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七年级下册《探索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说课稿

时间:2021-04-10 11:02:02 说课稿 我要投稿

七年级下册《探索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说课稿范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七年级下册《探索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说课稿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七年级下册《探索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说课稿范文

  七年级下册《探索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说课稿1

  一、说教材分析

  《探索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二节第一课时,学生在直观认识了角,平行线与垂直,积累了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的基础上,本节将进一步探索平行线的有关事实,教材通过设置观察,操作,总结等探索活动过程,探索判断的条件,在直观认识的基础上,训练学生进行简单地说理,以加深对平行线的理解,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本节在知识方面、数学思想方法,学生的能力培养都是非常重要的。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安排思路,结合初一学生的认知特点,我拟定了以下的教育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经历探索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的过程,经历探索直线平行条件的过程,掌握利用同位角相等判别直线平行的结论,并能解决一些问题。

  2)会识别由“三线八角”构成的同位角,会用三角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

  能力目标:

  经历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想象、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

  情感目标:

  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探索、交流的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感受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新课标,在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

  重点:掌握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能够正确认识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在图中的位置。

  难点:判别两条直线平行的过程

  其依据有:

  (1)从知识体系来看,它是学习了角、平行线与垂线后的数学活动,在探索的基础上,初步了解推理论证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从学生的认知过程来看,主要是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四、说教法、学法

  针对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以及他们的知识水平,本节课我以“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归纳总结,应用实践”的方法进行,让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学习的学习状态,让学生有充分的思考机会,借助教具、多媒体演示,让学生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着归纳总结的过程中培养其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

  教法:操作法、观察法、讨论法、多媒体教学。

  学法:动手操作、观察猜想、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归纳总结。

  教师准备:三角板,量角器、三根均匀的木条,图钉,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三角板、量角器、三根均匀的木条、图钉。

  五、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情景导入

  首先复习了上学期学过的平行线的定义及判定两直线平行的条件(平行线的传递性)。并且让学生说说日常生活中平行线的认识,通过学生自己回忆可避免传统教学一问一答的方式,同时也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为新课的学习做准备。

  我还充分利用书上的实例请两位同学亲自做小木匠进行演示,提出问题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动手实践、合作探究:

  第一个环节:突破难点、合作探究同位角的概念。同位角的概念是本节课的难点,也是本章的难点,为了突破难点,我又设置以下几个问题:

  1、∠1、∠5的边所在的直线是哪些直线?

  2、公共直线是哪条?(公共直线就是第三条直线)

  3、∠1、∠5可以看成哪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截出的角?

  4、∠1、∠5在位置上有哪些相同点?重点强调位置关系。

  强调注意两个“同”字。“一同”:在被截线的同一侧,“二同”在截线的同一侧。为了有利于理解同位角,我还编了一句顺口溜:看三线,找截线,再以位置细分辨。通过找其他的同位角,既可以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加深学生对同位角的理解。在这我还设计了一个练习巩固同位角的概念

  5、用同样的方法认识:内错角、同旁内角。

  第二个环节: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直线a,b的位置关系与∠1、∠2的大小关系。这时我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三根木条按要求固定木条b,c转动木条a,在转动过程中,观察图形,并回答以下三个问题:

  1、观察∠1的变化以及它与∠2的大小关系。

  2、你发现木条b与木条a位置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

  3、木条b何时与木条a平行?

  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操作!

  由于这一部分是本节课的重点,因此我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独立操作、观察,通过自己多次操作,找出结论,然后小组内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选派代表发言,得出结论。通过操作可以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建立空间观念。通过交流,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加强了沟通,个性得到了张扬,而且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的精神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我设置3个问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把抽象的数量关系与直观的位置关系联系起来,降低了难度。对回答问题的学生及时的给予肯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让学生再次用前面的三根木条操作、观察交流,得出结论。什么样的角才是同位角?由于学生刚接触到几何知识,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弱,因此我注意引导学生对所得结论进行归纳总结。

  第三个环节:归纳总结判定定理。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总结上两部分的结论,得出本节课的重点: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这既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又加强学生的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三)应用巩固,逐步提高:

  这一部分我由浅入深的设计了五个练习,比一比、考考你、我能行、我最棒、拓展思维。这些问题我通过让学生自己讲解,我给予适当的点评和引导。这既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性,也体验了学生自身的价值!

  (四)自我评价、回顾总结

  让学生互相交流在本节课有何收获?这既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我在赞赏学生学习成果的同时,把学生说的内容概括成要点加以总结。

  1、同位角的概念

  2、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五)作业布置、拓展思维

  A部分是对基础知识的巩固,而B部分是对能力的提高。这既巩固了学生的基础,也拓展了他们的思路。还关注了全体同学的发展!这也是新课改的思想。

  (六)板书设计:

  探索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

  1、认识三线八角

  同位角

  内错角

  同旁内角

  2、探索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几何语言为:∵∠1=∠2(已知)

