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圆的认识》说课稿

时间:2024-09-28 21:50:17 秀雯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圆的认识》说课稿范文(精选10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圆的认识》说课稿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圆的认识》说课稿范文(精选10篇)

  《圆的认识》说课稿 1

  一、说教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节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图形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从学习直线图形的认识到学习曲线图形的认识,不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是学生认识发展的又一次飞跃。本节课通过圆的认识的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同时也渗透了曲线图形与直线图形的关系。因此,通过圆的有关知识的学习,不仅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也为以后学习圆柱、圆锥等知识打下的良好的基础。

  二、说学情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比如骑过的自行车,有一些学生可能还用过圆规,对圆有一些了解,但只是直观的认识。另外学生在低年级时已对圆有了初步感知,但对于建立正确的圆的概念以及掌握圆的特征还是比较困难。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根据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并能用字母表示对应的名称。

  【过程与方法】

  通过运用画、折、量等多种手段,理解同圆或等圆中半径和直径的特征和关系,增强观察、分析、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圆的了解,进一步体会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圆的各部分名称和特征,用圆规正确地画圆。

  难点:归纳并理解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五、说教法学法

  针对本学段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以及他们现在的知识水平。我将采用启发式,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让尽可能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课堂上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与学生“同甘共苦”一起体验成功的喜悦,创造一个轻松,高效的学习氛围。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首先是导入环节,我先让学生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哪些?学生回忆交流: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

  我顺势展示教材图片:从奇妙的自然界到文明的人类社会,从手工艺品到各种建筑……到处都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圆。让学生说说自己所见过的圆吗?并思考一下圆有哪些特征,引出课题圆的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简短的“平面图形有哪些”的谈话直接引出课题,简洁明了,同时无形中也巩固了“圆是平面图形”这一知识点;学生对圆已有一定的认识,因此通过主题图欣赏生活中的圆,让学生找找自己生活中见过的圆,使学生对圆有了初步的了解,激发了进一步学习圆的兴趣。

  (二)探究新知

  接下来是探究新知环节,尝试运用不同的工具画圆。

  这是学生会有利用圆形的实物模型的外框画圆、用线绕钉子旋转画圆;用三角尺等等,我顺势引出运用圆规画圆。先用课件出示圆规图片,帮助学生认识圆规。指出圆规的`组成:一只“带有针尖的脚”,一只“装有铅笔的脚”。

  学生自己尝试画圆,边尝试边小结方法:定好两脚间的距离——把带有针尖的脚固定在一点上——把装有铅笔的脚旋转一周,就画出一个圆。

  在画图过程中,我让学生说说用圆规画圆要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学习画圆的过程让学生充分经历了自主尝试的过程,从最初的利用实物外框、三角尺等工具画圆,让学生经历了从实物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运用圆规画圆,重点说说画圆时的注意事项,更是培养了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数学素养。

  (三)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通过刚才的画图,我会展示几份学生用圆规画的圆。并提问:为什么都用圆规画圆,圆的大小都不同呢?这跟谁有关呢?(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半径……)

  接下来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和概念。我会让学生将名称标在自己画的那个圆上,标注圆心(o)、直径(d)、半径(r),并判断图中哪些是直径,哪些是半径。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同学画的圆,带着“为什么圆的大小不同、同学说的半径又是什么”等疑问,学生很好奇地自学教材内容,并在图上标注名称,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了课堂效率,又及时巩固了知识。

  结合画圆的方法,进一步认识半径和圆心。

  并引导学生总结:圆的大小由什么决定?(由半径决定。)那圆的位置呢?(由圆心决定。)

  设计意图:明确了各部分的名称,再让学生思考如何画大小不同、位置不同的圆,初步感受半径决定圆的大小,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将学生的实践操作提升到理论的层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探索半径、直径的特征及关系

  接下来我会带领学生一起探究半径、直径的特征及关系。

  请每位学生在纸上画一个与刚才的圆的位置与大小都不同的圆,再画一个与刚才的圆大小相同的圆。将三个圆剪下来。选一个圆形纸片,沿任意一条直径折一折。(发现:沿直径对折,两侧完全重合;圆是轴对称图形,任意一条直径都是它的对称轴;中心点为圆心。)

  在一个圆内任意画它的半径和直径,并量一量。通过画图、测量等活动发现:在同圆或等圆中,所有半径都相等,所有直径都相等,半径长度是直径长度的一半,直径长度是半径长度的2倍。

  设计意图:学生在画一画、折一折、量一量等一系列活动中,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主动探索,从而明确直径和半径的关系,提升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归纳能力,同时也经历了知识形成的过程,体验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习的信心。

  (五)小结作业

  我会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在作业布置环节,我会大家思考两个问题:

  (1)餐桌为什么做成圆形?

  (2)为什么这些都称为圆桌会议?

