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说课稿锦集九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说课稿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使至塞上》选自人教版九年级下第五单元第25课,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边塞诗歌,从情感到表达都堪称一篇佳作,作者通过不同视角的描写为我们展示了雄奇壮美的塞外风光,饱含着羁旅中深深的孤独和无奈。
二、说学情
我们常说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初三的学生具丰富的字词和诗词知识的积累,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均已具备,本文篇幅不长而且语言鲜活文本理解上难度不大,我将在本文的教学过程中着重引导学生学习通过品词析句来体会文本的艺术特色,深刻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以及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生可借助工具书,结合注释正确解释全诗大意,并有感情地背诵全诗。
【过程与方法】:通过品词析句和小组讨论,学生可领悟诗中托物言志和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可体会诗文雄浑、豪迈文字背后的孤寂、悲苦和无奈,以及对羁旅生活沉重的叹息。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内容,我确定的教学重难点是:
【教学重点】通过品词析句和小组讨论,学生可领悟诗中托物言志和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学生可体会诗文雄浑、豪迈文字背后的孤寂、悲苦和无奈,以及对羁旅生活沉重的叹息。
五、说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谈话法。
下面我将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此环节,教师先用出示大漠落日的图片,并引出诗文“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请学生结合图片和此句思考:全诗的情感基调是怎样的?是激昂的,雄壮的,沉郁的,惆怅的还是其它?提出这个问题,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迅速关注的情感上来。
补充本诗的创作背景: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吐蕃发兵工大唐属国。唐玄宗任命王维以检查御史身份奉使凉州(今甘肃武威),察访军情,并任河西节度使判官,实际上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本诗是作于出塞途中。
根据创作背景,学生可感受到,这次出行,作者是不太情愿的,自然诗中的情感也会比较悲苦和无奈。本诗的情感表达比较含蓄隐晦,初中的学生理解时可能会出现偏差,因此在此环节教师就将情感基调抛出,在此后的环节引导学生分析文本,探究并感受这种情感。
(二)整体感知
首先,教师范读,请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解释全文大意,并画出诗中表示地名和官职的词。之后教师PPT出示属国、居延、萧关、燕然的位置。通过这个环节,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更加直观,会自行将遥远的路途与孤独、悲苦相关联,为下一环节深入探讨诗歌情感做好铺垫。最后请学生自由朗读,试着读出情感。
(三)深入研读
深入研读,意在通过文中的细节来反映整篇文章,并且能够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旨内容。
首先教师指名一个学生读,其余学生思考:这首诗创作的时间和地点是什么?作者要去哪?请结合具体文本回答。
通过阅读和思考,学生们不难找出:时间:春天—归雁入胡天;地点:车上—单车欲问边;目的地:属国—属国过居延。接着,我会请学生思考前三句从哪个角度写雪景?运用了哪些写作技巧描写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用这样的方式,学生就找出了诗中交代的创作时间、地点、状态与目的地,在这些信息提取出之后,学生即可将精力都放在解读情感上。
之后,教师提出第二个问题:作者途中看到了哪些景物?并追问:这些景物的作用一样么?
通过学生的思考和教师的点拨,学生可以找出,征蓬、归雁、大漠、孤烟、长河、落日这些意象。并且可以学习到这些意象的作用,这就为下一环节,即对表现手法的探讨做了铺垫。
接下来,教师会请学生分组讨论:全诗中哪些字词体现了作者悲苦无奈的情感?
全班学生将会分成四个小组,每小组讨论一联,通过诗句中的某些字词解读情感。在导入环节,教师已经引导学生了解了本诗的情感基调,在整体感知环节,学生也对本诗的大意进行了大致地学习和了解。那么在此环节,学生的任务就是深入地解读文本,自己探究出文本与情感的连接点。
这一部分是学生可以通过自己思考正确得出的部分,因此我会请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合作完成,既调动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合作精神,又加强了整个班级的参与度。
(四)延伸作业
在这一环节,教师依旧会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本诗的艺术特色,在上一环节,学生已经找出了能够表达作者心境和情感的关键字,学生可在此基础上进行概括,教师根据讨论情况加以纠正和补充,总结出本诗的艺术特色集中表现在亮点:托物言志和寓情于景。
通过这个方式,学生可深刻理解诗歌分析的方法,为学生以后诗歌鉴赏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法。
(五)小结作业
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本堂课知识点,并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并背诵。作业是将本诗扩写成200字左右的短文。
说课稿 篇2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二、学生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学生默读全文。 2.指名学生复述课文基本内容。 3.指名学生朗读课文(部分精彩段落)。4.概括课文内容和主题。
三、品读文章,分析人物形象。
1.学生迅速默读课文中有关杜小康的段落,找出文中有关描写杜小康成长过程的细节。2.思考: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杜小康的心理是如何变化的?3.讨论交流:请学生按照下列句式说一段话:我认为杜小康是这样成长起来的: 。4.学生发言,发表自己的看法。5.思考:请你给课文换一个标题,并比较自己所换的标题与原标题,哪一个效果更好?为什么?
