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巨人贝多芬说课稿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音乐巨人贝多芬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音乐巨人贝多芬说课稿1
一、学情分析:
名人们为人类历史发展作出的突出贡献,往往为世人景仰。七年级学生正处于人生道路的起点,他们自然而然地把名人奉为自己崇拜的偶像,处处效仿。但是处于幼稚、懵懂的人生阶段,他们常常认识问题不够全面,又侧重于感性认识,所以教师要作好引导工作。使学生懂得名人之所以成为名人,除了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更是在精神和品格上超凡脱俗,要学习名人的崇高品格和奉献精神,学习名人的良好习惯和治学方法,从中获得健康向上的审美享受。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重荷、深邃”等词的读音、词义,并会正确运用。
2、理清文章结构,了解音乐巨人贝多芬。
过程和方法:诵读法 讨论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贝多芬不屈命运的安排,执著追求音乐事业的精神,逐步走进大师的内心世界。
三、教学方法:
导学结合,自主探究,师生互动交流。
课堂组织形式:小组合作学习
四、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渲染氛围
听一段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让学生谈谈从这交响曲中听到了什么?(听到了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心理历程:苦闷—-绝望——不甘——抗争……) (让学生欣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意图:导入新课,课文与《命运交响曲》都表现了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心理历程。提示本节课的学法:通过欣赏音乐来领会文章的内容。)
下面让我一起走近《音乐巨人贝多芬》,去看看耳聋后的贝多芬,在生活中是个怎样的形象?读读这篇文章。让我们一起走进贝多芬的心灵。
(二)介绍贝多芬生平(幻灯片出示贝多芬简介)
(三)检查预习情况
1、读准字音
重荷(hè)深邃(suì)门槛(kǎn)踌躇(chóu chú)磐石(pán)
2、解释词语
不见天日:看不到光明。
踌躇:犹豫。
深邃:深奥。
(四)速读课文 整体感悟
1、根据提示补全客人来访的全过程
客人来访→女佣开门→女佣介绍贝多芬的情况→(参观贝多芬工作室)→(贝多芬下楼并和客人谈话)→贝多芬和客人共进晚餐→(贝多芬回忆往事)
2、你认为贝多芬是一个怎样的人?(从文中找出依据)
明确: 独立而骄傲、沉郁而坚强、严肃而善良、热爱自然、追求自由、献身音乐。
五、拓展延伸
1、像贝多芬这样“通过苦难,走向欢乐‘的人还有很多,你能说出某个
类似的人物吗?
(学生自由谈论)
2、多媒体播放舞蹈《千手观音》简单介绍演员情况。
3、通过对贝多芬及这些与命运抗争的人的故事的了解,同学们一定有很多话要说,下面就请同学们写下自己的感受。
六、课堂小结
贝多芬把苦难看做是上帝的礼物,希望我们像贝多芬一样,去坦然面对苦难和失败的挑战,做一个真正的强者。
七、作业设计:推荐阅读:罗曼罗兰的《名人传》
音乐巨人贝多芬说课稿2
说体现的思想:
一、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索精神,注重质疑问难与互相切磋;
二、在熏陶感染中培养学生顽强乐观的人生态度;
三、阅读方法上,以抓要点精读为重点:内容理解上,以深人人物内心世界为主;写作学习上,以人物外貌描写训练为主。
说教学设想:
这一节课要展示审美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形成“审美视点——审美视点延伸——审美体验的内化”的基本环节。审美视点:营造审美氛围,从贝多芬的肖像入手,让学生对贝多芬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感受。审美视点的延伸:“相由心生”,贝多芬的外貌是他的心灵世界和独特个性的折射,激发学生对人物做进一步的了解。审美体验的内化:贝多芬对待扼运的态度,与命运抗争的崇高勇气和在苦难中造就的伟大品格对学生能起到一定的熏陶感染作用。
教学主题:走进世界音乐大师贝多芬
教学设计的两大板块:写作学习上,以人物的外貌描写训练为主;内容理解上,以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为主。由对贝多芬出色的肖像描写进而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理解“音乐人生”和“苦难历程”造就这样一位巨人,也造就了他独特的个性。
说学生的课前准备:让学生去查找资料写一篇小练笔《我所认识的贝多芬》
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习人物的肖像描写的技法——“形神兼备”