  设计意图:设计这个环节是希望通过解释生活中的一些有关圆的现象,加深学生对圆的认识,如:餐桌做成圆形是因为圆周上每个点到中心的距离相同,这意味着每个人夹菜距离相同,对就餐的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圆桌会议更是体现公平的理念;这也是对圆的本质属性更高层次的体验。

  七、说板书设计

  通过设计合理、明了简结的板书,突出了本节课的知识重点,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圆的认识

  圆有圆心、直径和半径,其中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直径)确定圆的大小。

  同圆中,所有的半径(直径)都相等,直径是半径的2倍。

  《圆的认识》说课稿 2

  一、说教材

  圆的认识是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较为重要的教学内容。这节教材的内容有:画圆的步骤和方法,圆心、半径和直径的认识,圆的特征。教材通过对圆的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初步感受曲线图形与直线图形的关系。这样不仅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从空间观念方面来说,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通过圆的有关知识的学习,不仅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以后学习圆柱、圆锥等知识打好基础。

  教材的编排思路是先借助实物揭示出“圆”,让学生感受到圆与现实的密切联系,再引导学生通过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等活动,帮助学生认识直径、半径、圆心等概念,同时掌握圆的基本特征。再引导学生借助“圆规”方式画,再次感受圆的特征,并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这样的编排,学生对于圆的相关概念及特征的理解和把握一般都是建立在教师的明确指引和调控之下,学生相对独立的探索空间不够,而与此同时,学生对于圆所内涵的文化特性也无从感受、体验。基于以上认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旨在加强操作、研讨等数学活动,通过小组学习这种主要形式,引导学生实践、探索,逐步形成圆的表象,掌握圆的特征。教学尽可能多的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尝试成功的愉悦。另一方面,又借助媒体,将自然、社会、历史、数学等各个领域中的“圆”有效整合进本课教学,充分放大圆所内涵的文化特性。

  二、说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教学知识与技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因此,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点:

  教学目标

  1、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知道同一圆内直径、半径的特征,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2、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在同一个圆里直径和半径的关系,并能根据这种关系求圆的直径或半径。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知道圆各部分名称与关系

  2、学会画圆

  教学难点:画出规定条件的圆

  三、说教学方法

  1、教法。

  思维往往是从动手开始的,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用多种感官参与到知识的生成过程中。要解决数学知识抽象性与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关键是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本节课在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圆的特征,教学圆的画法时,安排了让学生折一折、画一画、指一指、比一比、量一量等动手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参与讨论,让他们探索、发现圆的特征。

  2、学法。

  教师不单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所以我在学法上安排了: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等方法。教学圆的特征时,主要采用了操作法,学生借助圆形纸片,通过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使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发现特征后,能用语言表达出来,培养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能自学的尽量让学生自学,教学圆的画法时,采用了尝试法与操作法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概括能力、探索精神和尝试精神。

  四、说教学过程

  首先我会让学生举举生活中的例子。“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的?”学生可能会说出:硬币、光碟、路标、钟面、车轮等,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圆的。让学生初步感知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接着我会出示多媒体课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初步感知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接着,我会出示的两组图形,第一组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第二组就是刚认识的圆,通过对比,可以清楚地看到,第一组图形是由线段首尾连接所围成的,而圆是由曲线所围成的,形成正确表象——圆是一种平面上的曲线图形。

  1、找圆心、认识半径、直径

  首先让学生把事先准备好的圆形纸对折后打开,用笔和直尺把折痕画出来,并在圆形纸的其他位置上重复上面的折纸活动二、三次。操作后,问:“你发现了什么?”通过自学课本让学生自己去了解它们的名称和特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2、掌握画圆方法

  在教学画圆的过程中,我同样会放手让同学们大胆的动脑,动手探索不同的画圆方法。学生可能会想到借助圆形物体画圆,用绕线钉子画圆,还有用圆规画圆等等。最后我会让学生自学画圆的方法,通过学生的汇报,我引导他们归纳出画圆的一般步骤:(1)定点(也就是定圆心的位置)(2)定长(也就是定半径的长度),(3)旋转画圆。接着我会示范一次画圆的方法,强调画好后要标出圆心,半径和直径。

  3、利用特征,解决问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充满数学。新课标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使用价值。

  《圆的认识》说课稿 3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第一节内容《认识圆》,主要内容有:用圆规画圆、了解圆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等。

  2、教材简析:

  圆是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也是最简单的曲线图形。学生已经对圆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圆形的物体,并通过观察使学生认识圆的形状。再指导学生独立完成画圆的操作过程,掌握圆的画法。经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

  3、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3)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想等数学活动过程认识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探索能力。

  4、教学重点:会使用圆规画圆,知道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5、教学难点:用圆规画圆。

  二、学生分析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空间观念比较薄弱,动手操作能力比较低;本校处在城乡结合处,家庭辅导能力较低,学生接受能力较差;学生的学习水平差距较大,小组合作意识不强,鉴于以前学习长、正方形等是直线平面图形,而圆是曲线平面图形,估计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方面会存在一些困难。

  三、说教法学法

  1、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教师要激活学生的先前经验,激发学习热情,让学生在经历、体验和运用中真正感悟知识。本节课我以学生亲自动手制作车轮为主线,在动手中引导学生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圆的特征,以及教学圆的画法时,有目的、有意识地安排了让学生折一折、画一画、比一比、量一量等动手实践活动,启发学生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参加交流、讨论,用耳去辨析同学们的答案。

  2、教学中理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淡化教师的主观影响,让学生自己在实践中产生问题意识,自己探究、尝试,修正错误,总结规律,从而主动获取知识。

  3、本节课我采用了操作、探究、讨论、发现等教学方法。学生的学法与教法相对应,让学生主动探索、主动交流、主动提问。通过教具的直观演示将演示、观察、操作、思维与语言表达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对圆有一个形象的感知。同时作用于学生的感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创新意识。

