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四年级语文说课稿合集六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四年级语文说课稿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猫》这篇课文细致、生动地描述了猫的古怪和它满月时的淘气可爱,全文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猫的喜爱之情。本文的语言优美,浅显易懂。
课文先从三个方面具体表现猫的性格古怪:讲它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讲它高兴时和不高兴时绝然不同的表现;讲它什么都怕,但又很勇猛。这三个方面的表现,看起来相互矛盾,但都是事实,所以说猫的性格实在古怪。再讲它小时候十分淘气。表现在:一是刚满月,腿脚还站不稳时就爱玩;二是稍大一点胆子越来越大,也就更加淘气。
课文在描述猫长大后的古怪性格和小时候的淘气时,处处流露对猫的喜爱之情,有的是直抒胸臆,有的是间接体现。本文语言浅显易懂,优美朴实。这是课文在表达上的两个特点。
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了解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时候的可爱,学习作者真实、具体的表达方法,是本课学习的重点,也是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13个生字,正确读写“无忧无虑、任凭、屏息凝视、抓痒、稿纸、丰富多腔、摔跟头、跌倒、胆子、开辟、遭殃、责打”等词语。其中重点是“任凭、丰富多腔、开辟、屏息凝视”。最难的是“屏息凝视”的理解。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花猫的古怪性格,小时侯的可爱,体会作者对花猫的喜爱之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课文。
(一)能力目标
1、在“猜”中继续练习学会结合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
2、在猜中进行创新思维方法的训练。
3、学习真实具体的写作方法。
(二)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喜爱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和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体会真实具体的写作方法
四、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
(一)猜——猜中有比较
猜中结合上下文读书——发展与创新是我们的课题,也是新课标的核心所在,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两大主题。借助课题研究的良好氛围,我在平时大胆地尝试。
我教学这篇课文的主要方法就是一个字,就是一个“猜”字。“猜”既是本节课的教法,也是学生的学法。猜没有问答那样严肃,要求一板一眼,必须正确。问题无论是老师提出还是学生提出,似乎都要求答出正确的答案,心理压力较大,学生思维受到一种目的的限制,放不开,个性得不到张扬,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的创新性得不到良好训练,与我们创新的主题不相符。
猜常用于各种游戏之中,识字教学中也常用。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应用,有很多好处。猜的形式较多,师说生猜,生说师猜,生说生猜(小组进行,全班进行)。猜的内容包罗万象,猜字词的理解,猜句段的理解归纳,猜思想感情的把握,猜体会到的写作方法,猜未弄懂的问题……无论那种形式,无论那种内容,学生都是在一种比较开放的,比较轻松的交流环境中进行阅读、思考。
猜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融为一体,就是猜的学生,在猜的时候,也不象“答”那样被动,而是主动去猜。游戏的经验,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即使是成绩平平的的学生也敢来猜。没有压力,“猜”不是“答”,猜自然可以不正确,不怕犯错误。猜可以发现学生的答案多种多样,思路开阔,这正好给教师分析学生学情提供了实据,便于教师正确引导学生。教师从学生的猜中,准确地把握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对语言的理解水平,找到恰当的引入可能知识世界的方法。猜可以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他们争对同学的猜题,老师的猜题,可以大胆的发表意见,特别是自己独特的见解。有时还能面对大作家的作品发表不同见解,理由还很充分,这才是创新的培育氛围。
当学生的意见与书上有较大出入时,这正是老师利用比较的方法进行语感训练的好机会。学生对相近的词进行比较,对自己猜的词与书上的词进行比较。猜可以将许多学法用于其中。
(二)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任何教学手段都是为教学服务的。因为本文语言浅显易懂,为了不冲淡学生在语言中的丰富想象。所以,我用这样的课件对课堂加以形象,补充。
(三)教学环节
1、猜前初读引学法
自学初读生疑问——因为这是第八册的课文,学生手中没有书,借此机会,我将课后填空练习流在课文之中。学生自读不完整的课文,发现空白,产生疑问。