四、寻读课文美点,深入赏析。
1.学生速读课文,找出文中有关景物描写的片段。 2.学生自由朗读这些景物描写的片段,然后选取自己认为写得最好最妙的一个段落放声朗读。 3.指明学生朗读自己所选定的段落,然后说说自己朗读它的理由。 4.用同样的方法赏析有关细节描写的片段。
五、结束语:成长中有成功,也有挫折,有欢乐喜悦,也有悲哀烦恼,这就是生活。在我们的人生中,成长是永恒的主题。但愿我们的同学们都能谱出一首健康的成长歌,长成一棵坚强独立的大树。
六、布置作业:生活的磨砺,暴风雨的洗礼,让杜小康长成了小小男子汉。在你的生活道路上,又有着一些怎样的人和事影响着你的成长,给予你有益的启示?
七、板书设计:
人物 情节 环境 语言
杜小康 开端:因家庭经济困难而不得不辍学去放鸭。 鸭群 生动
恐慌 发展:与父亲撑船赶鸭去芦苇荡的经过和感受 芦荡 传神
孤独 高潮:与父亲在芦苇荡中遇到暴风雨的情景。 风雨 意味
坚强 结局:鸭子长大了,杜小康也“长大”了。 深长
说课稿 篇3
1、说教材
《爱吃的水果》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二册第六单元中的口语交际训练课。本课是通过实物或挂图及投影片,让学生运用普通话,说说这些水果的形状、颜色和味道,让同学们来了解生活,热爱生活。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1)你最爱吃什么水果?把它的样子、颜色、味道讲给同学们听。(2)评出一两种最受同学们欢迎的水果。
根据大纲和教材的要求,以及儿童的生活实际来确定本节课教学重点;如何培养学生的说话兴趣和与人交流的勇气。根据学生的识事经历来确立本课口语交际的难点;怎样来激发学生能围绕水果积极地参与讨论,踊跃地发表自己的意见。
通过本节课要达到以下数学目的:进行听和说的训练,培养学生听话和说话的能力。
2、说教法
合理运用快乐教学法,以投影仪、挂图、实物图演示,创设语言交际的情境,诱发学生语言的兴趣,调动学生说话的积极性,启迪学生的思维,挖掘学生口语交际的潜能。
教师是学生口语交际过程中的引导者、点拨者、鼓励者和协调者。在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的动脑、动口、动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看一看中学会辨别事物特征;在想一想中学会善于思考问题;在听一听中学习口语交际的方法和技巧;在尝一尝中学会判断水果的味道,并能准确的表达出来;在比一比中培养学生的勇气和口语表达能力;在演一演中培养学生创造性和口语表达交际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加强课堂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注重学生主动参与和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逐步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说教学过程
能力的获取过程比知识获取的结果更重要,因此,我根据学生初识事物的特点,为本课设计了五个教学活动场面。
看一看:出示投影:(1)内容是一盘水果。这是创设生活情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出问题,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从小学会思考问题的习惯。先让学生看一看盘子里有哪些水果,平时看到过吗?吃到过吗?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让学生去说,要能把意思表达清楚,同学们能听得懂即可,不能要求过高。把学生说话积极性调动起来,使学生想说要说这是至关重要的。(2)是一个水果店。让学生看一看,然后,引出问题。这些水果你平时看到过吗?吃到过码?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把水果店里的水果一一辨认出来,如果有困难,大家在一起讨论,说出它们的名称和特征。
想一想:联系实际让学生想一想,我们平时吃过哪些水果?谁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如果有叫不出名称,说出水果的特征,就让大家来帮助你解决。在培养学生说话时,要注意那些平时不大爱说话的学生,要多激发他们的说话兴趣。另外还要注重说话要有条理。让学生能按一定的顺序说一说。例如按名称样子颜色味道来说,即按从外到内的顺序说。在这个环节教学中尽量引导学生能联系生活实际大胆发言,说出生活感受,做生活的有心人,努力营造口语交际的环境。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分析
《我的劳动感受》是《品德与社会》学科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的成长与他人”的第一课。这一组教材的专题是“我的家乡(社区)”,直接体现的是“观察周围不同行业的劳动者,感受他们的劳动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尊重并感谢他们,珍惜他们的劳动结果。”
由于过去对尊重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的教育只是停留在道德认知的层面上,学生对劳动意义的认识肤浅,感受匮乏。本课通过身体力行的不同劳动,重在让学生“零距离”接触,真切体验和感受劳动过程。进而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新课程标准及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水平,我把这一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通过学生在校参与劳动,感受、体验劳动的过程,激发学生对劳动的热爱之情;
2、让学生了解校园内的各个工作岗位,培养学生对劳动者的尊重和理解;
3、让学生在劳动中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感受、体验劳动过程的情感,让学生“零距离”、有意识地参与劳动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准备:
1、提前一周,要求每位学生参与一项劳动,可以涉及家庭、学校等多方面的劳动。
2、让学生写一篇劳动体验日记。
二、说教学理念:
新课标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设计思路应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因此,在本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以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结合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以及在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在活动中,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与主动性。力求把教学活动与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在参与合作中体验劳动的“苦”与“乐”,使学生形成新的劳动价值观,逐渐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
三、说教法学法
针对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在教法上,我主要采用创设情境、小组合作等活动方式,激起学生的兴趣;在学法上,让其主动参与劳动,自己去感受劳动的苦与乐,体验劳动的乐趣。
四、说教学程序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倡导教师应是学生的支持者、指导者、参与者。因此,我将本课的教学设计为以下四个环节:
(一)播放歌曲《劳动最幸福》,学生欣赏,谈话导入。
1、你觉得歌中小蜜蜂、小喜鹊劳动时心情怎样?(随即板书:幸福、快乐)。
2、是呀,劳动有收获让小蜜蜂、小喜鹊产生了幸福、快乐的感受,那么我们每个同学劳动的感受又是怎样的呢?