  ∴a‖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习题讲解

  六、说教学效果评价

  通过本节课教学,我认为学生在参与中激发了自己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其参与合作能力会得到一定提高,自主构建了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为下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七年级下册《探索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说课稿2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平行线,这节课所选用的教材为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学情分析,目标分析等六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本课时是第五章第二节的第一课时,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研究“空间与图形”的基本问题。这些内容学生在前两个学段就已经有所接触,本节课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探究平面内两条直线平行的位置关系,平行公理及其推论。因此本节课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学情分析: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直线、线段及射线,对直线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但对于平行概念的理解,学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学中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二、目标分析:

  1、通过生活中的一些实例来体会平行线的概念(知识与技能)

  2、理解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通过学生观察、操作、讨论等数学小组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其实是充满无限的探索性和创造性。(过程与方法)

  3、在学生探索平行公理及其推论的过程中,体会从数学的角度来理解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

  三、根据以上对教材和目标的分析,所以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及难点总结如下:

  重点:学生通过观察、画图和讨论,共同探索平行公理的这一过程。

  由于七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处于初级阶段,且从未接触过反证思想

  难点:就是学生自己独立的对平行公理推论进行清晰说理这一问题。

  四、教法学法分析

  我将其归纳为一个4字要诀:动、探、乐、渗。

  1、动:通过多媒体动画情景,鼓励学生动手做、动笔画、动脑想、动口说;

  2、探: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

  3、乐:促使学生乐于学习、乐于思考、乐于探索,乐于创新;

  4、渗:不断渗透观察、猜想、归纳、类比等数学思维和方法给学生,力求做到“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让学生尝试自己来“说明道理”。

  五、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分别出示笔直的竹子,塔,国旗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其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图形例子让学生自己找出其共同点,引出平行线的课题及概念,锻炼学生自我发现,总结,表达的'能力!

  (2)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建立模型

  在木条转动的过程中,有没有直线a与直线b不相交的位置呢?

  设计意图:再次通过动态思维来强调两平行线之间没有交点的特点,加强学生的认识及记忆!

  接着向学生出示一个长方体,提问学生一个长方体不在同一平面的两条棱所在的直线是否相交,是否平行?

  设计意图:强调说明平行线是在同一平面内的基础条件上锁建立的,加强学生认识的印象!

  2、平行线的概念及结论

  在木条转动过程中存在一个直线a与直线b不相交的位置,这时直线a与b互相平行(parallel),记作a‖b,读作a平行于b,结论: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相交和平行两种。

  2、平行线的画法:(1)放(2)靠(3)推(4)画

  动手实践:

  3、过直线AB外一点P作直线AB的平行线,看看你能作出吗?能作出几条?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对平行线的初步了解及认识,立马让学生动手操作,学以致用,且强调画图的规范性,在此基础上引出平行公理及推论。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平行公理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也就是说:如果b‖a,c‖a,那么b‖c。

  (3)反馈练习落实新知

  1、巩固练习

  下面是几道判断题

  (1)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错)

  (2)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必平行。(对)

  (3)经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错)

  (4)在同一平面内的三条直线a、b、c,如果a‖b、b‖c,那么a‖c。(对)

  设计意图:通过判断题所设置的“同一平面”“不相交”“直线外一点”来直观考察学生掌握的基本知识情况,同时加强学生对基本概念和性质的理解与思考!

  2、综合运用

  读下列语句,并画出图形:

  (1)点P是直线AB外一点,直线CD经过点P,且与直线AB平行;

  (2)直线AB、CD是相交直线,点P是直线AB、CD外的一点,直线EF经过点P且与直线AB平行,与直线CD相交于E。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实际动手操作锻炼学生将知识化为动手的能力,使学生不光学习知识,更要锻炼他们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3、拓广探索

  通过小红为妈妈设计一个规定为三行,然后变换各种队形的广场舞队列,以此来引出平行、相交的相关知识点。

  小红的妈妈是舞蹈教师,有一次快到六一儿童节了,需要编排一个舞蹈,规定排成三行,然后变换各种队形。小红一听,高兴地对妈妈说:“这是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让我来替您参谋参谋。”小红利用我们刚学过的知识:平面内三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设计出了四种队形。小红的妈妈一看,果然好办法,队形变化多端。

  你知道小红是怎样设计的吗?

  设计意图:通过一个生活实例来应用学生学习的平行线,相交线里面两两相交以及交于一点的数学知识,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问题的意识和思想

  六、布置作业形成技能

  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所以我将本堂课的课后作业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是对本节课内容的一个反馈,选做题是对本节课知识的一个延伸。

  1、P19、第8题(必做)2、P41、第12题(选做)

  七、教学设计说明

  1、注重对学生几何学习兴趣的培养。

  2、注重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注重师生、生生间的交流。

  板书设计:

  5.2.1平行线

  1、平行线的定义:例题:

  2、平行线的画法:学生绘图区:

  3、平行公理:

  4、平行公理推论:课堂总结:

【七年级下册《探索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说课稿范文】相关文章: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马》说课稿范文02-14

《地毯下的尘土》说课稿(七年级下册)04-29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爸爸的花儿落了说课稿范文02-14

七年级语文下册《木兰诗》说课稿03-15

七年级下册《苏州园林》说课稿05-26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安塞腰鼓》说课稿02-22

七年级语文下册《在沙漠中心》说课稿06-02

七年级语文下册《观舞记》说课稿05-11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木兰诗》说课稿范例03-15

七年级下册《我爱这土地》说课稿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