依据疑问引出猜——师问:读了竟今天这篇课文,大家发现什么不对劲的地方吗?学生自然会回答出课文的不完整。然后我就说:“今天,我们就来猜猜空白处原文是什么样。”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在读书中自发产生疑问,为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为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对课文充满个性的理解,奠定了基础。这是对学生进行语言创新训练和思维创新训练的开始。
猜前引出读书法——大家说说要猜着,你想到采用什么办法?(结合上下文读书思考)猜是一种读书方法,也在这营造出一种气氛。要学生自主猜出原文,得靠他们已有的读书经验,让学生说出读书方法,互相提醒,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读书思考。
2、猜中交流解文意
猜中品读练填空——学生采用各种方法读书,猜测文中空白处是什么。猜的形式多种多样,老师让学生猜,学生让学生猜,学生让老师猜,小组内互猜,全班一起猜。边猜边评,评中思考,一边思考一边读书,答案就在这互动的过程中接近。本课语言浅显易懂,猜的过程中,教师让学生遇到困难时,应多读书思考,在读书思考中,在探究中,在比较中,始终让学生飞翔在语言情景中,发展语感水平。学生不正确的答案是教师引导学生的大好机会。老师根据学生的猜测,分析学情,选择引导方法,巧妙地将学生从已知知识世界引入未知知识世界。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学生学习的帮助者。
3、猜中引思勇创新——创新是我们的主题,包括语言的创新,思维的创新。猜在阅读中的应用,是一种创新的示范。学生在猜答案中,如在游戏中,比起回答问题来,兴趣浓厚,没有心理压力,思路更加开阔。学生不能一猜就中,正是学生独立创作的时侯,表达不受原文的限制,有的答案虽与原文不一致,用在那儿也很恰当,并充满个性,学生语言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发展。不断的读书思考,敢于对原文猜想,在创新思维上是一种训练,创新精神上也是一种激发。
4、猜中引评学交流——合作是未来人成功的基本素质,也是新课标提倡的重要学习方式。本课互猜互评中,学生既进入到语言环境中交流,还进入到心灵中交流,因为互猜的是心里所想。
5、猜题目归纳全文——在一边猜一边填空的过程中,学生发现几对词的矛盾,从而体会猫的性格古怪,从猫的性格古怪中,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再让学生猜课题,在不同的课题中再次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对全文有一个整体理解。
6、猜中激趣爱语文——无论是猜文中空白,还是猜课题,课堂中,学生似乎在游戏的心理中。在猜测中,学生感受到一种成功的喜悦,连大作家的作品也敢猜测,有的地方做了修改一样正确,成功之感自然而强烈,学习兴趣自然浓厚,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中渐渐培养对语文的热爱。其中,教师要对学生成功之处多加肯定。
以上是完成这节课的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思想感情的主要训练环节。课文的难点,“真实具体”的写作方法,通过这样一步一步地读书猜想,难点就变得很容易解决了。
7、猜后
后猜延伸用写法——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几种小动物,示范说一种的性格特征,举一个真实具体例子,让学生来猜是什么动物。然后叫学生来说自己喜欢的动物特征,其他同学来猜是什么动物。也可以背诵儿歌、古诗,让同学猜写的是什么动物。
(四)板书设计
将原文中用来猜的词语用课件展示出,每个词卡用一种相符的性格猫送出。板书的内容就是学生猜测的词。
小学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2
一、说教学资源
(一)、说教材
《乡村四月》是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组中第二十三课《古诗词三首》中第一首,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翁卷所作。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稻田里波光粼粼,天空中云雾蒙蒙,杜鹃欢唱,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后两句写人,四月到了,农活多了,乡里的农民们在田间地头忙开了,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突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给人一种“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启示,整首诗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和欣赏,也表现出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
依据教材特点和课标要求,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1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正确读写“蚕桑”。
2、背诵、默写古诗。
3、在诵读中想象画面,并能够用自己的话描绘诗的内容,抓住诗的特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培养阅读古诗的兴趣和对古诗的热爱,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1、诵读古诗并默写。
