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说课稿

时间:2021-05-18 10:01:23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实用】说课稿模板集锦8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实用】说课稿模板集锦8篇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孔子》是小学s版课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笫一课,这是一篇精读课文,主要是根据《论语》等相关资料简要地对孔子作了一些介绍。文章按照“总起——分述”的思路行文,先介绍了孔子的生平概况,再具体地讲了孔子生平中有代表性的几件事情。通过对孔子语言行为、神态心理的描写,充分体现了孔子厌恶偷盗、敢于自省、勤奋读书等方面的品德。突出了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他的一些思想主张。

  【设计理念】

  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营造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条件,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通过多种形式的练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到熏陶,在读中积累语言。

  2.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他的一些思想主张。

  2).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字句,指导学生默读课文。

  3).认识“仲、儒、祭、祀”;会写“仲、育、儒、核、厉、粮、祭、祀、覆”;理解“教育、儒家、核心、抱怨、祭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等词语。3.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默读课文,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他的一些思想主张.通过学习孔子的几个小故事,感悟孔子厌恶偷盗,敢于自省,勤奋读书等方面的品德

  二、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引导法,即教师引导适时点拨.

  学法:合作探究,任务驱动法.即,根据任务小组合作探寻答案,完成任务.三学生课前准备:从不同途径了解孔子.

  教师课前准备:课件:孔子的画像、生平简介等。收集孔子的生平故事和相关图片.

  四课时安排:2课时

  笫一课时:掌握生字新词,感知全文,弄清文章结构,了解课文大意.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2自然段)

  笫二课时:理解重点句子, 深入了解关于孔子的四件事。

  三、说教学过程

  《孔子》第二课时的课堂结构是:质疑导向——探究体验——学习升华。

  质疑导向。同学们,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先人的光辉思想令人怀想。谁知道中国最有名的老师是谁?生答:孔子。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于这个对中国文化有巨大影响的古代名人,你了解到了他生平的什么哪些呢?(让学生根据课文的主要内容等谈谈自己第一课时的收获。)

  探究体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默读第1——4个小故事,抓住重点的语句去品味,通过孔子的言行,你悟出了什么?

  2).小组间交流(2-4人左右)师问:文中讲述了关于孔子的哪几个故事?这些内容各在文中的哪些自然段?

  (可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

  故事1: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故事2:不喝“盗泉”水

  故事3:谈“识人不易”

  故事4:晚年读《周易》

  3).集体交流,教师点拨。

  第一个故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什么意思?(要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做事要将心比心,自己所不愿的,也不要强加于人。联系这句话的意思,举举生活中自己这方面的实例,想想,孔子是在教导我们做什么样的人?

  第二个故事:

  (1)为什么孔子口渴的厉害,却不喝一口“盗泉”里的水?

  [盗,即盗窃,由此可看出孔子对偷盗行为的厌恶,认为“盗”不是君子之举,人要靠自己的劳动去获取,“盗”是可耻的,因此对“盗泉里的水反感,不喝盗泉里的水。]

  第三个故事

  分角色读:弟子的疑问语气及孔子对弟子的循循善诱,都可在朗读中充分体现,指导学生要读得恰如其分,读出其中所蕴含的感情。

  1)“君子在穷困的时候能安守节操,小人穷困了就会为所欲为。”“君子”“小人”分别指什么人?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可结合生活实际谈。(“君子”指那些德行端正、品质高尚的人。“小人”指那些道德败坏、品质恶劣的人。)

  (君子由于有修养,“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小人心中无德,穷困时自然不择手段,获取利益)

  引导学生感悟:只有真正的贤者,才能不被物质生活所累,才能始终保持心境的那份恬淡和安宁。穷困不要紧,重要的是有节操,有乐观的生活态度。

  2)“我们相信自己的眼睛,以为眼睛看到的就是事实,但眼睛不一定可信;我们依靠自己的内心,以为内心的判断一定正确,但内心不一定可靠。你们一定要记住,了解一个人实在不容易啊!”联系上下文说说自己的理解。

  在理解、品味的过程中,相机指导学生朗读有关语句,以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孔子为什么说了解一个实在不容易啊?

  [ 眼见不一定为实,内心的想法太主观,要从多种角度,不同方面,全面地去了解一个人]

  孔子知道错怪颜回,才有此感叹,从他的感叹中,你觉这是一位怎样的圣人?

  [肯于反思,肯于自省,才能不断拥有智慧]

  想像着孔子当时的心情,抓住文中描写孔子的言语行为、神态心理的语句,

  读读他对弟子们说的话,带着理解齐读。

  3)第四个小故事

  边思考边勾画故事中的重点词,试用一些成语或词语,来形容孔子的学习精神?

  [笃信好学,发愤忘食,乐以忘忧,活到老,学到老……]

  3.学习升华。这篇课文以几个小故事的形式,让我们品味感悟二千多年前孔子这位圣人的思想,本文讲述了关于孔子的哪几个故事?你又学到了他什么思想呢?(推己及人,厌恶偷盗,安守节操,敢于自省,勤奋读书)由此,经过学生的学习体验,引导学生要做一个推己及人,厌恶偷盗,安守节操,敢于自省,勤奋读书的人。

说课稿 篇2

  课题是《戏曲大舞台》,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及说农远资源的应用五个方面说课。

  首先,说教材。

  《戏曲大舞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综合性学习课。其目的是想让学生走进民族文化的瑰宝——戏曲天地,去领略它博大精深的内涵,去欣赏它回味悠长的神韵,从而积累戏曲方面的文化知识,激发学生对中国戏曲的热爱!

  根据新课程标准对综合性学习的要求,本单元课文训练的意图和七年级学生的特点,我确立了如下三个维度的目标:

  知识和技能:了解戏曲有关知识,学会把握不同剧种的特点并进行初步的戏曲鉴赏。

  过程和方法: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浏览网页,从丰富的戏曲视听及图文资料中,直观感受戏曲的特点。我将指导学生用讨论法,小组合作法,表演法带领学生体验戏曲艺术之美。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戏曲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中国戏曲及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确立为:激发学生对戏曲的兴趣,学习一定的戏曲知识。

  教学难点为:体会戏曲富有文化底蕴的曲词,感受戏曲特有的艺术魅力。

  第二,说教法

  在教学中,我们往往只注重戏曲知识的介绍,却忽视了直观感受和能力迁移对学生的作用。所以尽管不厌其烦地讲解分析。在学生头脑中,戏剧知识还是一片空白,更谈不上对戏曲的喜爱,去达到预期的欣赏水平了。为真正达到教学目的。我把课堂内容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将视听、图文资料制成专题网站,辅助教学,做到发挥网络资源信息量丰富的巨大优势,加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激发学习兴趣。