3、揭题:今天我们一起来谈一谈:我的劳动感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环节播放的动画歌曲有趣、生动,一下子激发并唤起学生对劳动的兴趣及过去曾经的劳动过程和体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谈劳动,重感受。
1、出示课余时间在孩子们劳动时拍的照片,让学生仔细观察,说一说你发现了我们班谁的身影,他在干什么?心情怎么样?
2、找几个在照片上劳动的孩子询问:你当时劳动的心情怎么样?你觉得累吗?经过你们的劳动,校园变得干净了,你高兴吗?
3、平时你还参加过哪些劳动,你是怎么做的?有什么感受?赶快拿出你的劳动体验日记和朋友们交流交流。
4、课件出示一则劳动体验日记,学生欣赏。
5、师小结:是呀,这就是我们的劳动感受,累,并且高兴,累,但很幸福。是吗?(随机板书:累,并幸福着)。
(本环节是教学的重点,应该着重引导学生讲出劳动时的感觉和劳动后最终的感受。累,并幸福着。正是因为劳动这种独特的感受,才能鼓舞孩子为着最终“幸福”的感觉而克服劳动过程中的种种不良情绪和感受,体现了教育的有效性。)
(三)现场采访,了解他人的劳动。
1、同学们,你们劳动的感受是“累,但幸福”,我们学校也有很多的劳动岗位,很多的劳动者,你们想了解他们的劳动感受吗?想,就请把你的问题准备好。同时课件出示:采访问题提示。(学生主要讨论采访时该怎样提问,教师指导学生在采访时要注意礼貌,并帮助学生归纳采访问题。)
2、请出学校管理学校电路、多媒体的教师—孙瑞炎老师,让同学们做现场采访。采访后,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3、老师对采访的情况作了总结:是呀,孙老师的感受也和我们一样,虽然很忙、很累,但看到你们在一天天地健康成长、慢慢成熟,他还是感到了一种幸福!
(品德课的课堂教学过程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课程资源在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传递和升值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产生经历,感受经验,形成新知。在这个环节中,孩子们通过现场采访孙老师的劳动感受,不但深化了自己的劳动感受,也从另一个侧面使孩子们有机会走近老师,了解他们内心的真实感受,从而实现了师生互动。)
(四)现场劳动,体验真实。
1、刚才,我们听了班上同学的.劳动感受,也现场采访了老师的劳动感受。既然劳动能让我们快乐、幸福,那么我们就在课堂上尝试一下吧!
2、分工合作,安排劳动任务:第一组:叠衣服;第二组:缝纽扣;第三组:剥花生;第四组:整理教室。(课件出示课本P42页“劳动须知”)
3、学生进行劳动。
4、刚才的劳动,你遇到困难了吗?你用什么办法解决的?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我预设学生可能会说:①原先我觉得“穿针线”是很简单的工作,但做起来并不容易呢!②叠衣服时需要耐心才能叠好。③我在剥花生时,发现有些壳特别硬,我怎么也剥不开,后来我就用东西把它砸开了。④拖地板真累,现在我知道妈妈平时干家务很辛苦。)
5、展示劳动成果:整齐的衣服、缝好的衣服、一盘花生仁、干净整洁的教室。当你看到这些后,你有什么感受?说一说。
6、劳动让你有什么收获呢?(课件出示:课本P45页“劳动的收获”)让学生说一说。
7、师小结:同学们在劳动中学会了方法,开动了脑筋,培养了能力,所以劳动给我们带来无穷的快乐,给我们创造出幸福的生活,劳动最光荣。相信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会从劳动中得到更多的快乐,让我们赶快行动起来吧!(板书:忙,但有乐趣!)
