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写事要有点波澜》说课稿

时间:2023-08-13 12:26:30 兴亮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写事要有点波澜》说课稿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写事要有点波澜》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写事要有点波澜》说课稿 1

  我设计的说课题目是高一《语文》(下册)写作部分的第二单元的《写出事件的波澜》,一共分为五个部分: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选自人教版高一年《语文》(下册)写作部分的第二单元。本课旨在让学生领会什么是事件的波澜及其艺术效果,进而促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一些常见的兴波澜、生变化的技法,从而在这个基础上充分地激活、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学生深切体验、真实再现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写作基础。

  2、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能力目标:让学生领会什么是事件的波澜及其艺术效果,进而促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一些常见的兴波澜、生变化的技法,从而培养学生联想迁移、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⑵过程和方法:通过角色扮演、情境多角度地创设,促进学生分组合作主动参与、探究问题,进而提高写作水平。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多角度多层面观察生活认识生活进而热爱生活的高尚情操。

  3、教学重点和难点:

  ⑴教学重点:

  ①领会什么是事件的波澜及品味其艺术效果。

  依据:这是写出事件的波澜的前提和基础。

  ②掌握一些叙事兴波澜、生变化的技法。

  依据:这是解决如何写出事件波澜的途径和方法。

  ⑵教学难点:

  注意利用事件本身的曲折性、复杂性,写出事件的波澜。

  依据:事件的波澜并不是方法简单叠加,生活本身就具有自身的丰富和波澜。这是学生难以理解且又容易忽视的。

  突破策略:通过情境创设法、角色扮演法、图片展示法、学生自主参与讨论和教师点拨法,让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善于运用生活本身就具有的曲折性、复杂性和一些常见的兴波澜、生变化的技法,巧妙着笔,再现生活。

  二、说学生

  本届高一学生经过了三年初中课改,在心理上,他们渴望表现的欲望和自主探究的欲望比较强烈,对有兴趣的知识表现出高度地热情,并具有一定的团结协作能力,但还是应该正视一个并不乐观的现实——在写作方面,学生知识还停留在简单的记叙及表达方式综合运用上,至于巧妙构思、谋篇布局很是空白。即便已经经过高中一个学期的学习,但还是有大部分学生依然基础较为薄弱,甚至出现不知从何下笔的现象。

  三、说教法与学法

  “老师搭台,学生唱戏”

  1、教法:本课将安排两课时(一课时学习一课时练笔),采用PPT多媒体课件教学,尝试用角色扮演法、图片展示法和多媒体教学等方法,教学中应该重视学生的参与性和探究性。

  2、学法:学生应该充分利用多角度创设的学习情境来激发自身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分组讨论,小组互助等形式让学生积极自主参与、进行问题探究学习。

  理论依据:建构主义理论“学生是学习的中心”的阐释,教师应该做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

  学情分析:

  ⑴现有知识基础:(前面已有分析)虽然基础薄弱,但还是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并且课前要求学生进行充分的预习。

  ⑵学生心理特征:(前面已有分析)思想活跃,敢于表现自我,独立性强,但在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上还需改进。

  预期目标:提高学习兴趣,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写作的兴趣与能力,锻炼学生观察想像的思维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进而提高写作水平。

  四、说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课件展示)

  展示前人对叙事兴波澜生变化的重要性的精彩论述(见课件)。

  教师适当点拨之后提出问题:既然叙事时兴波澜生变化很重要,那么,怎样才能在作文中写出事件的波澜呢?引发学生探究欲望,让学生带者疑问走进课堂。(新课教学显示课题:写出事件的波澜)

  1、领会什么是事件的波澜(这是写出事件波澜的前提条件)

  展示图片──尺水兴波,风起浪涌。

  (从直观上引发学生对兴波澜的感性领会,进而由此及彼引发联想,激发学生对什么是事件的波澜进行理性思考。)

  秀一秀:

  采用启发引导的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参与讨论发言:试举出生活中呈现事件波澜的例子。