  第三,说学法

  根据新课程标准指出的:“综合性学习应突出自主性,重视学生的主动积极参与”有关精神,再结合我们远程教学“模式三”环境下的各项要求,我把学法定位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利用屏幕广播实现的“群体学习法”;二是学生之间共享成果的“小组协作学习法”;三是采用问题引领和任务驱动来实现的“自主探究学习法”。我将通过对这三种学法的落实和指导,来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实时监控,充分发挥远程教学的特点,同时又要把这堂课上出语文课的特色与韵味,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有所收获。

  第四,说教学过程

  一、 问卷导入

  在开始我会充分利用网络这一方便快捷的交互平台,以网上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对戏曲的认识与喜爱程度。 如有对戏曲有了解的同学,可让他试唱两句,调动课堂气氛。如果没有,那么今天大家就一起随老师走进戏曲天地,去领略戏曲的博大精深的内涵与独特的艺术之美。

  在此我以问卷的方式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之后课堂气氛的调动起到良好的铺垫。

  二、 了解剧种

  这一环节我设置了四部不同剧种中的经典桥段,让学生猜猜它们分别是哪个戏曲种类。然后引导学生在浓厚的学习兴趣当中分四组在老师整理归纳的网页资源中分别寻找这些剧种的图文资料,再派出代表总结归纳。并让学生在自学中试唱几句,体会各种戏曲唱腔的独特以及韵味的悠长。这一活动中,学生既欣赏到了各种戏曲,又领略到戏曲多姿多彩的表现形式,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戏曲的兴趣。

  三、 戏曲常识

  综合考虑学生学情与戏曲特点,这一环节我将将主要介绍戏曲的行当、脸谱及虚拟性这三大特点。首先我会故意以“角色”这个词来提问,然后再点明角色是外行的叫法,在戏曲中我们称之为行当。再让学生在专题网站内去查找四大行当的特点及相关内容,这时远程教育设施及资源在此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可在网络上找到相关内容自由浏览,既培养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又让学生养成自己动脑思考的好习惯。然后我再用四大行当中的净行引出脸谱的知识,同样让学生在网上找答案,再用两个与脸谱相关的知识题来巩固学生对刚学知识的印象。脸谱颜色丰富,图案精美,学生学习中还能体会戏曲的画面之美。

  关于第三点虚拟性的介绍,我将会展示一个字给大家“虚戈”。所谓“虚动干戈即为戏”,再配以一段三岔口的视频,让学生明白,舞台上即使没有千军万马没有山川河流,但仍可通过演员表演体现出来。

  四、 品词学唱

  “虚动干戈即为戏”这其实是一副对联的上联,它还有下联,便是“又加一点便成文”

  在这一个教学环节我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充分认识戏曲受到了人们的喜爱,除了它优美的唱腔,华丽的服饰外,还在于它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内涵。特别是戏曲唱词工整押韵,优美上口,给人以美的享受。例如京剧中途《三家店》这一经典桥段,唱腔优美,唱词工整。引导学生发现唱词的工整押韵。另外,唱段中还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即孝文化.我们语文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的,在这节活动课中,我们不妨现场教同学唱这几句,通过学唱与品读来体会戏词中丰厚的思想文化内涵。以此为例,让学生自主探究,品读戏词,融入戏曲。

  五、 珍视瑰宝

  今天,我们看了戏,听了戏,演了戏,还品了戏,走进戏曲天地我们才发现,原来戏曲的世界如此的奇妙。我们应该珍视与传承我们中华民族这一伟大的艺术瑰宝。然而课堂是有限的,语文学习的空间却是广阔的。大家走出课堂,走向生活,去感受戏曲文化的无穷魅力。(展示“相关链接”。)布置作业。

  以上五个教学环节,以调动学生的兴趣为主线,循序渐进,环环相扣。并注重综合性学习的特点,培养了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五.说农远资源的应用

  在语文教学中,将远程教育资源合理运用能活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它使课堂教学变得轻松愉悦,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果,从而让学生快乐地栖居在课堂上。

  总之,语文教学有着无限的魅力,网络资源更有着广阔的空间,教学中将二者有机结合,将会构建出理想的语文课堂。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课堂实录+教案+反思

  片段一:听歌激趣,走进戏曲天地。

  片段二:看戏猜戏,了解戏曲种类。

  片段三:品戏赏词,体会戏曲意蕴。

  片段四:模仿尝试,感受戏曲魅力。

  片段五:课外拓展,热爱戏曲文化。

说课稿 篇3

  一、教材及学情分析

  《电磁铁的磁力(一)》是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能量》中的第3课,因为本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电磁铁的构造及会制作简单的电磁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加上,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本人因势利导,注重新旧知识的连接,让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上,根据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其结构有明显的联系,进行磁力大小是否与线圈圈数有关的猜测与探究实验,这不但适合学生心理需要和认知水平,而且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再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方面:

  1、知道电磁铁的磁力是可以改变的。

  2、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的圈数有关:圈数少磁力小,圈数多磁力大。

  过程与方法方面:

  (1)经历一个较深入的科学研究过程,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检验,汇报交流,共享成果。

  (2)通过倾听,提问共享其他小组的研究成果。让学生知道交流与讨论能引发新的想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主要是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体会到开展小组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此外,本人通过深入研究教材,并结合科学实验探究课的特点,特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定位在以下两方面:

  (1)能控制变量检验线圈圈数对磁力大小影响。

  (2)设计并完善线圈圈数和电磁铁磁力的关系的实验

  三、教学设计的理念

  (1)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由于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有多种,教学时,先让学生找到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几种因素,再集体讨论筛选,最终让学生确定本节课的探究目标-即: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的圈数是否有关,紧接着,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科学验证,从而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科学实验的能力。

  (2)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

  在活动中,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验验证的探究全过程。在活动中,老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现象产生问题,再由问题进行大胆的假设,并通过小组讨论,集体交流的形式不断地充实自己原有的认知,并合理地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在整个活动中,老师适时的指导与提示使学生的探究活动朝着更科学、更有效的方向进行,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

  (3)激发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兴趣

  学生对磁铁可能不陌生,但对电磁铁磁力大小的探究活动却是第一次接触到,对电磁铁能像磁铁一样把大头针吸起来,学生一定感到好奇,在探究吸起大头针数量的多少的过程中,学生心中存有疑问:到底电磁铁能吸起多少大头针呢?我想,在实验过程中,数大头针的数量可能是学生最感兴趣、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活动,因为在数大头针的过程中,他们心中充满着好奇,充满着期待!