(新课程强调,学生思想品德与社会实践性的发展不只是一种依靠道德知识灌输的单向传递过程,而是依靠学生在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经历、体验、建构的高效率的品德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是以学生个体的亲身经历、主题体验为前提的,离开了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德育的自立建构,提高品德课堂效率就只是一句空话。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活学生主体,通过有意义的活动情境的创设,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主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发和深化学生的感受和体验。本课堂我以“劳动感受”为主线贯穿课堂,通过“谈自己的劳动感受”、“访问别人的劳动感受”、“当堂劳动体验感受”这些亲身经历或互动体验活动,实现了学生的主题道德教育与构建过程。)
五、说板书设计:
累,并幸福着!
我的劳动感受: 幸福 快乐
忙,但有乐趣!
(本堂课我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劳动经历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劳动的“苦”与“乐”,获得了对劳动的真实感受,从中得出了劳动的最终感受:累,并幸福着!忙,但有乐趣!为此,我设计了以上板书,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劳动的感受。)
说课稿 篇5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体育与健康》二年级教材内容:立定跳远——单脚跳。
一、 说教材
单脚跳是水平二的跳跃部分,一课时。它是立定跳远运动中最主要的基本技术,在今后的立定跳远运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的作用。
二、教材处理:
根据我校现况和学生特点,我对现有教材做出了一系列的改动:
1、取消了原有的热身运动《垫上操》”,用自编的热身操《北斗神拳》取而代之。
2、修改教材中原有的《单脚跳接力赛》游戏并调整到教学版块中来。
3、重新设定游戏。使用新游戏《踏圈》。
4、替换原有的放松操《兔子舞》,使用自编放松操《我真的很棒》。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和我对教材的理解分析,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点;
1、知识目标:掌握单脚跳的概念及动作方法。
2、能力目标:发展下肢力量和弹跳的能力,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培养身体的正确姿势和节奏感以及勇敢顽强的心理品质。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快速反应与合作能力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相互观察和交流的意识。
四、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单脚跳时,单腿屈膝脚及前掌用力蹬地的方法;难点是:屈膝脚后跟落地。
五、教法学法:
学法指导只有与教法相结合,与教材特点相结合,与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才能帮助学生找到最佳的学习方法。在教学中,我先用谈话启发法的趣味问答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转入学习,然后通过看一看、想一想、议一议,比一比等方式,把枯燥、单一的单脚跳转换成趣味性强的一节体育课。最后用诱导法利用竞赛的模式,引导学生好胜的心理,让学生主动的将学到的知识利用起来,充分做到学为所用。
六、教学手段: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普遍存在好动,易引导,好胜心强、好奇心重等特点,对于说教过多,技术有要求的教学方式不易接受也不感兴趣。所以我利用音乐和游戏,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诱发学习热情,不让学生感觉到在学,而是让学生以为在玩儿。
七、教学程序:
1、激趣热身。(8′)
在激趣热身的环节,替换原有的“垫上操”,使用我自编的热身操“北斗神拳”。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们的生理机能从相对较低的水平逐渐调整起来,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了运动损伤的发生。
2、学习体验:(18′)
第一个内容是导入新课:
通过趣味问答: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小动物是依靠跳跃的方式前进的吗?那你们知道怎样正确的跳跃吗?使学生主动地去解决学习的重难点,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和学习。
第二个内容是学习单脚跳。
首先是讲解示范,在讲解的过程中突出教学重点,提高学生对重点内容的重视程度,示范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直观的看清楚技术,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接着是分解教学,通过分解动作降低其难度,使学生更清楚的了解身体各部位的联系性,最终完整掌握技术动作。然后是自主练习,教师只是监督孩学生们的学习过程,而不使用填鸭式的教学法强迫学生学习。通过点拨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轻松地学习。最后是竞赛教学,增加竞赛环节,设立奖励机制。利用该年龄段学生的好胜心理,使用团体制模式进行竞赛,增强团体意识并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3、拓展训练:(10′)