  小结:采用教师点拨法,针对学生的发言教师补充说明。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便于充分调动学生积极的参与性,从而上升到知识的理性认识。让学生明确:波澜在写作上其实是一个形象的比喻,相对平铺直叙而言,就是文章跌宕起伏、曲折多变。)

  2、品味作品写出波澜的艺术效果:

  播放一段生活中本身蕴含丰富波澜的短片(足球场上意外的一幕)。

  (让学生在直观上感性认识生活中波澜的艺术效果的同时,也引发学生亲近和观察生活的兴趣和热情。)

  展我雄风:口语表达:结合短片中的波澜,请学生尝试用口语表达出来。

  牛刀小试:指定学生阅读教材两篇实例,并结合短片,试写一段事件的波澜。

  目的: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由看到说,由感性认识初步过度到理性认识,更进一步领会作品写出波澜的艺术效果,并诉诸语言。还锻炼学生由说到写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让学生深切体会到上升到理性认识有一定的难度,激发他们深入探究的强烈欲望。

  (通过这些策略和步骤,在老师有效地引导下,学生重在以自己的思考既解决了本课的重点,又充分锻炼了他们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把学习过程当作发挥自身潜能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在让学生深切感受事件波澜的艺术效果的同时,感到写出事件的波澜有一定的难度,进一步认识到这种兴波澜的艺术效果是要讲究一定方法的。)

  3、如何更好地写出事件的波澜(掌握一些兴波澜、生变化的技法)

  通过前面的短片和教材上的两篇实例,我们已经知道事件本身是充满曲折性和复杂性的,而且还要了解一些兴波澜、生变化的技法,使事件的波澜显得更加生动形象。下面就逐一突破:

  ⑴要善于利用事件本身的曲折性、复杂性。

  角色扮演法。学生表演一段短幕剧《教育家》。

  (让学生亲自感受一下事件本身的曲折性、复杂性。)

  讨论时空:

  师生互动:一起试举生活中常见的具有曲折性、复杂性的例子。

  小结:

  教师最后点拨,在锻炼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的同时,进一步帮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把握事物的常态、变态、偶然和必然。

  如何更好地把握,这就需要了解并掌握一些兴波澜、生变化的技法。

  ⑵了解并掌握一些兴波澜、生变化的技法:

  温故知新:结合以前的学习和学生的现状,重点突破制造悬念法、运用抑扬法、巧埋伏笔法、设计巧合法等四种技法。

  ①制造悬念法。(如《祝福》中把祥林嫂的死放在小说的开头)

  ②运用抑扬法。(如《荔枝蜜》中“我”对蜜蜂的感情变化)

  ③巧埋伏笔法。(如《项链》中多出为马蒂尔德丢项链埋下伏笔)

  ④设计巧合法。(如《我的叔叔于勒》中菲利普一家与于勒的.不期而遇)

  超越梦想:创设情境,让学生尝试续写情节的波澜。然后请学生代表发言,适时给予点评。

  综合评价:教师结合学生的续写进行有的放矢的点拨,重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给予不同程度地肯定、表扬和鼓励。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回忆里从熟悉的材料里借鉴一些兴波澜、生变化的技法,这很容易激发学生自主参与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想像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和表达能力,而且还拓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让学生拥有收获的喜悦。)

  ⑶拓展延伸,实战训练。课后写一篇作文(课后第二题)

  五、说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过程结合新课改的有关精神和理念,主要有三大特色:

  1、成功地运用情境教学法,极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

  2、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自主参与,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有效指导。

  3、重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对学生的发言、回答及表现能够及时地做出积极评价,给予不同程度地肯定、表扬和鼓励。

  但是在教学中可能会出现课堂容量太大,这对课堂时间掌控是一个挑战,但教师可以灵活处理,4在教学过程应及时地加以有效引导,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完成。

  事实上,也可由此检验教法与学法的可行性以便总结经验,更好地服务教学。

  附短幕剧《教育家》

  人物:甲(“女大学生”)、乙(某教育家)、丙丁(警察)

  时间:一个周末的黄昏时分

  地点:教育家的公寓

  剧情:(“叮叮叮……”清脆的门铃声响了,教育家放下手中的报纸从沙发上起身去开门。门外站着一位穿着朴素的学生模样的女孩。)

  甲:(微微鞠躬)“您好,先生,我是一名在校大学生,你需要为您的孩子请家教吗?”