  四、教学方法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本课始终以探究为主线,让学生经历“问题——预测——设计实验计划——完善实验计划——动手实验、记录——整理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反思、应用”等一系列探究活动,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研究,体验感悟,形成尊重实验数据,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以引导为主,帮助学生完善各个探究环节,辅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指导学生改正实验操作中做得不当的地方,提醒学生注意在实验过程中易发生误差或危险的细节。从而让学生正确地完成整个探究活动。此外,在扶的同时,我更是大胆地放,让学生自由讨论,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自己实验验证,这不但培养了学生大胆交流,乐于合作的科学习惯,而且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学会完整的表达自己的见解与想法,从而让学生亲历探究实践活动,形成多方面的知识,因此,本课教法的选择符合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及课型特点,体现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

  五、学习方法

  整堂课,我重视学生的实验探究过程,课前充分准备材料,课堂上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身经历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教学中,我着重对学生进行以下学法指导:

  1.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尝试成员之间的交往合作,学会倾听、质疑,相互接纳,通过分享其他小组的研究成果,拓展探究的知识经验,纠正本组成员在操作中的误差,并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理解别人的想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一堂课的探究效率。

  2.亲历探究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能尊重学生的意愿,让学生大胆猜想,实际动手操作,主动探索发展他们对科学的理解力、思维能力及多方面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兴趣,让每个学生都亲身经历一个较深入的科学研究过程。

  六、教学流程

  (一)、对比导入,引出问题

  课堂伊始,让学生用自制的电磁铁试着去吸一吸大头针,并对各小组吸起的大头针的个数尽心比较,分析,从而引出了本节课的探究问题:为什么各个小组的电磁铁吸起的大头针个数不一样呢?影响磁力大小的原因究竟是什么?……这就顺理成章地把学生的思维引入了本节课的探究中,这样引出的问题是真实的问题,是有价值的科学问题。

  (二)、大胆猜想,充分假设

  假设很重要,是科学研究的第一步,但假设不是空想,而是有道理的猜想。因此,在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作出科学的假设,老师注意提醒学生,从电磁铁的构成、电磁铁的磁性是怎样产生的这两方面来猜想,这样,就保证了学生的科学探究朝着更有效的方向进行。

  (三)、制定实验计划

  1.小组制定研究计划。

  2.全班交流研究计划。

  3.小组修善研究计划。

  完善的实验计划是顺利进行实验的重要保证,因此在本环节的教学中,我注重让学生交流各组制定的研究计划,并在交流中适时的提醒,如你觉得在这个实验中要改变的条件是什么?应该怎样改变?在实验中又应控制哪些条件不变?如何控制这些条件不变呢?这样学生在相互交流、相互倾听中不断地完善研究计划,为接下来实验的顺利进行做好了铺垫。

  (四)、实验验证

  1.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2.各组汇报实验情况。

  3.总结发现。

  本环节是本课的重点环节,意在让学生经历探究的全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验验证。在实验中,教师引导学生做好成员分工,并适时进行一些细节性提示和指导,这就大大提高了学生探究活动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使学生的探究活动能够顺利进行,此外,在交流汇报时老师放手让学生自己表达实验中的发现,自己通过实验数据得出“线圈多磁力大,线圈少磁力小”的结论,这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而且促进了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的形成!

  (五)、总结延伸、生活运用

  1.教师小结

  2.(出示电磁起重机的图片)你觉得这个电磁起重机为什么磁力会这么大呢?课后可以去查查资料,看看你的解释是否有道理。

  通过学习,学生了解了线圈圈数对磁力大小的影响,此时,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去思考电磁起重机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磁力,这不但是本节课探究活动的延伸,而且也为下节课研究“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其他因素”做好知识储备!

说课稿 篇4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播种友情》下面我从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知识结构:该课是山东人民版《思想品德》七年级第三单元《相逢是首歌》中的第五课第一节的内容。第三单元《相逢是首歌》是承接第二单《走进新的学习生活》而展开的,也是为新生进校后如何与老师、同学和谐相处的问题而设计的,因此,该课在教材中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播种友情”主要讲述两个问题:一是生活需要友情,帮助学生认识友情在个人成长道路上的作用,二是克服青春期的闭锁心理,积极寻找朋友,引导学生认识闭锁心理的现象和危害,积极与同学朋友交往,养成热情开朗的性格,同时做到交友慎重。

  2、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树立正确的友谊观,学会和同学朋友建立和发展真正的友谊。

  知识与技能:了解青春期闭锁心理的现象及危害,懂得友情在生活学习中的重要性,积极与同学朋友交往,养成热情开朗的性格。

  过程与方法:这一项通过学生的生活体验感受概括出生活需要友情。第二项教师可采用案例教学,通过事例,让学生明白青春期闭锁心理的现象和危害。随之让学生检查自己否存在闭锁心理,若有,指导他们克服。

  根据内容标准的要求,我确定了本节课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克服闭锁心理,积极寻找朋友。

  教学难点:生活需要友情。

  二、说教法

  :新课标要求思想品德课要遵循启发式原则、针对性原则、正面教育原则、知行统一原则,在这节课中我始终贯彻了这些原则,并在指导下,我运用了名言感悟、故事引导、创设问题情景、合作探究等方法,实现了新课标“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通过教师创设情境、再现情境、扩展情境,让学生参与活动,在活动中认识自我、展现自我。目的:把学生学习的主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到知识。

  三、说学法

  本着“把课堂交给学生”的新理念,本课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小组为基本单位组,织讨论。目的: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活动、情境、体验等学习方法,层层深入,从对友情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四、说教学流程

  本节课我通过两条线索引领课堂教学。以故事发展作为课堂明线,通过设计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生活情景,引导学生在情景参与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以情感生成作为课堂的暗线,通过运用各种活动以及合情合理的课堂点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以促进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实现本节课的三维目标,我将通过以下环节来来组织教学活动。

  (一)引入新课(利用教材引言部分导入本课的教学)

  友情是朋友之间真挚的情感、……拥有一种博大的力量。(可让学生齐读)

  可见,友情是财富,生活离不开友情,人人需要友情!

  那么,我们如何建立和发展真挚的友情呢?

  板书框题: (一) 播种友情

  (二)讲授新课

  1、生活需要友情

  活动一:问卷调查——你有知心朋友吗?(见教材P57页)

  想一想:如果你是被调查着,你会怎样回答呢?

  议一议:从这份调查中,你能悟出什么道理?(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友情是每个人渴求的一种心理需要,更是中学生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精神营养。生活中离不开朋友,人人离不开友情——(同时多媒体展示名言)

  缺乏真正的朋友乃是最纯粹最可怜的孤独,没有朋友则斯世不过是一片荒野——培根。

  这一切都说明“生活需要友情”。

  (1)生活需要友情(板书)板书: 生活离不开朋友 人生离不开友情

  教师过度:那么友情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呢?