  四、说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由课前准备的纸做的车轮(车轮有正方形的、圆形的),让两名学生滚车轮比赛来创设情境,通过学生讨论、交流,导入新课,让学生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知道圆形的车轮既快速又平稳,使数学的'内容充满人文色彩。在体现了社会性和时代感的同时,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及强烈的探究欲望生动活泼,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动手实践,发现新知

  通过折一折,量一量,画一画等一系列开放性活动,把学生变被动"学数学"为主动"做数学"。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中老师一步步引导学生探索圆的各部分名称,同一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等等,让学生掌握了数学的一些思想方法,理解了圆的基础知识,还训练了一些基本技能。尤为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

  精神与合作精神,体验了数学学习的快乐,让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

  (三)、巩固练习

  通过填空、判断、操作等练习让学生更深入了解圆,充分理解在同一个圆里半径与直径的关系,做到首尾呼应,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又服务于现实生活,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四)、小结体验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最后,让学生用右手食指画一个圆满的句号,结束课堂。

  《圆的认识》说课稿 4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数学第十一册第四单元《圆》的第一节内容《圆的认识》,主要内容有:用圆规画圆、了解圆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等。

  2、教学内容及其所处的位置与作用

  “圆的认识”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它是几何初步知识内容,既是一节起始课,也是后继学习“圆的周长”、“圆的面积”、“圆柱”、“圆锥”的基础。

  3、教材简析:

  圆是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也是最简单的曲线图形。《圆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图形的认识和面积计算,以及对圆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从学习直线图形的知识,到学习曲线图形的知识,不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教材通过对圆的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同时,也渗透了曲线图形和直线图形的关系。这样不仅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从空间观念方面来说,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因此,通过对圆的认识,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今后学习圆的周长、圆的面积、圆柱、圆锥等知识打好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对“空间与图形”领域提出了这样一条具体目标: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和圆,会用圆规画圆;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本人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画一画、折一折、量一量等活动,观察、体会圆的`特征,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在同圆或等圆中直径与半径之间的关系。了解、掌握多种画圆的方法,并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想象与验证、观察与分析、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圆的各点分布均匀性和广泛的对称性,同时获得思维的进一步发展与提升。

  3、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具体的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并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三、说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圆上”的概念,归纳圆的特征。

  教学准备:

  学生:剪刀、白纸若干张、彩笔、圆规、直尺、圆形物体一个

  教师:课件、圆规、直尺、圆形纸片等

  四、说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我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用“情境教学法”,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研究圆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用“活动探究法”让学生主动探索,实践操作,在动手中引导学生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及具体特征。用“小组合作法”让同学们在小组活动中,相互合作,通过让学生画一画、指一指、比一比、量一量等动手实践活动,启发学生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参加讨论,用耳去辨析同学们的答案,学会画圆。

  五、说教学过程

  新课程标准为我们教师展示了一个崭新的教育教学理念,面对着实实在在的孩子,我的设计本着既要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培训,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的教学思想,对本节课的教学,我精心设计了二个主要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首先复习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哪些?这些图形都是用什么线围成的?简单说出这些图形的特征。

  (二)、突出主体、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圆

  首先我会让学生举举生活中的例子。“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的?”学生可能会说出:硬币、光碟、路标、钟面、车轮等,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圆的。让学生初步感知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接着,我会出示的两组图形,形成正确表象——圆是一种平面上的曲线图形。

  2、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和特征

  (1)找圆心

  首先让学生把事先准备好的圆形纸对折后打开,用笔和直尺把折痕画出来,并在圆形纸的其他位置上重复上面的折纸活动二、三次。操作后,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亲手操作后,发现所有的折痕都会相交于一点。这些折痕的交点,正好在圆的正中心,我们数学上把这一点叫作圆心,用字母“O”来表示。(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直观操作,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动作化”,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并有意设置一些认知冲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2)认识半径、直径

  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让学生通过动手画一画,小组议一议,引导他们归纳总结出:在同一个圆里,半径能画无数条,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

  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直径,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在这里因为有半径的知识做基础,我会尝试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探讨直径的知识,引导他们归纳总结出,在同一个圆里直径也能画无数条,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

  (3)探讨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分组讨论在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有什么关系?通过测量和比较,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半径是直径的一半、直径是半径的2倍关系。得出d=2r与r=d/2的字母公式,并在练习中通过填表强调了圆内半径与直径的对应关系,还要求学生在圆内一些线段中,找出半径和直径。(设计意图:合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动眼,自主探索知识的形成与发展,并及时巩固学习成果。)

  3、掌握画圆方法

  在教学画圆的过程中,我同样会放手让同学们大胆的动脑,动手探索不同的画圆方法。学生可能会想到借助圆形物体画圆,用绕线钉子画圆,还有用圆规画圆等等。最后我会试着让学生用圆规在练习本上画圆,并要求一边画,一边想画圆的步骤有哪些。通过学生的汇报,我引导他们归纳出画圆的一般步骤:(1)定点(也就是定圆心的位置)(2)定长(也就是定半径的长度),(3)旋转画圆。接着我会示范一次画圆的方法,强调画好后要标出圆心,半径和直径。

  六、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一

  1判断:

  (1)在同一个圆内可以画100条直径。

  (2)所有的圆的直径都相等。

  (3)等圆的半径都相等。

  (4)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5)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6)半径是2厘米的圆比直径是3厘米的圆大。

  2、选择题:

  (1)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 )。

  A.半径长度B.直径长度

  (2)从圆心到( )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半径。

  A.圆心B.圆外C.圆上

  (3)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 )叫直径。

  A.直线B.线段C.射线

  3、想一想1:车轮为什么是圆形的?车轴应装在什么位置?