  乙:(疑惑地打量了片刻,皱了皱眉头)“进来吧。”

  甲:(不断地环视四周,赞叹道)“你家好大好漂亮啊!”

  乙:(并未作答,把她引进客厅,面对面在客厅坐下,带着教训的口吻道)“随便单独进陌生人房间,你就不怕我是一个坏人?”

  甲:(一惊,)“您……”(又立即恢复平静)“您不是。”

  乙:“我当然不是!”(清了清嗓子,准备进一步教育)“我说假如,那你怎么办?一个女孩子……[正准备往下说时,“叮叮叮……”清脆的门铃声又响了。教育家起身去开门,两个警察迅速冲进客厅把甲铐上]

  乙:(见状急忙上前)“怎么能够这样,她是好人!”

  丙:(看了看乙)“好人?”

  丁:(摆出逮捕证)“她是一个流窜盗窃犯!利用做家教、保姆伺机行窃……”

  乙:(顿时目瞪口呆,不知所措)

  《写事要有点波澜》说课稿 2

  写作目标

  1、叙事要注重情节起伏,曲折有致;

  2、叙事要注意渲染和手法的运用,了解一些生波澜、生变动的方法。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位老太太做寿,她的子孙请来唐伯虎为她题诗。全家大小及亲朋好友争着来看。唐伯虎挥笔写下:这个婆娘不是人(举座皆惊),九天仙女下凡尘(喝彩),儿孙个个都是贼(惊怒),偷得寿桃献至亲(拍手叫好)。短短四句,跌宕生姿,起起伏伏,吊足胃口。的确,一池春水,风平浪静,纵然有人认为有宁静柔和之美,但“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水面的荡漾、荷花的摇曳、游鱼的沉浮则会给人更多的联想和感受。那么如何让平静的水面波澜起伏,一波三折呢?“文似看山不喜平”,中国的传统章回小说中人物命运,忽而山穷水尽,忽而柳暗花明;内容忽而金戈铁马,忽而风花雪月。引得读者忽上忽下,忽左忽右,忽悲忽喜。人们把这种起伏变化用一种形象化的比喻叫做“波澜”。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出示课题及要点)。

  二、兴风作浪之原因

  1、什么是写出事件的波澜?(写出事件的波澜就是写出事件的曲折变化。)

  2、为什么要写出事件的波澜?

  ⑴客观事物本身就是起伏变化的,只有写出了事件的波澜才能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客观性)

  任何事物都在不停变化。天有阴晴,月有圆缺,潮有涨落,草木有枯荣,这是自然界的变化。塞翁失马,乐极生悲,这是坏事变好事、好事变坏事的人事变化。文章的波澜就是这种事物复杂多变性的反映。

  ⑵ “文若看山不喜平”,只有写出了事件的.波澜才能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阅读心理)

  3、怎么样才能写出事物的曲折?

  ⑴善于选择本身就曲折复杂的事件来写。(前提)

  文章的波澜是读者的一种心理反应。我们说文章有没有波澜,最终要看能不能在读者心里激起波澜。是不是让读者牵肠挂肚,是不是出乎读者意料,是不是让读者感到惊喜,是不是让读者扼腕叹息……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就必须研究读者心理,针对读者心理选取材料,安排结构。

  ⑵文章的波澜也取决于写文章的技巧。

  作者在掌握了事物的复杂性和读者的心理以后,很好地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就是安排波澜的技巧。例如,事情本来都是从前向后发展的,如果事情本身的结果出人意料,用顺叙就有波澜,用倒叙就会索然无味了;如果事情的起因更让读者关注,像重大案件,用倒叙,造成悬念,就比顺叙的效果更好。