2、在诵读中想象画面,并能够用自己的话描诗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在诵读中想象画面,并能够用自己的话描绘诗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小黑板、挂图。
教学时间:一课时
(二)、说学情
四年级孩子已经掌握了一些读诗的方法,但因为是借班上课,对学生不熟悉,所以设计教学时我着重考虑如何激趣、激情。
(三)、说理念
《乡村四月》是一首古诗,依据课标,第二学段古诗词教学目标是“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让学生在正确、流利的基础上,有感情,带着表情的朗读。在本次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观摩主题,“凭借课文的例子,选找教学突破口,引导学生学习用语文,”指导下,我的设计理念是以读为本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朗读感悟,想象画面,体验诗人的情感。这里的读,是声情并茂地读出诗文的情和意,表达自己的情和感,促进感悟的内化与升华。读出个情味,给予学生尝试的空间与时间,畅所欲言地交流自己的体悟,在互动评价中掌握情感的基调,最后进入意境,身心融入而忘情地读。诗歌与记叙文不同,除了把握朗读的情感基调,更要把握朗读的节奏及其轻重音。
二、激发兴趣,说教法
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联系生活法: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他的生活经验是最感受性的学习材料。《乡村四月》写的是江南农村初夏的时节,而现在正好是春季,因此课堂中在课前3分钟与学生轻松谈话聊聊自己眼里的春天。引出古人眼中的春天。
2、知识迁移法。四年级的孩子已学过一些诗,也懂得古诗学习的一般方法“读通——读懂——感悟——背诵默写”,在导入课题后让学生回忆学诗方法,起到复习巩固作用,同时也可利用这一方法来学习本首诗。
3、品读感悟法。课标中提出二段诗词教学目标是“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语文教学,对语言文字的品味是学生的语文能力形成的关键因素。品出诗歌的韵味,必须扣住重点词句,在比较、玩味、体悟中咬文嚼字,嚼出语言背后的情味、意味、韵味;嚼出弦外之音,言外之意,逐渐走进诗文意境场景,走进角色,与人物共鸣,与作者交心,享受人文陶冶与情感震撼。
4、引导想象法。利用插图引导想象景美、人勤景象。
三、培养能力,说学法
1、收集资料法。课前让孩子收集诗人翁卷的资料,培养孩子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朗读教学法。朗读有助于感知语言,感悟者作者抒发的情感。课堂中通过个别读、齐读来正音,看图引导学生想象,熟读成诵等方法让学生把诗读通、读懂。
3、想象悟情法。古人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因此让学生展开想象体会山原的欣欣向荣,乡村人的勤劳忙碌,感悟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赞美。
四、师生互动,说程序
(一)、谈话导入析课题
课的关键是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产生与文本对话的愿望。因此,利用课前3分钟与学生聊天,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眼中的春天后,再让学生背些描写春天的古诗。如《咏柳》《早春》《春晓》……导入新课教学。这样既联系生活,又复习了旧知,为学生理解诗的含义垫定感情基础。
(二)、回忆学法,指导自学
四年级的学生已掌握一定的学诗方法,让学生回忆学诗的方法——先读通,后悟诗意和诗情,再背诗。通过这一方法来指导学生自学。
(三)、读通诗文
在这里我紧扣“读通”这个环节,先让学生自读后检查指导学习生字“蚕”“桑”。
1、了解翁卷的资料和诗题意思。
2、学生自由读诗。
3、通过个别读、范读、齐读等方式读通诗文,相机学习生字“蚕”“桑”,从生字的音、形、义三方面指导。
(四)、读懂诗文,感悟诗情。
俗话说 “书读百遍,其意自见。”依据课标和诗词教学的特点,这环节我采取自读自悟,想象感悟,教师引导,品出诗味的方法,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诗意。而教师的“导”,就是教学的预设,而“味”,就是咀嚼语言,品味出情感。由于孩子们的认知水平和生理、心理特征有别于成人,他们处在启蒙阶段,于是,课堂教学必须高度关注童心、童趣,深入浅出为他们的喜闻乐见。一般而言,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教材的特点,知识能力点,设计整体感知要点,突破重难点的方法,领悟情感的方式,从而悟出诗歌味儿来。“导味”,教学过程必须简单,只能是个粗线条,感悟的方式与方法应明了易于感悟,并且能运用操作,这样,教师才能灵活驾驭课堂,放飞学生个性,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这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具体做法是:
1、师生回忆小结了解诗文的方法,指导学生自读自悟诗意。
2、师生互动交流感受。古诗词的教学境界是“显像得意”,即先将文字转换为画面和场景,变抽象为具象,变平面为立体,变静止为灵动,让学生从形象中感受,领悟诗句的情感意蕴。具体到我这节课……