  想一想2:井盖为什么做成圆形的?

  (这些题进一步加深对圆的认识,并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和判断能力。)

  七、拓展练习

  在操场如何画半径是5米的大圆?

  《圆的认识》说课稿 5

  一、说教学目标的设置。

  依据《教师教学用书》中呈现的单元教学目标如下:

  认识圆,掌握圆的基本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相互关系;学会用圆规画圆。教参要求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掌握”包含了两个层次:一个是叙述,二是能解决相关习题。“理解”包含了举例、转换、比较。

  二、说教材分析:

  《圆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在学生已经直观的认识了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既是学生学习曲线图形的开始也是以后学习圆的周长、面积和圆锥的基础,在整个几何教学体系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教材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圆的特征并理解各部分名称,学会画圆并掌握半径与直径的关系。虽然六年级的学生从一年级起便开始认识圆,但还未建立正确的圆的概念,加上本节教材也并没有给圆下一个准确的定义,主要是通过观察演示,动手操作使学生感知并了解圆。

  三、说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有着丰富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但空间观念比较薄弱,动手操作能力较低,学生学习水平差距较大,小组合作意识不强,在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方面会存在一些困难。理解这圆的许多概念,掌握半径与直径的关系,画出指定位置和大小的圆就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四、说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理解圆心、半径、直径的意义。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同一个圆里(或等圆)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2)、掌握画圆的方法,能够根据条件画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具体的情境,体验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在探索中发现圆的特征以及画圆。

  教学难点:理解同一个圆里(或等圆)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五、说教法、学法。

  《课标》强调,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本节课我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主要运用操作、探究、讨论、发现等教学方法,发现和掌握圆的特征。让学生在做中学,让学生通过“画一画、剪一剪、折一折、说一说”,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六、说过程设计。

  第一环节让学生在猜谜语中引出质疑,调节了学生学习的激情,为下面的学习开了个好头。

  在第二环节中首先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不同工具寻找画圆的方法,体会画法的优缺点,从而找出正确的画圆方法,在老师示范的引领下,学会画圆达成学习目标。其次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探究出什么是圆心。给学生提供了一次开放的从事探究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比一比、画一画、议一议中得出半径、直径的定义和特征,达成目标。利用数学研讨会的形式,为学生创设个性发展的平台,引导学生、让学生在汇报、倾听、思考和不断的争论中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使认识得以完善、升华,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我给予及时点拨,这样在研讨活动结束时,学生便明确了圆的特征。除此之外,学生还发现直径与半径之间也有联系,自然而然达成了目标。

  第三环节和第四环节让学生通过实际分析、比较,加深对知识的巩固和应用,辅助以上目标的达成。

  七、说评价检测

  最后设计了3道评价样题,来综合检测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同时也落实了目标的达成度,从而做到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做到及时反馈。

  八、道德课堂的体现

  纵观本节课的教学,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学生始终是教学的主体,课堂成了学生的活动室、实验室,而教师犹如是球场外的教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润物无声中,达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圆满的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圆的认识》说课稿 6

  一、说教材

  圆的认识是小学数学第 11 册第四单元圆中较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孩子学过了平面直线图形的认识和圆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研究曲线图形的开始,是孩子认识发展的又一次飞跃。本课时的教学是进一步学习圆的周长和面积的重要基础,同时对发展孩子的空间观念也很重要。

  二、说教学方法

  遵循“教师为主导,孩子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原则,孩子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关键处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如:电脑的演示、练习的设计、学法的指导、讨论的组织,没有教师精心的安排是不行的。

  1、教法:以演示法、尝试法为主。

  采用教师引导下,课堂教学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教师演示与孩子尝试相结合、充分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功能,以多媒体图象、文字、声音,动画的综合运用来吸引孩子,刺激孩子的感官,启迪思维,从而深刻的理解新知。

  2 、学法。教师不单要把知识传授给孩子,更重要的是教给孩子获取知识的方法,所以我很注重学法的指导。

  以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为主线,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教学圆的特征时,主要采用了操作法,孩子借助圆形纸片,通过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使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发现特征后,能用语言表达出来,培养孩子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能自学的尽量让孩子自学,教学圆的画法时,采用了尝试法与操作法相结合,以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概括能力、探索精神和尝试精神;教学半径与直径的关系时,主要采用了讨论法,使个人实践与小组合作学习,互相讨论相结合,孩子取长补短,团结协作,有利于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三、说过程和意图

  (一)复习铺垫 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认识过哪些平面几何图形?旧知识的复习,为新知识学习做好铺垫。教师有意分类,导出圆是平面上的曲线图形。从而导入新课。

  (二)动手操作 探索新知

  1 、感知圆,使孩子对圆有足够的感性认识。

  ①举实例 ②借助实物比照画圆 ③剪出圆形纸片

  小孩子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由孩子熟悉的圆形物体引入。再借助实物比照画圆。由实物→图形→特征,符合几何知识教学的结构。

  2 、实验操作,抽象概念。

  思维与动手密不可分、教师引导孩子借助圆形纸片,通过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等活动,有意识地对折痕进行观察,让他们探索、发现圆的特征。

  ①认识圆心、半径。懂得:圆中心的一点,叫做圆心;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半径。孩子悟出圆的特征,在感性认以的基础上,形成理性认识,符合认知规律。

  A:画半径比赛:谁画的半径最多。(谁画完了吗?)

