。

  (1)首先,我给学生播放动画小数点的自我介绍让他们明白小数点在小数中的重要性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从而引出本节课教学内容:“小数点位置移动的奥秘”

  (2)以孙悟空招收徒弟为由,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接着以听“孙悟空棒打妖怪”故事,同时出示4幅图片设置悬念,从故事中得到哪些数学信息,小数点移动与金箍棒的长短有什么关系?培养学生认真听故事的良好习惯。

  (3)我让学生猜想一下,小数点向右移动,小数的大小会引起什么变化呢?鼓励学生大敢猜想,使学生对探究规律产生浓厚的兴趣,再次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2、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部分,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是一节课的关键环节。为了分散难点,我安排三个层次:

  (1)给学生明确的探究指向:0.09米与0.009米相比,小数点向哪边移动?移动了几位?小数的大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小组合作,自主探究0.9米、9米与0.009米相比,小数点的移动情况与小数大小的变化情况。让学生说出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这个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这个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这个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00倍。等等。 (有了上一环节的教学,学生对问题的探究方向十分明了,这时可考虑到提问的广度。)

  (3)既然知道了小数点向右移动的规律,那你会联想到什么?小数点向左移动又有什么规律呢?让学生自己设疑,想到了小数点也可以向左移动,而移动的位置与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情况完全放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自主探究得出“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这个数就缩小到原来的1/10,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这个数就缩小到原来的1/100,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这个数就缩小到原来的1/1000,等等。(有了前面规律的认识,这一环节学生能比较快速的解决问题。)在这节课,我让孩子们不同的思维火花得以闪现,再通过与他人的合作交流,不断完善自己的想法,互教互学互长。

  3、多层练习,巩固深化。

  我以孙悟空招收徒弟为由,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所学知识得以巩固。这一环节,我采用的是我会填,我真行——我会辨,我真棒——我会说,我真牛这样的多层练习,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4、自我检测,反馈评价。让学生及时检测自己一节课的收获,查漏补缺。

  5、课堂总结,故事升华。

  我以总结孙悟空招收的徒弟,将课堂推向高潮,再以《小数点的悲剧》这一故事警诫学生要认真对待学习、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

  6、说板书设计:

  板书:

  小数点位置移动的奥秘

  原数 小数点 原数

  缩小到 左移 . 右移 扩大到

  1/10 一位 10倍

  1/100 两位 100倍

  1/1000 三位 1000倍

  ……

  位不够 0补足

  《位置》说课稿 篇15

  说教材

  《位置与方向》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数学常识,实践性、应用性很强,有力的体现了新课标中指出的“人人学有用的数学”这一基本理念。为了让学生加深对有关方向知识的巩固和应用,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我设计了本堂整理与复习课。

  说教法学法

  新课标中指出:数学课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我认为,整理与复习课应该在查漏补缺的基础上,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的角色应该体现在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为此,整堂复习课我都只做引导性的提问,让学生成学习的主人,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说教学程序

  接下来我将从这三个部分向大家介绍我本堂课的设计思路:(课件显示)

  一、课前调查,搜集问题,明确复习重点。

  为了使学生意识到复习的重要性,找到自己在本单元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我首先提问:“同学们,你的方向感怎么样?”有的学生说很好,有的说一般,也有的说不怎么样。大部分学生都觉得平面图上的方向很容易确定,而在实际生活中辨认方向仍然有些问题。学生通过相互交流,了解了自己本单元的学习现状,产生了复习的需要,也明确了这节课复习的重点和难点:就是在实际生活中辨认方向。

  二、回忆整理,唤醒旧知,形成知识系统。

  《位置与方向》这一单元的基本知识点比较少,为了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并且渗透整理知识的方法,我引导性的提问:“同学们,你知道了哪些和方向有关的知识?”学生发言非常积极,最先想到的就是本期认识了这八个方向(课件);接着有学生补充道:“老师,我知道平面图上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这些方向的。”还有学生想到了一些生活辨认方向的常识。我将学生的发言有序的进行了板书,通过他们的回忆整理可以看出,这个单元的知识主要分为平面图上的方向和生活中的方向(课件)两大知识系统。

  三、查漏补缺,巩固提高,培养应用能力。

  这一部分的教学我分为三个层次来进行。

  首先是复习平面方向。为了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和喜悦,我出示了一张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湖南地区图(课件),让他们找一找自己的家乡在哪里,并且给大家介绍一下它在湖南的位置。这个活动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大家都积极的参与到小组交流当中,有的学生还自告奋勇的要当讲解员,为全班介绍,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第二个层次是复习生活中的方向。这是学生知识比较薄弱的部分,也是本课复习的重点和难点。根据我平时的教学情况来看,学生在生活中主要采用顺时针定位和“身体定向器”来辨认方向(课件)。在复习过程中,部分学生说:“老师,我觉得顺时针定位很方便,只要我记住了东南西北是按顺时针方向排列的,就不会搞错了。”而对于左右区分得很好的学生,则比较喜欢用“身体定向器”来辨认方向。学生只要记住了生活中是前北后南,左西右东,再转动自己的身体,就能很轻松的辨认方向了。这里我想将“身体定向器”作一个示范,比如:当你面向东时,首先确定相对的一面是西。怎样确定南和北呢?这时我们利用“身体定向器”,右边是东,就转动身体将自己的右侧对着东,现在你的前面是北,后面是南。针对学生学习上存在的差异,我重点复习了“身体定向器”的应用,在教室里模拟进行辨认方向的活动,让不同的学生在复习课上得到不同的提高。

  第三层是综合运用。复习课不应该是单纯的“技能操练”,而应该是一个个“问题解决”的过程。学会了辨认方向,就要加强实践应用,让学生在具体的运用中巩固所学知识,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为此,我先让学生争做“最佳小导游”:介绍从学校到烈士公园怎么走。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方向,对行走线路进行描述,使方向的知识由具体转化为抽象,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接着我设计了一个“米老鼠走迷宫”的游戏,请学生按照米老鼠的要求:用1厘米代表实际长度100米,根据提示在在纸上画线路(出示课件),使方向的知识又由抽象转化为具体。学生画好以后发现:

  老师,这条迷宫线路原来象个数字5!”大家都兴致勃勃的举起来展示,并且意犹未尽的要求继续画。这时我改变游戏方式,让学生闭上眼睛静静的想,这次不能动笔,只能听米老鼠的提示在脑海里把这条线路画下来(出示课件):先向东走200米,然后向西南走300米,最后再向东走200米。学生睁开眼睛不约而同的说:“是个英文字母Z!”这既满足了学生继续游戏的要求,又培养他们的空间思维能力,使方向的知识最后再由具体上升到抽象。为了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更多的思考空间,我继续追问:“刚才这条是米老鼠上学时候的路线,如果它放学后要沿原路回家应该怎么走呢?”一个学生抢先答道:“老师我知道,那这条线路正好和刚才的相反,是先向西,然后向东北,最后再向西!”学生的回答让我不得不为他们喝彩,同时我补充道:“刚才我们用1厘米代表实际长度100米,其实就是用到了以后的数学课中要学到的比例尺的知识。”

  总之,整堂复习课,我都坚持以学生为本,让学生从发现自己学习中的问题出发,产生复习的愿望,让不同的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位置》说课稿】相关文章:

《位置与方向》说课稿06-29

认识位置说课稿03-13

关于《位置与变换》的说课稿03-13

《位置与方向》说课稿范文03-20

《位置与方向》的说课稿范文04-18

《确定位置》优秀说课稿04-06

《位置与方向整理复习》说课稿03-13

北师大确定位置说课稿08-08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说课稿范文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