(1)我是这样处理的,“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这两句写景的诗句领悟诗意有一 定的难度,我采用看图引导想象,体会山原的“绿”引读感悟。结合学生的自悟让学生看图和注解感悟“白满川”是天色倒映在稻田里的水中和水色交相辉映,给人一种什么感觉?(白茫茫的很耀眼)因此诗人说“白满川”。春天的雨又轻又小像雾又像烟,这样的雨又可以说是(烟雨蒙蒙)这时我抓住一个“绿”字,引导学生想象:四月的乡村,原野是绿的,山陵是绿的,还有绿的———绿的———绿的———。学生通过看、说明白诗人眼里是个绿色主宰的世界,此时我引用《咏柳》中的两句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和《泊船瓜舟》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让学生感悟绿给人感觉是——生机勃勃,顺势指导学生朗读,读出绿。
(2)“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这两句写乡村的人勤劳的诗句比前两句更好理解,我让学生先说然后点拔。采集桑叶养蚕,耕田插秧这是乡村四月繁忙的劳动生活,从哪里可以看出劳动繁忙、紧张?引出:才了蚕桑又插田。引导学生想象:读着这句我仿佛看到乡亲们————,听到乡亲们在田间说————。接着我引用诗句“一年之计在于春”让学生感受乡下人家此时的心情,累并快乐着但对末来充满希望。诗人就是这样饱含赞美之情写下了这充满活力的乡村美景,读出你心中的情感吧!
(3)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诗的诗意。
(五)、熟读成诵
(六)、默写古诗
(七)、课后延伸
1、自读第二首诗《四时田园杂兴》,让学生谈谈自己对第二首诗的整体印象。学生肯定能说出第二首诗主要写人们很忙,教师再相机说“其实第二首诗的主要意思在第一首诗中就有体现了”,学生再背“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从而对课进行小结。
2、背诵默写《乡村四月》
3、课后收集并积累其它田园风光的诗词。
小学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三颗纽扣”的房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十一单元大与小中三篇主体课文之一。
《“三颗纽扣”的房子》选自意大利通话。故事记述了木匠三颗纽扣做了一间很小的可以推动的房子到外地去谋生。晚上,遇上了狂风暴雨,电闪雷鸣,前来求助避雨的人接二连三,他来者不拒。国王受到了启发,决定放弃王位,拉着小房子周游全国,尽力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这篇童话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一个人的爱心虽小,却能温暖众生。
这篇童话寓言朴实无华、通俗易懂,故事情节虽然不是起伏跌宕,但发展层次清晰,重复的情节,重复的语言,刻画出穷木匠纯朴、善良、美好的心灵。把好人的心虽小,可容得下全世界的人的哲理巧妙的解释了出来。
二、说学生:
四年级的学生大多十岁左右,他们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心,有较强的.求知欲。在学习活动中他们思维活跃,接受事物较快,其有意注意和主动探究问题的意识有所增强,能努力探索问题的结果。在言语发展水平由口头言语向书面言语过渡。小学四年级以后,他们的书面言语水平逐步得到发展。阅读能力也由朗读向默读发展。
三、教学目标
1.学生能认识本课的17个生字,会写本课的12个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默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找出课文的中心句。
4.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明白这样一个深刻的道理:“一个人的爱心虽小,却能温暖众生。”
四、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读课文,找到文章的中心句,并能领悟概括课文中心意思的句子,培养学生见困助人的爱心。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读童话故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意大利童话《“三颗钮扣”的房子》,注意看老师板书。
师边板书便说:“纽”字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一个生字,注意看老师写:左边一个“”,右边一个“丑”,要写的左窄右宽,读作“纽”。
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轻轻翻书,认真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标出自然段序号。注意,课文较长,可以先快速的看完一遍了解课文大意,再有重点的读课文。
生快速默读
2、认读生字:
师;生字会读了吗?先请同桌两人互相指着认字表的生字来读一读,把字音读准。生互相指读。
师:我们来读读大屏幕上的生字
钮扣 出租 搁置 锤子 刨子 锯 门槛 膝盖 拒绝 仆人 嘭 寡妇喇叭 娶亲 笑眯眯
在这节课要学的生字中,有一个字容易写错(出示“膝”字) ,谁来给大家提个醒,说说写这个字是该注意什么?生说
拿出你的手来和老师一起写写这个字。(师在田字格中范写“膝”字)
(三)、深入学习,感悟寓意
1、再读课文
师:同学们已经为课文自然段标上了序号,一共多少个自然段?(60个)这篇课文很长,同学们在学习这样一篇长课文时,可以先快速的看完一遍,然后再重点阅读某一部分。
师:下面我们就用这个方法来学习这篇童话故事。请你快速的看一遍课文,看看“三颗纽扣”的房子到底是一间怎样的房子?(生略读课文)
师生交流,教师相机板书:一个人、十三个人、全世界的人
师:这些都是同学们读书的过程了解到的。咦,老师就不明白了,“三颗纽扣”到底给自己做了一个什么样的房子呀?
