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不等式及其解集》说课稿

时间:2024-10-30 09:45:23 赛赛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不等式及其解集》说课稿(精选6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不等式及其解集》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不等式及其解集》说课稿(精选6篇)

  《不等式及其解集》说课稿 1

  今天我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 : 《 不等式及其解集 》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在全书及章节的地位是:《 不等式及其解集 》是 新人教版 初中数学教材第 七 册第 九 章第 1 节内容、学生已初步体会到生活中的量与量之间的关系,有相等与不等的情形,就是有大小之分…… 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 等式 基础上,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不等式及一元一次不等式概念。理解不等式的解、解集,能正确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2)能力目标:

  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读图分析、收集处理信息、团结协作、语言表达的能力,以及通过师生 互动 ,初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对 《不等式及其解集》 的教学,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让学生初步认识到地理知识的优越性,同时渗透 安全教育 ;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通过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

  3、重点,难点以及确定的依据:

  本课中 不等式相关概念的理解和不等式的解集的表 是重点, 不等式解集的理解 是本课的难点,但由于学生年龄小,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弱,对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的理解难度大。下面,为了讲清重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三、教学策略(说教法):

  (一)教学手段:

  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我在教学过程中拟计划进行如下操作:

  1、“读(看)——议——讲”结合法

  2 、读图讨论法

  3 、教学过程中坚持启发式教学的原则

  基于本节课的特点: 第一节知识性特点 ,应着重采用 自主探讨 的教学方法。

  (二)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即“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 际安排教学内容。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

  在学生看图片 、讨论基础上,在教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教学法,师生交谈法、问答法、课堂讨论法,引导学生根据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及收集到的信息(感性材料)来理解课文中的'理论知识。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的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有效地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学以致用,落实教学目标。

  使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数学,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数学的基本理念。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数学知识,学习基础性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中要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明确的学习目的。教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四、学情分析:(说学法)

  1、学生特点分析:

  中学生心理学研究指出,初中阶段是智力发展的关键年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从年龄特点来看,初中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抓住学生特点,积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定能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生理上,青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生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知识障碍上:

  (1)知识掌握上,学生原有的知识 等式 ,许多学生出现知识遗忘,所以应 更学生更过的时间分组预习讨论 。

  (2)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障碍、不等式解集的表示方法知识,学生不易理解,所以教学中教师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3、动机和兴趣上:

  明确的学习目的。教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五、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一)课堂结构: 出示学习目标,预习展示 , 练习反馈 , 课堂自测, 布置作业 五 个部分。

  (二)教学简要过程:

  1、 出示学习目标,课前预习

  出示学习目标,学生观察学习目标,自主预习。

  设计意图: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分小组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同学之间进行合作交流,教师巡视指导,观察学生的探究方法,并倾听学生之间的探讨。

  【设计意图】:本次任务为本节课的核心任务,其目的是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理解本节几个概念,并通过学生的举例回答,从具体的实例中去掌握这几个概念。

  2 、预习反馈

  让学生自己来讲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用语言来概括这几个概念,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及抽象概念能力。

  3 、老师归纳,练习反馈

  归纳补充知识点,并进行练习反馈。针对每个知识点设置不同的练习。如

  1 ) 不等式的定义设置 , (判断)下列各式是否为不等式;

  (1)-2<5 (2)x+3> 2x (3)4x-2y<0 (4)a-2b

  (5)x2-2x+1<0 (6) a+b≠c (7)5m+3=8 (8)x≤-4

  2 ) 用不等式表示:

  ⑴ a与1的和是正数;

  ⑵ y的2倍与1的和小于3;

  ⑶ y的3倍与x的2倍的和是非负数 ;

  ⑷ x乘以3的积加上2最多为5。

  3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x=3是2x>1的解

  B、 x=3是2x>1的唯一解

  C、 x=3不是2x>1的解

  D、 x=3是2x>1的解集

  及认识不等式解集的表示方法有两种:最简形式与在数轴上表示。分组讨论找规律,记口诀。(定界点,定方向)相关题型:

  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1)x>-2; (2)x≤3; (3)y≤0

  找三名同学上台展示。展示学生的成果,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不等式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工具。