  三、兴风作浪之技巧

  1、运用使叙事曲折的技巧:

  ⑴事与愿违法:事件的曲折体现在发展趋向上,让本该出现的某种结局,出现了另外的结局。

  ⑵过程复杂法:虽然最终还是出现了期望的结局,但让它中途发生了种种变故,使过程复杂。

  ⑶感情曲折法:略。

  从以上技巧可分解为下列几个常用方法:

  ⑴运用抑扬法。

  ⑵设悬解悬法。

  ⑶设计巧合法。

  ⑷欲擒故纵法。

  ⑸伏笔照应法。

  ⑹误会掀澜法。

  ⑺情节突转法。

  ⑻情感起伏法。

  2、写法探讨:

  ⑴展示材料一:找出材料中运用的兴波澜的方法。

  威胁

  [俄]契诃夫

  有一个贵族老爷的马被盗了。第二天他在所有的报纸上都刊登了这样一个声明:“如果不把马还给我,那末我就要采取我父亲在这种情况下采取过的非常措施。”威胁生效了。小偷不知道会产生什么严重后果,不过他想着可能是某种特别可怕的惩罚,很害怕,于是偷偷地把马送还了。能有这样的结局,贵族老爷很高兴。他向朋友们说,他很幸运,因为不须要步父亲的后尘了。

  “可是,请问你父亲是怎么做的?”朋友们问他。

  “你们想知道我父亲是怎么做的么?好吧,我告诉你们……有一次他住旅店时,马被偷走,他就把马肚带套在脖子上,背着马鞍走回家了。如果小偷不是这样善良和客气的话,我发誓,我一定要照父亲那种做法去做!”

  写法探讨:

  ①欲抑先扬法(补:欲扬先抑法)。

  ②制造悬念法。

  ⑵出示材料二:找出材料中的写作方法。

  《水浒传》节选

  施耐庵

  话说当时薛霸举起棍来,望林冲脑袋上便劈下来,说时迟,那时快,薛霸的棍恰举起来,只见松树背后雷鸣也似一声,那条铁禅杖飞将来,把这水火棍一隔丢去九霄云外,跳出个胖大和尚来,喝道:“洒家在林子里听你多时了。”

  写法探讨:

  ①设计巧合法。

  ②欲擒故纵法。

  3、其它写法指导:(教师大致介绍一下内容情节)

  情节突转法:

  例文:

  平静的战争

  岂料北京A中是个人才济济的地方,谁也不是吃干饭的。胡莉一个箭步向前,夺过话筒坚定地回答:“我报了三项!因为我认为无论是哪个部门,最重要的是你不为同学服务的热心,有担当职务的信心,有组织工作的能力。还有……”语气不卑不亢,议论有条不紊,多角度、全方位地抨击了提问者的见解,最后她高声反问:“试问这位同学,如果你在这台上竞选,不让全校同学知道你是谁,只凭短短风分钟演讲,你有把握宣称‘我信任自己,我一定能成功吗?’”好,的确太激动了,麦克风被甩在桌上,发出砰隆的“巨响”──伟大的震撼力!

  礼堂内几秒钟没了声息,继而热烈的掌声骤起,人们交头接耳:“这个巾帼英雄是谁?”

  胡莉立刻成了大会焦点人物,数百双眼睛在她白净的脸上聚焦,她仍脸不变色心不跳,脸上露出必胜的笑容……

  这同学果然不是一般人啊!我想。

  “胡莉同学,我很佩服你的口才!”一个小女生崇拜地说:“你能讲讲有什么计划吗?”胡莉满脸焕发青春光彩,笑盈盈地向她的支持者们致敬,开始噼里啪啦大谈理想与现实、计划与变化的深刻主题,嘴皮子之利落令我咋舌。我后面的高年级学生边听边感叹:“她真是个好苗子!”