请自由朗读1--4自然段,划出相关的句子。
2、学习第一部分
师:谁来读读你划的语句?
相机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
师:你感受到这是一个怎样的房子?从哪里你感受到了它很小?(生抓住相关的词句来理解体会)
师:你能读一读,让我们感受到房子真的很小吗?(指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词来读出感情)
3、学习第二部分
师:通过读书,我们知道了“三颗纽扣”的房子很小很小,仅仅搁得下他一个人,可是怎么又装得下十三个人呢?这十三个人有是些什么人?请你默读5--33自然段,边读边划出相关语句。
这些人都是些什么人?(需要帮助的人)在这样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三颗纽扣”的房子给他们遮挡了风雨,从这你看出“三颗纽扣”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颗纽扣的房子虽然很小很小,但还是容下了十三个人,看来问题不在于房子的大小,那在于什么呢?小声读读国王与三颗纽扣对话的部分,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课件出示中心句:人的心只有拳头那么大,可一个好人的心容得下全世界的人。
师: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结合课文内容来说说?
师生交流
师:你认为一个“好人的心”是一颗怎样的心?
相机出示句子:人的心只有拳头那么大,可一颗( )心容得下全世界的人。(引导学生带到句子里说说)生填空交流
4、小结
师:是呀,人的心虽然只有拳头那么大,可一颗善良的、无私奉献的、充满爱的心可以容得下全世界的人(教师一边小结一边完成板书),温暖每个人的心,愿我们都拥有一颗这样的心。
小学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中彩那天》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级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二组中的第一篇课文。这是一篇外国小故事,故事发生在二战,一名汽车修理厂的技工——父亲无意抽中了大奖,当“我”兴奋地想上车与父亲共享这幸福的时刻时,怯被父亲赶了下来。父亲“神情严肃”“我”闷闷不乐;回到家里,慈祥的母亲向“我”揭开了其中的奥秘——“父亲正面临着一个道德难题”;最后,在没有人知情的情况下,父亲毅然的拨通电话,通知真正的获奖者库伯。这一动人的故事反映了一个普通工人的崇高的精神境界,它让我们懂得;城信是人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为珍贵。这篇课文图文并茂,真实感人,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通过课文的阅读,让学生从中懂得诚实守信比财富更为重要。同时,学习作者运用精彩的语言,抒发思想感情的方法。本文教学重点是体会故事中人物的感情变化,理解诚实守信的珍贵。难点是对“道德难题”着一意思的理解。根据四年级学生的认识水平,语文阅读基本功训练的重点本组课文训练项目及教材的特点,我确定了这些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维持、财富、精湛``````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理解课文故事内容的同时,懂得诚实、讲信用是人的精神财富,并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体会。
4、体会叙事条理清楚,首尾照应的表达方式,能复述课文。
教材重点难点:
1、通过与文中的任务减刑对话,揣摩、品味任务的语言、行动及神态描写等词句,感受任务的思想品质,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
2、理解“道德难题”的意思。
二、说教法和学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质,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着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标准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设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件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时我采取引导法,以课题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质疑,然后组织学生探究并体验,最后结合减刑拓展延伸,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的开放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结合的特点。
三、说教材过程
我的课堂结构是:检查预习(字词)——质疑导向——探索体验——学习升华——扩展延伸。
检查预习情况,了解学生对本课生字新词的掌握程度,为学习课文奠定基础。
爱因斯坦说过:“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答问题更重要。”所以,上课开始,我就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质疑,提问,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这时,学生会提出:“中了什么彩?”,“谁中了彩?”“中彩者的心情会怎样?”等。我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概括出:
中彩(奔驰牌汽车)——父亲
确定好了文章的基本框架后,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这样,就为理解和探究做好了铺垫,使探究确定了方向。
接着,进入教学的第二阶段——探究体验。
探究定向后,我用信任而带鼓励性的语言引导学生反反复读课文,学生的寻找答案的过程中难免有些片面,这时,我再让学生由自主探究转为合作探究。