  4 、课堂自测

  检测学习本节课的掌握情况。

  5 、布置作业

  分层作业。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让每一名同学都 能完成 老师布置的任务,增强成就感及学习数学的兴趣、A类: 教科书P119,120:1,2,3;B 类: 卷:能力提高作业。

  《不等式及其解集》说课稿 2

  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一节《不等式及其解集》,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以及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1、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学生学习了等式,方程,方程组的概念,重点研究了解方程及方程组之后面临的一个新问题,不等式从某种程度上讲是等式的延伸,而在此之后,我们所要学的很多知识,比如,不等式的性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甚至以后的高等数学中所涉及到的优化问题都要用到本节课的内容,因此,本节课的内容在整个中学数学乃至整个数学领域都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思维变得更开阔,也对以后更好的学习各种科学知识有很大的帮助。

  2、教学目标

  新课标下的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及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必须体现三维目标,因此根据本课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知识水平和认知水平,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不等式的概念,理解不等式解集的意义,会用不等式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和不等式解集的表示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及归纳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经历由具体实例建立不等式模型的过程,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自发的寻找不等式的解

  (3)精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不等式类数学问题的讨论,逐步培养他们合作交流意识,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存在,并能将他们应用到生活的各个领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说教法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提供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多让学生交流合作。引导学生动脑筋思考,协助学生归纳总结知识重点,最终达到教学相长。因此,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以启发式教学为主,讨论、交流合作等方法为辅。先复习了已有的等式、方程的有关知识,然后举两个不能用等式表示的数量关系,接着让学生联想生活实际中的一些不等关系并举例,最后选择教材上的问题1让学生分组讨论,各组找出几个能满足该问题中未知数的值学生会发现各组所选数值的差异,紧接着引出解集的概念。这样由易到难层层深入,既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又符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也给了更多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通过让学生举例、思考、讨论、合作交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学习状态,充分体现老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三、说学法

  按照新课标的精神,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提倡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在本节课上,我一开始就让学生举例,然后分组合作找出满足问题1中不等式的未知数的`值,通过学生交流发现他们所找的值不完全相同,引出不等式解集的概念,最后加以适当的练习巩固本节课的知识。这样将大量时间还给了学生,让他们在做中学,学中做。使学生自觉实现知识的构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说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是丰富学生科学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而这正是我们教学的重要任务和目标,为了更好实现我们的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首先,引导学生回忆等式、方程及方程组的概念,然后提出:在现实生活中很多问题并不能简单的用等式或者方程来描述。比如,古代的舂米的方法,小时候玩的跷跷板的两端的力量如果都一样大,它还会翘来翘去吗?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不等关系的广泛存在,然后让学生独立思考,举出一些不能用等式表示的实例,(物理课上用到的天枰,两个人的身高等),引出不等式的概念。

  2、新授:

  (1)要求学生完成P123第2题,使学生能够熟练的用不等式表示一些数量关系。

  (2)选课本上的问题1,让学生独立理解题意后分组讨论,得出能够表达题意的不等式,并加以指导和更正,这样不仅符合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而且更好的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相互合作的能力。

  (3)分组合作,交流得出新知识(不等式的解)。

  将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一组经过讨论找到一个或几个满足问题1中的X值,推出一个代表说出并讲明理由。让大家发现问题:各组给出数字可能不一样,但它们都能满足问题1中的条件。老师给予表扬并肯定他们所给的都是问题中1不等式的解。

  学生归纳不等式的解的概念: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同时他们会发现,前面学的方程的解都只有一个,为什么今天所学不等式的解不止一个呢?引出解集的概念: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这样设计让学生充分表现自己,体现自己的价值。也正是新理念下的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

  3、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通过列不等式,找不等式的解,表示不等式的解集的梯度训练。使学生对所学的新知识进一步理解并掌握。这样安排,符合学生接受新事物的水平层次。从易到难,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4、课堂小结

  (1)让学生谈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他们学到了什么?