  B:它们的长度都相等吗?为什么?

  当孩子通过比赛、测量得出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有无数条,长度都相等。

  ②认识直径

  A:观察折痕有什么特点?让孩子懂得: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直径。B:组织孩子分小组讨论,你能否发现直径有什么特征?为什么?留给孩子思维的.空间和机会,启迪孩子的思维。C:汇报得出:同一个圆里,直径有无数条,长度都相等。

  ③认识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直径和半径的关系,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又是继续学习圆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适时地组织孩子进行讨论: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与半径又有什么关系?孩子通过动手、测量、观察、比较等活动后,各抒己见、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我力争为孩子创造一个平等和谐、活跃的课堂学习的气氛,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使他们获得在群体中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有利于在实践中获得感性认识内化为表象,形成思维;同时培养孩子团结协作的互助精神。更重要的是让孩子讲清用什么办法得出“在同圆或等圆中,直径的长度等于半径的 2 倍”这一结果的。

  3 、师生小结圆的特征。

  (三)感知形成 操作画圆

  1 、观察电脑投影,演示圆的形成,向孩子渗透圆是与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

  2 、让孩子自学课本,尝试画圆的步骤及应注意的问题。

  ①介绍圆规

  ②自学画圆步骤,尝试画圆

  ③讨论:怎样用圆规画圆?

  ④汇报、教师示范画圆。

  让孩子尝试画圆,碰到困难时,教师才给予适度指导。如:圆规的正确握法等。画任意圆是不难的,较难的是给定直径长度画圆。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孩子画圆时,由不熟练到熟练,由画任意圆到按给定半径长度画圆,再到给定直径长度画圆,循序而渐进。再次借助多媒体演示,感知圆的形成,结合实际操作,关键让孩子体会圆规两脚的距离即半径,体会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有利于加深对圆的特征的认识。圆的画法是本课时又一个教学难点,我采用操作法与尝试法相结合,力求花最少的时间获得最佳效果,充分发挥孩子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尝试精神。

  (四)综合练习 启智培能

  精心安排课堂练习,以教材为主,在不脱离教材的同时,突出思维训练,形式多样,孩子乐于参与,课堂气氛和谐、有利巩固所学知识,开拓孩子思维。

  1 、基础训练:判断题和练习二十五第五题。

  使孩子加深对概念的认识,巩固圆的特征。

  2 、发散练习:下面图形你看到了什么条件?联想到了什么条件?

  培养孩子的发散思维。

  3 、实际应用: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的?车轴应装在哪里?

  经孩子讨论自己得出结论,再用多媒体演示。趣味性展示了用圆形、方形、椭圆形做成的三种车轮在行进中的优劣,进一步感受到车轮要做成圆的道理。努力把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让孩子体验成功的喜悦,又使课之将终,而趣犹在。

  (五)总结

  简要总结,使孩子明确学习目的,利于系统的掌握知识。

  (六)作业

  1 、练习二十五第4题

  2 、思考:你能想办法在操场上画一个很大的圆吗?作业布置适度、适量力争减轻孩子的课业负担,又把培养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延续到课外。

  (七)板书设计

  力求简明扼要、条理分明、布局合理,体现形式美和简洁美。把知识的重点鲜明地在孩子眼前。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加深孩子的印象。

  《圆的认识》说课稿 7

  一、教学设计理念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并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课例我让学生自己动手来折圆纸片、同学之间合作交流,共同探究圆的一些特征。这样的组织教学,使整节课充满了“做数学”的过程,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展现。

  现代信息技术是为教学服务的,其主要功能就是“提供学生学习背景,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本课例的教学设计还着力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经历体验的过程,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学能力。

  二、教材分析

  “圆的认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十一册第四单元P55—58页的内容。

  本单元教材教学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和面积、轴对称图形。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过了一些常见平面图形的认识,有关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以及在低年级直观认识圆的基础上教学的。学生从学习直线图形的知识,到学习曲线图形的知识,不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

  《圆的认识》是这一单元的第一节课,是这一单元中较为重要的教学内容。本课时的教学是进一步学习圆的周长和面积的重要基础,同时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也很重要。

  三、学生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趣。学习素材的选取与呈现以及学习活动的安排更应当关注数学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使他们感觉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而且学数学是有用的、必要的,从而愿意并且想学数学。对于本节课教学的圆学生在生活中有大量的接触,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基础,同时学生具备了很强的动手操作能力,有较强的交流与表达的愿望,使课堂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成为可能。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合作、探究、游戏等活动认识圆各部分的名称;通过画一画、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等方法发现圆的特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动手实践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美以及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数学传统文化知识,感受圆的美、生活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五、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圆的各部分名称和特征,让学生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教学难点:同圆或等圆中的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六、教法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在本年段的教学建议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创设一个自主性、研究性、协作性的教学环境,构建一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协作学习。

  七、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圆规,三角板,课件。

  学生准备:圆规,尺子,白纸,圆片等。

  八、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赛车比赛吗?当你们看着运动员骑着自行车在赛道上飞奔的时候,什么感觉?老师也准备参加赛车比赛,还专门设计了三款自行车,可是选择其中哪辆车去参加自行车比赛呢?出示三辆自行车图(第一辆椭圆形轮子、第二辆正方形轮子、第三辆圆形轮子)

  学生讨论回答:选择第三辆车

  师:为什么大家都选择了第三辆车子呢?