《《写事要有点波澜》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编辑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写事要有点波澜》说课稿】相关文章:

作文要有点波澜范文(精选22篇)10-18

要下雨了说课稿11-04

《要下雨了》说课稿04-22

要下雨了说课稿01-15

波澜壮阔的近义词12-05

波澜老成的故事04-18

《要下雨了》说课稿13篇01-18

波澜不惊句子02-20

有点的造句07-28

在线咨询

文章代写服务

网站编辑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写事要有点波澜》说课稿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写事要有点波澜》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写事要有点波澜》说课稿 1

  我设计的说课题目是高一《语文》(下册)写作部分的第二单元的《写出事件的波澜》,一共分为五个部分: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选自人教版高一年《语文》(下册)写作部分的第二单元。本课旨在让学生领会什么是事件的波澜及其艺术效果,进而促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一些常见的兴波澜、生变化的技法,从而在这个基础上充分地激活、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学生深切体验、真实再现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写作基础。

  2、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能力目标:让学生领会什么是事件的波澜及其艺术效果,进而促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一些常见的兴波澜、生变化的技法,从而培养学生联想迁移、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⑵过程和方法:通过角色扮演、情境多角度地创设,促进学生分组合作主动参与、探究问题,进而提高写作水平。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多角度多层面观察生活认识生活进而热爱生活的高尚情操。

  3、教学重点和难点:

  ⑴教学重点:

  ①领会什么是事件的波澜及品味其艺术效果。

  依据:这是写出事件的波澜的前提和基础。

  ②掌握一些叙事兴波澜、生变化的技法。

  依据:这是解决如何写出事件波澜的途径和方法。

  ⑵教学难点:

  注意利用事件本身的曲折性、复杂性,写出事件的波澜。

  依据:事件的波澜并不是方法简单叠加,生活本身就具有自身的丰富和波澜。这是学生难以理解且又容易忽视的。

  突破策略:通过情境创设法、角色扮演法、图片展示法、学生自主参与讨论和教师点拨法,让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善于运用生活本身就具有的曲折性、复杂性和一些常见的兴波澜、生变化的技法,巧妙着笔,再现生活。

  二、说学生

  本届高一学生经过了三年初中课改,在心理上,他们渴望表现的欲望和自主探究的欲望比较强烈,对有兴趣的知识表现出高度地热情,并具有一定的团结协作能力,但还是应该正视一个并不乐观的现实——在写作方面,学生知识还停留在简单的记叙及表达方式综合运用上,至于巧妙构思、谋篇布局很是空白。即便已经经过高中一个学期的学习,但还是有大部分学生依然基础较为薄弱,甚至出现不知从何下笔的现象。

  三、说教法与学法

  “老师搭台,学生唱戏”

  1、教法:本课将安排两课时(一课时学习一课时练笔),采用PPT多媒体课件教学,尝试用角色扮演法、图片展示法和多媒体教学等方法,教学中应该重视学生的参与性和探究性。

  2、学法:学生应该充分利用多角度创设的学习情境来激发自身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分组讨论,小组互助等形式让学生积极自主参与、进行问题探究学习。

  理论依据:建构主义理论“学生是学习的中心”的阐释,教师应该做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

  学情分析:

  ⑴现有知识基础:(前面已有分析)虽然基础薄弱,但还是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并且课前要求学生进行充分的预习。

  ⑵学生心理特征:(前面已有分析)思想活跃,敢于表现自我,独立性强,但在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上还需改进。

  预期目标:提高学习兴趣,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写作的兴趣与能力,锻炼学生观察想像的思维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进而提高写作水平。

  四、说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课件展示)

  展示前人对叙事兴波澜生变化的重要性的精彩论述(见课件)。

  教师适当点拨之后提出问题:既然叙事时兴波澜生变化很重要,那么,怎样才能在作文中写出事件的波澜呢?引发学生探究欲望,让学生带者疑问走进课堂。(新课教学显示课题:写出事件的波澜)

  1、领会什么是事件的波澜(这是写出事件波澜的前提条件)

  展示图片──尺水兴波,风起浪涌。

  (从直观上引发学生对兴波澜的感性领会,进而由此及彼引发联想,激发学生对什么是事件的波澜进行理性思考。)