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从感受人物的肖像描写进而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贝多芬不屈命运的安排,执著追求音乐事业的精神,逐步走进大师的内心世界。
说教学重点:
1.赏课文对贝多芬的外貌和语言描写,感受贝多芬的形象和性格;
2.初步学会抓住人物外貌特征进行描写。
说教学难点:初步学会抓住人物外貌特征进行描写。
说教学策略:
教法学法选择:导学结合,自主探究,师生互动交流。
课堂组织形式: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说教学过程:
1.导入课文以后请学生简要介绍贝多芬的生平、音乐成就及其影响,然后请学生对课文的彩图——贝多芬像进行肖像描写,感性理解肖像描写。
2.在整体阅读基础上,从外在感知人物形象。请学生仔细地对照听读课文,勾画出有关贝多芬的外貌描写的句子。用课件展示听读课文的(6----9自然段)要求学生对比一下自己所写的和课文中所描述的有何异同,说一说肖像描写要注意哪些问题。
3.在细细品读的前提下,从内在感知人物的精神,理解贝多芬的主要性格特征。
4.实践环节:请学生进行三分钟人物速写(选取同班同学,描写外貌,三五十字即可,不提及姓名,文成朗读大家一起猜,同时我适当点拨写法得失。)
说得失:
1.学生参与积极性较高
2.学生搜集的资料详实,准备充分
3.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不够
4.课堂上缺少激励性的语言
5.受课件和教案影响过大,放的不够开,课堂容量较小
音乐巨人贝多芬说课稿3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首先感谢三所学校的领导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学习与交流的机会。通过这次活动,我在其他老师身上学到很多知识,这在我以后的教学中可以说是一份宝贵的财富。衷心希望以后有更多的机会进行交流与学习!下面是我关于这一课的说课——
一、说教材
《音乐巨人贝多芬》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内自读课文。第三单元是名人故事单元,学习这类题材的课文,要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探寻人物的足迹,学习他们的精神,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本课叙述的是音乐巨人贝多芬,学习这篇课文,营造审美氛围,从贝多芬的肖像入手,让学生对贝多芬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感受。 “相由心生”,贝多芬的外貌是他的心灵世界和独特个性的折射,激发学生对人物做进一步的了解。贝多芬对待扼运的态度,与命运抗争的崇高勇气和在苦难中造就的伟大品格对学生能起到一定的熏陶感染作用。
二、说目标
根据课文内容与教学实际,我设计了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人物的肖像描写的技法——“形神兼备”。
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内容。
过程和方法:
1、学习运用勾勒外貌和语言描写刻画人物的写法。
2、引导学生从感受人物的肖像描写进而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顽强的精神,培养学生坚强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
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内容,学习运用勾勒外貌和语言描写刻画人物的写法。
三、说过程
1、以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激情导入,然后介绍他的生平。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了解贝多芬的生平、作品及影响。
2、本单元的重点就是通过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为此我设计了第二个环节——学生自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这对精读品析课文做了有利的铺垫。
3、在整体阅读基础上,学生精读课文品析人物形象。为此我设计了一个问题:我从 看出贝多芬是一个 的人。学生通过教师引导对课文的信息进行细致的筛选,从而对人物形象也有了一个立体的感知。
4、人物形象的感知如此的立体,这得益于作者对人物形象的精到的描绘,特别是对人物肖像的描写。在教师的指引下,学生再读有关贝多芬的肖像描写的句子,总结描写的要点,并进行实践环节:请学生进行人物速写,选取同班同学,描写外貌,三五十字即可,不提及姓名,文成朗读大家一起猜,同时我适当点拨写法得失。