  (2)友情的作用(板书)

  活动二:阅读材料(教材P58页)

  想一想:在学习上,自己曾经得到过朋友的帮助吗?

  材料讲述了肖雨、沈冰和刘旭“三人组合”,在学习中增进了友情,友情又促进了学习的事例。

  同学们的经历和材料中的事例告诉我们:友情有助于我们增长智慧和才干,更快地进步和发展。

  板书:①友情有助于我们增长智慧和才干,更快地进步和发展

  活动三:读图——说一说

  ◇自己最知心的朋友是

  他(她)对自己印象最深的一次帮助是 XXX

  教师讲述:

  通过读图以及自己亲身的经历,我们认识,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在取得成绩或获得成功时;当出现缺点和犯了错误时…… 是友情给了我们温暖和力量,使人获得更多的幸福和欢乐(板书)。

  ②友情给了我们温暖和力量,使人获得更多的幸福和欢乐

  读一读:(见教材59页)(学生阅读,教师讲述)

  教师讲述:

  材料叙述了世界著名物理学家邓稼先和杨振宁,两人从中学、大学、留美学习期间乃至工作后,生活中互相关心,学术上共同探讨、切磋,特别是在攀登科学高峰的道路上,坦诚相见,相互砥砺的事例。通过邓稼先和杨振宁的友情,进一步告诉我们同学、朋友之间不仅是学习合作的伙伴、生活中的朋友,更是人生道路上的挚友。

  真诚的、十分理智的友谊是人生的无价之宝。马克思的名言也说明了友情在人一生中的重要性。

  2、克服闭锁心理积极寻找朋友

  (1)青春期闭锁心理现象及危害

  活动四:阅读材料,思考回答问题。(教材P59页和多媒体)

  议一议:(引导:许娜的苦恼对她的正常发展有影响吗?这种苦恼发展下去会有什么危害呢?)

  许娜应该怎样摆脱苦恼?

  教师讲述:(按教材讲述)(学生阅读教材)

  活动五:读一读 辨一辨(教材P60页)

  自己有下列现象吗?如果有,请努力想办法慢慢克服。

  (2)积极与同朋友交往

  教师讲述:

  仅仅渴求友情是不够的,我们还要积极寻求友情,交到更多的知心朋友,这就要求我们要消除闭锁心理,开放自我,主动与同学、朋友沟通、交往,养成热情、开朗的性格

  紧接着设计:对“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怎么认为?(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加以引导)

  (3)慎交朋友

  教师讲述:

  一个人交的朋友如何,对个人的成长、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与正直、诚实守信、朋友交往,不仅能坦诚相待,理解宽容,还能指出自己的缺点与不足,帮助自己上进。相反,交上一个坏朋友,就会受到坏的影响,对自己的成长不利。因此,在交友的过程中,一定要慎重,切不良莠不分。

  师:交友应遵循什么原则?

  (在交友时,我们要努力做到善交益友,乐交诤友、不交损友。)

  设问:什么是益友、诤友、损友?

  相关链接:(见教材P60页)

  五、说板书设计(体现于教学活动当中,要条例清楚,一目了然)

  六、说效果预测:

  本课通过紧凑活动的设置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望,学生的参与能力、合作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学生在情景的参与中进行了知识的自主构建,学会了如何正确的交友,初步实现了本节课的三维目标。

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凡卡》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节选自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全文记叙了九岁的凡卡在圣诞节前夜给爷爷写信,诉说自己在鞋店的悲惨遭遇,并苦苦哀求爷爷带他脱离苦海,回乡下的事。揭露了沙皇统治下俄国穷苦儿童的悲惨命运,反应了当时社会人与人之间冷漠,和社会制度的黑暗。文章描写细腻,结尾以暖境衬哀情,催人泪下。

  本文在表达上很有特点:

  1.文章以凡卡写信为主线(准备——写信——寄信——梦境),穿插回忆了他跟爷爷在乡下的快乐生活。采用了对比、反衬、暗示的表达方法,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和悲剧色彩。

  文中以引用写信的内容为主,基调是“苦”;插叙回忆的内容,基调是“乐"。写信和回忆相互映衬,使凡卡的形象更加立体丰富起来,我们从文中不仅仅能读到中9岁凡卡的悲苦生活,还能读到他的童心孝心和懂事。他虽然遭受着非人的待遇,但是他还记得要圣诞节的礼物,喜欢小动物,还知道嘱咐爷爷代他问候别人……他始终都对未来的.生活充满着希望,但是他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上帝和爷爷的身上。上帝虚无缥缈,爷爷连自身都难保。由此可见,小凡卡注定死路一条。而结尾处的暗示也正好应证了这一点,满怀的希望和现实的绝望形成鲜明的对比,读后不由让人深深悲叹。这种构思缓和了文章的悲剧节奏,增强了文章的悲剧色彩。

  2.文章细节描写生动形象。文章中这样的例子很多,如凡卡为写信作准备的描写,受老板、老板娘折磨的描写等等,都写得非常生动感人。

  二、说目标

  本单元是围绕“外国名篇名著”主题组编教材,其目的是拓宽学生阅读的视野,引导阅读适合他们阅读水平的外国名篇名著,激发阅读兴趣;通过阅读,了解不同国家多元的文化,关心作品中人物命运;进一步培养学生把握主要内容(尤其是概括能力),体会作品中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极强的学科,我们在确定教学目标的时候一定要兼顾语文的本体性和非本体性目标,而且本体性目标必须占主要。

  本文写作年代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很遥远,要让学生从课文中读到社会制度的黑暗,非常难,而且也没有必要。因此,我把本文的情感目标和人文目标定位在感悟人和人之间的冷血自私摧毁了美好,鼓励学生给予爱,创造和谐。我认为这更切合学生实际,也更具有实际意义。鉴于以上种种,特制订以下教学目标。

  1.会写15个生字,掌握本课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凡卡悲惨的生活遭遇,并对他寄予深深的同情,明白人和人之间无情冷血所带来的罪恶。学会关爱他人,创造和谐社会。

  3.通过重点句段的学习,初步领悟文章所采用的对比、反衬的表达方法。

  本文篇幅较长,内容和形式都比较复杂,要想提高教学效率,教学必须突出重点和难点。本文反映文章主旨的核心内容是凡卡写的信,而信中最能集中地反映凡卡生活悲惨和内心痛苦的是第8、10、15自然段,因此,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应确定为:通过对第八、十、十五自然段的理解,感受凡卡生活的悲惨和内心的痛苦。

  本文的表达方法比较独特,学生初次接触,领悟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本文的教学难点确定为:初步领悟文章所采用的对比、反衬的表达方法。