  秀一秀:

  采用启发引导的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参与讨论发言:试举出生活中呈现事件波澜的例子。

  小结:采用教师点拨法,针对学生的发言教师补充说明。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便于充分调动学生积极的参与性,从而上升到知识的理性认识。让学生明确:波澜在写作上其实是一个形象的比喻,相对平铺直叙而言,就是文章跌宕起伏、曲折多变。)

  2、品味作品写出波澜的艺术效果:

  播放一段生活中本身蕴含丰富波澜的短片(足球场上意外的一幕)。

  (让学生在直观上感性认识生活中波澜的艺术效果的同时,也引发学生亲近和观察生活的兴趣和热情。)

  展我雄风:口语表达:结合短片中的波澜,请学生尝试用口语表达出来。

  牛刀小试:指定学生阅读教材两篇实例,并结合短片,试写一段事件的波澜。

  目的: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由看到说,由感性认识初步过度到理性认识,更进一步领会作品写出波澜的艺术效果,并诉诸语言。还锻炼学生由说到写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让学生深切体会到上升到理性认识有一定的难度,激发他们深入探究的强烈欲望。

  (通过这些策略和步骤,在老师有效地引导下,学生重在以自己的思考既解决了本课的重点,又充分锻炼了他们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把学习过程当作发挥自身潜能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在让学生深切感受事件波澜的艺术效果的同时,感到写出事件的波澜有一定的难度,进一步认识到这种兴波澜的艺术效果是要讲究一定方法的。)

  3、如何更好地写出事件的波澜(掌握一些兴波澜、生变化的技法)

  通过前面的短片和教材上的两篇实例,我们已经知道事件本身是充满曲折性和复杂性的,而且还要了解一些兴波澜、生变化的技法,使事件的波澜显得更加生动形象。下面就逐一突破:

  ⑴要善于利用事件本身的曲折性、复杂性。

  角色扮演法。学生表演一段短幕剧《教育家》。

  (让学生亲自感受一下事件本身的曲折性、复杂性。)

  讨论时空:

  师生互动:一起试举生活中常见的具有曲折性、复杂性的例子。

  小结:

  教师最后点拨,在锻炼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的同时,进一步帮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把握事物的常态、变态、偶然和必然。

  如何更好地把握,这就需要了解并掌握一些兴波澜、生变化的技法。

  ⑵了解并掌握一些兴波澜、生变化的技法:

  温故知新:结合以前的学习和学生的现状,重点突破制造悬念法、运用抑扬法、巧埋伏笔法、设计巧合法等四种技法。

  ①制造悬念法。(如《祝福》中把祥林嫂的死放在小说的开头)

  ②运用抑扬法。(如《荔枝蜜》中“我”对蜜蜂的感情变化)

  ③巧埋伏笔法。(如《项链》中多出为马蒂尔德丢项链埋下伏笔)

  ④设计巧合法。(如《我的叔叔于勒》中菲利普一家与于勒的.不期而遇)

  超越梦想:创设情境,让学生尝试续写情节的波澜。然后请学生代表发言,适时给予点评。

  综合评价:教师结合学生的续写进行有的放矢的点拨,重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给予不同程度地肯定、表扬和鼓励。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回忆里从熟悉的材料里借鉴一些兴波澜、生变化的技法,这很容易激发学生自主参与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想像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和表达能力,而且还拓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让学生拥有收获的喜悦。)

  ⑶拓展延伸,实战训练。课后写一篇作文(课后第二题)

  五、说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过程结合新课改的有关精神和理念,主要有三大特色:

  1、成功地运用情境教学法,极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

  2、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自主参与,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有效指导。

  3、重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对学生的发言、回答及表现能够及时地做出积极评价,给予不同程度地肯定、表扬和鼓励。

  但是在教学中可能会出现课堂容量太大,这对课堂时间掌控是一个挑战,但教师可以灵活处理,4在教学过程应及时地加以有效引导,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完成。

  事实上,也可由此检验教法与学法的可行性以便总结经验,更好地服务教学。

  附短幕剧《教育家》

  人物:甲(“女大学生”)、乙(某教育家)、丙丁(警察)

  时间:一个周末的黄昏时分

  地点:教育家的公寓

  剧情:(“叮叮叮……”清脆的门铃声响了,教育家放下手中的报纸从沙发上起身去开门。门外站着一位穿着朴素的学生模样的女孩。)

  甲:(微微鞠躬)“您好,先生,我是一名在校大学生,你需要为您的孩子请家教吗?”