游戏“踏圈”,该游戏在长度6米的赛道上以五人为一组蒙目行进直至到达圈内。游戏过程中,参赛者不能变道或踏入别人的圈中否则被视为成绩失效。
4、放松与讲评:(4′)
(1)、放松:
使用自编的放松操“我真的很棒”。在这套放松操中,学生们不仅在舒缓柔美的音乐声中能够真正的放松下来还增强了学生们的自信心。
(2)、讲评:
突出课堂中学生们积极向上的学习观念,表扬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建立学习楷模,重视该年龄段学生心理防线脆弱等特点,不批评,多鼓励。
八、教学反思:
学生对体育课有无兴趣,关键在于教师的诱导和培养,而学生对体育活动直接的兴趣来源于丰富多彩的游戏与竞赛活动,无论多大的学生都是一样,教学时学生们进行游戏竞赛活动,情绪特别高涨,竞争非常激烈,即使活动结束了学生们还意犹未尽,如此教学,不仅是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和享受运动的乐趣,也是让教师从教学实践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干,获得教学成功的喜悦。 我认为我个人的教学能力仍多有不足之处,一是对学生的心理情况掌握的不够全面。二是不能充分的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使之学习进度不能够很好的做到同步进行。作为一名教者,尤其是在教授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时,我认为教者本身应该具有一颗童心,持有一份童趣,保有一份童趣教者应该明白自己的优势和劣处在教学的过程中扬长避短,才能很好的完成与学生的契合度,从而真正的上好每一节课。
说课稿 篇6
活动来源:
此次活动选材于人教版学前班社会领域《各种各样的标志》。标志广泛地运用于人们的生活。纲要中提到:“应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志和文字符号的兴趣”。我选择了一些贴近幼儿生活,能为幼儿理解的标志符号,通过学习,增进幼儿的安全意识。
目标分析:
为了既能围绕教育总目标,又能突出教学内容自身的教育价值,此次活动,我制定了下面几个目标:
认知目标:
对几种常见安全标志的图案意义有初步的认知,并能对其进行分类。了解禁止标志、警告标志在生活中的作用。
情感目标:
培养幼儿初步的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规则意识。
过程分析:
总述:
基本流程:
以游戏《开汽车》导题――自由探索,认识标志――看情景图片选择标志,区别认识标志――标志归类――幼儿自主贴标志,让学习内容生活化。
教学方法有:讨论法、知识迁移法、游戏法、观察法等。
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幼儿能根据标志上的图案分析与辨别,基本了解安全标志的符号、名称和意义。
教学难点:一类标志的规范性名称及其教育意义。
分述:
一、通过游戏《开汽车》,引发幼儿的思考,激发幼儿的探索探索兴趣。
1、游戏《开汽车》幼儿随着音乐开汽车进入进入活动室,教师出示红绿灯提示牌,指挥交通:红灯停,绿灯行。
2、教师提问:老师没说话,你们为什么一会儿停车,一会儿开车?你在什么地方见过红绿灯?红绿灯告诉我们什么?(欢快的游戏音乐,活泼有趣的游戏内容,使幼儿情绪愉快地投入活动,启发性的问题可以引发幼儿教育思考,能激发孩子的探索欲望,自然地导入活动主题。)
二、自由探索,认识标志
1、幼儿自由选择标志图,观察并相互交流讨论标志上的内容与所表示的意思。老师巡回倾听,引导幼儿观察。
2、利用幻灯片展示所有的标志图。让幼儿集体观察,并请个别幼儿找出刚才自己手里的标志,说说自己对图片意思的理解。(在这个环节里,我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操作材料,给孩子创设了自由探索的空间,让他们在观察、交流、讨论中,初步理解认识标志,对孩子对标志的理解,我不及时评价对错,而是把这个机会让给幼儿自己去发现。使幼儿带着疑问,饶有兴趣地进入到下一环节。)
三、看情景图片选择标志,区别认识标志。
1、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内容,并根据内容选择相应的标志。
第一幅图是:一位小朋友正在爬栏杆,然后提出问题:我们该告诉图上的小孩什么?你手里有适合贴在这儿的的标志吗?
第二幅图是:小朋友取开水喝的场景。针对此图,我设计的的问题是: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我们需要怎样提醒她呢?用个什么标志贴在这儿合适呢?
2、利用幼儿选择的这两种标志,引导他们观察比较两种标志的不同之处。
(在这一环节里,我没有先教幼儿认识标志再解释标志,而是引导幼儿通过逆向思维来认识区别标志,即让幼儿先看情景图片,然后根据图片内容选择标志,从观察形象直观的情景图片到找出抽象的相应标志,使幼儿从具体到抽象,深刻地理解认识标志。在引导幼儿观察两种标志的不同时,我会用一些启发性的语言,暗示性的动作,引导幼儿自己去细致观察,最终发现,发展幼儿细致观察的能力。)
四、标志归类
学前班的幼儿,逻辑思维已初步发展,具备了一定的分析、归纳能力,此环节的设计,会适合孩子们的年龄特点,满足孩子发展的需要。
1、标志分类,集体感知每一类标志的特点:这些标志是什么形状的?有些什么颜色呢?初步建立类概念。
2、引出禁止标志和警告标志的概念。
3、介绍禁止标志。观察并思考:图上画了些什么?它会是禁止我们做些什么呢?你们在哪儿见过这种标志呢?(这些开放式的提问有利于幼儿进一步探索与思考,有利扩展,整理幼儿的经验。在幼儿结论的基础上,教师整理并与幼儿一起得出每一种标志的规范名称及其在生活中的作用。)
4、警示标志的方法同上。
5、迁移学习经验,引导幼儿讨论:我们的教室,我们的幼儿园哪些东西,哪些地方会有危险,什么样的标志适合贴在哪儿?