学生通过读课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后了解到父亲中彩后“精情严肃——面临一个道德难题;最后在没有人知情的情况下,父亲毅然地拨通电话,通知真正的获奖者库伯,充分体现了父亲——一个普通工人的崇高的精神世界:“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心,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新课改要求语文教学要加强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不仅要从朗读技巧上指导,而且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表达出思想感情。本组课文教学时要“让学生替心读书,走进文本,充分感知故事内容,与文本中的人物进行对话,并通过揣摩,品味作者对人物语言,行动及外貌描写等词句,感受人物的思想品质,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所以,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我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朗读体验,比如:“只是,他神情严肃,看不出中彩带给他的喜悦。”“我几次兴奋的想上车与父亲共享这幸福的时刻,都被他赶下来。”让学生揣摩:为什么中彩后父亲会不高兴呢?“不要烦恼,你父亲正面临着一个道德难题。”“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让学生从中感悟到母亲对孩子的呵护、教导、疼爱,对父亲言传身教的形象肃然起敬。
学生体验探究,我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的朗读紧扣文章所要表现的“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比财富”,最后,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体会,进入教学的第三个环节--拓展延伸。
新课标要求中年级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或感受,并引导学生观察社会、观察人生,为体现这一指导思想,突出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的宗旨,我设计了这样一道作业:
联系实际,写一则有关诚实、讲信用的日记。
小学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5
【教材分析】
《火烧云》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描写的是晚饭过后,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的过程中,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表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启发学生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要大胆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
整篇课文都是围绕着火烧云颜色和形状变化的特点来体现“美”,通过质朴而生动、形象的语言,优美而富有动感色彩的想象,给学生带来了一种全新的视、听觉感受,使他们感受到了火烧云的绚丽多姿和丰富多变,激发了他们内心强烈的情感共鸣,深深地喜爱上这大自然的神笔之作!从而深化了主题。
下面我就从教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板书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想象、交流,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和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的变化。
(二)能力目标:学习作者在观察中善于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大胆想象,培养学生展开丰富想象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四)发展目标:培养学生善于摘抄优美词句,积累语言的良好习惯。
【说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是怎样描写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变化的。
【说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和想象作者所描绘的多彩画面,感悟火烧云的绚丽多姿和丰富多变。
【说教法】
一堂好的语文课应充分体现这十六个字:书声朗朗、议论纷纷、高潮迭起、读读写写。针对以上教学思想,结合本课的特点和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主要选用“合作探究”和“读中感悟”式的教学方式,采用创设情境法、情感朗读理解法和直观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和展开想象。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学能力。
【说学法】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主要向学生渗透“读中自学”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读书。向学生传授“学法”,是让学生“会学”,这是教学这节课的真正目的。通过学生的读读、想想、写写、议议等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到“会学”的智慧。
【说教学过程】
研究了教材,确定了教法和学法,可将本节课划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回忆旧课,谈话导入。
巧妙的开场白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在阅读教学开始时,老师出示彩图,再现上节课所学的课文内容,复述火烧云上来时大地的变化和下去时的特点,增强了学生对课文的印象,激起学生学习新的课文内容的兴趣,自然引出下个环节的教学。
(二)合作探究,分块阅读,读中感悟,积累运用。
这一环节,是教学的重点,采用了情感朗读法,通过精读细讲、释疑拓展、想象体会,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了解作者所描绘的充满了大胆神奇想象的火烧云景象,并体会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师让学生边读边想,并感情朗读自己喜爱的文段,捕捉关键词句,读出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变化的特点。例如,在学习“火烧云颜色变化”这一块时,引导学生从“红通通、金灿灿……”等七个表示颜色的词,以及“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一句中体会出火烧云颜色变化“多”这一特点;从句子“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通通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中的四个“一会儿”,体会出火烧云颜色变化“快”这一特点。另外,在此教学环节中,教师还不断地渗透引导学生质疑、对比,并积累品析好词佳句,并尝试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自己的话来延续作者丰富而绝妙的想象,感悟作者对美丽的火烧云由衷的热爱,从而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熏陶。