  乙:(疑惑地打量了片刻,皱了皱眉头)“进来吧。”

  甲:(不断地环视四周,赞叹道)“你家好大好漂亮啊!”

  乙:(并未作答,把她引进客厅,面对面在客厅坐下,带着教训的口吻道)“随便单独进陌生人房间,你就不怕我是一个坏人?”

  甲:(一惊,)“您……”(又立即恢复平静)“您不是。”

  乙:“我当然不是!”(清了清嗓子,准备进一步教育)“我说假如,那你怎么办?一个女孩子……[正准备往下说时,“叮叮叮……”清脆的门铃声又响了。教育家起身去开门,两个警察迅速冲进客厅把甲铐上]

  乙:(见状急忙上前)“怎么能够这样,她是好人!”

  丙:(看了看乙)“好人?”

  丁:(摆出逮捕证)“她是一个流窜盗窃犯!利用做家教、保姆伺机行窃……”

  乙:(顿时目瞪口呆,不知所措)

  《写事要有点波澜》说课稿 2

  写作目标

  1、叙事要注重情节起伏,曲折有致;

  2、叙事要注意渲染和手法的运用,了解一些生波澜、生变动的方法。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位老太太做寿,她的子孙请来唐伯虎为她题诗。全家大小及亲朋好友争着来看。唐伯虎挥笔写下:这个婆娘不是人(举座皆惊),九天仙女下凡尘(喝彩),儿孙个个都是贼(惊怒),偷得寿桃献至亲(拍手叫好)。短短四句,跌宕生姿,起起伏伏,吊足胃口。的确,一池春水,风平浪静,纵然有人认为有宁静柔和之美,但“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水面的荡漾、荷花的摇曳、游鱼的沉浮则会给人更多的联想和感受。那么如何让平静的水面波澜起伏,一波三折呢?“文似看山不喜平”,中国的传统章回小说中人物命运,忽而山穷水尽,忽而柳暗花明;内容忽而金戈铁马,忽而风花雪月。引得读者忽上忽下,忽左忽右,忽悲忽喜。人们把这种起伏变化用一种形象化的比喻叫做“波澜”。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出示课题及要点)。

  二、兴风作浪之原因

  1、什么是写出事件的波澜?(写出事件的波澜就是写出事件的曲折变化。)

  2、为什么要写出事件的波澜?

  ⑴客观事物本身就是起伏变化的,只有写出了事件的波澜才能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客观性)

  任何事物都在不停变化。天有阴晴,月有圆缺,潮有涨落,草木有枯荣,这是自然界的变化。塞翁失马,乐极生悲,这是坏事变好事、好事变坏事的人事变化。文章的波澜就是这种事物复杂多变性的反映。

  ⑵ “文若看山不喜平”,只有写出了事件的.波澜才能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阅读心理)

  3、怎么样才能写出事物的曲折?

  ⑴善于选择本身就曲折复杂的事件来写。(前提)

  文章的波澜是读者的一种心理反应。我们说文章有没有波澜,最终要看能不能在读者心里激起波澜。是不是让读者牵肠挂肚,是不是出乎读者意料,是不是让读者感到惊喜,是不是让读者扼腕叹息……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就必须研究读者心理,针对读者心理选取材料,安排结构。

  ⑵文章的波澜也取决于写文章的技巧。

  作者在掌握了事物的复杂性和读者的心理以后,很好地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就是安排波澜的技巧。例如,事情本来都是从前向后发展的,如果事情本身的结果出人意料,用顺叙就有波澜,用倒叙就会索然无味了;如果事情的起因更让读者关注,像重大案件,用倒叙,造成悬念,就比顺叙的效果更好。