  生:因为第三辆车子的轮子是圆形的,骑得快。

  师:为什么车子的轮子都做成圆形的?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走进圆的世界,去探索有关圆的知识。

  (板书课题——认识圆)

  【设计意图: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课,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学生积累丰富的感性认知材料,为探究新知打好铺垫。】

  (二)、自主探索,获得新知

  1.感知圆。

  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车轮是圆的以外,在周围的物体上哪里还有圆?

  学生举例: ①硬币的边是圆的;②圆桌的边也是圆的;③有些钟表的外形象也是圆的……

  师:(出示课件)如果我们沿着这些物体的外沿画下来,就得到了一个圆,圆和咱们原来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四边形相比有什么不同?

  三角形和四边形都是由什么围成的?(线段)我们就把它们叫做平面上的`直线图形。而圆是什么围成的?(曲线)所以,我们就把圆叫做平面上的曲线图形。

  【设计意图:学生初步认识圆的基础上,采取让学生举实例的方法,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圆的表象认识。既注意了新旧知识的衔接,又注意了学生的思维特点,为进一步认识圆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初步感知圆的特征。】

  2.探究圆。

  (1)认识圆心

  先把圆对折、打开,换个方向,再对折,再打开……这样反复折几次,折过若干次后,你发现了什么?(在圆内出现了许多折痕)

  仔细观察一下,这些折痕总在圆的什么地方相交?(圆的中心一点)

  教师指出:我们把圆中心的这一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

  教师板书:圆心O

  【教学设计】借助直观、形象的教具,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2)认识半径

  用尺子量一量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看一看,可以发现什么?

  (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教师指出:我们把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教师在圆内画出一条半径,并板书:半径r)

  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

  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

  教师板书: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

  (3)认识直径

  我们把圆对折时,每条折痕都从圆的什么地方通过?两端都在圆的什么地方?

  指出:我们把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直径一般用字母d来表示.(教师在圆内画出一条直径,并板书:直径d)

  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出多少条直径?

  自己用尺子量一量同一个圆里的几条直径,看一看,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吗?

  教师板书: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

  (4)小结: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直径的长度也都相等.

  (5)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讨论: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与半径的长度又有什么关系呢?

  生1:同一个圆里直径是半径的2倍,或者说半径是直径的一半,我们是通过量来的。

  生2:同一个圆里直径是半径的2倍,或者说半径是直径的1/2。我们是这样想出来的:

  圆心把直径分成了相等的两部分,每一部分是半径,所以说直径是半径的2倍,或者说半径是直径的1/2。

  师:你们回答都对。(板书:d=2r或r= d/2)

  练习:对口令,看看谁的反应快。(已知直径求半径,以及已知半径求直径。)

  【设计意图】让学生能够直观、形象、深刻、准确地理解有关圆的数学名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让学生操作的形式来突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并让学生体验自主探索获得成功的喜悦的情感过程。

  3.画圆

  出示课件,同学们请看看这几个圆一样大吗?他们各自在什么位置?为什么?(发现半径不一样)(半径决定圆的大小)(发现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1).学生画圆(要求:先用瓶盖画圆,但要画比其大的和小的圆就不行了,不方便)

  (2).画各种大小的圆怎么办(思考用圆规怎么画,学生先说,然后小组探索用圆规画圆要注意那些方面)

  (3).教师示范画圆.

  ① 圆规两脚间的距离也就是什么? ② 针尖固定的这一点也就是什么?③ 注意旋转的技巧。 强调: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不能改变,有针尖的一脚不能移动,旋转时要把重心放在有针尖的一脚.

  概括三点: ① 按要求确定圆规两脚间的距离,也就是定半径。 ② 把装有针尖的一脚固定在一点上,也就是定圆心。 ③ 最后按一定的技巧旋转一周。 这样就可画出一个圆。

  (4).归纳板书:1.定半径;2.定圆心;3.旋转一周.

  (三)、巩固练习

  我们就用刚才的发现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1. 用圆规画出半径是2厘米的一个圆,并用字母O、r、d分别标出它的圆心、半径、和直径。

  2.说一说车轮为什么都做成圆的?车轴应装在什么位置?