  三、说结构

  本文篇幅较长,文章内容旁逸斜出,学生阅读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按照读通——读细——拓展的结构,分两个课时来展开教学。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激趣,让学生充分感悟,内化语言,指向语用,落实语文课程的本体性目标。鼓励学生课外收集契诃夫的相关资料,鼓励学生课后阅读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变色龙》《套中人》等,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四、说教法

  删繁就简,让语文课堂简约高效,在本节课中,我没有过多的媒体介入,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思考。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展示凡卡的图片,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激发继续学习的兴趣。展示契诃夫以及他的小说封面,扩大学生知识面,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欲望。在感悟结尾暗示的表达技巧的时候,我设置了悬念:这封信凡卡的爷爷能不能收到?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积极地在文本中寻找答案。另外,创设生活情景,鼓励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写学文的感受。

  2.对比阅读法。感悟作者对比反衬这种表达方法的妙处的时候,我让男女生对读,在对比朗读之中,表达的妙处也显而易见,老师只要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梳理总结就可以了。

  五、说学法

  1.自主学习法。新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因而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课前布置学生充分预习,查找资料,处理信息。课中让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之下,思考发现,获得感悟和方法,形成学习能力。

  2.讨论交流法。课堂的主人是学生,让学生交流阅读感悟,最后讨论凡卡的信到底能不能送达。学生在讨论中得到答案,获得学习的成就感和乐趣。

  六、说过程

  本文分两个课时展开教学。第一课时主要是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学习生字,读通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分清哪些是写信的内容,哪些是回忆的内容。细读回忆部分的文字,从中感悟凡卡乡村生活的快乐,为第二课时感悟悲惨的学徒生活做铺垫。

  第二课时细读写信内容,抓住重点段落感悟凡卡学徒生活的悲惨,激发学生对凡卡深深的同情。通过对比阅读,感悟作者在写信的过程中插叙乡村生活,这种表达的妙处。推荐阅读篇目,激发阅读兴趣。

  第一课时

  (一)图片展示,初识凡卡。

  展示课本插图,认识本文的主人公,简单说说对凡卡的第一印象。

  (二)整体感知,把握内容。

  1.检查预习,感受多元文化。

  分别出示课文中的人名、钱币单位、重量单位,学生认读,结合注释理解。拓展学习,学生交流自己知道的铅笔单位和重量单位。

  学生在认读之中感受不同国家的多元文化,为读通课文铺垫。

  2.学习生词,感知词性。

  出示一组词语:犘平 揉皱 蘸墨水

  撇嘴 搓烟叶 打搅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较强的独立识字的能力,教师不用面面俱到,只要抓住其中易错的生字进行教学,指导学生把字写漂亮。因此,我重点学习“犘平”的读音,指导书写“蘸”“撇”。让学生观察,找找这些词语的共同特点,形成词性概念,为进一步学习服务。

  3.浏览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课文篇幅很长,必须让学生快速阅读抓住主旨,实现长文短教。因此先让学生快速默读,思考课文主要写凡卡做什么 。(一边写信,一边回忆)然后让学生找出课文中哪些内容是写信,哪些内容是写回忆。有了这些做铺垫,学生很够很快地把课文读成四个部分:写信前——写信中——寄信——梦境。在此基础之上,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就会迎刃而解。

  (三)文本细读,感悟凡卡之“乐”。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凡卡回忆了哪几件事情,从字里行间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凡卡,并在旁边用一两个词写出自己的感受,然后全班交流。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边读相关文字,边说自己的读文感受,感受到凡卡在乡下跟爷爷一起守夜,一起去砍圣诞树的快乐。

  重点教学凡卡和爷爷砍圣诞树的内容,引导学生想像砍圣诞树的时候,爷爷怎样和小凡卡逗乐,想象小凡卡看到野兔或其他小动物的时候的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落实语言训练。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指导有感情朗读,读出爷爷对凡卡的疼爱,和生活的快乐。

  在此基础上拓展契诃夫原文选段,学生会从中感受到凡卡的快乐,甚至会发现凡卡之所以会写信原来可能是奥尔迦·伊格纳捷耶芙娜小姐的功劳。

  ……忙得最起劲的是凡卡喜爱的奥尔迦·伊格纳捷耶芙娜小姐。当初凡卡的母亲彼拉盖雅还活着,在老爷家里做女仆的时候,奥尔迦·伊格纳捷耶芙娜就常给凡卡糖果吃,闲着没事做便教他念书,写字,从一数到一百,甚至教他跳卡德里尔舞。

  最后梳理得出凡卡在乡下的快乐来自于爷爷的疼爱,来自于朋友的关爱,甚至于来自于泥鳅的可爱乖巧,哪里有爱那里就是春天,哪里就有快乐的笑声!有效落实教学目标。

  (四)激发兴趣,鼓励阅读原文。

  前面补充阅读的部分,给了学生不小的震撼,原来凡卡在乡下还有一个朋友,这种发现激发了阅读的兴趣和欲望,这种开放的结尾,把课堂向课后延伸,扩大了课堂容量。

  第二课时

  (一)开门见山,细悟凡卡之“悲”

  课文篇幅比较长,内容和形式都比较复杂,要提高教学效率,必须突出重点,实现长文短教,因此我要求学生快速读信,找出课文中直接写凡卡学徒生活的一句话:我的生活没指望了,连狗都不如!这句话高度概括了凡卡悲惨的命运,学生可由此想开去找到本节课学习的重点第八自然段,使教学既有点,又有面,从而点面结合。

  第8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段落,细节描写细致到位,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好蓝本。在细读的时候,学生自主阅读发现作者从挨打、挨饿、睡不好三个方面来描写凡卡的悲惨生活,然后细读挨打的内容,抓住“揪”“拖”“揍”“捞起”“戳”“打发”等动词,体会凡卡的悲惨遭遇,激发学生内心的同情和愤慨,并进行有感情地朗读。接着老师创设情境,让学生仿写,凡卡还可能受到那些折磨,注意动词的使用。这种课堂小练笔既能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还能让学生习得语言。

  在感悟的过程中让学生设身处地体验凡卡的内心世界,他在鞋匠店里,从老板到伙计都打他,他没有亲人,没有朋友,从而理解他内心深处的孤苦,也理解他一次次哀求爷爷带自己离开的迫切心情。多么可怜的孩子!在此基础上引读凡卡向爷爷发出的一次又一次的哀求的文本内容。因为前面情感的积淀,学生的朗读就会水到渠成,情感丰满,不需要生硬的朗读技巧。