  三、兴风作浪之技巧

  1、运用使叙事曲折的技巧:

  ⑴事与愿违法:事件的曲折体现在发展趋向上,让本该出现的某种结局,出现了另外的结局。

  ⑵过程复杂法:虽然最终还是出现了期望的结局,但让它中途发生了种种变故,使过程复杂。

  ⑶感情曲折法:略。

  从以上技巧可分解为下列几个常用方法:

  ⑴运用抑扬法。

  ⑵设悬解悬法。

  ⑶设计巧合法。

  ⑷欲擒故纵法。

  ⑸伏笔照应法。

  ⑹误会掀澜法。

  ⑺情节突转法。

  ⑻情感起伏法。

  2、写法探讨:

  ⑴展示材料一:找出材料中运用的兴波澜的方法。

  威胁

  [俄]契诃夫

  有一个贵族老爷的马被盗了。第二天他在所有的报纸上都刊登了这样一个声明:“如果不把马还给我,那末我就要采取我父亲在这种情况下采取过的非常措施。”威胁生效了。小偷不知道会产生什么严重后果,不过他想着可能是某种特别可怕的惩罚,很害怕,于是偷偷地把马送还了。能有这样的结局,贵族老爷很高兴。他向朋友们说,他很幸运,因为不须要步父亲的后尘了。

  “可是,请问你父亲是怎么做的?”朋友们问他。

  “你们想知道我父亲是怎么做的么?好吧,我告诉你们……有一次他住旅店时,马被偷走,他就把马肚带套在脖子上,背着马鞍走回家了。如果小偷不是这样善良和客气的话,我发誓,我一定要照父亲那种做法去做!”

  写法探讨:

  ①欲抑先扬法(补:欲扬先抑法)。

  ②制造悬念法。

  ⑵出示材料二:找出材料中的写作方法。

  《水浒传》节选

  施耐庵

  话说当时薛霸举起棍来,望林冲脑袋上便劈下来,说时迟,那时快,薛霸的棍恰举起来,只见松树背后雷鸣也似一声,那条铁禅杖飞将来,把这水火棍一隔丢去九霄云外,跳出个胖大和尚来,喝道:“洒家在林子里听你多时了。”

  写法探讨:

  ①设计巧合法。

  ②欲擒故纵法。

  3、其它写法指导:(教师大致介绍一下内容情节)

  情节突转法:

  例文:

  平静的战争

  岂料北京A中是个人才济济的地方,谁也不是吃干饭的。胡莉一个箭步向前,夺过话筒坚定地回答:“我报了三项!因为我认为无论是哪个部门,最重要的是你不为同学服务的热心,有担当职务的信心,有组织工作的能力。还有……”语气不卑不亢,议论有条不紊,多角度、全方位地抨击了提问者的见解,最后她高声反问:“试问这位同学,如果你在这台上竞选,不让全校同学知道你是谁,只凭短短风分钟演讲,你有把握宣称‘我信任自己,我一定能成功吗?’”好,的确太激动了,麦克风被甩在桌上,发出砰隆的“巨响”──伟大的震撼力!

  礼堂内几秒钟没了声息,继而热烈的掌声骤起,人们交头接耳:“这个巾帼英雄是谁?”

  胡莉立刻成了大会焦点人物,数百双眼睛在她白净的脸上聚焦,她仍脸不变色心不跳,脸上露出必胜的笑容……

  这同学果然不是一般人啊!我想。

  “胡莉同学,我很佩服你的口才!”一个小女生崇拜地说:“你能讲讲有什么计划吗?”胡莉满脸焕发青春光彩,笑盈盈地向她的支持者们致敬,开始噼里啪啦大谈理想与现实、计划与变化的深刻主题,嘴皮子之利落令我咋舌。我后面的高年级学生边听边感叹:“她真是个好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