  (2)根据学生所谈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对本节课的重点加以强调,加深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

  以这种形式的小结,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每一位学生都提供了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

  5、作业:P128,2,3。

  作业量不大,但对所学新知识的运用体现的很明显。对学生更好的巩固新知是较好的选择。这样既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也不耽误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巩固。

  《不等式及其解集》说课稿 3

  说教材分析

  本章主要内容包括:不等式的有关基本概念,不等式的性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利用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和课题学习。此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过的方程(组)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不等式,教材首先从数量大小之分说起,这是人们熟知的客观事实。由大小,就有相等或不相等,例如,在引言中给出的不等式2+3>1+3,a+bc等,用等式可以研究相等关系,要研究不相等关系,也需要专门的数学工具,这就是不等式。

  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感受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了解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意义,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自发的寻找不等式的解,会把不等式的解集正确的表示在数轴上。

  2、数学思维

  经历由具体实例建立不等式模型的过程,经历探究不等式解与解集的不同意义的过程,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交流意识,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能将它们应用到生活的各个领域。

  说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正确理解不等式、不等式解与解集的`意义,把不等式的解集正确的表示在数轴上。

  2、难点:正确理解不等式解集的意义。

  说教学方法:

  探究、合作、质疑

  说教具:

  三角尺、多媒体课件

  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多媒体展示

  问题1:一辆匀速行驶的汽车在11:20距离A地50千米,要在12:00之前驶过A地,车速应满足什么条件?

  问题2:元宵佳节,在燃放各种礼花弹时,为了确保安全,人在点燃导火线后要在燃放前转移到10米以外的安全区域。已知导火线的燃烧速度为0、02米/秒,人离开的速度为4米/秒,那么导火线的长度应为多少厘米?

  设计意图:通过实例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合作探究新知

  (一)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

  学生活动:学生与同伴交流,小组展开讨论,在学生发表自己意见的基础上,归纳结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归纳不等式的定义,从而引出一元一次不等式。

  多媒体演示:

  下列式子中哪些是不等式?哪些是一元一次不等式?

  (1)a+b=b+a(2)-3<2(3)x≠1

  (4)x+3>6(5)2+1<3+5(6)2<5-x

  (二)不等式的解、不等式的解集。

  多媒体展示

  问题1、要使汽车在12:00以前驶过A地,你认为车速应该为多少呢?

  问题2、车速可以是每小时85千米吗?每小时82千米呢?每小时75.1千米呢?每小时74千米呢?

  问题3、我们曾经学过使方程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就是方程的解,我们也可以把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刚才同学们所说的这些数哪些是不等式2/3x>50的解呢?

  问题4、判断下列数中哪些是不等式2/3x>50的解:

  76,73,79,80,74、9,75、1,90,60

  你能找出这个不等式其它的解吗?它到底有多少个解?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规律?

  学生活动:让学生通过计算,动手验证,动脑思考,初步体会不等式解及其解集的意义,再归纳结论。

  设计意图: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有意识,有计划,有条理地设计一些引人入胜的问题,可让学生始终处在积极的思维状态,不知不觉中接受了新知识,分散了难点。

  (三)不等式解集的表示方法

  1、教师示范

  2、多媒体展示

  设计意图:教师示范,渗透着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为后续学习作了铺垫。

  三、巩固新知

  多媒体展示

  1、下列数值哪些是不等式x+3>6的解?哪些不是?

  -4,-2、5,0,1,2、5,3,3、2,4、8,8,12

  2、用不等式表示:

  (1)a是正数(2)a是负数

  (3)a与5的和小于7(4)a与2的差大于-7

  (5)a的4倍大于8(6)a的一半小于3

  3、直接想出不等式的解集,并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1)x+3>6(2)2x<8(3)x-2>0

  设计意图:巩固对不等式解及其解集的理解,并会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四、归纳总结

  1、不等式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

  2、不等式的解与不等式的解集;

  3、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的表示。

  五、布置作业

  1、书面作业:第134页1,2,3

  2、课外作业:第134页5—13。

  六、板书设计

  1、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

  2、不等式的解、不等式的解集。

  3、不等式解集的表示方法。

  《不等式及其解集》说课稿 4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很多人在自己的童年生活中,都做过跷跷板的游戏,当一个大人和一个小孩同时坐上等臂长的跷跷板的两边时会发生什么现象呢?这是什么原因呢?

  2、一辆匀速行驶的汽车在11:20时距离A地50千米,要在12:00到达A地,车速应该具备什么条件?如果要在12:00之前驶过A车速又应该满足什么条件?