5、语文在于积累,教师要实时指导学生知识的迁移,为此我先设计了一个问题——你还知道哪些像贝多芬一样,身患疾病,不向命运低头,自强不息的强者?你了解他们多少故事?勾起他们探求这些人伟大事迹的渴望,并结合教学实际,我选取了《名人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世界——无声 无光 无语》《我的生活——海伦凯勒自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几篇励志书籍,让学生课外阅读。
四、说教法
1、根据张志公先生关于语文课“是以知识为先导,以实践为主体,并以实践能力的养成为依归的课”的思想,我确定了自己阅读教学的课型——“五步推进式”教学模式,即“资料助读-整体感知-精读研讨-学练巩固-积累迁移”。这种教学模式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即对阅读材料由浅入深的理解过程。从教读过程来看,既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运用知识进行训练的过程。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地位也都得以体现。
2、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特别是导入,教师利用鲜活的导语,引起学生的兴趣,自然的转移到教学的活动中,是一堂课顺利进行的前提保证。为此根据本课的特点,在课前播放贝多芬的代表作《命运》,一是激起学生对音乐的感知,二来也为学生探究本文做了心理准备。
3、以读为本,运用各种朗读法,欣赏品味文章。“读书百遍,其意自见”文章的语言比较地生动传神,也有一些含义比较深刻的话,不可能光靠着语言的传达给学生,在这种说不出、道不明的情况下,只有通过学生多次的朗读来引导他们自主地欣赏品味这些语言,教师灵活地运用快速阅读、默读、齐读来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其中的内涵,在读中培养朗读能力。
4、重视学生能力的养成,文本就是例子,教师要善于运用这些例子对学生进行写作能力的指导,本课就利用学以致用这个环节,让学生得到“渔”。另外,语文在于积累,教师应依据所学知识,引导学生知识迁移,转化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并进行思想教育。让学生知道,不仅在课堂上、在教科书中学语文,还要在课堂外、在生活中学语文。
5、根据语文学科特点创设有助于师生对话、沟通的教学情境,营造民主、和谐、互动、开放的学习氛围,激发他们的语文学习的兴趣。教师采用激励语言引导学生主动、合作学习,组织多种形式探究、讨论、交流等活动,培养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说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到赏识学生、全员参与、共同发展的目标,为此,老师就必须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运用鼓励性的语言和手势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提问和回答,教师始终给予积极性的评价,即使学生的答案不够准确甚至完全错误,教师也会面带微笑地鼓励他们,点评要适宜。这样就能全员参与积极提高。事实上我的学生也真的让我刮目相看了。
此外,还要鼓励学生全员参与学习活动,特别是我们班级中的学差生,让他们在一个宽松和谐的气氛下,勇敢地表现了自己。
音乐巨人贝多芬说课稿4
我说课的主题是“如何解读人物真实的内心世界”,说课的对象是《音乐巨人贝多芬》。下面我结合课文就这个问题,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五个方面作一具体说明。
一、教材
1、教材地位
这是人教版七下第三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这个单元全是写人的文章,但写法又各不一样,《邓稼先》重在全面介绍,是一篇完整的`人物通讯;《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音乐巨人贝多芬》则重点介绍,前一篇聚焦在人物言与行的特点上,后一篇集中反映人物外在与内心的矛盾冲突;《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则重在写人物出场。教学应该围绕四篇文章各自的特点,设计出单一而明确的目标。
2、教材解析
《音乐巨人贝多芬》以女佣的介绍、“我”的观察和贝多芬的自述三个视角,以“我”的采访为主线,刻画出了一个外表孤独、邋遢、暴躁而内心却充满激情、渴望理解、不屈抗争的音乐巨人形象。文章通过外貌、语言和动作描写以及正面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等多种手段,为我们展示了人物矛盾而丰富的内心世界,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伟大同时也无比真实的音乐巨人形象。