  (二)对比阅读,感悟表达技巧

  1.男女生对读,悟对比描写之巧。

  男生读第八自然段的部分内容,女生读第13自然段。有比较才有鉴别,学生思考如果去掉回忆部分的内容,文章的表达效果会怎样。由于在第一环节中,学生已经深深感悟到凡卡在城里生活孤苦无依,受尽折磨。那么凡卡在写信时回忆曾经的美好时光是表达的必然,符合人物当前的心境。在对比朗读中这种苦乐的感受会更深,更明显,从而明白对比反衬的表达之妙处。

  2.师生合作梳理全文,悟结尾之妙。

  小说最后写了凡卡寄信和做梦,暗示凡卡希望回到爷爷身边只能是一个甜蜜的梦而已。我要求学生自由读20、21两个自然段,提出问题与同学讨论。并重点讨论问题:凡卡写的这封信,他爷爷能收到吗?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引导学生联系“地址不详”,认识到他爷爷不能收到信。然后我让学生进一步讨论:就算凡卡的爷爷能收到信,他能把凡卡带回去吗?在此基础上,有感情朗读最后一自然段,让学生领悟:对于凡卡来说,回到爷爷身边只能是一个甜蜜的梦而已。读后让人心疼,心碎,更加突出了凡卡的可悲,明白凡卡的生活只有死路一条。有了前面充分的铺垫,此时学生心中应该有许多话要说,鼓励动笔给凡卡写几句话,或者写一写学习本文后的内心感受。

  (三)走近契诃夫,拓展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奇是孩子的天性。拓展阅读不能泛泛地说,要推荐具体的篇目,简介内容,激发他们的阅读热情。因此在本课的结尾处,隆重介绍本文的作者契诃夫,向学生推荐他的短篇小说《变色龙》《套中人》,我相信孩子们一定会喜欢这位短篇小说大师。

  七、说效果

  本说课稿,我紧扣新课程标准,努力营造开放民主的课堂氛围,创设情境,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读写结合,落实语文课程的本体性目标。应该有理想的教学效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之中,都能有所得。

  1.异域文化微风拂面。如圣诞节的相关风俗,了解外国货币和重量单位。

  2.语言训练扎实有效。在第二课时中安排了两次小练笔,一次是仿写,学习作者动词的使用方法,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另一次是学生写感受,这种小练笔,内容以文本为出发点,又超越了文本,跟自己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体现了语文的生活性。

  3.表达技巧感悟得法。感悟作者对比反衬和结尾暗示的表达技巧是本课的难点,通过对比阅读,自主讨论等方法化解了难点,明白了这种表达的妙处,基础较好的同学在以后的习作中都能够很好地运用。

  4.情感熏陶真挚到位。感悟凡卡生活的悲惨,激发学生的同情之心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聚焦重点句段,实现长文短教,文本细读,获得情感体验,然后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表达情感,读悟互促,落实情感目标。

  【点评】

  《凡卡》是一篇传统的精读课文,文章篇幅很长,文本之中可教的东西很多,处理不好容易导致课堂拖沓。张老师的这篇说课稿,紧扣新课程标准,抓住重点段落,有点有面,很好地达成了课时目标,学生也一定会学有所得。

  一、教材处理得当,目标定位准确。

  一堂好课首先要解决的不是怎么教的问题,而是教什么的问题。张老师对教材进行了细致深入的分析解读,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并且见解颇有独创性。在此基础之上拟定教学目标,凸显了语文课程的本体性特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张老师将本课的人文情感目标定位在“了解凡卡悲惨的生活遭遇,并对他寄予深深的同情,明白人和人之间无情冷血所带来的罪恶。学会关爱他人,创造和谐社会。”这一教学目标比“感悟社会制度的罪恶”要简单,而且对学生更具有现实意义。

  二、聚焦语用训练,重视能力培养。

  语文课程的本体性目标是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本说课稿的设计理念很明显地指向语用教学。张老师创设情境,设计课堂小练笔。让学生在细读文本后,鼓励学生展开联想仿写,鼓励学生写出阅读的独特感受,尊重学生的个性表达。这种设计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训练了语言。通过对比、讨论等方法感悟作者的表达技巧,在提升学生阅读欣赏水平的同时,学生获得了一些习作的表达技巧,并将潜移默化地影响自己的习作。

  三、紧扣单元主题,注重拓展阅读。

  本单元的主题是“外国名篇名著”,旨在对学生进行多元文化的熏陶,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本说课设计,张老师处处致力于此,学生在学习课文中了解俄国的民风民情。另外,张老师在两节课的结尾处开放的设计,都着力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良好习惯,引导他们在外国文学的殿堂中尽情玩赏。

  总之,本说课稿依标扣本,重视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和各种语文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鼓励学生广泛地阅读,重视对学生进行美好情感的熏陶。本说课稿把语文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课堂向生活敞开一扇大门,把课堂向课后延伸,增大课堂的容量。

说课稿 篇6

  第一部分: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

  本课是(人美版)《义务教育美术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的第十一课《我的收藏卡》,其课型为综合探索练习。它要求学生综合运用《艺术作品中的动物》《头饰设计》等课所学的美术装饰知识与装饰技能,将生活情景引入美术课中,通过为自己的藏品设计制作收藏卡片的活动,了解各类器物的收藏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亲身感受到美术的实用性与装饰性,同时,也为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个人兴趣起到推动作用。收藏是一种娱乐活动,更是一种学习,它涉及文化、艺术、历史、地理等许多学科领域这对二年级学生来说,是一种造型表现上的飞跃。它既增加了学习的难度,又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技巧性。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欣赏、交流与制作了解收藏卡的布局与类型。

  技能目标:通过选材、布局归类、折剪贴画自己或与人合作完成一枚或一册大小合适、设计合理的收藏卡,并能进行美化和装饰。

  情感目标:通过鉴赏和交流,体验设计的快乐,提高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收藏卡的整体设计与美化,使学生设计出分类新颖、装饰性与体验性为一体的作品。

  难点:选材与布局的设计。

  第二部分:教法、学法

  1. 教法: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为直观动作性思维,为了符合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法的趣味性、多样性。本课具体采用了:收集整理法、欣赏分析法、直观教学法、合作交流法、激励竞争法等。

  2.学法:教育要达到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习。在本课的教学中学生通过赏图、评析、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践创造等方法达到学习目的。

  第三部分:教学程序

  根据新课标的精神和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课堂上我实行了开放式教学,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积极生动地参与。

  (一) 课前收集(锻炼资料的采集能力。)

  (二) 导入

  (三)新授

  新课标提出,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得让他们通过观察探讨、自主尝试、自主感悟、自主质疑等实践活动实现自我的发展。

  1毖芯刻教郑自主感悟。

  出示课题后,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展示自己的宝贝,让学生共同观察、探究,让学生去触摸,去介绍,去询问,去交流。(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交往能力、鉴赏能力,并在交流过程中学会给收藏卡分类,同时感受到分享的快乐。)

  2焙献餮习,自主探究。

  “当你展示、交流时,怎么才能了解它的产地、来历、你对它的呢称、它的特别之处呢?”我引导学生从三方面进行小组自主讨论设计制作收藏卡的要素,突破本课重难点:

  (1)根据年收藏物品的大小、品种,你想做一种什么样的收藏卡比较合理?