  问题一:汽车能在12:00准时到达A地

  问题二:汽车能在12:00之前到达A地

  (意图:从实际问题引入不等式,同时从等式自然的过度到不等式)

  二、探究新知

  (一)不等式的概念

  上面的两组式子有什么不同点.

  在学生对比的基础,师生共同归纳得出,用不等符号连接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叫不等式

  练习1:下列式子是否是不等式?

  (1)-2<5(2)x+3>2x(3)4x-2y<0(4)a-2b

  (5)x2-2x+1<0(6)a+b≠c(7)5m+3=8(8)x≤-4

  练习2:用不等式表示:

  (1)a与1的和是正数;

  (2)a是非负数;

  (3)a与b的和不小于7;

  (4)a与2的差大于-1;

  (5)a的4倍不大于8;

  (6)a的一半小于3.

  (二)不等式的解、不等式的解集

  x+37中x=5满足不等式吗?

  我们把x=5带入不等式发现,左边=8右边=77成立,所以5是不等式x+37的解,不等式x+37还有其它的解吗?

  什么是不等式的解?

  学生总结:

  1、不等式的解就是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

  2、不等式的解不止一个;

  师生归纳:

  一般的,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的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求不等式的解集的过程叫解不等式

  练习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3是2x1的解B.x=3是2x1的唯一解

  C.x=3不是2x1的解D.x=3是2x1的解集

  4.下列数值哪些是不等式x+36的解?你能确定它的解集

  《不等式及其解集》说课稿 5

  [教学目标]

  1、 了解不等式概念,理解不等式的解集,能正确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2、培养学生的数感,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不等式的解集的表示。

  难点:不等式解集的确定。

  [教学设计]

  一、问题探知

  某班同学去植树,原计划每位同学植树4棵,但由于某组的10名同学另有任务,未能参加植树,其余同学每位植 请

  树6棵,结果仍未能完成计划任务,若以该班同学的人数为x,此时的x应满足怎样的关系式?

  依题意得4x>6(x—10)

  不等式:用“>”或“<”号表示大小关系的式子,叫不等式。

  解析:

  (1)用≠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也叫不等式

  (2)不等式中含有未知数,也可以不含有未知数;

  (3)注意不大于和不小于的说法

  例1 用不等式表示

  (1)a与1的和是正数;

  (2)y的2倍与1的和大于3;

  (3)x的一半与x的2倍的和是非正数;

  (4)c与4的和的30%不大于—2;

  (5)x除以2的商加上2,至多为5;

  (6)a与b两数的和的平方不可能大于3。

  二、不等式的解

  不等式的解: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不等式的解。

  解析:不等式的解可能不止一个。

  例2 下列各数中,哪些是不等是x+1<3的解?哪些不是?

  —3,—1,0,1,1、5,2.5,3,3.5

  解:略。

  练习:

  1、判断数:—3,—2,—1,0,1,2,3,是不是不等式2x+3<5 的解?再找出另外的小于0的解两个。

  2、下列各数:—5,—4,—3,—2,—1,0,1,2,3,4,5中,同时适合x+5<7和2x+2>0的.有哪几个数?

  三、不等式的解集

  1、不等式的解集: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是1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

  分析不等关系,渗透不等式的列法

  学生列出不等式,教师注意纠正错误

  明确验证解的方法,引入不等式的解集概念

  解析:解集是个范围

  例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x=3是不是不等式2x>1的解

  B、x=3是不是不等式2x>1的唯一解;

  C、x=3不是不等式2x>1的解;

  D、x=3是不等式2x>1的解集

  2、不等式解集的表示方法

  例4 在数轴上表示下列不等式的解集

  (1)x>—1;(2)x≥—1;(3)x<—1;(4)x≤—1

  分析:按画数轴,定界点,走方向的步骤答

  解:

  注意:

  1、实心点表示包括这个点,空心点表示不包括这个点

  2、大于向右走,小于向左走。

  练习:如图,表示的是不等式的解集,其中错误的是( )

  练习:

  1、在数轴上表示下列不等式的解集

  (1)x>3 (2)x<2 (3)y≥—1 (4)y≤0(5)x≠4

  2、教材128:1,2,3

  第3题:要求试着在数轴上表示

  [小结]