五、结束活动
以游戏活动《争当小卫士》作为本次活动的结束部分。最后由教师带着这些小卫士,把适合的安全标志贴到教室和幼儿园的一些危险物体或地方,来保护我们其它小朋友的安全。主要引导幼儿能能过“玩中学,玩中记”,复习巩固本次活动所学的安全标志的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链。
六、预设效果
此次活动,希望能充分发挥孩子在活动中的主体作用,让幼儿在探索中自主发现并掌握各种标志符号,满足孩子发展的需要。诣在通过两项目标的达成,促使孩子生活质量的提高,即安全与教育。
说课稿 篇7
一、 说教材:
1、教材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宁夏教育厅教研室编著的八年级信息技术下册第一节中的第三个内容——工作表和单元格,是在学生初步认识Excel,熟悉Excel窗口之后,进一步深入学习Excel的一节理论准备课。
2、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①、了解工作表、工作簿的概念与相互关系。
②、了解行号、列标的概念。
③、了解单元格的定义。
(二)能力目标:
①、能够准确说出单元格地址。
②、弄清楚工作簿、工作表和单元格之间的关系。
(三)情感目标:
①、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②、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目标中的能力目标
①、教学重点:
②、教学难点:
二、说学生:
信息技术课虽然已经成为初中的必修科目,但是城乡学生之间掌握情况的差异却相当大,条件好一点的城里学生不仅已经熟练掌握了课本上的内容,还对一些常用软件有所了解;而条件差一点的农村学生可以说是从初中开始才正式接触到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他们需要多锻炼、多指导,所以协作学习对学生的学习帮助很大。因此,本节课将以学生自己实践为主,老师只需指出注意的要点,让学生通过合作协调构思创新的方式完成整节课的内容,以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计算机的能力。
三、说教学策略:
1、教法分析:
结合本节课内容及学生学习中存在很大差异的实际情况,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任务驱动法”“新旧知识迁移法”和“自主学习法”来组织教学。
2、学法指导:
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一、保持良好的学习心境;二、勇于表达,大胆尝试;三、善于协作学习;四、能将知识迁移。
四、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注重新旧知识的迁移
教师让学生们启动Excel,熟悉一下它的窗口组成。通过 动手操作复习 ,师生共同进入新课学习之中。
(二)讲授新课:教师布置任务
1、让学生看书找到概念(工作表、工作簿,二者之间的关系,行号、列标)
2、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书上第8页的“试试看”,动手体会
3、让学生看书找到概念(单元格、当前单元格、单元格区域、单元格地址),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4、教师讲解单元格地址的定义及构成
5、让学生分组讨论书第9页的“说说看”,调动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6、玩一玩:设计一个轻松的小游戏,活跃课堂气氛
(三)、课堂小结:
引导、归纳、讨论分析总结,巩固当堂所学知识
(四)、课堂练习:
布置练习题:书15页“巩固练习”,练习2,练习3
五、说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任务驱动法”,注重新旧知识的迁移,如何启动Excel,单元格的概念,行和列的标记,以及其它的常用工具栏和格式工具栏,让学生在完成一个个的任务中,激发学习兴趣,体验团结协作和合作交流学习的带来的成功喜悦。在这一堂课中,总的来说,课堂是活跃的,学习兴趣是浓厚的,我的讲解是生动的,通过运用任务驱动法,学生的掌握情况也很令人满意。但同时,在时间把握上,还稍有不足,教师讲的还是有些过多。
说课稿 篇8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第四课时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认识中括号,理解并掌握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两步计算及三步计算中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这些都为本课时的学习打下基础。学好这部分内容,进一步为学习小数、分数混合运算做铺垫。
2.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教材特点以及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本节课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认识中括号,以及中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理解并掌握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经历认识和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自主探索的兴趣,获得发现数学结论的成功体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
3.教学重难点
本着课程标准,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括号。
二、教法与学法
1.说教法
教法措施:
(1)新旧知识的迁移,通过迁移与对比的教学方式,导出前后知识的内在联系,加固和提高学生学习水平和探究新知的能力。
(2)课堂练习中针对教学重难点设计了增添括号的练习,让学生既加深了对本课知识的理解又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明确要保证计算准确就必须养成认真、细致的学习作风,从而突破重难点。
2.说学法
学法措施:
本节课我们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进行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学习。
(1)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重视观察法、迁移法、比较法和讨论法的应用,在观察、比较和验证中帮助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自我创新和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2)设计针对性练习突出重点,根据反馈情况及时给与引导和补救突破重难点,使之形成技能。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旧知
先组织学生观察下面两道算式120÷6+4×2,120÷(6+4)×2,说一说运算顺序,再分析运算顺序为什么不一样。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使学生回忆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体会小括号可以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为接下来学习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奠定经验基础。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
先出示例题: 525÷[(81-56)×3],再组织学生观察这个算式与以前学过的混合运算有什么不同,从而引出新课内容。接下来组织学生通过自学的方式了解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的运算顺序,然后再试着计算结果。