  (2如果要为你的收藏卡作记录,收藏卡中该有那些内容?

  (3)要制作一张新颖、美丽的收藏卡,这些内容该如何安排?

  同时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讨论课本作品的多种不同制作方法,以及解决同类型的一批藏品的收藏卡的设计方法,拓宽学生思路。采用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各组提出自己的方案等方法,让学生积极交流,互相激发新的创作灵感。

  (教学中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交流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

  (三)学生实践操作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不要急于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受和认识,应当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感受、体验等方法自我发现问题、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制作前,我让学生自主选择:是一个人单独制作,还是集体完成一张或一本收藏册。想选择什么方法、什么材料来做。还要提出制作要求:(1)在制作过程中遇到了困难,可以立刻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2)有好方法、好经验,也可以告诉大家。

  (培养学生质疑解难的好习惯,在其过程中,增进同学友情。)

  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巡回辅导,指点学生不会做的时候可以问同学或问老师,相互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四)作品展示交流

  这也是我这堂课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游戏“猜一猜”分析藏品主人的情趣爱好。

  (采用游戏方式,欣赏、交流、评价学习成果,感受美术活动的实用性。)

  (五)评价小结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学会评价欣赏:

  (1) 你的收藏卡充分展示了你的藏品的特点了吗?

  (2) 你发现谁的收藏品很有趣,激发了你的收藏愿望?

  (3) 你觉得谁的收藏卡设计得最合理,最漂亮?(让学生真实地体会到美术能够美化生活的价值,体会感悟美术和生活的关系,进一步提高鉴赏与分析能力。增强健康的收藏兴趣,提高审美品位。)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欣赏、交流与制作了解收藏卡的布局与类型。

  技能目标:通过选材、布局归类、折剪贴画自己或与人合作完成一枚或一册大小合适、设计合理的收藏卡,并能进行美化和装饰。

  情感目标:通过鉴赏和交流,体验设计的快乐,提高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收藏卡的整体设计与美化,使学生设计出分类新颖、装饰性与体验性为一体的作品。

  难点:选材与布局的设计。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德育渗透:培养学生热爱艺术品的情感,对艺术鉴赏活动的兴趣。

  (五)材料准备

  收藏品、绘画用具、剪刀、胶棒、尺子、设计用草稿纸、各种媒材(各色彩纸、布等)。

  (六)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做好课前的一切准备。

  2、展示交流

  (1)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能见到名式各样的卡片,请大家介绍一下你找到的卡片。

  (2)节日贺卡设计精美,有漂亮的图案;数据记录卡,采用表格形式简单清晰;服装品牌卡颜色鲜艳,设计大方……

  这些各式各样的卡片有不同的用途,它们都在帮助我们更好地工作、生活和学习。

  3、欣赏讨论

  教师向大家介绍一种收藏爱好者使用的卡片――收藏卡。收藏卡是一种记录藏品信息的卡片,收藏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想法自行设计制作。

  讨论:

  (1)你能从这些收藏卡中,知道这些同学都收藏了哪些物品吗?

  (2)谁也有收藏喜爱物品的习惯?你都收藏了哪些物品?

  (3)大家想不想也为自己的收藏品制作一张收藏卡呢?

  4、设计应用

  组织学生分析:

  (1)你想设计一种什么形式的收藏卡?收藏卡的基本布局?

  (2)收藏卡上记录哪些内容?你想用什么方法、什么材料制作?

  (3)你觉得你收集的卡片上哪一点可以借鉴?

  (设计时可以借鉴课前我们收集的卡片,并要有所创新)

  (4)收藏卡的藏品形象使用绘画、拓印,还是照片的方式体现?

  5、作业要求

  每人为自己的藏品制作收藏卡,要求设计新颖、布局合理,并有一定装饰性。

  积极参与活动内容,大胆发表个人见解。

  自主创造,精心制作。

  6、展示交流

  游戏:组织同学将收藏卡与藏品的顺序打乱,每个人手中都有一件藏品和一张卡,但不一定是配套的。

  规则:随意请一名同学展示收藏卡并大声朗读内容,有相应藏品的同学立即举起手中藏品。能使同学从外观及内容等方面迅速甄别的收藏卡可以获得最佳创意奖、最佳选材奖、最佳设计奖、最佳组合奖……

  7、拓展成果

  (1)你对自己制作的收藏卡满意吗?有什么改进意见?

  (2)你喜欢谁制作的收藏卡?为什么?

  (3)你觉得收藏活动有趣吗?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4)你今后还想继续进行收藏活动吗?

  反思:

  实践证明,课程标准提倡的开放式课堂教学理念配合这一课的内容展开教学,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我采用了让学生自主学习、共同制作,教师积极引导、参与讨论制作等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让他们相互交流、博采众长,创作出各种既有是实用性有具有审美价值的佳作。

  同时在课堂实施过程中也凸显出一些问题。学生在以小组形式进行合作学习时,出现了分工不协调、主动参与性不平衡等问题。改革教学,形成学生合作、探究、自主性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首先转变教学理念,真正认识改变教学方式的意义,明确什么是合作探究、自主性学习,然后分步培养,逐渐养成。

说课稿 篇7

  各位评委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山中访友》。整组教材是以感受大自然为专题编排教学内容的。

  《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的散文,文中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拜访山中的众“朋友”,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小学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欣赏这样的散文的能力,但在学习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上还有欠缺,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教学目标为: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3、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情感的方法。

  依据目标确定,教学重点定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教学难点为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感悟课文充满诗情画意的景象。

  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4个教学环节,根据教学思路的需要选择有效支撑手段,我诊断出以下3个整合点。

  一、 音乐视频,入情入境

  学习这篇写景抒情散文,我首先考虑的是如何让学生入情入境地感受大自然的美好。音乐视频在吸引学生注意力与创设情境方面,具有其它手段所不可比拟的优势。为此,上课刚开始,为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爱大自然的热情,播放展示大自然优美的风光片,配上悠扬的古筝曲,将传统的美与自然美进行结合。学生看到后,马上被这迷人的画面所深深吸引,耳畔响起的音乐将他们带入大自然无限的遐想中,学生入情入境,为后面的教学中体会作者的情感打下了基础。