  1、 不等式的解和解集;

  2、不等式解集的表示方法。

  [作业]

  必做题:教科书134页习题:2题

  指导辨析

  总结规律和方法

  《不等式及其解集》说课稿 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理解不等式的解,不等式的解集,解不等式等概念,掌握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的集合的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并初步掌握对比的思想方法;

  3、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并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形结合的观点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不等式的解集的概念及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的方法。

  难点:不等式的解集的概念。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1、什么叫不等式?什么叫方程?什么叫方程的解?(请学生举例说明)

  2。用不等式表示:

  (1)x的3倍大于1; (2)y与5的差大于零;

  3。当x取下列数值时,不等式x+3<6是否成立?

  -4,3.5,4,-2.5,3,0,2.9。

  (2、3两题用投影仪打在屏幕上)

  二、讲授新课

  1、引导学生运用对比的方法,得出不等式的解的'概念

  2、不等式的解集及解不等式

  首先,向学生提出如下问题:

  不等式x+3<6,除了上面提到的,-4,-2.5,0,2.9是它的解外,还有没有其它的解?若有,解的个数是多少?它们的分布是有什么规律?

  (启发学生利用试验的方法,结合数轴直观研究。具体作法是,在数轴上将是x+3<6的解的数值-4,-2.5,0,2.9用实心圆点画出,将不是x+3<6的解的数值3.5,4,3用空心圆圈画出,好像是“挖去了”一样。如下图所示)

  然后,启发学生,通过观察这些点在数轴上的分布情况,可看出寻求不等式x+3<6的解的关键值是“3”,用小于3的任何数替代x,不等式x+3<6均成立;用大于或等于3的任何数替代x,不等式x+3<6均不成立。即能使不等式x+3<6成立的未知数x的值是小于3的所有数,用不等式表示为x<3。把能够使不等式x+3<6成立的所有x值的集合叫做不等式x+3<6的解的集合。简称不等式x+3<6的解集,记作x<3。

  最后,请学生总结出不等式的解集及解不等式的概念。(若学生总结有困难,教师可作适当的启发、补充)

  一般地说,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的集合。简称为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不等式一般有无限多个解。

  求不等式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

  3、启发学生如何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我们知道解不等式不能只求个别解,而应求它的解集。一般而言,不等式的解集不是由一个数或几个数组成的,而是由无限多个数组成的,如x<3。那么如何在数轴上直观地表示不等式x+3<6的解集x<3呢?(先让学生想一想,然后请一名学生到黑板上试着用数轴表示一下,其余同学在下面自行完成,教师巡视,并针对黑板上板演的结果做讲解)

  在数轴上表示3的点的左边部分,表示解集x<3。如下图所示。

  由于x=3不是不等式x+3<6的解,所以其中表示3的点用空心圆圈标出来。(表示挖去x=3这个点)

  记号“≥”读作大于或等于,既不小于;记号“≤”读作小于或等于,即不大于。

  例如不等式x+5≥3的解集是x≥-2(想一想,为什么?并请一名学生回答)在数轴上表示如下图。

  即用数轴上表示-2的点和它的右边部分表示出来。由于解中包含X=-2,故其中表示-2的点用实心圆点表示。

  此处,教师应强调,这里特别要注意区别是用空心圆圈“°”还是用实心圆点“·”,是左边部分,还是右边部分。

  三、师生共同小结

  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1、如何区别不等式的解,不等式的解集及解不等式这几个概念?

  2、找出一元一次方程与不等式在“解”,“求解”等概念上的异同点。

  3、记号“≥”、“≤”各表示什么含义?

  4、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解集时应注意什么?

  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再强调指出,不等式的解、不等式的解集及解不等式这三者的定义是区别它们的唯一标准;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解集时,需特别注意解的范围的分界点,以便在数轴上正确使用空心圆圈“°”和实心圆点“·”。

【《不等式及其解集》说课稿】相关文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说课稿04-18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说课稿范文(精选10篇)04-23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说课稿12-22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说课稿05-09

说课稿范文锦集04-04

说课稿模板锦集05-31

《进学解》原文及翻译07-26

未解之谜作文01-05

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说课稿04-30

关于说课稿范文锦集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