525÷[(81-56)×3]
=525÷[____×3]
=525÷____
=___
【设计意图】通过自学的方式让学生主动习得运算的顺序,然后再具体说说这个题目的运算顺序,这是对自学效果的及时检测。然后再让学生通过填空的形式完成本题计算,教材把没有参与运算的部分照抄下来,只要求学生算出小括号里的得数,这样,将运算顺序和计算步骤进行适当的分解,更有利于学生在教材的引领下,按正确的顺序完成计算。
2.总结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设计意图】在例题结束后应当进行适当的小结,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同时也是对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3.教学“练一练”。
42×[169-(78+35)]
同桌先互相说说运算顺序,再独立完成计算。
【设计意图】练一练也是一道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这里先让学生互相说一说运算顺序再独立完成,意在进一步巩固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规范书写。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十二第2题。
540÷3+6×2 180÷(36÷12)+6
540÷(3+6×2) 180÷(36÷12+6)
540÷[(3+6)×2] 180÷[36÷(12+6)]
本题先组织学生通过小组交流的形式找出每组算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再尝试算一算,计算之后说一说结果为什么不一样,最后再总结出所有学过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即不含括号的、含有小括号的、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的。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比较和计算,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充分体会到算式中的括号对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对本单元学习的三步混合运算进行整理,系统地掌握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2.根据要求添加合适的括号。
36+24÷15-18 先加、再除、后减
320÷5×26-18 先减、再乘、后除
【设计意图】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体会括号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本题的设计恰巧是对运算顺序的针对性检测,与前面单纯的计算相比,更具趣味性和挑战性,同时也为下一题解决问题奠定经验基础。
3.“小好汉”剧团要购买4套女装,每套女装的上衣标价为60元,裙子标价为40元。购买男装一共花了1200元,那么用于购买男装的钱是购买女装的多少倍?
让学生根据题意列出综合算式,并介绍是怎么想的。
【设计意图】书上也有一题解决问题,但是没有用到括号,我们小组经过商量一致认为可以换成一道稍微简单一点的含有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虽然在难度上有点拔高,但是能让学生直接体会到中括号和小括号在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时的妙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和兴趣。
我的说课结束了,请各位评委多提宝贵的意见,谢谢!
说课稿 篇9
教材分析:
《精卫填海》是小学二年级的一节语文课,本篇课文是中国神话故事的经典之作,这个故事围绕精卫及其子孙日日夜夜填海的事,让人感受到其坚强不屈、坚忍不拔的品格。全文共四个自然段。第一段介绍精卫填海的原因。第二段讲精卫用什么填海。第三段是全文的重点段,主要讲述了海神和精卫之间的对话。这段文字与课文中的插图相呼应,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海神的样子是愤怒的,感受到这种情绪,应注意在读这一段时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从精卫平静、坚定的表情中能感受到读精卫的话时要用坚定的语气来读,在朗读中体会精卫那种坚强不屈的性格。第四段写的是精卫的子孙们日夜坚持填海。从“不管多大的浪,仍日日夜夜地填海”体会到精卫的子孙们坚忍不拔的精神。这一课一共要两课时完成。
学习者特征分析: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方法,所以识字对于孩子们来说并不难。但是,让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读中感悟精卫坚忍不拔的精神,却是有难度的,因为二年级的学生在朗读技巧方面还不够成熟,不能准确的抓住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所以,引导学生多读,自读自悟就显得非常重要;另外,能针对低年级儿童年龄特点,孩子们课堂上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的特点,营造和谐、富有童趣的学习气氛也很重要,所以我在课的开始就引领学生进入了有趣的故事之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们从表面上理解精卫的勇敢很容易,但是要让他们结合实际来谈生活中的“精卫”是很难的,特别是在学习方面如何向精卫学习,因此我在课后延伸部分设计了小练笔,让孩子们敞开心扉、自由表达,可以不受拘束,不必为写不好被同学笑话而烦恼,也没有字数限制,孩子们自愿展示自己的作品,相信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复习本课生字,并积累带有生字的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读出精卫的勇敢坚定和大海愤怒的语气。
2、过程与方法:利用多种朗读,对话等方式来感悟泛滥、愤怒、坚定等词语,发挥想象力,想象海神与精卫对话的情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初步懂得什么是勇敢,知道精卫的行为就是勇敢的行为。
教学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我以“关注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出发点,使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语文素养得到全面的提高。针对低年级儿童年龄特点,营造和谐、富有童趣的学习气氛;引导学生多读,读中感悟。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动画,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一只小鸟在辽阔的大海上投石子,扔树枝)
2、师:谁能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呢?(生:一只小鸟嘴里叼着树枝,准备把它扔到海里。)
师:谁知道它为什么要这样做呢?(生讨论)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精卫填海》这篇课文,从中找出答案吧![板书课题:精卫填海]
3、齐读课题。
师:读过课题之后,你都想知道些什么呢?(学生提问题)
4、介绍精卫。
二、复习生字
1、师:读课文,圈画生字、新词。
2、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平时我们是怎样学习生字的?(学生交流:有不会的生字我们可以问问老师或者同学:我有不会的生字就查字典:我们小组的学习组长学习好,有不会的生字我就问他:不会的生字还可以到书后的生字表中查……)
师:同学们有这么多的好办法呀!