二、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1、快速阅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2、通过语言文字,把握人物真实的内心世界。
3、克服写作的概念化,写出人物真实的个性。
情感价值观目标:品味语句,感悟贝多芬与厄运抗争的顽强精神,培养学生坚强乐观的人格。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语言文字,把握人物真实的内心世界。
2、教学难点:透过人物外在的表象把握人物内在的个性特征。
四、教法学法
教法:品读法、抓中心句、讨论与探究法。
学法:品味、分析、讨论。
五、教学过程
(一)猜测形象,引发人物思考。
1、看《贝多芬像》,猜测贝多芬是个怎样的人。(帅气、浪漫。)
2、听《命运交响曲》,把握贝多芬的内心世界。(充满了不屈与抗争。)
3、读课文,你从文中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贝多芬。(表面孤独、邋遢、暴躁,实则内心充满激情、渴望理解、不屈抗争。)
【看图的目的是让学生想象贝多芬外在的形象,听曲的目的是让学生感知贝多芬内心的不屈与抗争,而课文展现给我们的则是一个外表与内在极其矛盾却又高度一致的人物形象。这一环节用意就在让学生感知人物外表与内在的这种双重性,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明确文章层次。
1、你从课文中读出了怎样的一个贝多芬?(表面孤独、邋遢、暴躁,内心充满激情、渴望理解、不屈抗争。)
2、文章是如何向我们展现这些内容的?(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女佣的介绍、“我”的观察和贝多芬的自述。)
3、从写作的角度这三个方面有什么不同吗?(“女佣的介绍”属侧面描写,“我的观察和贝多芬的自述”属正面描写。)
4、人物性格在文章前后有什么不同?(女佣介绍和“我”眼中的贝多芬是孤独、邋遢、暴躁的,贝多芬自述的内心充满激情、渴望理解、不屈抗争。)
【本环节意在整体感知课文,分清文章层次、明确内容展开方式、把握人物个性,为后面的深入探究打下埋伏。】
(三)品读探究,把握人物内核。
1、当贝多芬看到客人在纸上写下的“我们要知道您的生平,把您的消息带给万千观众,使他们了解您真实的好灵魂。”时,他为什么眼里闪动着泪花?(他内心孤独,他渴望得到理解。)
2、你从哪些地方读出了贝多芬的孤独?(贝多芬的孤独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对待客人的态度、杂乱无章的环境、邋遢不整洁的衣着、悲苦的面部表情、孩子对他的模仿与嘲笑。)
3、这样一个孤独的贝多芬内心里却充满了激情和不屈,你从下面这两句话里读出了人物怎样的心态?
A、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一方面体现了他在社会交往受到极大的约束,耳聋的他比不上一棵树,因为一棵树尚且可以谛听大自然的声音;另一方面,耳聋后的贝多芬远离人世的喧嚣和纷争,获得了心灵的纯净和安宁,就心灵的纯净而言,社会中的人不如树好)
B、我——一座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正当他对音乐的理解更进一步,创作欲望旺盛之时,却遭到耳聋的打击,但是他不甘心就此放弃他的音乐事业,“拼命”与“巴望”则表现出他与不幸命运做斗争的决心。)
4、作者是如何评价贝多芬这种境况的?(带来了苦难,但同时也带来了与人世的喧嚣隔绝的安静。)
【这个环节的目的是抓住一些重要词句进行品读,深入体会人物外表与内心的矛盾与统一,并通过这个过程提升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
(四)读写结合,写出人物个性。
1、小结人物个性:贝多芬是一个外表朴素邋遢而内心高雅、外在冷漠而内心渴望被了解、外表厌世而内心充满着热情地人,这是一个矛盾的人,也正因如此,也是一个真实的人。
2、学生写作的概念化倾向:写老师则无限关心爱护,写父母则严爱有加,写不出个性化的老师和父母,让人觉得假,觉得不真实。写出真实的人,写出人的个性。
3、《三国演义》人物的类型化特点。
4、课后写作读后感,题目为:
一个人物真实的内心世界
——读《音乐巨人贝多芬》有感
【这个环节的目的在于由“读”延伸到“写”,以学生写作的经验来加深对文章塑造人物丰富个性的理解。】
【音乐巨人贝多芬说课稿】相关文章:
音乐巨人贝多芬故事02-22
音乐巨人贝多芬阅读理解05-02
读《音乐巨人贝多芬》有感04-07
音乐巨人贝多芬读后感02-02
读《音乐巨人贝多芬》有感范文05-01
《音乐巨人贝多芬》读后感04-10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反思范文04-29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反思范文04-29
音乐巨人贝多芬的读后感05-13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设计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