  二 图文并茂,品味语言

  多媒体使文字醒目,画面简洁清晰、和谐,色彩协调、自然,利用色彩对比可以突出主要内容。再配上精美的图片,能够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达到其它教学手段不易取得的效果。从而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快乐。

  如:在教学第五自然段时,如果单纯的让学生读这段话,学生在品味语言上就会费时费力,效果也不好。我通过多媒体将这段话换种方式呈现给学生,这样文字醒目,且对仗有序,采用分组轮读的形式,学生很快就能自主发现了排比、拟人、比喻这些表达上的特点和如诗一般的文字,再进行有感情的朗读指导,学生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就会更深入,水到渠成进行仿写,这样层层递进,步步深入。之后随意指名有感情地读文时,学生都读得特别有韵味,再配上精美的图片和舒缓的寂静山林的曲子,有利于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这时学生被深深地陶醉了,有的看着书上的文字,有的看着大屏幕,有的闭上眼睛展开想象,课堂效果非常好。之后学生踊跃举手,习得了语言,练习了表达,我认为这样的设计是多媒体辅助教学下语文味十足的课。

  三、网络链接,拓宽视野

  科技的进步拓展和丰富了教学的信息来源,我合理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网络学习环境,提供适合学生的网络素材。在同学们通过搜集资料介绍作者李汉荣后,我合理的利用东北师大的这个网页给学生进行拓展,效果很好,学生不仅了解到到李汉荣的简介,还了解了他的诗文,以及相关评论。在拓展阅读时,充分利用这个网页再次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人与自然的和谐,同时让学生们也警醒大自然需要我们的关怀,这时将文本进行了有意义的拓展,延伸了主题,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最后,进行美文赏读,因为美文赏读比常规的齐读课文,指名读文更能让学生美美地做一次回归自然的远足。

  教学反思:本节课,我运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如利用视频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利用多媒体将课文中的语段进行处理,使学生感受如诗般的语言,网站的合理选用,这些都是本课的亮点,是常规教学所无法达到的效果。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设计,如有不妥之处,恳请各位专家的指正与谅解。谢谢!

说课稿 篇8

 一、说教材

  《金色的鱼钩》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五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本组课文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通过不断练习,熟能生巧,使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能力得到提高。选择这篇的目的我认为有两个:一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二是进行快速阅读能力的培养。

  记叙了红军过草地时,一位老班长接受党的嘱托,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牺牲的感人故事。透过老班长的神情、动作、语言,映射出老班长闪着金色光芒的崇高的内心世界。

  二、说目标

  结合单元训练重点,根据学生实际,围绕新课标的精神和修订教材的要求,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学习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故事。力求突破重点:练习快速阅读,通过重点语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体会作者对老班长的敬爱和怀念之情。

  三、说教法

  在教学方法上,为了突破这一重点和难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1)、教学前,运用多媒体播放录像,简介时代背景,创设情境,初步感知课文。(2)、从课题入手,直引课文的最后一段,让学生体会“金色”的含义,抓住中心,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分别找出老班长的两“笑”、我的三“哭”,并以两“笑”三“哭”为突破口,读中感悟,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结合老班长的外貌、行动、语言、神态的词句分析,进一步体会老班长的崇高的内心世界。

  四、说学法

  在学法指导上,本课侧重指导快速阅读的方法。课前预习初步感知课文,课中交流呈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态势;重点明确,抓住重点句感悟全文。课前做到学习什么,解决什么问题,胸有成竹。在“快速阅读”指导上,借助引导学生勾画两“笑”三“哭”,揣摩体会,悟出方法。通过训练,学生悟出快速阅读的重要性,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五、说程序

  在教学程序上,我主要分两个步骤进行,一是课前铺垫。了解课文背景,寻找有关长征的历史资料及,为课中教学的有效实施打下基础。二是一条主线贯穿始终:即快速阅读——勾画——体会。快速阅读的对象是全文,勾画的对象两“笑”和三“哭”。体会的对象是老班长的崇高品质和作者的敬爱与怀念之情。既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又合理地串联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从知识的层次性看,由浅人深;从儿童心理看,符合认知。

  在教学环节上,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紧扣课题,设置悬念,使快速阅读有目的的进行。

  1、板书课题《金色的鱼钩》,由课题引出问题:“这是一个怎样的鱼钩?鱼钩隐藏了一个什么故事?为什么以金色的鱼钩为题?”

  2、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这些问题。

  (二)互动交流,勾画重点,仔细研读,提高快速阅读的质量。

  1、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叙述顺序。

  2、交流初读课文后的感悟,引导提出本课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的主要人物是老班长,而题目为什么是“金色的鱼钩”?为什么说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3、引导勾画老班长的两“笑”和“我”的三“哭”,读中感悟。

  首先让学生快速找到老班长让我们喝鱼汤的前后笑了几次并勾画出来。让学生比较前后两次“笑”有什么不一样,通过读来体会老班长忠于党的事业、舍己为人的内心活动和崇高品质。

  第一次是:他笑着说:“吃吧,就是少了一点。唉!一条好大的鱼已经上钩了,又跑啦!”

  第二次是: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然后让学生勾画出文中“我”的三次“哭”。分析我为什么会哭?体会“我”的“三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1)、望着他那十分严峻的脸,我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竟扑倒在他怀里哭了。

  (2)、我把碗端到嘴边,泪珠大颗大颗地落在热气腾腾的鱼汤里。

  (3)、我们扑在老班长身上,抽噎着,很久很久。

  4、抓住重点,直奔中心,深入领会。

  教师质疑,“我”为什么小心地把鱼钩保存起来?“我”说生锈的鱼钩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金色的光芒”是指什么?为什么以“金色的鱼钩”为题?让学生进一步通过老班长的神情、动作、语言来体会老班长的精神。

  5、感情朗读,体味情感。让学生找出最使自己感动的部分有感情的朗读,通过朗读,加深对老班长的崇敬、爱戴的思想感情,感悟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六、说板书

  在板书设计上,主要体现中心明确,重点突出,简洁明了三个特点。

  老班长两“笑”

  板书:金色的鱼钩

  “我”三哭

  忠于党,忠于革命,舍己为人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不当之处敬请指正。谢谢!

【【实用】说课稿模板集锦8篇】相关文章:

实用的高中语文说课稿模板集锦九篇07-28

说课稿模板说课稿范文11-08

《散步》说课稿模板10-29

《背影》说课稿模板07-18

实用的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五篇07-24

实用的语文说课稿模板合集六篇07-18

【实用】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集锦8篇08-06

《散步》的说课稿模板10-29

散步的说课稿模板10-29

《翠鸟》优秀说课稿模板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