3、选择你最喜欢、最熟悉的识字、记字的方法,以组为单位在组长的带领下复习一下生字。看哪一小组采用的方法最好。
4、把你认识的生字朋友介绍给大家吧!
生字都汇报完了,老师想请一位小老师到前边领大家读一读这些生字,谁愿意来试试?
三、再读课文,理解感悟
1、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个自然段?
2、师:很多同学都喜欢第三自然段,那么喜欢这段的同学愿意读一读吗?
小黑板出示第三自然段。
(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充分让学生自读、自悟,学会主动学习。)
(生1:我最喜欢第3自然段。因为这一段写了精卫和大海的对话。 生2:我最喜欢第3自然段,因为从这段看出了精卫非常勇敢。 )
(1)大海和精卫分别说了些什么呢?请大家用"--"画出大海说的话。用"~~~"画出精卫说的话。谁愿意上来试试?其他同学在你们的书上勾画,画好了自己读一读。
师:你们来当当评委,你认为自己读得怎么样? (生评价)
师:你怎样理解“愤怒”呢? (生讨论)
师:你认为怎样是“坚定”呢? (生讨论)
师:对了,大海的愤怒,精卫的坚定,该怎样读呢?(生踊跃举手)
师:我们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试一试吧。[“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以读来体会、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愤怒、坚定。本来晦涩难懂的词语,学生在朗读的体验中领悟到了,较比起传统的查字典解释,这样的方式更适合学生的认知心理,更符合人文性。
师:刚才大家把大海、精卫的语气读得很精彩,我想如果再加上自己的动作、表情和想像,肯定更能够表现出大海和精卫,你们愿意来试一试吗?(生先在小组内练习,再由小组成员推荐表演)
3、小组内练习读一读其它段落。(组内交流学习心得)
4、师:从同学们的表演来看,这确实是一个非常精彩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出现了精卫和大海这两个角色,你欣赏谁呢?
(生各抒己见)[在辩论的过程中,学生充分地读书,深入地思考,积极地表达,既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又发展了辩证思维能力,提高了对作品的理解、欣赏能力。
5、讲诉《愚公移山》的故事,供学生欣赏。
四、课后延伸:小练笔,教师出示两个主题,学生选其一进行写。
全班交流。
五、师小结:同学们既欣赏精卫的善良勇敢,又欣赏大海的美丽,如果你是勇敢的精卫,运用21世纪小学生的智慧,你会怎样减少洪水的发生呢?(学生交流)
师:大家为精卫想了这么多的好办法,精卫一定很感谢大家,让我们学习精卫的勇敢善良,一起来保护地球,减少灾害的发生。
这一部分是该教学设计方案的关键所在。
在这一部分,要重点说明教学的环节及所需的资源支持。教学资源与工具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为支持教师教的资源;二是支持学生学习的资源和工具,包括学习的环境、多媒体教学资源、特定的参考资料、参考网址、认知工具以及其他需要特别说明的传统媒体。
在这一部分,要说明课堂教学中具体的活动及其设计意图以及那些需要特别说明的教师引导语。
教学反思:本课中灵活运用网络资源让语文与自然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对学生成功的进行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让学生懂得了要勇敢的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利用多种朗读,对话等方式来感悟泛滥、愤怒、坚定等词语,发挥想象力,是学生进入了情境,感悟到了精卫的勇敢,这些都是成功之处。不足之处在于我在课堂上的语言不够富于激情和感染力,没能将学生心底的声音呼唤出来,在课后小练笔这一环节,有一小部分同学发挥的不够好,如果能让学生结合实际谈出精卫的精神在学习上放光,那样会更好。
【【精品】说课稿锦集九篇】相关文章:
有关说课稿模板锦集十篇07-30
幼儿园说课稿模板锦集7篇07-17
关于小学语文说课稿锦集7篇07-26
【推荐】幼儿园说课稿模板锦集八篇08-02
【精华】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锦集五篇07-31
【精华】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锦集八篇07-25
有关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锦集9篇08-09
初二语文说课稿模板锦集9篇07-15
关于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锦集十篇08-06
关于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锦集5篇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