(三)拓展创新,发挥想象。
在这一环节,我们设计了利用悠扬的钢琴音乐作为背景,让学生在动人的音乐旋律中放飞自己丰富大胆的想象力。学生出示自己收集或者画的火烧云图片,根据自己的观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大胆创新,用自己的话来描述图片中美丽的火烧云。
(四)作业设计:
本节课的作业设计是把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摘抄下来,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和学生学习的高度自主性。
【板书设计】
这堂课的板书设计,既概括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体现了所述事物的特点,又形象直观,条理清晰,便于学生理解,进而辅助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
小学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6
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1974年春天,陕西临潼县的农民在打井时,偶然发现了兵马俑的秘密。于是,相隔二千二百多年,秦代艺术家们的杰作终于重见天日。
这篇状物散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表达了作者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
仔细读读课文,文章分为四个部分来介绍以上内容的。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写了秦兵马俑的价值和出土的地方。
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介绍兵马俑的规模十分宏大。
第三部分(第三至十自然段),写了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第四部分(第十一自然段)写了秦兵马俑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在古今中外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这篇文章的教学要求与重点就是:
1、凭借课文的语文材料,感受中国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2、联系课文内容领会过渡段在文中的作用。
这篇文章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差甚远,全班没有一个亲眼见过,如果光靠老师说,他们一定是听得云里雾里,索然无味。所幸,网络社会为学生更快速、直接地学习这课提供了有效的帮助。学生可以根据网站中的图片、文字等大量资料,尽情地遨游于秦兵马俑中,如果此时再由老师来讲解,又显得多余了,于是,我在教学设计中紧扣重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他们自己去寻,去学,去实践,而老师仅仅做了一个穿针引线的指导者、引路人。
这个网站是为六年级学生学习《19秦兵马俑》一课专门制作的学习主题网站,共分九个版块。“主页”是学习的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学习有问题,可以点击“选题探究”,在打开的网页打出自己的问题。怎样解决问题呢?可以点击“课文点导”,去研究自己的问题,也可以点击“资料集锦”或直接上网(点击“在线资源”)对解决问题会有很大帮助。需要讨论,可点击“讨论交流”,体现协作精神!学得怎样,肯定想自我测试,可点击“在线测试”看看自己学得怎么样。怎样汇报自己研究的成果呢?只要点击“呈现评价”就会提醒你!还有问题下课继续研究!回家有问题,可点击“给我来信”以电子信箱形式发给我。
在教学这篇课文第二课时的时候,我抓住书后的第4题来进行。书后的问题是:“这篇课文从哪两个方面介绍兵马俑的,是用哪句话连接起来的?”
课文着重介绍了兵马俑的规模宏大和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两方面的内容。这两部分是通过课文的第三自然段的一句话,即“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连接起来的。这句话在文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文的第二自然段,就具体描绘了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文章又是怎样介绍“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呢?过渡一下,让学生自学第三部分,自学要求就是:
(1)读一读,在文中圈出表示外貌、神态、动作的词。
(2)议一议,你喜欢哪一类兵马俑,为什么?小组交流。并且自己从网站中寻找你感兴趣的内容。
(3)演一演,根据书上的描写做一个动作,其他同学猜猜演的是什么俑。
接下来让学生自己交流。
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用心地读读第三至十自然段,说会真正体会到:“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从而,由衷地热爱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赞美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深切感受到做一个中国人的自豪!
最后安排的作业就是:
1、依照文中的过渡段练写片断。
2、继续搜集秦兵马俑相关的课外资料,把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制作成一个Powerpoint,下节课交流。
在这样的安排下,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学生自主地学习,感兴趣地学习,给他们提供环境,一个容量较大的网站;给他们提供一个舞台,自编自演,展示才能;给他们一个扩展的空间,制作Powerpoint交流。
【关于小学四年级语文说课稿合集六篇】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恐龙》说课稿05-01
小学语文说课稿08-27
小学语文《画》说课稿08-26
小学语文《称赞》说课稿08-19
关于小学四年级语文说课稿模板汇编六篇09-30
小学语文《口耳目》说课稿12-04
小学语文《家》优秀说课稿06-03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说课稿12-21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说课稿 《观潮》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