  (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

  3. 草地上的木桩上拴了一头小牛,想一想,这头小牛吃草的最大范围会是一个什么形状呢?(圆)

  如果小牛吃了一圈的草,但还没有吃饱呢,你能帮帮它吗?(把绳子放长一点)

  同学们想想,绳子在这里相当于圆的什么?(半径)

  绳子变长了,圆也变大了,你能说说圆的大小由什么决定的吗?(半径)

  如果这头小牛还没有吃饱,除了放长绳子外,你还可以怎么样帮它?学生思考,回答:移动木桩

  同学们想想,木桩在这里相当于什么?(圆心)

  木桩移动了,圆的位置也变化了,看来圆的位置是由什么决定的?(圆心)

  4.画出各种大小、不同颜色的圆,组合出一幅美丽的图画。

  【设计意图】及时进行趣味性练习,有利于巩固新知,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收获包括知识、能力、方法、情感等全方位的体会,表扬激励,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九.板书设计

  圆的认识

  圆心O 半径r 直径d

  d=2r或r= d/2

  板书设计简明,力求突出重点,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十、教学评价

  圆的认识”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空间与图形”领域内容的一部分,这些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对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是很有帮助的。

  教学“圆的认识”这一内容时,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来感知圆各部分的名称以及特征,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在设计这节课时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让学生自主探索

  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始终将学生自主探索的理念贯穿其中。例如:让学生小组合作、观察、探究圆的半径和直径的特点等。在各个探究活动中力求使学生崭露出他们的个性和潜在的创新意识,使他们的创新能力在探究中展露本色和活力。

  2、注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例如:让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表面是圆形的;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的等,都注意了密切联系生活实际。

  3、以学生为本

  在对圆的概念的要求上,并没有强加给学生圆的科学概念,而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进行学习,在头脑中自然形成圆的概念。正如加涅所认为的:概念能通过定义,也可以通过直接观察得到。当一个人能区别概念的例子和非例子时,就学会了概念。在本课教学中给学生订出的这一切实可行的目标正是新课标中人本主义思想的具体体现。

  《圆的认识》说课稿 8

  一、教材分析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圆是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行后所要认识的小学阶段的最后一种图形。学生认识圆应把握它的特点,借助多媒体使学生体会到圆所蕴涵的美学特征与文化基奠,本课教学针对的是六年级学生。他们已初步具有处理信息和网络上自主学习的能力,特别是结合远程多媒体教学使这成为现实。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远程多媒体教程网络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平台。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与本课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学情和设计理念,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在知识目标方面,使学生认识圆的个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和画圆的方法,在技能目标方面,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熟练掌握用圆规画圆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在情感目标方面,我通过生动画面,图象,演示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圆的存在与作用,感受其神奇与蕴涵的美学价值。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根据本课的设计理念和目标设置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既通过多媒体认识圆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教学难点于与掌握圆的特征,能熟练的画圆。

  四、教法与学法:

  根据本课的目标设置和重点难点特制定教法:以学定教,综合探究如情景陶冶法,学法是顺学而导,互助学习如师生互动学习法等。

  五、下面我来说一下本课的教学流程

  首先我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创设情景,展现大自然中随时都有园的存在,让学生感受到园的'神奇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利的导入到新课之中。

  然后课件展示,宇宙星际。其它星球,地球,月亮和生活中的日落以及大自然中的物体等。

  接着,我会让学生在准备好的纸上作圆,方法工具不限。同时我通过课件演示一两种作圆的过程方法,以启迪学生。

  学生完成后我会提问,你是用怎样的方法画的?在学生作答间我会适时作出科学的评语"固定的一点叫做圆心,用字母O表示。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用字母R表示,通过圆心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用字母D表示。

  然后通过课件展示圆的画面及各部分的名称,同时根据课件图片让学生分析圆上,圆内,圆外和圆心各指什么?我在适时讲解加深学生的理解。

  其次,我会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心知,此时我会播放课件:以半径旋转并标有直径的圆,让学生观察分析并且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会发现直径是半径的两倍等。我在结合课件图片

  总结:圆的半径在旋转中与圆的直径重合时,半径只有直径的一半,由此得出:R=D\2.D=2R。给答对的学生给予奖励,以激励学生的积极性。

  然后通过课件展示两个分别以半径和直径旋转的圆。接下来我会再问"那圆有多少条半径和直径呢?为什么?学生自己看着旋转的圆自己总结,我适时作出评述圆的半径

  有无数条直径也有无数条,在同圆或等圆中所有的半径相等,直径也相等,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确定圆的大小。

  再次,我会在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在向外延伸。

  我会向学生提问:刚才同学们画圆都用到了什么方法和工具啊?和大家交流借鉴一下经验好吗?学生会说出不同的方法和工具。我在课件播放(用到工具如硬币、线、笔、圆规)等。

  此时我会装做很着急的样子向学生问:老师想画一个8厘米的圆可不可以用一块钱的硬币哦?为什么啊?

  生:学生会从大小不符合等方面来说明不行。此时我又会说那我要是想画一个6厘米的圆又该怎么办呢?为什么啊?

