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花儿落了》说课稿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爸爸花儿落了》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说教材
《爸爸的花儿落了》节选自著名作家林海音的作品《城南旧事》,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丑小鸭》等组成了七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共叙“成长”这一话题。本单元的单元目标是: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深入体味文章情感,从他人的成长过程中获得某种启迪。2.注意学习文章的表达技巧。语文的本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本单元的目标很好地体现了这个本质特点。
《爸爸的花儿落了》以一个孩子的视角和口吻叙说着对童年往事的回忆,对父爱的缅怀,对成长的感受,整篇文章以毕业典礼为线索,将回忆与现实交织在一起,过渡十分自然,内容丰富而不拖沓,事件交错却不零乱。若要概括其内容,我认为可以用两个关键词:“父爱”,“成长”;若要概括其表达技巧,我认为可以用四个关键词:借物喻人,线索,暗示,渲染;若要概括其感情特点,我觉得可以用:凄婉中有振奋,“哀而不伤”。抓住了这三个方面就抓住了本课教学的重点和核心。
再说学情分析。这篇课文面对的是七年级的学生,学生也就十三岁的光景,与文中的主人翁英子(十二岁)差不多是同龄人,学生们也是刚刚迈出童年,童年也就是昨天的故事,他们也成长着,对“长大”二字也有自己的思考和体验。同龄就是学生们能够与英子进行交流的平台和基础。因此课文的篇幅虽然比较长,学生理解课文应当不会太吃力。
基与以上几方面的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理清线索,能够区分现实和回忆的内容,并复述有关故事。
2.认识“借物喻人”的特点,能够找出文中的暗示并理解其作用。
3.探究作者对童年和“长大”的思考,深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说出对“成长”的'独特感受,树立坚强独立的性格面对生活。
二、说教法
新课程特别强调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重视学生个性化的情感体验。就这篇课文的特点而言,教师首先要做的是如何将学生带进文本,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与文本进行交流和对话。所以本课的教学拟用情景教学法和阅读教学法,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课文。
情景教学法就是动用多种手段给学生创“境”,使学生“身临其境”,以求唤出他们的“感同身受”。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过程”。在本课的教学中,不仅要了解文本,更多的是通过文本唤起自己对成长的回忆,并与老师和同学交流,在交流之中又生成新的认识,新的思考。走进文本,又能走出文本。
三、说教学过程
提前一两天预习,扫清阅读的障碍,布置学生搜集关于《城南旧事》的资料。
环节一:整体感知课文
1.导入部分,先请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介绍《城南旧事》,然后老师展示一个《城南旧事》的电影片段。电影中的英子乌黑整齐的学生头,单纯而充满好奇的漂亮大眼睛,肯定能一下子就抓住学生的心。让学生感觉到英子好似邻家小女孩,好似他们童年的伙伴。这样就能一下子拉近与英子的距离。
2.配乐朗读课文。轻音乐,舒缓,录音带范读。让学生闭上眼睛去听,头脑中形成电影画面。借助语言和音乐的魅力把学生带入文本,使其有种美的享受,此时学生的思维也是高度集中的。听完之后让学生简要谈谈感受。也可以复述自己印象深刻的有关课文故事。新课程要求教师时刻关注课堂和学生的思维动向。设置这个小环节,教师就能够从他们所谈的感受中了解学生对文本理解的程度,从而有针对地指导下一阶段的教学。
环节二:重点探究
一探本文的线索,并由此入手深入探究本文的内容。设置一些思考题:
1.课文写了回忆的事情也写了现在的事情,请叙述其中印象深刻的一两件事情。并说说这些事情通过什么线索贯穿起来?
2.回忆的事与现在的事情之间是怎么过渡的?
3.回忆的事情和现在的事情都围绕谁展开?(爸爸)
那么爸爸的有何性格特点呢?
二探本文的借物喻人,理解暗示和委婉表达的作用。
由题目入手,“爸爸的花儿落了”换作“爸爸去世了”好不好?为什么?
文章直到最后都没有直接说爸爸病死了,但是却有许多暗示,请全部找出来。
通过对些问题的探讨,学生就会明白为什么本文“哀而不伤”了。
三探作者的“成长感言”。
英子不是突然长大的,也不是在懵懂中长大的,她对长大有特别的感受,文中很多地方都表达了她的这种“长大”的感受。可以让学生从课文中把这些地方找出来,然后带着感情读这些语句,让其他同学做评委,比一比谁读出的感情最切合英子的感情,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会去品味文本中作者的成长感受。再结合英子成长的小故事,让学生讲讲他们自己成长道路上的记忆深刻的事情,点燃学生对自己成长的回忆,引发学生自己对成长的思考,并全班交流。
课堂是生成性的,这个地方要让学生自由大胆地讲,老师不要随意打断,插入自己的评价,而是要注意适时抓住闪光点进行引导,把讨论和交流控制在主题之内。
在重点探究这个环节中,由点带面,纲举目张,注重课堂的生成性,收放自如。设置的问题体现了层级性,即前一个问题往往是解决后面问题的跳板,由浅入深,直到水落石出。充分尊重了初中学生思维跳跃性小的实际,也遵循了“循序渐进”这个最基本的教学原则。
环节三,拓展延伸
让学生把从课堂上的收获内化到自己的头脑中,延伸到课堂之外,延伸到生活之中。利用课外的时间,让学生观看电影《城南旧事》。再者,写一篇关于“成长”话题的作文。
学完本课,学生对线索,借物喻人,暗示伏笔等有关语文的基本知识有了更深刻理性的认识;在朗读,复述,讨论,交流及课外写作等环节中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进行了有效的训练;对“长大”也进行了思考,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对作品《城南旧事》及同名电影发生浓厚的兴趣。中外很多文学大家就是因为对某篇文学作品产生兴趣从而走上文学之路的,我不敢期望每个学生都成为文学家,若是本课的教学能让学生有兴趣去关注更多的文学作品,那就足矣!
【《爸爸花儿落了》说课稿】相关文章:
爸爸的花儿落了说课稿03-24
爸爸的花儿落了经典散文05-07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11-24
读《爸爸的花儿落了》有感03-22
读《爸爸的花儿落了》有感12-02
读《爸爸的花儿落了》有感12-02
读《爸爸的花儿落了》有感02-20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设计04-16
爸爸的花儿落了的教学设计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