  生:可能会比较困难。(我在适时从大小符合以及方便等方面慢慢导出学生说出用圆规画圆)。

  接下来我在小结得出画大小不同的圆,我们通常用圆规来画_并播放课件圆规确定半径的方法以及圆规画圆的方法的重复过程。(并得出结论用圆规画圆可以画出大小不同的圆,也可以得到我们想要的圆。再次论证得出半径越大,圆就越大,半径越小,圆就越小。

  最后,我根据以上所学的内容,为学生准备了两道习题,来加深所学的知识。

  一是让同学们用圆规画出一个半径5厘米的圆并用字母标出圆心,半径和直径,画好之后相互检查以巩固刚才所学的方法。

  二是解释生活中圆的相关运用如车轮,飞标靶圈为什么是圆的?我会适时加以巩固,在所学知识基础上史料连接,有关圆的知识,名言以及网页链接等,通过课件展示使学生体会圆所蕴涵的历史和文化积淀,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激情以及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更加用心。

  圆与生活又有很大的联系。通过课件展示圆与人们的生活如鲜花,日落,小桥流水,雄壮美丽的建筑物以及日常生活中而又返回到生活中去,使学生感到学数学,用数学,数学无处不在。本课设计把网络环境下的探索学习和认识活动想整和,让学生在发现中研究,在研究中创造,使发现与创造成为数学课堂的主旋律。以上只是我个人的看法和做法,如果有什么不足之处还请在坐的各位评委和老师们多多指教,谢谢大家!

  《圆的认识》说课稿 9

  一、说教材

  数学大纲提出,学前班数学必须正确处理知识与能力,教与学的关系,使幼儿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智力得以发展,能力得以提高,蹦受到思想品德教育,根据这一要求,我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基本要求和学前幼儿年龄特征,在制定本节课教学目的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1.能用用语言、图画或手势语描述自己的图形经验,大胆与同伴交流。

  2.能进行创意动作表达。

  二、说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各种几何图形,区分圆形和椭圆形。

  三、说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幼儿区分圆形和椭圆形的不同点。

  四、说教学准备

  学具:各种图形的纸片 由圆形和椭圆形拼成的各种图案。

  五.说教法

  本节课采用的主要方法有启发式谈话法、观察法、对比法、操作法、比较法等。

  六.说教学过程:

  在活动中,突出观察、比较、启发谈话,大胆发现,使幼儿通过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折一折等方法,知道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且与教法相结合,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及勇于探索,创新,求知的良好品质,这样做,使幼儿明白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同时要学会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方法和能力。

  本节课我设计了这样三个教学程序:

  (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二) 观察思考,探究新知识;

  (三) 巩固强化,完善新知识;

  1、 采用启发式谈话法——活动开始,以幼儿熟知的各种几何拼搭的'物体引出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半圆形、椭圆形、梯形、长方形等,通过看一看,说一说,比一比。认识各种图形。

  2、 采用(观察法、对比法、操作法、比较法)——重要环节介绍:幼儿自选认识的图形,交流和讨论:这是什么图形?它是什么样的?我看见过什么东西像这个图形?老师观察了解幼儿已经认识到哪些图形,能够说出哪些图形特征和相似物。如果在认识长方形和梯形时,幼儿容易混淆,让幼儿跟着老师一起变魔术“把长方形纸变成梯形和菱形的”。使幼儿进一步掌握三种图形的区别,同时,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有培养了幼儿勤动手动脚,勤探索的良好品质。

  3、 采用游戏法——巩固强化游戏:照我说的做

  教师发信号,幼儿根据信号自创动作到相应的图形里。如:请像小猫一样走进圆形里,像水一样流进长方形里,像云一样飘进梯形里。

  我班的小朋友,只有把教学与游戏结合一起自然会让小朋友们感兴趣而不觉枯燥无味了...

  《圆的认识》说课稿 10

  一、说教材:

  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过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以及他们的周长、面积计算,也直观地认识过圆。在此基础上,本单元开始正式学习圆的有关知识,这也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认识平面图形的单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都是直线图形,而圆是曲线图形。从研究直线图形到研究曲线,对学生而言是一种跨越。因为研究曲线图形的思想、方法与直线图形相比,是有变化和提升的。

  二、说学生

  曲线图形的思想、方法与直线图形相比,是有变化和提升的`。因此,通过对圆的研究,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圆的一些基础知识,还需要通过学习,感受“化曲为直”“等积变形”“极限”等数学思想方法,进一步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

  1、认识圆各部分的名称,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

  2、掌握圆的特征以及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3、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四、说重点

  掌握圆的特征以及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五、说难点

  掌握三种画圆的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二)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学习圆的认识

  同学们生活中有很多关于圆的物品,老师搜集了一些,请同学们欣赏,课件出示。

  同学们你们能举出生活中有关有的物品的例子吗?

  同学们刚才你们都谈到了有关圆的物品的面,是的圆是平面图形,以前我们还学过很多平面图形,谁能举例?(同学们可能会谈到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

  如果让大家用最快的速度剪一个图形,你剪哪个图形?为什么?进而引出圆是曲线图形,有别与前面学过的直线图形。

  (三)出示学习目标

  1、了解三种画的方法;

  2、掌握圆的特征,了解圆各部分的名称,以及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四)请同学们在小组里用准备的工具画圆,看哪个小组方法多,圆画的最好。

  (五)各小组汇报

  1、实物画圆

  2、绳子画圆

  3、圆规画圆

  4、教师总结,画圆的历史

【《圆的认识》说课稿】相关文章:

圆的认识说课稿通用03-30

圆的认识说课稿范文(通用7篇)01-22

《圆的面积》说课稿01-16

《认识word》说课稿 认识word的说课稿06-01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06-10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09-19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精选】08-25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01-13

[经典]圆的认识教学设计09-10

比的应用说课稿比的认识说课稿11-15